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印发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中共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开展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黑高工委联字[2011]35号)文件精神,我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检查内容和要求开展《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自查自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学习宣传《廉政准则》的情况
1、开展了一次专题学习。我处坚持把《廉政准则》作为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2010年3月中旬,参加了学校召开的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文,对“8项禁止52条不准”进行逐条逐句的学习,学深学透,把握实质,达到熟知会用,准确把握《廉政准则》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观看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廉政准则解读》、《公安厅长的蜕变》等电教片,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意识,切实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
(二)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情况
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督促领导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其它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未发现我处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现金、、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纪问题。
(三)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信访举报及案件的受理、核查、查处情况
公开了政风行风举报投诉电话,目前未收到反映本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举报投诉。
(四)建立健全《廉政准则》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及围绕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清理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一是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对我处负责的赴俄留学生管理情况制定了权利运行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生申请、审核、出国及回国等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执行依据。二是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权利运行专项制度。
二、党员领导干部执行情况
围绕遵守“八个严禁、52个不准”进行对照检查、自查自纠的情况
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廉政准则》的“八个严禁、52个不准”进行了自查,将自查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上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对照检查自身在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作风建设、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经对照检查,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利用工作之便收取礼品、礼金,或以权谋私搞交易等行为。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措施
虽然我们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党员领导干部能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等各项规定。但廉政建设任重道远,相关的制度及监督制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处将采取以下措施继续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一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求真务实,不作表面文章,切实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机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努力构筑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的预防腐败体系。四是加强对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工作人员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行为。
第二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 党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
(2010年2月2日)
鄂发〔2010〕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学校党的建设,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对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等学校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对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推动湖北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对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正确分析和清醒认识我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些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院(系)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些高等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高等学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经费投入不足、债务负担较重、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研究高等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
3、坚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党委和高等学校党组织要紧密联系高等学校的职能和任务,切实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等学校全部工作之中。大力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增强高等学校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要按照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系统谋划高等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整体推进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4、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我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提高办学水平,构建学科特色新优势;围绕建设创新型湖北和科教兴鄂战略,构建科技创新新优势;围绕改革开放大局,构建人才培养新优势;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目标,构建领导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政治新优势,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高等学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5、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等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等学校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织学习制度、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社科人才培养和社科成果转化,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回答师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6、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等学校思想文化阵地,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建设,加强理论宣传队伍建设,严格社团、课堂、讲座和网络管理。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渗透活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7、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推进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把高等学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努力生产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在全国有地位的理论成果。加大对高等学校中青年理论骨干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着力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坚定、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三、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8、选好配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努力方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任用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真正把那些懂政治、讲政治,善于办学治校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高等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实行公示制、任期制,逐步推行“两推一述”选任办法,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建立完善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等机制,实现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发现选择、提拔使用、教育培训、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全过程管理。进一步优化高等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注重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女干部的选拔培养。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跟踪教育、培养和选拔工作。
9、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集体讨论决定,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处理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既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现形式,研究制定湖北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学校党委会、党委常委会、校务会等议事决策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坚持以共同追求增进团结,以坚持原则保证团结,以党性修养促进团结。
10、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不断提高政治识别能力、党委集体领导能力、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干部培训工作规划,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分层开展全员培训。加大高等学校和地方之间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选派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到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实施以“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
11、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建立校领导信箱、校领导接待日、校园网在线对话交流等形式,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提高教育实效。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在基建工程招投标、物资设备采购、招生、住房、配车、用人等方面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的不廉洁行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高等学校反腐败抓源头工作,针对高等学校“三重一大”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反腐倡廉举报受理机制,加大预防和惩治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建立完善高等学校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强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事前、事中的监督力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工作,督促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职责。切实加强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推行高等学校纪委书记校外派遣制度。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工作。
四、狠抓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12、强化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功能。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讨论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事项。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抓好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高等学校要为基层党组织活动提供经费、场所等保障,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13、扎实推进高等学校基层党建“五个基本”建设。以“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全面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组织体系变化的实际,合理调整和科学设置党的组织。凡是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行政、教学、科研单位,都要单独设置党支部,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按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按照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对应的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党支部。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高知识群体、青年学术骨干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教育培训,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组织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经常性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建立党员发挥作用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4、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和完善高等学校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积极探索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建立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
