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2: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

第一篇: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

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粘结剂可分为树脂型和橡胶型两大类,这些粘结剂除含有甲醛、苯酚、四氢呋喃等有害物质外,大多数粘结剂需要用苯、二氯甲烷、乙酸甲脂、丙酮等有机溶剂作释剂,这些能挥发出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机溶剂,给作环境及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动物胶是一种无毒、无害、无污染、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天然胶料,是由动物的骨、皮、筋等结缔组织的胶原体经水解后制得的产物,其主体成分属于氨基酸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干燥后强度高的显著优点.但是动物胶水溶液存在易腐败变质及常温下呈凝胶状态的缺点,不便于涂布和机械化施胶操作,限制了它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旨在不改变动物胶分子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缩合、掺混、交联等方法对动物胶进行化学改性.通过改性后获得的新型动物胶粘结剂除保留其原有的无毒、无害、无污染等优良特性外,还具有常温下呈液态、稳定性好、砂芯抗拉强度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低熔点的铝、镁合金铸件生产的需要.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与药品

Nicolet400型红外光谱仪;NDJ1型旋转粘度仪;普通冰箱;工业明胶;淀粉;盐酸;降凝剂.12新型动物胶粘结剂的制备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ml水,20g动物胶,用1∶1的HCl溶液调节pH=3,常温下浸泡30min,待动物胶充分溶胀后搅拌,升温到60℃使其溶解,然后加入催化剂及相应比例的淀粉,于70~80℃下反应60~90min,降温到40℃,中和,加降凝剂再搅拌30min得到新型动物胶粘结剂.13红外光谱的测定

将工业明胶、新型动物胶粘结剂分别制样,用Nicolet400型红外光谱仪测定得红外光谱图.欢迎拨打免费400热线:400 800 4826

14新型动物胶粘结剂表观粘度的测定

用NDJ1型旋转粘度仪在(25±05)℃下测定得其表观粘度值.15粘结剂性能的测定

粘结剂稳定性的考察:将动物胶、改性后新型动物胶及掺混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胶液盛于磨口瓶中室温下放置,观察溶液分层情况和腐败现象,以一年之内不分层、不腐败为稳定.粘结剂流动性的考察:将新型动物胶粘结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盛于磨口瓶中,然后将此溶液放入冰箱,观察溶液在不同温度下静置24h后的流动状态,以-10℃时粘结剂仍具有流动性者为佳.16粘结强度的测定

以大林标准砂NBS55/100(0)为实验用原砂,粘结剂加入量为原砂的2%,采用标准“8”字试样测定芯砂的抗拉强度,以芯砂抗拉强度的大小确定粘结剂的粘结强度.

第二篇:创新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

南通大学

[摘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高等院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还要不断拓展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的理论,不断完善教育理论体系,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影响因素;对策;展望

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高校人才培养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复杂,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理论创新型人才,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新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中国现代化的大局为背景,尊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上投入足够的实践和精力。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每年均能向市场提供比高校毕业生多出几倍的就业岗位的客观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在思考和实践新的思想和举措,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但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如教育经费、教学设备、图书等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有脱节,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和互动还不能令人满意,教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不少高校出于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愿望,从指导思想上把科研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有关奖励、晋升、分配等制度上大幅度向科研倾斜,偏离了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根本宗旨。过多的科研投入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严重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为了满足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对科研和研究论文的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的申报、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以及各种奖项的获得上,而在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不愿意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此外,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术前沿内容在课堂上反映不出来[2],再加上课时比较紧,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仅限于课堂,课后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研究。因此应该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职称评定、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以及人才的引进制度等等都应该以这些制度、这些活动及其成果是否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用的人才有促进作用为标准[3,4]。例如老师是否称职或优秀主要根据他对人才培养所起作用的大小来评定。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 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质量的优劣, 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素。

高校扩招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压力,但是随之带来的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凸显。尽管各高校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竭尽全力保障扩招,但总体上还远远滞后于招生规模的发展,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严重入不敷出,办学条件趋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化运营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占高校收入比例的下降,迫使各校不得不大规模进行借款筹资进行软件、硬件建设。高校筹集的资金也主要用于扩大办学规模,投入到大型固定资产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上,比如兴建教学楼、宿舍等,而直接用于人才培养的并不多,这与高校办学的出发点是相违背的。高校办学效益主要的衡量标准应该在于所培养学生素质的高低,以及他们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

二、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人的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当前考试体制的改革

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大多数人都意识到现有考试制度的诸多弊端,我们要大力推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革除现行的考试制度,改变考试内容和方式,禁止政府教育部门给学校下达指标,消除改变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观念。不少人建议由各省市把高中阶段各门功课在学期末的考试改为统考,使高中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有更准确的可比性。2.传统观念的影响

