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大优势谋跨越竞相发展争一流
放大优势谋跨越 竞相发展争一流
铜山区“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保持苏北第一和全省领先,县域经济进入全省10强、全国50强,城区经济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国一流强区。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专利授权数年递增率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三、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城乡建设管理明显进步。城镇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城区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建设成为徐州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南部副中心;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城乡综合管理水平、环境面貌显著提升。
五、民生幸福明显增进。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普遍提高,建成和谐民生示范区。
六、生态环境建 1
设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削减率完成省、市下达指标任务。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铜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按照“项项争先、处处创优、年年进位”的要求,实行分类指导,创新载体,分别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支部联动、党群连心” “四比四看”、机关党组织中开展“四创五争六先进”“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 “三深入四服务”、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双覆盖双提升”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与活力,为铜山“科学发展、勇争一流”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证。
一、抢抓发展机遇,在推动“五区”建设上争一流
全区上下要把“五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推进力度,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精心编制好“五区”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核心区为重点,使优势主导产业占比达90%以上。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招商力度,建设大型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建设城乡统筹协调
区。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强力打造新市镇、新村庄(社区);建设生态优美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生态转型步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建设和谐幸福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着力建设“幸福铜山”。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质效快速提升上争一流 实施“四大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以3-5年建成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争创新优势。积极实施科技倍增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集中优质资源,加快壮大食品、机械、冶金、车辆、电子电器等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产业层次优、企业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核心技术优势突出、产业配套服务齐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适度投资规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年度计划,大力实施总投资600亿元的242项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创建省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
分发挥融入主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创一批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三重一大”工程建设。全面做响旅游业品牌,加快“一人、一山、两湖、一河”旅游开发,着力构建以吕梁、微山湖两大风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业格局。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体两翼”特色基地、核心园区、服务体系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富农工程,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新品种、新技术。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上争一流 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驱动器,抢抓撤县建区机遇,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打造徐州南部现代化新城区。大力实施景观绿化、道路建设、环境提升、住房保障及科教文体、商贸繁荣、园区建设六大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加快中心镇创建。加快利国、郑集、大许、汉王等10个中心镇建设。实施一批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成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集聚各种资源加快镇区开发。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探索扩大中心镇管理权限,全面做活、做大、做强中心镇。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电网、饮用水安全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加快“幸福铜山”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争一流
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优先位置,加快实施十大类50项
实事工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政府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困难群体加快脱贫致富,确保贫困人口今年全部脱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住房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加快向服务型管理转变。重大决策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 防止矛盾激化。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平安铜山”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二篇:励精图治谋跨越,聚精会神抓发展2012.7
励精图治谋跨越,聚精会神抓发展
