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备考-申论综合分析四大题型
分析能力是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部分的重点考查目标,综合分析题的分量在申论考试中越来越吃重,分值亦有相应的提高。如原因、影响和话语理解等常规
分析加上选项的辨析改错,分析题的分值可达30-40分,接近作文题的分值比重。
但是,由于材料、设问和现实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综合分析呈现出极大的错综复
杂和不确定的特性,考生碰到这种题目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分析什么,该怎么
分析。为引导考生走出“迷魂阵”,破解综合分析这一难点,对申论综合分析题的4种类型进行梳理,同时对于面试中相应题型的解答也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专家根据综合分析考查的不同能力,以及不同题型的命题机制,可把目前国
考和省考出现过的综合分析题分为四种类型:概括型综合分析、引申型综合分析、纠错型综合分析和申发型综合分析。
(一)概括型综合分析
概括型综合分析,顾名思义这种综合分析旨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这
与单纯的概括题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同工是指都要经过概括的程序,先概括材
料意义,才能做出分析;所谓异曲,则是概括题只限于概括出材料的本义,而概
括型分析则须做出进一步的整理。概括型分析的具体题型包括:
(1)概念分析——国考2007年存量土地和地荒,省考山东2007年慈善和公益。
(2)标题分析——国考没有出现过,但是2008年天津市考查过。
(3)原因分析——2007年山东考查我国个人捐助率低的原因。
(4)目的意义分析——2007年国考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的整治地
目的和意义。意义分析还存在一个变种,就是2008年江西申论真题中对广州国
土局长简文豪“非凡之礼”的意义分析,此处的分析超出了归纳概括的范围,一定
程度上偏向引申型分析。
(二)引申型综合分析
引申型综合分析考查考生的深度分析能力,即洞察事物本质,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能力。申论考试大纲中有这样一组词汇——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与主旨、精
神。如果说主要内容、主要问题属于事物的现象层面,那么主旨、精神便是给定
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层面。引申型综合分析要求考生通过对给定材料主要内容的了
解,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想表达的主旨和精神,换句话说就是考生要体会作者的言
外之意,明确把握作者的潜在倾向性。这类综合分析具体包含的题型有:
(1)评价分析——2009年国考有网友提出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之策是提高粮
价,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内地欢迎沿海企业内迁”的口号分析;2009年江西
省“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进行分析。
(2)启示分析——2008年国考,云南漫湾水电站和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的不
同启示。
(3)理解阐释分析——2008年国考G所长的讲话分析;2008年河北招警孟建柱
“基层民警很辛苦,非常不容易”这句话的分析。
(4)关系分析——2009年福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三)纠错型综合分析
这类分析题既不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不考查考生的深度挖掘能力,仅仅考查考生参照对比的能力,而本质上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何谓参照对
比能力,参照什么,对比什么?举个例子吧,公文分析,我们参照的是正确的公
文的行文格式,对比的是题目与正确的行文格式之间的不同。判断分析参照的是
给定材料的原始表述,对比的是题目与给定材料中原始表述之间的不同。
这类分析考查过的题型有:
(1)公文分析——2009年上海市第三大题,对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草拟的文件进行挑错并修改。
(2)判断分析——上海每年都会有判断分析题,2005年国考副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中也引入了这种形式的分析。
(四)申发型综合分析
考查考生的申发论述能力。申发论述这个词符合“申论”的本质,是对事物的纵深的、全面的分析、阐发和论述。它通常应用于申论大文章的写作之中,是申
论文章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即抓住给定材料中的某一个点,结合自身的背景知
识谈出自己的观点。但是,2009年江苏省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申发型综合分析
——“给定资料6”提到温家宝与网友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
识。如果不看给定资料,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题目归入引申型综合分析中的解释
分析。但是,阅读给定资料后,我们发现资料中除了这样一句话外,没有任何一
则信息是与这句话有关系的。所以,按照我们之前的理论——所有答案都在材料
中——是行不通的。这个题目的解决依赖于考生对就业问题的背景知识积累的状
况,也正是因为它完全依赖考生的纯粹主观所以才会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
况。
这类分析题与大作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大作文的突破点是考生自己决定的,围绕主题,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破题即可,分析的展开相对自由;而综合分析
题的作答要点是题目设定好了的,分析的范围不能脱离预设的要点。所以,这类
综合分析突破了以往综合分析题的命题机理,应该算得上是对综合分析题的创新
与发展。但是这样做会增加阅卷的难度,也需要考生更强的综合能力,必须也只
有结合给定材料的相关内容,才能分析得符合要求。而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
法是见仁见智的,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分析,非常考验作答者思维的精确性。
此类问题也是面试综合分析的常见题型,两者尽管依据的材料详略不同,但命题
与作答的基本机理是一致的,都需要在符合预设要点的前提下,综合问题各个方
面来考虑,以形成恰当的答案。
第二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备考-切忌盲目备考申论
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备考中,盲目备考跟与裸考的危害性旗鼓相当,但盲目备考更可悲,考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结果却适得其反。每一个备考误区都“坑害”了无数考生。社区
工作者考试网就考生常见三大备考误区,希望广大考生引以为戒。
误区一:“学生式”思维
许多考生在社区工作者考试作答申论时,仍然不自知的以学生或群众的角度去分析材料
中的问题,写出来的答案偏颇、狭隘,与命题人初衷背道而驰。申论为了考察考生是否具备
从事机关单位工作应具备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命题人在材料选择、问题设置上倾向于考察
考生否具备“公务员”式的思维方式。考生在备考之初,就要尽快转变思维,以一名在职的、优秀的公务员身份去审视材料、分析问题。
误区二:忽略审题,盲目作答
申论试卷作答要求设置的非常有意思,命题人用最简短的语言告诉考生要完成此题需要
注意的事项,但大多考生往往忽略审题,主观臆断作答要求或者粗枝大叶,写出的答案不在点上。考生备考申论时,务必要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误区三:拼凑字数,模糊重点
社区考试网提醒,申论答题卡为方格纸,每道题目都有字数限制,很多考生误以为必须
把每道题目的方格写满,误会为不写满将会扣分。在回答问答式的小题(客观题)时,为凑够
字数写上了许多无用的话,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阅卷时客观题是按点给分,不论字数多少,只有看到采分点才会给分。拼凑字数反而会模糊采分点。考生联系答题时,尽量做到语言精
简,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第三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备考-如何积累理论政策
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知识复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专家认为
考生要培养以下几种素质能力:理论政策、热点知识、思想表达和材料解读。这
四大要素本身也是一种金字塔式结构,为了让金字塔可以更加稳固,我们首要掌
握的就是基本的理论政策,所以对这一部分的复习,需要考生们予以关注。
如何积累理论政策,专家在这里举例供大家参考。当前,我国作为世界上唯
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
会,其标志是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国家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就
可认定一个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问题,老
龄人口的晚年生活保障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但是这绝不足以让百分之二十的老年人过上优质的老年生活,为此国家提出了以房养老政策措施,目前已经在广州等地开始试点。那么对于以
房养老这一项措施对于申论复习而言,我们应该如何掌握?