创新与传统是相对的。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都秉持着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以传授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主,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多父母或者老师都是只在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为中心,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5]。3.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外部因素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主要的外界条件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第一个核心之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需要有创新能力的父母。然而大多数父母自身创新意识都不强,他们只关心孩子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成绩。

学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聚集地,不仅要求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还通过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来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做的不够好,教育内容陈旧及教学方法老套是学校的普遍憋端,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

社会方面,一种鼓励创新,追求自我的学术氛围并没有形成。大多体现在支持创新的形式大于内容,口号多余行动,对于创新的认识缺乏真正的理解。当然这些都源于我们对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到位形成的[6]。

三、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我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拥有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教学资源,2013年7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南通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教育,营造使学生充分发挥、自由发挥的环境,培养其创新精神,为社会全面进步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坚持高校发展的规律、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教学改革向前深发展。

1、改善当前的教育体制

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就得完善当前的教育体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当前高校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针对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应大力提倡师生互动,在研讨中教学,在互动中学习。共同营造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或实践问题[7]。通过对传统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互动式课堂等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以不同的运作方式开展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进行教学,以优化教学模式。当然我们要因人制宜,不能一慨而论,通过自身不同教学模式不同专业的教学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8];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不同专业教师队伍进行调研比较,正确判断学校师资力量,找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从而对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模式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国家,提倡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与应用尊师重道。尊敬师长与寻求真题是两回事,尊敬师长并不是毫无怀疑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和怀疑的精神去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在真理面前,每个人都是学生,只是“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我们不能在与教师产生分歧之时,一味地认为老师是对的,或者认为与老师争辩是对老师的不礼貌。其实,走出尊师重道这个误区,正确理解尊师重道的真正含义,我们才能取得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6]。

3、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怎么样都得在实践中才能检测出来。因此高校就必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创设工作项目。在这同时,高校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创新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高校在开展相关的创新项目时,要善于在环境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意

[5]识的培养,让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9]。就当前形势看,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虽然当代大学生都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基本具有了主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行动倾向,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贯彻实施不尽人意[10]。所以政府、高校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工作才能改善和转变这一社会憋病,同时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校园内设置专门的专栏,实现产业与教学,产业与产业相结合的新型高校。参考文献

[1] 王志华.浅谈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30(8):16-17 [2]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电力教育, 2009(135):3-4 [3] 高玉泉,刘辛田,唐赟.关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点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20-122 [4] 陈素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师资培训的新要求.继续教育研究, 2003(6):33-35 [5] 朱君强.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14):2-3 [6] 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3 [7] 李亚娜,王东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济南大学,2009(12):1-2 [8] 高福安,王晖,葛娜.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传媒教育, 2009(2):104-106 [9]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40 [10] 曹海良.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4

第三篇: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无材0803班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条新路子,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把握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概括,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进行。纸质问卷主要针对本校学生,网络问卷则是针对其他各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士。

二、基本经验

1、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具有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更加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概括起来说,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加速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这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有别于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起步的、迄今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历程。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既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又面向世界,既从现实出发又面向未来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的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化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对工业化理论的重大贡献。

2、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1)新型工业化是融入全球的工业化。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较为封闭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后,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局面形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头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配置资源,表现出了极强的经济活力,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中心分工,我们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国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经济与发达国家接轨和融合,走开放型工业化道路。

(2)新型工业化是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与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信息化生产方式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是一种以分工分业、规模经济、批量生产、实体关联等为特征的大批量、单一产品、高效率的“刚性”生产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非标准化,是一种以产业融合、网络经济、柔性生产、虚拟关联等为特征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柔性”生产方式。与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理不同,知识经济表现为“收益递增”,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张不一定非要由高物耗来支撑,完全可以由知识投入的“收益递增”、信息传输与转换的改善所导致的经济效率提高而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因此,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本质上是引入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所在,也是“新型工业化”中“新型”二字的本质含义。

(3)新型工业化以新技术革命为动力,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的推动力量,是传统的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英国是自十八世纪30年代至十九世纪40年代,在-1-

世界上第一个基本上完成工业化革命的国家。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主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带动了英国的工业化。法、德、美、意、日等国于十九世纪先后开始并基本上完成了本国的工业革命,是因为电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气化起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二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由电子化、自动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电子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革命,推动国际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再一次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国现在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

(4)新型工业化是统筹协调的工业化。由于我国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中,片面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走的是一条高消耗低产出、重经济轻社会、重城市轻乡村的工业化道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发展出现极不协调的现象,目前这种现象还较为严重。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走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只讲产值和产量,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工业化老路;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能再走过于看重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老路;走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把农村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之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不能再走城乡分割、依靠农业进行工业化积累的老路;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避免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合理化,使工业包括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不是走孤立片面地发展工业的老路。

