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样例5)

时间:2019-05-12 21: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

第一篇: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

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创造力的缺失会严重阻碍一个民族的发展步伐,甚至被历史的车轮碾过。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唤起了世人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尤其是对未来社会主要力量——青年人的创新能力的关注。2007年底浙江省省委根据本省实际,制定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战略,也进一步阐明了我省党和政府对创新能力的重视。

然而,面对当前青年创新能力现状和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农村,共青团组织要勇于扛起这份重任,从创新自身着手,注重团干部素质培养、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同时,要在活动中积极营造氛围,引导青年人不断创新,力求为青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笔者认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创业创新。

一、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时代意义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竞争和挑战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谁拥有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谁就能轻松地面对地区性或全球性挑战,并在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获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创新之路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创新能力是个人能动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应变素质,缺少创新能力的个体将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只有具备高层次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认识前沿中创造出新知识,发现新的客观真理,为解决重大的实践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并不断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就需要我们用新观

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需要我们尤其是青年人有更多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源。

二、全面分析基层青年创新能力现状

笔者通过对所在乡镇50位20—35周岁青年的问卷调查以及两年来在基层的工作、生活经历,认为当前基层青年创新能力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这跟基层、农村,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有关,毕竟在这里没有在城市里那样的激烈竞争,生活压力小、成本低、节奏慢。然而很多时候,生活的压力,同时也是成功的动力。在基层,在农村,一提到创造创新能力,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将它与“神童”、“天才”划等号。无数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也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凡人,没有什么创新能力,结果束缚了自己创造力的激发和施展。

对于以上这种情形,我们就必须打破神秘感,在头脑中确定“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观念。一个人能否有所创造,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取决于他的创新意识是否强烈。《学习的革命》一书告诉我们:“一个新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其实创新离我们很近。

2、创新实践参与意识欠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要有一大批自主产品问世,真正地掌握自主创新技术,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获得的,而是需要我们放开双手,进行实地研究与调查,掌握相应的资料方可实现。不可否认,大部分青年都不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状况,具有创新的动机和想法,这是上进的表现,也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他们在行动上却迟迟不能落实,主动行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创新能力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只有在既动脑又动手的实验过程中才能产生创新思维,通过创新实践也能激发广大青年的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创新的灵感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也是创新最好的材料,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自己动手去创造,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功。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培养青年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所讲的一样:“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可以这么说,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

我们知道共青团是一个具有革命斗争型的准政党组织、政治动员型的准政府组织、社会公益性的第三部门等三重特性的复合型组织,是连接党、政府和社会、青年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性社团,体现了党、政府、社会与青年之间的更深层面的关怀、支持和工作的特殊性。这种复合型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共青团组织要通过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实现青年成长发展的要求,为执政党凝聚青年,扩大党在青年群众中的社会基础。支持、引导和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正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然而,面对时代压在共青团组织上的重担,我们该如何培养青年的创新能力?

1、加强团干部自身素质培养。为适应共青团未来的发展需要,基层团干部应不断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素质全面的通才干部发展。在当代社会,学习与工作是一种多向的循环,学习不再只是工作的准备,它将与工作同时进行,伴随人的终身。我们尤其要转变学习观念,边工作边学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团干部还得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懂得互联网知识,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里,适应形势,否则就会无法掌握现代的沟通渠道,根本谈不上在新形势下培养基层农村青年的创新能力。

2、注重团组织信息网络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让社会成为了网络社会,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更应该把握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起共青团工作信息信息网络,更迅

速地把握青年的思想行为脉搏和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年。

3、完善基层团组织队伍结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能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团干部队伍,使基层团组织更具生机与活力,为今后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保证。

同时要正确使用大学生“村官”,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没有具体的条线工作,在业务能力方面尚不能很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而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后,主要负责团工作这一条线,在开展工作独当一面的能力上将能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其增强把握全局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且,他们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善于创新思维,具有超前理念,富有工作热情,将带动村级团组织工作,更具生机和活力,使团组织和广大基层团员活动更丰富、思想更活跃、工作更有效,从而有利于农村基层团工作呈现新的面貌,取得新的成绩。

