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一、积累与运用
1、默写题(有理解性默写)
2、注音全对的一项
3、字形全对的一项
4、语法题(词性)
5、对联、名著
6、综合性学习
二、文言文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
2、翻译句子
3、选择题(内容分析)
4、关于内容,理解语句半开放性题
三、阅读
(一)课内阅读
1、词语运用、比较分析
2、写作手法 分析作用
3、关于文章语句品析,理由
4、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5、生活感悟开放性题目
(二)课外阅读阅读
1、内容概括
2、说明方法分析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及理由
4、半开放性题
三、作文
材料作文,自命题
要求:
1、文体明确;
2、语言通顺;
3、符号;4情感真挚。注:考试范围第四、五、六单元
第二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精选)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斑bó(▲)②kuí(▲)梧③随心所yù(▲)④洗耳gōng(▲)听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乡村,随处可见争颜斗艳的野花,随处可闻清翠婉转的乌鸣。清晨,公鸡潦亮的叫声就是我们的闹铃;夜晚,虽没有流光溢采的霓虹灯,却能够享受满天繁星闪烁的愉悦。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⑤▲,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⑦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⑧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4.名著阅读《水浒传》。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
写出这一段故事发生的地点,并简单介绍“墙缺边立着”的“官人”的姓名、身份,以及他来到此地的缘由。(5分)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将它概括成一个句子,写在段首横线上。(不超过15字)(3分)
__▲。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无奔走之劳矣B.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C. 言和而色夷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下面哪一句的语气与其他几项不相同?(2分)
A.岂他人之过哉?B.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何陋之有?(《陋室铭》)D.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8.根据文意,说说东阳马生学有所成的原因。(1分)
9.选文如何表现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强调他们学习条件的优越有什么用意?(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0题。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疑不然也。
②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选文第一句突出了怎样的环境特征?放在该段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2.孔乙己的腿分明是被打断的,为什么要说是“跌断”的?掌柜分明知道缘由,为什么还要一再追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3.从表达效果看,“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句能否改得简洁些?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一16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要树立“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去学是不行的。
“仰而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孔子告诫我们:“▲。”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4.根据文意,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语句。(2分)
15.选文第二段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此处引用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
16.选文第三段中列举赵括和司马迁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1题。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⑤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
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竞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j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17.说说“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一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8.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行文的连贯性,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⑤段中,芦苇遭受火焚雪欺,却依然不死,泛出新绿。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古诗句与此情境相似?请把它写下来。(2分)
20.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相关语句,分析选文是怎样紧扣“寻春”来展开叙述的。(4分)
21.自古以来,绘春、咏春、颂春的诗文不计其数。比较朱自清的《春》,说说本文在选材和立意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又见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第三篇: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一|、积累与运用
1、抄写题
2、默写题
3、注音全对的一项
4、字形全对的一项
5、没有语病的一项
6、仿写
7、综合性学习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划分节奏
2、解释加点字词
3、翻译句子
5、分析句子的作用
(二)课内阅读
1、关于内容审读、句子
2、品析思想感情
3、句子品析,从修辞的角度
4、开放性题型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
(三)课外阅读阅读
1、内容概括
2、品析词语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及理由
4、关于标点符号的运用
对文章的延伸
三、作文
关于成长的题材的全命题
记叙文、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提示:考试范围为四、五、六单元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一、照样子写一写:
二、选择正确的音节填一填
yúshānyǔsān
()()()()
雨鱼三山
三、看拼音写笔画和部首:
四、选字填空:(可能是考数量词选字填空)
五、写出下面字的部首,再写1个相同部首的字:
笔_____()忘_____()
六、填表:(数笔画、第几笔、组词)
七、照样子,比一比,再组词。
鸟()乌()
北()比()
八、照样子写一写,填一填。
例:一个一个个一个个果子
()()()
绿绿绿的绿绿的小草
()()()
九、读读儿歌,动脑筋填一填。
??
??
??
