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湖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2 22: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梅湖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梅湖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第一篇:梅湖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宁海县梅林街道梅湖村

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根据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甬劳社就[2009]136号文件精神,我们通过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机构未(兼)职工作人员和2010年9月~10月对全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下面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基本概况

1、截止2010年10月20日,全村法定年龄段内的劳动力总量为36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66人,女性160,人占43.7%。

2、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10月20日,我村外来劳动力总量已达48人,其中女性6人占外来劳动力总数的12.5%。

二、情况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符合法定年龄总数为366人,其中女性1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7%,显然我村劳动力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结构矛盾,由于我村第三产业和轻纺手工业较发达,所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性别结构性矛盾将一定程度地制约和影响我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用工矛盾。也就是说女工比较缺乏。

2、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看,充分就业的为365人,占99.7%,不充分就业的为0人,失业的为0人,无就业意愿的为1人,占0.3%。

3、在农村劳动力中,16~35周岁的劳动力人数有183人,占 1

总数的50%,女40周岁以上66人,占18%,男50周岁以上55,占15%,显然在农村劳动力中“4050”人员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4、在农村劳动力中,全村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较过去几年有明显提高,达5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3.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者还有316人,占总数的86.3%,可见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为低学历人员。同时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人数为121人,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1%,所占比例小。而无技术特长的有245人,占了66.9%。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村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严重偏低,竞争能力很弱,而对学历要求高,科技含量重的工作岗位,只能望洋兴叹。

5、从本次我村汇总的数字情况看,我村有劳动能力的为366人,占100%,可见健康状况还是可以的,从事的产业情况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为16人,占4.4%,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08人,占56.8%,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4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5%。总的来说,我村第二产业就业容量还有一定的空间,有关部门还是要积极引导和发展。

(三)外来劳动力

1、外来劳动力概况。我村外来劳动力总人数为48人,其中外省来我村流动就业人数是14人,占29.2%,女性为6人,占外省劳动力人数的42.9%。省内跨地区流动的就业人员为34人,占外来总人数的70.8%,女性为28人,占省内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82.4%。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随着我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增加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增长了9%左右。

2、从外省劳动力的来源看,主要来自安徽、湖北、贵州、四

川、江西、湖南、陕西、江苏、山东等省,这次调查结果的前三名与上次调查的前三名有所变动,这次是以安徽、湖北、贵州为前三名(上次是安徽、四川、江西),人员数量分别为安徽2人、四川2人、江西3人,占外省人数的50%,其它省的占50%。从省内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状况看,主要来自浙江的丽水、衢州、舟山,以舟山最多,人数为10人,占省内劳动力流动就业人数的29.4%。

3、外来劳动力基本构成,从外来劳动力的性别结构看,男性8人,占16.7%。从外来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来我村打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总人数为42人,占87.5%。其中26周岁至45周岁的就有23人。占总人数的47.9%。16~25周岁的为次之,人数为19,占39.6%。45周岁以上的外来劳动力相对较少,人数仅为6人,只占12.5%,可见外出打工以青壮年居多。从文化知识结构看,外来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人数占绝大多数,人员高达41人,占外来总人数的85.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员7人,占14.6%,大专以上人数较少,仅有2人,占

4.2%。从外来劳动力的技能结构看,无技能的体力劳动者占绝大多数,人数多达48人,占100%,有初级技能和高级技能者多为人才市场窗口引进。目前均处在“白领”阶层。

4、外来劳动力所从事的产业分布,来我村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者居多,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83.3%,其次是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有6人,占总人数的12.5%。从事第一产业人数较少,只有2人,只占外来劳动力总数的4.2%。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较低

从本次调查发现,我村城乡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有316,占总数的86.3%,有一半以上,而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就越差,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就越弱,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调查中还发现有技术特长的农村劳动力只有245人,大部份人没有一技之长,外来劳动力呢,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到调查总数的86.3%,而有一定技能和具有中高级技能者仅占28%,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这样由于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缺乏,且接受培训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低下直接导致其就业困难。

2、性别比例供需失衡

因为我村轻纺工业比较发达,女工需求数量明显高于男工数量,因为女孩子文静温和,心灵手巧,细心认真,便于管理的特点,很多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

3、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快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特别是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完善,真正做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就业服务综合联动的效果,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困难群体,把再就业援助制度,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促进再就业。另外对外来务工人员在着重做好法律意识培训的同时,抓好文化素质教育、技能培训,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宁海县梅林街道就业服务中心

2010年11月25日

第二篇:沿口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沿口村人力资源现行状况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村人力资源情况,研究人力资源对我村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我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在全村开展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村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到2013年12月底,总人口为3423人,农村人口为3128人,城镇人口为295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965人,占总人口的57.4%。其中:非农业人口199人,农业人口1766人,分别占10.1%和89.9%;劳动力资源就业总数为1964人,占统计劳动力的99.9%。失业人员1人,占总劳动力不到0.1%。本报告以此次调查统计劳动力资源为分析基数。

