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廊坊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简介
廊坊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简介
2006年10月,河北省科技厅启动“河北省创新试点城市”工作,廊坊市成为首批“河北省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2006年的廊坊科技大会上,廊坊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廊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提高,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进入世界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本文依据实际调查资料,结合一个可资参考的评价体系来研究廊坊的实际情况,从科技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三个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廊坊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廊坊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不足,提出营造有利自主创新环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培育重点领域研发机构、建立自主创新体制等对策建议。由此提出廊坊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构想和实施建议,为廊坊市政府编制《创新型城市试点方案》提供参考,也为促进廊坊市的和谐发展、加快廊坊市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第二篇: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结
太生态字(2011)号
太白县生态休闲产业办公室 关于2011推进全市
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推进全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县生态休闲产业工作以提升“雪域太白,秦岭夏都”品牌形象和打造“西部慢城”为目标,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抢抓机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主要动力,把开发地方特色饮食和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综合开发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引进新项目,延伸产业链。今年投资800万元新建成了由观音庙、药王石锅、药王洞、药王台、柴胡坪百药园等五大景区及外部农家乐服务区共20多个景点组成的药王 谷风景区,是集生态观光、养生度假、户外活动为一体的生态森林公园,于2011年10月22日正式开园迎宾。在景区建设中,我们主要依托当地药王养生文化及太白山中药文化,以打造中国太白山药库为目标,以发展疗养度假游、生态养生游和中药知识游为重点,加强景区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养生度假产业,建设药王养生馆、养生浴足馆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二、狠抓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今年精心制作了太白旅游专题宣传片,投放西部电影频道连续播放6个月,与陕西电视台、宝鸡文化旅游频道、华商报、三秦都市报、宝鸡日报、中国旅游报、西安交通广播、宝鸡广播电台等媒体签订了宣传合作协议,在西安发布公交车体广告10辆,在西宝高速设立大型广告牌2个,设计并印制新版本的太白旅游宣传册。先后参加了宝鸡“旅游一家亲”、第十五届西洽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11中国〃宝鸡创业博览会暨人才招聘洽谈会等旅游宣传活动,并于6月初在青峰峡森林公园召开了2011太白县旅游推介会、7月初举办了太白县第二届高山露营节、8月中旬举办了第四届夏都避暑节〃雪域蔬菜节暨招商洽谈会、10月下旬举办了太白县第三届金秋红叶节,以此提高太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扶持农家客栈,提升城乡品味。今年我们以加强农家客栈硬件设施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星级农家乐活动,先后聘请组织市上有关专家和县上卫生、药监、劳动就 业等部门开展农家乐业务培训8期,培训从业人员700多人次,经常深入各经营户家进行检查指导,针对存在问题不断整改提高,全县农家客栈硬件建设和服务水平均得到较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农家客栈接待能力的逐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太白城乡品味,使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太白,关注太白。
四、挖掘特色文化,创新营销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开发特色饮食,包括以地方特产为特色的“农家乐”菜肴,以高山蔬菜为特色的“绿色蔬菜宴”,以保健养生为特色的“药膳保健宴”等美食,其中以太白中药养生馆最具代表性。同时还扶持引导商户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围绕绿色蔬菜、中药材、土蜂蜜、名贵杂豆、干果等土特产,进行土特产品深加工,设计包装了一批上档次、有品位的土特产商品及工艺品。在陕西省旅游商品包装类产品暨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活动中,我县开发的“药王茶”在众多参赛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旅游产品包装类优秀奖。通过特色饮食和土特产品的开发,拓宽了营销模式,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彻底改变了太白旅游“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赚头”的现象,为我县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规范行业管理,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我们以规范行业管理为核心,大力开展行业创建活动,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太白旅游新形象。一是行业管理步入正轨。协同卫生、质监等职能部门对全县宾馆饭店、农 家乐等进行了检查摸底,对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宾馆饭店、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二是安全生产有序平稳。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与各旅游经营单位签订了《2011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青峰峡森林公园、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等重点景区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大检查,认真开展“质量安全月活动”等活动,针对存在安全隐患发放限期整改通知,限期整改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强化了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形成了宣传教育经常化、规范管理制度化。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太白县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全年全县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为推进全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创新城市 2011 工作总结 报告
抄报:县委办、县政府办 太白县生态办 2011年11月22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三篇:市科协2017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市XX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市XX紧紧围绕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履行好“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团结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学术交流和组织建设活动,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我单位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不断扩大科普活动品牌效应。2018年,市XX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着力打造科普活动品牌,推动主题科普活动进学校、社区、农村、企业、机关,把科学素质工作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主题节日为依托,广泛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等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以来,市XX开展各类科普宣传、展览、讲座32场(次),受众人数8000人(次)。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在景泰四中、郓州区武川社区等地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与市食药监局、市团委等单位共同开展了“食品药品宣传周”、“科普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
