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劳动力调查与分析

时间:2019-05-13 16: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几年中国劳动力调查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几年中国劳动力调查与分析》。

第一篇:近几年中国劳动力调查与分析

第一部分 2007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解析

2007年第一季度进入劳动力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15706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114374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人员为67884人,求人倍率1.68,最大匹配率0.48,最大求职成功率0.80。数据显示,本季度需求大于供给,“两节”影响劳动力供需的规律依旧存在。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量继续回落

本季度累计需求各类求职人员114374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67884人,与上季度相比,各类需求人员减少了37287人,下降了24.59%;各类求职登记人员减少了27742人,下降了29.01%,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总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年初是各用工单位生产筹备,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的阶段,对用人的需求并不明显;二是由于“两节”的来临,外省市来京务工人员大量离京返乡,与上季度相比,外埠求职登记人员下降了42%;三是农历春节是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过节”冲淡了失业人员寻求就业岗位的积极性。

二、招聘职业匹配率偏底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匹配率为0.48,与上季度比较,本期最大匹配率又有所下降,需求大于供给矛盾仍比较突出。0.48的职业匹配率表明招聘单位只有48%的岗位可以匹配到合适的人选;最大职业匹配人数仅为54642人,与企业招聘总人数114374的要求相差甚远,缺口达到46490人。

影响最大职业匹配率偏低的因素主要有:

一、本季度正值全年劳动力市场的“淡季”,职业匹配条件不充分;

二、本季度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分别占职业需求的前两位,而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受工作条件、工作时间、薪酬分配结构等条件的影响,求职于商业和服务业职业的人员大量减少,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从业者多数使用外埠来京务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匹配能力不足,又多集中在本季度离京返乡,造成供给数量明显回落。

三、交通、仓储、邮政需求增长

从交通需求来看,随着北京经济建设的发展,政府对北京交通状况进行了各项梳理整治工作,大力提升了北京的交通运输能力,特别是公共交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随之带来了劳动力市场对此行业人员的需求增长。

分析仓储业需求增长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仓储业正处于传统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管理转化的过渡阶段,北京作为经济文化的中心,需求变化更为明显。另外,元旦、春节期间,节日商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的增长带动了物流及仓储人员的需求增长,为具有仓储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对邮政人员需求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效率的生活节奏打破了以往人际交往的模式,使邮政行业中的速递业从无到有,由弱转盛,加入“WTO”后,中外合资和民营性企业加入了速递行业,扩大了劳动力市场需求。

四、商业、服务业供求缺口明显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国家为拉动需求,扩大消费,采取了多项增加百姓收入的有效措施,提高了百姓的消费能力,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本季度正处在“两节”期间,受“假日经济”效应的影响,商业、服务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巨大,对营销、导购类人员的需求明显增加,但需求大多集中于临时性的促销类岗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难免会对短期促销工作的职业不稳定性和非固定性产生一定的顾虑,加之春节对于人们返乡回家、亲人团聚的吸引力,在供给没有明显增多的情况下,需求的增长导致供求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第二部分 专家视点——关注劳动力市场“热点职业”

会展行业的生力军——会展设计师(海淀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勾巍伟)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月11日在上海召开第八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会展设计师、珠宝首饰评估师、创业咨询师等10个职业正式被认可为新职业。根据北京市会展行业的现状,我们对会展设计师这一全新的职业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1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正式发布《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各类展览会的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会展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城市面包”,经济越发达,会展活动就越丰富多彩。作为首都北京,近些年来举办的各类会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影响上都居全国之首。北京现有展馆12个,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但现有的展馆数量和面积已远远无法满足目前火爆展会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近千家公司直接从事会展业务,北京会展业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而作为会展业核心人员的会展设计师则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一、职业定义

会展设计师:是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大、中、小型会展、节事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工并提供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化表现服务的人员。

二、职业描述

会展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师用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布置会展,最终达到突出产品主题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会展从工作范围上可以分为会议和展览两大块。展览非常好理解,包括在室内外举行的各种产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例如2006北京国际车展、2006亚洲建筑展、珠宝玉器展、以及一年四季举行的房展等等。

会议则包含公司、单位举办的各类新闻发布会、研讨会、洽谈会、年终总结会、答谢会等。例如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2006年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GOOLE 中文名称发布会等。

会展设计师工作会因这两项内容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对于展览,会展设计师的工作是:

(一)选展:通过与客户方的交流,深入了解品牌的特色和客户的要求,提供出几个设计方案供客户选择。

(二)布展:

⑴ 现场观察展位位置,测量展览位置的占地面积。

⑵ 构思展位的主题,展览形式,主要的结构框架,展架的布置以及展架所用材料的初定。

⑶ 设计制图,制图包括: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透视效果图及施工大样图等。

(三)监督施工质量达标情况,实施展会过程监督。

对于会议,会展设计师的工作是:

