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0: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

第一篇: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

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

按照集团公司内部整合的统一部署,科工贸公司当前的主业为出租车服务业。如何集中精力做好出租车服务,把它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集团公司客运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全国各地出租车手续炒作、倒卖之风严重,出租车这个行业部分经营者已转变为投机者,邯郸的出租车手续也炒到四十余万元,价格已远离价值。投资越高越难收回成本,要么继续炒作,要么无限期延长经营权,这样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政府出台的某些政策措施一旦对出租车不利,动辄以停运、封堵道路、围堵政府机关等手段向社会和政府施压。此类事件多以政府出面,要求政府或其它关系人妥协了事。越是这样越助长了出租行业一部分人屡屡以此要挟的不正之风,处理矛盾和问题,不能通过合理正常的渠道加以解决。

虽然相关部门正积极出台纲领性文件,用政策、法规来规范市场运作。比如尝试公司化经营或规定经营期限,到期后收回重新分配等。但采取和推进类似的措施,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会产生矛盾、遇到阻力。否则,矛盾会越积越多,要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稳定问题将遥不可及。

面对目前这种行业状况,针对我司实际,我们多次研究探讨出租车产业做大做强的途径:

一、通过内部整合,扩大我司出租服务规模和影响力。要想在一个行业内有所作为,数量规模和在行业内所占比重 1

必须足够大。我们曾经尝试通过外部整合、吸纳社会车辆来扩大规模。许多个人公司管理和服务虽不那么规范,但其经营成本较低,整合难度极大。通过发展我们的自有车辆扩大规模,目前要增加出租车,政府有压力,但伴随主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争取申请出租车指标许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走内部整合扩大规模这条路。

科工贸现有挂靠出租车1236部,同连远大,共有1663部,约占全市现有出租车总数的39%,分属三个出租中心、三个法人机构。因此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还不大。鉴于这种情况,下一步应当在适当时机,将几家出租中心整合在一起,不只是要在形式上统一领导,而且要在业务上整合在一起,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对外统一公司名称,真正成为一个大的出租中心,在行业内所占份额有相当大的比重的同时,在服务质量、活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高度统一起来,成为一只攥紧的拳头,将在行业增大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将有效提高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二、做大做强出租车二级维护及相关零修配件业务。出租车二级维护业务是出租车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我司现有客运公司专业汽车维护厂,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努力,出租车二级维护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陆续投资购买设备,从社会上招聘专业技术工人,现每季正常维护车辆达1700部。无论在场地、设备、规模,还是在业务流程、操作程序等方面,都已经成为我市出租车二级维护行业内的第一家。客运园区内有检测站、加气站、洗车台等设施,且空间开阔,无论搞例会培训,还是举办其他大型活

动,都有空间保证。依托这个资源优势,我们下一步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在零修配件业务上下一番功夫,做出效益。沿着2009年确立的“维护带维修,维修带配件”的基本思路做下去。从无到有,2010年零修配件业务已累计完成收入十余万元,为我司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市场培养与开拓,争取5年内成为我司的另一发展支柱。

三、提高服务质量,创出企业品牌。

就我们目前的经营模式来说,经营就是服务。我们直接的服务对象是车户,通过车户又间接地服务于社会。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的工作重心,通过员工培训使服务更系统、更专业;通过软硬件两方面的提高,在我市出租车行业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为便于广大司机对一线服务人员的监督,今年5月,我们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公示栏和举报箱,员工要有服务承诺,接受广大司机监督。为便于管理我们投资增设了大功率电台。对车户搞好服务的同时,听取司机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司机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其正当、合法的权益。为出租车协调增设了市内停靠点,油补发放及时到位,把好事办好办快。做好车辆保险等工作,最大限度保障车主和公司利益。通过人本管理和温情服务,造就“四有”司机,即“工作上关心,使司机有钱赚;政治上关心,使司机有地位;生活上关心,使司机有亲情;安全上关心,使司机有归属感”。

对于服务社会方面,通过例会、培训等途径,要求出租车司机恪守职业道德,讲究文明服务,热情待客,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出租车司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便民服务活动,以此来回

报社会。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我们的服务承诺,认真接待乘客询问和投诉,及时帮助乘客查找丢失物品,妥善处理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纠纷,协助主管部门查处违法经营者以及违反职业道德、违反文明经营和服务守则的出租车司机,维护出租车行业正常经营秩序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调整出租车服务费,增加公司收入。

从长远来看,发展自有车辆,是转变经营模式、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但发展自有车辆目前还不现实。目前切实可行的、有可能实现的是调整出租车服务费。出租车服务费标准已有十余年未做调整,各出租公司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就此问题,我司与同行单位已多次与管理部门沟通,力争抓住燃气价格调整的有利时机,实现出租车服务费、出租车运价一并调整。目前,主管市领导已批复,责成物价局协同出租处拿出成熟的实施意见。由收费处长、出租处长及科工贸共同组成的考察组现正在河北省及邯郸周边地级市进行调研考察,有望于近期拿出意见。如果能实现服务费调整,虽然不能从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即使服务费标准调整幅度不大,也会使公司效益得到较大改善,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