2.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郓州青少年科技创新代表队和机器人代表队210多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第31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16届中国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活动。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22项,郓州市XX获得优秀组织奖。机器人竞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9个,优秀教练员1个。成功举办了第31届郓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授予“一等奖”29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57个,“优秀辅导教师”10名,会宁县XX、靖远县XX、郓州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推进了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发展。组织选拔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热爱科学、有科技特长的普通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网上申报选拔活动,共有20学生参加了7月份举办的“高校科学营”活动。
3.继续夯实科普阵地建设。不断探索科普阵地建设新模式,以全新的科技创新方式构筑我市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开展了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和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命名会宁县会师镇东山根社区等9个社区为 “郓州市科普示范社区”,命名郓州区第二小学等21所学校为“郓州市科普示范学校”。为发挥科普示范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命名郓州市腐蚀与防护学会、郓州天腾职业培训学校、景泰青创汇•众创空间等3个单位为郓州市科普培训
老XX组织召开了西部十二省区市老XX协作网会议,举办了老XX组织和老科技工作者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郓州论坛,中国老XX会长陈至立同志莅临并讲话,对郓州市老XX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5.引导学会创新发展。推动XX所属学会积极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制定出《郓州市XX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与有关部门、学会负责人召开了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协调会,树立了腐蚀与防护学会、医学会等一批“能负责、可问责”的学会典型,推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组织学协会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主题,开展了“创新创业科技惠民”系列宣传活动,市XX顺应郓州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趋势,组织学协会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电商知识普及宣传,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发挥农技协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涌现出陇源康商城等一批杰出的电子商务平台,创造了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
6.打造科技服务平台。以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努力打造“大户牵头、组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全市建设农技协联合会12家,完善协会工作的服务平台。通过农技协联合会组织农技协定期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
2.认真执行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制度,按时参加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创新办组织的各类会议和活动,会后及时传送学习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按时报送工作信息,市XX办公室专人负责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信息的报送工作,及时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相关情况,提取工作亮点,按时做好了季度工作小结,半年工作总结,全年工作总结的整理和报送。配合做好督查工作,按照创新办半年督查提出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检自查,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切实提高了工作水平。
3.努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步伐。为打造创新型机关,我单位十分重视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学习中特别注重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科技工作者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创新奉献的表率、遵法守法的表率、科学文化建设的表率,得到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兰白科技改革试验区和创新型郓州建设,研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动能等课题,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出更大贡献。结合新形势的要求,市XX印发了《改进和加强XX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刚性措施。制定了《郓州市XX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保全市XX工
进科普工作信息化,创新科普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科学技术的普及传播。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为全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三)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引领科技工作者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广大农民提高科技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培育、扶持农技协组织发展壮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银会合作、科普大篷车、大学生暑期实践等平台的作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构建农村技术普及推广平台,充分发挥惠农项目示范带动力度,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科普示范基地(乡镇、村)。
(四)聚集创新要素助推企业发展。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鼓励引导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XX将基础研究优势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攻关结合起来,开展专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以学会为主导,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建设,探索形成XX组织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
织科技工作者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0-
第四篇: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
全面建设幸福文明的一流城市区
(2011年11月15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大武口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黄河金岸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其中城镇人口24.5万,占全区人口的85%。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目标,强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化“两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46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8亿元,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2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2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4944元,增长13.3%。今年1-9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48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78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639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39元,同比增长18.2%。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情况