——xxx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 主席、各位委员: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xxx党委一班人对 主席、各位领导以及各位政协委员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对xxx的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下面我就xxx近年来的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 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自2011年6月换届以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党委政府狠抓小城镇经营战略,紧紧依托南渝高速便利的交通条件,繁荣商贸流通,凝结人气,唱响了xxx休闲宜居小城镇建设品牌。县委在十二五规划中将xxx列为重点小城镇予以支持,让xxx的小城镇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夯实城镇建设基础,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坪滩场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入住小城镇人口与日俱增。xxx场镇面积由2005年的1.7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2.6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由2005年的0.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26万人。城镇建设分别向镇西路、嘉陵路、坪张路延伸。旧城改造方兴未艾。原供销社、农机站、铁厂的旧房改造已全面完成。已建成财富广场居住小区、兴坪丽景居住小区、红梅山庄居住小区让场镇频添秀色。正在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盛世人家、越江锦园、馨茗居家园等建设项目推进有序。
为提升xxx城镇建设整体水平,打造休闲宜居坪滩,坪滩新城区建设快速推进。未来5年,我镇拟计划在马家沟村三组赵家坝一带新征土地100亩,建设一座越江新城。时至今日,我镇分别于2009年、2010年两次征地共计60余亩,用于坪滩新城区建设。目前,新城区越江公路桥、越江人行桥、越江生态城街道及管网等工程建设项目均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各承建单位已相继进场施工。房产开发业主已分别组建越江御园项目部、城市花园项目部,越江新城高档小区建设已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坪滩越江新城年内将新增住房面积50000㎡。届时越江新城高达50米的高层电梯房将成为我镇城镇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必将引领我镇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二)完善市政基础设建设,优化商贸投资环境
城市公益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健全,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商贸繁荣程度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一年来,我镇在场镇建设管理方面大胆提出兴“五建” 强“五规”的场镇建设管理思路。并在城镇建设管理融入文化元素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绩突出,效果明显。
兴“五建”就是在场镇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污水处理站、建文化休闲广场、建标准化公厕、建农贸市场,强“五规”主要是规范垃圾处理、规范摊位摆放、规范车辆停放、规范人行道整治、规范队伍管理。截至目前为止,我镇已经建成占地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的兴坪农贸市场一个,规范了市场秩序,实现了“游商归市、座商归店”的场镇管理目标。新建了义学堂新农村、老政府楼等地的标准化公厕。
添臵环卫设施,规范垃圾集中清运,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让场镇环境更加洁美。统一店招制作、规范人行道整治,让场镇整体形象得到提升。2011年我镇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场镇,标志着xxx场镇建设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培育生态新城,创建文化名镇”是我镇近五年的奋斗目标。在城镇建设管理方面柔入文化元素是我镇城镇建设的新理念。文化底蕴在坪滩这方沃土尤为浑厚,坪滩杂耍、坪滩灯戏远近闻名。年内可望建成的越江文化休闲广场,占地面积10余亩,是场镇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越江新城文化公园设计已完美定稿,越江戏楼设计更是彰显了坪滩曲艺之乡的文化特色。村级文化试点,“十佳艺人”、“十大民俗”评选活动掀起了创建文化名镇工作的高潮,激发了城乡居民的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以文化引领带动,加快城镇建设;以文化元素为题材,推进城镇建设,我镇的小城镇城市品味得以迅速提升。
(三)科学规划建设蓝图,严格执行规划条例
2009年我镇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坪滩场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根据岳委发(2012)8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镇正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对场镇的控制性详规进行编制,年内有望完成相关设计,推出设计成果。坪滩场镇总规设计之初,分别征求了县住建局专家组和乡镇人大代表、人大主席团的的意见,几易其稿。定稿时县住建局专门邀请规划建设的专家给予了评审。从规划的整体布局分析,场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产业分布、道路走向、街道设臵符合场镇建设发展要求。
近年来,坪滩场镇建设快速推进,规划区内建设一段时间内完全处于无序状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镇结合学习贯彻新出台的《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认真开展了镇域范围内的“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工作。相继完善一些规划建设的审批制度,规范了我镇的城乡建设审批程序。同时在场镇规划区内推行城乡建设党委集体会审制度。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镇的城乡建设工作正按照《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有序推进。
以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商贸繁荣,以便捷的交通促进经济节点的形成,以全新的蔬菜产业作为城镇发展的支撑,以文化建设的强力推进作为引领坪滩城镇发展的灵魂,坪滩城镇建设这一崭新模式正在悄然形成。
二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成效
我镇自2011年6月换届以来,为了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主要在组织保障、解决遗留问题、征地拆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组建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让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我镇成立了xxx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镇长文强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童强、副镇长沈波任副组长;成立了xxx场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镇长文强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吴开兵、副镇长粟模高任副组长。抽调18名机关干部组建城镇建设办公室和场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业务。成立了“城镇建设管理大队”、“城镇清洁维护队”、“城镇联合执法大队”和“义务宣传队”四支队伍,加强城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城镇建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我镇还多次召开场镇建设管理现场会、研讨会,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学习
