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2 22: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

第一篇: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按照现代劳动法学的分类,:从微观上看, 劳动关系应当分为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从宏观上看, 将我国劳动关系置于世界范围进行比较, 它又正处于由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转换为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 从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转换为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这个时期的劳动关系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明晰化、契约规范化运行市场化的特征。劳动关系已由国家行政控制转变为市场调节, 国家对劳动关系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劳动标准的制定和劳动争议的处理来对劳动关系的市场运行实行宏观调控。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1)市场化劳动关系已形成并逐步占了主导地位。

中国实行渐进式的经济改革政策,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保持原有制度不变或对原有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实行渐进改革的同时,允许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经济在体制外的发展。这种改革政策在城镇形成了“二元用工制度”并存的局面:一是政府控制部门,二是市场主导部门。在市场主导部门即非公有制领域,其劳动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典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各种类型的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以前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事实上近年来大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都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变成了私营企业,但统计上仍然按乡镇企业计算。总之,我国非公有经济的就业人员已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和公有部门,成为我国的就业主体。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化中的劳动关系至少在数量上占了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政府控制部门通过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和不变动所有制基础的改革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从此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实行国有经济退出的战略;二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在这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数千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根本性变化。

(2)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初步形成。

1997年以来,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00多万人,虽然大部分已经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但随着近年来再就业率的下降,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日益成为再就业困难的劳动者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就业壁垒的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我国大约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绝大部分将进入低技能,低收入的就业市场,由于此类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处于明显弱势地位。这两类人员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个普通的劳动岗位,通常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甚至不敢对用人单位提出签定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要求,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有劳动没关系的现象,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

(3)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导致动态的、不稳定的劳动关系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灵活化,使非全日制,小时工等就业人员大副增加,初步统计全国已经达到几千万人。这类人员的劳动通常时间性较强,工作成果易量化,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只在提供劳务期

限内存在简单的权利义务关系,不需要长期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状况加上原来缺少相关法规政策,致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下的劳动关系呈现出非正规,动态和不稳定等特点,成为当前劳动关系整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例还在逐步上升。

(4)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动关系短期化趋势明显。

随着企业改制力度加大,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劳动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是跨国界的流动日益频繁。一方面,高素质劳动者由于供不应求,在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高薪或其他优厚待遇条件的吸引下频繁跳槽转换单位,为便于随时离开原单位,他们大都希望并尽量与企业签定短期劳动合同;另一方面,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者供过于求,用人单位为了控制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由于长期雇佣此类人员需要加薪造成的不合理成本支出,也大都与劳动者签定短期合同。这两方面情况导致当前的劳动关系出现明显的短期化态势。

(5)劳资纠纷日益增多。

劳资纠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增多,近年来更是成倍地增长,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纠纷的增长更呈迅速爆发的态势,集体纠纷尤为突出。纠纷数量逐年上升,涉及的职工人数剧增,处理难度不断加大。集体上访,围堵政府,阻碍交通、罢工、静坐,甚至非法拘谨企业领导者等恶性事件也不少见。

二、劳动关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1)三方协商机制不完善,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平衡,主要靠政府、雇主协会与工会组织三方沟通、协商并达到制衡机制,这已被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接受并实施。在我国三方机制发育不完善,功能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一是有些地方政府对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观念陈旧,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资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的功能作用认识不清,仍存在政府可以主导一切的片面观点,致使在三方协商机制建立过程中推进不力。二是中国特色的工会组织职能转变不到位,体制没有根本性转变,官办色彩浓厚,有些甚至成为企业附属物,缺少相对独立性。协调劳资关系的第一道防线企业调解组织已经丧失殆尽,在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中,工会组织建设几乎是空白,已建立的工会在操作上还没形成规范且相对固定的组织制度和结构。三是代表雇主的企业协会或雇主联合会在机构改革中其职能越来越弱化,不少地方没有这类组织,即使已建立的也没有赋于他自律管理的职能,这给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体制方面造成严重缺失。四是随着私有资本存量的急剧增长,资本的强势地位愈来愈强,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愈来愈弱。“强资本、弱劳动”的现象愈加明显,在劳资关系中普遍存在雇主单方面支配工资和劳动条件的“垄断因素”,雇主利用交易中的买方主导地位,行使价格支配能力,再通过压低劳动者的价格和降低劳动条件取得超额利润。而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也难于维护,可以说劳动者的地位明显下降,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困难群体。

