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鼎亿火花机曲面加工的实例数据范文
鼎亿数控电火花曲面加工的实例数据
标签:鼎亿数控电火花机|数控电火花加工
鼎亿数控火花机加工用UG软件造型、生成加工路径文件,工艺实验在RobForm30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上进行。选用专家系统生成的加工余量和电参数,再经用UG软件造型、生成加工路径文件,工艺实验在RobForm30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上进行。选用专家系统生成的加工余量和电参数,再经电极损耗弥补处置,生成数控电火花铣削加工顺序代码。鼎亿数控火花机加工每100mm长得到0.100.16μm弥补,18000条顺序平均每条得到0.00250.0038μm弥补,因此,如果按规格化计算,那么只有刀具加工很长一段距离之后,刀具电极才会作出实际意义上的弥补,真正作出实际意义上补偿的顺序段比例很低。表精加工中去除的工件材料厚0.016mm,而预估电极损耗△取值0.050.07mm实验值)实际的加工路径总长约为 45000.00mm如按理论计算。
加工类型:精加工、精加工、中加工、中精加工、精加工、超精加工
加工余量:0.800E3830.500、0.400E3730.250、0.200E2930.100、0.150E2500.075、0.134E2200.0500.070、0.122E2000。
电参数:采用RobForm30电火花成形机规准
电极补偿:首先选择弥补方式加工,粗加工时电极弥补视具体情况而定。弥补取值一般小于加工余量,如果电极损耗较大,电极端面圆角过大,此时应更换电极,Z轴重新对零位后,再进行加工。超精加工时只需生成正、反向加工刀具路径,来回打光打抛曲面。实验中还加入了轮廓加工、剩余加工、修边,并考虑了加工精度设置、最大微直线段长度设置等内容。
鼎亿数控火花机加工故自制了机上修磨装置,电极制作部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依据铣床刀具工具磨原理,设计有“电碰”定位基准,可精确定位,可修整电极圆柱面,也可修整电极端部球面。但由于铜电极在机械力作用下容易变形让刀,因此只成功修整了φ58mm指状棒电极。
第二篇:鼎亿电火花加工机的智能技术
鼎亿电火花加工机的智能技术
标签: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机 电火花加工从一开始就采用伺服进给,有一定的自动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入数控技术,机床能按编程自动定位,手动加工。但电火花加工工艺复杂,随机事件多,按既定方针是无法处理的。例如加工间隙内电蚀产物的堆积、集中放电、甚至起弧等,都要靠有经验的技师不断观察、判断,试探着调整,排除故障,优化加工参数,才能安全高效,实在是不容易。这就出现了早期的智能技术---适应控制。今天智能化已成为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核心技术,先进程度的标志,已渗透到每一个部件中。这种人工智能体现在能根据加工要求,按应用分类,配以相应稳定可靠的支撑硬件,以及在实验室和生产验证中生成的工艺数据库和计算方法软件,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才称之为专家系统。例如鼎亿数控机械公司的DY系列电火花成形机,它把加工对象分成6类:标准加工、大面积加工、窄槽、微细、抛光以及从尖角开始放电的加工方式。它们各有各的规准组合和控制技术,如大面积加工在电极抬起和恢复加工瞬间按面积的大小有响应平稳的速度曲线,既能满足排屑要求又能避免过大的泵唧效应引起电极乃至机床的变形。相反如是窄槽加工,出来规准不同外,必须采用高速抬刀,才能保证深窄槽免冲油的稳定放电,而且抬刀的高度和防止电弧放电的检测电平会随着加工深度的改变而变化,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最高的加工效率。总之智能化是火花间隙检测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大量艰苦的基础实验科学建库工作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大数据应用实例分析
电信运营商的阳关大道
——大数据应用实例分析
09012208
黄文婷
摘要:
随着全球数据化、网络宽带化,基本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由此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内涵与意义,从电信行业这一大数据应用实例进行分析,介绍了大数据在电信行业的应用、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
电信
应用
正文: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意义
(一)大数据的意义
大数据和云计算一样,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二)大数据的特性
大数据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的4个“V”,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数据的来源,直接导致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若数据来源是完整的并且真实,最终的分析结果以及决定将更加准确。第四,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
(三)大数据的应用意义
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
此外,大数据的潮流虽然依赖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但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技术层次。它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与共用,引导我们以全新的思维看待世界,养成决策思维行为须根据事实与数据的分析判断,舍去凭借经验和直觉的习惯作风。可预见,它将对惯于“差不多”的思维造成巨大的冲击。
很多人一提到大数据,就会不由自主想到那个关于啤酒和尿布的经典案例。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应用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宣告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电信运营商历经语音、短信、数据三个发展浪潮,积累了大量如文本信息、音频、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无异于拥有了一条发展的阳关大道。而机智的电信运营商也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这条道路上比别人跑得更快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大数据在电信行业的应用
(一)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四个方向
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利用其拥有的大数据进行全面、深入、实时的分析和应用,是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避免运营商沦为管道化的关键。从大数据的具体应用方向来看,当前应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流量经营精细化、智能客服中心建设、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客户体验提升以及对外数据服务。
1.流量经营精细化
在流量经营精细化上,大数据应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深入洞察客户、助力精准营销和指导网络优化三个方面。首先,基于客户终端信息、手机上网行为轨迹等丰富的数据,借助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等,建立客户超级细分模型,为各细分群组客户打上互联网行为标签,可以帮助运营商完善客户的360度画像,帮助运营商深入了解客户行为偏好和需求特征;其次,根据用户行为偏好,推送合适的业务,并根据对客户特征的深入理解,建立客户与业务、资费套餐、终端类型、在用网络的精准匹配,同时也能做到在推送渠道、推送时机、推送方式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全程精准营销;再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处理网络信令数据、监控网络状况、识别价值小区和业务热点小区,更精准地指导网络优化,实现网络、应用和用户的智能指配。2.智能客服中心建设
作为运营商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界面,客服中心(或称客户联络中心)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可以称得上是客户信息的“聚宝盆”,利用好客服中心的客户接触数据对于建设智能化客服中心意义重大。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入分析客服热线呼入客户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行为特征、访问路径、等候时长等;同时结合客户历史接触信息、基本属性等可以建立热线呼入客户的智能识别模型;基于客户智能识别模型可以在某类客户下次呼入前预先推测其呼入的需求大体是什么,IVR接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节点和处理流程。这样,就可以基于呼入客户习惯与需求的事先预测而设计按键菜单、访问路径和处理流程,合理控制人工处理量,缩短梳理时限,为客户服务中心内部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热线服务管理水平,加速热线营销渠道资源整合,有效识别客户投诉风险,助力智能客服中心的建设。
