第一篇:行政服务中心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东行发〔2011〕22号 **县行政服务中心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各科室、各窗口:
为确保行政服务中心(下简称“中心”)安全、稳定、有序的工作环境,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加强对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的监督管理,有效杜绝安全隐患,明确岗位职责,特制定中心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人文中心”、“和谐中心”、“平安中心”为出发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保障中心工作(办事)人员人身安全和保护各种公共设施、办公设备不受损害为目标,保证中心正常高效运转;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为行政服务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要求
针对中心办事大厅人群密度大,流动性强,各种办公设备1
集中,电力线路及电器设备老化,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巨大等不利因素,中心各部门、各窗口始终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
(一)加强治安管理工作
1、保安人员、保洁工人必须严守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异常的情况,做到及时处理和报告,不能处理的,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2、咨询导办台工作人员要及时到岗,不得擅自离岗。对来访人员要认真询问和登记,做到勤问、勤查、勤记录。
3、中心工作人员下班后和节假日期间必须做到“三好一无”:即物品整理好、电源关闭好、门窗和柜门锁好,确保无事故隐患。
4、节假日值班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上岗和参加与值班工作无关的活动。
5、各窗口要及时提醒办事群众遵守大厅秩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各科室、各窗口对重要文件资料及计算机等办公设备要各负其责,妥善保管,严防失窃。
(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1、严禁私设并使用电热电器,用电设备不得随意移装、改动,加装或移动用电设备需经中心领导批准,并由专人安装,确保用电安全。
2、保安人员要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作妥善处理。坚持定时(工作日每天18点、非工作日每天6
点、18点)对办公大楼全面巡视检查,要关闭电源和门窗,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
3、办公室要安排专职人员定期检维电力线路和相关设备,发现问题,应报告并处理。对消防器材、消防系统要按消防条例规定做到定期检查,使之保持良好的状态。
4、中心办事大厅内、配电房内以及机房内等重要场所严禁吸烟,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中心。
(三)加强安全保卫意识
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文件和指示精神,提高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堵塞漏洞,及时整改,避免事故发生。把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的检查列入窗口建设重要内容,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中心成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陈纲同志任组长,王云、王红梅、肖美华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科室及窗口负责同志为成员。
2、认真检查。由中心办公室、监察室、信息管理科、保安队长,组成检查小组对中心消防安全隐患逐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做到对重点防火部位、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每天检查一次,对办事大厅实行每周抽查,每月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安全检查情况要留有记录,以便备查。同时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定期定时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严格考核。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将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窗口、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实施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4、明确责任。各科室、窗口负责人及专管员为本科室、窗口具体安全管理责任人,具体负责各自办公室、柜面前台和后场区域安全工作。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行政区域、档案室、会议室、活动室安全工作;信息管理科具体负责中心机房、系统网络的安全工作,重点做好硬件设备维护工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心保安人员具体负责工作时间以外一切安全保卫工作,重点做好节假日值班、夜间巡视以及门前三包责任区等安全保卫工作。中心车辆驾驶人员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重点做好行车安全。
5、协调配合。各窗口、科室工作人员紧密配合,不仅要落实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解决,更要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增强意识,顾全大局,共同做好中心的安全保卫工作。
附件:**县行政服务中心安全检查表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
抄送:县政府办、县安委会
**县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2011年7月5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二篇: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依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省政府《关于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2〕125号),结合我市校车管理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履职、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立足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校车管理的协调机制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减少和避免学生交通意外,杜绝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二、工作目标
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是:到2014年底,300辆已配置的校车全部投入正常运营;到2015年底,全市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线路与站点设置更加科学,所有需要乘车上下学的中小学生和幼儿都可以乘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镇村公交客车或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
