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当今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人才的背景下,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营销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为便于学生创业的性质,培养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则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关键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一、创业能力应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的定位目标,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能力是相对于在别人已经形成的事业中就业能力的一个概念,是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和捕获创业机会,并由此结合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综合能力,并将这一能力转变成为学生立身社会,生存发展的基业或事业,并且在这一事业的经营中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较大的贡献。所以创业的过程就是专业知识应用的过程,创业能力就是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具体展现。
应用型人才是学术型人才对应的概念,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能够将基本理论转化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是将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综合成系统知识的综合能力、是能够将所学各类知识转化成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便包含着创业能力。
如果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创业能力的本质便是创新能力,因此即使是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就业,如去做公务员、到各种性质的事业单位从业,或到各种性质的企业就业,也需要有创业能力。因此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创业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展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为目的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二)自主创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
大学生自主创业从长远看将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从业方式。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很多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独立创业之路,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直接将“智本”转化为“资本”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增加,创业的机会大大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幅提高。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更是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 1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三)自主创业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业精神是创新、进取、执着、学习,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因此,高校应站在适应社会对创新精神高度需求的角度,将创新教育作为大学生都需要接受的人生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是指怀疑、批判、突破原有格局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或新发明的一种能力;进而能够将这些新思想、新理论或新发明产业化、市场化,将其转变成社会财富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事物运动的实际本领,亦即应用能力,自主创业则是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最好平台,是创新教育的最好实践。因此,高校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应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相结合。创新精神是实践和创业的前提,实践和创业活动是创新精神的实际操作,是创新精神的实践和发展。
二、市场营销的专业性质较适合学生自主创业
(一)市场营销专业性质使得学生就业和创业两相宜
1、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专业对口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都有营销的业务或相应的工作可以从事,所以说非常宽泛,广义的讲只要有产品和服务需要销售,就会有营销人员的需求,营销是一个不会消失的职业,因此近些年社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量较大。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无论是在全国整体上看,还是在区域性的局部市场上看,都处于排行榜的前列,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大城市,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更是旺盛。同时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使营销专业的就业范围越来越大。
2、营销作为一种职业,实际上是从生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中,以企业的运行功能为对象(即销售功能)进行的分工与协作的产物,专业化的营销企业本身属于服务业,为社会提供营销产品或服务的“行销能力”,并以这种“行销能力”作为商品参与社会的经济运行。企业的销售功能作为分工协作的对象,在从企业中分离,形成集中,再转变成专业化的职业(行业)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形成多种“职业形式”。这些职业形式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人的“经纪人”的经营形式和规模、可以是企业甚至是大型销售企业经营形式和规模),运作方式多样化(可以单独注册公司,以法人的名义经营销售企业、也可以以自然人的身份挂靠在某个公司的销售链条中的某个环节上,以该公司项目经理人的身份进行经营;既可以做代理商、又可以做经销商),经营的领域具有扩展性(既可以做
销售业务,又可以做与营销相关的业务,如广告、营销咨询、营销培训等),从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专职从事某行业的销售经营、又可以兼职进行营销工作)。所以营销行业能够形成创业的机会较多,创业投资的资本金可多可少,创业的难度有大有小,行业进入门槛相对制造业较低,因此说市场营销专业是高校中最适合学生自主创业的专业之一。
3、市场营销专业即使是在就业的岗位上,也需要从业人员要有非常强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市场营销以研究综合性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为目标,通过发现消费者的需要,并将其转化为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再通过有效的促销、分销渠道和价格策略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营销作为由企业、消费者、竞争对手和相关的环境因素组成的系统,体现了企业和消费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相互协调关系;体现了企业和竞争对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相互竞争关系。由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而市场营销决策系统是一种半结构化系统,这类系统的决策含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缺乏程序化的工作范式,因此市场营销的每一次销售活动或过程都具有开创性工作的性质,都需要从业者拿出创业的精神、运用创业的方法和手段、积蓄创业的经验及能力、开拓性的工作才能取得销售业绩,这与创业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异曲同工。同时销售作为特殊的职业,很多企业的报酬制度规定其基础工资(底薪)很少,大部分的收入与销售人员销售业绩挂钩,即按销售业绩(收入)的某个百分比拿业绩提成,或者每做成一笔业务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佣金。这种分配办法,一方面可以激励销售人员(业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做得好,赶上好机会,回报也是丰厚的;另一方面,对于销售人员来讲也存在较大的收入风险,形成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这种分配方式也类似于自主创业的情况。