(2)政府改革、职能转变、执法检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一段时期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实业界、理论界,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产权和经营权上,而对即便是廉价的劳动力,如何尊重他们的权益,保障他们的权益则注意不够,特别对资本内在地具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倾向,没有提出明确的警告,没有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由于政绩科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有些地方以GDP论英雄,一味地打拼,透支资源,刻意压低工资水平,压缩拆迁居民的基本权益,并以此当作招商的优惠条件,结果造成“劳动环境”的恶化,即使换来一时的成绩,亦将带来长期的社会隐患。

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新的推进,下放了不少权力,但是放权不等于自由放任,如何在宏观上加强调节还不尽得力,特别是对分配制度的管理,存在五龙治水,多头管理,缺乏综合宏观调控与平衡,造成多种分配比例关系出现混乱,形成了严重的不和谐。

(3)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在长时间中还存在着制度性短缺。《劳动法》作为基本法已颁布12年,当前社会的发展已与十多年前有很多变化,急需修订完善。与其配套的多个子法,如《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均没有出台,由于《劳动法》是基本法,多是一些原则规定,因而实际执行起来操作性较差,加上对违法责任规定不具体,法律效果相对较差,违法现象司空见惯。

(4)工资分配调控失衡,工资收入差距拉大,凸现社会公平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的大问题。有人形容,当前工资分配是一次分配没章法,二次分配没办法,各种分配比例关系紊乱,极不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机关企业之间、经营者与工人之间工资差距拉大,人们心理上极不平衡。

当前在分配上最大问题是,工资宏观调控机制和工资形成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宏观层面上,如何限制高收入,保障过低收入,还没有有效的办法。

(5)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制度设计和覆盖范围以城镇职工为主,对农民工及广大农民还没有惠及,同时在征缴、运营、发放、服务等诸多层面仍要改进完善,特别是在机关、事业、企业之间养老保险如何缩小差距,沟通衔接,需要抓紧改革,不然会造成不和谐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工会的应对措施

(1)要大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这是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的前提条件。针对我国当前新建企业蓬勃发展, 而其工会组织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 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 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并通工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全面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非公有制企业的增多, 将为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培育出越来越大的客观现实需求, 劳动标准将在劳动立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标准也将成为协商谈判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为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协商谈判制度可以在企业和行业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中大显身手。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 主要应该依靠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从总体上、制度上协调劳动关系矛盾。集体合同制度将对劳动合同制度产生规范作用, 共同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协商谈判要在“平等” 上着力。而协商谈判形成的集体合同更要在履行上下功夫。

(3)要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施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 促进劳动

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工会组织要努力推动三方协商机制向乡镇、街道延伸拓展, 争取乡镇、街道尽快全部建立;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 坚持定期会商、工作联动、目标考核, 充分发挥作用;要主动会同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企业家组织就企业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协商, 对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 对有重大影响的职工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解决意见, 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要加大对劳动争议的调处力度, 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4)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职工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 又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 是指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减免费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 也是通过法律扶贫、扶弱、扶残, 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但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 对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太少, 适用范围也太窄, 明显不符合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劳动争议诉讼的发展。要改变此状况, 一要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特别是要针对劳动关系的现状, 扩大法律援助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的适用范围;二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各级工会都要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 为劳动权益受损的特困职工和因履行维护职责而遭受侵害的工会工作者提供减、免费法律服务, 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保障和维护。

(5)工会组织必须从习惯与传统中实现工作职能转变、组织体制变革工作方法改变的新的运行机制。随着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主体地位的上升,但工会的活动空间缩小, 职工的利益诉求成为工作主导。在这种情况下, 工会那种“ 自上而下” 的运行机制、“ 下面围着上面转” 的工作状况、与职工利益共性相脱离的工会组织体制, 都将阻碍工会的发展和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独特作用的发挥。上级工会和基层工会在工作运行方式和考虑工作的思维方式上都要实现一个大的转变。

第二篇: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绿色物流备受关注。由于我国物流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必然会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顺应时代的潮流件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社会,我国也和世界发展同步,注重全局和长远利益,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规划和管理通过改革运输、存储、包装、加工等环节,已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我国在积极实施物流活动的同时也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物流。1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自1979年引人物流概念以来,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物流活动也对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如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可是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第三篇: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保护弱势群体的使命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党和国家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城乡差别较大,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等现状。因此,要加快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为构建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差距就业养老医疗保险弱势群体