借鉴,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积极筹措资金,稳妥化解矛盾
我镇自2009年以来一直因缺资金,没法兑现征地村组的安臵补偿。正是这一原因严重制约了坪滩新城区的建设,为了解决之一瓶颈制约,新一届党委政府在职工中临时借款近400万元,向县财政局借款200万元,妥善解决了马家沟村第一批征地安臵所需社保资金。征地所在村组的53名农转非人员及时得到安臵,同时为我镇出让土地奠定了基础。坪滩新城区市政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根据新一届党委政府拟定的建设目标,我镇小城镇市政建设预计需支出1700余万元。征地范围内需拆迁16户居民住房,工作量之大,资金压力之大前所未有。2011年10月我镇通过积极协调,成功出让两宗国有土地,收益土地出让金3040万,扣除县财政分成部分,我镇净收益1900余万元,极大缓解了我镇的城镇建设资金压力。
(三)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xxx原供销社水塔濒危垮塌,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由于水塔产权所属单位和开发业主存在诸多的利益冲突,致使该安全隐患的排除久拖未决,无法落实。随时可能垮塌的水塔严重影响场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阻碍了红梅山庄至狮子盖村街道的形成。为此,新任xxx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在镇党委的组织下,先后组织召开坪滩供销社、红梅山庄开发业主、岳池粮食局等多方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及时完成了xxx供销社水塔的拆除工作。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打通了红梅山庄到狮子盖村的出口通道,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场镇建设发展空间。
三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无编制,处罚不及时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归并到经济发展办公室,机构该革后专门从事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编制取消,经济发展办公室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国土所与建设分家后,不能合并办公,用地与规划就不能同步进行审批,管理相应滞后。小城镇建设的日常监管难度加大,违规修建,擅自加层、乱占耕地等违法现象仍然突出。多数乡镇的建设管理人员无执法资格,制止违法行为的力度大大削弱。
(二)经费筹集困难 一方面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街道的亮化、绿化、硬化、排污管道维护与新建,经费捉襟见肘,十分匮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日趋严峻,用于该项支出的经费更是车水杯薪。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征地前期经费筹集困难。征用土地在挂牌拍卖之前,一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安臵问题,二是要交齐土地报征前期费用;虽然这两笔费用在土地出让后可以及时弥补上,但按照程序前期费用又不得不先期垫支,乡镇财力就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储备步履艰难。
(三)小城镇建设征地拆迁难 首先征地拆迁的实施主体不明确。准确说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征收的批准主体在国务院、省级国土部门,征收实施主体在市县人民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乡镇村协助开展农村土地征收工作。但事实上,在小城镇建设征地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成了征地实施的主体。二是拆迁的法律依据有冲突,土地管理法将房产与土地视为整体,土地征收视为房产消失。物权法用益物权范畴规定房产独立于土地以外的权属,这就造成土地征收后房屋拆迁难度加大。三是小城镇的拆迁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房屋拆
迁的评估机构没有合理的机制,经营性房产与非经营性房产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四是针对违章建筑鉴定没有定性的标准,强制拆除法律依据不明确,强拆司法程序难以启动。四 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
实践表明,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和规划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规划得好,事半功倍;规划不好,事倍功半。城镇规划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方面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编制好区域村镇布局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作出科学调整;一方面每个小城镇要有自己的规划,对城镇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方向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重点地段、近期建设片区要有详细规划,并逐步覆盖城镇规划建成区。工作中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规划的前瞻性。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城镇体系演化对小城镇未来的影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把握得更好一点,防止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二是规划的科学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分区要清楚,布局要紧凑。三是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节约集约用地。
(二)坚持产业强镇,以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
