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劳动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首先:由猿到人
劳动让双手更灵活,终于能够把石块打制成石器
在劳动中,简单的呼叫不能满足互相交流的需要,语言产生了
逐渐只有通过劳动才可以获取食物。
最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要学会合理分工,再学会物质交换,直到现在,使用货币。
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类社会也是通过生产劳动产生的。生产劳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创造了物质条件。
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劳动推动了个人的生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通过劳动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满足了自己生存需要。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人类的劳动足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的时候,人类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了,这个时候劳动就开始帮助人类积累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这些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类劳动的能力和技巧也不断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也发生着变化: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人类还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个人是社会的微观体现。显而易见,劳动使个人能力全面发展。劳动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从而提升了思想境界,继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意义
通过这段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有些许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论述使我受益匪浅。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全社会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我们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有很多,我认为对我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能力有很多,从体力到精神,从行动到思想,同时还包括社会交往,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等。这一点使我们意识到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
然后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这点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生活中关于个性发展的例子也有不少。有的人不注重个性发展,找到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结果在这职位上业绩平平,毫无作为;而有的人则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由于兴趣所致,故很容易就全身心投入其中,自然也就更接近成功。
最后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这一点也给我很大启发。我们人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群体中,脱离了群体就很难得到良好发展,甚至难以生活。所以要得到全面发展,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与周围的人一起努力共同进步,使人人获得更好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而人越能够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也就越多,从而形成经济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综上三点,是给我不少启发并使我思考的三点,这几点论述引发了我的思考并能让我更好的了解如何发展和完善自我,也是我认识到了自身有很多尚有不足。我会牢记这些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标尺,规划好将来的人生。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蔡克勇 加强创业教育——21 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0 年第1 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五、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要到2050 年才能停止。据预测:我国人口到2005 年为13.32 亿,2010 年为13.81 亿,2050 年为15.82 亿⑤⑤李京文主编《: 走向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经济出版社1995 年版,第367 页。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到2010 年入学率接近15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可能提前实现。若按每年新出生人口为2000 万计算,入学率15 % ,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500 万,每年毕业生将在500 万以上。而高等教育入学率将继续增加,毕业生也必将相应增加。又据预测,到21 世纪30 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 %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了。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发展职业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而不要造成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普通中学生,只是带着一般的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了农村和城市。由于所学的这些一般的基础知识不足以使他们在农村和城镇的生产活动中进行新的创业,不少人就加入了四处流动的求职大军,以至带来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学到一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回去,就拓宽了他们的立业创业之路,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岚清同志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更是从政策措施上提出支持学生创业:“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陈至立同志也撰写文章,要求“加强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我国农村人口占70 %以上,乡镇企业已超过2000 万个,第三产业急待发展,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广阔的创业天地。
我国的国情,更加需要加强创业教育;同时,也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创业教育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两个哲学思考 南昌工程学院 王水平姚爱民
1、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1卷).1867.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张晓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4、薛虹,谢立仁.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军工高教研究.2005(3).一、何以需要
这个命题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从实践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所以能顺时而生,是因为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拓展大学生的素质,即能促成大学生成为有创新品格的自由、全面的独立之个体。
实践的历史进程表明,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转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历程”。诠释这个“历程”,从理论上理解和深刻反思这个“历程”,就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何以需要”的追问。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认知两个前提性问题:时代的变迁和人存在方式的转向。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该国的创造力水平。正如江
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提高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人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基于此,在1996 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都重要。”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呼唤,这也决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开发创造力为着眼点,全面促进人的现代化。
