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美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
基于美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业教育研究部 李俊
发布时间:2009-01-1
4摘要:在美国,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如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课程设计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紧密联系;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教学与研究紧密联系等。参照美国的经验,中国可从教育理念、实施重点、实施方式、社会参与和实践性等角度发展和改进创业教育。
关键词:美国,创业教育,经验
一、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目前,为学界所一致公认的最早的创业教育课程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勒斯·拉格瑞格·迈斯(Myles La Grange Mace)于1947年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共有188名工商管理硕士生(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参加了该课程。因此,迈斯也被称为创业研究的先驱(a pioneer in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
美国创业教育在实施初期时举步维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正处于大工业化时代,经济空前繁荣。当时的经济成果更多的是依靠大公司取得。因此,创业企业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创业教育缺乏成长的社会基础,迈斯也逐渐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大企业董事会上去。在随后的20多年中,大学中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在经历了“繁荣的十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逐渐转型,大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日益减少,创业教育开始受到大学的重
视,特别是硅谷地区的成功,诞生了一大批创业者,使得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幅增加。
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首次开设了当代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主要涉及财富创造和企业创建。1968年,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首次在大学本科生中开设创业方向(Entrepreneurship Concentration)课程。1971年,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提供了有关创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开设了美国第一个创业学本科专业。据所罗门(Solomon)和弗耐尔德(Fernald)的统计,截止到1979年,美国已有127所本科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此阶段为美国创业教育的萌芽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创业教育突飞猛进。所罗门和弗梅尔德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研究显示,1982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等院校增加到315所,1986年为590所,1999年达到1060所,到2005年初,已达到1600多所。当前的美国创业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显著的提高,课程体系也非常完备,涵盖了融资、创立、管理等方面,主要包括撰写商业计划书、创业企业融资、如何创办公司、社会创业、大型机构创业、创业营销等几十门课程。
二、美国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
从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创业型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大量的创业企业涌现,而这些企业的创立者迫切地需要创业教育,这就成为创业教育开展的社会土壤。而当国家经济仍处于依靠大企业垄断经济的时候,创业教育就会遭到
冷遇。所以,创业教育的发展一定是和国家是否重视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的。
(二)课程设计与MBA紧密联系
美国创业教育始于MBA教学,盛于MBA教学,主要的创业教育师资都是从MBA项目中转移而来。虽然MBA强调的管理理念和创业精神仍有所出入,MBA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而非创业者。但从目前的大学课程来看,MBA是最贴近创业教育,最能从系统上对创业教育进行研发的课程。而MBA学生的背景与经历也注定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成为创业者。
(三)创业教育需要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
企业家、投资商、孵化器、创业基金等共同支持和参与到创业教育过程中,是美国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石油交易公司的创始人小斯蒂芬·斯皮内利(Stephen Spinelli,Jr.)这样的创业者的现身说法,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最宝贵的案例和经验。投资商在创业设想阶段就积极参与,使得创业者更明确如何为自己伟大的创业设想寻找到资金支持。硅谷等知名孵化器让创业者学会如何真正创立企业。科尔曼基金会(Coleman Foundation)、考夫曼基金会(The Kauffman Foundation)等公益性组织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基金支持。1995年,弗兰克林·欧林基金会(Franklin Orin Foundation)赠予百森商学院3000万美元创业教育基金,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商学院收到的最大额捐赠基金。目前,美国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超过44亿美元。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加快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四)教学与研究紧密联系
