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2008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无论哪件都无不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全球各国纷纷各项采取措施应对,而中国也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稳定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扩大内需是中国采取的最为重要的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我个人认为,扩大内需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通过拉动国内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类似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以工代赈”,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市场走出萎靡之风。40000个亿的内需投入,从现在来看也发挥了它的一定作用,当其他各国处于经济停滞之时,中国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我想这和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是分不开的。
第二篇: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
1.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
2.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
3.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4.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措施,但并不能平衡和解决主要矛盾,只有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产所有者征收高额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同时将收取的费用向全体公民
发放住房公积金用于改善全体公民的住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及国家承担对公民住房保障责任。
5.改革和重振金融体系,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发行、交易、监管制度,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银行和保险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应慎用金融衍生和创新工具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因为新的措施往往存在缺陷,使交易制度更复杂、问题更多、监管更困难,增加市场的波动,也提供更多的寻租腐败机会,其弊端已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充分暴露,中国应尽量吸取教训;此外一个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也不可少,那种抱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方法应该摒弃,现在已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付出足够大的学费。管理者必须吸取以往教训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以科学、三公和可持续发展位理念制定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促进金融的健康和稳定;
6.尽快推出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引导和培养节约型社会。开征高额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加快水、电等民生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占用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改变目前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从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收收入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基金,对一些重要关系国基民生的资源建立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减缓国内经济衰退造成资源型企业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也可乘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价格回落的时机低成本地实现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该战略目标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取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从而有能力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此外在进行这些领域改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与一定的补贴,争取多数国民支持,毕竟这些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应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和阻力,争取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挫折和不和谐的方面,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阻碍了社会更平稳、健康发展。在外部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动时,原来积累问题和矛盾会凸现和激化,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作为执政党已有明确的思路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具体政策制定和操作上能不能摆脱现有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束缚,真正以全体国民和国家长远利益为准,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和迷团,引领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国民安康幸福,我们将拭目以待。
07建工二班31号
杨斌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中国该怎么办,我们的胡总和温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作为国民也想说几句话。
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领导人的声音,这是很正确的。我们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也是深受其害的,许多沿海的外向型加工企业面临着订单危机,生存危机,就像在大海中救助溺水者,所以我们要先要把自己保护好才能救别人,否则是很危险的。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日本福冈说,面对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中国愿与东亚国家一道,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中国是一个有占世界人口五分子一的大国,有十三亿人口,中国如果经济崩溃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将会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蓝图推迟几年。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灾难,如果中国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顺利的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中国在世界的分量和发言权将会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管理模式对世界又会是什么影响。这次危机再一次说明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动荡的经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并用,这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用。对付经济危机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极其重要。
07建工二班04号
王海洋
第三篇:应对经济危机(本站推荐)
