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1: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

XX校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

班级:九()班时间:2011年12月日 课题: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教师:号号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一起名称及操作要点;初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

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

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炭、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新课导入】设计了图声并茂的“地球与空气的对话”。适时发问: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 哪些因素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呢?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从而引出课题。

【问题讨论】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温室效应。

回忆、思考。

引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期待和注意。

复习旧知识。

指导分析方法。

为新课作铺垫。

引入新课。

确定探究的课题。

【知识再现】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求:学生自主、自由地到前面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供材料】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问题】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么?

【提供材料】指导学生看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的依据、反应物易找且价廉、反应条件易控制、有利于环保。

【各抒己见】其中哪一个化学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大家先提出假设,再实验验证,最后小结结论。

指导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小结

为了便于控制、易于收集。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问题讨论】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装置,请大家思考实验时选择实验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回忆、思考。

归纳后汇报。

倾听。

学生主动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

看材料、思考。

分析、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识记、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信息。

讨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动手实验探究。

归纳、小结结论。

思考、讨论、回答。

1、反应物的状态。

2、反应条件。

3、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掌握以可燃性、还原性为主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

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知碳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CO2或CO两种氧化物。对CO2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认识一氧化碳这个重要的氧化物。

〔板书〕一氧化碳(CO)

一、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展示如下放置的瓶气体,判断哪瓶为CO2,哪瓶为CO。

〔提问〕通过上述观察,你认为CO具有或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应答出:无色气体,可能比空气轻)〔自学〕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一氧化碳物理性质部分。〔设问〕比较CO和CO2的分子组成,不难看到两者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讲解〕CO和CO2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其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CO的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就不同。由此可见,“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

〔引言〕大家看下面这篇报道(煤气中毒)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

〔自学〕课文有关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

〔讲解〕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到300倍。因此,CO一经吸入就会造成机体急性缺氧。所以,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并且,提醒大家不要吸烟。

〔讲解〕对空气有严重污染的CO来源是多方面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带来噪声污染,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要坚决贯彻执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防止和控制来自各方面的空气污染。

(引言)CO和CO2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别,那么在化学性质上又如何呢?让我们对照CO2的性质来认识和了解CO的化学性质。

大家已知: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那么:CO如何呢。〔演示实验7-10〕

三、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提问〕用煤炉烧水时,水开时常会溢出来,洒在通红的煤上,会发生什么现象?CO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何现象?生成物是什么?(模拟实验)

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2CO+O22CO2

蓝色火焰,放热。

〔提问〕CO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并指出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应验纯,以防危险)〔引言〕CO不仅具有可燃性,还有什么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装置也可改进如下图:

引导学生写出这个实验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板书〕CO+CuO

Cu+CO2

〔讲解〕从以上反应看,CO和H2一样,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夺取CuO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板书〕2.还原性

〔讲解〕注意实验的顺序:(可引导学生回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顺序并说出为什么)CO不仅可以还原CuO,还能用来还原氧化铁等多种金属氧化物。因此,在工业上,常用做还原剂来冶炼金属。如:高炉炼铁中的主要反应是:

〔板书〕Fe2O3+3CO

2Fe+3CO2

〔讲述〕由上可见,CO和CO2在化学性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同样是由于CO和CO2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决定的。尽管它们的性质不同,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

2CO+O22CO2

CO2+C

2CO 〔引言〕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是很好的能源和还原剂,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CO有剧毒,对人类也有有害的一面。四、一氧化碳的用途

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和用来冶炼金属,请分别说明利用一氧化碳的哪些化

学性质。【板书】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炼铁厂把铁矿石还原成铁。完成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一氧化碳的各种性质,它既可能危害人类,又能造福于人民。我们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作业】

1、可以用几种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习题4 教学说明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煤气出发,提高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教材处理上,把一氧化碳的毒性提到它的化学性质前讲述,以便加强知识的衔接。在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装置时考虑有毒尾气的处理。此外,在全课中始终遵循认识方法论:实验—结论—应用,尤其在类比氢气、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选择不同装置时,教育学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同时对解决实验设计这一知识难点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20 mL水中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出问题】描述溶解度的时候限定了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为什么?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提出问题】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2.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提出问题】根据曲线能否查出五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大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继续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在100℃的时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相同。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四、板书设计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序言教案

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有关钢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C.如何将钢铁制成零件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3.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⑤③②

4.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信息技术

5.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A.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B.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6.用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从衣、食、住、行、医、用等方面谈一下你周围的变化。

下载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化学《分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

    九年级化学3.2教案

    第三章第2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2......

    九年级政治公开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课型: 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迁;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掌握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九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推荐)

    英 语 公 开 课 教 案课题: Unit4 Topic 2 Section A 年级:九年级 执教人:章雨露1 Unit4 Topic 2 Section A Three dimension objectives of teaching: ●Knowledge and abili......

    校本教案九年级化学备课组(定稿)

    九年级化学《保护环境》 -------- 爱护我们的家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科目: 化 学 年级: 九 年 级 教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目标: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