(5)新型工业化是环境污染少、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危害子孙后代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劳民伤财,延缓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资源比较少,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注意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给后人留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6)新型工业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发展观,摒弃了以经济增长本身为目的、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人民共享工业化成果的工业化。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突出优势。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和科技比较落后,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偏低,而且绝大部分国民生活在农村。根据这一重要国情,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实行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妥善处理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一条对传统工业化予以扬弃的道路,即对传统工业化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步伐虽然突飞猛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工业化水平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实现工业化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和传统工业化相比,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有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1)开放性。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

(2)跨越性。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势必改

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重组、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这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抓住后起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3)整体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以避免产生新的结构失衡,保持经济实现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知识经济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是追求科技创新、农村城市化、高速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和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发展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把速度同质量、效益、结构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使我国工业真正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把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消费需求能力的提高协调统一起来,把工业增长建立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起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当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衔接统一起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特色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我国新世纪将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反映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三、存在的基本问题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未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新旧矛盾和问题必将交织和叠加,对新型工业化顺利推进构成制约。这些制约因素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一些。

(1)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知识经济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人们所提到的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创新型经济等都仅仅反映了知识经济某一方面的特征,只有它们的整体才构成知识经济本身。其中,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构成的主体;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运行的基础;创新型经济是新经济发展的灵魂。知识经济国际化的特点,将对我们的国家管理体系、政策和传统经济产生冲击,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国民收入分配差异扩大等的负面因素远远超过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那些缺乏竞争力和企业产品将出现严重的过剩,部分产业失去了生存空间。我们的社会组织方式还不适应新经济时代出现的企业组织“扁平化”、整个社会网络化的需要。特别是我们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变化缺乏前瞻性的、战略性的、系统性的应对措施。在知识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只占我国GDP的10%左右。后发优势在工业经济时代是完全可能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有收益递增效应,知识越多发展才越快,这样后发优势就难以取得,给我国赶超发达国家增加了难度。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我们既要发展传统的以资本、技术、劳动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产业,又要促进以知识要素为主的“知识产业”的发展;既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又要为向知识经济形态迈进创造条件,任务十分艰巨。

(2)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巨大。

人口与就业压力巨大就是我们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缓解这一压力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比较严峻。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同时利用粗放,工业化耗水严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0和20个百分点,资源消耗速度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多,单位产值能耗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2-4倍。生态恶化现象严重,生态改善的任务艰巨。

(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工业化的过程,就是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但受到我国比较突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一方面,我国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都十分落后。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关系不协调,城乡分割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5)工业制造业的素质不高。

突出表现是: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差,对国外技术装备依赖性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程度也不够。这与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6)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低。

我们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基本实现工业化,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争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及与我们的产品争夺市场份额的严峻现实。我国经济实现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难易。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较低。根据一项研究,从收入上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在2万美元以上。从技术上看,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1%,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我国许多尖端技术和重大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不强,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从产品上看,不少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化工医药产品大部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芯片几乎全依赖进口,高技术品种钢每年需进口700-800万吨,高档合成树脂自给率不足50%,不锈钢80%要靠进口。从人才上看,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相当于发达国家1/3-1/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中专以下的人员占一半以上,高级人才仅占5.5%。从体制看,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上述问题集中表现为综合竞争实力较为低下。

(7)如何顺利地解决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本等要素短缺问题。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知识经济的实现,对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远远超过传统的工业化。

四、今后的建设方向

(一)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知识革命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带来的挑战,完成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顺利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从现在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就需要着力于营造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基础和社会发展环境,在教育、人才、创新和政策等方面建立和不断完善知识经济的基础结构,使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建立在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架构上。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将克服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各种困境并把人类推向更高级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文明形态,为新型工业化推进提供强大的技术、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支持、资源供给和观念引导,并赋予工业化崭新的内容。走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把握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2、充分认识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着力构筑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所依托的知识经济体系框架。

(二)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达国家过去的工业化和我国传统工业化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主线的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为在短期建立工业化基础,忽视了成本—收益核算,特别是未将对外部环境的污染考虑到成本之中,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建立了工业化体系,“先发展,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特征十分明显,造成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紧张与失调,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新型工业化不再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了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和追求经济增长放在同样重要位置,在注重低能耗、少污染和实现工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强调人、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同时,新型工业化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主基调,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注重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工业化的增长过程中,既重视工业化量的扩张,更重视工业化质的提高。

(四)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强调机械化、自动化,结果带来严重失业的社会问题。新型工业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意义的变化是“人的变化”,即众多农业劳动者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变市民,最终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福利最广泛地惠及到广大人民。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为此,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五)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对于传统工业化相对封闭的环境而言,新型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开放型的道路,是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新型道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贸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大大缓解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会遇到的严重资金、技术和市场的瓶颈制约问题。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大出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六)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走的是一条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沿海与内地非均衡的发展道路,这在工业化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也带来了大范围、多层次、较严重的结构性偏差问题,各种累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严重阻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推进工业化必须注重克服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避免只增长而无发展局面出现,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包含了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容,是实现增长与发展统一的重要路径。为此,除了前述的突出抓好人与自然的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外,还需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促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3、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五、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修订版);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