正文: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1、目前我国社会存在大量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通俗地讲,势群体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可以界定为: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等。在社会层次结构中,是收入水平低、生活水准低和生活处境难的贫困群体,可认为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形成与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结构调整的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安定,必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2、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相较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沿海地区相较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未能带动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必须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社会公平,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1、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一方面,由于体制不统一,覆盖面过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全国只有1/4的劳动者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也很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与个人储蓄相结合的保障制度,限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相应保障还非常有限,社会化程度较低,保障功能较弱。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严重失衡,使贫富差距的程度越来越大。社会救助政策能够最低限度地满足贫困群体的生活需求,迅速缓解绝对贫困的状况,缓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面临的挑战。这造成城乡失衡加剧,贫富差距增大。城乡社会贫富悬殊加大,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更会使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无法实现。

2、经济全球化带来城市产业工人就业机会的重组,特别是随着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传统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下岗失业而沦为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就业格局的变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是市场竞争给人们带来更大的职业风险,产生了相当部分的市场竞争弱势群体,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保障。二是失业率提高使失业保险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3、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有固定用人单位的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在费用征缴、待遇支付等基础管理方面都要求过高,日渐增多的非正规就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民工乃至广大农民就更加难以承受。

4、多头管理、体制分散。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统一的设计和协调,缺乏整体性、规范性。管理体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的资金积累和保障服务功能尚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

6、社会保障立法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立法工作,但是,还有一些社会保障领域的立法,如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尚付阙如,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措施

1、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重点做好个体私营企业、外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适当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2、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抓好直辖市、省会市和中心城市等大城市的医疗保险改革,拓宽医疗保险试点地区范围。完善医疗保险配套制度改革,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3、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继续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4、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作为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在整个社会

保障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享受社会救助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提供社会救助则是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5、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法律制度,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各类参保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提高保费征缴率,做到应缴尽缴;对拒缴社会保险费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严密防止、严厉制裁违法挪用、侵占社会基金的行为,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

6、鉴于失业保险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失业人员就业保障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必要调整失业保险政策取向和功能。实际上,失业保险的目标取向应当调整为以促进就业为基本目标、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为基本功能并侧重于就业保障功能的就业促进制度,而不是主要侧重于生活救助的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在政策取向上从以生活保障为主转为以就业保障为主之后,重点是要为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服务。整合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功能,克服功能趋同现象,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应把失业保险金定位为求职或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机构应着重做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发钱。只有这样,失业保险制度才能够健康发展。

7、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社会保障立法配套进行,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需要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社会保障中的各种关系迫切需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予以调整,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表明,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同时,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法律的完备化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国际组织也通过国际立法和国际协作,不断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合作。

8、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薄弱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重点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分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构筑生育、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农村社会保障运作。

总结:

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在很多国家是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近年来我国财力已经有了明显增强,这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铺砖添瓦。

第四篇:浅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目前,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不可否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实施确实发挥了很大的正效应,但是,由于政策及措施的不尽完善,我国当前的保障性住房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融资渠道、公平分配、管理机制 正文:

所谓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其类型主要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五大类。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迎难而上,使得我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它可以分为保障房建设问题和分配管理问题。

一、保障房建设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小,建设资金不足

(1)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资金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血脉”,资金不足,建房就无从谈起。虽然自2008年以来,国家下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逐年增加,进2011年中央财政就分批下发了1522亿元的补助资金,但是相对于全年1.3万亿的总投资来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依然只占很小的份额。

(2)在融资渠道上,全国很多省市都只是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资,没有充分吸收社会资金,从而使得筹资渠道单一化。故造成资金不足。<二>、土地供给不足

(1)由于受土地财政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严重不足。自从我国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不断攀升,并日益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高依赖性,造成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土地面积大为减少,甚至造成严重的供给不足。例如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7.3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3.3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2.9万亿元,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

(2)政府的征收拆迁工作不合理,导致房屋拆迁问题频频出现,造成群众不满,从而不配合拆迁的相关工作。

(3)政府的各项工作不统一,从而造成供地时序混乱,没有高效率利用空闲土地。

<三>、保障房源少

目前,很多地方都还是采取先建房,后分房的措施。这就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周期长,而需要被保障的群众却十分迫切的问题。造成很多困难群众需要等待一两年才能有机会入住。没有很好地发挥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四>、保障房自身存在的诸问题

如选址不科学,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的等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虽然房子建起来了,却没有形成有效供给。

二、保障房的分配管理问题

随着保障房竣工量的增加,分配管理的任务就日趋重要了。如果分配不公,则会影响保障性住房的实施,甚至可能会滋生许多的社会问题。虽然各地政府已近在不断的完善,但进展参差不齐,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归纳如下:

(1)在申请者的经济条件审核中,很多地方都市采取从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到区级、市级的静态审查方法。着显然是很落后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人们财产形式的多元化、掩蔽化,这种传统的审核方式已经不能完整的反映申请者的经济条件,这就可能导致很多不需要被保障的人钻了空子,挤占了资源。