2010年 11月

第二篇: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思考

对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思考

摘要:要做大做强张掖百万肉牛产业,加快张掖肉牛产业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搞好疫病防治和饲养、调动、屠宰等环节的检疫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政策扶持,扩大招商引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肉制品高原绿色畜产品,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张掖百万头肉牛产业在流通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张掖 发展 肉牛 产业

要把张掖百万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张掖肉牛产业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形成产业链,形成河西走廊的肉牛集散地,在做好检疫监督和疫病防治的同时,还必须经过长期的投入、引导和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强化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肉制品高原绿色畜产品,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力争把张掖市建成河西走廊最大的农畜产品加工交易集散地。目前存在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发展百万肉牛产业过程中,现在还存在过多地追求速度和短期效益,急于求成的思想;在饲养、调运和屠宰等环节的检疫监督不严,畜产品药残检测不到位,都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隐患,也削弱了我市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的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也成了发展肉牛产业的瓶颈。同时,随着养殖场的建设,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发展与治理也成了迫在眉睫的矛盾。对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几点建议

2.1首先要做好引进过程的检疫检验。引进肉牛种畜必须过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批,要调查了解该地在六个月内否有疫情发生,查验该种畜的养殖、免疫档案,经当地检疫机构临床健康检查合格及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调运。到达目的地后经本地检疫机构检查合格,并隔离观察15天后方可供繁殖使用。做好肉牛引进过程的检疫监督,是保证肉牛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把关不严,带来疫情,将给畜牧业和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严重后果。

2.2日常消毒和疫病防制不可忽视。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科学管理”的原则,严格畜产品安全制度,所有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消毒、兽药、饲料使用等环节都由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指导,饲养管理规程由专业人员把关,确保饲养环节科学安全。同时对场址的选择与布局要利于防疫,牛场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宽阔之处,位置要远离交通要道、医院、工厂和居民区。生产、办公、生活区要分开,各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内要保持有规定浓度的消毒液。贮粪场、病牛隔离舍要设在牛舍200米以外下风向偏僻处,以利于环境卫生和阻断传染。牛舍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氨气。饲料搭配要科学、合理、安全,不得添加任何违禁药品。在养殖中发现肉牛患病,要请专业兽医诊疗,不得私自用药。要按时做好疫苗注射,必须完成国家强制预防接种的项目,并按要求佩带耳标,建立养殖免疫档案。

2.3产地检疫要到位。国家对产地检疫实行报检制度,肉牛在出售或调出前,畜主须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供屠宰或育肥的肉牛提前3天,种用肉牛提前15天报检,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的随报随检。乡镇检疫人员要做好疫情调查和查验耳标、查看免疫档案等工作。把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作为重点进行检疫,经临床检查合格后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

2.4要严把屠宰检疫关。屠宰检疫必须把好三关,即宰前检疫关、屠后检疫关和病害肉处理关。在屠宰前要查验耳标和产地(运输)检疫合格证明,经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合格的方可屠宰。宰后检疫要严格按操作规范和标准与屠宰流程同步进行,对胴体、内脏及头蹄逐项严格检查,必要时做实验室检验。同时做好肉品品质检疫,并对产地检疫证明的回收保存、屠宰检疫、病害肉的处理进行详细登记。对屠宰车间、设施、运输车辆、刀具等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严防二次污染。对经检疫合格的肉品加盖合格检疫印章,开具产品合格证明,方可出场销售。屠宰检疫是肉牛流通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全市肉牛产品质量安全,推动肉牛品牌化具有重要意义。

2.5严把投入品和畜产品药残检测监督关。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进一步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秩序,严格执行禁用药、休药期制度,加大饲料兽药企业的监管,确保畜禽投入品安全。为了逐步提高牛肉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大对畜产品农药和抗生素残留检测,目前滥用农药和抗生素的现象比较严重,药物蓄积残留在肉品中,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我们的产品要打出市场,甚至走出国门,必须加大对药残的检验和监测。

2.6 逐步提高养殖规模化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市的肉牛产业还在起步阶段,离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我们要努力提高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强调特色和重点。我市畜禽加工业基本上还处在“工业依附型”的被动发展期,产业链延伸不够,附加值不高,畜产品加工企业多为初级畜产品加工,产品结构单一,屠宰加工精深加工企业少,技术含量低,现代化程较低,缺乏品牌,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与远期生产发展目标不相适应。我们要强化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肉制品高原绿色畜产品,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打开市场,创出品牌。

2.7 加大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达的畜牧业需要具有强大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我市是畜牧大市,但70%畜禽养殖还是分散饲养的传统养殖模式。引导千家万户散养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才能不断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虽然有部分畜牧业龙头企业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养殖基地,带动了部分农户发展养殖业,但作用不太明显。要提高“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模式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延伸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加大牛肉产品的精深加工,才能带动农民增收增效。

2.8 大力推动畜牧业投入和良种引进。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我市畜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差,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要加大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特别是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积极引进、培育良种肉牛,依托杂交优势,淘汰质量退化的老品种。同时要开展种畜良种登记,畜禽系谱档案建立工作,对将来肉牛种畜后裔测定打下基础。

