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拿大政府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启示
加拿大政府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启
示
2009-06-16 | 作者: | 来源: 中国政府创新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内容摘要:加拿大西部、东部一些省区和我国西部省份_样经济状况也相对落后。为此,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鼓励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优惠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提供多项额外的公共服务等。我国西部大开发应主张经济多样化;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教育等。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 加拿大
加拿大西部、东部一些省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产业结构等原因,经济状况相对落后。对此,加拿大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采取了﹁系列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有些省区的经济状况已明显好转。本文拟从介绍加拿大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概况入手,归纳整理加拿大政府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进而分析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加拿大欠发达地区发展概况
加拿大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全国GDP总量为6000多亿加元。但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经济依存度很高,向美国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0%,人口和经济中心也集中于沿美加边境南北纵深的100公里之内,且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据统计,两省经济之和占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70%,其中安省经济最发达。西部的阿尔伯塔省、萨斯哈彻温省、曼尼托巴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四省过去一直以农业、林业和能源等资源产品生产部门为主,产业结构简单、门类较少,经济总量在全加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大。直到80年代,四省的发展速度一直落后于东部经济强省。
此外,相对较落后地区是加东大西洋沿岸新布朗斯威克省,纽芬兰省,诸瓦斯科舍省和爱德华王子岛省。可以说这四省是加拿大经济最不发达地区。在过去,这四省经济发展缓慢,产业机构调整艰难,主要以渔业、林业及少量矿业为主,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总量在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也很小。
魁北克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人口总量和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加排名第二的大省。另一方面,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魁省长期作为加能源原材料和传统工业
基地的经济结构有待调整,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魁省经济的发展。因此,魁北克省失业率很高,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近年来,加拿大各级政府为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和实施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开展了促进欠发达省区经济发展的各种项目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果。
十年来,阿尔伯塔省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在加各省区中名列前茅。近几年,阿省经济以年均3.8%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在各产业部门中,石油化工、森林工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通讯电子及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竞争力不仅在加拿大,甚至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兴产业不断形成,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失业率不断降低。目前,阿省人均收入水平已赶上或超过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在加东省份,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生物科技产业、生态产业和电子工业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开工率提高,就业情况大为改善,已经看到了经济增长的曙光。
二、加拿大政府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成立专门组织,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凝聚合力共谋落后地区发展
加拿大国会为促进东北部以及西部地区发展设有东北部资源开发委员会和西部大发展委员会;联邦政府设有西部经济多样化部(MinistryofWesternEconomicDiversification)。
1988年,为促进加东四省经济发展,加联邦通过法案,宣布在联邦工业部下成立大西洋沿岸省份商业机会署(MinistryofAtlanticCanadaOpportunitiesAgency即ACOA)。联邦工业部长亲自领导ACOA,具体工作由相当于联邦副部长级的主席及加东各省的四个副主席组成的委员会负责。1996年开始,ACOA成为加联邦产业领导小组(INDUSTRYPORTFOLIO)的成员,该小组由联邦13个相关部、局、署组成,可见配备规格之高。
为了魁省经济发展,1998年,联邦政府将地区经济发展办公室(魁北克分部)升格为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经济发展署(ECD),由联邦国库部长直接主管,署长由该部一名副部长兼任。
又如安大略省设有北部地区发展与矿业厅
(MinistryofNorthernDevelepmentandMines),主管安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事宜。
(二)各级政府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积极扶持社会公益事业
如阿尔伯塔省政府人均科技研发和教育支出在全加一直是最高的。经过努力,目前该省已经拥有在加拿大较先进的公路,通讯设施,工业生产、科研和教育设施以及一支技术过硬的劳动力大军和科研队伍。很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对阿省第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大为青睐,纷纷来此投资设厂。
加拿大实行1~12年免费义务教育,90%的高校为国家所有。职业教育水平很高,如汽车产业工人基本上受过高等教育,加拿大每整车生产时间为21个小时,而美国是23个小时。因此,由于加拿大全民整体受教育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所以也可以吸引投资,增加落后地区的就业机会。
(三)鼓励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巩固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并重
加拿大联邦政府1987年建立了西部经济多元化发展计划部。加东的纽芬兰省也出台了“经济多元化和发展企业计划”。
如西部的阿省在合理开采石化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石化资源相关的、技术含量和附件价值高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他们认识到,如果仅限于原料的生产和销售,对经济和就业的助益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发展石化产品的深加工和相关产品的开发,这不仅可增加资源附加值,而且能带动生产技术的提升,使加石化工业竞争力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据统计,目前阿省制造业有2/3和石化资源有直接关系。同时,阿省政府鼓励在省内建立以石油天然气为能源的制造业和新兴工业,用一个产业带动多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同时,旅游、农林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也没有被忽视,并且有了新发展。政府大力发展旅游娱乐业,为旅游业企业提供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供求信息交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协助;同时,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设立专门机构,接受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投诉。旅游娱乐业的发展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大批公司和人才到阿省创业。