(二)较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类型
1、成立销售公司。公司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经营性组织,包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注册公司要有相应的条件,如有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三万人民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十万元人民币,要求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生产经营条件。所以以公司的形式创业,创业人要有较好的项目、良好的市场,而且能够持续发展。成立公司的风险相对较大,大学生也可以毕业后先以其他方式创业,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以公司的形式将其事业作大作强。
2、组建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合伙企业首先要求合伙者能够长期志同道合,其次要求团队中人员间的合伙协定必须明确责任和权利的划分。有团队意识、资金缺乏者适合用这种创业模式。
3、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投资以其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要求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有合法的企业名称,有投资人申报的出
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有必要的从业人员。这种企业形式比较适合刚起步的营销代理商、中介、加盟商等创业企业的发展。
4、项目经理人。这是一种在别人的销售企业内部进行创业的形式。大型的销售企业,往往会有多种相对独立的经营业务,创业人可以以多种方式对这些经营业务进行经济承包性质的经营,形成项目经理人的形式。从企业内部创业,有很多有利条件:雄厚资本实力的支持、管理的指导、综合资源的共享、业务资源的利用、品牌形象借助等,创业起来更容易成功。
5、加入虚拟企业联盟体。虚拟经营是当今企业较为流行的经营方式,是企业以运行功能为分工协作对象的联合经营形式,创业者可以各种公司的形式给其他企业提供营销的专业服务(这是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及个体企业可以实施的一种经营模式),也可以以个人的名义为需要销售功能的虚拟企业进行合作,为其提供销售服务。此时创业者实际上是以该虚拟企业的名义实施经营活动的,相当于承包了该虚拟企业的销售部或者部分销售业务。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构成创业能力的要素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想创业”,即要有强烈创业意识和创业冲动。创业意识是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创业意识的形成源自于人的强烈的创业需求。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对于创业的热情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目前北京市每年正式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仅有100来人,远不到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
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十分必要。
2、培养创业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创业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
3、培养观察市场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市场、了解市场经济的现实表现形式、熟悉市场规则,关注世界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提高捕捉和分析市场机会的能力。
4、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任何创业都是各种资源组合及运用的过程,所以要通过各种机会,通过各种理论或实践的教学环节,在各种课堂或课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组织、协调、管理、控制的经营管理的能力。
5、培养社交沟通能力。创业大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市场开拓的营销活动,还是创业团队内部整合、融通的经营过程;同时任何创业活动都要实施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之中,营销行业的创业者要随时随刻与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竞争者、市场管理者等发生各种关系,所有这些都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才能处理好相关的业务。
6、培养风险承受能力。任何创业活动都存在相应的风险,可能带来增益,也可能带来损益,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争取成功,也能勇于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1、学生创业能力来源于应用能力,因此高校首先要切实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照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要改革单纯讲理论、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为此,首先要增加并搞好案例教学。以大量生动、及时、鲜活、典型的营销案例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便置身于现实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通过组织讨论甚至辩论,以加深学生对融入案例中有关知识的理解;其次,大量组织学生自身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如运用模拟手段进行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实际销售一些产品,或安排学生直接帮助企业解决营销中的具体问题等。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对一些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并且有创业意识和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学校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团委和专业课教师应予以重点培养,并根据其实际进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这些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打好基础。
2、加强创业知识的教育。如学习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各地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熟悉创办企业的申办手续和流程、了解掌握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熟悉我国的用工制度等。
3、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如组织学生访问成功的企业家或请企业家讲创业体会,尤其是那些本校校友,创业时间不长且小有成就的创业者,请他们现身说法,讲他们创业的“酸甜苦辣”,学生会觉得这些人和这些事离他们很近,可比性和可学性较好。
(三)学校与社会多营造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氛围和机会
高校应注重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学生创业的研究和实践机构,调整目前一些不利于学生创业活动规章制度,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如举办学生创业比赛等。学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接触各种创业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者协会等机构,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学生创业支持系统,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种创业资源,如学校与社会结合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国家工商总局规定,大学生创业1年内免交5种行政费用。全国各地也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支持鼓励的政策力度,使学生创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伟.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70-72.[2]吴薇.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研究——对南京航空工业学院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5,16:173-174.[3] 姜 岩.国内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J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2007-04-09.