4、积极“培育”各类创新载体。各类活动是培养青年们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载体,是发展青年兴趣爱好、施展才华、锻炼培养能力的最好舞台。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对各类活动的组织、引导,力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达到激发青年创业创新激情,培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磨砺意志,塑造品德的目的。比如:通过联合企业进行帮扶结对,解决创业青年缺乏资金、项目等问题;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赛,激发最广大青年的创业激情;通过开展青年素质拓展培训,培养青年们的团队精神,磨砺其意志。创新创业需要模式、需要引导、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团组织应当在这几个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当好“纽带”作用,积极帮助有志创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总之,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须人才。共青团组织只有真正履行好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才能使党有强大的后备军,国家有向上的动力,民族有跻身世界之林的可靠保障。

第二篇:浅谈基层团组织如何培养青年学习成才

浅谈在“百年油田”建设进程中

基层团组织如何培养青年学习成才

“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已经成为油田公司各项工作的主旋律。但创建百年油田,不仅仅是油田开发要有百年生命的问题,要实现企业的百年成长,必须以优势技术、一流人才、先进文化为支撑,使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成长力和生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才、技术在“百年油田”创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油田基层团组织,围绕创建“百年油田”这一主旋律,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人才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百年油田的创建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思考、解决如何培养造就一批批青年人才队伍,如何引导培育青年学习成才的问题。

在创建“百年油田”的进程中,引导青年学习成才是基层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培养“四有”新人,是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培养“四有”新人,也就包涵着要帮助青年成才。“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指政治思想方面,而“有文化”,则不仅指的是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指的是要具有相当熟练的业务技术知识和才能。尤其对石油企业来说,青年员工的技能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管理、生存与发展。自2002年油田公司从组改制在国外上市后,所面对的内外环境有了极大的变化,我们正经历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掌握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可以说,改革的成败,关键是人才问题。没有成千上万的各类人才,我们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就难以健全完善,体制的改革就难以深化,“百年油田”的宏伟蓝图就难以实现。油田青年正是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这支生力军的政治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术技能如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油田青年必须逐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因此帮助青年学习成才也是推进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需要。此外,帮助青年学习成才也是实现青年理想和切身利益的需要。青年都希望自己能自立于社会,希望超过自己的父辈,渴望成才。从大庆油田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代石油人验证了科技振兴、发展企业的道理,青年只有掌握精湛的技能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满足个人、企业的双向需求。

人才成长重在培养。没有培养,就没有人才的成长,青年人才的成长更是如此。油田基层团组织要想在创建“百年油田”的进程中造就青年人才大军,就必须强化培养意识,在人才的培养上下真功夫。

一、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方式,共青团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其基本环节是实践,强调在实践中培育青年、锻炼青年。六十年代创造的青年突击队、八十年代以后广泛开展的青工技术比武,以及近十年来创造的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等活动都是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实施青年技能振兴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就要从创建百年油田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实际要求出发,对青年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尤其要在青年中强化岗位技能,提高青年的技术水平,要立足有的各类培训基地,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帮助青年掌握实用的新知识、新技能,诸如岗岗有练兵台、队队有练兵室、特色培训基地的建立等症逐步体现出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掌握岗位技能,在岗位上实现成才的愿望,从而为创建“百年油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近两年所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青年们围绕本岗位的生产实际,在实践中开动脑筋,积极创新,提出了大量创新创效点子、五小成果、技术革新、科研论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说明,实践培养青年成才的有效性。

二、要为青年成才提供具体、有形的帮助。比如在打造学习型团组织活动中,多数青年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不能很好的落实坚持,因此作为基层团组织必须主动帮助青年逐步形成热爱学习、主动自学的良好习惯,帮助青年安排利用好业余学习时间。各团支部可以根据青年的工作性质、班次,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时间,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使他们有规律地工作、学习、生活。同时要尽量为自学青年的学习开绿灯。条件允许的,团支部可与班组取得联系,尽量不安排自学青年上夜班,保证他们精力充沛地搞好学习。有时班组工作加班加点,或节假日搞突击活动,如果任务不十分紧迫,团支部就要出面与班组联系,争取免除自学青年任务,以挤出时间让他们学习。团支部还要主动与班组织联系,为自学青年参加考试,调整班次,安排好调班对象。此外,还要教育青年摆正自学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对于在职的自学青年来讲,工作是第一位,学习是第二位的,要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搞好学习,绝不能因为自学影响工作,更不能本末倒置。