2.9不能急于求成,不忘环境保护。肉牛产业不属于短、平、快的产业,它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这个培育期至少要五年以上,以后才能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产业链。特别是要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更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政策扶持。我们不能过多地追求短期内数量的膨胀,因为有很多肉牛养殖贩运户他们只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和获得有关政策补助,还不是一个稳定的产业队伍,一旦由于市场或政策变化,就会转向其它行业。所以我们要把基础工作做好,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同时要对新建规模户和养殖小区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提高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消除粪便对环境的影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解决环保与发展的矛盾,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基本实现“空气无异味、室内无蚊蝇、废水达标排放、粪便生物发酵利用”的要求,建设生态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

畜牧业。

第三篇:关于做大做强荷藕产业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宝应县把培大培强特色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壮大水稻、水产、水生蔬菜、水禽等“四水”产业。荷藕是我县农业的传统特色作物,在“四水”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既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又有市场营销优势、产业开发优势,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独树一帜,发展前景喜人。

基本现状

一、发展了产业群体,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我县常年种植荷藕面积在20万亩左右,鲜藕产量20多万吨。荷藕种植呈现集中化、规模化的趋势,射阳湖镇种植荷藕近3万亩,望直港镇一个农户就种植5600亩,这是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好的基础。一批荷藕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射阳湖、望直港两个镇就有荷藕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华贵、得宝、蓝宝石等一批企业初具规模。全县每年加工荷藕6万吨,加工产值近4亿元。荷藕制品加工品类由少到多,工艺由粗到细,已有水煮、保鲜、盐渍、调味、饮料、藕粉、荷叶茶等七个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其中水煮混合菜、调味食品等多种产品已直接进入日本等国超市。

二、培育了产业品牌,宝应荷藕知名度不断提升。我县种植荷藕始于隋盛于唐,清代“宝应藕粉”被誉为“鹅毛雪片”,成为朝廷贡品。近年来,凭借优越的生态条件、独特的荷藕资源等优势,我县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中国荷藕之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江苏荷仙食品集团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宝应荷藕”已经取得原产地域产品名称保护。江苏省莲藕协会也已在我县正式成立。一批藕制品的品牌逐步叫响,被国内外消费者认同和接受。“荷仙”牌藕制品、“倾心”牌藕汁饮料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雨之荷”牌速溶藕粉、“倾心”牌藕汁饮料通过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的认定,为开发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形成了产业市场,荷藕产品营销渠道不断拓展。全县有荷藕流通经纪人2500人,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开辟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县镇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苏中、荷仙、水泗等荷藕批发市场。这些荷藕批发市场已成为县内外闻名的荷藕集散地,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近二三年,县农工办等部门多次组织藕制品加工企业赴上海、扬州、连云港展示展销,越来越多的藕粉、荷叶茶、藕汁饮料等产品进入了都市商场,进入了知名的连锁超市。同时,荷藕外贸出口不断扩大,全县共有6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出口藕制品4万多吨,年创汇3000多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和地区。日本市场荷藕产品70%以上来自宝应。

四、重视了产业开发,集中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坚持把荷藕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常抓不懈。特别是近几年,围绕推进荷藕产业化经营,建设生产基地,推行标准生产,实行订单收购,制定保护价格,成立协会组织,协调各方利益,开发旅游资源等等,工作成效明显。县有关部门积极帮助望直港、射阳湖等镇以及荷仙集团,编制申报项目,争取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二是坚持把荷藕产业作为一大品牌招商引资。通过大力宣传推介,县内外的客商纷纷投入加盟,使我县荷藕产业在体量和质态上明显提升。八月初,总投资5000万元的椰风(扬州)食品有限公司也已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主要以荷藕为原料,生产藕罐头、藕汁饮料等产品。三是坚持把荷藕产业作为一大重点进行科技攻关。通过挂靠扬州大学、武汉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种植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研究,为荷藕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县有关部门还编制了荷藕产业高科技项目投资指南,积极引导产学研、贸工农的合作,促进荷藕产业加快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技术手段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我县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栽培技术,但一些技术难题例如“连作僵化”还没有完全解决;主栽品种“大紫红”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但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大,品种提纯复壮和更新步伐不快;荷藕加工企业为数不少,但大多数企业仍然是“皮刨刨,水泡泡”的初级加工,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加强了荷藕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建成了近4万亩无公害荷藕生产基地,由我县制定的“无公害莲藕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莲藕”两个标准,作为省地方标准已经发布实施,但由于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不高等原因,标准化生产推广落实难度较大。

二、经营市场管理不力,运作不够规范。全县荷藕30%靠加工出口,70%靠批发交易市场销售。但是,无论外销还是内销,总体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格局。外销上,在出口报价等方面还难以管理,加工企

业之间为了争夺客户,往往打价格战,同一产品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内销上,荷藕经纪人惟利是图,荷藕产量低时,到田头抢购;荷藕产量高时,坐在藕行压级压价选购,藕农只好听斩听剁。市场管理部门往往只管收取管理费,对于市场秩序监督管理不够。

三、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有待完善和提高。2002年5月,我县引导支持相关企业和单位,成立了宝应县荷藕行业协会。两年以来,荷藕行业协会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是,协会的自身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对行业协会观望心理较强,参与加入的积极性不高;发育程度还比较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有关功能还不完善,在联合科研力量、组织项目攻关、提升荷藕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方面无能为力。

