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两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单行材料
狠抓落实切实推动两案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张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两案办理工作材料今年以来,分解我局办理的提案共八件,其中人大代表提案二件,政协委员提案六件,是历年来承办提案最多的一年,内容涉及劳务输转、就业再就业、青年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医疗保险、公务员休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动工资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工作。截至目前,八件提案全部办理答复完毕,并寄送到各位委员手中。从反馈的情况看,委员对我局的答复普遍比较满意,没有收到二次答复的提案,顺利地完成了年度两案办理任务,得到了各位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始终坚持把两案办理工作纳入局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计划,实行主要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具体抓、专人负责办理的“四级”工作责任制和“一口”统管(局办公室统一负责)、联络办公(局属各单位指定两案办理工作联络员,平时分散办公)、集中审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分管领导集中对答复意见进行审核把关)的提案办理工作机制,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安排,一起检查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提案办理工作。今年“两会”结束后,局长张震龙同志主持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今年两案的办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分管局长肖晓春于3月20日主
持召开了全局两案办理工作动员会,并及时成立了张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两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张震龙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分管局长肖晓春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会上向局属各单位分解交办了办理任务,并强调指出:“各承办单位要把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来认识;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要求来落实;作为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途径来对待,认认真真地做好提案办理工作”。
二、把握工作进度,保证办理时效
按照局领导的要求,办公室制定了《两案办理任务分解表》和《两案办理工作阶段划分表》,将承办的提案逐一分解到具体的中心,要求承办单位严格按划分的工作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两案办理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两案办理工作的时限要求,建立健全两案办理工作督促检查制度,视工作需要,先后召开全局协调会、督办会,认真听取局属各单位两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办公室按照局目标管理计划和两案办理工作时间进度安排,加强督办催办工作,及时掌握办理工作进度,确保两案办理任务严格按时间进度完成。
三、加强审核把关,提高办理质量
始终坚持把提高提案办理质量作为加强两案办理工作的突破口,从任务分解到提案答复,再到反馈总结,层层把关,严格审核。一是准确分解办理任务。对每一件提案,局办公室首先都进行分类归档,按照提案具体内容与局属各单位职能分工相同的原则进行分解,对同一件提案涉及多业务的,按职能分工交相关单位分别办理,局办公室最后综合,确保任务分解准确、全面,为提高办理质量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对提案答复的审核。严格按照两案办理相关工作要求,督促各承办单位负责人要严格审格式、审文字、审政策,每一件提案的办理都是局属各单位负责同志对答复内容进行初审签字或加盖单位公章后交办公室复审,办公室复审后送主管局领导审核,再由局主要领导审签,层层把关,严格审核。三是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面商沟通。为切实提高提案答复质量,在起草答复意见前和答复意见审核过程中,我们都坚持创造条件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商。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采取“走出去”面对面征求意见,“请进来”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等多种方式,积极争取他们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支持。
四、突出“三大重点”、确保工作落实
突出“三大重点”,一是克难攻坚办难事。就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66号提案 “关于土地被征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问题,收到提案后,局班子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
部署,慎重答复,因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2009年我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局负责具体工作。经过调查摸底,我县的失地农民主要分为部分失地和完全失地,部分失地3137人,完全失地45人,失地总户口数为2298户,失地亩数为2370.54亩,共需社会保险资金2713.14万元,其中政府承担1549.53万元,个人承担1163.61万元。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甘政发
[2009]41号文件)、《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保障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的通知》(甘人社发
[2010]5号文件)及《天水市人民政府印发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意见的通知》(天政发[2009]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于2010年10月,制定下发了《张家川县被政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二是发挥优势办要事。县人大十四届五次会议第70号提案“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安臵的建议”,可以说涉及到了当前我县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引起了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局领导班子对提案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专门分管领导、工作人员进行提案答复,因为自2008年以来,“鉴
于各县(区)招考政策不一致,条件不相同方式差异大,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由市职能部门统一组织,以便在全市范围做到一个政策、一个尺度,防止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我局积极组织实施,一是精心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专项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招录卫生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畜牧兽医站等各类毕业生就业选拔工作,实现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安臵就业;二是与县域外的一些知名企业积极联系,推荐我县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域外就业;三是通过小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促进了部分高校业生市场就业,合力营造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重视和关心,宣传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高校、家长、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确定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以达到灵活、合理就业的目的;三是抓紧落实办好事。就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关于切实解决农民工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对我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来说也的确是个好事,我局在认真调查研究做好答复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县劳务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农民工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农民工创业已成为必然趋势。2008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8‟56号)和《关于进一步促进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08‟182号)文件。我局在吃透政策的同时积极开展工作,紧抓省、市出台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中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良好机遇,以落实扶持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就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尽最大力量解决困难群众有创业愿望而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县特点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资金互助机制,进一步拓宽小额担保贷款的覆盖面,加大对下岗失业创业能人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援助、财政投入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扶持更多的农村有志青年和困难群众,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带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编制区域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拟定区域劳动和社会保险的规章、政策,制定相应的标准、管理规则、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依法行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职权,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规范。
3、制定促进区域劳动就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规范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就业、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制定企业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区域被征地劳动力开发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4、贯彻实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实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规范规则;监督检查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依法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监督检查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等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5、贯彻实施劳动争议处理的政策,规范并实施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负责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依法调整劳动关系。