诠释创业教育的功能,它不但是对“就业教育”的一种辩证性超越,而且是市场经济所催生的促使人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一种时代产物。首先,从知识经济角度看,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掌握着最高级的知识,因此也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和社会财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对我国在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次,创业是繁荣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是创业的原始力量,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创业来扩大就业,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最后,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创业教育对于推进人才培养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培养质量;
四、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五、高等教育扩招后,创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以上是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说了创业教育“何以需要”的问题以及创业教育本身的功能契合时代变迁的内在属性。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陈文华 关小燕 江西教育科研 2004年第12期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侧重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根据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创业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殊意义。
1、创业教育有助于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教育本质上
是培养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培育务实趋利、理性进取的商业精神。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一贯重农轻商、贵官贱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次序,正好反映了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低贱
地位。尽管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早就打开了中国开放的大门,1978
年后开始的市场取向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传统的中庸之道和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等、靠、要陋习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大力
发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
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有利于扩大我国开放、改革的成果;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创业家和企业家的孕育和成长
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2、通过在高校中推行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可以在产业升级
和产业梯度转移中内生出一批素质更高的中小企业创业者,为我国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我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产业
集群已发展为地区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知识经济加速了产业的更
替,在产业集群升级和扩展过程中,蕴藏着大量商机;同时#在沿海3、4、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优势,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会给欠发达地区带来许多创业机会。这样,在沿海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批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较强的创业者能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第三产业的需求中找到创业的机会。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且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这些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应该是我国创业者的主体,是在产业升级和转移中开展创业活动的主体。但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重学分轻能力的学历教育,许多大学生不具有起码的创业知识和理念。据调查,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有创业的愿望,但是,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感到可望不可及,创业成功只是痴心妄想。创业教育正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适应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产业政策激励大学生开办自己的企业,能够借助产业升降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孕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不仅能带动就业,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而且能够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创业教育为提升我国高校竞争力提供重要契机。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超过40%,这一势头将持续到2010年。强劲的需求拉动着我国高校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无论公办还是民营,都在大规模建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在未来高校竞争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就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是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中,推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我国的高校中,只有少数有可能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在未来的竞争中,高校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地方高校和民营高校,虽然目前招生火爆,但要保持现有的良好势头,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是我国高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可以改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促进
社会就业。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就业压力巨大。国际劳工局公布的《中国就业议程》报告称,中国正面临就业不足、农村高失业率和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等问题的困扰。2004年4月26日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确定了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
1.5亿之巨。大学生就业形势同样严峻,去年高校毕业生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为50%左右。今年毕业生多达280万。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改变大学生进机关、当白领的传统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创业,这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11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东方原本只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其所指称的东
方是不同的。近代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即把欧洲以东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亚洲)称之为东方,如日本、朝鲜、印度,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我们理解的东方,更多的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这里所说的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来集合了我们众多先贤们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学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体自身、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现如今我们还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这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瑰宝。现代人们所论及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形成于上古的“易经文化”后来的儒道文化、佛教文化与历代学人的文化学术著作。
(二)儒家文化常识
