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网两库一平台 建设
三网两库一平台 建设概要
作为TRIZ理论的重要实践环节、创新方法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信息化建设一直受到各方关注,要更好的推广创新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就需要借助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机遇,针对TRIZ研究与推广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三网两库一平台”工程。
三网即安徽省创新办网、安徽省创新技术方法网、安徽省创新型企业服务网,三个网站各自成体系,分别成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对外信息交流的媒介;又互相呼应,成为整体,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安徽,推介安徽创新成果。
安徽省创新办网站作为政府的门户网站,发布国家和我省最新出台的创新领域相关政策信息,为社会提供政策服务指南,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和用好各类政策,是宣传创新型安徽的重要媒介之一。
安徽省创新技术方法网的建设可以普及TRIZ理论、推广创新方法、推动创新方法研究、宣传创新方法研究成果、提高社会对创新方法的认知、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加强互动交流。它的建设将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信息支撑保障。
安徽省创新型企业服务网服务群体主要是全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地市科技管理部门、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及其他各机关处室,反映和宣传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的工作成果,增强组织实施部门与地市科技管理部门、创新型(试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工作提供一个工作动态、政策信息、数据发布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创新成果的平台,促进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之间的创新经验交流。
两库即汽车技术特色数据库及绿色设计案例数据库。其中,汽车技术特色数据库依托我省重点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建设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数据库,体现我省经济发展特点;绿色设计特色数据库以绿色设计中的案例及解决方案为对象,根据安徽省社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收录全社会范围内的成功案例资源,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绿色设计案例数据库。为安徽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提供实例;通过对案例类比和推理,为企业找寻适合的初步解决方案或相似案例,从而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两个特色数据库将充分结合国内科技文献资源,同时考虑与省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第一手资料;与省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企业合作,推广企业的创新产品,不断吸纳国内外最新的汽车技术或绿色设计成果信息,不断丰富完善数据资源,从而为社会提供内容更丰富的信息服务。
一平台是指创新技术方法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各类企业、机构提供政策咨询、解读,相关信息发布,并给创新技术方法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平台的建设增强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创新技术方法研究专家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工作动态、政策信息、数据发布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企业可以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沟通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为研究机构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技术创新方法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创新方法经验交流。
该平台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1、宣传我省创新技术方法相关的最新信息。
2、发布国家和省最新出台的创新技术相关政策信息,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指南,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和用好各类政策。
3、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平台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沟通解决思路和方法,从而解决技术难题,并收集较成功的创新技术案例,为两库建设提供数据资源。
4、宣传创新技术方法最新案例,通过对创新技术方法成果展示,吸引更多企业、机构加入创新方法研究中。
5、利用科技文献资源优势,为全省企业提供技术跟踪、专利分析、标准、施工工艺工法、新产品检索查询等文献服务。
6、将三网两库融合在一起,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信息流通,提升各类用户对两库的使用率,促进官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扩大三网两库一平台的社会服务效果。
三网两库建设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的。在建设过程中,三网与两库可以各自开展实施,建成之后,也可以独自对外提供服务。三网与两库之间通过创新技术方法共享服务平台进行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整体的服务效果。三网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两库借助平台和三网的人气提升使用率,也避免了各自为政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平台通过三网与两库建设,扩充内容,增强实用性,更全
面的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三网两库一平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创新技术方法研究的重要实践环节与成果,可以更好的宣传TRIZ理论,展示我省创新技术研究成果,展示我省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服务安徽,为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安徽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第二篇:抓好“三网一库”建设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全省档案馆工作
会议典型材料
抓好“三网一库”建设
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滕州市档案局馆
滕州市档案局馆积极贯彻《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以“三网一库”(即内部局域网、电子政务网、Internet网和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滕州市档案事业发展第十五规划和第十一五规划,并分别列入我市总体信息化建设规划。现已初步建立了以“三网一库”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2007年8月被山东省档案局认定为“省特级”档案馆,2008年6月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下面,我就滕州市档案局馆“三网一库”建设和档案信息化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