(2)在申请者的经济条件审核过程中,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甚至有些部门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才会确定通过着的名单。导致房子建好了却闲置着,没有形成有效供给。

(3)保障房申请和分配流程模糊化。很多地方都是递交了申请,就一直要等到公布入住者名单时才能得到相关消息,而中间的流程都没有公开,这就比较容易产生暗箱操作、谋私权等行为。此外,很多地方在分房过程中实行轮候摇号制,这就产生了本身的不公平。人为操作的程序和给以不同年龄段的人以相同的机会,着本身就不公平。

(4)保障房的流动机制不合理,退出机制存在很大问题。目前,大多地区都只注重入住的条件,却忽视了入住后居住者经济状况的改变,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当然,这多半是由于个人申报机制和个人信用机制不健全,导致当申报者收入增加或另外购房时,管理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只能依靠申报者自觉退出。(5)惩戒机制不健全。对于虚假申请者和违规者没有一套完整的惩罚机制。对于那些骗取保障性住房及违规使用、转让保障性住房或拒不服从退出管理的,惩罚力度不够或者不惩罚则会降低法律法规的威慑力,从而不仅会影响当期的住房供给,而且还会影响今后保障性住房的推广实施。

(6)房管部门监管效率低,管理成本过高。这不仅会造成机构繁琐而造成的办事不利,还会耗费大量的财政资金,从而无形中降低了财政用于建设保障房的资金。

三、保障房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

(1)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用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地方政府,在中央补贴陆续到位后,要进一步追加财政投入。

(2)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那些追求低风险且暂时没有投资方向的闲置资金。

(3)引导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改变单一的融资渠道,壮大融资源头。<二>、多措并举解决土地供给

(1)各级政府要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明确供地规模。要转变以土地为生的“土地财政”收入结构。

(2)政府要合理计划供地时序,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3)要合理拆迁,充分考虑被拆迁户的诉求,创新拆迁方式,完善拆迁政策,让群众积极配合。

<三>、创新方式筹集房源

(1)例如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商品房的建设必须配套建设保障房。(2)对危房进行改造,改建,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数量。(3)对商品房进行收购,用于应急。<四>:规范保障房的建设

(1)保障房的选址要趋于合理化,减少社会资金和劳动力的不必要消耗。(2)设计要合理化,要铭记保障房的宗旨,既不能高档化,也不能满足不了居民的居住要求。

(3)相关的基础设施要与房同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保障房的分配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多渠道审核保障房申请者的经济条件。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保障房申请者进行调查。开发更先进、更科学的设备来全方位了解申请者的经济状况。(2)全过程透明公开申请的流程和分配的结果。严格防范骗购骗租以及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变相福利分房和以权谋私的行为。(3)要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确保有进有出。动态掌握保障房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已经不符合住房要求的家庭纳入退出管理程序。

(4)完善惩戒制度,并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信用制度档案、加强与社会诚信体系的衔接,将违规者的违规事迹记入诚信档案。

(5)综合应用技术监控措施,群众举报监督,专门巡查人员等手段,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保障房供后监管制度。

参考书目:

[1].《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城镇廉租房住房租金管理办法[Z].2005-03-14.[3].王丽梅.浅谈我国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4).

第五篇:中国水环境现状及应对措施

国际经济与贸易11-1班

吴裕兴

学号:3110817133

中国水环境现状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就随便排放,我国水环境形势严峻,着实令人担忧。水污染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治理。

当前我国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调配能力弱,开发失调,保水节水意识不强,水浪费现象严重,水污染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因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水环境成为威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工业生产的大量污染和城市化进程规模的扩大,使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进入水体,影响水环境的质量。据统计,工业排污占污水总量70%,这些污水不仅排放量大,而且还含有害有毒物质,加大了水环境的污染程度。生活污水中的含氮、磷等物质,以及病原体污染物对水环境也构成了很大的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水可形成酸雨,一方面使水体酸化;另一方面,可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使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和盐浓度增高。另外,大量堆积的固体废物,可通过降水溶解使有害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长江排污量与日俱增,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以上是对我国水环境污染总体状况,现在重点分析重金属对我国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影响水质的重金属元素很多,而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土壤条件、水质酸碱特征、水体氧化特征、工业废水的排放等等。因此,不同水体常常存在不同的重金属污染。江西鄱阳湖受江西德兴铜矿开采的影响,目前其沉积物中Pb、Cu、Zn、Cr、bin、Cd、Hg含量均高于正常土壤背景值。其中,以zn、Pb、Cu、cr较为严重,这些重金