四、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连接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荷藕产业虽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格局,但是各个环节连接不够紧密,特别是利益连接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民签定的订单难以真正落实,缺少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市场价格较高时,农户不愿意把产品卖给企业,而当市场价格较低时,企业又不愿意按保护价收购。加工企业多数通过经纪人中介收购原料,而与经纪人的关系往往是口头协议,订单协议更难落实。

五、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几年,我县上下强力推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为荷藕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荷藕加工、流通企业对环保收费、环保管理以及农副产品运输管理罚款等意见仍然较多。县制定出台的有关荷藕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难兑现。上级扶持发展荷藕加工龙头企业的项目资金难到位。

对策建议

一、为产业发展壮大“一个龙头”,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一要建好组织机构。成立荷藕产业化经营工作办公室,抽调人员专司其职,强化对荷藕产业发展的协调管理。建立荷藕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研究制定发展对策,协调处理荷藕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营造宽松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二是抓好制度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现有的荷仙集团进行改制改组,组建股份制公司,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实体化运作的企业集团。并通过推介宣传,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开发,加速做强荷藕产业化经营的龙头老大。按照明晰产权、股份运作的思路,用好用活国家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的有关项目资金。三是用好品牌资源。要充分利用好、开发好荷仙集团这一国家级龙头企业、以及“宝应荷藕”原产地域保护等品牌资源,以品牌为纽带,把相关的企业联结起来,形成和壮大企业集团;以品牌为资本,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业扩张,促进荷藕产业的飞跃。

二、为产业发展完善“一套机制”,创新利益连接方式。一是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连接模式。近两年我县采用订单的办法,连接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但由于订单大多是与行政村签订或与经纪人口头协议,因而履约率不高,企业与农户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如企业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与千家万户的藕农联系起来,既可解决了企业难以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藕农的问题,又可解决企业与经纪人关系不稳定的问题。二是鼓励企业直接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华贵食品公司2001年采取租赁的办法,在射阳湖镇油坊村建立了600亩的荷藕种植基地,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企业的原料、产品质量均有了一定保障,效果较好,值得借鉴。三是处理好荷仙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荷仙集团目前还是一个松散型的集团。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可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实行股份合作;对加工产品进行合理分工,尽量避免抢搞同一产品,抢占同一市场;搞好前工后序的合作,形成彼此依存的关系。

三、为产业发展给予“一点关爱”,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一要调整完善有关扶持政策。对已经出台的费用减免、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信贷服务、技改贴息等方面的政策,要执行到位。并根据荷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为鼓励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对租赁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等问题,要加以规范以及明确政策方面的优惠扶持。二要切实用足用好扶持政策。要协调好条块关系,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切忌朝令夕改;要强化行政监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政府部门从上面争取下来的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要完全用于扶持产业化发展,不能截留或挪作他用。

四、为产业发展开启“一路绿灯”,规范监督管理行为。切实转变作风。各级服务部门要转变观念,改

进作风,优化服务,多为基层着想,多为企业着想,形成促进荷藕产业发展的合力。认真履行职责。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履行好应尽的责任。农林部门重点加强基地建设的技术服务,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工作,防止假冒伪劣农资、违禁农药坑农害农。工商部门重点加强流通市场管理,确保交易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坚决实行明价明秤,打击坑蒙拐骗,防止损农坑农。环保部门重点加强企业排污治理,真正保护好生态环境。交通部门重点落实好“绿色通道”,切实为农副产品运输保驾护航等。规范管理行为。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尤其要规范收费管理,在收费标准上,能免则免的坚决不收,能减则减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在收费方式上,继续实行扎口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对损害企业合法利益的行为和个人要严肃处理。

五、为产业发展提供“第一动力”,提升科技开发水平。支持科技创新。要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加快专用品种的选育、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专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开发、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示范应用,着力在荷藕产量、品质、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深加工技术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例如荷叶提取黄酮素等技术,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要舍得投资,委托或聘请国内外专家集中进行研究。要支持荷仙集团等企业建立藕制品研究开发机构,制定攻关计划,鼓励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贸易等形式,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选题攻关,参与产业开发。强化科技投入。要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基金,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物质保证。帮助企业引进和培训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加快荷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促使好的产品较快形成生产规模。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联合与合作。切实开展好对藕农的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市场、法律、信用和质量标准意识,从而提升整个荷藕产业的科技水平。

六、为产业发展建好“一支团队”,积极发挥协会作用。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协会开展工作。研究和落实一些具体扶持措施,帮助协会引进和培训必需的人才,保证一定的工作经费投入;给予协会必要的协调管理的权力,如对于加工、流通企业的信用资质等情况的监督考评,工商等部门在年检登记时应当听取协会的意见,等等。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协调的职能。服务是协会的根本宗旨,协会不仅要为会员服务,也包括为政府服务,认真做好政府委托办理的事情。要从荷藕种植、加工、流通等生产经营的整体入手,做好单家独户想做而又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支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建立信息网络,搞好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自律规则与管理,加强无公害生产、流通市场、加工企业管理等,并监督协会成员自觉遵守。增强协调能力,要协调会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还要协调本行业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加强自身建设,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代表农户参加协会,使行业协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协会的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协会章程和内部规章制度,确保健康运行。