(四)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加拿大政府一贯认为,中小企业是该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来源,也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源泉,因此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多年来,加联邦通过与全加各种工业协会、金融机构及加西四省政府精诚合作,有效引导企业发展具有巨大技术和增长潜力的产业,从而使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符合当地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且有力地支持了联邦政府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战略”。
如阿尔伯塔省近年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办各种企业家培训计划,鼓励个人投资建立企业,培植企业家精神。一方面取消对私人投资的限制,另
一方面在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公司税税率分为多个等级,企业规模越小,应缴纳公司税税率越低,目的就是要给私营中小企业以充分的发展机会。目前,阿省中小企业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我雇佣人员比例居全加第二位。
(五)以优惠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
联邦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从事生物科技、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和通讯、环保科技、新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农产品深加工、旅游等方面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企业获得借款计划和融资项目的资助。BC省和萨省、曼省等草原省份政府为当地谷物(如BC省的小麦)和经济作物(如曼尼托巴省的蓝莓)种植者提供条件优惠的信贷支持。大西洋沿岸省份商业机会署为所有希望在大西洋沿岸地区设立企业的机构和个人提供贷款安排。为任何有志于在沿岸地区建立企业和开拓业务的机构和个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还款担保、借款保险、信用担保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如税收方面,阿省总体税率在加拿大是最低的:在全加是唯一免征省销售税(PST)的省份;不对省内企业和个人征收在美国和加拿大其它省份普遍施行的一般资本税(GPT)和工资税(PT);居民个人纳税负担是全加最低的。统计显示,阿省年收入55000加元的家庭的纳税额分别比安省和魁省同等收入家庭少2200加元和4600加元,因而极大地增加了阿省对外省和外国移民的吸引力;此外,阿省的公司税税率也是全加最低的,制造业公司应缴公司税税率比普通公司低25%左右。
又如加东的纽芬兰省出台了“经济多元化和发展企业计划”
(ECONOMICDIVERSIFICATIONANDGROWTHENTERPRISESPROGRAM)。凡是参加该计划的符合一定条件的省内外企业,均可享受到多种优惠政策:10年免征公司收入税、高等教育及保健税,继之以5年的逐步恢复征收期;可向当地市政府申请10年免征财产税,继之以5年的逐步恢复征收期;有权要求当地政府帮助加入当地融资计划,取得使用当地公有设施的执照、许可及选择权利;可以以象征性的价格获得当地公有土地的使用权,加入计划的企业最低可以以1加元收购当地闲置的工业设施。当然,享受优惠企业必须具备诸如最低投资额,最低当地雇员人数,投资技术含量等项条件。
(六)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提供多项额外的公共服务
为了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能够简单快捷地获得开展业务所需的信息和情报,联邦政府主导建立了西部商务服务网络体系。政府与社区未来发展公司(CFDC)、妇女创业办公室(WEIO)、加拿大商务服务中心(CBSC)等结成了商业信息服务联盟,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加西经济发展服务。目前,在加西四省已经设立了西部多元化发展计划的100多个服务点。
联邦设有一个“供货商发展计划”,主要是帮助西部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计划的投标。在联邦的层级上向加拿大其它地方大力推介西部的企业和公司;与各级政府协作,不断简化、优化加西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法规;鼓励当地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扩大出口的措施。此外,联邦建立了西部产业联盟,藉此推动西部企业之间结成各种形式的生产联盟,技术合作联盟和营销联盟,从而使当地企业获得成本优势。
大西洋沿岸省份商业机会署的职责也包括:鼓励成立各种行业协会,举办贸易展览和交易会,开展经济研究和市场调研;建立银行和商业信息网络;提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商业和投资方面的人才素质等规定。
三、几点启示
(一)经济多样化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方向
落后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对其它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以忽视。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虽然相对东部较为稀少,但仍具有数个西方经济大国的人口规模,依靠少数几个产业部门发展经济不仅不能长久,也非常危险。但经济多元化绝非是在低水平层次上的“小而全,大而全”,而是利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大力开发新兴产业部门,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二)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的任务最终要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力量去完成。加拿大作为联邦制国家,地方省区权限分明,各自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促进发展的法律法规;联邦政府对地方经济限制和干预较少,支持和鼓励措施多,让地方政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开手脚发展本地经济。同时,加国在联邦一级不断简化、优化经济政策法规,尽量减少对企业经管发展的束缚。由此可见,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应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中企业的积极性,并且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办事,这样才能增强落后地区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政府应逐步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加拿大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政府在失业保险、基本生活保障、救济贫困方面非常有作为。在解决了基本生活要求后,许多公民、企业到落后地区发展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国政府应在失业保障、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方面逐步加大力度,支持西部发展。
(四)应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教育事业,提高公民就业素质
加拿大实行1~12年义务教育,普通高校、各种高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非常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发展的根本和前提。我国西部地区应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制定符合西部地区长远发展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振兴苏北经济,使苏北地区尽快赶上苏南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对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苏北地区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推动,在这当中,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市已提前进入小康,并向全面富裕迈进;贫困县从整体上实现了脱贫,向小康过渡。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转变、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如铜山县2008年人均GDP达到20653元,正向富裕迈进;睢宁县2008年人均GDP达到8148元,正在逐渐脱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近些年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苏北县域GDP总量最大的铜山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21.6%;GDP总量最小的金湖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24.7%,这反映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苏北县域经济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落后于苏南地区。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苏北县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如2008年,铜山县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12.9%下降到11.5%,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6.6%、31.9%;2008年,金湖县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21.2%下降到18.9%,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6.6%、34.5%。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随着免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苏北县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2008年,铜山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8671元提高到21883元,泗阳县由13624元提高到16081元;农民纯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高,铜山县由6340元提高到7176元,灌南县由4247元提高到4804元。