我区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也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企业改制的实施,带来矿区居民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等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任务艰巨。历届区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抓住石嘴山市被列为全国首批 1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宁夏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等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突破,经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坚持以优质增量调存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由“十五”末的1.5:65.4:33.1调整为0.6∶65.3∶34.1。一是做强新型工业。工业经济实现了以传统涉煤产业为主向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的转变,新型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6%上升为2010年的30%,预计“十二五”末达50%以上;涉煤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70%下降为2010年的55%,预计“十二五”末下降到50%以下。工业经济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对GDP贡献率达70%。二是做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地产开发、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第三产业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2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46亿元,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0%,预计 “十二五”末达36%以上。三是做优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促进设施种植、“适水”产业集约经营,2000栋日光温棚年产蔬菜瓜果300吨,实现收入4500万元;400亩中粮蕃茄育苗实现收入200万元;1800亩螃蟹养殖等“适水”产业实现收入1200万元;“龙泉花卉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年产鲜切花300万支,实现收入120万元。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速度,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城乡环境巨大改观,城市转型成效明显。坚持蓄水、植绿、治污并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力度,实现了由“煤城”向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变。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了星海湖、舍予圆、北武当景区等一批水利建设、生态绿化工程,辖区湖泊面积23平方公里,城区绿化面积33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5%、绿地率达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采取“关停并转”相结合,对山水大道、隆湖大道两侧高耗能、高污染的金属镁、铁合金、炭素加工等企业进行了转产、搬迁、淘汰。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控,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连续五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加大城乡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保项目,开展了一站、兴民、潮湖等村庄集中连片整治,配备环卫保洁人员,建设垃圾转运站,配置封闭式垃圾清运车辆和垃圾收集箱,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农村集中连片整治、打击砂石土资源盗采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拆除砂石洗选加工点17个,对6个450万立方米的废弃盗采砂坑进行规划整治。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转型扎实推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了19所企业学校移交,实施了12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开展城乡教师轮岗、城乡学校结对,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强区和国家“两基”验收。二是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富民”工程,规划建设了九大创业示范基地,制定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2010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低于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抓好“五免一救助”、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等工作,健全和完善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温暖夕阳”工程,实现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抓好矿区居民下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政策扶持,配合神华宁煤集团规划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迁建工程,计划总投资22.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14万㎡,建房13813套,安置居民5万余人。锦林、丽日小区已投入使用,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社会公益设施,目前已安置下迁居民7250户2.4万人。
二、沿黄金岸项目建设情况
我区坚持把“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作为实施同城化战略、加快“环星海湖开发”的重要任务来抓,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产业带动、突出生态文明,全力抓好星海镇水街、生态绿化、淄博工业园、青年汽车等4个项目建设,倾力把大武口区打造成宁夏沿黄经济区“一流城市区”。
(一)星海镇水街强力推进,“文化之窗、塞上水镇”特色日益彰显。充分依托沙湖、星海湖独特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在星海镇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规划建设占地212亩的“宁夏水城”,开挖水系1285米、拓展水域2.4万平方米、徽派建筑11万平方米,着力打造“一条水系通道绕城、两个街庭公园点缀、三个主题广场支撑、四个景观商铺相融、五个出口节点连通”的街景格局,形成集居住、休闲、娱乐、旅游、文化、购物为一体的“江南水乡韵味、地域文化特色”。目前,一期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1.3亿元,共开挖水系635米、水域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一)生态绿化全面完成,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走在全市前列。投入6500万元实施了石炭井沟口生态区、星海经济区、市区做精做美、苗圃基地等生态建设项目,栽植各类树木530万
株,新增绿化面积1万余亩。生态建设彰显城市魅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拥抱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5%、绿地率达34%、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生态脆弱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路阔,形成了山水相依、绿色环抱、奇石竞秀、湖泊媲美的城市特色。
(三)淄博工业园开工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类项目进展顺利。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东西合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规划建设5000亩的淄博工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轻工产业,争创国家“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力搭建工业发展“新平台”。目前,已完成园区各类专项规划,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山东铝业混凝土工程、宁夏汇晟管业、宁夏圣川塑料制品、金晶集团节能玻璃等项目进展顺利。
(四)青年曼汽车积极推进,矿山自卸车于8月份下线。把青年汽车集团投资项目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创造一切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青年汽车集团已实施了对原三庆公司厂房的收购,完成了生产车间的改造,矿山自卸车于8月份下线,卡车生产线设备安装工程进展顺利,具备了年产5000辆卡车的能力。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对我区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产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型转型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我区经济增速虽然保持了13%以上的增幅,2011年全区GDP总量预计达到130亿元,但还存在着基数小、基础弱、增长缓慢的问题,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发展仍处在较低层次,发展水平不高。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三次产业构成看,工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不长,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
