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公共就业服务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公共就业服务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文明创建纪实
浏览: 编辑:supass 来源:本站 日期:2012-8-7 16:30:07
近年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工作,紧密围绕经济建设、文明创建和就业工作大局,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单位的文明形象。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2006-2010年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重视、狠抓落实,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思想认识高。早在2005年,该局党总支就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党总支一班人充分认为创建文明单位是一个单位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表现,提出了“巩固提高,提档升位,全面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思路。并在全局提出了争创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目标,以利于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组织体系全。在局总支领导下,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鄂州市就业局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工作方案》、《鄂州市就业局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实施细则》,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对照创建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科室、到个人。每年制定目标责任书,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列入目标考核的公共考核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各科室与局领导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季度考核、半年总结、年终总结。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抓思想教育。坚持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及时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撰写心得体会,并张榜公布。要求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学,使学习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习常态化。
抓业务培训。每年不定期组织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请专家讲课、局领导及科室负责人授课等形式,提高全体人员综合素质,收到较好效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水平,全局上下比学习、比能力、比业绩、比奉献的风气更加浓厚,也带动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抓宣传教育。深入动员,提高创建共识,让大家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结合工作实际,以局容局貌的不断改善和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精心打造就业局形象,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全面受益”的创建局面。
抓服务质量。一方面,把局机关规章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办理流程及局领导、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办公电话等内容在公示栏、网站等渠道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沟通联系制和跟踪回访制,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把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文明服务、阳光服务,有力推动了该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文明创建工作。
丰富载体、夯实基础,树立就业系统干部职工文明新风
扎实推进“百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坚持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党课、每半年一次讨论交流、每年一次总结表彰的学习制度,强化干部职工对《鄂州市民文明礼仪手册》等内容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形成全局干部职工学礼仪、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二是宣传典型提升素质。组织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扩大典型引导效果,激励干部职工自觉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三是营造文明服务的良好环境。通过创建“优质服务窗口”、设立党员示范岗等,大力倡导文明用语,热情服务,以“三优”环境(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要求干部职工,感染群众,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深入开展治庸问责、创先争优活动。将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相结合,以治庸问责促进“优质服务窗口”创建,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提高干部席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突出抓好自查自纠、问题整改、公开承诺等工作,全面排查存在的“庸、懒、散、软”行为,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在窗口单位推行零距离、零差错、零诉求的“三零”服务,为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通过治庸问责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切实解决干部职工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的“三庸”现象和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的“三不”问题,努力促进该局精神面貌大改观、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为推动我市劳动就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该局经常利用春节、“五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拔河比赛,新春文艺会演以及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使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了神经,营造了一个欢乐和谐的氛围。
履行职责、强化服务,将文明创建工作融入就业工作
鼓励创业,拓宽就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强化创业贷款、创业培训、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动员各级各部门开展创建创业型街道、创业型乡镇、创业型社区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在全市推行创业贷款联合审批制,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分期开设SYB、SIYB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者创业提供全程帮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导下制订了《全民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我市全民创业氛围浓厚,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全民创业效果明显。
突出重点,扶持就业。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武汉富士康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以及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等方式,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充分就业。截至7月,今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029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强化培训,素质就业。在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该局严格规范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广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职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办进乡镇、办进社区、办进园区、办进校区,全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元至7月份,全市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097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17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3%和71.7%。
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结合我市企业发展实际,着力解决“招工难”问题,稳定就业形势,该局组织多个调查队深入全市百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展开调查,结合实际为其用工提供服务。并为十家重点企业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市就业局、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与全市10家重点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三加十,服务百分百”的工作机制。
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局风局貌、服务水平、工作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今后全局干部职工们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建设文明幸福鄂州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本站推荐)