(四)一批有竞争力的县市脱颖而出。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苏北地区盐城的东台市、大丰市和徐州的铜山县已跻身于全国百强县行列。经济强县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增长质量高、发展后劲足,成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苏北县域经济与苏南县域经济的比较分析
经济整体水平偏低。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水平偏低,是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突出体现。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在苏北县域中,经济较为发达的铜山县的GDP总量、人均GDP只占昆山市的16.70%、9.43%或江阴市的16.37%、16.18%;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睢宁县2008年的GDP总量、人均GDP只占昆山市的7.21%、3.72%或江阴市的7.07%、6.38%。
工业化程度偏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相比,其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例如,江阴市、昆山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5%,而铜山县、睢宁县的比重均在10%以上,差距明显。苏北地区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程度较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譹?訛苏北县域第二产业发展较慢,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偏低,相比苏南差距更大,即使是苏北县域中相对发达的铜山县,其第二产业的产值也只相当于江阴市、昆山市第二产业产值的15%左右,主要是工业中缺少骨干、优势企业,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化发展进程明显落后。
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苏北县域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上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苏南发达县域的差距还是在日益拉大。从统计数据看,苏北县域在对外贸易方面劣势明显,2008年铜山县进出口总额只占昆山市的0.22%、江阴市的1.00%,铜山县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只占昆山市的3.81%、江阴市的9.71%。由于苏北县域对外贸易起步晚,底子薄,这使得苏北县域贸易进出口总额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苏北地区县域的文盲率为9%,高于全省的7.9%和苏南地区的6.2%;另外,苏北县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3~7.34年,苏南为7.68~8.63年。苏北县域人口素质较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接受新观念、新技术能力较差,对市场信息反映迟钝,缺乏创新精神等。
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苏北各市县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很不平衡。2008年,在GDP总量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3.7倍;人均GDP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2.9倍;财政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7倍。
加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旅游业,较好地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提高苏北县域的人口素质。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大县域内的人才培养,留住高科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在内的基础人才培训,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用工保障。
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苏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仅靠有限的耕地是绝对发展不起来的。只有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划好工业布局,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大力培育民营经济。苏北与苏南相比,民营经济发展严重落后,苏北地区需要重点扶持一批远期、前景好的科技型民营企业。通过促进苏北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县级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提高苏北各县域的城镇化水平,是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能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大中小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实施城镇化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苏北要组织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引进优质项目,特别是要集中抓好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引进,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加快开放,加速发展。苏北县域在引进外资项目时要坚持两个主要原则:一是有利于当地优
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项目要优先引进;二是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项目不引进,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苏北县域要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根据自身条件,全力打造特色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小政府,大服务”的思想,竭尽全力为投资者“雪中送炭”,乃至“锦上添花”,为投资者提供透明、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要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另外,苏北县域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充分利用苏北地区的沿海、沿运河资源,加快发展内河运输;加大对苏北县域城乡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积极加快铁路、机场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上级对苏北发展的高度重视,苏北县域经济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苏北各县域应结合当地情况,创新体制和机制,相互协作,促进苏北各县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三篇: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献策
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献策
顾宝凤/文区域经济
·1999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CHINASME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我认为:
一、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问题,既要开拓国际市场,更要下大力气拓展国内市场。
