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本站推荐)
导读:201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每日一例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7月1日,河南、海南等10省市昨天开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基本都在20%以上,其中海南工资增幅为30%以上,位列全国之首。
(2)2010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一升一降”彰显了中国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但中国的就业形势短期内依然严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超过2400万人,但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个,供需缺口高达1200万个。与此同时,尚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3)2010年7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劳动关系和权益保障下一步工作安排时表示,将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进一步扩大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实施范围。目前,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天津等7省(市)已经调高了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平均幅度达到17%左右。2010年还有20个省计划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核心观点】
(1)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低级出口和外国投资的过分依赖;加薪则“倒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品附加值。
(2)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转变有望加快这个国家转型的步伐,使其成为更多地依靠本国国民的消费力驱动的经济体。”
(3)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一把“双刃剑”。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两难”选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但劳动力成本过快增长又会削弱产业竞争力,并可能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岗位减少。
(4)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中国最终要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但戴斌老师认为在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还需要长期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树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提高劳动者收入。
(5)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
(6)新时期下,建议企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满足员工多层次心理需求,帮助员工将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第二篇: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分析 - 副本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分析
南京的基本工资标准从去年的1350到今年的1480,保险额度也上调到720,个人承担
252,余下的企业承担,现在的就业者也要求颇高,在择业方面要求有五险一金,有餐补话
补交通补贴和带薪年假等,工人们闹罢工嚷着加工资,一系列的社会现象都预示着我国的劳
动力成本在不断的上升,那么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它未来的走势如何?应对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对策和建议有哪些。
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一)劳动力相对紧缺,特别是农民工供给数量的减少。
由于国家出台很多土地政策,不少的劳动力选择在家务农,城市的外来打工者减少了很多,人工成本自然就上升了。
(二)人口的老龄化。
计划生育实行多年,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年轻的劳动力
很少,人口老龄化,一个年轻人要养4个老人,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也高,自然对薪酬方
面要求也增高。
(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CPI的上涨,引起工资上涨。
通货膨胀也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重要因之一,现在100块钱只能买到75块钱的东西,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造成人民生活费用方面的增加,国家开始不断地调整各个地区的最
低工资标准,工人工资不断上涨。
(四)轻工业制造需求的增加。
在南京就有不少开发区,例如新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六合开发区等,每个开发区
里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工厂,它们每天都在大量的招工,竞争激烈。就业者呢对那些待遇不
好的厂不屑一顾,对那些待遇好的厂挤破头的想进去,很多厂家被迫提高工人工资。
(五)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保障了劳动者的利益和权力。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国家强制企业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后面会接着强制缴
纳住房公积金,国家为了保障了劳动者的利益和权力,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未来的走势
从未来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趋势角度来看,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会一直增加,到2030年左
右达到最大值。之后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劳动
力成本的上升,因为厂家可供选择的机会和资源多了,而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大了。因此,我们说劳动力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缓慢地上升。
三·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策略和建议
1·慢慢放开生二胎,减少人口老龄化。
2·鼓励大家自主创业,提供小额低息贷款。
3.控制通货膨胀。
4.现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已变贵了,但中西部地区来此打工者的劳动力价
格还是很便宜的,中国的企业和外商企业可以考虑将企业内迁,在中国的西部和南部寻找更
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第三篇: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居困难之首
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居困难之首 小微企业负重难行 2013年12月17日 09:41:40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成本一路飙升 小微企业负重难行
“企业虽小,成本不少。负重难行,苦熬天明。”11月25日,一位在北京做油漆生意的小微企业主王女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即兴赋诗一首,形容她这几年来经营企业的一点感受。
10月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七路,对全国7个省份17个城市143家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相比去年,今年小微企业的经营虽有积极变化,但困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正如王女士所发感慨,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依旧是负重难行。而造成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融资、原材料等各种成本的上升,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负担,侵蚀着小微企业的利润。
根据本次调查所做的《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9.1%)、市场萎缩(27.6%)、融资难(24.8%)、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21.9%)等。从这一结果中不难发现,各种成本上升已经超越市场不景气,成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居困难之首
“与去年相比,在所有经营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最高。”10月9日,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菽芬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抱怨,前几年,企业的社保支出大概在10万元左右,现在翻了好几番,一年大概需要三四十万元。而且,随着《劳动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企业还要面临一些其他成本,比如上班途中员工发生交通事故,企业需要负责等。
《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29.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在《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中,这一比例高达69.6%。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今年选择“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下降,是因为今年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主已经接受低廉劳动力成本时代已结束的现实。