(一)通过与客户方的交流,了解会议的主题与客户的需求。提供出几个会议方案供客户选择。

(二)对会议的主题进行设计、包装,制定会议的流程。

(三)对会场的设计、布置和搭建。还包括人员的邀请、舞美工程等。

会议和展览可能是互相独立的,也可能是相互交叉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展览会当成了进行主题公关活动的好场所,除了展览本身以外,他们还在展览会期间同时举行各种各样的会议、研讨会、表演或招待会等活动。当然一些公司也会在产品发布会、客户答谢会上把公司新的产品拿出来进行展览展示。

会展设计师的工作时间不固定,完全是根据展会的时间和流程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会展设计师的工作异常忙碌,加班对于这个职业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从事这个行业的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他们才有精力和活力来应对工作。电脑和网络对于会展设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大一点的会展公司几乎都会给他们的会展设计人员配置笔记本电脑。会展企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在会展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模型、车辆、装饰装修材料、灯光音响等等。由于每个展会的要求不同,随时还可能会有许多特殊的需要。但会展公司本身并不具备这么多工具和材料,大部分东西都需要向其他公司租赁或订购,会展公司会赚取一定的附加值。这就是为什么会展行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三、职业环境

会展设计师的工作场所通常不固定,会议和展览的场地决定了会展设计师的工作场所。前期的设计工作通常在办公室完成,后期的布展、施工、监督等工作则会根据会展举办的场所而定。大部分的会展都会在展览馆、会所等地举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但有个别举办方为了突出效果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在公园、湖中、山腰等地举办活动。

四、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会展行业的既有专业的展览展示公司,也有一些广告、公关和文化公司在从事各种会展活动。事实上会展属于活动的一种,而广告、公关和文化三种形态同为企业市场服务。最开始如果广告或公关公司的客户单位有活动的要求,广告或公关公司会代为联系会展公司来做。由于会展行业的利润比较大,一般都会在25%-35%之间,因此后来许多广告或公关公司便成立自己的会展部门来从事会展活动。另外,一些经常举办会议的报刊、杂志社和社会团体也需要会议设计和策划人员。

从地域分布来看,因为会展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甲方提供的场地内进行的,所以对会展企业自身的办公环境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北京的近千家会展公司,遍布于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分布在各个写字楼内。会展公司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选择办公场所、办公环境、地理位置等都会有所不同。但因会展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大部分会展公司都会把办公场所设在城区,远郊区县只有少量的会展公司分布。

五、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

由于是新职业,会展设计师目前还没有国家职业标准。但重庆、广东等一些地方省市已经开始了会展设计师这个职业的培训,学员毕业后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颁发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北京市的大部分会展公司对职业资格认证还不是很重视,相比而言公司更加重视员工的从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职业对人员素质要求

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会展业真正的发展时间只有20年左右。之前北京没有专门的会展相关专业。当前的会展设计人员都是由室内设计专业、装饰装修专业或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后转行而来的。由于会展设计师需要把创意和设计转化为平面或3D图,所以对美术功底有一定的要求。还应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掌握各种用于会展设计的软件,包括AotoCAD、Photoshop、3Dmax、CoreDraw等基本软件。

对于学历和素质的要求:目前各会展公司招聘的新员工大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一个合格的会展设计师应该熟悉会展的基本流程,具有独立的设计能力和策划能力。会展设计师还要和客户进行交流,然后和他的项目组一起完成布展、施工、撤展等整个会展流程。因此还要求会展设计师性格外向,有亲和力,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品牌、客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和独特的创意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会展设计师仅仅做到上面所说的几点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一点是兴趣。会展设计师只有对他所从事的行业有强烈的兴趣,才能在忙碌中不断激发灵感,产生好的设计与创意。

七、职业薪酬状况

一般的会展公司实行固定月薪或“基本工资+项目提成”的薪酬支付方式。但“基本工资+项目提成”的支付方式占绝大多数。公司一个会展项目的利润一般会控制在30%左右,能拿出利润的5%左右作为项目组的提成。一般新进入的员工都要从项目助理开始干起,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如后勤、接送人员、车辆等,试用期后工资会在1500-2500元之间。一至两年后可以升为项目经理或者主任,工资可以达到3500-5000元。再往上做便可以升为项目总监,项目总监便不需要亲自做项目了,它只需要总体上把握各个项目的进度,项目总监月薪一般都在8000元以上。总体上讲,会展设计师的薪酬水平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讲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八、职业供求状况

作为一个全新的职业,我们无法从劳动力市场获得具体的供求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从两个侧面来了解供求状况。

一方面,从劳动部的统计数看需求量大。目前全国会展从业人员在100万以上,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人员约15万人,而会展设计人员不足1%。会展设计师有着巨大的供给缺口。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展览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从2003年度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会展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上海10:

1、北京8:

1、广州8:1。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今后3年内会展市场需要的会展设计人员达200万人以上。