市场开拓工作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开拓市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思路。但从面上看,当前应当在继续搞好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的同时,更大力地开拓好国内市场。据专家预测,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达到高峰,我国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同时,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不断加大。据介绍,进入美国超市的苹果有18道工序,质量要求相当苛刻。国家今年将进一步启动国内需求,市场必将逐步转旺,这为我们开拓国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一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也为此作出了有力的佐证。春兰集团一开始就把在国内市场与日本空调角逐作为主攻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在批量和价格上赢得了绝对优势。维维集团总经理崔桂亮说:“中国有12亿人口,这是很大的市场,就某些食品而言,占领中国市场就等于四分之一世界市场。”维维集团正是牢牢抓住国内市场,短短几年在国内市场取得了90%的占有率,并一举击败了国际知名的“雀巢”豆奶。欠发达地区应当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欠发达地区不少地方也提出并实施了市场化运行工程,在引导企业走向市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组织体系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基本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欠发达地区应尽快成立市场开拓的组织。企业都应成立市场部,设置模式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确定,从而逐步构建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市场网络。据计算,厂家自销的销售成本要占其销售额的15%,而商家的销售成本占销售额的8%左右。推进工商联合,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北京“牡丹”集团联营的镇江电视机厂1998年来销售效益是前年同期的几倍,他们如何取得如此业绩?厂长一言以蔽之:实行了销售代理制,与商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工商联合方面可以在两个层次展开:一方面搞好和当地商业企业的联合,建立工商定期协调会制度,由商业、供销等部门参加,明确销售当地产品的任务指标;另一方面搞好和外地大型商业集团的联合,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鼓励当地企业通过资产或利益纽带,和外地商业企业建立共同体。政府可制订鼓励支持流通企业销售本地产品的激励措施。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既要注重增量带动,更要突出存量盘活。
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上多少大项目,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实用的措施是存量调整,就是围绕现有企业、现有产品、现有项目搞技改,依靠存量盘活带动增量投入。目前,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能力闲置,盘活这些存量资产,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不少企业
只要有少量的技改投入进行产品革新、技术引进,就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可采取以下几条措施盘活存量资产:一是建立政府盘活闲置资产引导基金。可以变“输血”为“造血”,从解困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建立盘活闲置资产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停产多年、但目前有市场、有效益项目的复产工作。每年集中盘活几个企业,既可以分流下岗职工,又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引导企业加快新品开发步伐。企业的问题往往都反映在产品上,有个好产品就不愁无市场,特别是目前运转困难的企业,更要把新品开发工作作为启动生产的“救命稻草”。目前,消费品市场基本都被规模化企业集团所垄断,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要想挤占这类市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应当把新品开发的立足点放到配套协作上,在配套中升级,在协作中壮大。企业不仅要拿出产品开发规划,不仅在近期内有适销产品,对三五年搞什么当家产品,也要有研究和开发。
三、既要吸引外资,更要融通民资。
从发达地区的形势看,外向型经济虽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发展的势头仍然看好。欠发达地区应当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但是客观地看,近阶段在这方面选择余地并不大,不仅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发达地区无法相比。而相对来说,个体私营经济极具发展活力,很有希望成为新经济生长点。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应该成为欠发达地区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欠发达地区情况看,当前主要有“三种病”影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第一种是“红眼病”,怕少数人冒富会产生两极分化,影响稳定;第二种是“多疑病”,往往把个体私营企业同偷漏税、奸商等不光彩的字眼联在一起;第三种是“软骨病”,担心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是傍大款,手脚不干净。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欠发达地区营造以纳税荣、以富为荣、以支持群众富为荣的强烈氛围,动员家家户户跑市场,找项目、形成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保证政策到位。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难以到位,也因此挫伤了一些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应当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树立一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典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群众的市场意识刚刚有所强化,想搞,但搞什么,怎么搞心中无数,尤其需要通过典型来引路。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的现身说法,举一反三,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其中。
第四篇:我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1制定和实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与结构调整相配套的产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省扶临夏四十二条意见》,形成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结构及增长方式。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其他耗能少、就业多的新兴产业,支持资源深加工,推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加工转化增值、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对鼓励类投资项目,优先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提供信贷支持,各级政府可给予贴息或资助,并纳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和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实行分类指导、优胜劣汰,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对现有淘汰类生产能力实行限期淘汰制度,对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
2多途径增加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技改、环保、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对重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或直接投资等扶持。积极争取提高中央有关专项资金用于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比
重,并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倾斜。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给予金融支持。分层次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法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3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合理调整水、电、燃气等价格政策,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实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4加大相关税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有关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用量(重量)占发电燃料比重达到80%以上(含80%)所生产的电力,以及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他废渣生产的水泥,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对利用煤矸石、煤泥等用量(重量)占发电燃料比重达60%以上(含60%)所生产的电力,以及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目录的)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以后,要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按照基数保底、增量调节 的原则,逐步建立合理的相关税收分配机制。对在资源富集区内发展循环经济产生的税收,向资源地倾斜;各地按照组团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产生的税收,其属地分享的部分可由各县(市)之间协商制定合理的分配办法。
