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拉贡学校读书汇报稿3
榜样的力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代表巴拉贡学校小学部向大家汇报我的读书体会,粗浅认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部阅读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他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也就是说阅读实际上是学校最重要的活动,阅读应是整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犹太民族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研究的一个民族。美国人有一句玩笑,说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口袋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对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技术都有很多非常独到的贡献。为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犹太人是最善于阅读的民族。据统计,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的阅读量是45本书,犹太人生下来就要在圣经上舔一下封面,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以对文明的向往为动力,而文明的缔造与传承总离不开一种人群,那就是我们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近年来,全旗教育系统大张旗鼓地开展“阅读教育经典,回归育人本真”读书活动,一定意义上讲,体现了旗教育局对提升全旗教师队伍素质的前瞻性设计,体现了旗教育局对强化全旗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性思考,更体现了对全旗教职员工的人文性关怀。我们巴拉贡学校的领导一贯重视老师和学生的课外读书,轰轰烈烈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把学校
为教师赠书作为一项福利。这学期学校为老师们免费提供了《合学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可读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书籍。我们小学部主要研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学期的阅读与实践,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启迪,是智慧的收获。我的汇报有三点:
第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个人的启示与感悟
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生。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更多则是从教师的角度而引发的一种更深沉的思考。25年雷夫一直在洛杉矶的贫民区小学里担任老师,25年他工作的教室不曾变化。25年的执着,对教育事业雷夫做到了始终如一;“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教育孩子,雷夫做到了言行如一;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爱孩子,雷夫做到了表里如一。古今中外,始终如
一、言行如
一、表里如一,一直是对人格的最高价论,人格的魅力是最永恒、最持久的旗帜。雷夫·艾斯奎斯用25年的时间,用25年不变的教室为人类教育事业树起了一座伟岸的人格丰碑。言必行,信必果,以榜样的力量为召引,身教重于言教,以亲身实践做示范,25年默默无闻。雷夫的事业很简单:一群随来随走的孩子,一间数年不变的教室,几本翻来覆去的书箱,但雷夫却用大爱、用真情、用痴守把这种简单做到了深刻。我们应该用心灵来体会《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
教师者当以言立身。就是要在一点一滴中告诉孩子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语言我的思想可以成为孩子们立身做人的信条,在枯燥的学习中让孩子们始终有方向感;教师者当以德立身。就是告诉孩子们,所谓的教育不过是告诉人们要向上向善,要首先成为一个好人而后才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让孩子们始终快乐而不失方向,健康成长而又不无所作为;教师者当以行立身。就是要在日出日落中告诉孩子们,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什么,我可以做到和大家成为伙伴,在成长的烦恼中让孩子们始终有快乐感。塑源中华文明,立言、立德、立行,不但是“万圣师表”孔仲尼的倡导,也是现今中国之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人类的教育事业从来都不是孤单的,雷夫的精神应该也一直在中国发生、成长和大有成就,而做为一名平凡近乎平庸的教师的我或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像雷夫那样在孩子们面前做到言行如
一、始终如
一、表里如一,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立言、立行、立德,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深刻,做到极致。
第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核心阐述与我校办学宗旨的契合性关联
天道酬勤,对于成功而言,“勤奋”从来都是唯一的捷径。雷夫的成功范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雷夫用25年不变更的努力证明了只有勤奋才能创造经典,而他给学生们的座右铭恰恰就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如果没有始终如一的勤奋,第56号教室也就不可能会创造奇迹。长期以来,特别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孩子因为拥有了太多来
自家长的溺爱,反而缺少使之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勤奋。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巴拉贡学校才一直坚持把“实施勤奋教育,实现人人成才”做为校训深深地植根于老师与学生的心中,方式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目标明确,就是人人成才。在“勤奋”二字上我们找中西方教育的通点,这种契合性关联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在追求成功、探索光明的同一路径下,诸如雷夫一样的人们用汗水写就的最普遍、最广泛也最永恒的真理。说到勤奋,我们各位老师体会不同、感受不同,但我想,学习雷夫,就应该像雷夫那样热爱本职,倾心奉献。25年如一日,不变的职责、不变的教室、不变的努力。面对这样的执着与恒定,我们应该感到惭愧。面对岗位的平凡枯燥、面对自认为的种种的不公、面对生活的诸多不如意,我们或许叹息过、松动过、彷徨过,也因此必然的影响教学和学生的心灵的成长,愧于为人师表的称号。而雷夫不是,他是在用心投入,他把勤奋当成快乐去工作,而我或我们所缺少恰恰就是这些。学习雷夫,就应该像雷夫那样坚信并坚持“成功无捷径”。像他那样用自身的勤奋告诉孩子们:对学生来讲,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对所有人来讲,一切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学习雷夫,就应该像雷夫那样认真勤勉。“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像他那样: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首先勤奋地做什么样的人。希望学生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他就率先垂范成为学生眼中最友善、最勤奋的人。“实施勤奋教育,实现人人成才”根本上