早在2001年春,我市首先启动相关的网络设施建设,初步完成了市档案局馆局域网结构化布线。在此基础上,2003年6月,我们建立了“滕州市档案信息中心”网页,开始在网上公布和开放馆藏档案,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级领导来滕州视察调研、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滕州历史名人、五大班子机构沿革、滕州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墨子研讨会等重大活动以及“古滕八景”等图片展览,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和网上档案宣传。2007年6月,选定北京东方飞扬软件技术有限责
1任公司为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开发了东方飞扬档案网络管理软件。在局馆率先使用的基础上,通过全市档案培训会议,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该软件;并从统一全市档案文件格式入手,在全市党政OA办公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开通了OA二级办公平台,规范了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实现了档案工作上下交流互动。同时,我们向社会公开档案资源数据库链接,实现了非涉秘现行文件的快捷查阅共享,规范了公文流转程序,促进了公文收发效率,加快了无纸化办公进程。建立了“滕州市档案信息网站”,已成为我市宣传滕州的重要窗口,在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以“三网一库”为基础构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根据“三网一库”建设管理利用的需要,我们先后起草制定了《关于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档案寄存服务的实施意见》、《滕州市档案馆档案寄存管理办法》、《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委托管理工作的意见》、《收集征集档案资料的实施方案》、《滕州市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36份,其中多数分别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予以转发执行,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依据。
我们始终坚持实施档案资源建设优化工程,积极探索符合滕州实际的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形式,重点研究各类专业档案形成和管理特点,保证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整体性、结构性的突破。一是托管了原
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管理的2.7万卷一般干部档案和4万余卷科技人才档案;寄存了市商业局、卫生局一般干部档案1.5万卷;接收了轻纺工业局、供销总社下属破产企业以及原黄庄煤矿的档案12600卷,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了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料。二是突出整合了国土资源、房地产、城建、公证、婚姻等方面的档案资源,能够接收进馆统一管理的,按程序办理移交手续;暂时不能接收入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起区域性档案资源网络体系,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共享。我们要求全市各单位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需同步送交相应的电子版文件级目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2009滕州市档案馆和本市内主要机关(含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收集、征集整合各类档案资料(含电子档案)40余种,计10万余卷(件、盒、册)。
三、以“三网一库”为支柱构建各门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市各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从馆内和馆外两个方面同时开展工作。在馆内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量馆藏档案进行数据录入。在馆外,档案局馆为各机关信息平台统一设置档案管理模块,提供多种门类档案数据的录入界面,并免费提供网络上传窗口,组织档案工作基础较好的机关,对全部文书档案进行文件级目录输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馆内外档案目录数据处理的同步进行与并轨整合。目前初步建立了馆藏96个全宗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城乡记忆类档案数据库、知青档案数据库、亡故干部档案数据库、现行公开文件条目全文数据库。还建立了有关婚姻档案、独生子女
档案、房地产档案、公正档案等10多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专题数据库。2009年又增设了史料征集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实现了馆藏档案资料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此外,我们依据馆藏各全宗,参照上述数据库资料,编撰了《滕州市档案馆指南》,十余万字。截至目前,我馆已拥有档案资料目录数据90余万条。其中市档案馆录入档案案卷级目录18474条,文件级目录33.12万条,原文1万余页,照片1650张,录音、录像视频资料12小时。
四、以“三网一库”为抓手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2005年3月,滕州市开始实行无纸化办公,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档案管理从以往管理的末端变为前端。根据这些情况,我们适时提出了建设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的方案,并经过争取,将其列入了全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得到了实施。该平台依托政务网和全市无纸化办公系统相衔接,无缝实时接收各单位产生的归档电子公文和电子档案,保证了各类电子公文和电子档案完整安全地归档到各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同时,也实时对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情况作出指导和督查。
自开通OA二级办公平台以来,全局(馆)干部职工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知识的学习,科学利用电子政务平台,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从传统办公方式向现代化办公方式的转变。一是局馆所有联网的微机共享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外部设备,局馆长、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局馆长、各科室负责输入、编
辑和打印,不再专设打字员,既节约了设备投资,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据统计,全局(馆)纸张及打印耗材费用2009年比2008年同期下降120%。二是文件的传递、审核和签批,均在网上进行,文件收发全都是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或电子邮件,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局馆在服务器上设立了公共目录,各科室的文件材料、统计报表、业务数据和资料等都存在公共目录里,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市县区相比,不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服务水平,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三通两平台建设总结