儒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主流。作为先秦一个学派,虽为孔子所创立,但它的文化精神却上继三代、下承周公,直接继承了我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传统,因此,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往往称为儒家文化,有时也泛称东方文化。这是因为它两千年间影响到整个东亚文化圈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仁者爱人”的胸怀;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人一已私利,要求人们能“克已复礼”;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治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古代,由于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使中华民族的发展避免了类似欧洲中世纪时期“政教合一”式的落后、蒙昧。这也是儒家文化有别于其它文化的主要标志。
(三)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肉体与精神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冷静的思考后所产生的更具超前意识的思想体系。广义的道家文化除老子、庄子的著作
外,也包括上古的巫文化、后世的术数文化,东汉以后形成的道教炼气术长生不死的有关典籍。甚至人们将其追溯到中国的人文始祖黄帝,将其与道貌岸然家创始人老子并称为“黄老”。这样一来,兵法、阴阳、星占、卜筮、堪舆、中医、养气等学说,均被归入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在哲学上的最高成就是以《老子》为代表的古代辩证法与庄子著作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齐生死,等贵贱” 的观点,这是上古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四)佛教文化常识
佛教文化固然是一种宗教文化,与其它宗教相同的一点是需要“信仰”,而与其它宗教文化不同的是它有一套完善而符合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允许信众质疑释疑进而“开悟”,不是让信众盲目的迷信与遵从。简单来说,佛教文化是以宇宙与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之世界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三教之统一的东西即一个“和”字,这也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一般说来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而真善美这统一即为“和”。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得也正是这个“和”字。现在,党和政府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社会”的意义也正缘于此。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除因重视教育而使“江山代有才人出”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独具的兼容性。中国传统文化不象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从9-11事件以来几年间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即可证明),因此才能在历史的发展中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精华,进而丰富、充实、完善自身。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传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它的一些负面因素的确已落后于时代;但让它影响到近现代发展的则是生活在近现代的人,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当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上的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地理的封闭致不同文化的交流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还是统治者自身的落后无能与其所推行的愚民政策。鸦片战争固然是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的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但也因此而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正是多年来的文化交流,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明的重新辉煌,将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
文明建设,应该也需要把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着重发展,塑造高素质的民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对现在社会建设的价值是无限的,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当今社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与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他是有鲜活的生命力的,并且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相信在以后的社会建设中,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魂魄将会被演绎的更加绚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我们离不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底蕴,它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发展具有忽视的重要作用。康德说过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可是当这星空蒙上灰垢烟尘不再璀璨,道德还有依旧被膜拜的理由吗?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必须要借鉴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也要继承革命时代的优良传统,更主要的是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调查研究,根据当代的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发展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个显著特点,即社会发生急剧变革,或者受到其它文化冲击之后,便会产生一次自我调整,进而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这已为几千年的文化史所证实。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挤压的今天,它必然如同经历涅磐洗冖的火风凰,显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篇:新闻传播对个人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新闻传播对个人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正如老师所说,传播无处不在。或许在我们身边的信息传播还构不成新闻,但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传播。每天我们知道打铃了是要上课或者是放学了,我们知道某某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等,这些都是新闻的传播。
而新闻传播对我们的个人学习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这是一种支配,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每天应该做的事、应该完成的任务都是新闻传播引导的。因为我们人类是群居生活,并不是一个人过着隐居的生活。如果,没有新闻传播,我们就如同野兽般,不知道怎么做饭、怎么穿衣、怎么打车、怎么上学、怎么找工作、怎么赚钱等等,这些都是依靠的新闻传播来达到学习的,否者我们就不值得称之为人,称之为高等智慧动物。如果,没有新闻传播,我们的个人学习生活会毫无收获,因为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在传播,他们是直接传播的文化知识。所以新闻传播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年代,新闻传播更是层出不穷,从个人、从老师、从电视、从网络上我们都在接受着传播。所以,新闻传播对我们个人学习生活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就好像动物依靠的氧气和水来生存一样的重要。假如没有新闻传播我们一样无法生存,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柱。
而对于社会来说,新闻传播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新闻传播的社会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根本构不成社会。新闻传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建构,没有新闻传播就没有社会。什么叫社会?通俗的说,社会就是很多人和很多人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社会就是有人与人交流,互相依存,互相依靠而形成的。倘若没有新闻传播,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国家能安定么?人类甚至都无法在一起生存。所以新闻传播是一个社会根本。而对于我们这种即将加入新闻行业的半新闻人来说,我们要更加关注新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关注,因为新闻本就来源于生活。所以说新闻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二战时期的身为美国间谍的德国人科尔贝,他向美国提供了上至德国军队作战方案和日本海军作战序列,下至纳粹大屠杀真相等无可估价的情报。他让二战提前结束。如果不是这种新闻信息的传播,二战会提前结束么,他就是因为传播出了有用的信息,所以让很多人免于战火的灾难。因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把如今的地球变成了一个村,把一个一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家一样。因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我们就算不出门能知道地球的另一边在发生什么,我们能迟到地球另一边的食物,我们能知道他们的风俗、文化。所以,新闻传播对社会来讲影响及意义是极大的,是不可替代的。姓名:陈杰
学号:201002084141院系:文新院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