三、主要制度
1.准入与退出制度。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必须依法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实行车辆户籍化管理。对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核发校车标牌,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等。坚决杜绝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严厉打击非法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已取得校车运营资质的车辆,因故不符合校车使用条件或达不到安全技术条件的,严格实行退出制度。
2.驾驶人管理制度。校车驾驶人必须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不得聘用无校车驾驶资质的驾驶人员,已经聘用的要予以清退。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被依法处罚或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再符合《条例》规定的校车驾驶人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取消校车驾驶资格。
3.安全乘车制度。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建立校车、校车驾驶人和管理人档案,实行台账管理。使用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与当地教育部门、公安机关签订校车安全运营管理责任书,落实各方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安排随车人员全程照管乘车学生,维护上下车和乘车秩序。乘车学生由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监护人与学校签订乘车协议。入园幼儿确需乘坐校车的,须由监护人或其委托的成年人护送至乘车站点。鼓励保险公司为校车运营提供优质保险服务。
4.线路备案制度。校车接送学生的行车时间、路线和停靠站点,分别报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选择校车行驶路线时,尽量避开复杂和繁忙的路段。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按日填写校车运行安全日志,如实记录校车运行情况。校车只能在核定线路上或区域内运行,禁止跨线路、跨区域接送学生,禁止除长途接送外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禁止参与非接送学生的活动,禁止接送学生途中搭乘其他无关人员或货物。
5.定期检测制度。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建立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和车辆管理台账,定期对校车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每半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校车审核时,公安机关和机动车检验机构,对校车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建立校车检测责任追究和校车安全事故倒查制度。
6.运营监督制度。教育、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切实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建立完善的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会商机制和联合检查机制,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运营管理规定的行为。在每辆校车车厢内的显著位置,公布校车安全运营监督电话或举报方式。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第一时间根据《条例》和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7.应急处置制度。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校车安全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和落实校车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学校定期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应急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校车安全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帮助学生增强安全乘车意识,增长安全乘车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自护能力。校车发生交通意外后,校车驾驶人和随车人员应第一时间救人、保护现场并报警,及时将学生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有关防范工作,防止发生次生交通事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校车安全管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县区成立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村学生校车安全保障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定期研究制定校车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实工作会商、信息共享和联合检查机制,加强督查监管。各县区政府要抓紧制定完善校车运营服务方案,方案于2014年4月30日前报市农村学生校车安全保障工程领导小组。
2.严格职责分工。教育部门把校车安全
第三篇: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文件
海事[2010]352号
关于印发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办),各直属海事局,中国船级社:
现将《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
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08年第7号,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将游艇安全管理纳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范畴。同时,我局配套颁布了技术规范《游艇法定检验暂行规定》。游艇法规、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游艇安全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为进一步提高游艇法规、规范实施的适用性,促进游艇业以及水上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经研究,现就游艇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关于进口游艇的检验
作为临时性措施,我局认可CE和ABYC认证证书和标志为《游艇法定检验暂行规定》1.1.2.4条和1.2.5.1条中所述“本局接受的其他公认标准”和“本局承认的相关有效文件、证书”。