6、综合管理区域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人技术考核工作和就业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劳动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征地劳动力培训的规划及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综合管理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工作。
7、对区域用人单位工资及其他劳动报酬进行宏观管理,指导区内各类企业搞好内部分配;制定并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格,审查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制订全区最低工资标准。
8、组织实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基本政策和标准;制定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高新区基本医疗保险、征地人员保养和医疗保险、企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及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并组织实施;审核、审批各类用人单位职工退休待遇;组织实施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
9、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政策并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
10、制定养老保险和失业人员的社会化服务管理规则和政策;组织做好区域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
11、承担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统计和信息工作,定期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
12、承办党工委、管委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三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
律、法规、政策;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及信息工作,建立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系统。
2.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
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则并实施监督,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3.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全市统筹城乡的就业发
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
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按规定承办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事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4.统筹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拟订全市城乡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拟订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社会保险
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5.负责全市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拟订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的有关政策,保持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6.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拟订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拟订全市企业职工工资宏观调控措施并实施监督,贯彻落实全市最低工资标准。
7.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参与人才管理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制定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负责全市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负责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工作,拟订国(境)内外专家、留学人员来登工作或定居政策。
8.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计划,负责全市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拟订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9.负责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拟订有关人员调配政策和特殊人员安置政策,拟订政府奖励制度,负责政府奖励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国家荣誉制度。
10.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1.统筹拟订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协调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依据国家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拟定相关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
12.负责全市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管理全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组织实施引进国外人才和出国(境)培训项目。
13.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四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情况汇报
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并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机关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荣誉,鞍山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原市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4大项、7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主要包括: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2368人,完成年计划的115.5%;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317.6%和316.3%;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797户,3269户棚改回迁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双就业;全市稳定就业率达71.8%;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缴费率达90%,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0.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3.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3、农民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头人43人,有24.8万农民工在我市就业;实现农民工普惠制安全技术培训11537人;签定劳动合同率8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63184人、参加工伤保险75090人,完成省计划的101.5%;有2300名农民工在城市落户,9495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内学校入学;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230万元;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510.14万元。全年未发生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4、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我市共先后四批向省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76项,已有辽宁荣信等14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准,名列全省第三。在省政府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孙春山常务副市长代表我市介绍经验,受到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10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四个100%”服务措施,举办各类专场招聘 会27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4名,为23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公开招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69名,为乡镇、街道、社区公开招聘统计员680名,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医疗类毕业生94名;设立就业见习基地303家,提供见习岗位2716个,完成年计划的101%;在全省首家成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毕业生575人;启动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新孵化创业项目62个,经筛选有9名毕业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为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33万元;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9214份,实际报到毕业生6581名,实现就业5972人,就业率90.75%,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520工程”),重点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新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网上培训5300人、专业科目培训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9%,处于全省前列。
7、公共服务行为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办)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鞍山市公共服务项目”数据库,汇总出涉及61个单位的公共行政服 务项目327项;先后深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等单位的对外办事窗口现场抽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公务员监督投诉中心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市政府任务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69人,完成年计划的104.2%。获批国家级引智重点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获“辽宁友谊奖”、3名外国专家获荣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各类出国(境)培训团组4个、66人次,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30%和60%的国(境)外培训经费资助;协助引进项目博士后5 名,培育博士后科研基地重点单位10家,上报省3家。
2、完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推荐工作,我市有5人被评为百类层次人选,9人被评为千类层次人选,向省选拔推荐“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 31人。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04场,入场招聘单位3017家次,接待应聘求职人员131,200多人次,实现就业1.2万人次;市劳动力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企业和求职者成功对接35968人;发展1100家联盟企业,完成年计划的100%。
