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时间:2019-05-12 22:3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第一篇: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简论现行电力工程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报告摘要:现行劳务制度在电 力工程项目中,能节省施工单位的人力成本和管理层次,但因劳务工对劳务企业并无归属感,流动性大,素质高低不齐,容易对项目构成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建议对劳务人员实行终身评级制度,建立档案,与收入挂钩。

关键词:劳务电力施工安全

正文:

根据中国住建部文件,施工单位分为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承包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有不同的劳动力管理特点。从来源上分类,人力资源可分为自有(聘用)职工和劳务分包(或劳务合作单位)两种形式。

电力施工企业自有或聘用的员工一般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施工技术工人。这类人员一般与电力企业签有定期合同或长期合同,属于电力施工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资质的主要构成因素。这类人员相对固定,电力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自有人数多少。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依托供电部门逐渐扩大的电力施工企业中标项目也相应增多,单凭施工企业自有人员无法完成众多项目,这时候施工企业往往出于节约管理成本的考虑,不会增加自有人员数目来应对增加的项目,而是考虑组建一些“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劳务队伍。而且随着安装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更加细化,社会协

作也更加普遍。电力施工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具备专业人才,也不会因个别项目增加那些特殊人才,如变电站的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就普遍缺乏,这样不可避免会采取专业劳务分包进行临时的劳动力补充。

现行劳务制度在电力施工行业的优点在于:就施工项目来说,当任务需要时,施工项目部可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任务完成后,即可解除合同,劳动力回归劳务市场,施工企业不承担个人的五险一金,只考虑以项目为单位的意外险种,采用这种劳务分包形式确实有利于施工企业减少成本,规避风险。也使劳动力的使用可以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型来组织,使得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更加灵活,利用更加充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果电力施工企业长期固定与成建制安装队伍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还可以凭借这种自成组织,工种配套较全,有一定管理及协调能力的队伍,减少施工项目部的配置人员,不需要每个项目都承担劳务人员的培训费用,为项目顺利完成增加砝码。

不过因为劳务工本质属于临时工的特性,劳务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电力工程特点是负责一次安装的施工班组劳动强度高,配合性较强,而二次设备调试则要求技术性高,而且也因为设备带电的缘故,对工作在带电区域的施工人员安全要求极高。所以电力工程整体对劳务合作队伍的要求很高,不能随便从外面的流动劳务人员中挑选。南方电监局就硬性规定进电网作业人员必须持有进网作业许可证书,且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才能进场施工。而社会上的劳务分包队伍一般是农民工构成,大部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流动性很大,不符合电力工程施工要求。在变电站施工还好监

控管理,线路工程因为工作地点分布广,无法处处管控,所以是人身伤亡事故高发的工程。为什么如此,我们的经验知道,施工企业往往会根据劳务队伍的报价和劳务队伍的过往施工表现来决定选谁做这个劳务工程,甚至有些施工企业的个别领导还会因为利益问题选择心仪的队伍,这样在劳务合作队伍的选择上就存在许多不可估因素,有时候往往是报价低,回扣大的两种队伍挤掉施工质量好的队伍.而这种劳务队伍,因为报价低或者回扣大,会在工人的工资里和工时上作文章,导致工人工作高强度,收入偏低,而且私人老板与劳务工一般不签订合同,无“五险一金”,导致劳务人员普遍对施工队无归属感,觉得不合理就会走人,这样没有责任心的施工队伍,会对工程的施工安全构成隐患,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也无法保障.而作为劳务制度的重要环节劳务公司,对劳务人员根本没有尽到它应起的培训作用,纯粹是施工企业定好劳务队伍,劳务队伍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时间匆忙,收足管理费就放任不理.形式主义违背了住建部建立劳务制度的初衷。

事例:2010年某220kV变电站,土建工程采用专业分包的模式分给某土建施工老板,该老板初次涉足变电站施工,根据工程价钱和工期要求组织了相应的施工人员,除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较为固定外,其余均为临时民工。而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因考虑到该施工老板与公司领导的关系,故对该老板聘用的劳务人员审核睁眼闭眼,而监理人员长期住在项目部,吃住都是土建施工队的,所以审查也是流于形式。因施工人员达不到技术要求,而且施工机械普遍缺乏,工程进度一直滞后。同期当年某电网公司管