(一)对持有上述认证证书和标志的进口游艇,检验时可不要求其提供图纸资料,但应核对其认证证书或检验证书与实船的符合性。
(二)对不持有上述认证证书和标志的进口游艇,检验时应要求其提供或补绘船舶图纸和稳性计算资料,经审查合格后,可进行符合性检验;对于在本措施印发之日前已办理完毕进口手续的,可免除对船体结构与强度计算和基本结构图的要求,但应对游艇可见构件和强度进行外观检查与评估。
二、关于游艇上安装的机电设备的认可
对未持有船用产品证书但适于在游艇上安装使用的机电等设备,可选择如下方式认可:
(一)在游艇制造和俱乐部相对集中的地区,由游艇行业协会对游艇制造及配套产品供应提出相应要求,并出具可装船的船用产品清单,经船检机构同意可装船使用。
(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游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由检测中心出具相应的报告,列出可装船的机电设备清单,经船检机构同意可装船使用。
三、关于游艇的登记
(一)按照《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对于“游艇”的定义,游艇不属于营业性运输船舶,不适用于《船舶登记条例》关于中方出资比例限制的规定。
(二)为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考虑到厦门、深圳、珠海毗邻台湾、香港、澳门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授权海南海事局及其所属船舶登记机关、深圳海事局、厦门海事局、珠海海事局可办理非本地住所的个人所拥有游艇的船舶登记手续。
四、关于游艇驾驶员证书认可
持有境外海事主管当局或其授权机构颁发的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的境外居民,可允许我管辖水域短期内(7日)驾驶游艇,无需换证。
对于拟长期在我管辖水域驾驶游艇的上述境外居民,如我与该境外海事主管当局签有证书互认协议,可直接向直属或地方海事局申请换发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如我与该境外海事主管当局未签有证书互认协议,则需由直属或地方海事局进行补充培训后换发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
五、关于外籍游艇的航行及监督管理
(一)外籍游艇进入、离开某一直属海事局管辖水域,可仅要求其办理进、出口岸各一次手续,期间在该直属海事局辖区水域进出港航行均可免于办理进出口岸手续,但其进出港计划须向当地海事机构事先报备。
(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外籍游艇可不实行强制引航。
(三)各有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针对当地游艇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将游艇俱乐部或游艇协会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要求实施集中管理,落实业主管理责任,规范游艇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关于境内制造游艇的出口查验
对于境内制造以自航形式出口境外的游艇,各海事管理机构在查验其持有证书情况时,除接受我国相关机构签发的临时国籍证书和检验证书以及境外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机构签发的登记和检验证书外,还可接受境外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机构认可的产品认证证明。
第四篇:解读《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之二
游艇安全管理迎来“及时雨”
《中国交通报》王楠 许辉 李俊 杜健2010年08月31日
编者按
从博鳌到上海,从厦门到大连,游艇论坛、游艇展接踵而至。游艇,这个曾经陌生甚至作为奢侈品代表的名词,如今在中国已被人们所熟悉并受到全社会的热捧。天津正在建设亚洲顶级游艇俱乐部,福建已将游艇经济当成海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致力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更是充分挖掘这块“金矿”„„游艇经济已渐成“全国热恋”之势。
2009年1月1日,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唯一一部部级游艇管理法规,该规定对我国游艇业规范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游艇经济的迅速升温,一些具体的、新的问题层出不穷。8月26日,部海事局下发《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对游艇安全管理给予具体明确和完善,一些困扰游艇持有人、游艇俱乐部和管理部门的难题,将伴随着这场“及时雨”逐步化解,游艇经济也将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变化之一 检验登记更灵活
“以前游艇检验登记受到很多限制,使得我们买了游艇也下不了海,现在这个束缚终于挣脱了!”海南海口地区唯一一家游艇俱乐部——美源国际游艇会副总经理余翔之前一直为游艇登记受限而苦恼,得知新出台的《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进行了调整,他难掩一脸的喜悦。据了解,国际旅游岛得到国家正式批复后,海南游艇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全省约有游艇50艘,但却仅有10艘办理了所有权登记,其中4艘取得国籍证书。海南海事局船舶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游艇国籍证书就好像汽车的车牌一样,游艇购买人不是不愿意办证,而是受到政策限制难以完成登记。据介绍,根据以
往规定,要给游艇登记必须提供游艇图纸进行审核,而海南省内所购游艇80%以上系进口,国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缘故,厂家根本不提供图纸,因此海南的游艇所有人无法完成登记。
针对这一情况,新出台的《意见》明确指出,认可CE和ABYC认证证书和标志,持有上述认证证书和标志的进口游艇,检验时可不要求提供图纸资料,不持有者则可提供或补绘船舶图纸和稳定计算资料,经审查合格后,可进行符合性检验。“这样一来,对游艇的检验登记就更灵活了。”该负责人说。
对于在调研中发现的许多外资超过50%的游艇按照《船舶登记条例》不能登记的情况,该《意见》也明确指出:游艇作为非营运性运输船舶,不适用于《船舶登记条例》关于中方出资比例限制的规定。
除此之外,《意见》还对境内制造游艇的出口查验要求予以明确,对于境内制造以自航形式出口境外的游艇,各海事管理机构在查验其持有证书情况时,除接受我国相关机构签发的临时国籍证书和检验证书以及境外机构或其授权的机构签发的登记和检验证书外,还可接受境外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机构认可的产品认证证明。
变化之二 境外驾驶证可互认
游艇的平民化趋势使得考取游艇驾照受到热捧,大连星海湾国际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娟告诉记者,其俱乐部下设的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培训了300多名游艇驾驶员,且经海事部门考核后取得了游艇驾照。但是,外国游艇执照持有者想在中国海域航行便没那么容易了,需要一定的审核和检验,另外来自一些国家的驾照持有者还需要通过一些相关考试。
对此,《意见》明确指出,持有境外海事主管当局或其授权机构颁发的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的境外居民,可允许在我管辖水域短期内(7日)驾驶游艇,无需换证。而对于拟长期在我管辖水域驾驶游艇的上述境外居民,如我国与该境外海事主管当局签有证书互认协议,可直接向直属或地方海事局申请换发游艇操
作人员适任证书;如我国与该境外海事主管当局未签有证书互认协议,则需由直属或地方海事局进行补充培训后换发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