3、开展“农业专家对口包扶”活动,深入海、台、岫和千山区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50人次,完成年计划的 125%;新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协会15个,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120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种养殖基地的工程建设和业务指导,扶植建立农业引智示范村2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上半年首批为市直9个系统的41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7名工作人员,第二批公开招聘岗位征集工作已结束,上报市政府待批。加强规范管理,办理聘用合同鉴证手续5904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酝酿和起草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做好了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联合市财政、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妥善解决矛盾问题,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按照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2009公务员考录工作任务,全市有191名考生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入录用阶段;分类试点探索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把公务员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起草《鞍山市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奖励工作;创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方式,采取网络在线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集体宣誓等形式,初任培训率和任职培训率达到100%;与市相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大赛和电子政务大赛。严格参公登记标准,对省陆续批复的市直110家参公单位的人员及时进行档案审核、登记和工资套改及津 贴补贴兑现工作;同时,指导完成了县(市)区106个单位的档案审核和登记工作。
6、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稳定工作任务。接收军转干部155名,其中计划分配142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接收安置率达100%;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接访领访制度,实现了鞍山地区(包括中直企业)军转干部等方面人员无一人进京上访、无一人参与全省性群访。健全人事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查解决信访积案7件,累计接待上访50多案次、1000余人次,成功解决了影响全市的转企单位退休人员和县处级离休干部上访等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庆、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7、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新改版的鞍山人事编制网为主要载体,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重要手段,政务公开率和工作动态公开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其他亮点工作
1、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筹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全市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 317.6%和316.3%。鞍山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作为全国十个城市之首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就业培训“一卡通”省内先行。该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办卡、培训报名、开班申请、班期管理到补贴申请的全程持卡操作,并以结业考试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合格作为核拨就业培训补贴的重要依据,堵塞了虚假培训骗取资金的漏洞,在全省介绍经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51895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
3、狠抓责任落实,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细化“三级包保”责任制,选择260户企业作为首批包保单位,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包保27户、市直有关部门包保44户、劳动保障系统包保189户;召开联动部门工作会议,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有效约束了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缴费,实现了扩面、征收同步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指标。
4、解决突出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国有破产企业、集体困难企业和鞍钢附企的近10万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 高支付限额由2.8万元提高到3.2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金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报销病种由6种扩大到15种,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5、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农村社会保障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完善失地有新房、失地有保险、失地有工作、失地有补偿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障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确定岫岩县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并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工作向着全国一流目标迈进。鞍山技师学院正式入驻职教城,与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退役士兵学校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的鞍山职教城将成为容纳28所学校、342个专业、11万人同时就读的职教中心,并将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7、建立长效机制,劳动维权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60人;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与3220户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案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 市荣获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勇于承担重担,推动实施企业家工程。这是市领导交办给我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选派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基层邀请企业及主管部门代表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企业家调查问卷和全民创业调查问卷1000余份,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和《鞍山市培育企业家资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我市企业家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9、分解落实责任,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今年的绩效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把31项考核指标在横向上分解为222个采分点,细化指标内容,按采分点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区乃至乡镇(街道),直至到人,并把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表彰奖励、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问责以及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工作协调,对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的指标内容,积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督查检验,以两个月为一周期组织成员单位先后三轮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了解工作底数,对指标完成情况按月汇总分析、下发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协调召开政府调度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指标的进展。
10、突出业绩能力,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向省评委会审核推荐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和考试人员1454人。同时,加强市级评委会建设,指导市教育局、师范学院、技师学院和市委党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高、中、初级职称人员701人;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一定比例的淘汰率,组织市机电专业高级、工程系列中初级、农业系列中初级、建筑系列中初级、医药制药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委会评审574人,通过评审494人。
11、坚持从严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试工作任务。我们紧紧抓住“考风考纪”这条考试工作生命线,坚持实行异区、异校监考制度,并采取了手机信号屏蔽、视频监控及无线电监测等高科技防范措施,重点打击通讯作弊现象,提高了人事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及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55项、26357人,完成各类职称考试14项,参考人数20681人;完成退役士兵转业安置考试、基层统计员考试等各类社会化考试5项,参考人数13018人。各项考试均赢得了广大考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2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参加“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和“三保”下基层、“千名干 部驻村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提高了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集体观看警示录相片,强化日常考核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和“三保”下基层经验交流会、“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总结汇报会上,市人事局及选派干部都作为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鞍山本地主流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得还不够充分,对如何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工作前瞻性谋划还不够,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 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鞍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实名制就业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控制在4.2%以内。