3.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客户体验提升
大数据时代对于运营商为客户提供服务来说更加侧重于“小”,即更加关注每个个体“小我”的个性化需求,而融合了电商、医疗、社交等方面信息的“大”数据正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小我”、服务好“小我”。利用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全面、丰满的客户画像,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分解客户接触信息,识别客户特征与习惯偏好,预测客户可能在何时手机会出现故障、何时会产生换机行为等,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优化产品、套餐和定价机制,实现“一户一策”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与感知。由此可见,大数据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客户服务带来一次变革,给客户服务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前景。4.对外数据服务
对外数据服务是大数据应用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电信运营商不再局限于利用大数据来提升内部管理效益,而是更加注重数据资产的平台化运营。利用大数据资产优势,将数据封装成服务,提供给相关行业的企业用户,为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分析开放能力。例如,Telefonica和Verizon已经成立专业化数据公司来运作对外数据售卖的服务。再如,如果将无线城市与物联网、电子政务等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将能为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和政府的政务数据增值,对于打造一个开放数据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有重大意义。让数据在不同行业之间流动起来,实现体外循环将能进一步释放数据的价值。当然,以简单的Data Seller模式售卖数据服务时,需要 注意保护客户隐私、打消隐私顾虑。
(二)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的效益
网络上的每笔搜索,网站上的每笔交易,敲打键盘、点击滑鼠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输入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后,它可能显示市场的脉络、甚至更具商业价值的开发着力点。曾有统计,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让公司增加50%的新客户,让政府减少30%的成本。这些如海潮般涌入的大量资料,正是云端时代的新金脉,已经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三、大数据在电信行业应用的必要性与措施
电信运营商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如网络信息、用户终端信息、用户位置信息等,只要对电信网络有深刻的理解和技术积累,具有敏锐的行业发展嗅觉和强大的产业研发能力,基于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将丰富的网络、用户等数据资源加工抽取后封装为服务,将数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货币化,向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就能增加新的盈利模式。这无疑是电信运营商发展盈利的一条阳关大道。
面向大数据时代,运营商的及时转型成为必然,否则将有被互联网企业超越的可能性。理论上讲,运营商拥有颇具优势的大数据资源并不是完全不可替代,例如,用户的位置信息就可以通过多种APP应用获得,用户的网络使用信息也可以通过多家互联网企业合作获取,互联网企业通过泛互联网化收集更多的大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多行业的垂直整合将成为趋势,在数据应用层面,行业企业通过多种手段搜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将更贴近用户,更理解用户,为其提供更适当的服务,大数据将成为资产更具有战略意义,各个行业及单位都在关注大数据。
根据大数据数量大、时效性要求高、数据种类及来源多样化等特征,运营商首先获取更多有用的大数据资源,例如,很多的网络运行信息,包含大量有价值的用户行为和位置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加以利用。有了资源应该加以利用,避免大数据资源的浪费。事实上,一些运营商拥有大数据这样的金山,却似乎无奈坐看并逐渐沦为管道,在不断强化传统市场的效益考核,却好像在忽视大数据价值的流失。
大数据在电信行业应用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1)梳理并整合业务部门对大数据的需求,立足分析需求,做好大数据的IT体系构架的规划。大数据相关技术条件的成熟、大数据分析能力及分析应用经验的积累等多方面因素,都是制约企业建设的建设IT系统的条件,要充分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会并避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被热豆腐伤害”的问题。
2)落实基于品质管理资料的经营新模式。面对大数据时代的趋势潮流,学会既然无从抗拒,就积极响应,以共享大数据带来的潜在效益。
3)以职能部门提供整体IT支撑方式向嵌入业务流程实时数据的分散能力支撑方式转变。这种转变趋势又称IT支撑“消费化”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从支撑企业中高层运营管理决策普及到支撑企业的产品运营、市场运营、客户服务,甚至在智能管道运营全流程中涉及从企业中高层运营管理人员到基层生产执行人员,很明显,这种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如果集中在IT职能部门,而不是全体人员均结合自身业务需求而具备的话,大数据分析驱动的各项运营管理应用即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四、结语 从电脑技术的演进来说,“大数据”是既资料探勘、云端计算之后一项革命性的趋势发展。庞大的数据资源迫使各个领域的运作造成量化的质变,目前全世界无论是学术界、企业界、产业界甚至是政府单位都在积极研究大数据分析。在这种背景下,电信行业也结合自身特征,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奔跑在大数据铺就的阳关大道上,成为激烈竞争中的新赢家。
参考文献:
[1]黄小刚.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四个方向.业务与运营.2013(6):26-28 [2]季鸿,张秀凤,柴林麟.大数据在电信行业的应用展望.通信企业管理.2014(1):76-77 [3]卢云许.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浅析.信息工程系统.2013(12):29-30 [4]潘海鹏.浅谈电信行业大数据的意义与应用.电子世界.2014(3):21-23 [5]史斌,周双阳.电信行业如何应用大数据.新引擎.2013(7):47
第四篇:加工贸易违规操作实例
加工贸易领域内常见的违法行为
加工贸易企业应在登记手册或帐册有效期内完成保税料件的进口和出和产品出口,不能出口部分料件应经批转后税内销或依法作其他方式上理。如果未经批转擅自处置保税货物,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面我们将结合同个案例,介绍一下加工贸易领域内常见的几种违法行为。
第一种:未经海关批准,擅自内销或者转让加工贸易货物的。
案例一:2005年7月25日,一加工贸易企业在海关办理一本来料加工手册,进口塑料粒子108吨。2005年12月当事人接公司内销订单,由于库存内销原料不能满足订单生产需要,当事人遂于2005年12月15日至2006年1月17日间,将登记手册项下的144吨库存ABS—FR染色塑料粒子用于内销产品的生产,并于2005年12月29日不宜上144吨塑料粒子的外销转内销情况向商务部站提出申请并获批准,但未请海关核准并征税。截止海关核查期间,以上共计144吨ABS—FR染色塑料粒子已制成成品入库,其中47.069吨已销往国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六条
(十)项及国办发(1999)35号文之规定,时候当事人被处罚款人民币20万元整,并责令其补缴税款62万元。
案例二: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期间,某公司因经营纠纷及为缓解奖金压力,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进口PC/ABS塑胶粒子及其他塑 胶粒子加工成的PC/ABS染色粒子转让给8家企业,折合耗用保税料件PC/ABS塑胶粒子7500公斤,涉案货物价值人民币15.13万元,漏缴税款人民币2.99万元。海关缉私部门对该公司以上擅自转让海参关监管货物的违规行为科处罚款人民币1.5万元。