讲就是需要以“老师的勤奋来带动学生共同勤奋,并以勤奋来实现人人成才”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对此,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像雷夫那样,把“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这句话变成现实。
第三、《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对我校教师教育实践的可鉴性指导
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阅读,教师们感到这本书在教学实践中能起到可行的实践性指导。一方面让教师们懂得了为人师表要立言、立行、立德,要像雷夫那样认真勤勉;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找准了定位,知晓了方法。因此能够积极做到从自身做起,在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给学生做好榜样。读了这本书,老师们普遍认为,作为教师,就要敬重自己的教学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全心全意、善始善终地努力工作。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流思想,互相学习;批改作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教师敬业勤奋的形象牢牢地扎根在学生心中,虽然有的学生不理解,但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对的,他们信任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便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做每一件事。这样教师的勤奋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使学生把勤奋当作美德,自觉地运用于学习和做事中。
培根说,“读书可以消遣,可以装饰,可以增长才干。”,而我要说读
书是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得以振兴的基石。中国在发展,“鄂尔多斯”在崛起,杭锦旗的明天不在于高楼大厦的林立,不在于市井的喧嚣,而是在于我们这些手握杭锦旗孩子们未来的教师的手中!
最后,感谢旗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增长知识、增长见识的交流平台,感谢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给对我们的关怀和关爱。如果能够代表的话,我将代表巴拉贡学校全体师生郑重的承诺,我们一定继续践行勤奋教育,努力实现人人成才。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巴拉贡学校徐玉梅2011、12、8
第二篇:巴拉贡学校四年级 给家长的一封信
巴拉贡学校四年级语文老师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谨向各位致以诚挚的问候,恭祝您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寒假即将开始,为便于您和孩子共同设计寒假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携手共同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培养生活好习惯,每日必做。①勤学习,认真完成作业。②爱劳动,常做家务。③多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④常运动,强身健体。
2、珍惜幸福生活,学会感激父母,帮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对家长的希望
1、教育孩子不要迷恋网络游戏,每天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如少儿节目),注意保护眼睛。
2、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单独骑自行车外出,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独自燃放烟花爆竹,不玩电,不玩火;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随便与陌生人交往。
3、教育孩子敬老爱幼;勤俭节约,合理使用压岁钱。
4、加强和孩子的交流,做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可信赖的朋友。让您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会正确处理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三、寒假作业:
1、每人准备两个硬笔书法本每天练字一页,内容书上必背课文、日积月累及生字(一遍)。
2、完成本学期必读四本书,(每日读书不少于20分钟),完成”我的读书银行存折”。
3、每天诵读《千字文》一条。
4、办一份主题为《新年愿望》手抄报。纸张要求B4水粉纸,文字数量不少于500字。
5、每日一篇日记,要求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6、完成寒假作业。
敬祝
孩子们在家长的亲切关怀、热情指导下,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再次祝福:新春愉快!合家欢乐!
巴拉贡学校
2014年1月11日
…………………………………………………………………………………………
第三篇:阿巴贡观后感
阿巴贡,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没有感情可言,他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为了金钱,可以不顾一切,甚至可以牺牲儿子和女儿的终生幸福„„
影片中的阿巴贡有一个儿子克莱昂特和一个女儿爱莉丝,他们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妙龄少年,然而,他们却并未像其他的年轻人那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的父亲拥有万贯的家财,而他们,作为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父亲的儿子,却完全不像公子哥抑或是千金小姐,他们穿着最朴素的衣服,过着最清淡的生活,而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父亲不肯拿出一分钱来替他们购置新的衣物,而他自己也是如此,每天穿着同一件衣服,就连最后儿子和女儿的结婚礼服也是由对方所出。
他很想让别人为其做事情,然而却不愿意掏一分钱,就拿他喜欢上玛丽雅娜来说吧。他虽然是一个吝啬鬼,但他首先是一个男人,男人都是喜欢漂亮的姑娘的,而他也不例外,他委托别人帮其说媒,起初说的好好的,可是一提到钱,他就像是发疯了似的,对人如老虎般凶恶,简直就是变色狼转世,令人“敬而远之”,觉得他不可理喻!
