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五篇)

时间:2019-05-12 23: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第一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前不久,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强调指出,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为我们司法行政机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力量,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一、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提供良好法治环境。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使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提高,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开展重点区域、特殊人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拓展“法律七进”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活动规模,丰富活动内容。把法律送到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寺院,送到每个干部群众手中。要充分整合司法行政和社会各部门的力量,把法制宣传与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起来,与服务民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主题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民族团结进步等密切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依法办事,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就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二、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运用人民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要化解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类型的专项纠纷,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山林土地、征地拆迁、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等类型的纠纷,要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比较突出的、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矛盾纠纷,多年积累的、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以及党委、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集中开展排查调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重点做好三种矛盾的调解:一是对已经掌握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包括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自己掌握的纠纷,也包括党委政府交办或者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移送或委托的纠纷;二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特别是通过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发现陈年积怨和新的纠纷苗头;三是对已掌握的和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做好化解工作。同时,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卫生、药品安全、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努力做到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工作。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分批次对全市各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全员培训,特别要强化对调委会主任、调解小组长和调解骨干的培训。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服务大局、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三、发挥律师依法维权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要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有效化解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提升矛盾纠纷调处的公信力和成功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建立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我市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担任乡镇、街道、社区、村社法律顾问,为律师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明确要求律师要紧扣矛盾纠纷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释疑解惑、疏导群众情绪,力求定纷止争;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实际情况,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要紧扣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建立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息上报机制。强化矛盾纠纷舆情信息汇报工作力度,律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司法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报送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息,特别是对涉及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积极采取前期预防措施。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对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功能作用,宣传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典型案例及先进事迹,提升社会各界对这一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发挥公证司法证明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要加强公证宣传,使社会各界对公证制度的职能作用和法律地位有一个充分认识,积极选择公证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矛盾。要牢固树立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自觉把公证预防的理念贯穿到执业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把公证服务过程变为减少矛盾纠纷的过程,使公证制度内在的功能和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实现公证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成效的最大化。对经济、民事领域里已经较为成熟的公证业务,要做精做细,使公证真正渗透到有关民、商事活动的全过程并切实发挥作用,把能充分体现公证证明效力的业务做大、做强。要及时发现并研究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新需求,主动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公证法律服务,发掘并形成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把公证服务向证前和证后延伸,充分发掘并体现公证作为一种法律活动以及特殊法律服务所应有的专业内涵和水准,努力提高公证的效能。要将公证服务延伸至公证前、公证后,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办理公证前,认真调查取证,制止不法经济事件;办理公证过程中详细审查,主动宣传法律知识,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消除纠纷隐患;办理公证后积极回访,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达成和解协议,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第二篇: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根据新时期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政法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和必须唱好的重头戏,更是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方向盘和指南针。社会矛盾化解,居于三项重点工作之首,无疑是一项最基础性工作。三项重点工作,虽然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密不可分,但社会矛盾化解是非常关键性的环节,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围绕化解社会矛盾这一工作重心,检察机关应当从公正执法的高度,努力协调、平衡、兼顾社会矛盾化解与维护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的优势。

一、坚持突出强化法律监督主题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整个政法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坚持突出强化法律监督主题,与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并不相互冲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只有通过积极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能,才能创造化解社会矛盾的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检察机关要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党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围绕地方发展建设的实际,选好切入点,把握结合点,针对矛盾点,解决风险点,积极投入到发展转型的法治保障中去。

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准确把握检察工作方向,一切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实际出发,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检察工作着力点。检察机关在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潜能,摆正自身位置,发挥监督作用,运用法律协调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关系,通过各项检察职能的全面履行,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产生深刻影响,以法律服务为立道之渊,以法治保障为立身之本,以化解矛盾为立足之源,以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强化法律监督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赋予时代的烙印,注入新的内容,体现新的活力,取得新的成效,而且要与社会发展转型相合拍,齐步走。

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弱化,更不能淡化。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是检察工作的核心,更是检察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检察权实质就是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行使国家权力对各种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和执法、司法活动进行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以达到维护法律尊严的目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行使审查决定批捕权、起诉权和职务犯罪侦查权等,而且还担负着对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侦查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是否合法以及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实行法律监督的任务,还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在检察职能中,对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实行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审查批捕,对刑事被告人决定提起公诉,是对违法犯罪行为实行法律监督。因此,检察机关执法的全部内容,就是保障我国刑法、民法、行政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突出法治保障主题,是强化法律监督的灵魂,是我们各项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研究发展转型的语境下检察机关如何强化法律监督的新问题,将法治保障融入社会矛盾化解中