——关于宝应县荷藕产业品牌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里下河腹地,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盛产荷藕等水生蔬菜,特别是荷藕全国闻名,以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荷文化被评为“中国荷藕之乡”。荷藕产业是宝应农业的传统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荷藕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年种植20多万亩,总产量30多万吨,县内常年种植10万亩左右,宝应藕农的足迹遍布周边十多个县市。全县建有三大荷藕批发市场,共290多个流通服务组织,从业人员2500多人。全县享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4家,年出口藕制品4万多吨,年创汇3500万美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藕制品占日本市场份额的70%以上,荷藕产业已成为该县的重要出口创汇产业。当前,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是提升荷藕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宝应

农业实现 “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迫切需要。近期,我们对该县荷藕产业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有效推动,促进了荷藕产业的发展。至目前,全县共注册荷藕产品商标99件,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件,市知名商标2件。获得名牌认定6个,其中省级名牌4个,市级名牌2个。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这些品牌、商标涉及保鲜、水煮、盐渍、速冻、藕粉、荷叶茶、休闲食品、藕汁饮料等八大系列近百个品种。特别是2004年“宝应荷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表明“宝应荷藕”像茅台酒、龙井茶、镇江香醋、蓝田玉等名优产品一样,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凭借良好的品质信誉,宝应鲜藕市场交易火爆,全县荷藕批发市场年交易量7万多吨,销往全国20多个县市。通过加强品牌建设,近年来荷藕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销售额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如江苏怡味莲朗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速溶藕粉系列,2007年获得市知名商标后,销售额从2006年的500万元增至1500万元,增幅达300%,2009年销售额已达3300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5倍多。扬州天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莲藕方便食品于2008年底获得省著名商标,2009年销售额增长了4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宝应县荷藕产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知名品牌屈指可数,真正在国内具备很强竞争能力的品牌不多,“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情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品牌整体层次还不够高。目前,该县荷藕产品知名度高的品牌仅有7个,占注册商标总数99件的7%,其中省级名牌(包括著名商标)占4%,市级名牌占2%,中国名牌(包括驰名商标)以及国家级、省级出口名牌产品尚未取得。二是创牌意识还不够强。不少经营者认为创牌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不愿在品牌建设上过多付出。有的企业商标注册后甚至将商标“束之高阁”,不使用在自己的商品上,仅仅成为外地厂商的代加工车间。特别是企业境外注册商标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宝应荷藕产品出口。三是品牌特色还不够明显。大多数荷藕产品的注册商标相似度高,品牌名称过于通俗,缺乏特色;品牌图形设计粗糙,形象不突出、色彩不鲜明,多数品牌停留在体现产品特征上,未能借助“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如腌制、干制类注册商标已有48件,但真正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并不多。四是品牌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宝应荷藕在市场上虽有一定的知名度,获得一批地域性品牌,但叫得响的不多,荷藕产品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三、推进荷藕产业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品牌对提升产品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据国家商务部抽样调查显示,消费群体中,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购买食品时看中品牌首选质量的占30%,这表明品牌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指标。面对国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发达国家不断设置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出口门槛的市场压力,如何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宝应荷藕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该县荷藕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整合品牌资源,叫响主打品牌。目前宝应县已注册的商标和认定的品牌在数量上不算少,由于分属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各自为战、各打各的品牌的现象,导致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销售。通过对荷藕产品销售市场的广泛调查,并对现有品牌的影响力进行分析,目前迫切需要整合品牌资源,叫响主打品牌。综合分析比较,建议全县荷藕产品以“荷仙”牌为主打品牌。“荷仙”品牌早在2006年申报获得省名牌认定,已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何仙姑(八仙之一)的美丽传说广为流传,为“荷仙”品牌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宝应荷藕加工企业众多,荷仙集团跻身国家级龙头企

业,荷藕产品冠以“荷仙”品牌,有利于扩大荷仙集团的影响,有利于叫响品牌。县发改、农林等相关部门应帮助荷仙集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精心培育“荷仙”这一主打品牌。其他荷藕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在得到荷仙集团控制把关后,可由荷仙集团授权使用“荷仙”品牌,进一步扩大“荷仙”品牌藕制品的生产规模。对于一时不具备条件使用“荷仙”品牌的加工企业,应鼓励使用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具体为:鲜蔬菜加工类的“厚福”品牌,藕汁、藕粉类的“怡味莲”、“倾心”品牌,方便食品类的“天禾”品牌,荷叶茶类的“瘦脂莲”品牌。叫响主打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离不开市场的有效运作,也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建议在农业发展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对使用主打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或补助,努力叫响主打品牌。县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品牌的审定和保护,坚决打击“冒牌”行为,努力营造创树品牌的良好环境。

