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沙湾县第五中学 吴兰英
2015年12月9日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小活动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导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导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白磷、红磷、烧杯、热水、铜片、导管、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预习导学:
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3.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兴趣导学:创设情景: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表演:魔棒点灯,请一位同学熄灭酒精灯。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一:
1、小组实验
提供用品:纸条、蜡烛、酒精灯、火柴、小木条、小石块、坩埚钳、镊子、沙子、水、湿抹布,剪刀。
要 求:老师从1数到30,此过程中你亲自动手制造一种物质的燃烧,并且数到30时燃烧要恰好停止。
2、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3、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活动与探究二:
提供用品:燃着的蜡烛、水、沙子、湿抹布、剪刀、烧杯。
要 求: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熄灭蜡烛,并找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演示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完成并分享: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阅读课本131页表7-2: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完成学案:自主研学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家中失火可选用()灭火器。2.图书馆失火可选用()灭火器。3.汽车失火可选用()灭火器。4.木材引起的失火可选用()灭火器。5.档案室失火可选用()灭火器。6.电线老化引起的失火可选用()灭火器。
观看幻灯片及课本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讨论: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事故,例如火灾。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咱们全班分享。当堂检测:
1.水可以灭火的原因是()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变成不可燃
2.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5.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可燃物、氧气和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火,其灭火原是
,灭火器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 ,实验。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课堂小结:本课题共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二、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常见灭火器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2、交流与讨论
分小组讨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3、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可燃物 助燃剂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二:探究灭火的原理
① 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师点燃三只蜡烛,学生点燃两只蜡烛,让其中一只蜡烛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将第二只蜡烛用烧杯扣住,观察其实验现象;向装有蜡烛的第三只烧杯放入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观察第三只蜡烛的实验现象。②让学生描述三只蜡烛不同的实验现象并分组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③从分析为什么第一和第三只蜡烛会熄灭上,总结灭火的原理。
④学生桌子上现还有一只燃烧的蜡烛,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尽可能多的想一些如何灭火的方法,并说明你使用的方法依据了什么灭火原理。
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根据灭火原理制得简易灭火器,书上实验由观看视频了解。拓展交流与学习
①认识一些灭火器,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明确他们的灭火原理并知晓它们的实际用途。②练习
1.家中失火可选用()灭火器。2.图书馆失火可选用()灭火器。3.汽车失火可选用()灭火器。4.木材引起的失火可选用()灭火器。5.档案室失火可选用()灭火器。6.电线老化引起的失火可选用()灭火器。
观看幻灯片及课本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讨论: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事故,例如火灾。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咱们全班分享。当堂检测: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课堂小结:本课题共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业:课后习题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2、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
【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
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待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
【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 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
3.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 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 【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
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
【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练习】课后1、2题 【作业】课后3、4、5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杨庄一中
张怀军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放在课下学习。并设想了改进措施。
本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我设置了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并把课本实验加以改进,一个学生演示实验——灭火演习。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能通过身边常见的物质,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轻松的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方法。灭火的实战演习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消防队员灭火片段的放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灭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表现强烈的极大的兴趣。
(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实战演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火中逃生方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生存本领,使其受用终生,是化学知识更有效的应用于生活。
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一)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课堂的开放度不够,仍然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的思路活动,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还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环节设计还需进一步改进,燃烧条件的得出,和磷燃烧的演示实验交换前后顺序,更顺理成章,更符合逻辑。
(三)在学完燃烧条件后,若由学生讨论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会更加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加深刻。
第五篇: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薄铜片、小刀、酒精灯、镊子、火柴、滤纸、药匙、导管、锥形瓶、小试管。
药品:木条、蜡烛、白磷、红磷、热开水、氧气、水、碳酸钠溶液、浓盐酸。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并说出在中国古代确实有过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的记载。我们在生活中见过不少物质的燃烧,那是不是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呢?燃烧需要条件吗?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燃烧的条件。
【科学探究】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氧气后却燃烧了?
(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归纳总结】板书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提问】燃烧是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还是具备其一即可?学生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燃烧是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燃烧。(缺一不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燃烧我们不希望发生,例如森林火灾,那么如何灭火呢?
【教师演示实验】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板书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并交流】
分析其灭火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讨论并交流】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多媒体播放课件:火灾现场逃生的动画。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演示灭火器原理】
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演示】
粉尘爆炸实验
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巩固练习】
1、为什么纸用火柴就可点燃,而煤却不能呢?
2、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时,一扇就灭?
3、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①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②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③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具备其一即可
(1)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后反思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以及有关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本课题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的方式授课,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仅起演示、指导作用,这样促进了学生深刻认识、记忆本节知识。本节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