实践证明,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强镇必先兴业。没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就不会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必然失去造血功能,失去发展动力和后劲。要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位臵,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密切结合起来,与发展二三产业密切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密切结合起来,努力吸引周边农村劳动力集聚,主动承接城市项目、资金和技术的扩散,使小城镇成为农民与市场最基础的联系点、城乡经济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一是培育主导产业。要科学分析自身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找准切入点,抓住优势产品和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主导产业。如何以立足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可以立足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专业市场、运输物流业和农村服务业,走商贸流通的路子;可以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走旅游观光的路子。二是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凡是有产业集群的,小城镇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先进地区许多小城镇的崛起,就得益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做法,围绕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小城镇快速发展。三是推动产业集聚。要着眼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规模效益,搞好小城镇各类产业集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吸引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到小城镇集聚,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
(三)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要有所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的问题,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要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小城镇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巩固发展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技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网络建设;要搞好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要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小城镇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设固然重要,管理更重要。在管理上要向高水平看齐,要借鉴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小城镇,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办法、先进的模式管理小城镇,使小城镇变成小城市,决不能成为“大农村”。
(四)坚持特色活镇,以独特的景观风貌、鲜明的地域风情提升小城镇建设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位,特色就是生命力。小城镇是城市的缩影,环境空间、城镇容貌要与自然环境要素结合,充分考虑地域自然、人文和历史特征、传统风貌特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在营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一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营造自然景观特色。要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二是处
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营造历史文化特色。做好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坚持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风貌结合,要珍惜和保护地方的人文风情、民俗风情,并深入发掘、整理、弘扬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继承传统,延续文脉,建设古韵犹存的小城镇。三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营造建筑风貌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要搞好总体构思,保持建筑风格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营造环境景观的亲切感与和谐美。对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使之成为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
(五)坚持为民建镇,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搞好小城镇建设
农民是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小城镇真正的主人。小城镇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事务,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落实好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广泛征求、认真采纳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依靠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他们对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投身小城镇建设的自觉行动,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三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小城镇建设工作要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真正受益者。
(六)为小城镇规划建设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落实人员编制,为小城镇规划建设充实更多的、更专业的管理人才,积极组织规划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加大房产税费、建设配套费等相关费用的返还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采取切实有力的担保措施,为小城镇规划建设、征地拆迁提供前期资金支持,从而为小城镇建设拓宽合法的融资渠道。积极寻求新农村建设用地和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最佳结合点,既能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又能保证两种土地使用性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变更,从而解决小城镇建设土地储备不足的问题。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在xxx人民的共同参与下,我镇党政一班人有信心在城镇建设方面浓墨重彩谱写更加辉煌篇章。
城镇建设办公室:刘治洪(2012-8-4)
第三篇:解放思想争一流 奋力实现新跨越
解放思想争一流 奋力实现新跨越