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包括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在内的公开招考岗位不少于1500个;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0个;确保我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项指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发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外国农业专家扶持建立引智示范村4个。
6、大力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全年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鞍460人次以上。
7、强化各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5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普惠制培训4.2万人以上;完成职工技能资格鉴定1.5万人。
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狠抓录用、考核、奖励、培训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公务员基本功训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9、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各项改革平稳实施;确保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达100%,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达100%。
10、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的结案率达到98%以上。
11、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再创佳绩,实现新的突破。
12、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各类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信访事项三级办理息访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在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就业源”建设成果,依托全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 力开发产业集群“就业源”,为鞍山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继续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做好创业项目展示,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努力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强化失业调控和失业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努力保持全市总体就业形势向着企稳转好的方向发展。
2、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继续发挥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交流平台作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和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三是依托鞍山职教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普惠制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确保有技能培训和见习意愿的毕业生100%得到安排。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 实有关扶持政策,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全部面对毕业生开放,确保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五是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征集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并在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优先推荐和一对一援助等措施,确保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六是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招聘计划”、“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计划”,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在社保扩面工作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各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企业依法参保、社会联动扩面”的方针,落实市、县区、社保部门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明确扩面目标责任,搞好扩面指标的执行、考核和监督工作,做好“三个强化”,即强化社保稽核、强化专项监察、强化调度考核,把包保任务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部门联动措施,搞好“三个对接”,即搞好与工业园区、工商部门、地税部门的对接,在执照年检、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土地征用以及评先创优等工作中,严格考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并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适时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配合,以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三进”活动,即社保工作进园区、进厂 区、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法人、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社保政策,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策略,扩大社保扩面影响力。四是抓住居民医疗保险这一社保扩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全力抓好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个体自然人和海、台、岫三县(市)城镇居民的参保工作。
4、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完善各项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鞍山市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法》及《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等文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准确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门诊特病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学生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三是利用市本级、鞍钢、城镇居民医保“三网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住院费用结算办法,使市本级、鞍钢参保人员共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和网上结算。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利时机,健全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网络,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 社保工作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管理,完善“两定”服务协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在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一是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建立、完善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市领导联系制度、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和定期体检、疗养制度,把尊知重才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已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发挥载体作用,提供项目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三是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量化赋分评审办法,推进评审工作社会化;扩大考评结合范围,强化各单项评审的淘汰率,确保总体评审质量。四是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围绕鞍羊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实施科技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借助“引智”渠道引进国外农业专家,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工程,扶持创建引智示范村。
6、在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方面。一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成我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推进小组,深入到全市重点引进项目的单位特别是收购海外研发型企业的单位做好调研,在收购企业的同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二是充分发挥县(市)、区及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三是积极贯穿新概念招商的理念,围绕我市新引进的项目、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主动登门,上门服务,提供信息,搞好与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对接。四是做好已批准项目的跟进服务,按照上报的进度时间,督促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计划,及时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使我市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进度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相当。五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7、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实施“5520”工程,继续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就业培训“一卡通”管理系统,积极为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专业转换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继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循环式MPA、MBA课程班;根据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培训和面向特殊群体的普惠制创业技能培训,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品牌。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加快鞍山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进职教城 的软硬环境,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8、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严把入口”,组织实施好全省统一部署的2010年“四级联考”工作,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规范有序进行。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继续将政府各部门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是按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公务员自学自练和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按计划2010年将首批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部分选训科目的训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奖励和职务任免管理工作。五是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务员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公共服务行为管理,树立人民满意公务员形象。