第二种:加工贸易货物无故短少。
案例:海关在对某企业实地核查种发现,该企业一本有效期为2004年6月的进料加工贸易加工手册项上进口的保税料件镀锌钢板、马口铁、不锈钢、铝板理论存量少于实际存量,且不能提供正当理由。加工贸易监管部门以保税料件无故短少为由将线索移交缉私部门。经海关缉私部门调查,该案涉案货的价值人民币74.15万元,漏缴税款人民币15.04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参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当事人被处罚金12万元。
第三种:涉嫌以伪造、虚假单证骗取加工贸易监管部门办理海参关又关手续的。
案例:某企业于2000年7月在海关办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备案进口韩国产面料一批,备案出口羽绒服14万件,实际生产单耗为2.2米,实际生产羽绒服28万件,出口14万件,另14万件被该公司内销给国内企业。该企业在核销时将单耗瞒报为4.4米,并提供虚假的工艺单、生产领料记录等,骗取海关核销。后被海关在实地核查中查获。第四种:未经海关批准,擅自将加工贸易货物外发加工、串换的。
案例一:2005年,某加工贸易企业未经海参关许可,擅自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保税进口的矽钢片、漆包线等外发至其他企业,加工成单体变压器出口。经了解,由于销售形式较好,该企业在自身产能满足不了订单需求的情况下,为了抢占市场,于是在未报经海关核准的情况下,擅自将料件外发加工。当事人的行为已构成违法海参关监管规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当事人被科处罚10万元。
案例二: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某特种设备有限公司在开展数控电火花切割机订及成型机的进料加工业务及内贸用途业务过程中,在未经主管海关许可并办理有关海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上臂、导线器、端子盒、数控电源部件、线端处理器、水箱调节件等保税料件于一般贸易进口料件相互借用,调换、使保税料件用于内贸成品用途,非保税料件用于登记手册项下处口,后又用同名称、同规格和相同数量的料件予以归还。该案涉案货物价值人民币2000万元,涉税人民币367.83万元。经海关缉私分局调查核实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科处当事人罚款25万元。
案例三: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期间,一玩具公司未经海关许可并办理相关手续,擅自将国内采购的毛绒布顶替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进口毛绒布,用于加工贸易出口成品的加工生产,并将登记手册项下进 口料件用于内销。该案涉及货物价值人民币214.83万元。经海关缉私分局调整核实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科处当
事人罚款25万元。
第五种: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将外发加工的成品、边角斜、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运回本企业的。
案例:2004年9月某公司由于本企业不具备某道工序的生产加工能力,向主管海关申请将一定数量的保税半成品外发至另一企业加工,外发期限为9月15日至10月15日。该申请得到海关的核准。但海关在10月15日的实地核查中发现,该企业虽然将外发加工的成品运回本企业,但外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斜及不良品并未按照规定运回本企业。企业这一行为违反了海关113号令相关规定,发球块规行为。经海关进一步调查,该案小案货物价值人民币12.3万元,涉及税款人民币2.3万元。于是,海关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第六种: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如实报告加工贸易货物的运发、加工、单耗、存储等情况。
案例:2006年11月13日,海关在某公司一工艺品登记手册核销过程中经下厂核查发现该公司申报单耗于实际测定单耗不符,致使价值人民币32.55万元的保税货物核销错误,针对此单耗申报于实际不一致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海关缉私 分局对当事人科处罚人民币3万元,并责令当事人补缴税款并办理其他海关手续。
第七种:其他涉嫌违规、走私的情形,如遗失登记手册等。
案例一:某一加工贸易企业因不熟悉海关业务法规,将由保税进口料件橡木板制成的340件共计67万美元的家具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出口,虽然成品已经出口境外,但其行为已经影响了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秩序,海关对当事人以上行为科处罚款人民币2万元。
案例二:2005年11月21日,某企业委托某报关有限公司以“进料余料结转”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进口弹簧、螺丝、卷轴弹板、索引板等保税料件一批,其中弹簧、螺丝、卷轴弹板、索引板等进口料件申报重量均为0.001千克,申报货物净重与实际净重相关数百万倍,严重影响了海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经查,以上申不实情事,系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提供单据错误,误将料件单重以总重申报所致。另外,报关公司对该企业提供的存在明显差错的单据未能进行合理审查。2006年5月29日,海关依法对该企业和该报关公司分别科处罚款人民币6000元和5000元
案例三:2005年3月28日,一公司以“进料对口”贸易方式从某保税仓库申报进口了2票价值11.7万美元的PC/ABS塑料合金,经海关查实,上述货物实际为该公司出口给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保税成品,因质量不合要求而被退货。对此批退货,应经“进料加工成品退货”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复进口,该公司却因故以“进料对口”贸易方式进行 申报,影响海关监管秩序。海关缉私部门对该公司以上申报不实行为科处罚款人民币3万元。
海关对破产、分立、合并企业加工贸易货物的处置
对于企业破产、分立、合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令113号)第四十一条规定:
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破产、分立、合并的,应当及时向海关报告,并办结海关手续。
加工贸易货物被人民法院或者有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封存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当自加工贸易货物被封存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海关报告。
该项规定仅进行了笼统的表述,明确的是企业出现上述情况时向海关及时报告的义务,至于如何办结海关手续,则缺乏相关的规定。因 此出现上述情况时,基层海亲和企业往往很难操作。
对于破产企业,由于税款很难追缴,容易形成老大难问题,因此海关应与法院紧密配合,主动向法院申报债权,积极参加债权人会议,按破产程序办结海关手续。
对于合并或分立的企业,由于有承接主体的存在,不至于造成税款的流失,但如何妥善处理料件、成品等,很多企业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们结合案例,了解企业合并时处置加工贸易货物的流程以及具体操作
案例: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合并时如何处置海关加工贸易监管货物?
2004年8月,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和C公司,并于2004底得到商务部门的批准。合并前,3家企业均从事加工贸易,合并后,被吸收合并的B公司与以C公司尚有加工贸易在执行中。为妥善处置剩余保税料件,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前往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咨询。
要据署法[2000]36号文《海关总署〈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规定〉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合并或分立前进口的未达到海关监管年限的特定减免税货物以及未核销结案的进口保税货物,在外商投资企业合并或分立后,由承接该货物的存续或新设公司承担海关法规规定的接受海关监管的全部法定义务”。在了解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为企业提供了3个解决立案。第一、被吸收合并的企业将剩余保税料件、半成品及成品全部退运出境;第二、被吸收合并的企业将保税料件、半成品及成品出口到苏州工业园区海关 保税物流中心或保税区;第三、以余料结转方式将剩余保税料件结转至合并后的A公司。