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状况看,我村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占得比重比较大,占比接近全部劳动力的90%。另外,在全镇20个村中,我村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村。

(二)同年龄段的男女劳动力比例基本持平。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16-60周岁男性劳动力998人(城镇106人、农村892人),16-50周岁女性劳动力967人(城镇93人、农村874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50.8%和49.2%。

(三)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从城镇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看,我村差距比较大,共有的1965劳动力中,城镇劳动力仅为全部调查劳动力的10.1%。

(四)劳动者技能偏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我村具有初中学历的1238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421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00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65.5%、22.3%、5.3%,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差别较大。

(五)农村劳动力输出率较低。据调查统计,目前我村的农村劳动力分布整个县内1123人,输出县外567人,只占总数的30%。

二、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状况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劳动力资源问题关系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尤其对就业工作带来直接影响。我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带来就业的总量矛盾比较突出。就业总量矛盾不减,甚至有所上升的原因,一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二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低就业增长的模式,特别是正规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第二,劳动力素质偏低与择业要求过高的矛盾,带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新兴的产业,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报酬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许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往往出现招用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现象。

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劳动力总量过剩,造成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用人上选择余地、自主性要远远大于劳动者。这种主体地位的不平等,使不少用人单位产生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用人观念。一是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情况,往往以签合同、高工资、缴保险等为条件,但在实际执行上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许多企业,职工身份界限仍然存在,既有合同制职工,也使用大量的所谓“临时工”,同一岗位上,身份不同,各项待遇大相径庭。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签合同、不缴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等侵权现象加重,而许多劳动者迫于工作、生活需要,只能忍于接受这一切。三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够,有些单位对老职工、伤残职工等弱势群体往往一推了之,引发了大量矛盾。此外,机关事业单位中临时用工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核心。应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特别要注重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支持,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一)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就业的一体化。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新形势对就业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信息的采集工作,用工信息和劳动力信息储备不足是职业介绍的一大困惑,做好用工信息的采集是信息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劳动者村场就业提供更加明确的就业信息。

(三)强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服务功能。就业指导一方面是对求职者进行就业观念教育、择业指导,另一方面是对用人单位进行用人指导。就业跟踪服务主要是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目前来看需要加强这项工作,及时掌握就业情况,为处理劳动关系、开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工作奠定基础。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的关键所

在。要坚持培训层次的多元化,即做到高、中、低技能人才全面发展。针对我村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的现状,在培训工作上,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落实待遇等措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外,重点要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培训,对技能水平偏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五)大力开展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帮扶。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主要是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4050”人员以及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工作,帮助其再就业。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抽组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

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06年底,我县共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21.4万人,农村劳动力10.49万人。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①以年龄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19077人,占总数的18.17%,26—35岁28207人,占总人数的26.88%;36—45岁27506人,占总人数的26.21%;46—55岁17724人,占总人数的16.89%;56岁以上12429人,占总人数的11.85;②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5人,中专及职中1190人,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学文化及以下39837人,分别占总数的0.2%,1.13%,11.97%,48.74%,37.96%。③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7万人,没有技术技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6万人,分别占总数的23.45,76.55.④从我县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将增加3000多名剩余劳动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22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14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8人。根据劳动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62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37.73%。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1人,占输出总人数的46.04;向东北地区输转3045人,占输出总人数的8.42;向华北地区输转683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18.9;向华东地区输转2582人,占输出总人数的7.1;向中南地区输转2773人,占输出总人数的7.67;向西南地区输转122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3.39。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上海、浙江、广东、新疆、宁夏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0%。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的3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70。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区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

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目前由于我县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

在县内实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人所占比例不高。

3、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看,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劳动报酬低。

4、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是制约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

三、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传统等

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导致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加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使得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延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二)城镇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发展壮大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我县工业企业总量少,发展后劲不足,加之全社会发展乡镇企业机制有所弱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人数的13.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则更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低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县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通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由于务工信息宣传传播方式单一,传递渠道不畅,中间梗阻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民不知道哪些地方有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何要求等,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着盲目性。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参与劳务输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内要联合电视台共同制作劳动法律、法规专题讲座以及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访谈等,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提高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使“劳务输出光荣,劳务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开辟劳务专栏,加大对劳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尤其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和通过外出务工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发放资料、请外出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学艺的现实意义,把劳务经济炒热、叫响。要注重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务工政策法规宣传,让农民工了解掌握政策法规,能按章行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外出务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氛围,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县职业中学、农广校和乡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竞争能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基础教育入手,落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完备、规范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四)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县乡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强化对外输出功能。要充分发挥县乡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计划,使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步入有领导、有组织、秩序井然、高效运作的轨道。重视并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基础性工作,持续抓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准确了解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农村劳动力不断更新观念,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唯有家乡好、不肯远离家等“小农”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建立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招收、培训、输送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