10月16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西安书院门步行街青铜馆的老板常女士这样表示,她对工人工资的增长持理解的态度。“现在物价涨得那么厉害,工人们也不容易,都是为了生活。”
虽然相比去年本报调查组的调研结果,今年选择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下降,但劳动力成本上升仍位列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首。
本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今年企业的人工成本普遍上涨,已成为压在大部分受访小微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身上最重的包袱。
10月9日,合肥联家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龚俊成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企业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用工成本太高。“用工成本今年增长了20%—25%,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工资。”据他介绍,在合肥市,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是2305元,不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费,并且基数每年都要上调,企业压力很大。此外,他表示,受严格的《劳动法》制约,员工的休息天数增加了,企业不得不多招员工,但现在员工不好招,年轻人对工资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的员工流动性非常大。去年,我们公司的员工辞职率近50%。”南京鸿发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鲁衍春 10月 1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每招一个新员工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培训,这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我们所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也普遍反映,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太高。特别是在一些服务类小微企业中,人工成本能占到30%—50%。”10月15日,吉林省中东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卫华说,一些小微企业为减轻人工成本压力,甚至被迫“全家上阵,把老爹老妈都叫来帮忙”。
此外,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二三线城市的人工成本直追一线城市。10月10日,行领航空咨询有限公司马鞍山分公司总经理李焕告诉记者,“本来我们从北京到马鞍山开分公司,一开始想的是人力成本的降低,前两年还可以,但现在马鞍山和北京的用工成本距离已经拉得很近了。从去年开始,我们马鞍山分公司人均工资和福利增幅达30%左右。”融资贵,贷不起,资金成本依旧高企
“我们虽然能从银行贷到款,但成本很高,今年银行贷款利率上浮30%,财务成本大幅上涨。”10月10日,马鞍山市中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佘祥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还仅是融资成本上涨的一部分。
《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在取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中,有70%以上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0%左右的利率标准,融资贵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佛山市泓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史坚,也正在为资金的问题犯愁。10月15日,史坚介绍,做水处理设备这一行资金周转量比较大。比如一个100万元的合同,客户先付20%—30%的订金,出货前才能拿到80%,从生产到安装完毕,钱往往要压上半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展急需资金周转,但史坚表示,他们并不愿意从银行贷款,原因是由于没有抵押物,银行的贷款利息太高,和民间借贷的利息相差不了多少,而且手续更繁琐。
谢菽芬则对银行发明的承兑汇票颇有微词。“当银行额度特别紧张的时候,往往不给我贴现,承兑汇票拿在手中就是一张废纸。”谢菽芬说,去年,承兑汇票的贴现率一度上浮13%—14%,“这就等于高利贷了”。
本报记者在安徽省采访时,拿到一份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撰写的《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及发展建议》报告。报告称,目前安徽省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融资贵,贷不起”。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存在“扶大不扶小”的偏见,对小微企业“短、少、散、快”的资金需求无法提供有效供给。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年利率是12%—15%,企业所贷资金,50%为现款,另一半是承兑汇票,或者全部是承兑汇票,再加上各种费用,实际资金的使用成本更高。此外,还有不少小微企业反映,小额贷款公司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矛盾的同时,推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充当了“影子银行”。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有所减弱
《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中,21.9%的受访者选择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这一比例排名第四位。
而在《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中,选择“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的受访者达到半数,位列2012年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的第二位。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了1倍以上,现在我们只能大减价、清库存。”西安书院门步行街青铜馆老板常女士指着贴着打折红条子的青铜器告诉记者,“现在赔本卖,就是为了把积压的货品出售了,要不然占着仓库还要付租金。”
谢菽芬的企业是做汽车主机配套的。她告诉本报记者,原材料成本一直在上涨,并且他们企业使用的一些原材料需要现款现货,这又造成了资金成本的增长。“但原材料成本上涨还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行为,价格是根据总需求量来上下浮动的。”谢菽芬说。
常熟市华银焊料有限公司生产银基和铜基钎料,原材料基本上是以白银为主。10月21日,公司副总经理顾建昌告诉记者:“这几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很大,从原来的一公斤三千多元涨到了一万多元,但是今年又从年初的六千元降到了三千七百元。但总的来说,近几年原材料涨幅较大,这种价格大幅度波动给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困扰。”
“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比前年提高了,所以我们适当地调整了成品价格。”10月16日,陕西省西安康博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盈磊告诉本报记者。
在采访中,调研组发现,机械、建材、纺织、服装服饰、鞋革、家具百货、餐饮等行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与去年表现大体一致。
而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对于市场前景好的以及科技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并不是大问题。
“尽管今年很多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但我们是高科技企业,很多方面的原材料对于我们来说是降低的,比如电脑、芯片等。”10月16日吉林省吉林市东杰科技董事长王晓东告诉本报记者。
而对于新方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不大。据其执行董事袁彬10月9日向本报记者介绍,他们公司生产展示橱柜等产品的原材料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因为产品市场好,原材料成本能够随行就市,因此对他们企业来说负担并不重。
但在调查中,本报记者也发现,原材料成本能够随行就市的小微企业并不多。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向记者反映,上涨的成本自身很难消化,随行就市仅限于实力较强、市场行情好的小微企业。
“对于我们小微企业来说,特别是做配套的企业,提价是一个很谨慎的行为。因为一提价,主机厂就可能更换新的供货商,我们不敢冒这个险。”谢菽芬说。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外,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部分小微企业主饱受着房租、物流等成本飙升的煎熬。
10月18日,渭南新之春旅行社负责人郭涛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房租成本太高。“现在的房租太贵了,几乎占了企业成本的七八成。我们赚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是给房东赚的,我很多朋友都是做小生意的,只要是开门面,房租都高得让人难以承受,有的店本来还能维持,房东动不动涨价,就拖垮了。”
吉林省中东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卫华则认为,当前小微企业,特别是服务类的小微企业,物流成本是大头。“高速公路收的钱高得离谱,我认为,国家应该降低对货车的收费。”
第四篇:劳动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分析
劳动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分析
汪琪 13915140 人力资源管理1班