最大限度地减小成本、提高利润是企业不变的法则。由于此次合并后的企业基本不改变原有的经营范围,原剩余料件继续用于生产出口成品,因此,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确保剩余保税料件顺利过渡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第一和第二方案中先将料件出口再复进口方式较高的通关成本和较为烦琐的通关手续都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企业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方案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口和受灾保税料件的管理办法》(署令111号)第五条规定,“经营单位申请将剩余料件结转到另一工厂的,应当经主管海关同意并缴纳相当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风险担保金”。企业合并后成为同一法人(即同一经营单位),原合并前企业即可视为同一经营单位的不同加工厂,适用111号令第五条规定。据此,主管地海关要求企业将未出口的保税成品尽快出口,将确实暂时无法出品的保税成品和半成品折合成料件与剩余保税料件一并以余料结转的形式转至A公司,鉴于保税货物没有发生实物转移,海关能够保证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免于征收风险担保金。原被吸收答非所问并的两家企业的手册予以核销结案。至此,合并后的3家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和最便捷高效的方式顺利实现了剩余保税料件过渡的无缝链接。
N公司减免税进口设备违反海关监管规定
案 例 分 析
一、基本案情近期,P海关综合治税联合核查小组根据该关关税科提供的信息,对关区辖下N公司以鼓励类项目A0201申报进口的免税设备的使用情况开展核查,发现企业存在因市场变化而改变设备用途的现象.目前,企业已就其减免税设备中不符合项目确认书用途范围的部分,主动喜向P海关申请补税,涉及设备进口价值约319万美元,应补税款约363.9万元人民币。
二、企业情况
N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成立于2001年9月26日,注册资本320万美元,投资总额640万美元,经营范围是:研究、开发、生产非金属模具及相关塑胶产品,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售后服务。
据了解,N集团的总部设在美国,该集团在非金属制品模具设计及经营制造注模塑料产品等方面,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目前。除广州N外,该集团在我国香港、深圳、苏州、天津都设立有分公司
2001年8月,N公司就投资项目向P区对外经济贸易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章程》,由P区外经贸部门审批通过,项目批复文号:
番外经业[2001]373号。批复中列明:“生产规模为年销售2400万美元,其中非金属模具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以上。”据核查人员到P区外经贸部门了解,“P外经业[2001]373号”文所提及非金属木具的产值比例为企业要求加以列明,企业称如不列明此项则无法获得项目确认书。2001年10月,该公司执373号外经贸部门批复到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申 请办理“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并获得批准,项目编号:粤外贸资批准[2001]02229,所属项目产业政策审批条目为:《外商鼓励类目录》第二类第一条(A0201)。2001年11月5日,企业的“进几物资清单”获P区外经部门批准(番外经物[2001]第188号),该公司执上述项目确认书及“进口物资清单”到海关办理了减免税设备备案手续。随后,企业于11月8日申请对进口物资清单进行变更并获得批准。自2001年12月开始至2004年1月,该公司从捷普电子(P)有限公司结转减免税设备总价值319万美元。
三、核查情况
2003年12月,P海关关税科对该公司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发现该公司主要生产塑料制品,而非金属模具并没有直接生产,全部依靠进口,与A0201产业条目的要求不符,于是要求企业按规定作补税处理。企业称有关项目的研究仍在进行,符合有关规定,不同意海关意见,并表示向海关提供有关资料说明,同时希望能按生产实际变更确认书的产业目录为F1300,即塑胶产业项目,该项目为“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项13”。但企业一直没有提交有关材料。
至2005年2月,N公司授权某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叫广州分公司就上述项目确认书及减免税设备问题与海关进行沟通,称该公司董事局重视国内市场份额,自2001年设厂起一直都存在塑胶类产品的内销业务,无法变更为F1300项目,并称企业目前在经营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及即将上线的高端数字信息交换品的生产,电属下鼓励类项目(根 据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2004年11月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规定),希望能扩大经营范围后在办理项目确认书的变更,以此符合海关对减免税设备的监管要求。实际上,该公司至今仍未能将项目确认书进行变更。
减免税设备的后续核查,是P海关综合治税专项行动的重点核查项目之一,接到关税科反映的这一情况后,主管关领导非常重视,由稽查科牵头组成专项小组,到企业宣讲政策。核查过程中,经办人员向企业出该公司使用减免税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耐心细致地介绍了与减免税设备相关的海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自查自撤。2005年10月27日,企业提交报告。申请对原项目确认书项下申报进口的减免税设备按规定进行补税。
四、存在的问题
此次核查中,该关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J企业授权咨询公司对海关核查工作。自海关核查介入之日起,某咨询公司(全球五大事务所之一)的高级税务顾问便参与应对工作。据了解,该公司内部有“海关组”,由一些海关退休或“下海”的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应对海关方面的工作。这些人员的工作收费是以分钟计算的,因此,哪怕足一丝的疑点,他们也要追问到底。这就要求核查人员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十分了解,思路上要十分清晰,在减免税政策、法规方面更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准确的把握。为此,核查人员走访料外经贸审批部门,并得到 关税、稽查处的具体指导。
(2)企业巧妙地利用“擦边球”实现减免税设备的结转。从N公司申请立项的历程来看,企业在成立之前已经有意向购买捷普塑胶部(含塑胶设备),其企业名称也表明了塑胶产品的主导方向。在申请鼓励项目时,增加了“非金属模具的产值的50%以上”,即表示也可以同时生产塑胶产品。在第一份“进口物资清单”获得通知之后,3天内就把原来以模具生产设备为主的清单,改为以塑胶生产设备为主的清单,实现了“渐进式的过渡”,使原属捷普塑胶部的注塑设备可以顺利结转。尽管目前尚缺乏证据方面的支持,但其通过“擦边球”获得免税注塑设备的“愿意”是非常明确的。(3)设备的通用性为“移作他用”提供了条件。在N公司的减免税设备当中,仅1台可直接用于非金属模具生产,其余的多为注塑设备,但注塑设备既可以用于生产塑胶产品,也可以用于实验费金属模具,在塑胶产品市场条件有利的情况下,企业也就难免把设备“移作他用”了。
(4)政策的严谨型和可操作性尚待进一步明确。存《外商鼓励类目录》中,A0201条目的阐述并无“塑胶产品”,而N获得的项目确认书当中,项目范围却包含了“塑胶产品”。为了确保企业以生产非金属模具为主,项目确认书同时也增加了“非金属模具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的要求,但在现有政策规章中,享受A0201条目并无产值比例的规定,因此,拿产值比例作为衡量标准,其说服力度能否经得起考验,恐怕还要靠外经审批部门进一步“释法” 了。
广东化学有限公司高报单耗擅自转让节余保税货物
案 例 分 析
一、案情介绍
H海关稽查处于2002年8月7日对广东某化学有限公司进行稽查,发现该公司高报成品单耗并将节余部分保税原料用于内销成品之中,货物价值人民币4397万元,漏税约人民币980万元
二、企业基本情况
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为1040万美元,外商独资企业。主要进口EVA胶粒、石油树脂、EVA乳胶、工业蛋白类物质、橡胶等原料,生产热熔胶、水基胶粘剂等工业胶,成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制鞋业等,具有广阔的内销市场。该公司同时执行若干保税合同以及内销合同,且内销合同进口原料品名完全相同。历年来出口合同备案成品规格约4至5种,备案、核销损耗均为5%。
三、稽查过程(1)根据风险分析,确定被稽查对象。该公司属海关总署下达的2002家加工贸易大型企业名单之列,考虑到该公司生产规模较大,且同时经营内销产品的生产,业务较为复杂,较易发生挪用等情事,故将该企业列为稽查的重点。稽查之前,稽查人员详尽地调阅了H888系统中该企业的有关资料,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进出口概况、成品单损耗的备案资料等,确定本次稽查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包税合同的平衡情况、合同备案单损耗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超过征税数量内销保税货物的行为。