辖区,发生多起人身伤亡事故,某电网公司接连发布停工整顿通知,该工地也相应整改停工,而因为该老板聘请的劳务工的计费工资属于计时性质,工地长期停工,意味着无事可做,工钱变少,对没有合同约束的劳务工人,马上辞职不做。等停工期一过,地方供电局的年度新增容量计划又迫在眉睫,但年关将至,找劳务人员不容易,土建老板最后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找来劳务人员,而项目部和监理人员在追进度的前提下,也忽略了必须的要求,结果某天,没有经过任何电气安全培训的劳务临时人员,在进行钢筋切割时,因设备老化,钢筋切割机漏电,一名劳务工触电,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也缺乏必须的触电急救知识,错过急救宝贵时间,导致该名劳务工触电死亡。该土建老板除了赔偿死亡人员家属,勒令停工,并被逐出电力市场。相关领导也受到处分。事件暴露出现行劳务制度的几个问题:1¸土建老板依靠关系取得该土建劳务工程,而该老板对变电工程毫无经验,施工企业在选择外包劳务队伍时没有严格刷选。2¸土建老板出于经济考虑,聘请不熟悉相关电建业务的施工人员,导致施工进度滞后,并影响后期因停工赶工的进度。3¸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没有起到对劳务人员进行审核,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没有对劳务人员把关,4劳务人员因没有合同约束,对施工队并无归属感,说走就走,施工队伍不稳定,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5¸劳务市场不稳定,施工老板聘请的临时劳务工根本就是乌合之众,对电力建设的安全隐患绝然不知,对触电急救知识也毫无了解。综上所述,劳务工的混乱,迟早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虽然能使施工企业节省开支,但一旦出了人身伤亡事故,光是赔偿的费用肯定超支,甚至对施工企业会造成亏本。

我们常说:"以人为本",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力工程构成五要素"人机料法环"中,人是最关键的一环。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不取决于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才是决定因素。如何提高劳务施工人员的素质,体现劳务人员的价值,根除上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有以下建议:1¸除电力施工企业自有人员外,所有劳务人员必须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在劳务公司挂号入档,施工企业不能使用不明来历的劳务工。2¸规范劳务公司,要求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合同法规,劳务公司负责对劳务工分类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劳务工的素质,对劳务工建立技能等级考核制度,3¸施工企业和劳务公司共同对劳务工进行考核评比,通过培训考试和施工过程的表现,给劳务工进行评级,此评级与劳务工终身相伴,并把收入直接与劳务工级别和表现挂钩.激励劳务工积极向上4.施工企业的领导必须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对劳务队伍进行刷选时,必须综合考虑报价,劳务工的评级情况,避免劣品淘汰良品.在根源上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

参考文献:西南安装高级技工学校出版的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选修课学习资料综合科目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篇:改进现行精准扶贫制度的五点建议

改进现行精准扶贫制度的五点建议

改进现行精准扶贫制度的五点建议

当前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的以下困难和不足: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由于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真实收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很多农村居民的收入并不稳定,无法准确估计他们的真实收入。除此之外,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中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以上这些都增加了贫困户识别的难度。

二、贫困居民的不同需求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不同的贫困农民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对帮扶力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帮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贫困户个人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对帮扶要求千差万别。例如有些贫困的老人或残疾人需要经济方面的帮扶,而贫困的年轻人则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这些因素使得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资料不够详细,数据统计不够准确。在扶贫工作中,对于“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怎样确定贫困人口”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即使政府上级部门已经颁布相关扶贫政策,但基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未能做到“扶真贫”。扶贫、脱贫缺乏精准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贫困人口的相关资料搜集的不够全面,没有真正了解到经济困难家庭的真实情况,或者有些贫困人口根本就没有被统计到,只是大致上报了一个数字而已。另外,有一些贫困人口的资料甚至是不真实的。

四、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存在粗放“漫灌”现象,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是最应该得到扶贫资助的。但是由于补助资金少最终使得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贫困人口识别制度。首先,要优化贫困人口识别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实施开发式扶贫,不但要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还要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其次,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识别标准、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核验、填报信息等要求,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认真审核,层层把关,使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最后,要抓好督查,强化考核。

二是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农村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农民各方面的素质偏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坚持扶贫先扶智。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其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与技能,从而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社会了解。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很难实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贫困户和基层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本身缺乏了解。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帮扶政策的了解。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办法,例如,让驻村干部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他们对帮扶政策的了解。对于扶贫干部,则可在电视、报纸、网络、官方微博等媒体上加大宣传,使之正确理解,准确执行。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使贫困地区人口富裕起来。建议地方政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优质人才回流,提高生产力,把当地经济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先让人民手中有钱才能谈脱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发展特色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方法,以特色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才能激励和带动人们奔向脱贫的道路。除此之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关注民生,完善公平机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精准扶贫脱贫。