摘要:2005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使得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就会上涨1.68%。预计,在“十三五”中期前我国普通劳动力工资仍将保持较快上涨速度,年均增速在14%左右。面对这一客观趋势,应更加重视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农民工工资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口较少,所以劳动力成本也较为廉价,这成为很大一段时间内吸引外商投资的关键,同时对我国出口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就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之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使我国长期以来所依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开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呈持续上涨态势,大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在2005年以后增长加快。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普通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因而这种上涨是趋势性的,应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我们及时把握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对于不利影响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我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持续较快增长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2001-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下简称人均工资)从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名义增速为14.6%,实际增速为12.4%。分产业来看,采矿业人均工资增速最高,年均实际增速为16.7%,平均工资从2001年的9541元提高到2010年的44196元;制造业人均工资从2001年的9891元提高到2010年的30916元,年均实际增速为11.1%,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均工资一直维持在高位,但年均实际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2.0%。第三产业人均工资从2001年的11894.4元提高到2010年的40738元,年均实际增速为1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同时,农业劳动力工资也在快速上涨,小麦、大豆、稻谷、玉米生产雇工工资年均增长9%以上,苹果生产的雇工工资增速达11.3。
二、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直接原因
我国二三产业平均工资水平与农民工工资水平密切相关,农民工工资对农业雇工工资也有重要影响。为分析这种影响,我们计算了相关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及农民工工资定基指数,并测度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1.农民工工资在2004年以后持续快速上涨
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并且一度几乎无增长。但是从2004年珠三角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以后,农民工工资出现持续快速上涨。至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已增长到2049元,与2005年的875元相比增长了一倍多。(见图1)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增长加快,与东部工资差距明显缩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中部地区为2006元,西部地区为1990元,西部与东部的平均工资差距由2005年的15%左右下降到3%左右。
2.农民工工资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为了分析农民工工资对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我们计算了农民工实际工资与制造业各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2005年:100)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制造业30个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农民工实际工资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90,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工工资上涨会带来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3.农民工工资对服务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从计算结果来看,服务业平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农民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性更高,除与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相关系数为0.98外,同其余行业相关系数均为0.99。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其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4.农民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在理论上,农民工工资上涨会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成本,带动农业劳动力工资上升。从计算结果看,农民工工资与各类农产品雇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0,说明农民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确实有着很大影响。在现实中,农业“用工难”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甚至一些地方出现“雇不到、雇不起”的现象。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间接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较多,不仅具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还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无论是在哪种因素作用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都不是突然上涨的,而是逐渐形成的。
1.劳动生产率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大力发展起来,这虽然对于我国教育总体水平的上升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这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起到积极的作用.再加之近年来我国引进和自主研发水平的提升,对于劳动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管理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2.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通货膨胀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很难避免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一旦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会直接导致生活成本的上升,间接的导致劳动力工资水平有了上涨的要求.虽然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状态下,一直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了较好的控制,可以说对物质水平上涨起到了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但在经济发展及通货膨胀上涨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必然趋势,不可避免。
3.国家保障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在经济一直呈快速发展状态下,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基本上每两年都需要进行一次调整,国家最低工资保障水平的上升也是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
4.农民工生产素质提高
近年来农民整体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无论是老一辈农民丰富的生产经验,还是新一代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这都有效的促进了农民整体生产率水平的进步,从而导致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这必然会给我国劳动力成本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降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但产品价格却无法在短时间内上涨,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这必然会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带来较大的考验,加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无力承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必将走向倒闭。
2.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劳动力成本过快的增长,会导致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一些新建的企业数量减少,这就直接导致现有企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降低,就业岗位减少,但国内劳动力总体状况是不变的,这必然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3.加速通货膨胀
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提高,这样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将上升所导致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产品价格随之上涨,物价上涨幅度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同时这个过程还具有循环往复性,这就更加快了通货膨胀增长的速度。
