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亮丽槐荫建设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基础性、群众性、服务性、保障性的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表述出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定位。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今年整体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槐荫区司法行政工作的首要目标任务之一,司法局在帮助群众排难解困、化解民怨、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方面,人民调解工作举措,要取得什么样的进展与突破呢?人民调解是以便民、亲民、利民,有效梳理社会矛盾,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它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方便快捷、不伤和气、不收费用、群众欢迎的独特优势,发挥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开展人民调解作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着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外。
今年槐荫区司法局将从三个方面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一是抓好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人民调解员队伍、人民调解制度规范化“三项建设”,进一步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二是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载体、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和方法“三个创新”,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三是强化“三种宣传”,借助新闻媒体、依托专项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安稳,家庭和谐的根本保障。他们作为一个的特殊社会群体,司法行政系统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这一工作主线,努力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立了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区县、街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具备条件的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帮教小组,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司法助理员、公安干警、综治干部、村(居)委员、人民调解员为骨干的安置帮教工作队伍。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充实安置帮教工作力量。另外,为切实给刑释解教人员回归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司法所和村(居)帮教组织主动上门,本着“安其身,稳其心”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及生活困难等问题。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区司法局着力于努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基地建设工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安置基地,接收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建设集就业培训、教育管理于一体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基地。
新的形势喜人,新的要求逼人,新的压力催人,面对这样的形势,就司法行政工作而言,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同样面临如何发挥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如何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标准做好工作,只能在准确领会和把握上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的要求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确保各项预期目标的完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思路是:进一步大力加强依法治理工作,全力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推进各项事业依法、规范管理,为夯实生态文明城市的社会法治基础服务;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扎实推进“三调联动”机制,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完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等工作,努力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为维护和谐稳定服务;按照“首要标准”要求,加强和完善劳教、两种模式的戒毒和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的管理,努力转化消极因素,为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充分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工作的作用,为维护公平正义、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第二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永兴县司法局
(2012年8月14日)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担负着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永兴大发展,我们怎么干?”这一重大命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着力抓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在维护稳定上创造新业绩
一是进一步壮大调解队伍。加强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建设,力求增加调解人员,加强法院调解室、交通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室、公安派出所调解室的建设,大力参与调处当前重大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分忧,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解难。加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力求补满缺编司法助理员,强化本乡镇矛盾纠纷的调处,指导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加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力求调动农村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化解较小的民间民事纠纷,防止事态扩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是进一步明确调解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调解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受理分流、首问责任、挂牌督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较小的民间民事纠纷,将工作做在前头,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本辖区内较大的矛盾纠纷,并以案说法,加强法制宣传,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重点调处全县范围 1
内的重大矛盾纠纷,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服务。
三是进一步提升调解技能。当前,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调解技能,提高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的本领。在年内,县级争取举办2次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村级调解委员会主任参加的培训班,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乡镇举办1-2次由辖区内所有调解员参加的培训班,全面提高村级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工作水平和能力。
二、着力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在营造法治氛围上取得新实效
以“六五”普法工作为着力点,整合社会资源,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一是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质为抓手,推进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以送法下乡进村入户为抓手,推进法律进乡村;以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抓手,推进法律进社区;以培养青少年学生行为习惯为抓手,推进法律进学校;以增强依法经营意识为抓手,推进法律进企业。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在充分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册子等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短信、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选择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人民群众,送到千家万户。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为我县大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着力抓好法律服务工作,在促进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选派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和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建立专家库,充分发挥其法律专业优势,为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组织律师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在全县的重点项目上,通过律师的指导,使各建设项目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从优秀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中选派人员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在签订合同、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财务制度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出法律建议和意见,指导他们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机制,规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从而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企业经营依法有序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法律援助,确保群众合法权益。把保障民生作为第一目标,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的标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做到应援尽援。要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开辟特别的“绿色通道”,凡涉及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的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制度,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营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是加大公证机构办案力度,进一步预防纠纷。要积极拓宽公证服务领域,为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修改法律文书,出具相关法律意见;加大公证服务“三农”力度,积极预防减少涉农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稳定,为社会发展打好坚定基础。
四、着力抓好重点人群管控工作,在减少社会乱源上作出新贡献