国家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1.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2.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的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3.中央银行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搞好现金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建立健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监管体制。
5.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摆脱技术上对外国的依赖。
6.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
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1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4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5发展循环经济,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第四篇: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余波还在荡漾,复苏的趋势不太明显,危机仍在。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危机,思考如何应对危机,从而才能战胜危机。
认清形势,端正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先来看看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国内经济回升力不足;尿素、甲醇、醋酸等化工产品生产过剩严重,产品价位持续低迷;成本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等等。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就得有个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不服输的态度。国泰公司现在正经历一段“瓶颈期”(所谓“瓶颈期”是指看似无所作为,实际上却在暗自努力,等待时机的非常关键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决定命运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信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摩拳擦掌,等待时机的来临。
振奋思想,团结一致。在危机面前我们也要充满激情,激情比获得成就、获取功名更加重要,它使你年轻、进步,富有活力。没有激情,何以振奋精神?何以对抗危机?话说回来,有了激情而不团结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危机吗?显然不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帮助企业走出低谷。所以我们应当在工作中保持的激情,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备战危机。
节约开支,艰苦奋斗。在成本方面作出精密的盘算,但要保证质量,杜绝生产资源的浪费;办公用品上要注意复印纸等日常耗材使用的数量;严格控制了用车、餐饮等开支,重新调配餐饮用车等费用额度,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当成立督查小组严格
控制支出,降低办事成本。争取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办成最好的事情。
培养人才,技改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是关键时期,我们在开源节流的同时更应该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新进员工有化工功底,干劲十足,应当安排好培训计划,投入一定的精力,争取把他们都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人才,技改和创新也是帮组企业走出困境的有力武器,也是挺过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技改创新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普通老百姓应对经济危机之道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往纵深发展,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很明显,身边熟人里失业的逐步
多了,机舱里的空位明显多了,路上的车,商场的购物者慢慢的变少了.经济危机是真的来了,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来势汹汹,预计历时还会比较久的经济危机呢?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以平均每年近一万亿美圆经济总量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加入wto后,有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外贸急速增长,还清楚的记得几年前,身边不少熟人都在广东开小厂,大多是服装玩具小机械加工之类,随便一年都能赚个几十万,就跟捡钱一样.,二是随着外汇顺差的增多,国内基础货币发行越来越多,05年底人民币开始升值,制造业开始不景气,大量的资金涌进股市和楼市造成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投资爆发性增长,目前国内房地产就是个超级大泡泡,由于这两年的过度开发,已明显供过于求,很简单,大家看看你身边的朋友,还有付得起首付却还没有买房的吗?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正准备竣工开盘的楼盘有多少?看看你所在的城市的新建楼盘晚上几个房间亮着灯?毫无疑问,房地产行业今后将会有很多年的衰退萧条期,我在去年起,就在写帖子或者跟朋友闲谈时说,房地产疯了,房价半年可以翻一倍,房价很快就会见顶,但当时基本没人信,就是在深圳房价见顶之后的今年上半年,基本还是没人相信房价会跌.在失去出口和房地产这两大gdp主力之后,中国的经济就只能靠内需了,本人对经济是门外汉,我对经济的理解是这样,经济的增长应该是建立在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后多余的劳动力又去发展新型的服务业的基础上.一直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很明显不是长远之计,世界贸易的本质还是需要贸易平衡,只有贸易平衡才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然迟早都会导致危机,就象中国,这么多年靠牺牲中国人的健康靠牺牲环境浪费资源赚了这么多的美圆其实就是赚了一堆纸,买技术人家不卖,买资源,你一买就暴涨.其实就是不受外围的影响,中国这几年也不会好过,中国经济必须转型,但是转型谈何容易,不是说转就能转的,你必须有了足够的资金储备,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你才能转型,否则这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也就不会被分成三六九等了.扩大内需也不是国家领导人喊口号喊出来的,老百姓是真没钱,而且头上还压着医疗教育房价三座大山,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确实有非常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都很看好中国经济的远期发展的原因,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只是到底如何来开发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就看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了,个人认为要扩大内需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当前中国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减小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受益范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只是这些政策的推出必定会受到既得利益的特权群体的阻扰,谈何容易!不幸的是,偏偏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阵痛期,美国还闹出了次贷危机,并迅速发展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其实从根本来说,美国的次贷危机跟中国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关系的,很多东西就是全球经济的一次共振.当然,中国如果能够利用此次经济危机的时间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那从长期来看,对中国可能还是利好,但就近些年来说,此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上面废话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一点,中国至少在三年内日子不会好过,可能有些人认为经济危机跟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处在秋天,还没入冬,房地产泡末这个中国经济内的核炸弹还没爆炸.俗话说,不破不立,中国经济不来一次大萧条是没法继续发展的,其实这对有远见的人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只是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是要大家一起思考的问题了,在此我写一点自己想到的东西,权且当作抛砖引玉!