9、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抓好部署落实,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加强聘用合同鉴证和聘后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统一规范事业单位的“进口”。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适时出台我市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在省政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指导下,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调控,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形式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10、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重点强化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以工资、报酬、休息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二是深入贯彻 《劳动合同法》,加强法制普及宣传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发挥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的功能,把咨询热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畅通劳动用工权益保障渠道,提高依法维权和法律服务水平。
11、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2008政府绩效评估的收尾总结工作,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汇报工作情况,力争我市在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在做好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调整和完善2010的 绩效评估细则和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三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跟踪考核、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定期调度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控指标进度,确保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取得相应位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2、在军转干部安置和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五项公开、六榜定案”做法,确保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100%;同时,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待遇,积极协助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五包”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迎访、接访、领访制度,努力实现“群体进京去省有理成访为零”的目标。三是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保障信访处理排查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类信访疑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确保圆满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把加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力求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以稳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用责任和热情架起民生的桥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廉洁自律,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推进、健康运行。
四是强化团队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机关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局班子建设和全局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化解机构调整、人员整合在客观上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确保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业务工作流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业务工作流程
1、企业职工退休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或个人)、受理、审批(养老保险科)。
2、退休企业职工死亡待遇、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或个人)、受理、审批(养老保险科)。
3、企业职工特殊工种认定(1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或个人一个季度申报一次)、受理、审批(养老保险科)。
4、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丧失劳动能力鉴定(60个工作日):申报(单位或个人半年申报一次))、受理、体检、审批(养老保险科)。
5、社会保险登记、核定、变更、注销、年审(各3个工作日):申请(本人或单位)、受理、审核、审批、发证(结算中心)。
6、单位及职工补缴养老保险费(3个工作日):申请(本人或单位)、受理、审核、审批、发证(结算中心)。
7、养老保险关系转入(3个工作日)、转出(1个工作日):申请(本人)、受理、审核、审批(结算中心)。
8、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及丧葬、抚恤费审核(3个工作日):申请(本人或单位)、受理、审核、发放。
9、参保职工缴费期间死亡退保审核(5个工作日):申请(本人或单位)、受理、审核、发放。
10、退休人员档案收存管理(3个工作日):申请(本人或单位)、接收档案、由交存档案人员填制相关登记调查表编号入档,开出收档凭据。
11、工伤认定(15-60日):申请(单位或本人)、受理、工伤调查、审批(医保科)。
12、劳动能力鉴定(60日):申请(单位或本人)、受理、审核(医保科)、鉴定等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13、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15个工作日):申报(医疗机构)、受理、审核、审批(医保科)。
14、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15个工作日):申报(零售药店)、受理、审核、审批(医保科)。
15、工伤(亡)职工待遇支付(每月15-25日):申报(单位或个人)、受理、审核、审批、支付(医保中心)。
16、医保卡挂失、补办证卡(7个工作日):申报(本人带有效证件)、受理(医保中心)。
17、外诊及转院转诊医药费审核报销(当年每月10日—26日,发票不跨报销):申报(本人)、受理、审批(医保中心)。
18、异地居住人员医药费审核报销(当年12月10日—26日):申报(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在住院前后三天进行申报,发票不跨报销)、受理、审批(医保中心)。
19、门诊慢性病审批(30日):申报(单位或本人,每年3月)、受理、专家评审(医保科)、配额(时间为从四月起,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配额)。
20、门诊特殊大病购药审核(每月11—13日,节假日,或遇到周末就往前推后移):申报(本人,或遇特殊情况,亲属可以代为申报)、受理、审批(医保中心)。
21、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晋升(科级以下)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工资福利科)。
22、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工资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工资福利科)。
23、调动人员(军转干部)确定工资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工资福利科)。
2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工资福利科)。
25、到龄应退人员(科以下干部)工资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工资福利科)。
26、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工资福利科)。
27、事业单位特殊工种鉴定(1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工资福利科)
28、集体合同审查确认(10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劳动关系科)。
29、特殊工时制度审批(30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劳动关系科)。
30、经济性裁员方案审批(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劳动关系科)。
31、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10个工作日):申报(个人)、受理、审批(劳动关系科)。
32、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15个工作日):申报(个人)、受理、审批(劳动关系科)。
33、文艺、体育单位特招审批(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劳动关系科)。
34、劳动合同鉴证(即办):申报(单位)、受理、调查、鉴证(调解仲裁管理科)。
35、劳动争议仲裁(4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鉴证(调解仲裁管理科)。
36、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20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人才中心)。
37、职业中介机构资格认定(30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就业促进科)。
38、举办人才、劳务招聘交流会(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科、人才中心)。
39、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审批(申请筹设30日内,正式设立3个月内):申报(单位)、受理、调查、审批(职业能力建设科)。40、职业(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审核(7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劳动就业局)。
41、就业援助卡认定(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劳动就业局)。
42、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即到即办):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就业促进科、劳动就业局)。
43、小额担保贷款审查(1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劳动就业局)。
44、职业资格证书核发(3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批(职业能力建设科)。
45、职工技能鉴定(5个工作日):申报(单位)、受理、审核、办理(职业能力建设科、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