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年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本站推荐]
2013年潍坊地区中考化学试题分析(90分钟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 选择题(10*2分 共20分)
1、纯净物的性质-----第二单元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第1单元
3、化学用语
4、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元素)---第三单元
5、化学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基础常识
6、燃烧产物的分析----第七单元
7、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物质的分类9、10灭火的原理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物质以及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选择题重点考查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基本化学常识;(九年上册)
二 选择题(10*2分 共20分)
11、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2、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第五单元
13、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应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蒸发操作时停止加热的时机、溶液导电
14、分子与原子、质量守恒定律
15、金属的活动性
16、物质化学反应的变化、产物、现象;重点考察物质的分离、除杂与鉴别(中考重点难点)
17、物质溶解度以及溶解曲线
18、化学变化过程与数学中坐标系结合(难点,需要学生有数形结合的能力)
1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单质的概念,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总数和为020、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要掌握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本题填空实验结合性问题(2小题共20分)
21第一题(12分)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有机合成材料等相关知识;
22第二题(8分)
考察了酸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实验的基本事项,实验的场景;
四 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10分)考察了基本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催化剂、时间、接触面等)
此类题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分析利用题中的条件,整合所学的知识点,仔细作答;
24(10分)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炼铁与酸碱盐相结合的知识(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等知识点相融合)
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五 计算类(20分)(10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性质和在实验中的作用 26(10分)本题重点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二篇:2014年德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4年德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分析
化学命题组
2014年德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结合我市现行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的内容而命制的。今年的试题在去年的基础上做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适度凸现涉及化学实验的内容,图像有所增加;卷面长度、题目阅读量比去年有所增加(2013年3449字,2014年3884字),主要增加在试题背景介绍、试题体现的学科观念方面。试题在立意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试题着眼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核,考虑知识点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试。题目内容新颖,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对我市初中化学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命题思路和目的试题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考查内容旨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试题对《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以及“化学与社会发展”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将“科学探究”主题要求融入其他四个主题中。
试题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化学知识的重现,而是将考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考查,目的是促使考生把化学 1
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考虑问题,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化学在生活、生成实际中应用,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实际情境下,注重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核心概念与原理、常见元素与化学物质、常用化学用语、基本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掌握情况,体现宏观——微观——表示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既注重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又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主要特点
1.试卷结构合理、趋于稳定,知识覆盖全面,试题前后编排符合“由易到难”的梯度要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难度。2014年的试题分值50分,与上分值相同,其中,选择题8题,共16分;非选择题6大题,共34分。选择题注重化学的基础性,体现选择题具有较大知识点覆盖面的特点;非选择题分值基本每个空格1分(只有一个空格为2分),注重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结合。试题涉及知识点分布更加合理,学科重点突出。试题按照一定的题目难度由易到难有序布局,有利于学生寻找答案。试题命制在考虑考查学生基础知识问题的前提下,选择部分具有探究学习的题目,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背景资料文字有所增加,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的开放性题目有所增加,使得学生在展示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学科观念方面有所依托。
2.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试题中的第一大题“选择题”(16分)、第二
大题第1小题和第2小题(9分)、第三大题第1小题(4分)以及第四大题部分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第二大题第3小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第二大题第4小题考查学生掌握物质分类方法的情况;“纸笔测试”的化学试题特点,因需要描述实际出现的化学问题,就需要大量的文字说明;第三大题第2小题考查学生从一个“化学魔术”的文字描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图像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用化学学科的观念解决问题,突出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作用。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用化学学科的观念和理论处理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化学试题的命制,不仅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情况,还考查其对化学观念的理解应用。如:选择题中的第2小题和第8小题、第三大题第2小题以及第四大题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图像、数据的分析理解能力;选择题中的第2小题、第二大题第3小题以及第三大题第2小题涉及化学学科的“微粒观”,即 “化学用微观组成解释物质宏观现象”;许多试题体现“物质的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微观组成(或结构)之间的关系”的观念。