2、培育龙头企业,放大品牌效应。目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荷仙食品集团”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相互联系比较松散,生产规模总量不大,拉动能力不强,品牌效应得不到凸现。为此,应抓紧做好集团联合重组、规范运作工作。要按照明晰产权、股份合作的思路,积极寻求外来资本,进一步与中字头、国字号大企业、大集团深入接洽,加快实施荷仙集团重组。同时,积极争取国资投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集团要明确各企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集团各企业要统一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和宣传,加快打造集团一体化的品牌形象。为使“宝应荷藕”地理标志商标发挥更大效益,应推行“企业+地理标志+农户”的模式,将“宝应荷藕”地理标志使用好。集团和农户密切联接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户解决卖难的问题,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3、坚持质量为本,增强品牌实力。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创树品牌的根本。一方面,要严格质量标准。积极实施和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生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稳定。引导和支持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采用国际标准,按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要求,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提高出口份额。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 “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品牌认证,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品开发。根据消费者需求,加快开发新产品,始终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取胜。针对现有产品状况,新产品开发可在以下方面做好文章:开发利用藕渣膳食纤维素,藕渣经过加工形成膳食纤维成品,可用作果冻、饼干等多种食品的添加成份,具有药用、保健功能;以藕节制药,利用藕节止血、清火等功效,从中提取活性物质制成中成药胶囊;综合利用荷叶,将荷叶打成原浆可勾兑荷叶啤酒、荷叶茶饮料,杀青后可炒制荷叶茶;方便休闲食品的多样化,如即食方便藕片、膨化藕条、酱藕片等。

4、强化促销力度,扩大品牌影响。一要扩大媒体宣传。宝应拥有“中国荷藕之乡”、“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江苏省荷藕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江苏省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省第一个出口荷藕示范区”等一批荷藕产业方面的品牌资源,要大力宣传这些品牌,可加大在中央和省级媒体上的宣传投入,塑造宝应荷藕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和经销者提起荷藕首先想到的是“宝应荷藕”。二要抓好品牌产品销售。组建品牌产品配送中心和直销中心,形成品牌营销模式,积极向各类超市经营延伸,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育品牌。精心组织品牌荷藕产品参加国际、国内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对接活动,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三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通过“烟花三月节”、“中国宝应荷藕节”等节庆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以荷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着力体现宝应荷藕“营养、保健、绿色、生态”的特色,加大品牌宣传,弘扬品牌文化。同时,把荷藕资源和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完善和发挥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荷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第四篇: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思考

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思考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 曾 健

发展竹业生产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壮大经济总量的捷径。长宁作为“中国竹子之乡”,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和竹业开发基础。2008年底,全县竹林面积45.8万亩,竹产业总产值16.2亿元,创财政收入4500万元,竹产业已成为带动长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开发和利用竹类资源,加快竹产业发展,对全县生态建设,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致富,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宁县竹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长宁竹产业总产值为16.2亿元,其中竹业收入7.2亿元(第一产业占1.31亿元、第二产业占4.69亿元、第三产业占1.2亿元),竹生态旅游业收入9.0亿元,竹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初步形成了竹浆造纸、竹食品、竹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竹地板、竹胶合板六大系列产品。

(一)竹林资源。2008年底,全县竹林面积45.8万亩,占森林资源总面积的69%。其中:楠竹18万亩,蓄积量3268万根,年产楠竹120万根(其中农民自用材部分40万根),平均每亩产量不足7根,产值不足200元;以硬头黄竹、绵竹、慈竹、西凤竹、杂交竹、麻竹为主的杂竹22.7万余亩,蓄积量145万吨,年产杂竹14万余吨,平均每亩产值不足250元;苦竹笋用林5.1万亩,蓄积量23万吨,平均每亩产值不足400元。由于全县竹农对竹林实行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只重采伐而轻培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竹林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不够,造成竹林单位面积产量低,竹农经济效益不高。而且现有的产量同未来几年县内竹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需求量比较,县内竹(笋)原材料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二)竹食品。长宁县竹笋除部分鲜销外,其余大部分用于加工,主要产品有:清水笋、盐渍笋、即食笋、冬(春)笋干,年产量8000余吨。全县现有竹食品加工企业10余家,08年总产值1.3亿元。多数厂家机械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种类少,且受原料供不应求的影响,均是实行季节性生产,年生产60—100天不等,资源利用效率低。

(三)竹材加工。长宁县现有生产竹制品、竹工艺品和竹造纸的厂家和业主70余户,主要从事造纸,以及生产竹凉席、竹地板、竹空腹门、竹编工艺品、竹筷、竹椅等竹制品和竹根雕、竹簧工艺等旅游产品,08年总产值为32875万元,其中造纸类企业产值为11915万元。从目前长宁竹材加工的整体状况看,在销量和质量上虽都有提升,但市场依旧以本市县为主,产品仍属于粗加工品,加工机械化程度不高,有部分竹制品加工仍是手工作坊式,工艺水平低下,档次不高,经济效益较差,而且企业的品牌意识差,附加值较低。

(四)竹深加工。竹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竹棉纤维、竹纤维纺织等竹纤维类和筒炭、竹炭日用品等竹炭类以及竹沥、竹类黄酮等竹化工、竹药品、竹保健用品。长宁县的竹产品加工基本都处于初加工阶段,在竹产品深加工开发上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只在特种竹纤维上有所涉及。08年特种竹纤维总产值为13180万元,涉及程度虽低,但产值相对其他竹产品而言较高,但碍于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在竹深加工上始终涉及不深。

(五)竹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竹产品市场的完全放开,竹产业社会服务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长宁却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力的竹产业批发交易市场,竹制品与竹笋的加工利用与市场建设、基地建设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尚未真正形成贸工竹一体化、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和产业发展链条,而且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厂家和农户对竹制品和竹笋产品的市场供求变化信息了解不多、不及时,行动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企业各自为战,四面出击,相互竞争有限的资源,限于自身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力量,收效往往不大,客观上制约了全县竹产业的发展。