五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对每一个贫困人口都建立信息档案,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掌握的全面程度,若能够对每一位困难居民的信息进行准确收集并进行及时追踪,则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精确分析,确定采取怎样的帮扶政策,从而保证精准扶贫脱贫。

第三篇: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模版]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近几年来,国际及国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欧美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会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从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

本文主要剖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并据其提出关于改善我国汇率制度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优点 缺点 改善

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特点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实践表明,采用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汇率制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3,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二、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汇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转变后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

1、富有弹性。相比于之前的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现行汇率制度更具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同时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2、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3、对市场反应灵敏。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敏反应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利于间接融资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行汇率政策推动外需扩张,带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三、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在看到现行汇率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实现汇率的稳定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性独立性两个目标中,只能“二选一”。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变动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是根据篮子中货币之间的汇率来被动调整的,是中央银行被动干预的结果。因此,目前的汇率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2、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央行规定的一定幅度之内,从而使得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且维持成本较高。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此外,维持现行汇率制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其总维持成本较高。

4、推迟了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由于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需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那么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5、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现有汇率制度约束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使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被弱化,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如果人民币仅是小幅波动,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但未通过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造成了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的累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 当国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 便导致了单边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 但当套利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 套利会通过非法逃套汇等形式进行, 这就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而另一方面,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增加了无风险套汇的机会, 也使投资者可以在国内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产品, 在国外销售后换取外汇, 再兑换成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保证了这种投机行为无风险,从而增加了无风险套利机会。

6、银行风险增加。虽然间接融资企业对汇率的敏感性强于对利率的敏感性,但是对浮动汇率制下的市场波动适应性较弱。这些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并不会随利率的升降而出现大幅变化,但是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的收益却会随汇率的变化而波动。企业还贷不确定性增加,银行贷款回收率下降,贷款风险增大,呆账坏账增加,银行利润率和收益率随之下降。

四、完善汇率制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浮动汇率制应是必然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必须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既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兼顾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使资本管制发挥一定效果。

1、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完善现行汇率制度。

2、坚持汇率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同时要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近些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较均幅的、缓慢的爬升,使市场上形成了强烈的、可预测的升值幅度预期。这使得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不仅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打破市场上人民币可测算的升值预期刻不容缓。

3、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力度,保持改革的话语权并赢得外部支持。一国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利益,因此,一国汇率制度的改变也常常会引起国际上的干预或协调。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或是部分利益集团的压力不断地通过政治等途径对中国政府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主动应对,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的力度,保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话语权,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

4、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当前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在已允许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远期和互换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和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交易等。从汇率改革的过程来看,今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难以预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也可能会大于预期。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汇率问题的研究,提高风险意识,学会应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与创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5、协调好汇率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利率水平高于国外,则会推动本国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同步,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币值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 1 ] 国家外汇交易中心,CEIC,招商证券研发中心《浅析中国的汇率制度以及不愿升值的根本原因》

[ 2 ] 李美艳.现行汇率制度的思考[ J ].财经界, 2008, 03: 8363.[ 4 ] 谭雅玲.改革前行要看问题掌握主动要有远见———人民币汇率改革3年反思[ J ].金融论坛, 2008, 08: 45.[ 6 ] 毛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J ].法制与经济, 2007, 04:87-88.

第四篇: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 要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 问题 的决定》,以及有关的 法律、法规建立的。四十多年来,通过执行劳动教养法规,实施劳动教养制度,有效地维护了 社会 的稳定和 经济 事业的全面 发展。

从 目前 来看,我国劳动教养法规不够完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有人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应予以废除。但对于劳动教养制度是否废除,应客观地 分析,它自产生以来,为我国预防犯罪,减少犯罪以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是根据 政治 经济及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治安处罚条例》的处罚较轻,对某些违法犯罪分子难以追究刑事责任,如不实行劳动教养,极有可能成为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的后备力量,无论对于失足者的挽救,还是对于社会的稳定都是极其不利的。四十余年来,它已成为我国治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很难被其它制度所取代。尤其在社会治安形势仍然异常严峻,劳教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99年底又开始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等现实面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劳动教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教养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养法规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加以否定。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的。四十多年来,通过执行劳动教养法规,实施劳动教养制度,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劳动教养法的渊源

(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批准实施的法律法规。这种立法虽然规格较高,但从立法形式上看,却属附属立法,有关劳动教养的决定散见于其它立法中。这类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0条和第32条的规定,以及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等。