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改变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状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对于西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来说,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把握时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2.加快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步伐
长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企业应该把握时机,率先实现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水平,这对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具有积极意义。
3.降低对国外投资和低级出口的依赖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改善改革开放初期不加选择的外商投资,改善外商投资在我国的结构和分布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对外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利于改善对外出口结构,改善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状况。
4.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消费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的上涨及福利待遇的提高上.工资水平上涨,可以使劳动力在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投入更多,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生产能力;同时,较好的收入水平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在国外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对于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六、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对策建议
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增加行业成本,对行业竞争力和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会改变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增大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对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因此,面对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劳动者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在提高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让劳动者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的稳定性,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1.提升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大,同时在微观的企业生产方面,人力资本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和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继续做好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从源头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适应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形成稳定的产业队伍和中产阶层
从农民工的现实需求、地方政府的财力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各地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并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成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中产阶层。对于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稳定居住的农民工,应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使之成为市民并享受市民待遇;对于市民化能力较弱的农民工,以及市民化成本较高的地区,应以农民工最关注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需求为重点,使相关福利与户籍脱钩,让农民工部分享受市民待遇。
3.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鼓励设备和技术投资,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
对于能够自我升级改造的企业,减少对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依赖,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一些难以转变生产方式的,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生产和竞争能力.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手段,加大产业转移力度,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设备替代劳动,各级政府应适时适度地支持企业的这种替代行为。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税收支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要制定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投资活动的融资,注重发展设备融资租赁行业,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
4.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体在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阶段以后,如何应对工人涨工资的诉求,成为保持社会安定、改善收入分配、创造庞大消费群体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健全包括劳动合同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工资协商制度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使其与劳动力供求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首先,应当确立我国劳动力流向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总体政策.其次,应当通过立法规范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模式、规模及劳动力市场交换场所的规则和制度.另外,应当进一步理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唐庆银。论劳动力成本分析[J].上海统计,2000(4)。
[2]孙建平,李雅林。劳动力成本构成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思考[J].武汉金融,2008(5)。
[3]辛永兵。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第五篇:我国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分析
2013年06月27日 09:35 来源:《山东纺织经济》2013年第01期 作者:李敏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从2010年2月份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1120元,最低的宁夏为710元。全国29个省市发布了工资指导线,上线平均增长幅度比2009年提高3%左右,基准线平均增长幅度比2009年提高2%左右。此轮“加薪潮”从2010年开始延续至今,由沿海地区带动、覆盖全国范围,上调幅度大。介绍了我国纺织企业劳动成本上升的情况,分析了对当前纺织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纺织企业,用工成本,资源
我国纺织业是建立在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低成本优势帮助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纺织企业获得过较大的经济收益。2000年WTO的报告指出,中国纺织企业职工的工资每小时为0.69美元,是美国的4.85%,墨西哥的31.36%,法国的3.81%,日本的2.64%,韩国的12.97%,印度的110.97%,巴基斯坦的186.49%,表明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纺织业长期比较优势的基础,同时说明扩大就业是发展纺织工业的强大动力。据德国Wemer(2003)公司提供的58个国家纺织业劳动力工资成本资料,中国人均工资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先进装备的拥有量已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向深加工发展的条件。
在我国,中小纺织企业大多都是低端产品的出口制造商,绝大部分出口企业采用长期合同定价的模式,没有自主品牌。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自我创新能力较弱,因而对于资源优势的依赖性很强,当资源优势发生改变的时候,反应也最为敏感。受国际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针对出口的税收优惠越来越少,汇率变化,银根紧缩,国际反倾销等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用工成本逐年攀升,我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危机。成本上涨极易导致企业亏损,一直走低成本竞争之路的我国出口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步履维艰。纵观我国许多依靠低成本竞争战略在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的出口型中小纺织企业,其所采取的低成本战略并没有使它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