另一方面,从企业用工需求看供不应求。北京紫天鸿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会展公司。2005年7月本科毕业的高卓先生是紫天鸿公司的前项目经理,从事会展业一年半高先生已换了三家会展公司。不管是通过朋友介绍还是通过网上招聘,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这中间几乎就没有间隔期。这充分说明北京的会展行业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展设计人员供不应求。

九、职业风采

会展设计师是属于年青人的一个职业。200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弋磊可以说是他们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在这个行业做的如鱼得水。他毕业后就进入会展行业,从最开始的助理到现在的客户经理。三年来,他为索尼爱立信、强生公司、GOOLE、联想等几十家中外知名企业作过会议策划和市场推广策划等各种活动。目前他的年薪可以拿到10万元左右,这远远高于和他同时期进入会展行业的同龄人。2006年10月,杨弋磊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职场栏目《绝对挑战》第139期并最终获胜。但他并没有接受那个待遇优厚的职位,因为他发现他无法离开会展这个行业,他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在会展行业中还有很多很多像杨弋磊一样的年轻人在忙碌、在奋斗着,在实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杨弋磊只是众多年轻的会展设计人员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会展行业,走进会展设计师这个职业!

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企业信息管理师(海淀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丁霞)

21世纪,是信息化浪潮急剧翻卷的世纪;21世纪的企业,是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敏捷、及时地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企业。企业信息化是席卷全球的信息化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在加入WTO后,为应对和赢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国内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尽快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现代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瓶颈的制约,这个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匮乏。可以说人才的匮乏严重困扰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在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下,催生出“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他们就是企业信息管理师。

一、职业定义

按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稿),企业信息管理师指的是: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

二、职业描述

企业信息管理师主要工作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以企业流程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可见企业信息管理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才,具有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企业的资源管理、部门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都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产业知识,能够了解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及时掌握最新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与功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根据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企业信息化进程大致经历如下阶段(按照计算机应用的规模):

(一)单机的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实现计划统计、生产调度、物资供应、人事劳资、设备、机械配件、成本核算、产品销售、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信息化;在基本完成企业“计算机化”过程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有效信息管理。

(二)全企业范围以网络数据库支持的计算机应用综合系统

它形成了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这一阶段把企业各个单元的计算机应用集成起来,如车间管理和控制、质量保证、以及办公、辅助决策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运行,使企业产品上市更快、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服务更优。

(三)广域网、互联网支持下的企业间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

这一阶段信息化突破了企业间的界线。它利用因特网实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自动化,提高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而且也使企业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将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

可以说企业信息化第一阶段是技术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经营、生产、管理需求出发,量力而行的过程,不一定从第一阶段开始。根据信息化进程的演变,企业信息管理师这样的复合型岗位应运而生,通过他们的流程整合,在企业的管理与当前信息化发展中找到最好的结合点。

三、职业环境

企业信息管理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简单,保证室内,常温即可。当然为保证服务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

四、职业分布

企业信息管理师工作多涉及高级信息管理领域,对人才要求的标准高,目前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或者中央企业。在大多数中央企业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敏感的神经。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函[2005]21号),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据调查,在2005和2006两年先后有近2000人分别取得了企业信息分析师三个级别的职业资格。他们遍及石油、石化、电力、航空航天、烟草、电信、通讯、建筑、金融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而作为六成GDP的创造者、七成就业的吸纳者,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活力源头之一。但是由于其规模的限制、人工成本的控制等因素使得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缓慢,极少设立专职企业信息管理师的岗位,但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企业信息管理师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五、职业资格

企业信息管理师根据《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稿),共设三个等级:1.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2.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3.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操作型人才,主要是指信息化建设中的初级人才即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时,各层次的人才也要及时跟上才行;应用型人才,主要指企业信息管理师,他们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业务骨干”,与信息管理中的“领军人物”相比其需求量更大;战略型人才,主要是指业内被炒得火热的企业信息主管即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作为一个企业战略层面的信息化“军师”,目前做得较好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六、职业素质

企业信息管理师是集企业管理和技术应用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信息管理师除基本要求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外,更看中综合素质:

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能够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为出发点;在技术操作上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秉承诚信为本的观念,尊重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在管理水平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其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管理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企业管理概论;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知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法基本知识;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等。

最后,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判断问题,查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应变能力强;善于沟通与协调,与客户的合作意识强;语言表达清楚准确。

七、职业薪酬状况

作为定位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的职业,从业人员主要为: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CIO)或主管副总、信息中心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信息管理人员; IT公司从事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和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因此,企业信息管理师的月薪酬在万元左右。

八、职业供求状况

作为新兴职业——企业信息管理师日益走俏,许多企业可以说是求贤若渴,那么目前该行业的供求特点是什么呢?可以说企业信息管理师供不应求,属稀缺职业。

据调查,2003年4月至6月份,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首期及第二期企业信息管理师、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示范性资格认证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大中型企业的300余名CIO和高管人员参加了培训鉴定。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极度紧缺。一方面反映了该领域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该领域在人员培训、人员招聘及人员任用方面即将全面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和科学化。