去。加强法律监督,就是要突出重点,在法律监督的效果上下功夫,实施法律监督,要讲究监督艺术和策略,要通过启动和实施法律监督程序,解决在刑事执法、民事行政执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等问题。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切实运用好立案监督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执行监督权和民事行政审判监督权,坚决杜绝滥用监督权。强化法律监督,就是要围绕法治保障主题,突出法律服务的功能,从更高层面、更高起点、更高要求,坚持抓好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二、注重社会矛盾化解多措并举

检察机关无论是从自身执法办案上讲,还是从监督、配合其他司法机关执法办案而言,都对社会矛盾化解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刑事司法活动,不仅处于法律监督的地位,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衔接功能。社会矛盾在检察环节最主要、最集中、最突出表现为各种案件。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办案得以实现的。社会矛盾的焦点,往往在于执法办案的公平性,而执法不公平、不公正、不严格,则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发生。由各种案件引起的社会矛盾,其影响范围广大,不仅当事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诉求对立,留下隐患,而且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甚至遭到人民群众的怨声载道。违法办案,导致错案出现,其负面影响和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司法的根本价值,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是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最后环节公信力和权威性不可动摇的基石。

社会依赖法律调整,法律规范人们行为,依法办案是公正执法的灵魂。检察机关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法律效果、优质高效、统筹兼顾、勇于创新的执法理念。注重理念、方式、效果三点成一线,确保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注重把公平正义全面落实在办案的优质高效上,确保实体和程序并重;注重调动和整合一切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的司法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执法不公、不廉引起的社会矛盾处于零状态;注重探索社会矛盾化解的手段、方法、策略、机制,确保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社会矛盾是复杂、综合、活跃的社会现象。社会矛盾化解的精神实质,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检察机关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善于改革和创新,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化解社会矛盾的激情和活力。一是健全机制、加强协调,构建社会矛盾化解的立体防控体系。深化防范机制,注重源头预防,进一步深化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社情民意调查机制、涉检信访处置机制,着力防范社会风险。加强对不捕不诉、撤案等案件的风险评估预警,做到风险早预警、预警早预案、问题早解决。依托街道、乡镇检察室平台,充分发挥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延长检察工作链条的作用,强化与司法部门的信息互联互享,定期深入收集社情民意,准确排查、掌握影响稳定的因素、动态、和苗头。切实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工作,实行人民监督员参与“两户一访”接待制度,提升为民执法的公信力。二是积极履行检察职能,注重过程防控。在全面履行打击刑事犯罪、查办预防职务犯罪和诉讼监督三项检察职能过程中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打击刑事犯罪中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的高压态势,加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以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办案,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坚决杜绝因执法办案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矛盾的现象发生。针对轻微刑事犯罪,探索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涉罪外来人员管护教育基地等工作,积极救助特困刑事被害人。三是坚持惩治与预防并举,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中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按照“依法、积

极、稳妥”的思路,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四是坚持强化诉讼监督,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深化督促起诉,延伸督促起诉触角。五是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将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化解与“大调解”工作体系相对接,借助调解平台和专职调解力量实现矛盾联调。与政府、法院、公安机关及司法、信访等部门建立司法诉求情况通报机制度,对矛盾纠纷展开联合调查、联合听证、共同答复,增强合力。

三、运用法治保障服务转型发展

随着转型发展的步伐加快,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崇尚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发展、政治文明,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社会转型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的同步发展,社会矛盾化解,更离不开法治保障的力量支撑。

转型发展是潮流,法治保障是关键。检察机关要积极推动法治保障工作,不断拓展法治保障领域,创新法治保障方式,提升法治保障水平,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后盾。要切实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入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治保障要赶时代的潮流,切合时代的脉搏,赋予鲜明的个性,通过不断夯实法治保障基础,努力扩大社会矛盾化解的效果。