(五)强化服务,搞好维权。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遭受歧视,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障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持卡务工制度,保证民工有序流动,为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一是劳动法规的宣传培训。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团委及宣传部门要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全面的劳动保障法规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要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三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就业合同的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四是加强劳务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行为,方便群众外出务工。

二OO七年七月三日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007-12-12 14:52:4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抽组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06年底,我县共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

动力万人。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①以年龄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19077人,占总数的%,26—35岁28207人,占总人数的%;36—45岁27506人,占总人数的%;46—55岁17724人,占总人数的%;56岁以上12429人,占总人数的;②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5人,中专及职中1190人,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学文化及以下837人,分别占总数的%,%,%,%,%。③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7万人,没有技术技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6万人,分别占总数的,④从我县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将增加3000多名剩余劳动

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22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14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8人。根据劳动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1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东北地区输转3045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华北地区输转6836人,占

输出总人数的;向华东地区输转2582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中南地区输转2773人,占输出总人数的;向西南地区输转122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上海、浙江、广东、新疆、宁夏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0%。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的3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70。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区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第五篇:XX县2022年青年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XX县2022年青年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青年劳动力资源总数、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近期,我县开展了全县青年劳动力资源和务工情况调查,并形成以下分析报告。

一、XX县劳动力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12镇4乡1个办事处,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农业人口XX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约为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7%,是劳动力资源大县、务工大县。截止上,全县完成转移就业劳动力XX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劳动力XX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47.3%。

35岁以下青年劳动力中,男性:XX人,占52.86%,女性:XX人,占47.14%。按年龄结构划分,30岁及以下56190人,占73.98%,31-35岁19768人,占26.02%。按文化程度划分,大专及以上文化21716人,占28.59%,中专及高中文化36209人,占47.67%,初中及以下文化18032人,占23.74%。从输出流向看,省内转移中:县内转移XX人,占21.20%,县外转移18746人,24.68%;省外转移中:珠三角地区11348人,占14.94%,长三角地区11743人,占15.46%,京津冀地区8955人,占11.79%,其他地区XXXX人,占11.93%。从从事产业看,服务业23957人,占31.54%,制造业18021人,占23.72%,建筑业15716人,占20.69%,电子装配XX人,占18.95%,其他行业3870人,占5.1%。

从以上情况分来看,我县青年劳动力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青年劳动力资源人口优势明显,这反映出我县仍处于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社会负担相对轻、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人口红利”期;二是青年劳动力整体素质较高,特别是从事制造及电子装配行业比重较大,对于未来引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三是尽管省外劳务输出总量略大于省内转移量,但大多在经济发达地区,掌握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一旦回归,能够尽快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

二、我县青年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一是做好青年劳动力台账动态管理。

把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全县的重要民生工程,积极构建就业责任体系建设,高位推进转移就业工作。认真排查摸底青年劳动力底数,详细了解其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和培训需求,建立完善青年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电子台账,特别是对未就业青年劳动力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做到青年劳动力底数清、就业状况台账明、服务管理跟得上。

二是加强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积极与本地用工企业的联系,广泛收集、储备用工信息,充分发挥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云上XX等线上平台方便快捷优势,广泛宣传推送用工信息和就业政策,为用人单位和青年劳动力搭建交流平台,使用工企业有人可招,青年有岗位可聘。同时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广大求职者与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全力做好广大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三是强化青年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因需施培、因人施训”原则,将青年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与市场需要和岗位需求有机结合,依托县高级技工学校和培训中心,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对各类企业职工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其技能水平。

三、引导青年劳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的主要做法

(一)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实现有效对接

充分利用政府网站、XX人才网、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等传统网络媒介,借助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实现企业用工信息县内发布全覆盖,引导在外务工青年劳动力返乡就业。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定向就业

从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出发,及时做好企业沟通对接,建立用工需求清单,构建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载体的就业培训体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有计划地定向性开设什么培训项目,特别注重开展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高精尖”“急紧缺”专业定向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多工种”为青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培训工作重心前移,在企业、车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吸纳就业

大力宣传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就业惠企政策,全面解读政策内容和办理程序,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企业申请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其吸纳青年劳动力就业积极性。

下载梅湖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梅湖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0年12月,尤溪县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示范工作的总体要求,高......

    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劳动力资源情况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我市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

    11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三台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根据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自治州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昌州人社传【2012】71号)精神,我镇高度重视,认......

    梅林街道梅湖村创建工作情况.

    梅林街道梅湖村创建工作情况为加快我村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机制,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根据宁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和进一步促进......

    公司用水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公司水资源调查分析报告【摘要】 通过公司水资源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大量外排水对管道设备的腐蚀、结垢和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给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水是......

    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把握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我县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和县......

    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把握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我县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和县......

    甘肃省劳动力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甘肃省劳动力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向晓梅 杨丽 随着开发区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加,产业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预计到2010年开发区用工缺口在15000人左右。为了进一步拓宽疆外劳动力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