对企业而言,企业信息管理师是“雪中送炭”;对个人而言,企业信息管理师是“黄金职业”。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两名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依托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九、职业风采

毫不夸张的说,企业信息管理师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们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损耗,促进企业扭亏为盈。

某公司采用神州数码的实施易飞ERP系统来进行信息化管理,此项目的负责人以企业信息管理师的身份,采取“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循环往复,持续变革,持续改善”的策略,配合ERP系统,安装了标准化的顾问辅导程序、持续监控的客户满意度调查、顾问全程辅导文件及进度监控、完整的辅导过程报告、详实保留辅导轨迹、客户内部知识库的建立等,实现了持续地推进“业务流程改善”。

吴邦国同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在200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现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一大批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面对企业的大量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于2007年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修订稿),目的在于为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提供科学规范和法律依据,从而积极、健康地推动我国优秀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大批涌现。黄金职业正召唤有志之士,在信息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大显身手。

第三部分 专家点评 浅析高学历求职群体的就业服务策略

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大成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流动市场化趋势逐渐形成,为适应这一局面,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为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伴随着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拥有高学历的人才辈出,进入职业介绍机构求职的人员素质也呈整体上升的趋势,通过2004—2006年季度数据的对照分析,高学历求职群体人数在各季度基本占劳动力市场求职总量的15%--20%。因此,这一就业群体将成为当前职业介绍机构开展就业服务所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主攻方向。为创建和谐社会,更好地开展人本服务,下面我就高学历求职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谈一些具体的思考与分析:

一、当前高学历求职群体的就业现状

(一)大学扩招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随着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在短期内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难度加大。据有关部门数据,2006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长22.2%,毕业生供需比例从2005年1:0.93下降到2006年1:0.83。而2007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00万人,供需比例还将进一步下降。北京地区从第一批扩招生进入就业市场以来,应届高校毕业生2003年为10.4万人,2004年为12.4万人,2005年14.9万人,2006年17.5万人,2007年将达到20.3万人,逐年递增16%以上。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而由经济发展规模所决定的需求总量不能同比例增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二)高学历求职群体就业走向大众化。就业大众化是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有效措施,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所提供的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精英”岗位或“白领”职位类的高级工作岗位,也将随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了传统意义上“蓝白领”界限的模糊和标准的变更、“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融合。“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才市场的日臻成熟,人才流动已从个别现象发展为常见的社会景象, “精英岗位”在转变为面向第一线的“大众化岗位”。

二、高学历求职群体的特征

(一)高学历本身抬高就业门槛。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认为通过艰苦的努力达到学业有成理应有所发展,到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就业就能实现自身价值;到国家机关就业脸上有光;认为到专业对口岗位工作就能发挥优势;到外资企业就业就能得到更大的锻炼;到大型企业就业就不埋没人才,从而对就业地区、行业、岗位等有较高期望值。

(二)年龄低、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专业优势,虽然年龄低、实际工作经验少,但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能够较快接受和适应,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强;思维普遍活跃,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且不易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对事物有领悟力,敢想敢干;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成为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优秀人才应不会很难。主要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遇,创建更好的舞台和氛围,以促使他们顺利成长。

三、高学历求职群体的难点分析

(一)个人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社会上原有大学生称之为“天之娇子”的光环正逐渐退却,一些大学生们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在走入社会后,由于自身的抗压性较差,一旦遇到困难,不是放弃,就是停滞不前,甚至消极面对人生。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定位不准、眼高手低,普遍对薪资要求偏高,而自身对价值的表现欲很低等。

(二)用工单位对个人缺乏足够的认可

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很多地区存在,找工作时“经验准入”门槛过高,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企业为了减少新人入职培训所需的成本支出,尽量避免录用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而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以后,他们则感受着更大的“不进则退”的压力。当感到在目前的企业中无法达到目标时,“跳槽”则成为首选,此时企业往往通过制定苛刻的招聘条件来降低员工流失的风险。

(三)劳动部门参与就业服务有难度

劳动力市场因自身缺乏对外宣传,与人才市场的融合不够,使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的认可度受“人才市场管干部、劳动力市场管工人”的意识影响,使用人单位和高学历人才认为人才市场才是他们解决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有劳动力市场面向高学历人才组织的招聘洽谈会普遍存在着职位吸引力不够、匹配针对性不强等种种弊端,一些招聘企业参加招聘会更多是为了展示企业,而非是招聘员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需双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积极性。

(四)教育部门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接轨

教育部门在自身学科结构的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与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不相适应的关系。例如就业较困难的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中要么颇为吃力,要么主动放弃而改行。另外,一些理工科学校为适应教育市场需要转型为综合类大学,设立了文科专业,而学生到了毕业时,就业市场对这些学校毕业的文科生认可率不高,这就给大量的优秀大学生造成了就业难。