美国大部分的大学都设立创业研究中心,在注重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关注对创业领域的学术支持。大多数创业研究中心主要关注创业教育、创业论坛和会议、创业研究等领域。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创业学术期刊也相继出现。1963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委员会创办了《小企业管理期刊》;1975年《美国小企业期刊》创刊,该刊于1988年更名为《创业理论与实践》;1985年《企业创业杂志》创刊。当前,上述三个期刊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重要刊物。这些研究杂志为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支持,使之朝向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三、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确立创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大学教育所应培养的学生应能够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人员,同时也应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者。如果大学忽视了创业教育,那么就从理念上否定了学生成为创业者的可能性,与教育的目的也相违背。由此,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大学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同时,不同理念和类型的大学对待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此外,美国创业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被教授,而且这种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必须对目前的教育形式做出修改,要加入更具实践性的课程。
(二)实施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管理层的认同
创业教育不是一项功利性活动,它在高校施行的前提是大学管理层对于学生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它需要高校领导从社会责任的高度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的教育模式正在面临改革,高校正由科研型大学转变为创业型大学,而大学生创业应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环节。大学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副校长艾尔文·斯文森(Elwin Svenson)兼任该校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而百森商学院的校长布莱恩·贝尔福特(Brain Barefoot)、教务长迈克尔·菲特(Michael Fetter)、研究生院院长马克·莱斯(Mark Rice)都是创业教育领域著名的学者,所以才使百森商学院在美国创业教育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大学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认同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点。
(三)创业教育需要分层次进行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的创业教育需要分层次进行,但必须打破学历概念,而是根据创业的过程,分为创业前、创业中、创业后三个阶段。
创业前的创业教育主旨是创业理念的培育,传播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精神。在该阶段,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适合各学历层次的学生。教育的目标是要找出真正希望创业、且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要鼓励每个学生去创业。相反,大部分参加创业前教育的学生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和潜质。创业前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分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定位,看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潜质。创业前的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补充形式,将为大学生们注入创新因子和激情。
创业中的创业教育主旨是学习如何创立真正的创业型企业。在前一阶段对学生分流后,该阶段主要面对的是真正想创业也有能力创业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让学生理解创办企业和商业赚钱的不同,树立准创业者的远大理想。课程将主要涉及如何获得启动资金、如何注册公司、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等实战性课题。
创业后的创业教育主旨是对已经创立企业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该阶段,学生群体都是创业者,所教授的课程都是在管理创业型企业中实际面临的课题,如如何获得风险投资、如何获得银行存款、如何开展市场调研及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等。
此外,创业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应该对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保证,政府部门、公益性组织也应该作为经费来源之一。同时,呼吁更多的创业者本着公益立场,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过程中。
《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
第二篇:美国大学教育
美国大学教育
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1、1、鼓励师生间的接触2、2、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3、3、鼓励学生主动学习4、4、给学生及时的反馈5、5、强调学生必须刻苦学习6、6、给予学生较高的期望7、7、尊重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和学习方法
美国大学教育教学方式的特点1、1、灵活的教学方式2、2、“预习式学习”的教学方法3、3、案例教学法4、4、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5、5、先进的网络手段
美国大学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1、1、增加期中考试和阶段考试,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2、2、增加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3、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树立一种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理念4、4、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美国大学本科课堂教学1、1、教室“灵活机动”
2、2、课堂生动活泼但井然有序
一般来讲,在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会穿插使用答疑、小组工作、读书报告、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教学方法。在一堂典型的课堂教学课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大致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在讲授结束后,教师通常都要安排讨论或小组工作等活动。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或提出问题供小组讨论,或布置案例由小组研究,或由小组汇报前次课布置的课外小组工作的结果。这时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解答老师、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介绍自己的看法和相关经验,提出自己的疑惑。学生的参与通常都非常积极,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参与较少的,外国留学生一般发言不多。
不论是在那一个教学环节,学生随时都可以举手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并不在意自己的讲课被学生所打断,相反,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到学生清楚满意为止。正因为课堂上有较多的师生问答交流,所以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活跃。