(2)抓住单耗疑点,确定核算目标。在实地了解中得知,企业实际所生产的成品规格多达600余种,远不止备案的4至5种。而企业单耗则按内外销产品总用量的均值来进行备案。稽查人员立即意识到单耗可能存在问题,在部署查阅财务、报关资料的同时,迅速到生产控制部门查阅资料,发现该公司损耗资料显示,近3年来实际损耗率不超过1%。可以肯定,企业外销产品实际耗用的原材料与按备案单损耗所折算之耗用量势必存在差异。但外销手册已平衡核销,库存料件与现执行手册结存大致平衡,因此为了查证是否可能存在超过征税数量内销保税货物行为,以及为找到高报损耗节余料件的去向,稽查人员将核算目标转向内销平衡。
(3)围绕总量平衡。周密核算。根据该公司记录较为真实完整判断,稽查人员决定从总量核算入手,围绕以下公式展开核算:
1、已用于内销的料件=内销成品数量×成品的实际单耗率/(1-实际损耗率),将符中规格型号的内销成品的耗料数量汇总,可以得到其一定期间 内的内销耗用原料数据.2、可合法用于内销的料件=完税和内销购料件期初库存数+稽查期间料件的征税进口和内购数-稽查当日完税和内销料件的盘点库存数。
3、将上述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对比,可以得出企业是否可能存在超过征收和内购数量将保税料件用于内销产品行为的结算。
为此,稽查人员核算了以下项目:
(1)2009年1月1日的期初库存数(企业通常没有按保税和完税性质加以区分);
(2)根据已核销合同的保税合同,计算2000年1月1日当时正在执行的保税货物的应有库存数量;
(3)2002年8月7日当日盘点库存数按保税与完税的性质分别;(4)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8月7日,EVA胶粒、石油树脂、工业蛋白类物质、橡胶等5种原料的来源情况,按保税进口、完税进口和国内购买分列;
(5)取得企业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8月7日的成品销售和出口情况,按内外销分列;
(6)期间实际单耗水平测算=期间原料投入量/期间产量;
(7)抽样取得实际成产的“BOM表”(投料配方表),证实实际生产的单损耗水平;
(8)核算当日正在执行的内外销合同料件的平衡情况。
四、启示
(一)稽查人员的职业敏感性是迅速发现问题的关键。稽查人员在听取企业关于实际所生产的成品规格多达600余种的介绍之后,敏锐地意识到备案单损耗数据与实际单损耗一定存在较大的差异,迅速到生产控制部门查阅损耗报表,发现实际损耗率数据,从而将稽查的目标设定为核实节余料件的去向以及是否用于生产内销产品。并围绕这一目标,大大提高了取证的针对性。
(二)“总量平衡值控制计算方法”是稽核大型企业的有效稽查方法。通过加工贸易平衡方式的总量计算或匡算,对比或发现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对差异情况进行评估认定,据此可以推测或发现目标(问题或线索),进而发现事实。其使用的前提是:企业需有较为完整真实的会计数据,稽查人员需有较高的会计核算、分析推理和海关业务水平。
某铝业公司涉嫌串料内销
案 例 分 析
一、案例简介
某铝业公司(以下简称“铝业公司”)为1986年成立的中外合资铝型材加工生产企业,属有色金属加工性质的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经营挤压铝铸棒、高质量铝型材、铝门窗、展柜等,并投标承包门窗、幕墙工程。稽查部门于2004年5月20 日对该公司进行稽查,发现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保税进口铝锭与国内购买铝锭混用,在2003 年1月至2004年5月间将含有726.03吨保税进口铝锭的成品在国内销售涉嫌串料内销,案值l328.85万元,涉税247.17万元,已移交缉私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二、稽查准备情况
(一)资料分析。稽查人员利用H883系统调阅铝业公司2003年至2004年的进出口情况,发现该司通过进口和国内购买铝锭进行生产加工,生产的铝制品有外销和内销的特点。根据掌握的情况,稽查人员推断该司存在串料内销的风险。但分析材料过于简单,以此就推断该司存在串料内销的风险,依据似乎不足。
(二)制定稽查方案,确定稽查重点。根据对该公司属于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成立时间较长、各种资料和财务账册理应完整真实的分析,稽查组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将铝锭作为重点稽查货物,把公司生产流程作为重点稽查对象,把上述情形作为重点稽查内容,另外考虑企业特点,决定采用通知稽查的方式。
三、实施稽查过程
(一)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初步确定重点。稽查过程中,稽查人员认为公司内部管理较规范,料件短少等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经进一步向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了解料件流转各环节包括出入仓记录、生产流程、成本结转等情况,发现该公司原材料铝锭采购分为加工贸易合同、国内购买两种;销售分为进料加工复出口和国内销售。在结转成本时.该司的财务人员并不是严格按照使用来源的实际数量结转,而是根据出口与内销的比例进行结转。同时该公司生产人员和负责人均表示该公司保税铝锭进口入库后,能与国内购买铝锭分开存放,但从实际生产投炉开始便无法分开;在财务核算上,原材料账上能将保税进口料件与国内购买料件分开记录,但在成本核算、产成品账、销售账上则没有分开记录核算。鉴于上述情况,稽查人员初步认定该公司存在串料问题,并迅速核实具体数据。
(二)深入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找准切人点。经进一步深入稽查了解,该公司的保税铝锭进口入库后,与国内购买铝锭分开存放,由仓库管理人员分开管理,该公司由销售部接客户订单后将其中一份交商务部,商务部根据订单输入电脑,制作“生产计划单”(包括合同号、客户名、包装要求、交货期、型材型号、合金状态、支数、重量等内容)给生产控制部门。生产控制部门收到后。熔铸车间领用铝锭进行熔炼.然后锯切,锯切成的短铸棒上刻有熔次号用于质量跟踪。熔铸锯切完毕后,生产控制部门再制作“挤压车间生产指令传票”下指令给挤压车间,挤压车问根据指令进行挤压生产,填制“挤压操作记录”。挤压车间生产完毕后便将相关产品交给氧化车间。氧化车间接到生控部门指令后对上述产品进行表面处理生产.在此环节能够保证领用型材的批号与生产控制指令上的批号相符,生产完毕后填制“成品包装单”、“入库单”将成品交给成品库,成品库根据“成品包装单”登记台账同时在“包装单”上填好客户名称,进行备料准备发给客户。
通过对该司生产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及生产加工流程情况进行了解,稽查人员开始收集生产加工流程中的原始单证进行数据统计.把该公司2003年1月-2004年5月期间涉及进口的保税铝锭投入、产出及销售情况纳入统计单证范围。首先。从前段工艺熔铸开始.根据“熔炼铸造卡”将该车间所有含有进口保税铝锭投入的熔次找到.并将炉次号、保税铝锭投入量、国内购买铝锭投人量、废料投料量、产出铝长铸棒的支数和重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其次.根据挤压车间的操作记录.将所有使用以上炉次产出的长铸棒的批号找出来,按照熔次号、合合号、客户名、生产批号、型材号、使用铸棒长度、铸棒根数分别进行统汁;最后,根据成品包装单核对以上批次生产出的成品最终销售的客户,并相应找到对应的客户提货 单、销售发票。整个过程,没有明确点切人点以及最终如何突破。
四、稽查处理过程
(一)稽查事实认定。根据依法对相关单证进行的数据核算.确定串料内销证料。对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间该公司国内销售成品中含有的保税铝锭数量进行了统计计算.最终生成“铝业公司
2003(2004)年统数据”,该统计表由6项内容(熔次、进口铝比率、国内销售总重最、氧化一成品的成品率、成品报废率、国内销售含进口铝数量)组成,各项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进口铝比率是指某一炉中投入保税进口铝锭重量占该炉总 投入量(包括进口铝锭、国产铝锭、废料)的百分比;
国内销售总重量是指该炉次总销售量(此重量为氧化环节使用铸棒重量)×该炉次国内销售比率(扣除出口及自用、样品等);
氧化一成品的成品率是该公司统计的全年由铸棒至成品的平均成品率,即从挤压至氧化的成品率x氧化至成品的成品率,其中2003为78.6277%、2004年l~5月为80.347%;
成品报废率为公司成品库统计的全年平均入库成品清点报废率,即成品报废率=全年成品报废数量/全年成品入库量,其中2003为2.47%,2004年1至5月份为2.9%;
国内成品含保税进口铝数量=圈内销售总重量×氧化一成品成品率×(1-成品报废率)×进口铝比率。
核算结果,该司在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销售给国内客户成品中含有进口保税铝锭的数量为726.03吨,其中2003年为677.601吨,2004年l~5月为48.43吨。
(二)处理结果。该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保税进口铝锭与国内购买铝锭混用.并将含有保税进口铝锭的成品内销.在出口核销时用国内购买铝锭出口,达到保税料件核销平衡,涉嫌串料内销726.03吨进口保税铝锭,案值l328.85万儿,涉税247.17万元,已移交缉私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五、获得的经验和启示
此类案件具有一定行业性特点,该公司采用所谓的总量控制原 则,在核销环节具体做法是,不如实向海关申报手册进口的保税货物实际复出口数量与实际用于内销成品的数量,而是将手册出口成品耗用的货物总量减去进口保税货物总量,多出部分即视为使用了国内购买货物,最终进行核销。因此.海关对于这种总量控制下的平衡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找准切人点查找问题。本案即是抓住了保税料件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流转轨迹。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单证,有针对性地进行统计计算,最终认定企业违法事实所在。