四、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随着拥有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多项优惠政策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并根据这一就业群体的特征积极地开展了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缓解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打破了原有的“统、包、管”等集中管理模式,已经充分地走向了市场。大学生就业是综合性的工作,为给这一群体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应继续完善鼓励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逐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通过政策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协调,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由于市场的自发性所带来的盲目性以及它不能反映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等固有的缺陷,对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这种调控主要是通过政策咨询引导求职者的择业行为更为合理,克服择业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以优化稀缺的专业人力资源配置。

(二)发展首都现代服务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

现代服务业是吸引高学历专业人才、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十五”期间,北京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由2000年的338.2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84.7万人,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员总量的95.3%,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各界应充分发挥首都效应,升级服务业结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扩大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优化首都的经济结构,丰富和完善首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北京进入稳定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薪资期望偏高,就业意愿过于集中,不愿意离开北京就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就业心态没有调整好的主观原因。这就需要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范围除了继续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外,还应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测定职业兴趣,提高求职技巧,分析求职情况,做好职业规划,培养正确的求职观念。通过定期发布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及时反馈就业状况信息,有效帮助学校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将来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条件,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有关部门、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为改进人力资源配置创造条件。同时,使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能够根据当前就业的客观形势,结合自身条件建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战略,把社会需求和自己的求职愿望有效对接。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高学历人材的技能培养

前些年来由于职业学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职业教育资格认证体系不健全、就业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级技工需求增加,职业教育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硕士易找,技工难求”的局面,经过职业教育的高级技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受欢迎的人才,甚至有高校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合适工作到职业学校“回炉再造”。当前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完善职业教育认证体系,鼓励部分高校学生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材培养结构,强调技能培养,分流部分高校生源,减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五)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水平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从事高学历人才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工作,应全面掌握供需双方的需求,了解高学历人才就业心理动态,及时收集相关职业技能专业条件和入职要求。结合高学历人才群体的特征,指导用工单位合理设计人力资源招聘方案。

(六)搭建专业网络供需平台,实现信息高效传递 完善的管理离不开相关的技术支持,通过开发网络支持平台,依托网络实现信息化共享,探索良性运行机制,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方能够及时地沟通和消化出现的问题,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1)建立职业指导问题解答园地;(2)发布最新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动态及就业信息;(3)开设虚拟招聘室,通过多方视频组织供需双方面试洽谈;(4)建立供需双方电子档案,确定就业信用评价等级。

(七)创建大学生实习基地,注重选拔和指导工作的双重推进

选取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成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搭建就业实习基地的成员企业与其期望的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通过召开定期“实习基地见面会”、优秀学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协助企业与理想生源的有效对接,减少和缩短双方盲目选择的时间,提高针对性。调查显示,各类企业对于引入本单位的实习生不单单只要求专业对口,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更是希望通过此举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优秀人选,如何“择优”成为把握进口的一项关键任务。这项工作需要学校,劳动部门和企业三方共同配合。由学校提供对口专业的生源,劳动部门选择适合的学生推荐给实习单位,经单位统一筛选后留用符合单位要求的学生实习,以保证生源质量。

(八)建立就业预警机制,防止大学生供需失衡

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高校就业预警机制,通过就业预警体系,提供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正确预测地区范围内未来就业的状况,使政府能够掌握主动,事先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制定应对之策,缓解和消除可能出现的高校就业失衡,维护社会稳定。通过预警体系实现政府部门、高校和市场的有效链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就业预警情况,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校安排招生计划、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有效调节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招生结构,从源头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篇:都江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都江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袁华兵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认可的大约每个劳动力种12.7亩地的土地承载力计算,我市农业可容纳31854人充分就业;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数为10.8万人,这就意味着我市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为9.5万人。所以有计划地把这9.5万剩余劳动力“消化”转移就业,对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客观必然要求。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1、实现本市及成都市内转移较多,外市很少。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市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在本市和成都市范围内转移的较多,占到了87%,说明一是我市农民盆地意识仍然较强,外出打工的愿望不高,宁愿在本地一个月挣五六百也不愿外出挣一千多;二是我市的二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已经不是很强,我市在招商引资中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不是很多,除蒲阳镇对本地劳动力吸纳能力稍好外,其它乡镇都不是很强;三是已经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大多都是有一定技能的,如胥家的建筑工人、向峨的煤矿工人就是如此。

2、男性劳动力转移较多且多在第二产业,女性劳动力转移较少且多在第三产业。在我们调查的乡镇中,一般转移出去的都是男性劳动力,主要从事如建筑、挖煤等重体力劳动,女性劳动力则较少,主要原因一是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二是要种田种地,三是农村女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即使转移出去也大多从事服务业如清洁工、保姆、售货员、餐馆行业服务员等工种。

3、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提高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必将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就业培训工作还有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劳务培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即使就业率较高,从业技能还是偏低,不能胜任较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但成效不明显,培训的专业较少且与市场需求不对口,培训层次较低,对就业的作用非常有限。