(二)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行政法规。纵观现行劳动教养立法中,这类行政法规是规范并直接指导劳动教养工作的主要法律架构:是有关劳动教养立法中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它们有《国务院关于转发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关于将强制劳动和收容审查两项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管理和劳教工作管理的通知》等。

(三)由主管行政机关颁布实施的行政规章。其立法形式多采用“管理办法”、“行为准则”、“执行准则”。

(四)有关部门对某些法律条文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

从以上渊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劳动教养立法多采用行政法规及行政规章,辅之以相关的司法解释,尚缺乏专门的劳动教养法。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依法治国工作的不断深入,劳动教养原有立法的滞后迹象越来越明显。它主要表现在,立法规格低,法律定性不明,法律体系庞杂且互为矛盾,同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相距甚远,使劳动教养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与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相左。

二、劳动教养的性质

在我国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法律体系中,刑事法律适用于已构成犯罪的人,我国刑法第13条对犯罪概念进行了明确表述,即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已构成犯罪的人适用刑罚,以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而《治安处罚条例》的适用对象是实施了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违法人员,但在刑事法律制度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适用对象之外,还有一部分行为危害性虽比刑事法律适用对象的社会危害性小,但却比治安处罚条例适用对象的社会危害性大的“准犯罪”层次。从他们的社会危害程度上看,虽不及刑事制裁程度,但其主观恶性大,人员数量多,因而仅靠治安处罚条例是不足以达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劳动教养制度正是应需而生。

由此可见,劳动教养制度既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重要法律制度,又是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强制性教育改造的措施则为了挽救他们,使其不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以消除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从处罚性质来看,既不属刑事处罚,又不属治安处罚,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特殊行政处罚措施。

三、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应属于行政法规,因而劳动教养只能被认为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但《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的七种行政处罚种类中,并无“劳动教养”的规定。该法第9条第二款明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第10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行政处罚”。第64条第二款规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由此可见,《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作为行政法规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劳动教养”,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尚没有立法设定“劳动教养”之前,显然与其上位法冲突,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但由于客观现实的需要,目前还难于废止。这样就有违我们的法制精神。

(二)劳动教养的目的宗旨亦落后于 时代。1957年8月3日公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用法律形式表述了劳动教养的宗旨,即:“为了把游手好闲、违法乱纪、不务正业的有劳动力的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为了进一步维护公共秩序,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当时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适应新形势,必须使劳动教养真正摆脱对政治、道德的从属地位,而纳入法治轨道。

(三)与刑罚相比有失公平。《劳动教养办法》第1条指出:“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就其期限来说与刑罚中的4年以下有期徒刑基本相当,因为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中明确规定“必要时可延长1年”。依据刑法,已构成犯罪而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原居住地执行;而判处拘役的罪犯,一般在当地专设的拘役所或看守所里就近执行,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而被判处劳教的人,则需收容于专门的劳教场所,节假日也只能就地休息。由此产生这样的问题,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受处罚,可能往往比刑事处罚还要重。有时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被诉至法院可能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而从犯由于不够刑事处罚而被处以1—3年的劳动教养,远远超过主犯的羁押期限。因此,许多劳教人员觉得冤,认为劳教还不如被判刑,判刑可能比劳动教养还要轻。实践中,也确有劳教人员转捕,以求得由检察机关向法院起诉,结果获得无罪或短期判决,很快就予以释放。

(四)对劳动教养的处罚决定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依照《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委员会由公安、民政、劳动部门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工作。但从多年实践看,这种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是非常性的临时机构,受各届政府机构领导任期变动 影响 很大,有时连委员会开个会都难,实际上却是由公安机关一家审批劳动教养,而管理改造工作则分属司法行政机关,劳动、民政仅徒挂虚名,更何况,劳动、民政部门纯系行政部门,而决非司法机关。

这样劳动教养就由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既是审批机关,又是复议机关,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往往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本不该被劳教的却被劳教,在程序上无法象刑事诉讼那样,可获得律师的帮助和辩护,而检察机关也无法行使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被劳教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2、可能会放纵真正的罪犯。依法本该判刑的,甚或可能被判较重刑罚的,由于各种因素,被劳教了事;

3、有些案件有罪证据不足,当然同时也缺乏无罪证据,依照刑事诉讼关于“疑罪从无”的立法精神,本该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而根据刑诉的有关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有时公安机关认为侦查有困难,证据难以收集,但行为人又有犯罪嫌疑,为避免被检察机关退回,或因证据不足要求补充侦查,便迳行适用劳动教养。同时,对于劳教人员提前解教、所外执行、减期或延期,也是由劳教机关一家说了算,同样缺乏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易于产生不公平,继而萌生腐败。