??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第五篇:18-19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物理试题
2018~2019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10N/kg
ρ水=1.0×103kg/m3
ρ海水=1.02×103kg/m3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校开展了迎军运趣味运动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迎面接力时跑过终点还要向前冲一段距离是因为人有惯性
B.投实心球时涂抹防滑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拔河时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人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运篮球时,篮球对地的弹力小于地面对篮球的弹力
2.下图中的实验或应用,利用了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是
①纸片将试管中的水托住;②盆景中的水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③对B管吹气,A管中水上升;④对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为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每次实验必须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B.由甲、乙实验可知: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C.取下甲图中的砝码进行实验,并与乙图实验比较,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D.正确进行甲、乙两次实验时,木块上的砝码都只受到一对平衡力
4.下列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主要不是依靠浮力的是
5.重为1N的水,能产生的最大浮力是
A.等于1N
B.小于1N
C.一定是0.5N
D.可以大于1N
6.如图甲、乙是同一潜水艇在海面下悬浮和上浮的情景,若甲、乙两图中潜水艇水舱中的水量不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是潜水艇悬浮时的情景,乙图是潜水艇上浮的情景
B.甲、乙两图中潜水艇受到的浮力相等
C.甲、乙两图中的潜水艇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相等
D.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小于潜水艇的净重
第6题图
甲
乙
7.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圆柱体的质量为0.2kg
B.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1.5N
C.圆柱体的密度为ρ=4×103kg/m3
D.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1200Pa
8.如图所示实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一组是
A.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
9.如图所示,老人和小孩一起爬相同的楼梯到相同的高度,如果两人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相等,老人的质量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用时相等
B.老人用时较短
C.老人做功较快
D.老人做功较多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智慧农业普惠于民。如图所示是无人机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重力势能不变
B.无人机动能减小
C.无人机重力势能增大
D.无人机机械能不变
11.如图所示,先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然后把铁锁靠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锁摆回后一定不能碰到鼻子
B.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铁锁来回摆动直到最后停下,机械能先变小后不变
D.铁锁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第11题图
12.下图所示的四种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13.如图所示,在杠杆上悬挂一个重物,在最右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由水平位置A缓慢提到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
A.一直变小
B.始终不变
C.一直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第13题图
14.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6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工人的拉力为400N
C.工人做的有用功为3.6×104J
D.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0W
第14题图
1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s—t图象如图,该路段汽车所受阻力与物重之比为1:5,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车牵引力的功率大于乙车牵引力的功率
B.若甲、乙两车质量相同,则甲、乙两车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9:4
C.若甲、乙两车牵引力做相同的功,则甲、乙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4:9
D.若甲、乙两车牵引力的功率相同,则甲、乙两车质量之比为5:1
第15题图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55分)
16.(3分)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简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中液面相平,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甲图中液体的密度为ρ1,密度计所受浮力为F1,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为P1;乙图中液体的密度为ρ2,密度计所受浮力为F2,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为P2。则ρ1________ρ2,F1________
F2,P1________P2。(三空均选填“>”、“=”或“<”)。
17.(3分)如图,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先把1t的货物用10s的时间匀速提升2m的高度,然后沿水平地面以1m/s的速度前进10m。匀速提升货物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__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小”),叉车对货物做功__________J。沿水平地面前进时,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W。
18.(5分)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1.2m、高0.3m。则物体上升0.2m高度的过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增大斜面的倾角,沿斜面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所需的拉力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斜面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第18题图
19.(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19题图
(1)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填序号)
(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用体积相同的A、B两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知:B圆柱体的密度为
g/cm3,浓盐水的密度为
kg/m3。
②比较序号a、b、c三次实验,可知猜想
正确。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同组小红认为这一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第19题丙图
20.(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第20题图
(1)如图所示的四个操作中,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中,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小桶中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N。
(3)通过分析发现,所测浮力的大小跟所测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相等,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__________乙图中溢水杯不再有水溢出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5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钢球从高为h的斜面上滚下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s。下图是三次实验的情景,已知A、B、C钢球的质量的关系是mA=mB<mC,图中hA>hB=hC,SA=SC>SB。
第21题图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所探究的物体动能是指____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
(2)比较甲、乙两图,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高,木块被撞得越远,可得出结论:在物体质量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由乙、丙两图,可以探究的关系。该实验的结论可解释。
①同样路段,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②同一辆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要进行限制
③高空抛物危险
22.(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第22题图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__,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A点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图中B点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
(3)多次改变并记录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对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验证该结论不正确,可将图中其中一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时改变拉力的__________,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拉力的__________即可。
(4)将杠杆的支点移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3.(7分)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0.1
1.8
0.3
0.1
2.4
0.3
83%
0.1
1.4
0.5
57%
0.2
1.4
1.0
57%
(1)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中画出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2)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第1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到1%),第4次实验对应的实验装置是图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的重力变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5)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这种想法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24.(5分)“开八方门,迎五洲客,武汉每天不一样”。为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船集团再展大国制造风采。如图为武船为畅游长江打造排水量为5100t的邮轮下水试航。
(1)该邮轮满载时,由河水驶向海水水域时,船身会。
(2)邮轮满载时所受海水的浮力是多少N?该邮轮满载时,由河水驶向海水中邮轮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m3?
第24题图
25.(9分)目前武汉市拥有立体停车库70多个,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如图甲是一种塔式立体停车库,是目前空间利用率较高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运行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动机通过钢绳拉动提升装置将车辆和载车板升降到指定层,然后用横移装置(图中未画出)将车辆和载车板送入或送出车位,从而达到立体存取车的目的。已知载车板的质量为100kg,电动机对钢绳做功的功率是20kW,在某次停车时,提升装置以1m/s的速度将质量为1.5t的车辆匀速升高10m,再由横移装置将车辆送入车位。则
第25题图
(1)已知车轮与载车板的总接触面积是750cm2,则车辆对载车板的压强是多少?
(2)载车板对车辆做了多少功?
(3)电动机对钢绳的拉力是多少?
(4)提升装置提升车辆和载车板的机械效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