三、要努力形成团组织特有的人才培养机制。青年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个人的努力,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进程中,建立青年人才培养良好运作机制对组织与个人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立共同愿景,让管理层与青年实现充分沟通。基层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建立领导与青年交流沟通的联系制度,并做到“三定”,即:“定人”,规定管理层或组织人事部门专职干部采取结对、与团组织召开联系会议、与各类青年代表进行座谈等方式与青年人交流;“定时”,每个季度或每个月相互沟通交流一次;“定内容”,即针对青年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表现及本单位、本岗位及青年个人发展规划进行交流沟通,与青年人交换思想,获取信息。还可以积极拓展沟通的有效手段,畅通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法。充分运用因特网、团报、宣传栏等适合于青年特点的传媒手段,在团组织网站上建立书记信箱、领导热线,开发青年人才大家谈bbs交流园地,尝试让不同系统的青年一起谈,或让青年在网上与领导谈。既可增进各系统青年之间的了解,让基层青年有机会与各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交流。二是完善现有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开发现有的教育基地和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根据青年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的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形成青年人才培训网络。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青年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通过多种手段并举,使荣誉、待遇、职务晋升、培训机会等向有能力、靠得住的青年配置,到达激励青年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建立青年人才库、建立举荐优秀青年上岗制度,使青年人才得到及时的发现和使用。在信息、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经常性的支持,建立共青团扶持青年人才的制度。要通过定期评选杰出青年,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宣传和表彰,为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对青年采取微笑鼓励,对青年取得的成绩进行当面肯定与口头激励,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使青年感受到精神激励。另一方面,要多方位、多层次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训。鼓励青年参加在职学历培训,并要在制度上为青年在学习时间、学习费用等方面创造一定条件。组织青年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使青年的专业知识得到有效更新。为专业技术岗位青年提供硬件与软件的投入与支持,充分发挥“导师带徒”的作用,实现“教、传、帮、带”的倍增效应。

总之,基层团组织在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担负起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采取有效形式和手段,切实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从而不断为油田建设发展输送高技能青年人才,为实现“百年油田”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第三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培养高素质青年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培养高素质青年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中心团员青年的凝聚力,2月22日,召开了团支部换届选举大会。中心主任、支部书记、上届团支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心团员青年参加了换届选举大会。大会产生了由某某某三位同志组成的新一届团支部委员会,某某同志担任团支部书记。

会上,上届团支部书记某某作了工作报告,她在报告中对中心团支部2007—2012年在政治理论学习、完善团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带团建以及各种公益、文体活动等方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

支部书记代表党支部讲话,他首先祝贺新一届团支部委员的当选,对上届团支部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要求新一届团支委从理论业务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业余生活上正确引导团员青年。希望团员青年们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成为党的强有力的后备军,为中心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

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并对中心团员青年提出几点要求与希望:一是加强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树立团队精神,把中心团支部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为中心发展建言献策。最后,主任希望在新一届团支部的带领下,中心团支部工作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青年教职工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研究

我院青年教职工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研究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院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职工人数不断增多,据统计,目前全校正式教职工中共有团员156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保留团籍的专职团干部17人,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学校和本单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加强青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教职工之间的交流,活跃青年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青年教职工在学校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青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维护青年教职工的权益,规范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应不断总结青年教职工团工作的成功经验,摸索新思路、新方法。

一、我院青年教职工团工作面临的问题

1、人员分散,联系有限。

我院青年教职工156人,构成情况复杂,包含了教师、行政、教辅等多种岗位。因所属部门不同,每个部门有不同的工作安排,导致每个人的工作计划、工作时间各不相同,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又因从事工作性质不同,各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也不尽相同。所以,造成了青年教职工组织活动时往往只参加本支部的活动,与其他支部联系有限,交往不够,且相互陌生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使各支部相互孤立,从而给组织活动造成了比较大的难度。

2、活动载体形式不多

因受时间、活动地点的限制,在开展团的活动中往往都要利用大家的业余时间,这无形当中造成了团的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一方面要考虑到不能过多占用大家的业余时间,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大家最大范围的参与到其中来,这就造成了两

难局面。同时因为活动场地的限制,也难以避免的对活动造成影响。

3、经费有限。

团各项活动的开展普遍面临着经费有限的问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必然会面临经费问题,这一点从客观上相对限制了团的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形式、内容上能够积极创新、统筹安排,尽量利用现有资源,采用灵活的活动形式克服这一难题。