15、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明确和理顺民办高等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健全民办高等学校党组织。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为民办高等学校配备党组织负责人,并兼任政府督导专员。切实加强主办高等学校党委对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领导,为学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督促民办高等学校法定代表人履行好安全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加强对民办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评估检查,并作为民办高等学校年检的重要内容。
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6、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建立完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防止考试舞弊、论文抄袭、拖欠助学贷款等行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场所和设施建设列入学校基本建设总体规划,不断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条件。
1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定编定岗工作,充实力量,提高素质。按要求配齐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把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纳入政工队伍管理系列,建设一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和完善政工干部队伍培训提高、工作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政工干部工作、生活待遇。
18、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健全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和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落实好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政策。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积极开办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9、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省领导为大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整合全省宣传、理论、新闻、影视、文艺、出版等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六、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加强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根据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围绕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整体推进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楚天学者计划”和“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评选“湖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设置“楚天技能名师”岗位,吸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到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推动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为人师表的人格风范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决遏制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端行为。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实践,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带薪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吸引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高等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校企人才资源交流和共享。
21、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积极建设和发展一批与湖北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相关的学科,支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推进教育改革,根据市场导向,围绕服务社会,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开展本科品牌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共建示范性研究生创新基地。
22、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研究制定我省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办学目标和定位,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支持在鄂部属高等学校每校建设2-3个一流学科,重点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争创世界高水平大学。加大对省属高等学校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2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和10个左右一流科技创新基地,支持5所左右省属高等学校争创国内高水平大学。支持4所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院校,支持11所高职院校建设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增强省属高等学校的比较优势,提高办学水平。实施“武汉城市圈部属高等学校与省属高等学校支持合作计划”、“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对口交流合作计划”。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层次、布局结构,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分类管理,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质量为先、特色发展。鼓励和支持我省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七、进一步发挥科教优势,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3、加大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学校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推动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511人才培养工程”,支持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实施“湖北省自主创新岗位计划”,在全省重点企业设立一批自主创新岗位,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承担自主创新任务,培育新型人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24、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立湖北省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组织领导。实施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湖北行动计划,设立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组织高等学校围绕国家和湖北省发展战略,积极承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支持高等学校与市州县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制定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定期对服务湖北成绩突出的在鄂高等学校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对从事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评定职称时,指标单列,重点考核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加快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投融资、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人才引进等平台建设。办好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支持高等学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专业孵化器建设,推进科技创业。加大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各类平台运行管理水平。
八、加强和改进对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6、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把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切实解决重大问题。省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一次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汇报,省政府科教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和完善省领导联系高等学校制度,落实“三个一”,即:每年到联系学校开展一次调研,做一次形势报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高等学校工委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完善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评估办法,研究制定湖北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定期进行评估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评定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党委每年要向上级党组织书面报告抓党建工作情况,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每年要向省委书面报告抓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27、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省属高等学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力争到“十二五”中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投入每年增量部分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高等教育,探索建立省属高等学校多元投资新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经费使用管理考核机制和监控体系。支持高等学校依法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支持高等学校盘活闲置土地。资产处置收入由省财政部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在扣除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费和必须上缴国家的部分后,主要用于偿还建设债务。建立省级财政化债专项资金,用于建设贷款贴息和偿还本金。进一步调整完善高等学校收费政策,分类进行高等教育办学成本测算,探索试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对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监管,加强高等学校非税收入的管理。根据高等学校收支需求,改进和完善财政资金拨付办法。金融机构应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继续向高等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实行利率优惠。
28、营造全社会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所属高等学校筹措经费、规范办学、改善环境、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责任。鼓励和引导社会非财政性资本参与高等教育事业,建立民办高等学校法人财产制度,加强对民办高等学校办学、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落实维护高等学校稳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体系,加强高等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高等学校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二○○九年五月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结
对子 ”活动的通知
省内各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光荣而艰巨使命。为充分发挥高校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8年4月,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省内各高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年底,经学校推荐,专家评选,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74名同志“辽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推进理论课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做好学生服务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高校理论课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与大学生“结对子”,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对高校理论课教师的日常考核、专业职务晋升以及省级理论课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评选中,都对理论课教师的学生服务工作有明确要求,因此,希望各高校对此项工作高度认识,周密部署,切实将“结对子”活动做实、做细。
二、组织领导
在2008年活动基础上,继续由各高校理论课教师“结对子”领导小组(组长:学校主管理论课教学的领导;具体负责:学校理论课教学部(处)的负责人组织部署和实施。
三、活动要求
每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与所教年级的至少一名大学生结成对子。通过“结对子”对学生遇到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通过他们更多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共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回答。每位教师要将自己“结对子”的过程,用写实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我给了学生什么样的帮助,特别是通过“结对子”,学生由什么样的变化,自己有些什么样的体会、认识等。每学期末每位理论课教师都要对自己“结对子”的情况写出总结。
四、考核检查
每学期结束后,各高校都要对本校的“结对子”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每年年底,各校准备“结对子”活动总结材料,报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同时,在校生万人以上的学校可以推荐5位、万人以下的学校可以推荐3位理论课教师“结对子”的经验总结材料。省教育厅将对高校开展这项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宣传表彰。
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辽宁省教育厅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关于推荐使用《聚焦:大学生关注的形势与政策》的函
教社研函[2009]第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认真解答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了《聚焦:大学生关注的形势与政策》一书。
本书以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紧紧围绕当前师生最关心、最迫切希望回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思想,深入浅出地回答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教师和学生中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书观点正确、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党校以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辅助教材。
本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时事畅想文化公司负责发行。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把本书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推荐教材以及开展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二○○九年五月二十日
第四篇:中共安徽省委九届委员会
中共安徽省委九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名录(2011.10.30.)