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考查化学实验的试题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涉及化学实验的题目有:第一大题的1、5、6、8小题,还有第二大题第4小题、第三大题以及第四大题的第2小题。尤其是第三大题第2小题更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的题目。
三.对当前化学学科教与学的建议
1、立足“双基”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科学素养,以不变应万变。避免学生因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导致不愿学、继而出现厌烦情绪。
2、强调过程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及复习教学中,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过程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科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达到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3、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因试题的问答是以“纸笔测试”的形式呈现的。针对学业考试的试题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化学试题要求学生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避免学生有理说不出、说不清,或答不准、用词不当、答非所问等问题的产生。
4.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教学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培养能力的习题,使选择的题目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5.紧密联系实际,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平时教学中,要时时关注化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做到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或
知识背景中提取信息,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化学就在身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会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6.重视实验,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科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途径。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不仅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并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彻底扭转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做法。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开展探究实验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突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年6月11日
第三篇:2012潍坊中考
2012潍坊中考Ⅷ.书面表达(本题20分)
假设你是Li Ping,潍坊十八中的一名学生。请根据提示写一封约120个词的英文信和一个英文信封。
信息提示:
收信人姓名 Jim
收信人地址 438King Street New Tom,Sydney Australia
写信人姓名 Li Ping
写信人地址 188 East Dongfeng Street Weifang,Shandong China
写信内容 简介潍坊,简介潍坊18中,学校生活,个人
写信日期 2002年6月23日
英文信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信的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II英文信封
Li Ping
188 East Dongfeng Street
Weifang, Shandong, China
Jim
438 King Street, New Town
Sydney, Australia
信的正文
188 East Dongfeng Street
Weifang, Shandong, China
June 23, 2002 Dear Jim,How are you? I'm very glad to write the letter to you.My name is Li Ping.I'm a Chinese boy.I'm from Weifang, China.Do you know Weifang? It's a beautiful city in Shandong.It's a kite city.I study in No.18 Middle School.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I'm in Class 1, Grade 3.There are 24 classes in our school.We study Chinese, maths, English and other subjects.I like English very much.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football and watching TV.I have many good friends.We help each other.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Please write to me soon.Welcome to
Weifang.Yours Li Ping
第四篇: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我国航天科技发展
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我国航天科技发展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测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航天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已知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气6570000L左右,而目前的飞船飞往火星来回一趟需两年的时间,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所需的氧气,则质量很大,将大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
(1)若飞船上有三名航天员,请计算来回火星一趟,理论上需要氧气__________kg。(氧气的密度是1.43g/L,答案取整数)
(2)有人提出在飞船上供氧的两个方案:①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水。
②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产生氧气:2Na2O+2CO2=2Na2CO3+O2↑从减少飞船发射质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请你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优缺点(各写一点)。
(3)也有科学家提出研究使航天员人工冬眠的技术或加快飞船速度,缩短航行时间来减少氧气的携带量。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案,请举一例_______。你提出该方案的简要理由:
【分析】题目提示要从两方面去考虑问题。从CO2的循环处理来看,方案②要优于方案①,但通过计算可知,产生同质量的O2,方案②消耗原料质量大,发射成本高,从这点看,方案①要优于方案②。我们最熟悉的CO2与O2之间的循环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了,它与人的呼吸作用过程恰好相反,且成本低,简单易行。
【答案】(1)11838(按氧气体积分数为21%计算)(2)方案①:优点是产生同质量的氧气,飞船发射时质量较小;缺点是不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方案②:优点是产生氧气的同时能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缺点是产生同质量的氧气时飞船发射质量较大。(3)在飞船内种植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植物。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利用,既能减轻飞船发射的质量又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第五篇: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紧扣教材
体现化学核心素养
——2018高考化学全国卷II评析
2018年高考刚刚落幕,回顾今年的高考化学题,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梯度适中 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7道选择题中大部分保留了历年高考题中的经典题型。如第7、10、11、12、13题分别考查了比较常见的STSE、元素推断及周期律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电化学、表格实验这几个主干知识点,而且难度较低,均是平时考试中常见的题目,学生容易上手,并且可以轻松得分。