5依法保障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对符合规划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对循环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其用地计划指标由省统筹解决,并及时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积极探索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的办法。在省的权限内,对循环经济建设的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重点区域,在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出让金收入等的使用上给予倾斜。
(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环保政策。
1严格环保准入和能效标准控制。制定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量化指标和合格评定制度,建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循环经济污染控制标准体系。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时,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项目。对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的现有项目,要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关、停、并、转、改。禁止引进被国家列入限制类的项目及淘汰的技术和设备。认真执行国家高耗能(耗电)、能效标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达不到能效标准的用能(用电)、用水产品。
2进一步加大依法监管力度。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采取加强环境执法、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排污许可和排污收费等措施,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确保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实现排污达标、循环用水;对经过治理,污染物排放仍不能达标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和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积极培育污染治理企业,推动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控制。加强生产活动源头无废或少废产业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垃圾末端处置能源转化市场、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市场和相关科技产品市场的建设管理。
(三)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政策。
1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采取增加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建立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与成果应用担保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落实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设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加强相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鼓励对国内外相关
知识产权的依法合理利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包括共伴生矿产资源开发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综合节水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技术、农业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2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体系。州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科技、经贸、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技术导向目录及实施细则,将相关科技研发纳入全州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鼓励和支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引进、开发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相关社会化服务体系、信息交流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间实验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企业推进科技进步,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专项资金补助、财政贴息等方面对企业申报的相关技改项目给予支持。对清洁生产或循环经济水平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优先进行高技术产业认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工作。
3进一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完善主要用能设备及建筑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和主要耗能(水)行业节能(水)标准。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品标识、节能建
筑标识和环境标志制度,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政策。
1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和培训。各县(市)、各部门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定期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将循环经济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定期开展企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水平。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科学普及工程,在国民教育中逐步充实循环经济的教育内容。编写消费行为导则,制定资源节约公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氛围。
2加快循环经济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和其他职业院校循环经济相关学科建设,实施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进和培养循环经济研发方面的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建立和完善相关人才储备库。对完成循环经济重大科技研发或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突破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用技术成果和管理才能入股分红。
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抓紧制定、完善和实施循环经济规划。按照规划先行 的原则,抓紧组织编制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完善节能、节水、节约土地和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完善工业发展、区域发展、城镇建设等重点规划。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对中心城市、重点开发区、重点产业园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和逐步改造,引导和促进集聚发展。对进入循环经济规划区内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核心资源综合利用及废物排放控制要求,引导和促进企业相应建设集中供电、供气、供热和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形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监测和预警,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规划公告制度,规划一经批准,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二)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和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州政府领导召集、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州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统一领导。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州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依据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提出相关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分阶段推进计划。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发展改革、经贸、环保、科技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相应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确保有关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及专家咨询制度。