二、主要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1.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增强集体意识,增进相互交流

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坚定团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加强团员的组织生活观念、组织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团员的组织意识。我院已建立青年教职工直属总支,使青年教职工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要使其能够起到充分调动青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维护青年教职工的权益的作用,首先应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加强集体意识,使青年教职工在集体活动中增进交流、互相了解,加强

友谊。虽然青年教职工从事岗位不同,个人接触的业务有很大差别,但是我们应该同时也应该看到正是这种差别蕴含着很强的互补性,通过交流可以扩展大家的视野,增强大局意识,尤其是我院正值教学迎评关键时刻,增进青年教职工的相互联系,可以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迎评服务。

2.创新教工团员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多种渠道开展活动

青年教职工的活动因受场地、时间等限制,往往开展集体活动比较困难,相互交流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对青年教职工的生活、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比较困难。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团员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利用网络平台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的优势,建立团的交流平台,通过定期发布新闻、交流思想、互动探讨等方式了解、关心广大教职工的所思所想,给予建议和帮助,解决其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同时通过网络论坛的形式,给予青年教职工一个思想的交流阵地,互相学习、鼓励,精神舒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党放心、青年教工满意”的基层团干部

基层团干部直接面对团员青年教工,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基

层团干部队伍。总支共有九名团干部,虽然人数不多,这项工作也绝不能放松。首先,教工团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重要思想,构筑强大精神支柱。要坚持理论学习与把握青年教工工作规律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其次,教工团干部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教工的意识,把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作为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要切实维护青年教工的合法权益,重点帮助青年教工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增强吸引力、团结广大青年教职工

要使青年教职工能够围绕在团组织的周围,就要加强团的吸引力。通过日常对团员工作、生活的关心,使青年教职工能在组织中感到温暖;通过团组织的力量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给予帮助,使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要在活动当中不断地给大家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有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活动当中得到锻炼,才能使更多的青年教职工凝聚在团的周围,发挥更大的力量。

5.不断创新,保持活力

团的活动要紧跟时代特色,不断创新,用新的形式、新的思路来指导活动的开展。在工作方面,通过举办讲座、论坛、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经验丰富的领导、老师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让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思想,以此达到解疑答惑,催生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的效果。在业余文化方面,开展富有年轻人特色的歌唱、舞蹈、体育比赛,可

以通过组建“文艺队”和“体育队”等形式经常与其他兄弟单位交流比赛加深感情,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舒畅心情,而且强健了体魄,激发了职工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了凝聚力,让大家在娱乐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紧张充实、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给职工们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但在活动当中我们同时应该克服困难,注意保持活动的连贯、完整性,尽量能使大家全部参与到活动当中,感受活动的意义。

展望我院青年教职工团的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进一 步探索团工作的新思路,加强团干部的培训,不断巩固和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更多的青年教职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倪军、王爱、李甫洛娃

2006.4.13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姓名华涂兵

学号

130310432

指导教师舒予

二Ο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华涂兵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

摘要: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任务,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广泛研究,却是在90年代以后。近十年来,已有上千篇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论发表,研究角度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主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选文的范围及依据

根据在CNKI上的搜索,结果是比较庞大的,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词搜索出来的文献就又有十多万,期刊,博硕论文等都是相当多的。这说明大学生创新能的培养是受广泛关注的,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阅读,作者主要是提出了问题和改善方法。选择几十篇专业的研究文章,以及专家和学者的书籍、看法等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场所。高层次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创新人才队伍中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大学创新教育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创新是大学生重要的能力,不论是在什么时代都不会减少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人才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在进入社和会之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当然,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从当今大学生创新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方面分析探讨。

二、研究现状

1.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1]。1998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以此次讲话为契机,我国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育界引发了一次对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的大讨论。

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3],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4]。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5]。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7]、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8]。上述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将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清楚。国内创新能力培养未来研究方向