书 记
张宝顺(5002,河北秦皇岛)(20100531,山西省委书记)中央委员 副书记
李 斌(女,195410,辽宁抚顺)20111211,省委常委、副书记,安徽省代省长,十七届中央委员(20080317,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原省委常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5212,山东单县)20111211 调任甘肃省委书记]
孙金龙(6201,湖北省钟祥)201107 中央候补委员,合肥市委书记 常务委员会委员
余欣荣(5906,江西樟树)201104 中央候补委员,副省长(20110422,南昌市委原书记)徐立全(56)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副总警监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纪委书记 詹夏来(5508,怀宁)200505 常务副省长20110422,省委秘书长(200807,芜湖市委原书记)王炯(6409,河南淮滨)安徽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08,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唐承沛 1964-09 安徽省副省长,(200802,原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沈素琍(女,5805,江苏涟水)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央候补委员
陈树隆(6411,巢湖)芜湖市委书记(200807,原市长)
吴存荣(196305,无为,200602任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201109合肥市委书记,201110,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宋海航(195505,河南武陟,201106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原总政治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地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0510),少将
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共76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于 勇(196005,安徽涡阳)201105 阜阳市市长、市委副书记(2008,原安徽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 炯(196409,河南淮滨)安徽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08,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三运(5212,山东单县)中央候补委员,省长(已于20111211 调任甘肃省委书记)王秀芳(女)1953-01 安徽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
王启敏(5411,六安)省政协秘书长(20090117,原副秘书长)
王明方(5211,黑龙江龙江)中央候补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20110122十届四次,200211-201107省委副书记)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王福宏(5512,山东黄县)黄山市委书记(200806,省商务厅原厅长)
牛弩韬(196209,安徽无为)201011,淮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0805,原亳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方西屏(5810,南京)安徽省商务厅厅长(20110422,池州市原市长)
方春明(6405,枞阳)毫州市委书记(200807,原市长)
毕美家(5708,山东昌邑)淮北市委书记(200807,省农委原主任)
朱读稳(5707,舒城)安庆市委书记
刘 莉(女)安徽省人社厅厅长
刘 健(5512,江苏铜山)原任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至20101218)
刘铁流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江 山(196209,安徽歙县)200906 滁州市市长、市委副书记(200509,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许 武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
许崇信(195607,山东微山)省国资委主任(200801 原淮北市市长)纪 冰(195608,安徽天长)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
孙云飞(6211,明光)六安市委书记(20110428,阜阳市原市长)
孙金龙(6201,湖北省钟祥)安徽省委副书记(201107,200304省委常委)孙爱民(195712,安徽舒城)200704 安徽省计生委主任(原安庆市委副书记)花建慧(女,5509,淮安)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100225,原省长助理)
李 明(095802,安徽肥西)201012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200801,原铜陵市委副书记、铜陵市市长)李宏鸣(5709,巨鹿)宿州市委书记
杨振超(6008,金寨)淮南市委书记
杨敬农(安徽怀宁)200808 芜湖市市长
肖超英(女,5806,芜湖)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0528,省妇联原主席)
吴存荣 1963-05 合肥市委书记,(201109,原合肥市市长、副书记)吴旭军(5507,桐城)安徽省民政厅厅长(20101218,宿州市原市长)
余欣荣(5906,江西樟树)201104 中央候补委员,副省长(20110422,南昌市委原书记)闵光辉(195705,江苏金湖)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汪家驷(195712,安徽六安)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沈 强(196106,安徽宿州)201012 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原宿州市委常委)
沈素琍(女,5805,江苏涟水)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央候补委员
宋卫平(5412,江苏沭阳)阜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11,原省交通厅厅长)宋国权(196003,安徽太和)201001 黄山市市长(原巢湖市市长)
宋海航(195505,河南武陟,201106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原总政治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地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0510),少将
张华建(1955,安徽涡阳)200808 安徽省农委主任
张庆军 合肥市代市长(201109,原国土资源厅厅长;2007原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富(195508,安徽合肥)200804 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原宿州市委副书记)张宝顺(5002,河北秦皇岛)(20100531,山西省委书记)中央委员
张曙光(196609,安徽涡阳)201101 宿州市市长(2003.10-2010.11 池州市副市长、副书记)陈 强(195610,安徽宁国)200908 巢湖市委书记(200908,黄山原市长)陈启涛(5602,天长)蚌埠市委书记(200807,原市长)
陈树隆(196211,安徽巢湖)201110 省委秘书长、芜湖市委书记(200312-201110 先后任巢湖市副市长、市长、书记)邵国荷(5607,合肥)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200806,亳州市委原书记)罗忠安(195402,四川仪陇)安徽省武警总队政治委员,武警少将
周春雨(196807,安徽天长)201012 蚌埠市代市长、市长(200704 原马鞍山市副市长、市长)郑为文(5803,歙县)马鞍山市委书记(200908,原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赵馨群(女)196304,安徽巢湖,201104 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胡连松(195310,安徽桐城)200711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1 原阜阳市委书记)侯淅珉(196407,河南淅川)201012,铜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姚玉舟(6003,枞阳)铜陵市委书记
倪发科 1953-12 安徽省副省长(200802,原六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立全 1956-02 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副总警监 徐根应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高登榜(6102,江苏泗洪)宣城市委书记
唐承沛(196409,安徽桐城)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黄 红(女)1957,安徽肥东,200806 安徽省妇联主席 黄海嵩 1953-07 安徽省副省长
梅 劲
安徽省交通厅厅长、党组书记,(200711,原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曹 勇(196502,安徽舒城)200804 淮南市市长