三通两平台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新教育环境对教育教学的革新,我校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共有教师181名,学生2621名,教学班44个,信息教师3人;配有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18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办公电脑180台;教室配有多媒体48套,接入宽带网络为100兆,配备班班通白板46个。“三通两平台”的推进工作不但要班班通资源,还涉及人人通空间和资源及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目前学校的教师信息录入已基本完成,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平台的管理及应用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研究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校园网机房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使用制度及电子白板管理使用制度。其次,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参与到运用和爱护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新方法中来。第三,实行电子白板班级挂钩制度,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班共同管理班级设备,实行“谁损坏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并把电子白板的爱护与管理纳入班主任考核及班级量化考核中来。第四,每月派专人进行维修,以保障设备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
三、组织培训 在使用初期,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信息中心的技术培训。培训人员回校后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且培训人员负责全校的教师使用教学工作,时刻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运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中青年教师能完全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使用,老年教师能掌握基本使用技能。
四、存在的问题
1、基础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网络带宽不够。“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平台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三通”的建设离不开网络,网络带宽的保障才是建立“三通”的基础,目前虽然已实现了“班班通”的基本网络互联,但对于我校班级数较多,100M带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还略显不足。
设备老化,计算机故障频繁。由于大多设备使用都已经超过五年,已过质保期。因此设备常常出现,如黑屏、报警、无法启动等各种硬件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三通两平台”。
2、学校技术支撑能力不够
专职电教人员缺乏。学校没有专职电教人员,基本由学校信息教师兼职,这些教师多为后期自学,只懂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虽然勉强能维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但在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及软件的应用方面技能不足。
3、教师应用能力水平不到位
对于学校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三通两平台配备的宽带网络及班班通硬件设备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能利用好班班通设备及优质资源为高效课堂服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电子白板的应用率不高,造成应用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用意识不到位。由于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改变,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及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且运用新的教学媒体上课不习惯等原因,导致电子白板运用率低。
二是应用培训不到位。虽然学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都进行了教师应用全员培训,但存在培训者水平能力不够、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内容单一等多种问题。
三是应用水平不到位。部分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应用水平不到位的问题,如把电子白板当成电子黑板,仅仅只是用白板来呈现PPT过程,再如电子白板运用不熟练,白板的某些教学功能不能及时调出使用等。
总之,“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永久性工作,我们要稳步推进,我校在这一工作中,经验不足,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坚信,一定能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水平,能最大化帮助我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让“三通两平台”真正成为我校的“左膀右臂”,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最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
第四篇:三网合一教育云平台
三网合一教育云平台
亚洲教育网是全国首个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平台,坚持“服务教育,发展教育”的宗旨,高喊宣传口号“引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为地区和学校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平台由云社区、应用云、资源云三大部分组成,开创了学校网络教育的新平台。
亚洲教育网此次参展主要是基于对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产业热点进行研讨。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解决方案”成为互联网创新应用大会亮点,未来世界将是现实和网络的融合,将以应用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高速成长。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教育云”将在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及物联网时代中推动各地教育现代化进程。
此次教育展演是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总结和展望,是互联网业界研讨趋势、交流思想、启发创新的区域性交流平台,对于推动互联网教育服务事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合一教育云平台,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泛教育云分享大会登陆武汉,一场中国教育信息应用现代化的盛宴由此展开。从成都到武汉,亚洲教育网势将教育信息化遍布全中国。此次大会主要目的是借助武汉强力的教育实力,将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泛教育云推向全中国。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国家资源云平台。中小学校必须从传统的局域网数字校园升级为开放共享的教育云。与此同时亚洲教育网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三网合一泛教育云平台”应运而生。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泛教育云平台”的提出,积极地响应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要求“信息促进区域教育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云平台深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开创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时代。
亚洲教育网秉承着“服务教育,发展教育”的服务宗旨,以共建共享形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网站和学校资源,为全球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网络终身教育体系,填补中文教育网站的空白,倾力打造全球最大网络教育社区。
第五篇: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洋县分局食品安全科