来料加工走私团伙“飞料”走私保税布料
案 例 分 析
一、基本案情
2003年7月,稽查部门根据情报在摸底调查的幕础上对H制衣厂(以下简称H厂)进行稽查.查实该厂飞料走私各类保税布料价值34万元,涉税8.2万元。往查办该厂过程中,稽查人员根据获取的信息,不断挖掘、拓展线索,层层突破,最后以H厂“飞料”走私保税布料案为突破口,一举查获由走私团伙操纵,报关、生产、销售等主要环节均由专人统一指挥、控制,组织严密、分工精细的团伙走私布料大案。该团伙走私大案牵涉包括H厂在内的8家制衣厂,共“飞料”走私造成短少各类保税布料价值1.0125亿元,涉税2716万元。该案现已移交缉私部门进一步侦办。
二、稽查过程及方法
(一)根据情报进行分析及前期摸底核查,确定稽查对象。
2003年6月,根据缉私部门提供H厂可能存在倒卖保税料件指标的情报,稽查部门立即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结果显示H厂存在设备少、进口料件数量大、出口申报单重量小于合同备案数量等风险因素,存在较高的监管风险。稽查部门随即对该厂开展核套。核查过程中,核查人员发现该厂存在几个疑点:一是该厂仅有20多台衣车在使用,生产能 力与报关进口量极不相称;二是厂内堆放的近l0吨库存布料陈旧、布满尘埃,明显是长期不动的“陈列品”;三是经对该厂2003年1月至下厂日进出口申报单进行核算,发现进出货物总重量相差悬殊针对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避免打草惊蛇,引起企业的警惕,核查人员不露声色并很快地离开该厂。风险部门根据核查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初步判断该厂可能存在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事情并发出稽查指令。
(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施径行稽查,发现疑点。
H厂是2000年7月成立的港资来料加工企业,境外注册公司足香港H贸易公司,投资人L,主要从事服装加工。
2003年7月22日上午,稽查人员对H厂实施径行稽查。稽查人员来到该厂后并不急于清仓盘点,而是找来企业人员了解情况并察看该厂的运作状况,表面上看去该厂运转止常,有50多个上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地生产。但是,细心的稽查人员还是从看似正常的表象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1.该厂车间面积仅有500平方米,没有仓库,不具备储藏能力;2.该厂有衣车等设备70多台,但仅有20多台衣车在加工,其余闲置一旁,不具备生产能力;3.车间正在加工服装,从布料质地、产品标志、包装等分析应不属于H厂;4.流水线上发现深圳新偶像时装制衣厂等3家制衣厂的加工单,存在国内承包商利用H厂车间进行国内接单加工的可能:5.老板和工厂主要负责人不愿意露面配合海关稽查,与一般企业老板面临查厂紧张、关注的情形截然不同;6.该厂于7月l9日刚进口的尼龙引织布l450公斤并没有在厂内存放,有“飞料”嫌疑。
下午,该厂报关员戴某回厂配合海关工作。据戴某称,由于该厂有一车牌为“粤Z.CL56港”的货车持“进口集中货物申报单”08310136149号从文锦渡口岸进境时被海关例行检查,他到场协助查验因而未能及时回厂里配合稽查.下午4时,司机谭某驾驶车牌“粤Z.CL56港”车到厂卸货,该车申报货物为尼龙混纺布及毛混纺绒布等6000多公斤。由于没有掌握企业违反海关规定的确凿证据,加上企业人员坚称正在加工和仓储的布料是进口保税料件,稽查人员只好按照程序对其清仓盘点并收集单证资料。在清仓过程,稽查人员又发现一个疑点,H厂内工人都不愿意卸货,工作极其拖拉。种种迹象表明.该企业肯定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解事件真相,避免打草惊蛇.稽查人员决定先行撤离.麻痹企业,但暗地里盘算着如何杀个回马枪.查个水落石出。下午6时左右,稽查人员离开了该厂。当晚9刚左右。稽查人员又换乘其他车辆返回该厂,发现下午到货的布料堆放在工厂厂房一楼的空地上,货柜车已开走,但厂房周边停放不少简易小货车,部分搬运工人聚集在小货车旁,当看到稽查人员的车到来时,就各自走开了。
综合分析当天的稽查情况,稽查人员初步判断:H制衣厂存在倒卖进口保税料件的嫌疑,并且有利用国内个体承包商进行国内接单加工应付海关查厂的重大嫌疑。同时,确定了利用已知申报单号扩展稽查线索的办案思路。
(三)再次突击检查,挖掘、拓展“两条线索”。
22日当晚,稽查人员连夜调阅了“粤Z.CL56港”的货车持有的 尾数149的“进口集中货物中报单”邻近单号的申报单,发现7月22日15时26分,该厂有另一辆车牌号为“粤Z.DT61港”的货车(司机陆某)持尾数148号的“进口集中货物申报单”从沙头角进境,申报货物为牛皮革ll21公斤,绵羊皮革1410公斤。同日晚l9时11分,该车又空载出境。而此时间段正是稽查人员对该厂进行清仓盘点时间,但并未看到该车到厂卸货,狡猾的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于是,稽查人员决定对H厂进行再次突击检查。
23日上午,稽查人员到厂检查时,发现22日持尾数l49号的“进口集口货物申报单”进口的6吨货物,只有尼龙、全棉针织布4吨还存放厂内,而2吨多海虎绒里布、毛混纺绒布已不知去向。同时,也未发现持尾数148的“进口集中货物申报单”进口的牛皮革等货物到厂。于是,稽查人员将报关员戴某、该厂负责人张某及厂长、车间主管带回问话并对企业所有布料进行封存。在海关人员的政策攻心下,该厂负责人张某交代了两个问题。
一是7月22
H海关查厂时,他受报关员戴某指使,将正在加工和仓储的布料说成进口料件以应付海关查厂,但实际上正在加工的服装是其自己在国内接单加工的,委托加工企业正是生产线上加工单显示的3家企业,生产所用布料和成品服装与H厂毫无关系。二是从2003年3月开始,他由一名姓谭的小姐以零租金方式引入H厂车间加工服装。该厂港商老板L不负责经营管理和生产,其车间从未用进布料加工成品,加工生产的成品也没有出口过香港。与此同时,稽查人员对未到厂的“粤Z.DT61 港”货车司机陆某进行布控。同日下午,陆某从沙头角海关入境时被控制。稽查人员要求陆某带路到前一天卸货地点,陆某开始时“机灵”地把稽查人员带同H厂,但稽查人员的现场查厂及厂区保安岗亭出入登记等有力证据戳穿了陆某的谎言。在证据面前.司机陆某交代:是“华仔”打电话叫他中途在龙岗镇龙东村路边将货物过给国内货车,并在司机本上盖上该厂的货物监管章。至此,H厂涉嫌“飞料”走私的案情逐渐明朗,但是谁是幕后老板,谁在幕后操纵,如何突破.还一直困扰着办案人员。
(四)偶得关键线索,借此刨根问底,实现重大突破。
在将报关员戴某带回问话时,从其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稽查人员发现本案的关键线索――u盘。u盘中存储着戴某同时兼任H厂和洋溢制衣厂的报关员、还曾做过华港制衣厂的报关员的资料。同时,还储存着华海制衣厂、富丽制衣厂等5家企业的生产量月报表、进出几统计表等资料。以此为突破口,对戴某进行问话。据他交代:H厂的进出口情况由港商老板L电话通知他按要求填写报关申报单,然后交由承运司机进出境;该厂的月报工作由一个叫“阿香”的人负责,“阿香”同时还负责多家企业的报关工作。根据这一线索,稽查人员向报关行查证,证实“阿香”确实兼任上述8家公司的报关工作。
通过对两天来收集的线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稽查人员断定H厂的运作方式是在厂内实行个体户国内委托加工,以应付海关查厂;暗中由统一管理各报关员的“阿香”和掌管实际“飞料”的“华仔” 操作;进口保税料件并不存放在厂区内,而是存放在由走私分子自行设置的厂外仓库并不进行倒卖。
纵观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该走私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细,背后存在走私团伙操控的可能,同时,考虑到一人兼任8家企业的报关工作,而这些企业又基本集中在同一区域,各厂进口料件及加工成品惊人相似等因素,稽查人员由此推断该案有团伙走私的重大嫌疑。为避免打草惊蛇,稽查人员决定运用“放长线、钓大鱼”的方法,在问明情况后将报关员戴某、承包商张某、H厂厂长和其他人员放回。同时,积极准备组织规模较大的联合行动,对案件涉及的另7家企业展外调查。
(五)关警联合行动,细查深究,查破团伙走私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稽查人员深知其中的道理。虽然已经取得华庄厂案的稽查经验,但稽查人员还是决定先下足力气做好对另外7家企业的前期分析、摸底调查工作,充分做好战前准备,决心将整个走私团伙查个水落石出,将其一网打尽。
7月30口,按照部署,稽查部门组成20多人的专案组,分成多个小组,采用机动灵活的调查手段同时对H厂案涉及的另外7家企业实施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这7家企业与H厂有着许多共同点:1.都是有车间、无仓库,最多堆放一些布料做摆设应付海关查厂;2.企业设备陈旧,工人较少,且对企业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一无所知;3.个体承包人均承认工厂实行国内委托加工,而与合同进出口料件无关;4.各厂报关业务由“阿香”负责,并统一支付工资等费 用给报关员;5.在各厂发现连号电话本,号码从尾数600至632,分别供8家企业国内负责人和报关员等涉案人员使用。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幕后老板操纵,由专人统一指挥、控制,组织严密、分工精细的走私团伙。由于掌握了这些企业“飞料”走私的部分证据,当天,办案人员请求缉私分局提前介入对报关员甄某、承包商余荣等4人实施48小时留置。经过办案人员与涉案人员的巧妙周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包括H厂等8家企业在内的团伙走私案终于大白于天下,并揭露了来料加T企业新的走私手法。原来,幕后老板以虚假的身份如孤寡老人、无业游民等人作为备案投资者,以租厂房、投入筒单的设备甚至租赁设备方式,骗取相关部门通过验厂,以取得备案合同。取得备案合同后,办厂老板并不自行加工生广:,而是将厂房以低廉的价格或不收租金的形式出租给国内个体户,条件是要求承包人需生产加工与其在海关备案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一旦海关下厂稽查或调查,承包人必须向海关咬定正在加工生产、仓储的货物和生产设备均是进口保税货物,以此应付海关查厂;而办厂老板则利用备案合同大量进口保税原料、进行倒卖牟取 暴利,为了平衡出口,又从社会上代理国内民营企业生产的同样成品顶替本厂生产的成品,以集报清单向海关报关出口。