成绩评定:

1.评语:

2.等级:

3.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四篇: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十五”计划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极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和止水材料。到2005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本文从我国建筑业防水事业的发展,当前建筑防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推广应用新型先进建筑防水材料等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新型防水材料 开发与应用 研究

The new waterproof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bstract】:“State of chemical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ies,” 10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2010 Development Plan Outline” “15” pla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waterproof materials ar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ified bitumen membran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waterproofing membrane, the proper development of water Coatings, sealing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efforts of sealing materials.To 2005 new waterproof materials in the waterproofing market share of 50 percent.In this paper,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proof,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and how to promote the use of advanced construction of new waterproof material has done some preliminary study.【Key words】: New waterproof materials;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I

目 录

概 述 „„„„„„„„„„„„„„„„„„„„„„„„„„„„„„„ 1

一、中国建筑防水事业的新进展 „„„„„„„„„„„„„„„„„„„„„„ 1 1.产业政策相继出台 „„„„„„„„„„„„„„„„„„„„„„„„ 1 2.制修订了一批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 1 3.新型防水材料生产持续增长 „„„„„„„„„„„„„„„„„„„„ 2 4.新型防水材料的推广应用卓见成效 „„„„„„„„„„„„„„„„„ 2 5.技术装备有较大幅度提高 „„„„„„„„„„„„„„„„„„„„„ 6.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 „„„„„„„„„„„„„„„„„„„„„„„7.防水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国内基本能够供应 „„„„„„„„„„„„„„8.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逐步加强 „„„„„„„„„„„„„„„„„„9.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二、当前建筑防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低质和假冒产品主导市场,新型先进防水材料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防水材料技术发展较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3.防水材料标准多而乱„„„„„„„„„„„„„„„„„„„„„„„„4.应用技术严重滞后„„„„„„„„„„„„„„„„„„„„„„„„„5.建筑防水设计水平低,建设单位制约选材„„„„„„„„„„„„„„„6.防水施工管理混乱,施工质量无保证„„„„„„„„„„„„„„„„„7.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存在困难„„„„„„„„„„„„„„„„8.建筑工程渗漏面临反弹趋势„„„„„„„„„„„„„„„„„„„„„

三、应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1.积极发展和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先进建筑防水材料„„„„„„„„„„„„2.深入整顿和规范建筑防水材料市场秩序,重点打击假冒伪劣SBS改性

沥青防水卷材„„„„„„„„„„„„„„„„„„„„„„„„„„„3.限制淘汰落后产品,规范防水工程应用技术„„„„„„„„„„„„„„4.促进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增强企业

在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5.清理和整顿建筑防水材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7.认真贯彻技术规范,提高建筑防水设计水平„„„„„„„„„„„„„„8.加强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9.合理确定防水工程单位面积造价„„„„„„„„„„„„„„„„„„„

四、结语 „„„„„„„„„„„„„„„„„„„„„„„„„„„„„„„参考文献 „„„„„„„„„„„„„„„„„„„„„„„„„„„„„„ 致谢„„„„„„„„„„„„„„„„„„„„„„„„„„„„„„„„„

III 3 3 3 4 4 4 4 5 5 5 5 5 5 6 6 6 7 7 7 8 8 8 9

概 述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十五”计划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极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和止水材料。到2005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本文从我国建筑业防水事业的发展,当前建筑防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推广应用新型先进建筑防水材料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中国建筑防水事业的新进展

自1999年11月第二次全国化学建材工作会议以来,中国建筑防水事业又有了许多新进展。

1.产业政策相继出台

(1)发布了《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淘汰、禁止一批落后的防水材料生产工艺与产品,继续支持发展新材料。

(2)发布了《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十五”计划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极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和止水材料。到2005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其中:改性沥青卷材年用量约为1亿m2(23%)、高分子卷材年用量约为4500万m2(14%)、防水涂料年用量约为23万吨(13)%。2010年发展目标:新型防水材料占主导地位,达到70%以上。逐步淘汰传统的沥青纸胎油毡。

(3)发布了《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公告》。对推动防水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2.制修订了一批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为加强建筑防水技术质量管理,近三年来发布的标准和规范有:GB18242—2000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2000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173.1—200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JC/T894—200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近25项。这些标准和规范对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规范防水市场,促进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型防水材料生产持续增长

据统计和调查,2002年全国新型防水材料产量达到1.96亿m2,占总产量的30.1%,比1998年增长7个百分点。其中SBS、APP改性沥青卷材产量7000万m2,增长233.3%;高分子卷材产量5000万m2,增长238.1%;防水涂料产量21万吨(6400万m2),增长131.3%。而传统的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产量则由1998年的8亿m2 下降到2002年的4亿㎡,占总产量的比例则由69.5%下降到20%,从而改变了纸胎油毡为主的局面,国家的导向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