梁卫国(5511,宿州)安徽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200806,蚌埠市委原书记)兼省政府秘书长200912 韩先聪(5509,肥西)滁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程 艺
安徽省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童怀伟(5901,怀远)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虞爱华(196509,安徽天长)200804 宣城市代市长、市长
詹夏来(5508,怀宁)安徽省委常委200505、秘书长(200807,芜湖市委书记),常务副省长20110422 臧世凯 1952-09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缪学刚(6202,河南固始)省环境保护厅厅长(200906,滁州原市长)候补委员(共14名,按得票多少为序)
李维勇(1955,安徽全椒)2008年9月任安徽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程 桦(195609,安徽巢湖)安徽大学校长 王正忠(196008,江苏江都)
王 宏(女)1970-淮南市委副书记(201104,原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省青年联合会主席)张飞飞(195909,安徽利辛)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胡道新(195807,湖北天门)200406 安徽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 红(女)197208,安徽桐城人,(2011年7月25日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2008.01—2011.07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 乐 201012 安徽省安全厅厅长、党委书记
孙丽芳(女)(196206,安徽怀远)201012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民委(宗教局)主任(局长)、党组书记(2004,原巢湖市委副书记)操建华(195509,安徽潜山)201011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董介林(195409,安徽芜湖)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机关党组副书记 金启建(195504,安徽肥西)200704 省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
尹同跃(196211,安徽巢湖)200402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任泽锋(1967,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人)200806 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副书记
吴秀兰(女)1954-06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仲兆宁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
李 猛(安徽凤台)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01,原芜湖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车建军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10,原安徽省纪委常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
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45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 宜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纪工委书记 王 唯 王大军(196112,安徽定远)铜陵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王宾宜(5609,河南汝南)(201009,原任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纪委书记 车建军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10,原安徽省纪委常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牛向阳(196310,安徽肥东)201012 安徽省六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方 无 省国资委纪委书记 左振国 省纪委常委
石德和(195710,安徽凤台)200912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朱 斌(196807,安徽凤阳)201108 淮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200801-200802,团省委原副书记)仲兆宁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
刘 苹(女)201107 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原安庆市纪委书记)刘 浩 省财政厅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刘大群 安徽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汤 涌 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祁述志 省公安厅纪委书记 许苏跃 省监察厅副厅长
李 猛(安徽凤台)安徽省纪委副书记,(201101,原芜湖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秀兰(女)1954-06 安徽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何一枫 省纪律常委、监察厅副厅长 汪学致 黄山市纪委书记
汪建国(安徽舒城)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少国 省武警总队副政委
张正耀(195804,安徽肥东)马鞍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张海林 芜湖市纪委书记
张祥根(196211,安徽当涂)宿州市纪委书记
陆秀宗(195812,安徽六安)淮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陈学东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
陈超英 浙江宁波人,巢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金春忠 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周建春 安徽池州人,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
郎 涛(安徽桐城)宣传部副部长(原安徽广电局局长)
胡文森(195708,山东胶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省发展改革委纪检组组长 俞秀国(196210,安徽霍山)200708 省直工委副书记、省直纪工委书记 施建华(195609,安徽寿县)200607 池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聂 苏 省农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夏小飞(196401,安徽庐江)宣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顾世平(195606,江苏泰兴)200806 蚌埠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604,原滁州市纪委书记)徐恒秋(女)(196010,山东牟平)200604 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程 斌(195610,湖北武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鲍国友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雍成瀚(196412,安徽含山)合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樊 勇 安徽省纪委常委
戴克柱(195707,安徽寿县)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原省财政厅副厅长)戴启远(196304,安徽五河)201104 滁州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第五篇: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
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辽宁省教育厅
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
2012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继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实保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理论武装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1.抓改革,提实效,努力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领导听课、师生评课制度,为提升思