3、3、教师考学生,学生评教师,各尽其责
不必都用,感觉我查的内容就是给另两位做个背景补充。另外:内容为手打,请检查一下有无错字之类的。
第三篇: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
2010年12月1日公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显示,浙江、上海、湖北上榜的富豪人数最多,分别有18人、11人、10人上榜。北京与山东并列第四。在创富能力方面,浙江仍居榜首,北京则跻身前三。榜单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表示,“大学创业富豪榜”每年发布一次,2010年是第二次发布,上榜门槛为100万元。四成“大学生富豪”由IT起家,上榜富豪无人涉足房地产行业。
编辑本段简介
2010年12月1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最新发布“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其中,渡口网络总裁金津蝉联大学创业富豪榜榜首,以身家12亿的绝对优势稳坐“2010中国大学创业首富”宝座,金龙机电的金美欧以3.5亿财富居第二,成为“最年轻女亿万富豪”,星漫科技的彭海涛以3亿财富列第三。
编辑本段详情
综述
统计显示,2010年上榜“性别构成亿万富豪”有16人,“千万富豪”达50人,财富合计高达52.8亿,人均财富5227万;“少年班神童”蝶变亿万富豪,千万富豪首现“高考状元”;“90后”千万富豪现身,上榜女富豪10强占2席;创业富豪扎堆IT业,无人涉足房地产;华科大和复旦大学造富能力最强,浙江、上海、湖北和北京上榜富豪人数最多。
上榜门槛为100万元
“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是经过1年多时间调查研究后编制而出的,今年上榜的大学生创业富豪有101人,上榜门槛为资产100万元。榜单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表示,上榜富豪的财富数据主要通过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报道、上榜企业、高校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等渠道获取,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主动”上榜富豪增多,但部分候选人由于资产未达到上榜标准或已经放弃创业等原因而未上榜。
“问题富豪”落榜
据2010年5月发布的《2010中国亿万富豪调查报告》显示,1999-2009年胡润、福布斯、新财富等中国富豪榜有60多位上榜富豪因涉嫌经济违法犯罪而落榜的“问题富豪”,也让中国富豪榜蒙上“杀猪榜”的阴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现象也在中国校友会网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
豪中出现;上榜富豪星空互联的郑立,个人资产上千万元,但因为违法犯罪而获刑。更为严重的是2005年在浙江温州市,有两名大学生为挖创业的“第一桶金”,竟然跨省抢劫并杀害了温州富商。“问题富豪”频频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事人个人法律道德素质欠缺之故,也有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不尽完善之故。榜单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建议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者加强法律教育,积极倡导大学生树立合法创业的观念,应当不断学习各种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财富观,树立科学经营的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阳光创富”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守法经营,以便为企业永续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前提与保障。
“90后”千万富豪现身
调查发现,在“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的富豪中,“80后”创业富豪人数最多,占据绝对优势,有72人;其中资产上千万的富豪有40人,资产上亿的亿万富豪有7人。上榜“70后”创业富豪有25人,资产均在千万以上,资产上亿的亿万富豪有9人;整体而言,“80后”大学生创富能力还不及“70后”大学生创业者,, 这也说明财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90后”的上榜富豪仍只有1人,个人资产达千万以上,是2009年唯一上榜的“90后”大学生创业富豪丁仕源,现就读于深圳职业技术信息学院,2010年财富高达1200万元,昂首迈进“千万富豪”行列,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创业富豪榜上为“90后”夺得“一席之地”,成为中国“90后”创业领跑者。
新兴富豪亟待引导
从《2010中国亿万富豪调查报告》可知,在1999-2009年胡润、福布斯、南方周末和新财富等中国百富榜上榜的亿万富豪中,主要以“70前”为主,“70后”为辅,“80后”自主创业者尚未进入中国顶级富豪的队伍中,在中国各大富豪榜上榜富豪中出现的一些“70后”和“80后”等多属于“富二代”。
编辑本段创业明星
最有钱富豪
26岁创业明星(5张)的“网游牛人”渡口网络的金津以高达12亿身家蝉联富豪榜榜首。个人财富比去年整整多出2亿,成为“80后”创业的领跑者。据悉,金津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最年轻女亿万富豪
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金龙机电的金美欧名列第二名,2010年个人财富高达3.5亿。据悉,出生于1984年的金美欧,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是2010年大学创业富豪榜中财富最多的女富豪,也是最年轻的“女亿万富豪”。
文状富豪
魔时网创办人、CEO张锐,以1998年广东文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目前身家达1000万,打破了中国高考状元无杰出商业人才的“怪圈”,为高考状元争了一口气。
神童富豪
最引人关注的是畅网信息的陈曦,14岁考入天津大学少年班,梦想成为科学家,但是却毅然选择退学创业,经过多年打拼,从“少年班神童”摇身一变成“亿万富豪”。90后富豪
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创业富豪丁仕源,现就读于深圳职业技术信息学院,今年财富高达1200万元,昂首迈进“千万富豪”行列,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创业富豪榜上为“90后”夺得“一席之地”,成为中国“90后”创业领跑者。据悉,丁仕源有着“富二代”的身份,却并不认为自己是靠殷实的家底铺路,一直到18岁时,他才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如今,丁仕源在深圳时尚界、模特界小有名气,人们总是亲切地叫他丁叮。他还是“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的中国总决赛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赛务统筹。他手中有1000多名模特资料,而且还参与操办过20个世界级模特大赛和200多个大型活动晚会、酒会。[1] 编辑本段评价
学历构成对比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的“80后”财富发现,“80后”创业者无论是在企业发展规模和拥有的财富上还无法与胡润、福布斯等中国富豪榜上榜的“60后”和“70后”顶级富豪相比。中国校友会网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适时把握和反映“80后”和“90后”自主创业者的发展和财富增减情况,也成为中国校友会网不断推出“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的最大动因和最大价值。可以说“80后”自主创业者要跻身胡润、福布斯等“中国富豪榜”,还需要更多努力、机遇和时日。
[2]
第四篇:中国大学为什么比不上美国大学
中国大学为什么比不上美国大学?