三、运作手法及启示
(一)走私主要运作于法。该团伙走私案揭露了一种全新的来料加工企业走私手法,对加强企业监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在注册备案上,投资人不以自己真实身份注册,而以孤寡老人或无业游民备案作为投资者;并以租厂房、投入简单的设备甚至租赁
设备方式,骗取相关部门通过验厂,取得备案合同。
2.在经营方式上,办厂老板将自身经营权私下转让给国内制衣个体户承包经营,由个体户出资购买设备,办厂老板不投资。
3.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经营权名义上归走私人所有,管理权承包给国内人员负责打理。承包人自行在国内接单,自行管理.自负需亏,老板不负责经营生产。办厂老板以不收厂租或减半收取租金的优惠条件吸引国内个体户承包经营,但条件是必须生产与其在海关备案的相同或类似产品,一旦海关下厂稽查时,承包人必须向海关咬定正在加口生产、仓储的货物和生产没备均是进口保税货物,以此应付海关查厂。
4.在生产上.进口料件不在厂内加工生产,承包人以承接国内服装公司的订单为主,以忙碌的生产景象应付海关查厂。
5.在企业运作上,工厂不设仓库,进口保税料件不进厂直接在厂外倒卖;或进厂作短暂停留,进行分期分批倒卖。出口成品不属该厂的成品,从社会上代理国内民营企业生产同样的成品顶替本厂生产的成品,以集报清单向海关报关出口。
6.在手册平衡上,该团伙深谙海关手册平衡的重要性,一般是有进口料件时,在短期内就收集货物出口,或采取先出口、后进原材料的办法代理他人出口成品,以求得手册平衡。
(二)启示。该案让我们受到如下启发:
1.办案人员要加强对各行业的调查研究.掌握其运作特点。要
了解各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动态和辖区内企业的运作方式,及时发现和掌握走私新手法和新规律,并积极改变常规办案思路和查缉方式,避免用单一惯用的手段查处走私。
2.综合运用稽查、调查等行政手段和侦查刑事执法手段是取证工作的有效保障。本案在对走私团伙的调查中,正是由于综合运用稽查、调查等行政手段和侦查刑事执法手段,才使取证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合法使用侦查手段找出涉案当事人,并在法定扣留时限内攻破当事人的心理防线,使当事人交代违法事实,使取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3.与当事人谈话要注重技巧。本案中,办案人员明确谈话的重点和目的,根据谈话对象性别、性格、职务的小同,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并善于从谈话中捕捉信息、线索,为扩展稽查打下基础。稽查人员不仅要懂得查账,而且还要懂得与被稽查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同时掌握必要的调查方法与技巧。
4.政府各部门包括海关在内要切实发挥执法监管的职责,从源头上遏制走私违法行为。各执法部门要严格审查资金引进质量,全面、严格执行加工贸易企业的设立审批程序,把好审批关。对于那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一律不予批准,从源头上降低违法企业形成的概率。
某有限公司保税料件移作他用
案 例 分 析
一、案例简介
某公司(以下称甲公司)是台商独资企业,投资总额2980万美元,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保税进口裸铜线、釸钢卷材、塑胶原料等料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电源线、漆包线、塑胶制品等产品,产品97%外销。
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甲公司关联企业,投资总额28万美元,以国内采购及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铜板、塑胶原料等料件,产品种类与甲公司相同,产品全部内销。
两家公司虽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但企业法人代表均为洪某,且两家企业在产品的种类、生产管理、厂房设备及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均无严格的区分,实际上两家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经稽查,发现甲公司将保税进口的料件借给乙公司使用,乙公司以国内采购或一般贸易进口的其他料件归还。
二、稽查准备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有关通知,稽查组调取了甲公司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保税料件的进口情况,该公司共进口57种保税料件价值5026万美元,其中裸铜线、釸钢卷材、塑胶原料等通用性强、敏感度高的料件价值3773万美元,占进口料件总值的75%。通过分析,将上述料件是否有擅自内销及高报单耗等行为确定为本次稽查重点,并以径行稽查的方式对甲公司开展稽查。
三、实施稽查过程
(一)考察生产流程。稽查人员对甲公司进行径行稽查,通过听取该公司介绍,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参观,了解到在该公司生产厂区内,还有一家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虽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但两家企业法人代表均为洪某,且两家企业在产品的种类、牛产管理、厂房设备及材料的使用等方而均无严格的区分,稽查组认为两家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际上 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根据分析两家公司的关联关系、管理模式和内外销情况,稽查小组认为乙公司内销产品存在挪用甲公司保税料件的可能性较高。
(二)寻找突破口。稽查组调取了甲公司、乙公司2002年、2003年的审计报告及2004年有关财务报表。发现甲公司2002年审计报告指出,“本公司本出借给乙公司原材料22,850,492.46元”。这引起稽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及时调整取证方向,在该公司成本会计岗位的资料夹里发现一份“2003乙公司借用甲公司材料归还情况表”及呈董事长和执行董事的“乙公司内销耗用材料征税案”,在“乙公司内销耗用材料征税案”的结论中显示“以上材料皆以乙公司接单销售,但材料先向甲公司暂借。为平衡进销项实际反应成本,应由乙公司购人归还甲公司”。至此,稽查小组确信甲公司存在擅自挪用保税料件的行为。
(三)修正稽查方案,稽查组根据发现的新情况立即修正稽查计划,将原计划主要核实甲公司有无擅自内销保税料件、高报单耗等行为修正为核实乙公司内销产品是否耗用甲公司保税料件.从而核实甲公司是否
存在挪用保税料件的行为。
(四)稽查取证。稽查人员通过分析甲公司及乙公司的“原材料”、“其他应收款乙公司”和“其他应付款一甲公司”等账册,发现存2002年1月至l2月.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原材料”和“往来账”上有体现彼此的借还料记录及2002年l至8月借还料的原始凭址。而2002年9至12月仅有借还料记账凭证,没有原始凭证,2003年以后在公司账上没有借还料的任何记录.企业对此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经核实2002年1至8月的原始凭证统计,乙公司内销产品耗用甲公司的保税料件涉及31个品种.价值979.82万元人民币。2002年9月以后,由于这两家公司对借还料记录只有记账凭证或没有任何记录,究竟甲公司将多少保税料件借给乙公司生产内销产品,成为下一步稽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稽查小组在全面、仔细地分析了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生产运作模式后发现:乙公司虽然名义上存自己独立的生产线和独立的材料、成品仓库,在财务上也独立核算.但是在生产经营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生产部门凭“发料单”、“催料单”、“领用单”、“溢领单”、“借料单”等向物料课领料时。物料课人员只知其为制造部门生产所需的材料,而不管是甲公司生产外销产品还足乙公内销产品所需。因此,物料课发料时.结合两家公司材料的进料时间.不管材料是保税料件还是非保税料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料,即生产现场所需领用的材料,仅其中一家公司有库存,就按有该库存材料的公司名义发料。乙公司通过一般贸易进口和国内采购原材料,备料期需5-8周,而客户订单所限定的交货期一般为一周,造成乙公司经常备料不及而挪用甲