一是进一步加大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力度,确保不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完善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正、请假、会客、公益劳动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考核和管理,严格落实行政奖惩和司法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力度。首先,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在继续抓好“永兴县绿洲木业”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建设由政府投入、社会参与,集教育、培训、救助和临时安置为一体的较高规格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重点安置“三无”和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使其生活有着落。其次,在全县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帮助思想教育转化、帮助培训安置就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的“三帮一促”主题帮教活动,开展创建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乡镇活动。要通过对重点人群的管控力度,确保无重新犯罪现象,从而减少治安乱源,促进社会稳定。
五、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工作,在提高素质和树立良好形象上有新作为
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及时学习传达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一法两规定”,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服务意识。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着力提升全局司法干警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全力塑造服务型政府机关形象,为我县的跨越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三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本网讯 记者于呐洋近日,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贵州省调研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定要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新贡献。
7月15日至18日,吴爱英一行在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正福等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辅正律师事务所、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司法所、贵阳市司法局、安顺劳教所和贵州省忠庄监狱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在黔期间,吴爱英部长与省委书记石宗源等省领导就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交换了意见,并对贵州省近年来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吴爱英在调研时指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农村招商引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拓展农村法律服务领域,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服务。充分发挥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便民利民的优势,通过诉讼和非诉讼代理、法律咨询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扩大农村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吴爱英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人民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在做好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同时,及时参与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要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巩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加强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哪里有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网络作用,健全和落实纠纷信息反馈机制,为基层党委、政府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发挥积极作用。要强化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政策水平、法律水平、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民调解队伍。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村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吴爱英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要紧紧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农业用地征收、农村宅基地使用、农民工权利的维护等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主动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农民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大力宣传宪法和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增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制定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学习培训规划,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紧密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帮助农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吴爱英指出,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的最基层单位,担负着组织和开展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职能,在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支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和司法所建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司法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能力和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监狱、劳教所调研时,吴爱英检查了监狱劳教系统岗位练兵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双六条禁令”的落实情况,并强调安全稳定是做好监狱劳教一切工作的前提,监狱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监狱、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要不断提高罪犯、劳教人员教育改造质量的方式方法,大力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促进监狱、劳教工作全面发展。
第四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非同一般。湘西州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致力于全州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的社会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改革发展的力度加大,对法律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城市相比相对缓慢,社会各项事业和基础建设与城市相比相对薄弱。因此,党中央的一系列决议都把农村的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中央的决策看,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投入不断扩大,这些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村以下,农村各项建设将不断升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全面展开。因此,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如何面向基层发展,找准服务的位置,为基层建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生产方式、农民从业方式的转变,农村的矛盾和问题与过去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由原来的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的矛盾扩展到村民与社会的矛盾,而且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等特点。2005年我州调解民间纠纷10507件,从纠纷构成情况看,婚姻家庭2346件、劳动纠纷1040件、土地承包纠纷1359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139件。这些新的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如何把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从这一点出发,不断探索解决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对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这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变化。由此而引发的违法犯罪因素不断增多,而且越是农村这种现象越突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更显突出。2005年全州刑满释放人员497人,解除劳教人员35人,如何做好这些重点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工作,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是农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法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现行的农村管理模式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农村行政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和谐,“两委”争权,相互拆台;再加上少数村干部做事不民主,村里的事个人专断或少数人说了算,致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引起各种上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问题必须逐步加以解决。因此,如何加大《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依法行政等有关法律知识宣传的力度,如何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是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20年尤其是“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州司法行政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发展远远不相适应。
人民调解工作方面:面对矛盾纠纷增多、纠纷类型复杂、纠纷主体多元化、调处难度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人民调解工作明显有许多的不适应。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州企事业、行业性、区域性民调组织建设明显处于滞后,对涌现出来的新类型的矛盾纠纷缺乏相应的调解机制。二是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协调不紧密,未形成真正的“大调解”格局,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尚未建立,人民调解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州70的调解人员只有高中文化;同时调解方法简单,主要靠个人经验和威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四是州县尤其是基层缺乏经费保障,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现有人力、物力、手段和措施均不足,帮教质量很难保证;同时,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衔接手段相对落后,许多刑释解教人员释放后,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失控,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我州,安置工作手段单一,加上刑释解教人员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安置就业难度增大;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协调和配合,安置帮教工作整体优势未真正发挥,导致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不力。