综观近几年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可谓范围广泛、新意不断、成果颇丰。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提出了新的观点,开辟了新的视角,深化了原有的认识。但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未来还需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国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广泛,但基本集中在定性研究上,而对每个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比较少见,还未形成体系,这将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之间的整合性研究。国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部分都是从不同层面简单罗列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没有阐明各种方式与方法之间的联系,缺少整合,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最大优势。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但总体上仍脱节。对一些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但对实践上的可操作性、通用性等还缺乏审慎考虑。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提出一个覆盖范围广、可操作性强、服务效果优、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脱节,阻碍了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加强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的研究。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力度不够,同时,对中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比较的研究也较少见。中西方教育思想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优势,通过加强对西方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全面总结和汲取西方的教学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今后教育思想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际的研究中未能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涵加以区分,在方式与方法上也没有太多的差异性。例如,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简单应用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未能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规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未能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难免有片面之嫌。这是未来研究需要改善的方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各种因素,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比较多,既有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教育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等内部因素。但总结起来,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理念观念的束缚

(1)教育理念僵化。刘树仁早在2001年就提出高校要尽快转变传统僵化落后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航,实现由“承传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更改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9]。

(2)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彭旭、胡弼成等曾提出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极其巨大,不可忽视。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文化在人生态度、求知精神、怀疑精神、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科学精神、师生关系、功利价值、学习风气、管理模式等五方面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等提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主要来自已有的文化传统,突出表现在文化上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与偏重“中庸”的思维方式。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必须有适合创新意识生存的文化传统[11]。

2.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单一是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例如,岳晓东、辛雅丽等都曾经指出我国高校目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应该向应用式的双向教学方式转变,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研讨班、讨论小组、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12],变单一课堂讲授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克服“传授—接受“式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弊端[13],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术落后

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潘建广、何彗星、蔡卡宁等都曾提出:教育信息化可以优化配置并重新整合学科课程,从而以全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实现效率最大化。计算机校园网络使教学互动更快捷、简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际之间都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大大节约了资源搜集和获取的成本[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使学生在接触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跨越式发展[15]。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1.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弼成提出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他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16]。此外,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等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良好的氛围[17]。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等提出要培育和提高师资力量,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岗位聘任制,引进市场机制来约束、激励教师队伍[18]。王辉、程建军等则提出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估方法等措施[19]。

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20]。通过大量考察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21]、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22]、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23]、“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24]。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变,收到“四两拨千金"的成效。

3.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为了克服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必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2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26]。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59-60.[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2):75.[5]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6]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32.[7]Burton R.Clark.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8]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9]彭旭,胡弼成.略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65-66.[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及对 策[J].湘潭大学学报,2003,(2):140-143.[11]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 2001,(6):7-9.[1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13]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 2003,(5):926-927.[14]潘建广,何彗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 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225-227.[15]蔡卡宁.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5,(4):56-57.[16]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24-28.[17]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J].高等建筑教育,2004,(3):45-47.[18]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探讨[J].医学 教育探索,2005,(4):28-29.[19]王辉.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53.[20]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22-24.[21]尹家明,杨国祥.对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理念与模 式的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4,(10):3-8.[22]汤伟钢,赵黎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MMTT模式[J].价值工 程,2006,(3):39-42.[23]董社英.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94.[24]杨胜刚,乔海曙,等.!分层递进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构 建与实施[Z].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研究报告,2006:42-63.[25]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 究,2004,(3):76-77.[26]傅广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政策环境分析[J].理论月 刊,2003,(8):137-138.Sum up the Training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QIAO Hai-shu,LI Yuan-hang(College of Financ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7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training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in three aspects:the ideological origins and connotation of creative ability,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ability and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creative ability.Then it prospect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下载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团组织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工会工作创新问题的研究

    基层工会如何创新问题的研究目前,中国社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跨地区、跨行业大企业集团的逐步出现,带来工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工会工作面临新......

    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

    关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 摘要: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就形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学用结合,学......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要彻底摒弃传统的记忆型、接受式教学。必须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文化,实施以自主学习为精神指导的多向互......

    关于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教育和培养问题的研究

    关于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教育和培养问题的研究 随着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青年教师的比重越来越大,广大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敢于创新,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绝大多......

    青年员工培养研究

    青年员工培养研究 青年员工培养研究一 一、关于青年员工培养 本专题研究中青年员工培养的定义与范畴 本专题研究的青年员工,指的是参加工作年限不多,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公......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养分” ——浅谈信息技术中创新能力的培养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龚秋云 摘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机关幼儿园李慧宇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那如何有......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