(五)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9条规定:“劳动教养收容家居大中城市需要劳动教养的人,对家居 农村 而流窜到城市、铁路沿线和大型工矿作案,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人,也可以收容劳动教养。”从此条可以看出,劳动教养对象是特定的,而家居农村或小城市进行违法犯罪的人是不可能被劳动教养的。这样,就使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不够刑事处罚,且治安处罚又太轻,而又家居农村的违法犯罪人员得不到应有处罚,不利于维护农村和小城市社会治安的稳定,也不符合我国《宪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规定。而有些轻罪,依据刑法有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甚至可以免予刑事处分,但是那些不够刑事处分的违法分子却可以被处最高4年的劳动教养,这有悖刑法中“罪刑相适应原则”。另外还有,同样的犯罪,在刑法、治安处罚条例中要处罚,而劳教法规中却没有提及,使一些有罪错的人有可能逃避打击,显失公正。

第五篇:论现行职称制度

文章标题:论现行职称制度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当人类进入法治时代,只有法律被充分尊重并严格执行、法律成为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行为准则时,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安定有序,人与人之间才能进入一种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良好的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法治的根本目

和谐是法律的目标。法通过调整不同个体、群体、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相对和谐的人际、群际、地区关系,形成相对和谐的社会关系。

和谐社会内涵丰富。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这一重要论述中可以归纳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即“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一条主线,“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实现手段,“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文明、秩序和效益的完美结合,其基本的标志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方面纳入法律的轨道;法律建立在尊重民主、人权、理性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法律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行为模式和准则,法律成为社会权威,成为全社会的信仰,受到普遍的尊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自由、利益与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的理由不受剥夺。

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基本一致。法治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治的推动与保障,依赖于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法治。法治化程度高,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才能有效的促使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和谐相处。

二、依法行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行为,而最有效的政府行为是依法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在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符合法律规定,完全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拥有着行政管理和行政许可双重职能,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对法治国家的建立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和谐社会构建成功与否。

1、依法行政是构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行使的行政权是公民权力和国家权力的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手段,行政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种阶层和各种社会关系利益的调整。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既存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也存在着相互对立冲突的情况。行政机关在调整二者利益时,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要求,树立服务意识,为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提供更快捷、方便、有效的最好的服务,诚信对待每一位相对人,努力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最终一致,才能在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和谐一致的良好关系。

2、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要求政府科学地整合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管理手段,履行自身职能,维护社会秩序,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而政府要履行自身职能,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必须借助法律手段来完成。法治作为社会机关的调整器,以实现社会正义为价值追求目标,通过法律的具体实施,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从而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依法行政体现了社会正义这种价值追求目标,维护政府行使权力的社会秩序,保证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平衡。

三、构建和谐社会为依法行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依法行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对依法行政产生深远影响。

1、构建和谐社会为依法行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文精神为理念,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文明社会。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依法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中来,对行政机关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了依法行政的新局面。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目标,必然要服务于多元和差异的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也必然要服务于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保证其在法律法规框

下载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改进现行财务漏洞

    如何改进现行财务漏洞 对煤炭企业实施集中财务管理的现实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IT业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应对加入WTO之后的各种挑战,许......

    论电子商务风险管理及改进建议

    论电子商务风险管理及改进建议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剖析现阶段电子商务安全网风险策略的薄弱点, 随着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

    劳务派遣优缺点分析

    劳务派遣优缺点分析 深圳劳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周长新 2011年7月5日 目录劳务派遣公司的起源使用劳务派遣优势分析 1)舒缓企业资金压力,降低用工成本 2)用人便捷 3)规避......

    论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5篇

    论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姓名 单位 单位邮编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各个阶段的问题,进而集中探讨了在施工阶段,如何做好施工......

    论改革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之紧迫性

    论改革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之紧迫性 摘要: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项教育改造制度,自1955年创立以来,在改造违法犯罪人员和预防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项制......

    2021年企业现行财会制度主要问题及建议(合集五篇)

    2021年企业现行财会制度主要问题及建议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企业飞速发展,业务范围也逐步延伸到了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

    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和改进

    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和改进 一、财务报告目标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进行任何学科的研究工作,都必须首先明确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目标。会计人员必须首先研究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明确了......

    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

    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 【摘要】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自颁布实施至今,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都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