5、个别部门和乡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而推进的,这个过程是很长的甚至是漫长的,转移规模和方式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是起推动、引导作用,而转移的主体是农民。而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出,在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上,有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规律认识不是很充分,只要能够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或转移目标即可,有的乡镇在经过近三年的培训,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几乎已经培训了一遍,明年已经无法组织了,这样的培训一是违背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规律,二是浪费了宝贵且少之又少的财政补贴,三是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建议

1、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应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发挥农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加快发展林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发展多渠道贸易,增加劳动与技术密集的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引进,延长农业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内部充分就业。要通过科技、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加快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特别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涉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非耕地资源开发,注意挖掘其中的就业潜力。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收入。

3、进一步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在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的新时期,各级政府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在乡镇上办厂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这才叫“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谋利的机会和手段。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培训补贴这一经济杠杆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做实,做出成效。

4、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和发展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就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大农业开展力度的同时,还可以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区产业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注意保护和发展本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在目前东部劳动力成本已经逐年上升、中部劳动力已经出现供

给不足的情况下,更要抓住机遇吸引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企业来我市投资办厂,这对于促进我市的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聚集人气财气,为本地的产业壮大和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调研和对照,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进一步做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形成上下齐心、部门协调、分工协作的合力,切实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0年12月,尤溪县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示范工作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衡量,不断创新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并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及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前段时间,我就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2011年全县总人口42.3万人,农村人口37.04万人,占总人口的85.4%,农村劳动力人员21.75万人,农村劳动力中转移就业11.7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3.8%。

1、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分布特征:就业地点以乡内为主,县外、省外就业比例偏低。2011年,劳动力在本乡镇内就业的比例为31%;县内乡镇外就业的比例为18.5%;县外省内就业的比例为40.5 %,省外的为10%。

2、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情况: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占53.6%,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46.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农1

212 2011年尤溪县统计年鉴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情况监测指标体系

村劳动力35.4%,其中,工业占从事二产劳动力的77.4%,建筑业占22.4%。从事第三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11%,其中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占从事三产劳动力的23%;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与餐饮业占61%,其它占16%。

3、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具有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绝大多数。据调查,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0.9%;小学文化程度占29.1%;初中文化程度占18.9%;高中文化程度占45.7%;中专程度占2.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6%。43

二、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推算,目前全县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达11.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1.75万人的53.8%,其中县外打工人数4.31人,占农村劳动力19.8%,占全县已转人数的36.8%;县内打工人数达5.9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17%,占全县已转人数的50.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22元,比2010年7112元增长了17%,其中工资性收入3502元,占纯收入的42%,比2010年的2803元增长了25%。

1、从产业行业构成来看: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占53.6%,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46.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35.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1%。2011年尤溪县国内生产总值124074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61505万元;第二产业514820万32011尤溪县统计年鉴福建省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平台人口组成分布表

元;第三产业364423万元。

2、从年龄性别结构来看:以中青年和男性为主。从年龄结构来看,18-28周岁的占24.3%;28—60周岁的占52.5%;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50.3%,女性占49.7%。

3、从打工的流向来看:出县、市打工的多,以省外为主,县内乡镇外打工的少。全县在本乡镇内打工的占31%;全县流向县内乡外打工的占18.5%;流向本省县外的占40.5%;流向外省打工的占10%,省外打工又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分别占37%、22%、5%。

4、从务工人员外出时间来看:外出务工时间长短不均,外出1年以内的占40%以下;外出1年以上的占60%以上。

5、从获取的务工收入来看:务工收入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打工收入主要来自于省外。据坂面镇、新阳镇劳动保障所统计,乡镇内打工平均收入1500-2500元/月,县内乡外打工平均收入为收入2300-2800元/月,省内县外打工收入2400-3000元/月,省外打工平均收入2400-3000元/月。

(二)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的趋势向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县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5

656789 2011尤溪县统计年鉴福建省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平台人口年龄分布表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情况监测指标体系电话调查新阳镇劳动保障所电话调查坂面镇、新阳镇劳动保障所

据调查,在务工的劳动力中,具有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5.7%;经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仅占29.4%。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会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并且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对一些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岗位难以胜任,影响农村劳动力深层次转移的需要。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劳动强度较大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采矿业,属“苦力型”务工。

2、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从总体上看,全县劳务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为主,由政府组织和用工单位招聘的仅占23%左右,而77%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是靠亲属介绍或自发外出。使得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作时间过长、无端遭搜身、殴打以及工作环境恶劣所致工伤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一是户籍制度的影响,虽然全国大多地方都进行了户籍改革,但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进城务工的农民享受不到各种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二是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可能要蒙受因转让土地承包权而造成额外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阻碍了农民的弃农决策,离开农业的农民“弃土”动力不足,“两栖”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转移出去的主要精力用于抓劳务,难以精耕细作;

未转移出去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未能得到较大提高,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家庭仍选择了“兼业”的方式,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三是子女教育、老人瞻养问题。由于外出务工的大多是青壮年农民夫妇,老人瞻养、子女教育已成为他们一块心病。