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思 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仁。服务群众,是指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群众着想,是高度职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奉献社会,是指不计个人得失,自觉为社会奉献,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毅然将社会利益摆在首位,它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在不断提高职业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职业感情,磨练职业意志,进而坚定职业信念,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达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目的。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既需要职业操守来推进,又需要规章制度来保障。
二、职业道德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移动通信企业是以追求卓越品质服务的特殊服务窗口行业,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要体现在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建设,从而提高全员改革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1、职业道德是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为道德基石的基层员工是企业精神文明的体现者,而员工职业道德更是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通信行业职工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是忠于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5年又顺利通过文明单位复查。这样的荣誉,对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激发成员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争当先锋的决心,这是基层员工从职员到主人翁心态转变的历程。
三、努力将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文化完美融合
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通过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先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即是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市场竞争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外在驱动力的话,那么,职业道德建设则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加强基层员工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起“爱岗敬业、诚信守法、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广大员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气氛中逐渐培养职业态度,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7891011-
第三篇:公共就业服务
很高兴能有这个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学习的机会。按照培训要求,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公共就业服务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公共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
提到公共就业服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就业服务。字数的相差,也导致的涵义的不同。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
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
《就业促进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
1、公共就业服务,是一种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即: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通过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弥补人力资源市场的缺陷,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合法就业权益,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
2、职业中介服务,是一种经营性服务活动,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即:职业中介服务是社会上各类组织或个人通过依法成立职业中介机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偿提供就业服务的活动,职业中介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属于经营性活动。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向全体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向用人单位提供人员招聘等就业服务,并承担着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劳动就业相关事务经办等项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对市场施加积极影响,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实施免费服务和就业援助,贯彻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劳动者可以免费获得基本的就业服务,使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专门的援助,有效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规定,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强化基层就业指导服务,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场所,健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自20世纪80年代起,各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开始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项目,还接受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体承办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录用备案、档案管理等管理事务。2002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街道(乡镇)、社区延伸,普通建立了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承担公益性岗位开发,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政策落实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008年,省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08]26号),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服务规范的省、市、县三级不同类别和标准的人力资 源有形市场和覆盖乡镇社区的无形市场。
比如我们紫阳县,80年代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公司、劳动就业培训中心,2002年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2006年又按照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更名为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县级也成立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2009年立项,投资600余万元的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也在2010年年底投入使用,各乡镇无形市场也逐步建立,即将投入使用。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坚实、完善的基础平台。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将在5年内,由政府出资,建设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我县2010年申报了1个县级服务中心和4个镇级服务中心,已被省发改委列为2011年建设项目,总计投资966万元,其中省级投资806万元,县级建设标准为3000平米,镇级建设标准为300平米。今年,我县又向省发改委申报了6个镇级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立项。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性质
《就业促进法》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如下规定:
1、是政府设立的机构
2、包括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街道社区的
3、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4、应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负责为残疾劳动者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残疾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工作。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分为向劳动者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提供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和说明。
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提供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市场中主要职业的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方面的信息。
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提供有关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传授求职方法技巧和招聘用人政策法律信息,对劳动者求职进行登记,提供岗位招聘信息,推荐劳动者求职应聘,以及通过 组织劳务输出、举办洽谈会等方式,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按照就业援助制度要求,通过落实政策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根据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经办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记录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为就业工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地方各级政府可以按照本地区就业服务需求情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劳动者免费提供的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同时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还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供以下服务:
1、招聘用人指导服务;
2、代理招聘服务;
3、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5、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
6、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职责和任务
1、提供就业政策和业务咨询,传递职业供求信息,协助上级就业服务机构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做好跟踪服务。
2、进行就业失业登记初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省人社厅统一印制,免费向劳动者发放。
◆《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3、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掌握辖区内各类人员就业情况,及时向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4、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
5、受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出具灵活就业证明。
6、开发就业岗位,挖掘就业潜力,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如开发少儿、老年、便民、家政、物业、公共管理等服务型就业岗位。
7、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协助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
8、推荐辖区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9、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协助上级劳动保障和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协助失业人员接续社 会保险关系。
10、开展充分就业社区、信用社区等创建活动。☆(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
概念:充分就业社区是指社区内有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
◆标准:
①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
②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③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均被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评审办法:全年考核,年底评审
◆具体程序: 乡镇申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市级审核汇总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审批。
近年来,我县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3年被省厅表彰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先后有毛坝镇、洄水镇、双桥镇、红椿镇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环城路、会仙桥、东城门、河堤路4个社区工作站均被表彰为“充分就业先进社区”。
☆(2)信用社区创建 ◆信用社区概念:指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基础,在街道辖区范围内,通过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建立诚实守信的纪录和个人信用承诺档案、开展信用调查等方式,办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社区。
◆创建标准:积极参与欠款回追工作,辖区内小额担保贷款回访率100%,到期回收率达95%以上;社区各种台帐齐全、数据准确,按规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已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有专门负责小额担保款信用调查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社区内申请人无不良信用纪录和违法行为。
◆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
我县在2009年开始创建环城路社区为先进社区,并通过市局验收授牌为“信用社区”。但在实际工作中,取消反担保与确保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的有效回收之间,还有一定的难度。
五、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责任、基本制度、保障措施、具体任务和行为规范。这部法律的出台使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取得了法定的地位,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工作中承担重任,成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工作载体。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共就 业服务机构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组织一系列的专项服务活动,并深入乡镇、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为稳定就业局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自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和劳动部门的整合,各地也在逐步推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与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整合为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时机。
(二)挑战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满足不了。
2、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今年,在坐的各位,都是承担的我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我们所面临的工作任务艰巨、任道而重远。
第四篇:强化职业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强化职业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企业的用工、劳动者的就业更是与职业培训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培训作为促使人力资本增值的有力手段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曲阜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根据我市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技持职业培训、发展职业培训、推动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劳动者技能素质明显提高,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2所,在校生800人,年招收技校生300人;就业训练中心1所,年培训2720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6个,年培训各类社会急需人才2000余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受到用人单位、学校和劳动者的普遍认可。今年以来,全市有1610人次通过各类培训和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能人才发展21人。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的职业培训特别是技工教育仍然比较薄弱,一些长期制约职业培训发展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技术工人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共存。一方面,不少企业还存在《重文凭、轻技能,重科技人才,轻技能工人“的现象,企业宁愿花高价招收博士、硕士和学士,也不愿给技术工人适当的薪酬,致使人才使用与岗位需求脱节;另一方面,职工个人片面追求高学历,对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热情不高。从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中技能人才供需情况看,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甚至出现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断层现象。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新机制还没有其正建立。随着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发展、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上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但由于市场信息与学校办学之间灵敏性的差异、成熟专业建立的周期长、投入大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专业调整跟不上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较差,出现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业难的现象。三是职业培训的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随着全国高等院校扩招步伐加快,录取比例逐步提高,高中毕业生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增加,将使得技工院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四是社会上还存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将技术工人当成体力劳动者,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工人“和 ”干部“的身份差别依然存在,对技术工人缺乏认可,技术人员享受不到 ”人才“应有的待遇。