市委五届七次全委会,吹响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对我们淮阴来说,学习和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就是要迅速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实现全市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路径,创新发展举措,解放思想,勇争一流,推动淮阴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一、在解放思想中确立更高的发展追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我们区从5月份起在全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把全区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统一到淮阴的跨越发展上。我们把解放思想的着眼点放在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上,即:争先淮安,力保一流位置;崛起苏北,进入一流板块;追赶苏中,实现一流速度;学习苏南,创造一流绩效。明确“三步并作两步跨,三年力争翻一番”的具体目标,就是“十一五”规划后三年目标任务争取两年完成,到2010年,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把解放思想的关键点放在“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上,即:一切从淮阴的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推进淮阴发展的,凡是有利于提升淮阴形象的,凡是有利于提高淮阴百姓生活水平的,我们都鼓励、都支持、都宽容。把解放思想的着重点放在“四不”的具体要求上,即:在具体事情、具体问题、具体环节上不讲矛盾想办法,不谈难处寻出路,不重过程重结果,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放在“三看”的成效检验上,即:看各级干部的思路宽不宽、发展能力强不强,看企业的规模大不大、扩张能力强不强,看群众的口袋鼓不鼓、创业能力强不强。通过解放思想,着重引导和推动干部群众不仅要看到成绩,增强信心,更要居安思危,确立更高的发展追求;不仅要在思维观念上更新,更要在具体行动上创新;不仅要敢于创新探索,更要营造宽松的干事环境;不仅机关干部要以身作则,更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民众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励广大干群在全区比实绩、在全市比贡献、在全省比进位。
二、在拓宽路径中谋求更大的跨越发展。贯彻落实好市全委会精神,关键的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谋求全区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的跨越。
(一)突出“三区”引领,快速度突破新型工业化。淮阴过去穷在工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得益于工业,将来实现跨越发展还必须主要依靠工业。今年以来,全区工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1—5月份,已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0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超10亿元项目2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6.46亿元,增长23.9%,总量在全市8个县区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48.82亿元,增长25%,居全市8个县区之首。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市委刘书记在报告中要求的,坚定不移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方略,围绕做优载体、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做优载体,就是要全力打造淮阴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大工业平台,以“三区”引领工业实现新突破。淮阴经济开发区,按照“都市工业园”发展定位,主动策应市“五区联动”战略,突出做好“四个对接”:一是区域对接。抓紧组织调整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通过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和建设,推进东延南接北扩,尽快实现与市经济开发区地域一体化。二是基础设施对接。坚持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进,逐步拉开三期框架,加快康马路、飞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通车。三是政策对接。主动适应市经
济开发区已经批准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抓紧组织政策清理和政策制定。四是项目对接。抓住市经济开发区打造台资集聚高地、IT产业领地契机,突出产业招商,加快项目引进实施。今后每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确保开工超10亿元项目1个。通过3—5年的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带动全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火车头”。工业新区,做足盐加工文章,全力打造淮阴新型盐化工产业集聚区。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实施王顺路、金坛路、铜山东路和西藏东路等道路,开工建设110千伏变电所和污水处理厂,确保两年内基本实现启动区“五通一平”面积3平方公里。加大项目编排推介和引进实施力度,抓紧启动实施年产60万吨盐硝联产环保工程项目,尽快在盐的深加工上取得突破。乡镇工业集中区,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坚持有利于产业延伸配套、有利于乡镇财政增收、有利于群众就地就业的原则,围绕市“811”工程目标,认真细化分解,做到目标再明确、责任再落实、进度再提速,加快把集中区打造成为振兴乡镇经济的“孵化器”。开发区、工业新区财政收入年内分别实现2亿元,明年都要达到4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和税收每年分别递增2000万元、200万元以上,其它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和税收每年力争分别递增1000万元、100万元。做大产业,就是要抓紧做好盐化工、钢铁和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百亿级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培育,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集中精力引进新上一批高科技、高税收、高附加值的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加快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到“十一五”末,三大产业力争实现销售超百亿目标。做强企业,就是要围绕市“135”计划,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植工程,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振达钢管、万邦香料、上海太平洋元明粉、山西南风元明粉等一批销售超亿元、税收超百万元的重点企业,我们采取领导挂钩、技改贴息、用工服务、信贷支持、税收奖励等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对辉煌太阳能等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企业,我们将积极鼓励扶持,促进尽早上市。做响品牌,就是要鼓励双鹤药业、民康油脂等重点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销售超亿元企业力争都建有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力争每年新培育全国知名品牌1个以上。