属可以随着水体的活动而稀释出来,造成湖水重金属的含量明显增高。浙江于岛湖湖底沉积物中,Cd、Hg、Zn的自然富集系数大于正常值的两倍,呈现Cd、Hg、办污染的迹象。南京玄武湖属浅水型湖泊,湖水主要靠钟山北麓雨水供给,湖底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超过南京相应地区冲积土中重金属的平均值,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Zn、Cu、Cr、Hg。四川凉山州大桥水库是一座大型综合利用工程,流域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分布,工业污染源极少,监测结果表明,水体中仅铜元素超标,底泥中重金属检出项目较多,含量大体与上游背景值相近,主要是库区地壳矿物质背景条件偏高所致。长江干流地区重金属污染尚不存在超标情况,但 在某些支流地区仍存在重金属亏染,有的还比较严重,如江西境内铙河cd和Pb超标;赣江cd和Pb超标,靖江六价Cr为主要污染物,长江某些江段即使在丰水期仍有Hg轻度超标。

针对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我们的预防措施又分为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措施和消减底泥中重金属的措施。我们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电解法、上浮法、吸附法等方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生物吸附法是一种新兴的处理方法,原核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真核微,E物中的酵母菌、霉菌都具有吸附重金属的能力,某些海藻也表现出极强的吸附重金属能力。近年来,鸡蛋壳膜、红树叶碎屑也被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此外,应加强基因工程研究,构造具有强吸附能力的工程菌,继续加强多组分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和加强生物吸附机理的研究。消减底泥中重金属的对策有:

1、减少外源性重金属的进入。要大力控制污水中重金属的排放,尽可能建立污水处理厂。

2、调节水质的氧化特性和酸碱度。以控制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向水体释放,造成二次污染:

3、对严重污染的戚泥的治理。对E层底泥疏浚,并填入清洁泥沙或碎石,可以有力地抑制底泥对河水的二次污染,若用具有吸附功能的粘土作为铺填物,则有望进一步改善水质。

4、进行水体生态修复、重建。有必要栽培一些耐性较强且速生的植物,攀取底泥中的重金属。

5、开展植树造林,防止水士流失,以减轻重金属污染、迁移扩散。

我们现在重点分析一下长江。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km,其中南京长122.8km、武汉77.3km、上海52.3km、岳阳29.5km、重庆27.4km、镇江21.2km。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21个沿江城市被调查的790km江段中,已形成560km的污染带。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BOD、COD、总磷浓度增加。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流域内地表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流域污水排放量已达150亿t,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45.2%;生活污水量35.8亿t,占全国生活污水总量的35.7%。尤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7个省市为甚,污水排放量共计120.5亿t,占全流域总

量的84.6%。这些年,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全流域污水排放量以3%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排入江。长江干流运输船达10万余艘,绝大部分船只未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每年数百万t含油污水,近亿t生活污水和7.5亿t生活垃圾排入长江,构成了长江不容忽视的流域污染源。不仅如此,近年来还不断发生运输化学品船只翻沉事故,大量硫酸、甲苯酚、煤油、原油等化学品倾覆入江,对长江水资源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长江沿岸堆积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是污染长江水质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各种有毒物质极易进入水体,严重污染长江水质。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长江水质的污染。

针对长江现状的对策:

1、人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2、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提高监测应急能力,优化布设饮用水源地,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口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

3、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的管理,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督,推进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水污染综合治理。

4、完善法律制度,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

通过对长江现状对策的分析,以及对中国水环境现状的总结,现提出一些建议。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分步实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全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

2、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

3、要大力做好污水资源化的工作4.建设污水处理厂应与配套管网同步实施,加强对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适应新排放标准水质要求的老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出台优惠政策,落实污水处理费的收取。

6、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无公害化最终处理,避免二次污染源的产生。

7、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并且积极落实。

我国的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大到国家有关部门,小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爱护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净土!不要让世界上只剩下眼泪是干净的!

下载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的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浅析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析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安全无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胡锦......

    浅谈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作为重点的普法对象,一直是我们开展工作而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规划精神,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

    我国水资源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年论文 题 目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学 生 郑皓晖 班 级 F1101004 学 号 5110109086 专 业 海洋工程与土建......

    工会应对金融危机思考措施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明显趋紧。金融危机给广大企业职工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使得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5篇可选)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

    4S店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4S店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汽车4S店是指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营销模式上......

    中国最新水环境现状及将来应对措施范文大全

    中国最新水环境现状及将来应对措施 在去年8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做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