产业所占比重小;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结构层次低,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小。从三大需求看,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率达63%,而消费启动慢,出口创汇能力弱,与投资、出口、消费协同拉动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外,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依然突出,资源依托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67%,产值占50%以上,发展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物质消耗还比较大,节能降耗、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三是城乡统筹仍需加强。城市经营方式单一,城市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4元,城乡居民收入达3.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且土地盐碱化严重),依靠农业增收困难,而依靠劳务输出收入占农民收入的80%左右;加之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持能力弱,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大武口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2005年为3:1,到2010年扩大到3.5:1。四是“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原煤机一、二、三厂,近4491户1.7万人(其中农业户口92户268人),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棚户区”房屋平均使用都在30年左右,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已经成为危房、险房,基本没有配套设施,水、电线路严重老化,安全、卫生状况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居民生活质量低下,亟待改善。
四、几点建议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加大对传统优势企业、改制企业的扶持力度。大武口区作为宁夏老工业基地,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特别是原煤机一厂、二厂、三厂等
传统机械装备企业,为国家、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建议自治区、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老企业、技改企业的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促进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和配套合作,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区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呈现“总量不大、比重偏低,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消费动力不强、产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自治区、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专业市场、重大商贸设施及旅游景区景点、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企业、职业教育设施及四星级(含)以上宾馆用地,优先给予扶持;对从事仓储、配送的物流企业,实行与工业类项目用地同等的优惠政策;拓宽服务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投入体系,保持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城市建设方面,加大生态绿化和“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针对大武口区环境脆弱、城市建设“历史欠帐”多的现状,建议自治区、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工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扶持,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募集、个人出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主要用于新建小区内部和连接市政公共设施的供排水、供电、道路的外部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学校、医院的建设。
第五篇:城市建设现状与潜力分析研究论文
1抚顺森林城市建设现状
1.1森林资源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实施工程总面积为59654.2ha。其中,退耕还林工程39000.0ha、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8973.0ha、野生动植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936.6ha、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12400.3ha。2009年及2015年森林资源增长情况。2009至2015年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增加1.8万ha,达到84.1万ha;有林地面积增加0.93万ha,达到74.3万ha,占全省森林面积13.9%;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210万m3,达到6510万m3,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25.4%,居全省之首;森林覆盖率66.2%。
1.2城市绿化
长期以来,通过市环城森林建设、隔离带绿化工程以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大搞植树造林,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环城森林公园1517.3ha,环城林带14549.6ha。截至2014年,全市完成造林补植2480ha。2006年以来,截至2014年抚顺市共投入绿化资金1.3亿元,累计植树360万株,新增绿地面积380ha,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m2,比2005年增加了66.7%,城区绿化推进迅速。
1.3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3.1林业“三防”体系
建立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7.8万ha,生物防治率达65.5%,无公害防治率达98.7%,有效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与危害。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显著提高,强化了森林防火基本设施建设,全市共建成专业森林扑火队80支,全市森林火灾同比下降22.6%,连续2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1.3.2林地林权管理体系
全市集体林业用地应改革面积59.6万ha,完成改革面积59万ha,完成率达99%,初步实现了林权明晰,责权到户的林权管理新模式,建立了标准化林改档案体系。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80多个,林业行业协会80多个。
1.3.3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全市已建成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0325.75ha,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完善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筹建大伙房水库湿地公园,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全面完成。
1.4生态文化建设
抚顺市以建设“绿都抚顺”为目标,通过退耕还林、环城林带等工程来提高造林质量。2005年,抚顺市开展绿色村庄试点建设工作以来,2009年全市新启动村屯绿化100个,校园绿化14个,为计划的100%。累计完成村屯绿化398个村,校园绿化37所,经省、市绿化办检查验收,申报省绿化模范村8个,示范村132个,模范校3个。
2抚顺市森林城市潜力分析
2.1优越的自然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抚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是长白山西南的延伸部分。抚顺境内各类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野生植物100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野生植物17种;有陆生野生动物230种,其中国家保护野生动物28种。林下植物1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6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野生经济植物近300种。
2.2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林业工作重点向生态的转变,特别是林权林地改革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和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全市新启动村屯绿化100个,校园绿化14个,为计划的100%。累计完成村屯绿化398个村,校园绿化37所,经省、市绿化办检查验收,申报省绿化模范村8个,示范村132个,模范校3个。
3结语
抚顺地处辽宁东部,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全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抚顺林业建设直接关系到辽宁东部和中部城乡的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关系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理所当然地也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青山工程等工程建设的重点实施地。市政府、传媒也多次对全市林业建设成果进行集中报道,关心林业、支持林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有效地带动了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