境外游艇驾照可以在我国互认了,可是在国内考取的游艇驾照却不能跨省使用,且各地考试费用不尽相同,这让作为上海少数私人游艇“弄潮儿”之一的金小姐感到发愁。“离开上海水域得向外地海事局提前申请,游艇从黄浦江驶向太湖,沿途必须向浙江和江苏海事局通报,手续有些繁琐。”她说。对此,业内专家建议考虑取消游艇驾驶员适任证书的省际限制,并研究配套监管措施,比如加试熟悉当地水域航道等内容,使之在保证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更加便利。变化之三 境外游艇进来更便利
《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游艇航行、停泊等活动的安全和防治污染管理适用本规定。”,据此境外游艇也需纳入该规定调整范畴,但从后续条文来看,该规定主要针对中国籍游艇,对境外游艇管理较少涉及,给境外游艇管里带来一定困难。
来自海南海事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境外游艇出入海南明显增多,港澳台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都有游艇到海南休闲娱乐的强烈需求,今年1至4月份,境外游艇出入多达53艘次。据了解,目前境外游艇想出入海南并不容易,它们须缴纳游艇价值30%的押金,还得通过海事、海关、边检、检疫部门审核通过,入关手续比较繁杂。据海南海事局有关人士介绍,一直以来,对境外游艇的进出口岸管理是按商船的管理规定进行,游艇需持有相关船舶检验证书、配备符合航区要求的驾驶员。然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要求对游艇进行检验发证,游艇驾驶员持证仅适合当地水域航行要求。按我国现行规定,这样的游艇不能进入我国水域,自然也进不了海南。同时现行法规只允许国际航行游艇进入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水域,此类水域一般不具备休闲观光价值,而景色优美、海水清澈、风平浪静的海湾和岛屿大部分又都没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形成了“能去的地方不好玩,好玩的地方不能去”的现状。
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的《意见》中对于外籍游艇的航行及监督管理作出很多调整,规定外籍游艇进入、离开某一直属海事局管辖水域,可仅要求其办理进、出口岸各一次手续,期间在直属海事局辖区水域进出港航行均可免于办理进出口岸手续,但其进出港计划须向当地海事机构事先报备。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外籍游艇可不实行强制引航。各有关海事管理机构应针对当地游艇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将游艇俱乐部或游艇协会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要求实施集中管理,落实业主管理责任,规范游艇的监督管理。
境外游艇“走进来”更方便了,把它们“请出去”却不那么容易。深圳海事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对境外游艇在境内停留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以各种合法名义(如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游艇展等活动)进入深圳水域的一些外籍游艇长期滞留不归,给海事部门的现场安全监管带来较大压力。据统计,目前共有40余艘境外游艇(基本为香港籍)长期停泊在深圳游艇会码头,随船人员则选择其他途径出入境。“主要因为深圳游艇码头停泊、维护保养等相关费用比香港低,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该负责人担心地说,他同时建议通过制定管理措施限制外籍游艇在非开放水域的活动范围,明确其入境停留时间,并联合各口岸查验单位开展联合治理行动,限期所有留滞外籍游艇离境。
第五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努力做到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决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坚决清除淫秽色情出版物,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服务;坚决查处文化市场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净化文化市场服务;坚决打击盗版活动,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稳固的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和队伍,健全文化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区已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工业区要于20*年年底前成立相应的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文化市场监管及“扫黄打非”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协调、处理、总结全区文化市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区文化市场管理日常工作,根据市、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本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计划,督促落实工作要求,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组织、协调、监督重大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本辖区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其成员单位职责参照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2、现场处置机制。在联合执法现场中,由各执法主体按以下分工进行现场处置(包括现场取证、出具暂扣单、制作现场笔录、谈话通知等法律文书):涉及“黄”、“赌”、淫秽、色情以及政治性和“法轮功”邪教等违法案件的执法主体为公安机关;涉及未经许可设立网吧、开设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出版物印刷除外)、从事音像制品放映经营行为及从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经营行为等查处取缔的执法主体为工商部门;涉及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的游商(地摊)的执法主体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涉及合法经营单位违法经营行为的执法主体为文化行政执法机构。
3、移送处置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暂扣物品超出本部门执法权限的,按下列程序衔接:各执法主体应在暂扣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暂扣物品抽样及鉴定申请书交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送鉴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暂扣物品抽样送交鉴定机构鉴定,且在收到鉴定结论起3个工作日内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鉴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各行政执法主体应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不属于本部门处罚的案件移送给有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接收案件移送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将案件的查处结果在查处结案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抄告移送部门。