(2010-09-01 10:53:50)
转载▼
标签:
杂谈
很多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都对中 国的大学教育怨声载道,批评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哀悼已故大学生活中的屡屡不爽!
其实批判声不仅源于广大受害学生,钱学森曾经说过: “相对于我国解放前,现在中 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知名大学与哈佛、耶鲁这些世界顶尖大学,存在哪些不同呢?下面从大学“资金来源和流向”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资金来源是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决定因素中的重要一项,占10%比重)。
一、资金来源
首先看看我们的名牌大学,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
一是靠政府拨款。
这是学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因为国家一拨款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尤其是针对打上“
211、958”数字标签的学府,更是重点补贴。因此,削尖脑袋往里钻便不足为奇。可是这却“苦”了学生,学校申请211期间,翻出了尘封已久的校规,而且“变本加厉”,一系列条文出台,从此天还没亮就要出操了,晚上熄灯后必须睡觉了,校园内男女学生不许再拉手了,上课迟到真的扣学分了,不想,申请结果还是失败了。于是尘封的校规之前只是回光返照了。通过这些,我们只看到了学校对学生的漠视。
二是靠收取学生的各种费用。
各种名目的补习班让办班的绞尽脑汁,让报名的掏空腰包,这在私立大学尤为突出,而且渐渐传染给了不少公立大学。这些班真的对学生有帮助吗?这暂且不论,只是学校规定这班你必须报,这费你必须交!这也是怨声载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来看看美国的名牌大学
首先,他们不靠政府。美国顶尖大学基本都是私立大学,是自己在市场中竞争出来的。其中仅有的几所州立大学,也越来越依靠民间财源,而非政府经费。以致有人说,现在的名牌州立大学,也开始私立化。
另外,他们也不是靠向学生收取学费及各种其他费用度日。虽然这些私立大学的学费高得吓人,动辄每年4-5万美金,但奖学金也高得出奇,特别是对穷孩子,不仅免掉学费,而且给生活费,相当于花钱请学生来读书。
在麻省理工大学的网站上,我摘录一句话:
MIT’s “sticker price” should not be a factor in your decision to apply or enroll here.同样在哈佛商学院的网页上,也写着:
The MBA Program is need-blind in its candidate selection process…Once admitted,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financial assistance through loans and to cover the entire student budget.上面文字大意是说:学校在审查学生的申请时,是不会受到其支付学费能力的影响的。一旦被录取,学生就可通过学校的财政资助来解决全部费用问题。
还有很多美国大学的网站上也写着类似的文字,这说明如果你的能力能够被美国名校认可,即使你付不起学费,学校也会录取你并资助你完成学业。这更表明了美国精英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让每一个才能卓著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一流的教育。
试想在我们国内,如果你身无分文,即使你才高八斗,恐怕也难逃辍学厄运,但是倘若有哪家企业出资相助,或者有孤寡老人把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捐出供你读书,那肯定又是披红带绿,上了新闻头条,并被冠以“天下还是好人多,或者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的大帽
子。再让你哭着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教育理念和社会认知的落后,不禁让人心寒。
美国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是在这些名牌大学,就是在一些私立的高中、小学,也得到贯彻。所以,如果你把一个名校收的学费和给出去的奖学金相抵,学校就剩不下几个钱了。要单靠学费,恐怕所有美国的名牌大学早已破产了。
那么既不靠政府,又不靠收费,美国的大学赖何生存?主要是靠校友捐助。不要小看这些捐助。2003年,哈佛商学院举办的募捐活动,从22000校友那里获得6亿美元的捐款。一所大学的一个学院为何能募集到如此巨额的捐款呢?