(二)突出“343”工程,大手笔推进特色城市化。冲破小县城、小城区的思维束缚,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重点是建好“三大中心”、“四个片区”和“三个次中心”,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合理、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三大中心”:以淮海北路、北京路为主轴,加快实施德诚购物中心、欧华购物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加紧对沿线地块实行捆绑招商,积极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业项目,建设淮安大城市第二商务中心;以樱花园为核心,以古黄河绿化风光带为纽带,滨河兴建高档次大剧院和主题公园,并将相关文化单位向樱花园集聚,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建设辐射全市的文化中心;选择行政中心西北中心地块,高起点规划兴建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市民健身和承办重要赛事的体育中心。“四个片区”: 以码头和九龙口、高埝为组团,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优势,以建设明远路及跨二河大桥为契机,抓紧完善规划体系,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进一步彰显码头古镇旅游和餐饮特色,努力打造古镇旅游片区。以丁集、袁集为组团,引领周边乡镇加快高效规模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并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引进大型农产品进出口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努力打造农贸集散片区。以新渡、棉花庄为组团,策应开发区东延北
扩,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仓储配送、配套加工等设施,努力打造工商配套片区。以老张集、凌桥、王兴为组团,围绕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力发展以餐饮、物流、车辆维修等为重点的服务业,努力打造道口经济片区。“三个次中心”: 根据全市的统一规划,南陈集、渔沟、徐溜三个城市次中心集镇,围绕集镇人口超3万目标,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公共事业、休闲娱乐等功能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优做美环境,吸引农民到集镇安家落户、经商创业,努力建设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三)突出“三个十亿”主导产业,大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淮阴是农业大区,但还不是农业强区。近几年围绕发展高效农业,财政投入逐年增加,高效农业的规模也是逐年扩大。今年以来,全区高效农业新增面积3.04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百头养猪大户180户、千头猪场28个、万头猪场6个,总数分别达到520户、90个和8个。下一步,我们要坚持政府帮扶、龙头带动,突出培育蔬菜、生猪、家禽三个十亿主导产业,全年新增大棚蔬菜4万亩以上,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家禽超过4000万只,努力打造“江苏寿光”,建成淮安生猪、家禽第一区。着力培育壮大天益食品、凌桥大米、老侯野鸭等现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双汇食品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再新引进实施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户以上。
(四)突出“一大两集中”,高强度主攻招商引资。“一大”,就是引进大项目,特别是主攻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超亿元、超10亿元和超亿美元项目,真正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增加一个税源、带动一批就业、发展一方经济的目的。“两集中”,首先是集中招商。强化行政推动,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确保今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超10亿元项目2个、超1亿美元项目1个以上,培植一批新的增长点。其次是集中开工。从4月份开始,每个月举行3个以上投资超亿元项目集中开工,促使项目早建设早达效。我们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要把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抓招商抓项目,四套班子带头,每人都有亿元招商项目任务,并且和各乡镇、各部门一同考核、一同奖惩。今年以来,全区已新引进超亿元项目28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个。
三、在改进作风中锤炼更强的干部队伍。能否贯彻落实好市全委会精神,各级干部是第一因素。在改进作风上,我们要求广大干部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深怀爱民之心。要求干部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位置、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更强的责任意识落实好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今后每年财政新增部分的60%要用于兴办上学、就医、住房等民生实事。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作落实。在全区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从四套班子做起,必须沉到基层一线,深入项目工地,走向招商现场,在第一线推进工作、狠抓落实,在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区委、区政府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的推进情况,每月过堂一次;对招商引资的阶段性成效,每两个月集中点评一次;对经济发展形势,每季度分析一次。目标考核将由每一年一次,调整为每半年一次,督促全区上下强化时效意识、一着不让抓落实。并且强化督查考核,实行严格问责制度。凡在年底目标考评中总分低于135分且排名最后的单位,实行末位诫勉谈话,单位主要负责人降职使用,班子其他成员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三是坚定不移地营造干事创业环境。要求全区领导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识大体顾大局,讲党性讲团结,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并以班子的团结凝聚全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跨越发展;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形成“有为方能有位、有
位更要有为”鲜明导向。四是坚定不移地倡导清廉之风。要求广大干部要自觉以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以远大理想和宏伟事业来激励自己,以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来鞭策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全区上下倡导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清廉之风,教育干部坚决做到廉洁奉公、警钟常鸣。在激发干部潜能上,我们重点推进“四项工程”: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从5月份开始,对工业、城建等重点项目,我们选派一批干部分别成立建设指挥部,推进这些项目快建设早竣工。二是乡镇财政超千万工程。淮阴区财政收入去年在全市8个县区中首家实现超10亿元,今年前5个月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27.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7亿元,增长34.01%,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但是,乡镇财政仍然薄弱。全区21个乡镇,到去年只有4家财政过千万。今年,我们对其他17个乡镇采取每家由一名区委或区政府领导挂钩、一个综合经济部门结对的办法,主攻招商引资,突破工业项目,全力培植财源,确保2年内全部实现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三是村集体破零工程。全区251个行政村到去年还有106个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我们从机关迅速选派106名能力较强的后备干部深入这些村驻点帮扶,年内确保村集体经济破零,明年达到5万元左右,并要让村里有持续的资产性收入。目前,这些干部已经住到村里开展工作。四是低收入户脱贫工程。淮阴目前仍有4.13万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对五保户等以外的2.9万户,我们组织全区干部职工每人结对帮扶一户,确保两年内实现脱贫。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干部实绩考核,让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想干事、干成事中展示才华,增强本领,提高水平。