三、几项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的投入,努力改善培训条件。要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培训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就业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方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要部分用于职业培训。要研究制定职业类院校融资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企业要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要全部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培训的能力。一耍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实际,加大就业资金用于实训补助的力度,重点技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提高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二要对现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已有培训机构通过评审认证等途径引导其参与企业用工的培训,并要突出与我市产业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市区,由政府统筹,依托企业、社区服务中心等建立技能培训基地。在农村,把职业培训平台向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一级延伸,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能就近参加培训,减少农民因参加培训而增加的一些不必要的生活方面的开支,提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在加强对本企业职工培训的同时,承担起接收在校学生实习的工作,并为学校建立定点生产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三)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一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财政经费组织的师资培训,通过参加集中培训和组织教师到企业跟班顶岗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深化技工院校用人和分配制度改草,加强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相关待遇,确保职教师资 ”引得进、留得住"。要通过认证和资质评定的办法,积极鼓励引导培训机构聘请优秀师资到由社会兴办的培训机构担任专、兼职师资,提升这些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
(四)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培训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者就业和技能成才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面向生产服务岗位需要,结合工作过程和生产现场对劳动者的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要结合开发就业岗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需要,开展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第五篇:立足服务 强化管理 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立足服务 强化管理 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何民生
近年来,蕲春县人社局在上级组织、人社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关键举措,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加强项目运作,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鄂办发[2006]32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三支一扶‛毕业生服务基层计划,切实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6年以来,全县共计选拔391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其中,支教363名,支农14名,支医11名,扶贫3名。由于我县‚三支一扶‛工作在组织协调、岗位落实、待遇兑现、考核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赢得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三支一扶‛工作的领导,县人事局会同县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扶贫办、团县委等八家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蕲春县‚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协调管理办公室的通知》(蕲人[2008]12号)文件,成立了蕲春县‚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调研、督办和协调工作。由县人事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部门副职和政工科股长为成员。
2、制定政策,完善机制。2007年2月,县人事局会同县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扶贫办、团县委等八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我县‚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蕲人[2007]3号),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保‚三支一扶‛工作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2009年4月,县人事局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蕲人[2009]22号),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完善组织体系,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振兴蕲春经济、推动蕲春发展的大环境中,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2010年元月,县‚三支一扶‛办印发了《关于开展我县‚三支一扶‛大学生新春慰问活动并建立领导联系制度的通知》(蕲三支一扶办[2010]1号),组织了新春慰问工作,建立各级领导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的联系制度,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与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均联系一名‚三支一扶‛大学生。
3、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我们及时掌握‚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情况,注重总结,发现典型,对表现突出,业绩优异的毕业生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2008年元月,县人事局会同县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对张恋等43名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通报表彰。2009年7月,县人事局推荐段归等4名支教大学生荣获‚湖北省优秀‘三支一扶’毕业生十大标兵‛荣誉称号,推荐县农业局局长乐有才同志荣获‚湖北省‘三支一扶’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县人事局被省‚三支一扶办‛表彰为‚湖北省‘三支一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发挥人事职能,为毕业生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
1、公开招考,促进就业。充分利用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空缺资源,着力从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选聘生录用等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在招录政策制定、程序设定、运作安排、环节把握上向应届毕业生充分倾斜,不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6年至今,我县共计公开招聘机关工勤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03名,按单位划分,教育1155名,卫生206名,其他单位42名。按学历划分,研究生4名,本科生400名,专科生430名,中专及以下569名。
2、发挥优势,扩大就业。积极架设供需桥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适时举办毕业生现场招聘会。2006年以来,我县人社局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12场,进场招聘单位350家,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4800个。二是积极组团参加省市人才交流大会。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实行区域内高校毕业生资源和岗位信息资源共享,先后五次组团参加省、市人才交流大会,积极促进蕲春籍高校毕业生在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流动就业。三是开展毕业生网上就业招聘活动。在办好有形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利用《蕲春人事人才网》、《蕲春信息港》、《蕲春在线》等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就业招聘活动,累计发布人才供需信息2100余条。四是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2009年,我局与团县委等单位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为活动主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80余人。
三、做好人才服务,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我局所属人才交流中心以公益性服务单位为定位,以服务为宗旨,把高校毕业生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开展人事代理、档案托管、未就业登记等工作,逐步规范人才市场行为,保证人才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1、开展调查统计,免费托管档案。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统计工作。在择业期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均可在县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申请办理求职登记手续,免费享受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咨询和两年期内免费托管档案等系列服务。
2、实行就业登记,规范日常管理。做好毕业生就业登记、档案转递及日常管理工作,是县人社局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方便毕业生就业报到及办理有关手续,县人才交流中心制作了毕业生报到、职称申报评审及人事代理工作流程图。印制并发放人才求职登记表5000余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托管档案及户籍挂靠服务3200人次。
3、强化人事代理,提供优质服务。县人社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为毕业生搭建社会化人事代理服务平台。县人才交流中心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窗口,积极为毕业生承办人事代理,提供包括代管人事档案、保存人事关系、集体户籍挂靠、聘用合同鉴证、考核、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职称评定及社会养老保险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服务,2006年以来,累计为我县2000余名毕业生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