原因在于美国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阶段,被多数美国人认为是一生中最美好和难忘的时光,很多学生在此后一生都对母校念念不忘。而名校毕业生中成功者比例较大,很多人事业有成,很多人高官得做,他们认为这些成功与母校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真是把大学当成“母亲”一样的敬重。
这也就解释通了为什么美国名校都会得到校友的巨额捐助。因此美国的大学之间,比的是谁培养的学生更优秀,比的是谁能给学生打下更厚实的社会竞争基础,比的是谁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心灵烙印。有付出,才有回报,就像母亲培养子女,将来子女报孝父母。
这让我不禁想到,如果是一所中国大学开展这种募捐,又有多少校友愿意捐助呢?当然,这必然是个天真的想法。
二、资金用途
说完了挣钱,让我们对比一下两国高校是怎么花钱的。
首先看看哈佛那6亿:“11400万元将花在学生的奖学金上;10020万元花在雇用教授上;12530万元用于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12750万元用于全球性研究和国际交流;校园整修募集了8570万元。另有近6000万元的机动基金。给学生的奖学金,和雇佣教授的费用,占了总金额的将近五分之二,可谓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在我们的国家,开设私立学校,就是从学生身上赚钱,也只有从学生身上赚钱,才能让学校生存下去。而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则是反过来向学生身上投资。并能够通过这种投资,把一个一文不名的学生造就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往往会事业有成,他们将成功归功于母校,并对母校感恩戴德。
相比于哈佛,我们的一些大学可能拿出了更高比例的资金投资到硬件的建设,大学领导将此作为政绩,因为在他们看来学生一波又一波,毕业了就与学校毫无关系了,而大楼是不会消失的,所谓“跑得了和尚,跑步了庙”,恐怕即是说此吧。
大多数国内大学对学生的关心仅仅体现在升学率和就业率的统计数字上,而没有发自内心的替学生着想,相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倒是让学生刻骨铭心。这种方式怎能让学生对母校产生敬重和留恋?又如何能让学生心甘情愿为母校付出?我想很多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的最美好的回忆仅仅停留在宿舍的兄弟(姊妹)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作为办学者,首先也必须要转变思想,学生才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评价一个公司,依据的是它的产品,而不是厂房;同样一所大学的优秀,不是体现在现代化的教学楼,而是体现在它教出的学生。学生的出色才是大学的成功。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种投资,这没有错,可是投资人不仅仅是家长,学校应该把自己同样摆在投资人的位置,而不是受益者的位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受益人。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形成一个“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的良性循环。上文提到的6亿美金,相信远远超过了当年哈佛对这些学生投资的费用,而当年的投资,不仅换来了这6亿,可能将来还有更多个6亿,而最关键的是造就了一批能付得起并愿意付出这6亿的人,这些人才是社会的栋梁,这种投资才是睿智的教育。
http://blog.qq.com/qzone/1377704869/1282725109.htm
第五篇:浅谈中国大学教育
浅谈中国大学教育(随感)
前言:犹记得自己从部队复员回校复学后的感受,上课的过程中总有人进进出出,老师只在按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将书本中的专业知识一一讲述在教室的空气中。
部队作为一个有严明纪律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按章办事、依纪律行事的行为准则不会变。貌似,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思想、行为受到极大的约束。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学会了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做一件不一定对的事情的时候,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会去思考,他是否可行……
而我们的大学教育抱着激发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的原则在进行零管制状态的教育模式!对于我们这样的大专院校,课堂纪律性无从谈起,这与老师的约束及学生的主观意识都息息相关。
一个巧合的机会,我有幸走进浙江师范大学,在这里我自主走近浙师大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室内听了两节课,是会计专业关于债务重组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课程。这样课程的枯燥程度也是可想而知,在听课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教学流畅,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交流有效。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学生随意走动,进出,部分同学没认真听课也是安安静静在作着自己的某些思考。
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环境是决定大学教育好坏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专科类院校中,学生大部分在中学的时候没有十分的努力和很好的成绩,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对他人尊重的意识相比较而言较弱。在摆脱中学那种死板的教育、严格的要求的教育制度下,来到大学这片新的天地后,面对自由的课堂纪律,他们大部分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影响身边的同学,教育的方向性并没有体现在学习的自主性上面,而是体现在个人思想的放纵中,行为的解放中。这样一个群体在没有环境的约束下,他们年轻、好动、思想活跃,真正的自主性在学习上占用的比重太少太少。
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对人的施教要因材而异!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当前的中国大学教育问题也是如此,中国大学生群体庞大,个体素质相差甚大,学校层次分明。当前的中国大学教育机制可能更加倾向性的适合重点名牌大学类院校,而对于扩招多余出来的一半左右的学生都是需要学校给予一个有松有紧的环境的。他们更需要在大学的教育中,把握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大学对于他们成长的意义也更加重大。说到这里,在大专院校里,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约束的把握就变的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