第二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之我见
作者:李宏刚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3期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和专业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就是企业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有关产品调查、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以致优秀的营销员。这样的营销员介绍产品全面,说话温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顾客充满敬意,让本不想买此产品的人产生购买动机,让买此产品的人感到满意。作为企业代表到购买厂家介绍自己的产品时,从礼节、衣着、谈吐、专业素质等都将是购买厂家所要考虑的范围。这恰恰体现了在销售过程中销的是自己,售的是观念。要做到这种程度的营销不容易,但作为职业学校就要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开设的课程要与之相吻合。比如,从培养营销员素质上要学习市场营销基础课、市场营销实践模式、消费心理学、汉字书法、口语交际、协作训练、公关礼仪、职业道德培养、数学、会计学原理、会计、音乐课(陶冶情操)、英语以及韩语、日语等内容。
市场营销基础课灌输给学生的是市场营销有关理论,如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观念、市场三要素、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特征、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等。这里笔者着重提一下市场三要素,市场三要素是指人口、购买欲望和购买力。没有人形成不了市场,没有购买力也不行,这两条是形成市场的硬件;而没有购买欲望,人们不想买东西同样不能形成市场,这是形成市场的软件。市场营销核心就是要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软件上下工夫,市场营销实践模式课教给学生的是营销实践技能。
二、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
温家宝总理在参观一所学校时曾深有体会地说:“做中教才是真教,做中学才是真学”。要设计一个情境,使学生感受实践,或进入企业实习,在实践中传授给他们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消化了理论,又掌握了技能。消费心理学讲授的是人们在消费或对消费的心理感受,像尾数定价让人有种价廉的感觉,而整数定价给人以高贵的感受。一个好的营销环境,一个热情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好感,进而激发购买动机,实现消费。汉字书法、口才的培养强调对营销员书法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公关礼仪讲授的人们在交往中的礼节,如衣着打扮、站姿、坐姿等。没有礼貌的人首先会给人一种没有教养、没有素质的印象,接着引起别人的反感,从内心上不愿意接近他,这还能谈生意么?
余下的科目都是充实上述营销的内容。如职业道德课培养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会计课教我们如何填单做原始记录,进行营销过程的财务处理;数学课教我们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快速的计算能力;音乐课给我们以心灵的净化,解除“职业倦怠”的困扰,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英语是世界语,是交流的媒介;而韩国语和日语又是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家的语种,在我国的合资企业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学生也有在合资企业工作的,他们就感受到了小语种独特的重要性。
总之,这些课程的开设,从身心的培养、道德的渗透、外语的表达、汉字的书写方面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使人产生亲和力。市场营销理论课和实践课、会计学等培养人的专业素质,而我们会一门及多门外语在博览会上与外商就能零距离接触,这将极大地提高营销效率。所以,一名优秀营销员呈现给顾客的不单单是卖货,而是涵盖丰富内容的综合素质。这恰恰体现了在销售过程中销的是自己,售的是观念。从口语到衣着打扮神态、站姿、坐姿、接人待物、营销素质、产品质量认知程度等都将对买家产生是否购买的影响。所以,开设的课程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学有所用,培养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为此,建议开设这些课程能使我们的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经过不断的学习,通过多种技能的比拼演练,做好自己的营销工作。同时,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应该到企业、商场搞调研,了解销售状况,弄清应采用何种方法、手段营销,营销员的素质怎样等。以便于我们充实营销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每一节的营销课都是充满生机,有内涵,有使用价值。使我们培养出来的营销学生能够胜任自己的营销工作岗位,在不断的努力中成长为优秀的营销员。
当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前学习的五种基本的市场营销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也在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渗透了新型营销观念,如顾客导向、整体导向、关系导向、创新导向、绿色导向、大市场营销等。“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结构也将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最终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经济贸易学校)
第三篇: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应该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加强自我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自主创业能力需要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创业能力既不是一个人先天的潜能,也不具有遗传的特征,是创业者在创办事业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具有进取性的、科学利用各种条件的、善于捕捉机会的、全面把握国家政策和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综合协调分析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自主创业
一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已突破200万大关,达212万人,2005年又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8万,2006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13万人。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早在2004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大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是34万,2002年是37万,2003年是52万,2004年是69万,2005年达到了79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创业是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要完成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实际上,自主创业需要哪些能力,应该由具体的创业性质、目标、内容、方式、环境以及创业者的个性特点综合决定。对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认识,有综合能力说、认知能力说、心理品质说、整合能力说、基本能力说、综合素质说等观点,其中综合能力说更能够突出能力的实际应用方面。
综合能力说认为,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种能力。专业能力就是基本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是从事一切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指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对象;社会能力是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这些往往是我们在校大学生所欠缺或者需要加强培养的。
三 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勇于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实践经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1)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理工科的学生要做物理、化学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文科学生安排有各种调研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学生安排有一定的设计制作或训练实验。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
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讲,实验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对于验证性实验,我们应该注重试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
(2)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大学课程的学习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等三个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扎实掌握基本的内容及原理,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大学学习规划广泛地展开学习,要敢于跳出主要的专业学科领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学习校内或校际间开设的辅修或者第二学位课程。
(3)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 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 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时间项目,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下,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等都给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科研训练项目。去年,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全国60所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1.5万名在校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每个学生团队大约可以获得1万到2万元的经费资助,这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的组织的国家级项目;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项目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校级项目。通过参与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我们大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选题立项、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全面构思并拟定项目方案、撰写学术论文、发表交流等从事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基本方法和原则。
此外,通过选择性地参与教师的在研课题,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 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为“升堂入室”奠定基础。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参加某些力所能及的子课题研究,这样将提高我们大学生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学科的前沿与发展趋向,拓宽科研思想,发现适应自己的科研问题,促使自己在专业上向纵深发展。