1.投资:在经济危机期间,你的资产能不缩水就是成功.股市这几年是不碰的,中国股市之前的这波超级大牛市纯粹是靠流动性堆砌起来的,而经济基本面,其实在2006年就开始变坏,所以这波牛市赚得狠的都是什么也不懂的傻瓜,当然,最后在6000点或者5400点懂得出来的人不多,其实对有判断力的人来说,6000点或许不好抓,5400点时的见顶迹象就很明显了.所以,a股的泡末之大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当时对a股是看到1300~1500
点之间见底,现在来看,a股很有可能会再破千点,至于到底什么时候会见底目前还不敢做判断,但如果以香港为参照来说真的很不容乐观,超级大盘的中石油在香港的价格目前只有a股的四成,香港垃圾股的价格目前只有a股一成到两成的价格,银行这类大蓝筹香港的价格基本在a股的五成到七成之间,而香港股市目前还没有见底的迹象,对经济来说,房地产这个大泡泡还悬在头上,房地产泡末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银行.所以,从这些来看,a股什么点位能止跌见底真不好说.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资金不缩水,远离股市,等待黎明的曙光,只是此次熊市历时可能会特别长,跌幅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而且由于受上次四年熊市死守后迎来大牛市再大赚的旧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最终会亏的血本无归.至于房地产,我想脑子没进水的人,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想着去买房子.虽然目前还会继续买房的人不多,但估计在一年后一线城市的房价跌去一半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买房,就象a股3000点时,很多人都觉得很便宜了,但可以保守的估计,一线城市的房价在腰斩之后,三年内还会再腰斩一次.其实很多时候,生活观念的转变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买房吗?真要买,我也觉得四十岁以后买比较合适,那时候基本你的事业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房子能保值吗?我觉得就是房价两次腰斩后也都还是个问题,其实目前很多人的判断都是以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为基础的,事实上可能吗?而且你再去城市的角落看看十年二十年前修的房子现在是个什么鬼样,再去看看四川地震灾区的一些商品房就会明白,就是房子价格没有泡末,你的房子能否保值其实都是个问题.至于那些什么古董啊,兰花啊,珠宝啊之类的投资品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跌这一条路的.对于办企业的朋友,除非你是高科技或者特殊的垄断行业,这两点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是不适用的,所以大部分的公司老板这时候该干什么?那就是停止扩张,缩小企业经营规模,储备现金及核心的技术和人才准备过冬,对于一些小企业如果不能裁员,那就跟员工协商降薪,我想大部分员工都会理解,反正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就是要尽一切可能缩减开支.对一般人来说,我目前有个初步可行的资金规划,那就是一半资金放人民币,买国债或者保守的债券基金,我个人买的是华夏债券,或者存三到五年定期,一小半资金买美圆,存两年左右定期,另外买一点黄金现货存在家里,防战争或者社会**.对于靠小本生意谋生的,个人建议做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的生意,比如日常生活不得少的粮食,水果,快餐类的生意.2.就业:这个时候当然是不能随便再跳槽了,而且不但不要想着跳槽, 还要尽一切能力努力工作,保住目前手上的饭碗,让老板觉得你是他企业里的核心人员,是可以依靠的员工.真有更好的公司愿意接收你,也一定要谨慎,方方面面都有所考虑,毕竟换个工作环境,会有很多你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出现.据了解,在职场最容易被裁减的人员包括:新晋职员(尤其是对工作还不能上手的职员)、边缘部门(例如生产企业裁员往往会从后勤和服务部门开始)、业绩不佳或者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最后一类人在经济状况稍好的时候也容易被排除在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容易成为箭靶子。很多人以为经济危机跟自己没有关系,其实,除了公务员及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单位不会受影响,其它绝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影响的.其实公务员都不一定,经济危机来了,国家财政困难了,为了缩减政府开支,说不定哪个铁腕人物上台就精简机构了.3.生活:在经济危机期间,开源是很难的,这时节流就很重要了,这段时间要尽可能的节约,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开支外,其它的能节省的都要尽量节省,比如旅游花费,看电影等娱乐花费,少买衣服,少下馆子,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尽量少逛街,把手头多余的信用卡扔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超支,去超市一次就把一星期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买齐,剩下的时间可以多看书学习,多参加体育运动,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中国, 看病吃药也是一项很大的开支.有车的少开没车的也别买了,车这玩意,耗钱而且从来都是贬值.有男女朋友的年轻人赶快结婚,婚礼能节俭就尽量节俭,谈恋爱花钱啊,结完婚就好好过日子.至于经济危机期间是否要生小孩,我觉得应该依各自的情况而定,对经济条件好的我觉得趁经济危机期间去学校进修或者利用这段时间生
小孩子还是蛮合算的.4.在乡下有房子有地的千万别卖了,非常时期说不定会有大用处.在乡下没房子没地的可以想办法买一点,另外,乡下有亲戚的跟亲戚搞好关系,说不定哪天就要去投靠人家.总结:经济危机很大一个作用就是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破坏,在此期间我们如果能守住自己的财富,那你就是成功.呵呵,写的有点晕了,乱七八糟的,大家将就着看,还没有想到的希望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