在对待他的家人的问题上,就更加显得他的吝啬与小气!为了节省开销,他雇佣了一个人既当厨子,又当马夫;为了节省开销,他终日不给马喂食物,以至于最后只剩下皮包骨头,令人不禁心生怜悯之心„„
不仅对待旁人如此,更令人不可思仪的是他对待他的儿子和女儿亦是如此。儿子克莱昂特为了生存起见,竟然另外出去借钱,而债主竟然是喜欢放高利贷的父亲阿巴贡,这一看似滑稽荒诞的情节正刻划了阿巴贡的自私及爱财如命的一个吸血鬼的丑陋形象!在对待他们的婚姻问题上,唯一可以左右他的决断的便是:儿子的结婚对象有没有大量的嫁妆带来,女儿的结婚对象是否不要嫁妆,而他为他们择偶的标准亦是如此,谁不要嫁妆就将女儿嫁给谁,当然最好是还能从中涝到好处;对儿子,则是谁给女儿配备的嫁妆丰厚就让儿子同谁结婚,看到这样的父亲,我们不得不说,这整个是一老顽固、老变态!真的是不可理喻!
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吝啬鬼阿巴贡的生活点滴,但是却从不同曾面反映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性质,刻划了一个活生生的吸血鬼、吝啬鬼的形象,也反映了在旧时封建时代的父母包办婚姻的恶劣风气,最后影片以阿巴贡的全部积蓄被盗为尾,以其强烈的反映更生动的刻画了他的为人,在箱子下落明了的情况下,他为了避免付法官的口供费,竟然要处死说谎话的仆人,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噬财如命,认为金钱高于一切,没有了金钱,人生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金钱面前,他丧失了人性、失去了爱情以及对儿子和女儿的亲情、对仆人及其他人的友情、对穷人的怜悯之情、对牲畜的关爱之情„„好象人世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包括他自己,在他的信念中,只剩下了金钱,金钱就是他生命的唯一!
片尾以阿巴贡拖着他那沉重的装满了金钱的箱子踏上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而请求获得布施的老婆婆依旧在后面追寻着他收尾,使得本文更加具有讽刺性,看似荒诞的结尾,实则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莫里哀的名作《吝啬鬼》,充满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嘲笑,书中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一切笑料的来源,也是无数批评矛头的指向。因为他的吝啬,让生活在他圈子里的人痛苦无比,他是这些人生活矛盾的纠结点,也是他们追求新生的绊脚石。但是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却认为阿巴贡吝啬得不彻底,不完全。他将钱财看得比亲情、友情、爱情更重要,但却没有因钱财而完全丧失亲情、友情、爱情。他精于算计,尽力刮钱,努力省钱,却没有达到彻彻底底的地步。他的吝啬仅限于他一个人,也没有超出道德的底线,他无情却不是无恶不作,他冷酷却不是残暴残忍。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才有了一切围绕他而产生的笑料。
阿巴贡虽然吝啬,却没有将儿女变为赚钱的机器。他的女儿艾丽丝温柔大方,对爱情坚贞,对新的生活充满渴望。他的儿子克莱昂特,大胆奔放,坚强执着,敢于与阿巴贡正面抗争,指责父亲的不光彩的高利贷行为。这些都表明了阿巴贡虽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也没有因金钱物质而无情到将儿子女儿变为金钱的奴隶,他的一双儿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这也为作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我觉得金钱与物质虽然扭曲了阿巴贡的人生,但是他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也追求爱情,也追求名誉,也想做一个体面的,让人喜爱的人。为此他想娶妻,与儿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形成了故事的高潮。为此他想方设法精心着装,期望得到到未婚妻的喜爱,结果弄巧成拙,手上的钻戒还被儿子夺去送人。为此他请客吃饭却又舍不得花钱,结果上演了一出闹剧„„像阿巴贡这样的人只要满足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对金钱的占有欲,他就还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比如,只要儿女的婚礼他不用出一分钱,他也就无所畏谁娶谁,谁嫁谁;只要给他免费做一套新衣服,他就能高高兴兴的参加婚礼。我想这样的事是不可发生在葛朗台身上的,他比阿巴贡比起来更多的是悲剧而不是喜剧。
第四篇:2010年巴拉贡镇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总结
2010年巴拉贡镇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围绕重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推进人口转移工作。从目前来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进展较为顺利。现将2010年巴拉贡镇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人口转移工作。据统计,截止11月30日,我镇共计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157人(劳动力960人),其中:①举家搬迁370户、1157人;②常年外出务工在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960人;在所有转移的劳动力中,转移到巴拉贡镇内部、镇外旗内的、旗外自治区内和自治区外的分别有341人、466人、73人和80人,分别占已转移劳动力总数的35.5%、48.5%、7.6%和8.4%;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分别有244人、158人和558人,分别占所转移劳动力总数的25%、16%和59%;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11人,占所转移劳动力总数的63%。
(二)磨石沟移民区整体搬迁转移工作。
针对磨石沟居民十年来生活贫困的现状,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和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磨石沟移民区179户农牧民实施整体搬迁。镇里成立调查组深入磨石沟进行逐户登记,确认整体搬迁对象,现已确认可领取补助户99户309人。其中,一直在磨石沟的原住户90户289人,政府重复指定户9户、28人。按“三区”划分,禁止开发区44户、139人;限制开发区46户、148人;优化开发区9户30人。先期兑现4000元生活补贴,并在新建千户移民小区建设项目中按市场最底价格或以经济适用房的形式解决整体搬迁农牧民住房问题。