转型发展是趋势,法治保障是根本。检察机关要通过新举措、新途径、新渠道,赋予法治保障的新内容、新任务、新使命,运用好检察功能,发挥好监督作用,延伸好服务触角。坚持突出法治保障地位,在社会矛盾化解上不留死角,不流于形式,富有针对性,根据矛盾化解对象不同,因人而易,对症下药。检察人员要有高度的大局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在具体办案中,要做到法律与理性相结合,将“强化监督、服务大局、维护稳定、化解矛盾”贯彻于执法的全过程,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要用平等、谦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要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办理每一起案件,切实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转型发展是导向,法治保障是目标。检察机关一方面运用打击、保护、预防等手段,多渠道、全方位、高角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化纠纷、解难题。将工作重心下沉社区、乡村。检察工作进社区、科学发展入企业、法律服务到家庭。检察干警要充当好问计民生调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发展转型指导员、化解矛盾调解员、转变作风服务员的角色。构筑现代检察法治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检察机关一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广大群众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维护法制尊严的良好氛围。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推进法制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掀起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不断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在发展转型中力求法治保障,在法治保障中推进发展转型。由于社会矛盾表现为多元性、集合性、交织性,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要有宽阔的视野、活跃的思路、严谨的作风、灵活的方法和负责的态度,全面了解围绕法律问题的其他社会矛盾,更加细致地分析、研究案情,找准执法办案的最佳切入点,依法彻底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效果的最大化,通过法治保障,巩固发展转型的大好形势。检察机关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牢记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根本指导方针,积极发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第三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就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司法行政机关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为维护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志在中政委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首先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使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真正成为自觉行动。

(一)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而引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成员收益不均、社会政策调整、社会管理失当等原因,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不少利益矛盾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如果处理不好,一旦激化,很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进而诱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在理念、机制、方法、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很多方面、很多时候仍然处在应急、应对的被动状态。为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掌握政法工作的主动权,中央在深入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

(二)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战略意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政法稳定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政法、司法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三项重点工作,既着眼于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问题,又着眼于源头治理、夯实基础,抓住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体现了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战略思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科学内涵。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三者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重点突出、相互影响、融为一体。实践证明,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往往是矛盾问题堆积、激化的结果;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经济发展造成社会管理薄弱环节,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秩序;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因此,推进三项重点重点,就是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关键点,从基础上、源头上、根本上“三管齐下”整体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二、把握工作主线,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穿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条主线。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这条主线,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思考和谋划司法行政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首先要在谋划上下功夫。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研究确定新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增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和针对性,切实从工作指导上转变到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上来。

(二)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部署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部署和推进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安置安置帮教和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职能,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用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上,用在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上,用在推进和落实公正廉洁执法上,切实抓住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履行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责任”。

(三)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准确定位,正确把握三项重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系,自觉把三项重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推进。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推进三项重点,必须善于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实现维稳工作新突破,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四)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否做好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衡量司法行政队伍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必须从当前政法工作重要部署出发,把提高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能力作为重点任务,通过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服务大提升、业务大交流、创先争优等形式,切实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和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注入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一)创新工作思路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突出抓好与三项重点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要坚持“大调解”原则,把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诉讼调解,发挥公证职能妥善有效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利用司法鉴定职能妥善化解诉讼纷争。要坚持“大管理”原则,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相关社会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狠抓廉洁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深化和完善监狱体制改革、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社区矫正、律师工作改革、公证机构和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等各项改革,构建有利于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司法行政体制机制。

(三)创新工作措施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围绕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从预防环节入手,创新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公证服务、律师咨询等措施,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从化解环节入手,创新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律师参与诉前诉中诉后调解等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创新监狱劳教机关与社会安置帮教组织衔接管控措施和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帮扶帮教、科学管理等措施,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帮扶的新举措,有效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积极参与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新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教育、业务建设、行风建设、执法服务规范、执法服务公开、执法服务监督等措施,及时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四、坚持统筹兼顾,增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整体效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项重点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浑然一体的。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形成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

(一)统筹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三大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都与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要注重发挥三大职能的综合优势,合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综合运用律师担任政府企业法律顾问和办理非诉讼案件、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各类法律服务机构法律咨询、“12348”法律服务专线等职能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代理诉讼、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综合运用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普法依法治理等职能,做好相关社会管理工作。要综合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服务水平。

(二)统筹兼顾履行职能与基础建设的关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打牢履行职能的根基。一是要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任务等方面切实加强司法所和县级司法局规范化建设,协调落实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业务装备指挥标准和人民调解“三项经费”,建好司法行政机关的“前沿阵地”。二是要加强执法服务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监狱劳教机关执法工作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执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公信力。三是加强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以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细化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和目标任务,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实现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考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勤政、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统筹兼顾服务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履行第一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要着眼于推进第一要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既要注重化解民生领域的社会矛盾,又要注重化解转方式、调结构、城市建设、企业改制等经济领域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管理方面,既要注重服务社会管理事务,又要注重服务经济管理事务。在公正廉洁执法上,既要注重防止不公正、不廉洁执法服务影响社会稳定,更要注重防止不公正、不廉洁执法服务影响经济发展。