首先,掌握一下以房养老的基本含义。以房养老也叫倒按揭,或反向抵押贷
款。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
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其次,我们需要对以房养老做一个价值评价,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支持,一是反对。反对理由:一是“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还在影响着这一代老人。将自
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二
是“以房养老”金融产品推出的最大阻力来自于金融机构,其中担心房价下行是主
要原因。一位保险从业者说,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于,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
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关键因素的难以预测。对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与正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最后是按照现有情况分析,符合条件的最有可能是独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
无子女、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这些老人没有继承等问题。但即使这类老人也担
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屋的所有权,落入“没房也没钱”境况。支持理
由:“倒按揭”补偿的资金并不是养老金的最主要来源。房屋提供的倒按揭资金只
是他们养老金的补偿,不是支柱。因此站在政府思维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
房养老?这是金融养老、以房养老的方式之一,在国外较为普遍,在国内发展还
刚刚起步。以房养老对于老年人、对于保险公司都是好消息,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资金问题,盘活已有房屋资源,扩大保险公司业务都有积
极意义。
第四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备考—古代四大发明
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备考—古代四大发明
台州公务员考试网为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备
考—古代四大发明》,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社区工作者考试网预祝广大考生能在社区工
作者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
刷品。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发明于唐朝中期。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
火枪”。
第五篇:2014年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备考-申论材料阅读只需三步
一、先看题目再看材料。
拿到试卷后,首先要翻到试卷的后半部分去看题目,看要回答哪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只经过一遍阅读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把答案找出来。但是有很多考生,在考场中非常紧张,不能够同时记住四道大题的内容。那么,建议还是应该先看完四道题目,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什么,这样心里有了底和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记住第一题的内容,带着第一题的问题去读材料。一般来说,第一题都是一道概括主旨题,需要把材料中各段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然后回答该题。在我们带着第一题的问题,把材料各段的主要意思归纳出来以后,就可以顺利答完第一题。回答接下来的问题时,也不用去第二次、第三次阅读材料了,因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保证在做后面的题目时,只需要阅读相应的材料细节即可。
二、按段总结,简要标记。
材料有七千多字,全部读完后再来总结,难度非常大。在考场中紧张的状态下,一次性地把七千多字全部记忆到大脑中是不现实的,然后对七千多字再进行完整的分析,就更不可能了,必定会导致分析不完全,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按材料段进行总结。每读完一段材料,就对该段及时进行总结,总结完该段后,再去阅读和总结下一段材料,这样,我们每次只需要把一段几百字的材料,记忆到大脑中,并只需要对这几百字的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的难度和分析的难度就从七千多字降到几百字,记忆的准确度和分析的准确度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应该把总结出的每段的主要思想,简要标记在该段旁边。注意:不要复杂的标记。用上三五个主题词,或者就在段落中的主题词句上划上波浪线。如果标记过多,会浪费考场时间的。有的监考老师会不允许考生在试卷上做标记,那么建议考生带铅笔,用铅笔标记,做完题后,用橡皮擦掉;或者在草稿纸上写出各段的要点总结,但要标出对应的段落序号,以便于做后面的各道题目时,能迅速查找相应的段落。简要标记必不可少:一是做第一道概括主旨题时,需要根据这些简要的标记来整理最后的答案,二是后面的题目还可以根据这些简要的标记来迅速查找相应的细节。
三、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
有的考生有一些错误的阅读习惯,比如:一边看着材料,一边小声朗读;还有的用手指着材料,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这些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必然会导致阅读速度大大下降。正确的阅读方法是: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材料,一行一行地阅读理解,这样阅读的速度就会大大地提高。但有考生反映,即使一行一行地看材料,大脑也不能很快地把这一行的意思反映出来,这个问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解决,每个考生都应该做一次测验,检验自己是否能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把八千字的材料完整正确地阅读完,如果阅读速度太慢,必须艰苦地训练
自己达到考试的要求,这样才能为顺利地通过申论考试,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打
下基础。但也有一些考生,为了追求阅读速度,而导致阅读的正确性下降,这是
更为错误的,应该是在保证阅读正确性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