二、长宁县竹产品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一)主要目标。

1、到2011年,竹产业系列总产值48.5亿元以上,居全省同行业之首。其中:第一产业4.3亿元,第二产业24.4亿元,第三产业19.8亿元(其中竹生态旅游收入16.8亿元),竹产业助农增收1500元以上。

2、到2011年,全县新增竹林面积10万亩以上,竹林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年加工消耗楠竹原料650万根,纸浆竹90万吨,带壳鲜笋10万吨,年产竹笋系列产品5万吨。

3、培育竹食品特色企业;培育一批竹制品初级加工集中发展区;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以上;培育竹产业知名品牌,形成竹文化特色,打造西部竹产品第一县。

(二)主要思路

按照“党政推动、县乡联动、部门互动、科技驱动、龙头带动”的运作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加快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为目标,以扩大竹林资源总量、发展特色竹加工业、竹纤维为重点,以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林业生产要素流转改革为手段,鼓励各类工商资本投入竹产业发展,鼓励竹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加快竹产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形成完整的产、加工、销售、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竹产业持续协调发展。

三、长宁县竹产品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竹基地建设。

1、创新机制,扩充基地规模。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培育要以提高现有竹林的林地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重点,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加速改造低产竹林,加强对一般竹林的经营力度,扩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竹林的比重,建立一批丰产、高效、优质的竹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行承包、租赁、合作、联营等多种经营形式,稳定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竹农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以竹、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建立定向培育的丰产竹林基地。结合长宁县森林资源现状,计划到2011年新增造林10万亩,改造低产竹林32万亩,重点发展楠竹、苦竹、硬头黄竹、绵竹、杂交竹、麻竹、巨竹、甜龙竹等优势竹种。造林密度楠竹为4×4米,即每亩41株;慈竹、黄竹为3×4米,即每亩56丛。造林后抚育2—3年,进行除草、松土、补植等工作。到2011年形成年产楠竹400万根、杂竹30万吨、带壳鲜笋10万吨的生产能力。

2、加强竹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竹林经营效益。一是加强竹区公路建设。规划2008年—2011年建设竹区公路100公里,公路宽度为4米,级别为县道三级,逐步改善竹区运输条件,降低竹农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二是加强竹林灌溉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竹林灌溉设施对竹林增产增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二)竹产品开发。

1、竹食品。竹食品加工主要得攻破保鲜技术难关。目前,长宁竹笋保鲜主要采用化学保鲜法或制作传统的盐渍笋、制酸笋,在保存竹笋原有风味及营养品质方面均存在缺陷。竹笋保鲜技术重点应放在无毒处理和生物方法研究上,尽量减少防腐剂和化学保鲜剂的使用,朝着安全卫生、食用方便、经济实惠、便于携带、符合不同口味的调味笋方向发展。如五香笋、辣味笋、佐餐笋等系列产品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重组现有竹笋加工企业,规划融资5000万元,改进生产工艺和保鲜技术,并开发系列产品,扩大生产能力,打造“竹海”品牌,建成双核5万吨竹笋加工集中发展区,培育万吨竹笋加工龙头企业2个,实现竹食品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建笋用林基地1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竹林8万亩,新发展苦竹等笋用林2万亩。

2、竹材加工。一是改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企业要以全新的思路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引进、内联、重组、兼并、收购、改造、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培育、扶持升达竹业、长江造林局长宁竹制品加工厂等企业做大做强,并充分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决淘汰规模小、档次低、高耗材、低效益竹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做强品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技术方面的投入。全面推行标准化机械生产,并倡导进行相关质量体系认证,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与国内外质量标准相衔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并依据市场需求,努力搞好竹材加工的综合开发利用、深度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三是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创建一个绿色的商标品牌,对打开市场,稳定销路等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企业要围绕在“竹海”这一大品牌,注重发展壮大品牌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3、竹工艺品。竹工艺品是一个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力密集、带动面大的产业。因而要加大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培养能工巧匠,引进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一批新产品,打造独具竹海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以竹海景区为中心的竹旅游工艺商品集中发展区,并充分利用好景区客流量大的优势,在本地形成稳定市场的条件下,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竹工艺品专业大户的力度,竹工艺品开发从业人员达5000人,产值达2亿元。

(三)科研支撑与人才培养。

一是加大与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推进竹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提高效益。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目前,长宁县已聘请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宜宾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长宁县竹产业的发展做了科学规划,并依托“世纪竹园”有限公司、蜀南绿化种苗场,拟成立长宁县竹类研究所,开展竹类科研示范。依靠科技,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必将有效提高竹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竹产业专业人才。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增强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对竹产业的领导和指导能力。二是加强竹制品加工企业主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生产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三是培育壮大竹制品流通贩销队伍,鼓励广大农民大胆进入市场、参与流通,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四是教育、引导广大竹农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增强科技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引导广大竹农自觉参与竹产业建设中去。现计划在重点竹乡镇逐步建立竹业培训技术学校5所。通过竹业技术学校无偿地、分期分批地开展对竹农的培训,提高竹农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增强技能,推进竹业产业升级,努力提高长宁竹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市场开拓。