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州虽然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司法所,但基层司法所人员紧缺、经费不足,司法所办公、交通、通讯设施装备还十分落后,司法所干警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司法行政职能的发挥。基层司法所以现有的工作能力、资源、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面:一是普法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大。农村普法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面向群众的普法宣传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
第五篇:落实十七大精神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通过平时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特别是参加了党校集中的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的报告,十七大报告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整篇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把十七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通过学习,深刻理解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十七大精神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按照年初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特点鲜明:一是注重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增强。按照“建
所强所、发展壮所、创新活所、人才兴所、服务立所”的新理念,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硬件投入力度,全县6个乡司法所办公用房新建或购买已全部投入使用,给各乡(镇)司法所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逐步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人民调解工作按照“有上访找司法、有纠纷去调解”的要求,我县狠抓了人民调解工作及规范化调解委员创建工作,各类民事纠纷力争做到抓早、抓小、抓隐患、抓苗头,防止激化建少上访事件,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充分发挥了“前沿指挥所”的作用。二是注重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结合以往四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重点抓好“一学三讲、法治六进”为主题以领导干部为基础以农牧民为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力争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在“法治六进”主题实践活动中要选好每一进的“抓手”,确定好每进的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注重规范管理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注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管理,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下一步,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哈巴河、法治哈巴河、和谐哈巴河的目标,按照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明年的工作任务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法制宣传工作要在创新形式,提高普及率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围绕“五五”普法规划确立的重点内容,继续深入开展有关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牧民。同时要注重抓好宗教人士、流动人口以及“两劳”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普法教育,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不断深入。
1、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龙头”带动作用。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充分发挥县党校专题培训和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等形式进行,重点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法治进机关”活动为载体,通过建设“法治机关”,建立、实施法治建设评估激励机制,促进公务员“学法知责”与“依法履责”的紧密结合,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以“规范有序、制度健全、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和构建和谐哈巴河的进程。
2、认真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
传教育“源头”工作。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手段成人化等特点,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必经途径,如何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和县教育局、关工委、团县委等部门采取举办法制讲座、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广大师生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铲除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滋生土壤。
3、认真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抓好农牧民学法、用法。农牧民法制教育主要利用“法治进乡村、科技之冬、科技之夏、面对面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到各行政村广泛开展宣传,对矛盾重点村、难点村多次宣传。同时加大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力度,在2005年命名的3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命名表彰工作,通过广泛开
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让全县各族农牧民切
实感受到建设法治国家带来的成果。
4、认真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加大企业对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教育力度。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牢固树立宪法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员工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线,引导员工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意识和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秩序。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与企业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业务发展相适应,覆盖全部管理事项和每个工作岗位的制度体系,营造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治企业环境。扎实推进企业依法实践。依法纳税、依法经营,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规范企业重组、改制等工作;推进安全、环保等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和管理创新,实现由“无事故发生”安全状态向“无隐患失控”安全状态的根本转变;实现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改革项目的法律支持率,对外交易合同的法律审查率,解决各类争议纠纷的法律救济率分别达到100%;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交纳社会保险费,落实劳动用工备案、员工培训、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
5、认真开展“法治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法治进社区”工作在以往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的基础上,把法制宣传和各种文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普法宣传、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推动“法治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抓好宗教人士、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组织策划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节日的法制宣传,努力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
二、基层工作,要在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构建大调解网络上下功夫
基层工作重点抓好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法制化、规范化“三项建设”,着力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预防矛盾纠纷和法制宣传教育“三项功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衔接配合机制,努力形成大排查、大调解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力争30%以上司法所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要求,50%以上司法所达到地区级规范化建设要求。
三、法律服务工作,要在规范执业行为、拓展业务,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法律服务工作要坚持高点定位,融入中心,更多地围绕县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难点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县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要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推行律师参与信访接待日,当面依法解答当事人的信访事件。同时积极推动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向乡(镇)延伸,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证工作以加大《公证法》的宣传力度为重点,充分利用普法宣传广泛开展公证法的宣传。特别在农牧区,只要开展法律宣传就宣传公证业务,同时在公证回访过程中大力宣传公证法律法规,使哈巴河县公证处的社会认知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力开拓证源,除了办理金融类合同和一般民事合同公证外,又根据哈巴河县是农牧业县的特点,及时将公证业务向农牧区拓展,并对家庭困难的弱势群体实行减免公证费或是提供法律援助等活动,虽然公证效益不高,但无形之中提高了公证的社会效益。同时公证业务拓宽到票据销毁、证据保全、招聘人员现场公证等多项公证业务,通过公证业务的拓宽,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公证工作的社会公信力。法律援助工作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在规范和提高上下功夫,继续为全县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老年人、农民工、妇女、儿童为重点受援对象,只要符合条件做到“应援尽援”,为他们撑起一片法律的蓝天,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注入稳定之音,真正把法律援助工作办成县委、政府连接各族群众的得“民心工程”。今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县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无私无畏的创业精神,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全县改革、稳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