(三)实行循环经济的行政许可和准入控制。由州国土资源局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实施审查控制,州水利局对水资源实施审查控制,州发展改革委对产业政策实施审查控制,州工信委对节能降耗实施审查控制州环保局对环境评价实施审查控制,提高准入的门槛,确保循环经济科学、真实、有效地发展。
(四)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体系。由州发展改革委会同统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重点企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企业统计核算制度和统计监测网络,加大对循环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力度,为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各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相应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的统计评价,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监测。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并严格执行。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州工信委要会同州发展改革委、州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对各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州人民政府报告。
临夏州工信委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4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土地管理局(城乡规划土地局、规划国土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客观要求。为适应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妥善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现将有关政策措施通知如下:
一、坚持土地管理严而又严的原则,加强和规范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这是妥善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前提。当前,要抓紧完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快审批工作进度,特别要做好县、乡两级规划的完善工作,把规划落到实处;要强化规划意识,建设用地开发要严格按照规划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要加强预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和监督,确保各级规划的全面实施。
二、实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的相对集中。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是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为鼓励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对将原有农村宅基地或村、乡(镇)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成耕地的,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核认定后,可以向国家申请增加建设占用耕地指标。通过置换取得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安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门用于乡(镇)基础设施、中心村和小城镇建设以及乡(镇)工业小区建设。
三、积极推行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政策,鼓励开展农用地土地整理。为鼓励开展农村集体农用地整理,对各地自筹资金进行农用地整理净增农用地中的耕地面积,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核认定后,可以向国家按照60%的比例申请增加建设占用耕地指标。通过折抵取得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安排也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有条件地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途径。为妥善解决小城镇建新拆旧过程中的建设用地指标问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小城镇建设试点推进情况、试点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检查,到期归还”的原则,对国家和省级试点小城镇,单列编报下达一定数量的建设占用耕地周转指标。小城镇建设建新拆旧完成后,经复核认定的复垦成耕地的面积必须大于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
五、进一步加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力度。坚持实行建设占用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对占补平衡实行按建设项目进行考核,确保补充耕地的责任、资金和方案落实。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耕地储备制度,实现耕地先补后占。规范耕地开垦费收缴的管理。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合格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收取耕地开垦费。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对依法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要及时调整补划。
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建设用地审批工作效率。对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部在用地报批阶段主要审查是否符合规划、计划,耕地占补平衡资金和责任是否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搭车占地等问题。其余审查内容在建设用地预审和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并主要由省级以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把关。一些基础性、技术性的审查主要由市、县把关,省级以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审查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报批资料按照审查内容的调整要进行相应简化,对报批资料符合要求的,部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
七、为加快用地报批阶段的工作进度,要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工作。单独选址项目,要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阶段完成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补充耕地资金是否落实,以及是否压占矿产和地质灾害评估等问题的审查,用地正式报批时,对上述问题只附结论性意见,不再重复审查;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的部分区段在开工初期确实无法准确确定用地面积的,可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等工作,放在批后跟踪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有关图件资料作为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
八、对影响基础设施项目工期的单体控制性工程经批准后,可以实行先行用地。需报国务院批准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影响工期的单体控制性工程,经报部同意后,可以先期动工建设,但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善用地报批手续。
九、规范补充耕地费用的使用管理。对各地上缴中央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以省、区、市为单位,按照“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和“多缴费,多安排”的原则,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资金安排到缴费地区。跨实施的项目要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情况,进行资金拨付。对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70%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部分,各地在对国家投资的项目按规定进行资金配套后,也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和“多缴费,多安排”的原则,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资金及时安排到缴费地区。部在安排项目时,将根据各省、区、市的推荐和排序优先安排。
实施上述政策措施的情况和问题,各地应及时报告部办公厅。
国土资源部
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