(4)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目前,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当今,国家和社会上都十分注意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不同方式的奖励或认可。在参加竞赛活动时,可能会受精神和肉体的考验,经受一些痛苦。象我们土建学院有关的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我们土建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大学生就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第四篇: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它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势必引发一系列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不仅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教育必将发生深刻变革。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 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是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 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祖国的呼唤, 作为高等学校, 理所当然地要探寻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 迎接新世纪挑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谁掌握了知识, 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而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培养下, 可以说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 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 可谓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很显然, 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就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快更好更准的挑到自己心仪的职业, 就能更加理性的采用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通过开办自己企业来成就自己事业,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2.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2004年底2006年, 高校招生急速增长, 全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6年的430万,但由于毕业供给超过社会需求,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失业”已经不 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等教育大众化, 最大的困难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大家都等待国家, 企业给予的就业机会, 那么未就业的人员就等于是智力资源, 同时, 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讲, 如果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而无法找到工作, 高等教育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 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方面有业不就, 一方面无业可就, 存在着“宁要都市一张床, 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就业心态。因此, 作为高校, 一定要适应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 把就业指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 不仅可以自己就业, 还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高校送出毕业生, 在社会上就业如何, 创业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声誉。而对这种严峻挑战,作为高校, 需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 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内, 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就业观, 艰苦奋斗, 有胆有识, 有眼光, 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以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增强创业意识。
4.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对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 使他们在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具有远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经验积累和扎实的技能, 业务基础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 对他们创业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意志、毅力得到培养, 使他们对就业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样, 可以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 真正成为服务提高综合国力 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个体和群体, 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1.理解创业涵义, 创业是指创造新的职业, 创办新的企业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所学的知识, 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 技术入股, 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 把知识的拥有者变为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2.增强创业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 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 有自己追求生活的稳定和舒适。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 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 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转变就业观念, 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 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 树立开拓进取, 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3.创业知识教育
进入大学后, 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意知识比较薄弱, 实践表明: 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 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 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他们不得不在长期时间充当管理人和“ 技术人”的双重角色,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 人才引进市场开拓, 管理、法律咨询, 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一个又一个门槛。因此, 必须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了解和增加创业大学生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 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 以及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策划, 公共关系, 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 同时, 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 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 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 避免日后走弯路。
4.创业能力培养
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经营能力, 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 创业能力培养, 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智力因素方面, 通过创业教育, 让学生拥有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机遇能力,勇于抗挫能力,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艰苦创业能力, 这些能力不是天生, 必须通过科学的途
径才能培养出来, 因此, 学校教育必须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实践教育既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践, 也包括创业经营性的实习实践, 在实习地方, 让学生参与专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从原材料的购进到成品出售, 以及核算、预算、经营管理等, 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专业生产的同时, 领略到市场经营的风险, 学会预测市场变化,掌握市场信息, 为今后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及途径
1.创业课程设置
①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高校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完整体系, 门类众多, 领域广泛。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 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 拓展了学科教育的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又节约了教育时间, 优化教育内容,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育中, 渗透创业教育, 注意关 键在“渗透”, 不能本末倒置, 必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堂内容, 主要侧重创业社会知识, 专业技能知识, 经营管理知识和职业知识等内容的渗透。
②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首先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开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其次, 将原来在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课贯穿为大学期间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课, 以必修或限制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侧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 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 再次, 加大选修课程比例, 推行辅修制, 增强课程的选择与弹性, 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空间,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 培养大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创业意识。
2.掌握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①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 进行创业宣传, 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 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 他们不仅可以以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 成为激励学生创业的楷模, 而且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③成立创业者协会, 未来创业者协会要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活动来宣染创业氛围。