五、注重总结巩固成果,建立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解决好长效机制问题,真正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一)注重深化“老典型”,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多年来,各地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推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济南先后推出刑释解教人员分类管理、平阴的“调解超市”、济阳的“三调联动”、章丘的“依法建制、依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典型经验。我们现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坚持、深化、完善和提升,使这些经验做法继续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注重推出“新经验”,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注入新动力。创新是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三项重点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在许多地方需要创新,需要探索新经验、推出新举措。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基层大胆探索,不断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群众期待、适应发展需求、实践效果良好的典型经验,形成新的工作动力,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新成果。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从基础上、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工作,因此,要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建设。在总结推广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注重将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及时建立工作制度,巩固工作成果,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司法行政机关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制定考核标准,用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实效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司法行政工作,关键看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工作体系。

(一)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衡量和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工作导向至关重要。要坚持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和检查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引导各级各单位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谋划和开展工作,在全系统形成以三项工作为重点的工作导向,引导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二)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看领导的政绩观。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与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业务工作目标考核等一并进行考核,在全系统树立“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重要政绩”的新观念,推动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三)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树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对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效显着的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予以批评,在全系统形成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激励机制,激励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四篇: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内容摘要]:社会矛盾化解是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检察机关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要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才能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推向深入。

社会矛盾化解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肩负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只有立足于法律监督职能,才能在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做到到位而不缺位、不越位,才能真正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检察干警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推向深入。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复杂多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四点。

(一)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增多。当前的社会矛盾触点很多,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维权、劳资纠纷等都是热点领域,各种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产生的矛盾逐步突出。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单位和部门对这类矛盾纠纷化解不力,不认真对待,随之产生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

(二)利益诉求增多,群众交叉攀比态势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法治意识滞后。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上访者往往交叉攀比,使各类群体性利益矛盾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安置等群体利益矛盾引发的纠纷和集体上访,往往是多种矛盾和多种意图的集合体,相互交叉感染,相互攀比联动,化解难度不断增大。

(三)经济利益结构的改变导致社会矛盾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由于经济转型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增多,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一些人抱着“法不治众”、“众怒难犯”的心态,利益个体自发组织起来,希望通过集体行动,唤起政府的关注,使自身利益能得到政府的确认和保障,从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突出表现为群体性越级上访、闹事,希望通过上访造成更大声势,向有关部门施加更大的压力。

(四)合理诉求和其他目的结合导致热点问题升温,处置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一件事件中甚至多种矛盾相互交织,这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解决和处置的难度很大。

二、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体现的特征

一是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表现得更为复杂。在检察工作中,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社会矛盾,而且该社会矛盾在检察监督之前就已经有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或运行,大多数社会矛盾一旦发展到需要检察监督去化解的时候,其中的利益主体就会更加多元化,利益诉求就会更加多样化、利益矛盾就会更加复杂化、影响范围就会更加扩大化、利益双方的矛盾就会更加对抗化。因此,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时,不仅要解决好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更要解决好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把这两种关系同时解决好,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否则就有可能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是社会矛盾化解任务在检察环节表现的更为繁重。社会矛盾在本质上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外在表现,社会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而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就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检察工作的内在属性就是法律监督,而法律监督体现在利益协调上,就是要监督利益落实、利益调整是否正当合法。因此,就社会矛盾化解进程或环节看,立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道关口,执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二道关口,司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关口。人民群众在检察环节维护自身利益的期待和愿望更加迫切,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和繁重。

三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方式在检察环节表现的更为特殊。

当权利与权利之间无法通过法律自行达到利益平衡且产生利益冲突时,就需要通过权力的依法介入来化解矛盾,当权力介入后社会矛盾仍然没有化解时,就需要通过监督来化解,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不同于权力介入而化解,监督行为本身一般并不直接就权利与权利之间的矛盾进行化解,而是通过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来间接达到化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矛盾的目的。因此,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应当是着重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通过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达到化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矛盾的目的。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角色和定位

面对新时期新的社会矛盾,要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定位。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往往具有历史性和政策性,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司各部门、各社会组织都有责任。检察机关的专政性质、法定职能、和公平正义的追求目标,都说明检察机关发挥职能,是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二)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检察工作价值观念。任何犯罪在侵害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必然是对国家法律秩序利益的侵害,检察机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在面对社会矛盾时,必须处理好惩罚犯罪和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关系,改变原有的以国家本位身份下单纯追求打击和惩罚犯罪的价值观念,树立维护公平正义和维护国家利益及个人合法利益的价值观念。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角色定位。在传统认识中检察机关仅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检察机关是惩治犯罪的一方,是站在犯罪对立面作为矛盾一方存在的。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要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体之一,就要把打击惩罚犯罪,放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行,不仅要实现国家刑罚权、维护法治权威,还要更多地融入调停社会冲突和平抑矛盾纠纷的内涵。