第四篇:迎难而上快发展强势推进争一流
迎难而上快发展强势推进争一流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融入主城区,打造卫星镇,做强亭湖经济第一镇”的总体目标,克服各项不利因素,突出重点,排难求进,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半年全镇实现工业开票销售9550万元,完成技改投入862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79万美元,分别同比
增长17、33和110。完成财政收入736万元,引进项目2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达到了月月有签约项目、月月有开工项目的要求。
回顾今年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对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财政收入过半的任务没有完成、重点企业运行不如人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全区的发展态势比,与××的发展位置比,与打造亭湖第一镇的目标要求比,缺口大,差距大。为此,我们决心做到,困难面前不胆怯,压力面前不气馁,精心组织,强势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横下一条心,使出千钧力,全力开创下半年各项工作新局面。具体做到“四重抓、四提升”。
一、重抓财政收入,提升综合实力。瞄准全年2200万元的财政收入任务,逐项逐企进行分解落实,突出组织好三大块的收入到位。一是突出要素组织,抓好骨干财源。通过强化服务,一企一策结对联系,确保1071万元的工业税收足额到位。其中珠花集团巩固发展电缆料和波纹管销售市场,积极拓展电表箱、塑料制品销售市场,全年确保销售6000万元,税收300万元;乔胜公司抓住产品通过汽车行业标准认证、二期项目工程开工建设机遇,全年确保销售4000万元,税收330万元;金城摩配、华业医药、金源制衣、盐南制衣、博世特电器确保税收分别达到50万元以上;金龙玻璃、硫磺粉厂确保税收40万元,力争50万元;再培植纳税超20万元以上企业5家,10万元以上企业8家。二是突出序时进度,抓好新增财源。乔胜扩能、中药饮片、瑞丰复合肥、亚明灯具、异彩化纤、圣源服饰、澳星人防及三山扩能等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投产,确保其中4个项目年内形成税收,力争达到100万元。三是突出重点行业,抓好速效税源。扩大房地产和注册经济在全镇财政收入中的贡献份额。通过全面启动房地产业,力争年内形成建筑业税收100万元;确保新增注册企业5家,使全镇来自注册企业的税收达到150万元。
二、重抓实事工程,提升集镇形象。在主动对接市区总体规划,搞好镇区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全力加快以镇建城步伐,扎实推进实事工程建设。重点构建“两纵三横”镇区道路网络。国道沿线重点实施总投资50多万元的3.6公里路灯亮化工程,完成两侧便道硬化工程;老镇区东西大街改造,重点完成投资200万元的五金厂段改造工程和投资400万元的商业公司段综合开发工程,积极实施三角区仿古长廊建设工程;通济路沿线重点实施洋桥农民住宅小区首期40幢别墅开发工程;新镇区一线千方百计引进外地客商进行启动开发,其中投资300万元的大桥公寓年内建设到位,确保年内再有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场施工;投资80万元的宏心大桥工程,力争10月份建成通车。在加大集镇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落实集镇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管理队伍责任,确保管理水平有大的突破,力争年内通过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验收。
三、重抓全民创业,提升富民成效。一是实施“强龙行动计划”。针对我镇农村从事服装、玩具加工产业人数较多,基础较好的特点,我们将坚持把引导群众选择和发展服装、玩具加工作为全民创业的龙头产业来抓,鼓励和扶持镇内现有4爿服装、玩具生产企业,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将加工点办到村组去。计划年内新增50人以上规模的服装、玩具生产分厂3家,10人以上加工点15家,确保年内达到村村都有服装、玩具加工点。二是实施“三个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镇内现有各类典型示范作用,年内在全镇评选出10名村组干部投资创业典型、10名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典型、10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离岗创业典型,为群众创业树立榜样,真正把群众创业的冲动转化为全民创业的行动。三是实施“减负增收”工程。以化解村级债务为突破口,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年内确保将洋桥、伍北、黄巷3个村居建成无债村居,力争3年化解640万元的村级债务,建成村级无债镇。引导村干部大力兴办农村合作经营组织,争当流通经纪人。今年计划创办各类合作经营组织6个,发展村干部经纪人60名,确保实现农产品购销总额2000万元,村级集体创收15万元。
四、重抓工作落实,提升组织化水平。一是严格工作责任。继续在全镇推行班子成员分项负责制、招商引资分团责任制、项目建设分类推进制、财政收入分企督查制、济困惠民分户帮扶制、目标任务分层考核制,严格责任考核,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二是加快工作节奏。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运行和实施情况,逐月进行公布,实行周班
第五篇:放大优势高效落实彰显特色加快发展
放大优势高效落实彰显特色加快发展
“站在全县发展的新高度,作为乡镇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盘点好自身优势,利用好各种优质资源,充分结合实际,放大优势,创造优势,走特色经营的路子,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近日,尚堂镇党委书记杨文海就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会精神接受记者专访。
杨文海说,尚堂镇作为全县人口、面积第一大镇,全县唯一省级中心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优势和特色日益明显和突出,逐步打造出“工业重镇、商贸强镇、中心城镇、农业大镇、和谐名镇”的“响亮名片”。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发扬“实干、拼搏、创新”的尚堂精神,放大优势高效落实,彰显特色加快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推进扩张经济总量;二是巩固钢铁生产、扒鸡美食、塑料加工三大产业主导地位,以产业提升调优经济质态;三是提升双河工业园档次,围绕德滨高速出口设立物流园区和高新区,以载体建设聚集优质资源;四是加快高效种植、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增收。
就当前工作,杨文海表示将按照县委新的工作标准、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定信心和决心,做好第四季度各项工作,冲刺全年任务目标,为2011年奠定良好基础。特别就合村建区工作,他表示将按照“快速推进、拆建同步、确保质量”的原则,加快尚德社区等4个已动工并建点推进,搞好北王村“挂钩置换整村拆建”和李家店村“原村原址整村拆建”两个试点,抓住入冬前的有限时间进行攻坚,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