3.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实践活动,养成学生的创业个性心理特征。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 培养自己人才缺乏严谨的科研训练,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不强。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尤为重 要。如成立模拟公司,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谈判, 模拟签约, 模拟交易, 模拟结算等训练, 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经营地点, 设计方面, 给企业取名, 确定市场与市场定位,判断集目标, 制定营销策略, 讨论预算广告策划, 通过这些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的实践, 可以培养更多的创业综合性人才, 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4.广泛宣传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各级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不同的优惠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如驻马店市政府为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有创业需求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息, 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对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等自主创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 设立“高等毕业生创业资金”, 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自主创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明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 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五篇:论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论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摘要】
我国在创新创业培训这一块虽然初具规模,但许多高校仍主要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上,存在许多问题,前景令人堪忧。本文研究我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方案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创新创业研究有益。
创新是由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创业,熊彼特则认为:创新从创业中来,同时也成为创业的评判标准,作为一名企业家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在生产要素中引进“新组合”。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则是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培养途径,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使得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得以同时开发和提高,以此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办企业能力的目的。
而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大众化的主力军,其以职业教育为重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这就更需要对其培养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虽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高专学生非常重要,许多高校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比赛、组建创业协会,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跟高校合作开设了相关创新创业这方面的课程,经过前期的探索,我国在创新创业培训这一块的确是初具规模,但目前,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培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前景令人堪忧。
在创新创业培训上,高校仍主要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上。多数高校是通过修订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实践、实习等教学方面的课程,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室以及实习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相关的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培养却并没有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划和管理。这都源于高校对创新创业培训上的认识误区,这也极容易造成各职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形成形式的、片面的创业培训,学生们也无法真正融入到创新创业的氛围中来,无法把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实际上,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该融会贯通于整个大学教育中,构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制度框架,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育人的目标,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汲取国外创新创业能力先进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国家能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发达国家,学校普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比较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我国应当结合国内实践,汲取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出扬长补短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概括来说,国外主要有以下两种极具典型代表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先进教育模式。
(一)设置创业和创新性思维课程
美国率设置创业和创新性思维课程。1977年美国已经在近70所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到1999年,开设的院校已将近有1100所,并且还设立了创业学与创业研究两门专业。目前,美国己经形成以商学院创业学专业学生为主,其他专业学生为辅,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都设有正规的创新创业教育。再如,日本直接把创新创业教列入了高校必修课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富于开拓的研究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方式比较开放
比较典型的是英国,英国的院校没有统一的课程教材,教育系统的教育思路是以如何发现并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教学方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讲授允许学生随时打断,学生就没听懂的细节或者疑问之处向老师提出质疑,老师要尽责的讲解,直到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其评价体系也是别具一格,非常灵活,由A、B、C、D四个等级加面试组成,不恪守死板的打分模式。
三、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以课程为载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它应该是具体的、跟各专业相联系的,应根据高职高专不同专业性质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课程,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应当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建立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与实施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其一,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二,充分结合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聘请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杰出人士亲身讲授经验,并以此形成讲座系列和品牌效应,使其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和生活;最后,改进教学与授课模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授过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
(二)构建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实施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即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全部整合形成系列的“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具体包含了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升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子计划还包含了若干训练项目,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①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②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③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和其它专业(技能)比赛。④人文素养提升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群众性(非专业)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⑤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为确保该训练计划的实施,还应当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三)以管理为手段,建立实施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三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其次,建立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学校、系部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和系部层面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系部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根据学校委托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系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具体活动项目和时间,从而形成了学校、系部、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再次,制定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
参考文献:
[1]周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及理论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4,(5)
[2]安玉雁.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3]郑永廷,高国希.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