(四)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上访申诉的群众,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或遭遇了不公平待遇,来上访、申诉的群众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的上访,体现了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确立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态度,始终把执法为民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作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动力源泉,排除外界干扰,依法办事,力求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公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公平公正执法的形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检察机关如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最基本、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

(一)围绕反腐重点,严查职务犯罪。近年来,各地高位运行的信访总量、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最为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大量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职务犯罪行为,如久访不息的背后隐藏着司法不公的行为,拆迁纠纷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企业改制**背后隐藏着中饱私囊,重大安全事故背后隐藏着渎职失职。检察机关来要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必须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通过严厉查办职务犯罪,以此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优先查办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发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司法腐败案件,更好地保障民生、维护民利,有效地缓解和减少社会矛盾。要贯彻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有效运用检察建议等预防手段,及时消除社会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围绕监督重点,强化诉讼监督。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责所在,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点,重点是维护好法律的公正和对当事人的公平。

1.要围绕“受害人”加强立案监督。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大多是合法权益受到刑事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提供,这类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矛盾很容易激化,检察机关应当高度重视这类立案监督案件,依照法定程序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及时向控告人反馈信息,并且要全程跟踪监督案件进展情况。对于不符合立案侦查条件的,要作好控告人的思想工作,使控告人真心接受处理结果,不留矛盾隐患。

2.要围绕“当事人”加强民行监督。要注重监督纠正涉及民生、严重违反法定审判程序以及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导致的错误裁判,并要切实加大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同时,要继续探索开展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对裁判正确的案件,协同法院做好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

3.要围绕“被告人”强化刑事审判监督。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以及过失犯,尽量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特别是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要坚持从宽处理。要重点监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确保司法公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4.要围绕“犯罪人”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监管场所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和劳教人员,可以说是不安定因素的火山口。监所部门要积极配合看守所共建依法、文明、人性化的监管环境,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要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不廉的问题,以免激化社会矛盾。要针对监外执行罪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将监外执行罪犯管严管好,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三)围绕执法效果,转变执法观念。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要进一步地改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在办案中要更加注重社会效果。要灵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执法办案中要慎用逮捕、扣押等强制措施,尤其是对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刑事案件,要努力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地营造和谐相处的浓厚氛围。要不断提高干警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认识。努力地提高干警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认识,从而使每个检察干警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都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调处工作,从检察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要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充分依靠专业性调解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三调”对接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中,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化解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围绕公正廉洁执法,强化自身监督。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首先必须要自身公正廉洁执法。要突出抓好检察职业道德建设。要始终不渝地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检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变成执法、司法工作的规则和机制,使检察干警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不因检察机关自身的徇私枉法、贪赃枉法而不敢大胆监督别人公正执法而导致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要抓好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自觉地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使检察机关永葆公正廉洁执法,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坚决防止执法不公、不廉问题的发生。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对检察权运行实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人员的监督制约,加大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努力形成对检察机关自身执法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要坚决把那些违法违规办案,利用职务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害群之马坚决依法依纪从严查处,清除出检察机关,使之从检察机关各个环节上杜绝社会矛盾的产生。

第五篇: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永昌县司法局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永昌县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结合开展的“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健全和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了规模以上企业的调解组织组建工作,将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加强了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了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配合,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大排查、大调解”暨“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专项活动意见》,活动中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交通事故、工程建设、劳务纠纷中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了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一季度,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458起,调解成功451起,调解率达100%,调成率达98%。

下载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吴爱英在第三期全国县(市、区)司法局长培训班上强调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第三期全国县(市、区)司法局长培训班26日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开班。司法部......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永兴县司法局 (2012年8月14日)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担负着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县......

    落实十七大精神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通过平时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特别是参加了党校集中的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的报告,十七大报告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方案

    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文章标题: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构建和谐平安龙泉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全力构建和谐平安龙泉————在全区政法工作会上的发言龙泉驿区司法局局长叶远春(2008年4月1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夯实街道防非工作基础

    XX街道司法所是一个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基层司法所,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夯实街道防非工作基础。自4月份“非典”防治工作开展以来,我所无愧于南京市“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夯实街道防非工作基础

    XX街道司法所是一个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基层司法所。自4月份“非典”防治工作开展以来,我所无愧于南京市“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规范化司法所”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