(三)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10年我镇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我市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培训工程的带动下,顺利推进。据统计,截至11月底,我镇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2000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人。职业技能培训从专业来看,汽车驾驶与维修270人、占90%;其它专业(包括家政和餐饮服务、机电专业等)30人、占10%。
(四)农村牧区劳务输出工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牧区外出务工的农牧民共计2000多人次。从各项构成指标来看,20~40周岁的劳动力居多,1800人次,占90%;初中以上文化的居多,1200次,占60%;外出务工在镇外旗内的居多,1000人次,占50%;从事二三产业的居多,1400人次,占70%。据抽样调查显示,外出务工者平均月收入为2200元。经初步推算,今年我镇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总收入约为2500万元左右。
二、采取的措施
(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意见,编制工作方案。今年,我镇紧紧围绕磨石沟移民区搬迁转移、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沿河劳动力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累计深入基层达5次之多。并根据调研情况,编制了工作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人口转移。
(二)进一步完善人口转移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大人口转移工作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各村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畅通转移渠道,加大转移政策的宣传力度,全力做好各项转移服务工作。并通过新闻媒体、信息简报和等多种渠道发布各类信息10余条(篇)。这不仅为镇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加快工业化步伐,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则是巴拉贡镇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以发展工业、壮大城镇经济总量为目标,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效应作用,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聚。通过园区推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人口更快更有效地得到转移消化。预计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能为巴拉贡地区解决1000多个就业岗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工作方面。一是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得到全面建立,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牧民进城(镇)务工的各项歧视性规定没有消除,转移服务难以跟上;二是支持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体系没有建立,因此当前农村牧区人口转移随机性、不稳定性较大;三是全镇城镇化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的滞后,严重阻碍着转移出来的农村牧区人口的安臵;四是农村牧区人口转移资金投入不足.(二)整体搬迁方面。一是整体搬迁转移区农牧民的年龄相对偏大,外出就业困难,进一步增加了搬迁转移的难度;二是到目前,没有出台较为完善的整体搬迁转移配套政策,广大农牧民对整体搬迁转移的政策稳定性顾虑较多,也增加了搬迁转移的难度;三是整体搬迁转移的投入严重不足。从目前看来,推动整体搬迁工作,只能依靠国家的大项目支撑,而本地财力投入非常有限;
(三)转移培训方面。一是培训专业过分集中,大多都集中在汽车驾驶员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专业面;二是培训经费严重短缺,补贴标准较低,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没有经费支持。由于培训补贴标准较低,学员只能进行短期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的作用有限;三是我镇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不足,部分符合我镇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在职业技术学校没有设臵,而去外地进行培训,对农牧民来说,既不方便,费用也太高;四是部分专业培训后与企业对接较为困难。
四、以后的主要工作
在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面。一是要加强项目管理,扎实做好国家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我镇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二是加大培训专业的开发。开发前景看好、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专业,如电力专业、机械铸造、水泥化工等;三是培训周期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并拿到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是在搞活培训机制的前提下,争取培训资金,提高补贴标准,特别是提高生活困难农牧民的补贴标准,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五是进一步做好培训后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真正做到扎实培训,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巴拉贡镇人口转移办
第五篇:巴依包拉提,读书故事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列宁的读书故事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毛泽东的读书故事: 毛主席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