(一)现状
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人力成本上涨非常快,2012年上半年工资同比增长了10%以上,占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20%以上。据全球权威纺织服装专业研究机
构Wemer International的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工人工资为0.85美元每小时,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比印度高0.16美元,分别是中国台湾的11.1%、韩国的10.1%、日本的3.7%。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为0.55美元/小时,略高于越南0.09、巴基斯坦0.1美元。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成本快速攀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今年(2012年)的“春季大调研”行动中,一共派出了8个综合组以及多个专业组,赶赴国内7个省30多个纺织服装集群的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行业用工成本上升12.6%,综合成本上升10.8%,利润下滑2.5%。规模以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1%,利润同比增长9.9%,远低于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水平,其经营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都仅为个位数。9个出口比重大于20%的服装产业集群,规模以下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仅为4.7%。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对的环境仍十分复杂,而趋紧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市场倒逼机制,将带来新一轮洗牌促进中国服装行业的升级和调整。预计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的产销、效益仍将继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将较上年有所减缓。
(二)原因
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者的保护,而其挑战的正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传统生存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该法唤醒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导致各地劳动争议案件激增,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中小纺织企业在用工方面往往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些原本建立在依靠压低和克扣员工工资,减少工人福利基础上实行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的中小纺织企业成本激增,一方面是合法用工的成本提高,另外一方面,违法用工的成本也在提高。据统计,这类企业的工资成本将额外上涨10%~20%。
二、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对纺织企业的影响
2011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积极应对全球不利的经济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实现了生产、出口及利润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月下滑,行业运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经营困难。同时出现了国内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提高的情况。
(一)减少了利润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纺织行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中15%-30%是人工成本。在目前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的形势下,纺织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均有所上升,平均上涨幅度在3%-6%之间,这对于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近70%的企业利润率在4%以下)。这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产品大多为中低档次,创新能力差,平均3%-6%的成本上涨将导致亏损。
(二)影响了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竞争优势是指在产品质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明显较竞争对手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竞争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近百年来,世界纺织服装制造业经历
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就是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变化的结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仍取决于成本竞争能力的变化。但从未来相对成本以及国际纺织服装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趋势看,纺织业竞争力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有利于产业升级
本来按照经济学上的常理,加工制造业里的适当加薪能稳定一批技术过硬的熟练工人,企业接的订单也能从过去的中低档过渡到中高档产品,从而使企业利润得以同步增长。长远来看,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最大好处在于,促进企业迈向更高层次的转型,或是提高生产水平,或是整合、延展既有的产业链,不论怎样,其目的都在于促使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最终转变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我国纺织企业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应对策略
(一)开发新的利润来源
在当今,依靠成本占领市场的方式已经不可行,行业要加大替代性原材料开发力度;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借助设计、品牌、渠道的力量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产品有效地占领市场提供可靠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影响,招工难、“用工荒”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现象,但让一些企业感到奇怪的是,尽管2011年以来企业接受的海外订单量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下滑,但是企业招工难的局面并没有改善,这和以往订单多才用工紧张、订单少用工则少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订单荒”遭遇“用工荒”,本来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同时出现,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警示信号。不少企业和市场人士认为,“双荒”反常叠加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步伐遭遇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冲击的严峻现实。
(二)实施品牌战略
建议企业内部成立科研机构,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研发自主品牌,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实施“品牌战略”。企业要进一步加快管理创新,引入全新管理理念,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对争创的品牌给予重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招商作用,着力发展产业链条下游的终端产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开发区的招商平台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服装企业集团,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
综上所述,要应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促进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行业要进行营销模式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定其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基础,毫无疑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其难度或者重要性都将是我国纺织企业调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项目来源: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编号:PHR201007219)。
参考文献:
[1]刘佳.浅谈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出路[J].中国纤检,2011;(20).[2]陈珍珍.纺织服装企业愁对高成本时代[EB/OL].大洋网,2011-05-26.[3]张少兵.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透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华东经济管理,2008;(3).(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