4、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目前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完善,辐射功能不强,信息传递周期长,效率低,特别是受一些非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的干扰,用工信息真假难辨,部分地方交通、通讯条件落后,导致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而盲目外出务工,使部分打工者往往无功而返,不仅给打工者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也严重挫伤了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使他们各自家庭摆脱了贫困,而且极大地开拓了广大青年农民的视野,更新了观念,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扩大了他们了解外部的信息渠道,为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对实现农村小康目标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扬,致使农民收入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的政策性、价格性因素以及靠结构调整增收的渠道都是有限的,不能根本改变农民靠土地、靠天吃饭的命运。

2、有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以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非农转移就业,特别是农民出省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小城镇的发展。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4、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由于尤溪农民地处山区,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素质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亲历了城市改革开放带来的迅速发展,经受了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洗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外出务工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迅速成长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新一代劳动者。

第四篇:近几年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这几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商品房价格跌宕起伏,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稳定房价也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大家都知道,住宅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中的最大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住宅市场供应与需求总量都出现了明显增长,产品类型也不断推陈出新,但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住宅市场的产品类型和品质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给市场发出了危险的信号。

近年来,我国商品住宅价格普遍上涨较快,某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出现“飞涨”。各界人士纷纷对我国房地产是否已出现泡沫展开讨论,并对目前房地产过热提出各种质疑,这些均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已出台多种措施来抑制房地产价格飞涨,甚至作为政治任务下达地方政府。即便如此,调控的效果仍不显著,有些城市房价反而涨得更快,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经济方面的,又有心理预期和消费文化等非经济因素。

经济原因:

首先,当前房价上涨与地价上涨密切相关。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关土地会因“级差地租”变化的影响,造成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这是正常的。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地价的不正常上涨。土地储备和“招拍挂”制度实施以来,对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避免寻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招拍挂”制度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容易过高地抬高地价。这就提出了一个在拍卖时如何控制出让价的高限问题。

其次,新建住宅建造成本增加。这里所说的成本上升,既包括建材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拆迁成本提高及精装修商品房的增加,还包括新建住宅品质提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2000年以来建成的住宅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相比,无论是房屋的户型,还是小区配套及环境的营造,都有巨大的改变与提升。如果说以前的住宅是低水平的“温饱型”的住宅,现在的商品住宅则是“小康型”住宅。

第三,房地产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开发中,高档房屋比重过高,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量不足。一些大中城市在房地产开发中忽视了供需关系状况,造成了价格虚高的高档商品房供过于求;同时,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导致了经济适用房销售违规操作和市场炒作现象。从市场的发展看,供给结构严重地违背需求结构,在一些档次住房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结构性泡沫现象。

第四,多种住房需求旺盛。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真实住房需求,其依据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在此期间将有大量人员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些人需要解决居住问题;还有城市房屋拆迁建新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被动需求,另外我国每年新婚家庭有相当一部分有购房需求;而且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在未来几年内都将产生购房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市场中还存在大量投资需求。一般来说,过热增长的行业是由高需求和高价格所推动的,高价格就带来这些行业巨额的高利润,巨额高利润就刺激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进一步抬高价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民间资金雄厚,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而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目前还不完善,这也是房地产投资需求不断扩大的经济背景。

在一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局部地区,这种投资有可能转化为投机。目前国内部分地区房价飞涨,与存在投机性炒作密切相关。部分开发企业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恶意

炒作,加上个别媒体不加甄选,大加渲染,使部分消费者盲目跟风,造成局部地区、个别房地产项目价格短期内出现非正常上涨。

心理预期:

以上主要是从成本和供给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房价。但实际上,房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价格的形成特点。简单按照成本或供求关系来认识房价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房价不仅可以极大地脱离成本,甚至可以极大地脱离实物层面的供求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决定房价的并不是开发商要卖多少房子,或者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多少房子,而是社会普遍的经济预期。社会经济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

消费文化:

在中国,拥有房产是历代秉承下来的传统,中国人将拥有住房看成是人生的极大追求,认为家财万贯终会耗尽,只有房子是可以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的资产,没有房子就意味着没有“家”,就成为流离失所的人,就像是没有根的树。家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是稳定、温暖、和谐、团圆的象征,是组成家庭的首要必备之物,它不单纯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处、一个休息的地方,更多的是被赋予了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就像我们常把家形容成是心灵的港湾,是养老归终、落叶归根的去处,“家”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任何物品都无法替代的,也正如此,中华子孙对个人住房的追求从未停歇过。

然而怎样应对房价的上涨呢?

首先,把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反弹危险与合理调控房屋需求结合起来,规范土地价格;另外,要引导各方面的理性预期,让消费者理性地认识到“买涨不买跌”的风险,克服从众心理,把预期建立在了解房地产市场及其变化的信息基础之上,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第五篇:关于中国梦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中国梦”调查分析与感悟

第一部分:“中国梦”调查分析

一、中国梦概况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追根究底是人民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民,这句话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二、问卷设计及分析

1、问卷设计的目的:

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民众对于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即民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的了解程度和大学生关于自身梦想的追求。

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而坚定自己的梦想,并且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调查方法及手段: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发网上问卷,共发出126份并全部回收。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21日~12月1日 调查地点:郑州大学新校区 调查对象:郑大在校大学生

3、问卷问题分析

(1)在大学里你一直在努力吗?