4、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区文化市场应急处置行动小组,根据上级部署或市民举报开展临时性、紧急情况下的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行动。应急处置行动小组由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按需处置的情况由领导小组成员中相应的执法部门或管理部门安排1至2名人员参加。
5、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信息联通渠道。各职能部门确定一个信息通报联络机构,凡以职能部门名义发出的文件均由联络机构负责转接。经各职能部门审批、核准、备案进入或退出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及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的各类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重大案情应及时通报。各职能部门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违法行为,但又不在自己的执法范围内应当及时抄告或移送相关案件至相应行政执法部门或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国家和市有关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最新动态和有关会议精神、业务学习培训信息等通报或转发各职能部门。
6、舆论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和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成果等,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文化市场管理中执法活动及时报道,对查处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组织新闻媒体对典型案件跟踪报道,以达到宣传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文化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惩防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治理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行为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主动负责、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工业区要组织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确保辖区内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各司其职,不断加强常态、常效管理。
文化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制度,了解和掌握文化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文化经营者和文化经营单位守法经营。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应加强对主要道路、景观地带、商店、超市门口等地区的巡查,及时查处取缔无证照摆摊设点、流动经营的非法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经营行为。公安部门应将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场所和网吧等重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纳入日常治安管理范围,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应加强对未经许可设立网吧、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出版物印刷除外)、从事音像制品放映的经营行为及从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加强对辖区内的文化市场巡视,把握文化市场动态,发现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及时与执法部门联系,组织辖区内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并报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依法对文化市场相关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提出加强监管措施,协同相关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承担文化市场领域管理的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
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要设立1名联络员,在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单位分管领导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各单位联络员负责在每个月25日前将本单位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信息数据以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告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为日常检查数据、罚没物品数量、处罚情况、案件移交情况、市场动态分析、发现的新情况和重要举报信息等),如有重大情况,应及时报告。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联络员上报的有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汇报工作。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例会和联络员例会。主要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部署区文化市场管理阶段性工作和集中行动,研讨重点、难点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等。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组织一次文化市场管理集中行动。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文化市场管理集中行动。
五、加强队伍管理和工作考核
各镇、街道、*工业区要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不断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文化市场整治情况将列入各镇、街道、*工业区考核内容。为加强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力度,及时有效地抵制和铲除文化市场中的违法经营行为,激励相关执法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对查办大案、要案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法人员和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