拓建竹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一要加强农村竹业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和升级改造笋竹产品市场,促进入市笋竹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笋竹产品流通业。二要通过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笋竹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三要加快市场网络建设,壮大营销队伍,鼓励企业在各大中城市、各口岸、旅游点设立经营窗口,切实加强销售网络平台建设,规范笋竹市场管理,不断提高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长宁计划以龙(头)双(河)为中心,拟融资1000万元,建设四川第一家大型竹产品交易市场—川滇黔竹木交易市场,吸纳云、贵、川等省的笋、竹资源,实现交易楠竹1000万根、纸浆竹料100万吨、竹工艺品1000万件、竹笋系列产品5万吨,贸易总额达20亿元。

(五)建立健全竹产品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竹产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打造品牌、协作互助、信息服务、价格指导等方面的作用,防止恶性竞争,推动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改组长宁县竹业协会联合会,整合技术、管理、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农户、联基地、对接市场的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支持竹业合作社实施“万千百十一”工程,即:联系1万户竹农;帮扶1千户种竹大户;建设1百个竹料示范基地;帮助十个竹业加工企业组织工业原料;组建一所竹业技术学校。从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三是要建立健全竹林流转机制。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林业配套体制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竹业开发,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竹业,允许各种所有制的单位和人员包括机关团体的职工参与竹业开发,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竹产业经营水平。鼓励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竹原料林基地。

(六)政府政策。一要建立激励机制。对竹产业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促进企业向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鼓励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力争在深度开发和提高竹子的利用率方面有所突破。

二要统一经营政策。经营政策是影响竹业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特别是资金、信贷、税收、价格等政策,直接影响竹业的投资导向。因此,林业、税务、工商、技术监督、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作用,引导产业内部的合理竞争和协调发展,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向竹产业。

三要建立竹产业发展风险保障基金。从竹产业新增税收以及一体化经营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竹产业风险专项资金,用于鼓励竹产业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生产。

四要建立和完善竹产业技术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生产素质,加速竹业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建设。同时,完善竹业科技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成果转让、技术推广普及的良好运行体制。

第五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市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茶油同棕油、橄榄油和椰子油并称为世界四大主要食用油,而茶油因其风味佳、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和群众的喜爱,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而根据统计,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50%来自湖南。2008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我市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引导,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1、强化组织规划。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市里成立油茶产业协会及办事机构,确保油茶产业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并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抓紧抓好,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

2、强化示范引路。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 1

林。一是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的方式,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家、油茶大户,采取租赁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对零星种植、小规模种植的茶园,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形成油茶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建议由市林业局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提高群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把油茶当作田来耕”、“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

3、强化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对大面积承包油茶林造林或更新者实行奖励。二是要加速油茶林地流转,政府要鼓励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依法、有序流转,逐步向种植大户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争取项目资金。政府实施的林业、农业项目,要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综合开发,一并考虑,一起谋划。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二)培育龙头,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1、培育龙头。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一是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发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加工企业、销售公司或建设基地。二是要认真落实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油茶生产龙头企业税费、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2、争创品牌。市场是油茶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没有市场,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要引导油茶加工

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尽快注册绿色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形成我市茶油的特色品牌。

(三)调优结构,挖掘油茶生产潜力

1、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良种是油茶生产的第一要务。在选择品种过程中,要与本地土壤、气候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下力气建设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速推进油茶品种改良。

2、加大力度培训农民。发展油茶产业,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农民才是主体。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育苗工和种植工。同时,要组织农民到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

3、完善网络搞好服务。要注重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建立油茶林病虫害测报制度,抓好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工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推动良种良法的推广。

下载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做大做强出租车产业的思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做大做强做优绵阳畜牧产业思考

    对做大做强做优绵阳畜牧产业思考2004年,是我市畜牧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严峻形势,全市畜牧系统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一手抓禽流感防......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

    [按]近年来,潜江市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将小龙虾实施产业化经营,已形成从苗种繁育、养殖、......

    解放思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5篇)

    解放思想,做强旅游产业——赴湘赣粤学习考察体会肖 乐平(2007年10月26日)国庆前后,我随县党政代表团到江西萍乡、新余、湖南浏阳、广东韶关、深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每到一处......

    关于做大做强漳浦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先导产业,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活品位的大产业。我县处在海峡西岸旅游区核心位置,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融入海西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按照大......

    做大做强邯郸文化产业的思考范文合集

    做大做强邯郸文化产业的思考申玉琦卜金超史慧敏1 23【内容提要】做强做大邯郸文化产业,要深刻探究邯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内在本质,汲取邯郸文化精华,弘扬邯郸文化的主流精神,做......

    关于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思考

    关于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思考关键词:关于 做大做强 担保公司 思考[提要]我市担保机构起步于1999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市担......

    “五个注重”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五篇范文

    ***市“五个注重”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 ***市地处***交界,有近三十年的猕猴桃规模栽培历史,是***省最大的猕猴桃商品化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猕猴桃无......

    关于做大做强xx茶叶产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做大做强xx茶叶产业的几点建议一、xx茶叶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一)地理环境优势xx茶叶基地位于海拔1400-2700米的百灵山腹地,自然生态得天独厚,为茶叶生长和品质的形成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