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一是建设以食品质量保障、服务方便快捷为特征的“现代流通网”;二是以政府分工明确、部门联合监管为特征的“监管责任网”;三是由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员为特征的“社会监督网”。“三网”建设是促进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通过流通网络和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一、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要紧紧依靠政府
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认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必须由政府牵头主抓或引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形成工作合力;网络必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抓建设和抓规范必须并重,边建边规范、先建再规范、以建促规范都是有效手段;网络建设是基础,制度完善是保障,发挥作用是目的。结合农村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些基本原则和统一规范的事项。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
(一)建立健全监管网络。我们要求所有乡镇均成立食品药品领导机构。各乡镇在整合相关部门原有监管网络和组织的基础上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各乡镇基本上都是由分管乡镇长任站长,成员人数在1-3人,并明确联络员,日常办公场所都设在乡镇政府,统一挂牌,统一办公。目前,全县26个乡镇都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全县366个行政村都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
(二)完善监管责任机制。在推进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各乡镇政府对本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建立洋县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下至每个村委会,也落实了相应的监管责任。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三网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偏废,监管责任网是现代流通网的保障措施和坚强后盾。我县在强化监管责任网建设中,始终注意落实好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发挥好群众监督的辅助作用,明确要求相关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为农村群众饮食消费提供安全健康的保障。
三、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稳步推进
(一)整合优化监督网络。在社会监督网建设工作中,我县主要是聘任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形成社会监督网络。他们及时提供信息,反映情况,协助相关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还能及时、方便地受理投诉举报,化解基层群众的一些消费纠纷,将一些轻微的矛盾尽快化解在基层。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县、乡(镇)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各种宣传形式,重点针对乡镇和村组的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及省、市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和举措,宣传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重要意义,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性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据统计,一年多以来,全县已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举办各类宣传咨询活动20场次,接待农民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3000余人次;新闻媒体着重报道典型经验、实际成效,揭露、曝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此项工作,提高干部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不安全食品、举报投诉违法行为的积极性。
四、启动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建设
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45号)统一部署,我县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农家店建设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企业长效发展与农民实际受益相结合的原则,以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为试点对象,主要依托有实力的商贸连锁企业的网络、品牌等优势,采取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的办法,在镇、村两级建设农家店,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村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富裕后的农民“吃得放心、买得称心、用得安心”的要求也更为迫切,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群众的消费安全感;有利于拓宽消费者的维权渠道,加强监管工作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激活农村市场竞争,促进农村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初步收到了“农民称心、业主高兴、部门齐心、政府放心”的良好效果。但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作用,我们认为:
(一)依靠政府领导是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基础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并发挥其作用是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党和政府的重视是“三网”建设的推动力量,依靠政府领导是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以及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作用的基础。如果一个地方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经费到位、措施有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将十分显著。
(二)群众参与是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作用的根本
群众举报是监管部门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参与,建立横到社会各界,纵到行政村,方便、快捷、畅通的举报渠道,才能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和社会监督网的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就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设有效运行的监督网,充分发挥当地消费者协会、村委会、村干部和热心群众的作用,加强了监管力量,扩大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是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作用的关键
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就是要改变农村市场监管薄弱甚至无人监管的局面,就是要落实乡镇以及各村等基层政府和组织的责任,形成多层次责任监管网络体系。如何防止农村食品安全“三网”虚化、弱化,关键在于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