4.新型防水材料的推广应用卓见成效

由于国家对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十分重视,一批重要和重大的防水工程大量采用了性能好的防水材料。如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屋面修缮工程、中华世纪坛地下工程、三峡电站工程上均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为新型防水材料的推广应用扩大了影响。

此外,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拉动了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进入新时期。如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一期500亿斤库容工程投入180亿元,近400个库点,防水面积约2000万m2,选用了大量优质新型防水材料,使被协会推荐生产企业的产量较上年增长了50%。其积极影响还扩展到此后的国家棉花库工程、国家物资储备库等工程。据2002年对北京100个较大建筑工程使用各类防水材料情况的调查,SBS、APP改性沥青卷材占60.91%,高分子防水卷材占14.61%,聚氨酯、丙烯酸等防水涂料占21.41%。说明北京市推广应用新型防水材料成效显著,正沿着国家导向政策发展。

5.技术装备有较大幅度提高

1998年以前,我国只有二十几条较先进的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其中引进线15条,国内制造线不足10条。1999年“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产业政策发布,禁止建设年生产能力200万m2 以下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后,新建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大都在200万m2 以上,同时配备了导热油炉、胶体磨等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1999~2003年间,按产业导向新增改性沥青卷材年生产能力在300万m2 以上的生产线14条,总计年生产能力近6000万m2,目前全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线已近百条。同时,高分子防水卷材(EPDM和PVC)增加了近20条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约3000万m2。此外用于地下防水工程的土工膜,新上了一条超宽幅(5.1m)压延法HDPE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600万m2。

6.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

(1)沥青油毡瓦。2001年引进了德国沥青油毡瓦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00万片。国内首条我国自行设计的滚筒切割式沥青油毡瓦生产线同年投产。

(2)高分子防水卷材。近期研制开发出了彩色EPDM卷材及配套用改性胶粘带。新研发的TPO卷材也投入了市场,开始在工程中使用。

(3)金属(铅锡合金)卷材。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这种卷材应用于种植屋面防根穿刺性能更为优异。

(4)土工膜材料。引进的宽幅土工膜设备已投入生产,产品大量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及地下工程。

(5)应用技术。研发出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EPDM防水卷材接缝胶粘剂、丁基橡胶密封带、新铝塑(铝板—PVC)复合防水卷材、冷粘卷材用改性沥青胶等新材料,其应用技术也取得了新进展。

7.防水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国内基本能够供应

(1)石油沥青。预测到2005年,全国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约需石油沥青90万吨,届时全国石油沥青的产量约为400~500万吨。

(2)SBS。预测到2005年,生产SBS改性沥青卷材约需2.4万吨,“十五”期间国内生产能力完全可以供应。

(3)APAO。预测到2005年,生产APP改性沥青卷材约需1.2万吨,2003年国内生产能力约为4000吨,缺口部分仍需进口。

(4)长丝聚酯无纺布、玻璃纤维毡和丙烯酸酯乳液等原材料的生产基本能适应市场需求。

8.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逐步加强

2002年,建设部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审查和重新登记,将防水施工企业资质定为二、三级,取消了四级资质,提高了等级条件,有利于管理和提高工程质量。随着《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的发布,编制了一批图集和施工技术规程,对设计、施工单位掌握防水设防要求,指导选材创造了条件。

9.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大量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发达国家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促进了中国防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近年来,一些国外知名企业如美国的卡莱尔公司、佳斯迈威公司、舒布洛克公司、绿洲海洋化学公司、欧文斯·科宁公司、史蒂文森公司、阿迪公司,以及瑞士的渗耐公司和比利时De Neef 的预防水系统等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的产品对提高中国防水技术水平发挥了很好作用。

二. 当前建筑防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建筑防水事业虽然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低质和假冒产品主导市场,新型先进防水材料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主要表现在:

(1)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假冒伪劣产品冲击严重。如低劣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冒充SBS改性沥青卷材,以低劣短纤维胎代替高性能长纤维聚酯毡胎和以加胶粉改性沥青的产品冒充SBS改性沥青卷材等等;

(2)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严重冲击国家提倡的SBS改性沥青卷材;(3)低质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大量用于建筑防水工程留下了渗漏隐患;(4)存在着防水材料市场混乱和打假不力问题。2.防水材料技术发展较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在中国,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品种都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品种、多规格系列产品;用于机械固定系统的背衬型卷材存在空白;聚氨酯涂料基本上只有非外露型产品等等。

3.防水材料标准多而乱

主要表现在:政出多门,各相关行业竞相制定标准;制订的防水材料标准多而乱,相互不协调;有些标准的技术指标订得偏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4.应用技术严重滞后