3道大题考察形式与历年高考题、平时模考题基本相似,并且阅读信息能力的考查降低、基本无创新题型,所以难度相比去年降低了几个档次。
第26题是工艺流程题,考查流程图的解读、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本题的信息量较少,与往年相比未考查溶度积的计算,难度有所降低。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中的主干知识,最后一问涉及速率方程问题,是学生较陌生的,考查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对图像的解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个部分是本套卷纸中为数不多的创新题型,也是本套卷纸中拉开学员梯度的一道题,本题的难度相对去年,有所提高。第28题是实验题,它包含了常见的装置连接、混合气体性质检验、仪器的作用、氧化还原滴定等问题,属于一道常的规实验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两道选考题中,均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中的主干基础知识,其难度如试前猜想一样,与2017年高考题相比,物质结构难度提高而有机化学难度降低。
二、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弘扬科学精神,传承我国科学文化 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第12题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
三、贴近教材,突出基础性和学科特色,加强实验能力考查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等源于化学实验。试题大多以化学实验为背景展开,注重化学实验情境的创设,在化学实验背景中展开设问。同时,多数试题以教材知识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为起点展开,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较为顺利地进入到试题情境。
第8题以常见化学事实和化学用语为背景,考核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和用语的掌握;
第9题以教材中甲烷光照实验为背景,以氯气的颜色为线索考察的一道贴近教材的有机实验;
第13题中的4个选项考察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几乎完全与教材实验吻合,更加使试卷“贴近教材,突出基础性和学科特色”
第28题实验综合题,是一道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实验题。
四、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现化学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 化学学科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试题素材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展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试题背景材料丰富、新颖,展示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关注材料、医药、能源的应用。
第7题考察基本生活常识问题,纯碱去油污、漂白粉消毒、氢氧化铝中和胃酸、硫酸钡用于胃肠检查,此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第8题则是一道针对我国环境污染为背景,进行考察雾霾成分、分散系等相关知识
第27题是以治理温室气体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进行解题。
第38题则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山梨醇和异山梨醇为背景,利用有机知识解决有机推断问题。综上所述,2018年全国卷2理综化学试题,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的考察。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贴近教材,重视学习过程,广泛联系社会发展与实际,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凸显化学学科特色,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出来,将课堂表现考出来,重视化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学科素养的考查。
化 学
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全国I卷、全国II卷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稳中求变,在继承以往出题思路的同时有所创新。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也会用到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或思想。仍然注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更加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特点分析
以生产、生活为背景考查化学知识,不单纯只考知识点,难度不大。考题形式越来越灵活,要求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
2.2018与2017年试题对比
题型没有变化仍然是7道化学选择4道大题,题量没有变化。2017年全国
1、全国2化学选择题都应用对数函数结合图像考查溶液中离子平衡,2018年溶液中离子平衡在选择题中没有以单独出现,压轴选择题考查电化学,总体来看2018年选择题难度较2017年所有降低。
实验大题
2017年全国
1、全国2“实验大题”都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定量分析、实验装置、注意事项、计算等。2018年“实验大题”以制备醋酸亚铬、闪锌矿为背景,结合实验装置考查综合实验难度与去年持平。
工业流程
2017年全国1、2“工业流程”分别以钛铁矿、水泥为背景结合化学知识、考查同学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等。2018年工业流程以焦亚硫酸钠、三草酸和铁酸钾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相关计算等,难度较去年所有降低。
原理综合
2017年全国1、2“原理综合”分别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等。2018年“原理综合”以可逆反应、CH4-CO2催化重整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催化剂、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较去年难度稍有所降低。
物质结构
2018年选做题“物质结构”较去年难度持平,全国1“有机化学基础”比去年难度有所增加,全国2卷难度与去年持平。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2卷化学难度并不比全国1卷简单。2018全国卷化学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预计平均分会比去年高5分。
考试告一段落,在彻底放纵前还可趁着头脑热乎进行一下大概的估分,为自己接下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准备工作,启达教育教师团队会陆续为大家提供专业的试题解析,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3.2019高考化学试卷预测
历年高考化学考题都稳中求变,在注重与往年试题题型接近、依照课程标准、考查范围不超纲的前提下求变化。2019年高考化学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但对同学读取信息、处理信息、灵活应用的能力的要求会略有提高。
常考重点知识模块如:化学与生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原理综合、有机化学基础等仍然是重点考查知识模块,可能会以一些生产、生活实际背景考查以上知识点。
贯彻改革要求,推动素质教育
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贯彻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1.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5题中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试题中呈现的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II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1)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环境保护的素材,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化学基本原理,体现化学在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的巨大作用。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行动中,尤其是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化学及相关科学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核心原理及技术支撑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8题和全国IV卷第12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雾霾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雾霾形成过程中无机颗粒物的化学基本概念,分析雾霾酸度增大的催化过程和机理。全国IV卷第10题考查化学品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体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