一直在努力的占19.05%,随心所欲混日子的占18.25%,两者的比例十分接近可见处于这两种状态的刚好互补性的含有两种心态,而回答基本上是有时会懒散的占62.7%,高达79人,由此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处于努力的状态的,偶尔的懒散让他们离那19.05%还有一定差距,一直努力的情况也很乐观。(2)追求梦想与你的专业相违背吗?

回答是的占26.68%,回答不是的占61.9%,因此大家的专业和梦想的符合程度也较高更能激励大家朝梦想前进,遗憾的事回答没有梦想的人也占了11.11%,如此孤独的光棍数字也让我们不禁叹惋,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3)您在未来着眼于自己的梦想还是专业所学的方向? 选择梦想的占19.84%,选择专业的占27.78%,两者不违背的占41.27%,没有考虑过的占11.19%,这说明大部分的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也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梦想和专业两者是不矛盾的,他们可以很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于您在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中,选择是否与自己的最初的梦想的占有18.25%,选择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占有20.63%,选择工作环境好的占11.11%,选择工作压力小的有7.14%,选择工作薪资和福利的占有42.86%.这表明大部分人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工资薪资和福利。

(4)当现实与梦想发生冲突时大学生的选择?

选择现实的达到46.03%,选择梦想的占11.11%,而选择二者兼顾的有42.8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大学生都是比较理性和脚踏实地的,他们认为现实才是更切实的,还有较大一部分人是理想派,他们认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可以兼顾好的,有小部分人,属于梦幻派,总以为遥不可及的才是重要的。第九题是关于实现梦想的阻力的问题:有50%的同学认为阻力是来自于自身的不努力,即缺乏刻苦精神,其次,占33.33%的人认为阻力来自于现实社会的残酷,这种想法忽略了自身努力的因素,11.9%的人认为梦想与现实相差太远是实现梦想的阻力,他们则忽略了梦想的阶段性,梦想是可以一步一步去靠近和实现的,只有4.76%认为阻力来自于家庭父母的压力,确实,父母和家人对我们的梦想大都持支持态度,更多时候,他们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助力

(5)中国梦与自身有紧密联系?其中有74.6%的学生认为有紧密得联系;11.9%的学生认为没有紧密得联系;有13.49%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有紧密联系。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并没有那么精深,但大部分人都正确地理解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的责任也非常明晰,即使记不住所谓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实干意识”等专业术语,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定立目标、不断奋进、追逐“青春梦”的步伐。大部分同学认为作为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中国十几亿人口中的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个体,或许我们不能像中国的伟人那样,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依然可以将“中国梦”与我们自身的理想相结合,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别人,去实现自己。向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不懈追求,为社会塑造一个更卓越的自我,一个能作出更多贡献的自我。在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条件和个人品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和机会和运气这两个选项各占11.9%,而坚定信念则占了76.19%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多阅读,多了解知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我们为了梦想不断的追求,成功之路在脚下,需要我们不断地踏实前进,而知识就是脚下的阶梯,它是通向梦想的道路,有了梦想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轻易去放弃,困难和挫折是检验成功的真理,困难和挫折更是走向成功,实现梦想的宝贵经验,当你回首梦想时,也许最值得玩味的就是这些,为了实现梦想我们需要反复试验,也许你试验一百次,但就在一百零一次成功了,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反复,不断地试验,梦想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三、总结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于中国梦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认为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的崛起和繁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国梦精神,让中国梦精神深入人心。所以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开展社区大学等措施,提高居民文化程度也可以在社区和单位多多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2、学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应当大力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贯彻学习中国梦精神,同时,让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来奉献祖国。

3、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接受讯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组织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各学校可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4、各地区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于“我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让各界人士都能接受到中国梦的洗礼,使中国梦思想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为了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下载近几年中国劳动力调查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几年中国劳动力调查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力调查自查报告

    劳动力调查自查报告 自接到xxx自查报告通知,我及时对劳动力调查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就开展劳动力调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调查工作中数据于每月3号发送到平板劳动力......

    2015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修改版

    2015年东方市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东方队自七月份起开展劳动力调查,东方队严格按制度方案开展摸底、换户、核实、PDA录入上报、编码等工作。东方队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分配任务、......

    劳动力调查制度

    劳动力调查制度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1-05 12:50 (一)为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情况,为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制定和调整就......

    肃州区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

    肃州区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 为了摸清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根据市经管站安排,我区抽调专人,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区农村现有......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007-12-12 14:52:4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文章......

    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1. 2. 简述感觉义和意义。 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 1.消费者需要 2......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前言:2010年暑假,我在洛阳地区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并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为此作出了一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