1政课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开展精彩一课、优秀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并进行宣传推广,努力培育一批精品课程;召开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场研讨会,构建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修订体现思政课四门课程重点、难点的系列“百题问答”丛书,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制定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大大学生日常表现、社会实践在思政课考核中的权重,树立正确导向。
2.抓队伍,提素质,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开展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培训、骨干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依托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大连理工大学),面向优秀在职教师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我喜爱的一位思政课教师”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一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启动第二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名师和骨干教师遴选活动,培树思政课的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拔尖人才;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发现和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学能手;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境内外社会考察、红色旅游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评选表彰结“对子”活动优秀思政课教师,鼓励开设思政博客、撰写思政博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3.抓督查,重指导,全面提升思政课建设科学化水平。对
各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行抽查,以机构建设、队伍配备和经费支持为重点,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水平;会同有关部门,面向思政课教师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积极组织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丰富形势政策教育载体,继续推进形势报告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4.抓测评,促规范,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按照省教育厅印发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测评,推动高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完善设施设备,提供专项经费,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修订省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计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5.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举办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骨干辅导员专题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高级研修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依托教育部和我省高校辅导
员培训与研修基地,面向优秀辅导员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方向)博士研究生,培训专业化的辅导员骨干;组织高校辅导员开展境内外考察培训,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6.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组织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和辅导员谈心谈话活动,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开展专题沙龙活动;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展示辅导员职业风采,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面向辅导员设立专项课题,鼓励辅导员撰写博客博文,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7.加强宏观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研究生、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重新确定省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切实加强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评选辽宁省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表彰从教30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导高校辅导员协会开展辅导员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扩大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影响,提升其职业地位。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8.着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确定体现大学精神的校训、校歌、校徽、校风,建设体现办学特点的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加强校报、校园网、广播站等宣传文
化阵地建设,开展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征集活动,评选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9.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教育,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继续实施精品培育工程,培育富有思想性、具有吸引力、形成精品化的活动品牌;着力推进新老生同寝,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新模式;举办全省大学生“雷锋精神在当代”主题征文活动,推进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10.着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眼于构建先进的网络文化,加强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建设,推进网站实名制建设,依托网站开展主题教育,网上网下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1.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进工厂、社区、农村,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12.大力培树学生典型。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生道德楷模、励志成才大学生、大学生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典型,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四、以构建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维护高校和谐稳定
13.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群团组织建设,引导、鼓励、支持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相关研究会(协会)在各自领域发挥学术研究、培训队伍、凝聚人心、咨政育人的积极作用;继续协调相关部门,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搭设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为提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书库”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提升队伍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14.加强工作指导。适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调研,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办好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相关栏目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报》,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宣传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