主要包括:施工方法单一,防水系统配套性差,施工机具缺乏,基本上处于手工作业状态;在桥面、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等大型工程方面,尚未形成防水应用技术系统,缺少有关应用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规程。

5.建筑防水设计水平低,建设单位制约选材

设计单位普遍不重视防水设计;建筑师接受防水技术培训不足,熟悉掌握防水技术《规范》要求不够;对防水设计不作慎重审查,造成出图后经常由建设单位主持再设计和干预、制约选材。

6.防水施工管理混乱,施工质量无保证

主要表现在防水施工队伍混乱,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低;监理人员执法不严,对进场防水材料不认真复检;受防水工程造价预算过低或定价不合理,以及建设单位蓄意压价,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7.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存在困难

发达国家对防水工程实行保证期责任制,出现渗漏施工单位除负责修理外还要作出经济赔偿,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渗漏现象。而我国至今仍停留在五年保修期阶段。

8.建筑工程渗漏面临反弹趋势

由于假冒伪劣防水材料充斥市场,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以及建设单位干预等原因,造成近年来工程渗漏隐患多,渗漏率有上升的趋势。

三. 应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1.积极发展和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先进建筑防水材料

为了实现《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建筑防水材料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全面提高我国防水材料质量的整体水平,仍应大力发展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极推进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环保型防水涂料,努力开发高档建筑密封材料、地下工程防水材料、城市桥梁工程防水材料、垃圾填埋场及城市污水处理场用防水材料;限制发展和使用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材料和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淘汰焦油类防水材料和使用高碱玻纤制成的复合胎基材料。要加大提高各类防水工程使用中高档防水材料的比例,实现防水材料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和应用技术系统化,提高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保证防水工程达到合理的耐用年限,全面提高我国建筑防水技术整体水平。

积极推广应用建设部颁布《公告》中列为推广应用的产品;落实限制使用类产品应用范围的具体措施。凡使用了限制类产品的工程不得参加工程评优等活动;凡列入禁止使用类的产品,设计与施工单位不得选用,凡没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卷材不得进入市场和工程。

2.深入整顿和规范建筑防水材料市场秩序,重点打击假冒伪劣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首先,再次重申,SBS卷材的胎体应采用聚酯毡和玻纤毡,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其次,要求有关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在选材时应掌握防水材料的质量鉴别,用比较价格的手段,不采购劣质产品,以及加强对材料进场的监控力度。

3.限制淘汰落后产品,规范防水工程应用技术

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不允许用于屋面防水等级为Ⅰ、Ⅱ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地下防水工程;在用于屋面防水等级为Ⅲ、Ⅳ的屋面工程时,应视同石油沥青纸胎油毡,必须三层叠加构成一道防水层。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凡厚度在0.5㎜以下的产品和采用二次加热复合成型工艺生产的产品,不允许用于各类建筑防水工程。使用正品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对高分子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和使用的要求。

4.促进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各地要重点扶植一批技术与工艺设备条件好的大、中型生产企业,促进规模化发展。骨干企业生产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年生产能力应达到500万㎡,高分子防水卷材达到100万㎡,聚氨酯、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达到1000吨。同时加强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及配套产品,改进应用技术,增强在市场中的信誉与竞争能力。

5.清理和整顿建筑防水材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与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协商成立建筑防水材料标准委员会,统一管理防水材料标准的制定工作;(2)对现行各类防水材料标准统一进行清理和必要的修订,取消质量低的标准;(3)在今后制订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时应采取措施,避免生产企业干预、压低技术指标的行为,避免仅有

一、两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急于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对新研发的高性能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应先制订企业标准,在工程上试用。

6.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当前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1)鼓励开展防水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大力发展防水应用技术系统;(2)积极研究推广卷材屋面松铺压顶法、机械固定法等工艺,以及种植屋面和倒置式屋面应用技术;(3)加紧研究各类防水工程采取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设防采用不同类别防水材料的复合应用技术;(4)加快研制各种规格的机械固定件、各类施工机具(喷灯机具、喷涂机具、热空气焊接机具)和配套部件;(5)及时总结各类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措施的实践经验;(6)加快制订各类防水材料统一的施工工艺标准或工法;(7)加强研究开发各种防水材料检测用仪器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等。

7.认真贯彻技术规范,提高建筑防水设计水平

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设计,必须由通过防水技术继续教育与考核的注册建筑师承担。设计应掌握好保证设计质量的三个重要环节:“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周密制订防水方案,择优选用防水材料。”选用防水材料应考虑其耐久性能保证10年以上,要依据技术《规范》要求的性能指标,对照产品标准,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执行的产品标准及产品的品种、规格与型号。

重大或重要工程的防水工程施工图应遵照《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执行办法》审查,未通过审查的施工图不能作为施工依据。设计单位应设立机构或设专职人员加强对建筑防水设计质量的管理,不断研究防水设计问题,结合工程实践提高设计水平,履行好设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8.加强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 各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对防水工程通过招标方式采购防水材料,并宜直接发包给具有防水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议在各大建筑公司恢复或成立专门的防水施工组织,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和稳定的专业施工队伍。要对这些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不断学习掌握防水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操作要领,坚持持证上岗施工。