公司的料件,包括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从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发料方式可知,两家企业的料件实际上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对资材主管、采购课长、物料组长制作询问笔录,将甲公司与乙公司的生产运作模式特别是发料方式以询问笔录的形式作为证据固定。)在确定了甲公司与乙公司的生产运作模式后,稽查小组继续对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会计账册、原始凭证、物料流程、生产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比对、分析,与企业充分沟通,设计出2002年9月~2004年6月期间乙公司耗用甲公司保税料件的计算方法:
第一.根据乙公司当月“现场半成品(产成品)生产入库存量表”中产品的生产数量,按BOM表(生产配料表)计算出产品所耗用的各种材料用量,并汇总计算出当月乙公司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各种材料总用量。
第二,根据当月乙公司生产产品各种材料的总用量减去乙公司生产产品的本期耗料(本期耗料为乙公司“现场原材料收料耗用存量表”中当月生产的产品所耗用的乙公司自己的料件),计算出当月乙公司生产产品所耗用的甲公司原材料数量,并按汇总出原材料总数。
第三,根据甲公司材料的采购情况确定乙公司产品耗用甲公司原材料的性质(保税料件或非保税料件),计算出乙公司生产的产品所耗用的甲公司保税料件数。
第四,根据甲公司当各种料件的发料数及金额,计算出当年所耗用的各种料件的加权平均单价。
第五.以此单价为基础计算出乙公司生产的产品所耗用的甲公司
保税料件价值。
经查,甲公司未经海关批准,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擅自将价值人民币7823万元的保税料件移作他用,涉税l890万元人民币。经征求甲公司意见.甲公司对上述认定的事实无异议。
四、稽查处理情况
根据以上事实,对甲公司处理如下:未经海关批准,擅自将保税料件移作他用,造成海关少征进口环节税人民币1890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决定向甲公司追缴进口环节税人民币1890万元,并加征缓税利息。对甲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经海关许可,将保税料件移作他用的行为,由缉私局另行处理。
五、获得的经验和启示
(一)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用好风险平台的进出口数据,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调取甲公司保税进口料件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发现该公司进口的保税料件如裸铜线、塑胶原料等有通用性强、敏感度高的特点,企业有高报单耗并挪用、串用到内销产品的可能,因而在稽查前就确定了裸铜线、塑胶原料等料件作为稽查的重点。
(二)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稽查计划。当了解到甲、乙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际上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和甲公司的产品97%以上外销、乙公司的产品l00%内销
等情况并发现审计报告中的借料记录时,立即修正稽查计划,将原计划主要核实甲公司有无擅自内销保税料件、高报单耗等行为修正为核实乙公司内销产品是否耗用甲公司保税料件,从而核实甲公司存在串用、挪用保税料件的行为。
(三)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会计人员制作的报告性资料,往往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案例中稽查方向的调整就是由于发现了审计报告中的借料记录和成本会计岗位资料夹中的“2003乙公司借用甲公司材料归还情况表”。
(四)确定计算方法时要与企业充分沟通。在没有原始的借还料记录的情况下,还原料件挪用情况的计算方法时要将企业的物料流程、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突破口,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比对、分析,并与企业充分沟通.使计算方法能公允地还原出料件的挪用情况,尽量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纷争。
第五篇:《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1本节课教学目标具体明确,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统计和图表功能制作出研究性学习中的图表,使用事实来说话,提高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从教材处理上来看,刘超老师对这部分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把握的比较准确,重点和难点把握的比较到位,将新授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去看这份研究报告来调动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刘超老师从上课开始到11分钟左右将电子表格的基础操作知识点使用讲授法讲授给学生,避免了学生使用过多的时间在基本操作上为后面的重点操作留下足够的时间。刘超老师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和教师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输入问题还是比较好的方法。全体学生从14分钟才开始动手操作,通过电子表格画函数为后面制作图表作一个铺垫。但刘超老师在这里没有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这是本节课里不够严谨的地方。刘超老师从16分钟直接开始利用实际的案例研究,使用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获得现场学生的数据,通过利用这些现场的数据进行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从32分钟开始本节课小结。对于小结这部分我觉得有以下值得商讨的地方:1、小结时间过长;2、而且小结中有不少内容(如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本节课上课过程中没有涉及到;3、小结的内容和顺序不够严谨,不少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量偏大,从教学方法来看,刘超老师使用讲授法将一些次要的操作直接演示给学生看,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基本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任务,但也是由于本节课内容的量偏大所以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少了。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2听了刘老师的一节《表格数据加工》课,感触比较多。刘老师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刘老师用表格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一段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且用“我觉得”和“通过数据,我发现”进行比较,说明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这个例子不仅能很好地说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反思,体会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危害。
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然后作统计。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教师画抛物线,学生可以自主画其他函数图象。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刘老师将插入图表、排序、分类汇总的教学融合到画函数图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老师提问学生得出结果的方式,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四、值得探讨的问题:
1、时间有点紧迫,学生自主练习讨论时间有点短,气氛不是太活跃。
2、最后总结时也比较仓促如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效果会更好些。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3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超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超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已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超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超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