2)2018年高考化学设置绿色生产技术试题,要求考生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和技术,以此体现化学科学为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全国II卷第36题以葡萄糖以及用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和异山梨醇等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为背景,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以各种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为背景,考查基本化学知识和概念,体现化学在确保食品安全、守护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6题治疗心绞痛的药——硝酸异山梨酯,全国IV卷抗心律失常药——盐酸美西律,这些试题素材展示了化学在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守护人类健康中的贡献。在高考化学试题中普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传递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巨大价值和神奇魅力,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喜欢化学科学、学习化学科学、应用化学科学、发展化学科学,树立投身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3.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等关键能力。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在测评关键能力方面体现了如下特点。
3.1 创新设问方式,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依据考查内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设问方式,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相对熟悉的内容,增加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7题提供了两种合成碘酸钾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独立地从中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3.2 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
1)提供量化数据关系。反应速率是反应原理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中学阶段的教学仅停留在定性阶段,没有到定量阶段。不同物质、不同物理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实际上可以用定量的数学关系模型来表示反应速率。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7题提供了沉积碳生成速率与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压强的关系方程,要求学生分析积碳量与反应压强的之间关系,判断选择反应的具体条件。
2)提供转化流程信息。物质转化流程信息常见于化工工艺图中,这些工业流程来自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试题中简化为生产流程或技术单元,要求学生分析流程图中的物质变化及操作,从中分析或选择反应条件、解读并挑选工艺参数、产物分离操作方法等信息,结合已经学过的元素知识、反应原理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以锌的冶炼为背景,通过工艺流程图和数据表格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将生产生活实际与中学化学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电化学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3)提供新颖反应信息。在试题中提供陌生的反应方程式或转化关系,要求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反应相结合,构建一个可解决问题的反应知识体系。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6题,要求学生分析理解整个合成路线,现场学习乙腈水解新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学过的有机反应,设计一条合成苯乙酸苄酯的路线。3.3 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证据推理是逻辑推理能力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质特征。
1)考查基于数据的推理。反应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以及呈现的图表是重要的证据,可以考查学生通过分析、转化图形曲线的数据关系,结合化学基本反应理论,推演在不同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规律。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7题、全国III卷第28题均以物质反应转化为题材,呈现不同类型的数据随时间或温度变化图形,加大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2)考查基于实验现象的推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典型的反应现象特征。根据不同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可以推理物质的组成,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8题提供了“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分析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3)考查基于规律的推理。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规律,也是指导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理论,利用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2题、全国II卷第10题、全国III卷第13题以及全国IV卷的第13题均是以周期律和结构知识推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试题。
4.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常见典型物质等基础内容,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有利保障了基础教育化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试题设计的理念如下。
1)转换呈现方式。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在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如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9题考查学生判断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实验现象。
2)转变考查方式。考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5题考查电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是以Born-Haber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据基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
3)调整考查物质。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元素主要为应用广泛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些元素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在设计试题时,不仅元素化合物试题涉及的物质用的是典型和常见的,而且实验试题和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也用的是生活和实验室常见的,如理科综合全国I、II、III卷中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为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调整考查物质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不熟悉物质的陌生度,增加在考场中的自信心,同时回归中学化学元素化学教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