各类防水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对进场材料应按《规范》要求抽样复检,并提出试验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

鼓励防水工程施工单位实施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在签订合同时作出质量承诺,规定无渗漏年限。要加强防水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质量监督和监理人员应秉公执法,不允许不合格的防水工程通过验收。

9.合理确定防水工程单位面积造价

防水工程造价是关系到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各类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应合理确定防水工程的单位面积造价。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正规建材市场和大中型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各类产品的价格,及时制订或修订不同类别工程、不同防水等级工程的单位面积预算定额。各地在编制预算定额时,要防止出现漏项、基价不合理和列入不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国标和行标)要求的产品。防止使用假冒伪劣、质次价低的产品,避免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渗漏隐患或导致质量事故发生。目前全国各地已开始施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议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管理部门对这一《规范》的实施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 结语

研究提出以上这些政策性建议,关键在于落实,制定具体措施。从总体上说,推动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技术进步,首先要推动生产企业技术升级,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完善质保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市场,建立监管机制,使中国的建筑防水企业走上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以制度求规范的轨道,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建筑防水材料发展和推广应用目标。

第五篇: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研究(精选)

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研究

摘要: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导致着时代的变迁,可以这么说,材料的先进就代表着时代进步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新型功能材料正是在引领着材料发展的潮流。一个国家对于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个、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反映着该国在材料领域的水平。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实力等的重要标志。正是由于新型功能材料对于国家、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性,对起的开发的研究也显得尤为的重要。本文将对新型功能材料基本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地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产业化发展态势进行逐一的介绍。

关键词: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化:发展趋势

1、选题依据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是改造与提升基础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新型能源及能源材料具有迫切的需求。能源材料是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

2、研究意义

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是改造与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所以我国国防用关键特种功能材料是不可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的,必须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导弹、热核聚变、激光武器、激光雷达、新型战斗机、主战坦克以及军用高能量密度组件等,都离不开特种功能材料的支撑。

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所以我国国防用关键特种功能材料是不可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的,必须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导弹、热核聚变、激光武器、激光雷达、新型战斗机、主战坦克以及军用高能量密度组件等,都离不开特种功能材料的支撑。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新型能源及能源材料具有迫切的需求。能源材料是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能源紧缺的国家。发展电动汽车、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石油资源等政策措施使得新型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西部还拥有一些储量丰富的资源,如稀土、钨、钛、钼、钽、铌、钒、锂等,有的工业储量甚至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这些资源均是特种功能材料的重要原材料。研究开发与上述元素相关的特种功能材料,拓宽其应用领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将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相关特种功能材料及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这对实现西部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地支持国家的西部大开发。

材料是现代科技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生产材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新技术将更迅猛地发展,我们对功能材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应用,把新成果应用于劳动生产。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对功能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功能材料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新材料。

3、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新型功能材料是指新近发展起来和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对高技术的发展及新产业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的新材料。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梯度材料等。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先导、基石与支撑。

在未来的5~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对功能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功能材料已成为我国材料科学和工程中最具活力与创新性的热点;有关功能材料的项目已占整个新材料研究项目的70%以上。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对我国基础工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光电信息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功能材料是世界各国战略高技术竞争的热点和重点,也是我国“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材料领域的重点。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强化其经济及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4、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强化其经济及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从国内外功能材料的研究动态看,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1)开发高技术所需的新型功能材料,特别是尖端领域(如航空航天、分子电子学、高速信息、新能源、海洋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所需和在极端条件(如超高压、超高温、超低温、高烧蚀、高热冲击、强腐蚀、高真空、强激光、高辐射、粒子云、原子氧、核爆炸等)下工作的高性能功能材料。(2)功能材料的功能从单功能化向多功能化和复合或综合功能发展,从低级功能(如单一的物理性能)向高级功能(如人工智能、生物功能和生命功能等)发展。(3)功能材料和器件的一体化、高集成化、超微型化、高密积化和超分子化。(4)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兼容,即功能材料结构化,结构材料功能化。(5)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功能材料的新概念、新设计和新工艺。(6)完善和发展功能材料检测和评价方法。

(7)加强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扩展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尖端领域和民用高技术领域,并把成熟的研究成果迅速推广,以形成生产力。基于以上发展趋势,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是具有感知温度、力、电、磁等外界环境并产生驱动(位移等)效应的一类重要功能材料,主要包括形状记忆、压电和磁料,还有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用的有机质子交换膜等,都是目前产业关注的热点。另外,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大大地减少了半导体材料的消耗,也容易批量生产,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但是效率相对较低,目前商用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只有6~8%。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纳米结构材料成为新颖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纳米结构材料将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对于实现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燃料敏化纳米晶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1.04%,而其成本只有传统硅光电池的十分之一,已成为目前应用前景看好的光电转换器件。电子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是指在微电子、光电子技术和新型元器件基础产品领域中所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单晶硅为代表的半导体微电子材料;激光晶体为代表的光电子材料;介质陶瓷和热敏陶瓷为代表的电子陶瓷材料;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为代表的磁性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体单元构成的材料,其命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991年美国将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1993年德国提出今后10年重点发展的9个关键技术中有4个涉及纳米技术。日本、欧盟也都斥巨资用于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开发。我国将其列入“863”、“973”计划和“十五”、“十一五”规划,在2001年7月下发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指出我国纳米科技在今后5~10年的主要目标:在纳米科学前沿取得重大进展,奠定发展基础;在纳米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形成精干的、具有交叉综合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纳米科技骨干队伍;建立全国性的纳米科技研发中心和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化基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协调发展。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和Philip Kim首先发现了该材料并于2010年获物理学诺贝尔奖。石墨烯的出现打破了二维晶体无法真实存在的理论预言,带来了众多出乎人们意料的新奇特性,使它成为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材料。目前,该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孕育开发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都在力争抢占石墨烯产业创新的制高点。光纤通信材料 磁存储和光盘存储为主的数据存储材料;压电晶体与薄膜材料;贮氢材料和锂离子嵌入材料为代表的绿色电池材料等。这些基础材料及其产品支撑着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着大尺寸、高均匀性、高完整性、以及薄膜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前沿包括柔性晶体管、光子晶体、SiC、GaN、ZnSe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机显示材料以及各种纳米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及产品支撑着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微机械智能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家电等现代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材料领域。

新能源材料

寻找清洁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竭的绿色环保能源,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自从1954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贝尔实验室问世以来,硅电池因其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约20%)而在各类光伏电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其制造工艺复杂、硅原材料的短缺而限制了硅电池的广泛应用。寻找与传统能源材料价格相当的新材料和制备工艺是太阳能电池能够得到普及的关键。IBM公司研制的多层复合太阳能电池,转换率高达40%。美国能源部在全部氢能研究经费中,大约有50%用于储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十分活跃,关键是电池材料,如固体电解质薄膜和电池阴极材料,还有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用的有机质子交换膜等,都是目前产业关注的热点。另外,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大大地减少了半导体材料的消耗,也容易批量生产,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但是效率相对较低,目前商用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只有6~8%。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纳米结构材料成为新颖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纳米结构材料将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对于实现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燃料敏化纳米晶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1.04%,而其成本只有传统硅光电池的十分之一,已成为目前应用前景看好的光电转换器件。

5、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即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2)盲目的选取材料 在进行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浩瀚如烟的资料,刚开始时我将显得分外芒然,不知该怎么从这些资料中选取有用的资料来为课题服务。解决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于课题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收集资料初步研究,在找到相关资料后,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听取专业老师及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6、总结

目前新型功能材料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新技术、新专利层出不穷,新型功能材料在整个新材料产业中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我国目前在功能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和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在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支持下在功能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功能材料研发人才和队伍,随着我国在功能材料系统集成和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的完善,我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化的能力将得到大幅的提升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学中国人”,2013年2期,P60-64.[2] 殷景华,等.“功能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ISBN978-7-5603-1384-9,2009年7月。

[3] 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科学学出社,ISBN978-7-03-008459-0,2008年1月。

[4]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手册编写组.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手册.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高技术新材料要览编辑委员会.高技术新材料要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师昌绪.新型材料与材料科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14

下载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动物胶粘合剂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湖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2013年第6期 ——经济建设 2011年,湖北城镇化率实现过半,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发展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本站推荐)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省发改委城镇处 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大纲

    《研究与创新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研究与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04165517 适用专业: 化学、应化、材料 实验类别: 专业基础 总课时数: 36 学 分:1 适合层次: 本科课程 开课学期: 第......

    青铜器动物纹饰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摘 要:夏禹铸九鼎,翻开了中国青铜器历史的第一页,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辉煌的青铜时代。商、周是青铜器最为鼎盛的时期,研究饕餮纹、龙纹等青铜器动物纹饰,并了解当时的......

    动物产地检疫常见问题研究

    动物产地检疫常见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动物检疫系统的完善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所采用的动物产地检疫系统中,预防并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与蔓延是保障......

    动物营养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动物营养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一、理想蛋白质动物蛋白质营养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粗蛋白质(CP)-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可利用粗蛋白质(UCP)-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氨基酸(AA)-化学比分(CS)-必......

    彩电产品新型销售渠道研究

    彩电产品新型销售渠道研究 中国家电业被誉为是竞争最为激烈、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激动人心的较量。渠道格局更是变幻莫测,各大渠道商在各级市......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