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征集“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的
杨霞(124498683)2012-3-5 10:08:11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
社科联〔2012〕1号
关于征集“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的通知
各社科联分会:
根据桂林市社科联《关于召开“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精神,现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集论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
(一)内容要求:应紧贴桂林本地实际,围绕“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论述。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体制改革,或从社会文化、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角度或领域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提倡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
(二)字数要求:3000字—5000字以内;
(三)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3月29日止;
(四)报送方式:所有论文均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文章后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单位及职务(包括所属学会及任职)、职称、学历、学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校社科联邮箱:xhxiong@gxnu.edu.cn。
(五)桂林市社科联将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征集到的论文进行认真审读,确定入选《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的文章。所有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参加5月上旬召开的“桂林文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函。
二、论文结集出版
所有入选论文将汇编成《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公开出版发
行。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及证书。
请各社科联积极发动,踊跃参与,努力推动我校教师为桂林市的建设献策献力。
未尽事宜,请与校社科联联系,电话:5846433。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杨霞(124498683)2012-3-5 10:12:59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
社科联〔2012〕1号
关于征集“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的通知
各社科联分会:
根据桂林市社科联《关于召开“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精神,现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集论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
(一)内容要求:应紧贴桂林本地实际,围绕“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论述。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体制改革,或从社会文化、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角度或领域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提倡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
(二)字数要求:3000字—5000字以内;
(三)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3月29日止;
(四)报送方式:所有论文均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文章后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单位及职务(包括所属学会及任职)、职称、学历、学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校社科联邮箱:xhxiong@gxnu.edu.cn。
(五)桂林市社科联将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征集到的论文进行认真审读,确定入选《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的文章。所有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参加5月上旬召开的“桂林文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函。
二、论文结集出版
所有入选论文将汇编成《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公开出版发行。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及证书。
请各社科联积极发动,踊跃参与,努力推动我校教师为桂林市的建设献策献力。
未尽事宜,请与校社科联联系,电话:5846433。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第二篇:论文研讨会征集稿
关于征集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的通知
各部门:
为加强我所学术交流,提升职工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经学术委员会研究并报所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于下半年召开我所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现进行论文征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论文的选题应与自身工作相结合,针对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工作特点,就课题项目研究、基础理论应用、常见问题及改善方向等进行详细论述,力求突出创新思路及独特见解,切实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论文要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文风朴实。
1、论文字数:3000-6000字。
2、基本版式:Word 文档、A4纸。
3、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4、作者姓名:四号楷体,加粗,居中,姓名为两字的在中间空两个空格,多名作者的在姓名之间空三个空格。
5、【摘要】: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楷体。
6、【关键词】: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楷体。
7、正文:小四号宋体。
8、一级标题:四号黑体,标题格式为“
一、/
二、/
三、/……”。
9、二级及以下标题:小四号宋体,标题格式依次为“
(一)/1./(1)/①”。
10、【参考文献】:小四号黑体,内容用五号宋体。
三、征文评审
1、所有征集的论文,经评委会评审,评出优秀论文并结集出版《第十八届研讨会论文集》。
2、经评委会认定为思路有创新、观点有突破的高水平论文,将有机会推荐到有关刊物公开发表。
3、论文可由一人独立完成或由多人合作完成,原则上要求有技术职称的职工必须提交至少一篇论文。
第三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通俗文化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帮助巨大。特别是那些励志类的影视、音乐,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通俗小说和创新的故事,乃至餐饮文化等等,都是友好型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文化渗透力。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员甚至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亲和力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及其影响的软实力,并且取得可喜的进展。韩国从政府作为服务者的立场出发,成立了专门性质的国家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制定了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扶持、信息提供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在短期内实现了文化产业从贸易逆差到顺差的飞跃,尤其在内容出口、增强影响力和数字内容产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部分领先优势。新加坡为了发展文化旅游,专门在旅游局下面成立了会展署,支持企业发展会展和娱乐产业。
从对外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说,文化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源泉。文化软实力体现在文化竞争中。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格局中,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人们通过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进行消费,谁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占领市场,谁就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我们就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还可以籍此推广和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影响创造国际化的对中国文化亲近友好的环境。要想占领文化市场和保持文化竞争力,一个国家和该国的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就此而言,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提升当代的文化创造力来发展文化竞争力。
体现文化竞争力的战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目前,我国文化竞争力依然较弱,主要体现在文化贸易特别是文化内容产品和版权交易方面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逆差,特别是在文化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内容产品方面如畅销书、电影大片、重大体育赛事等方面的逆差更加突出。因此,从对外文化竞争的角度来思考,我们需要转变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不能再把免费文化交流当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而是要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跨越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人们不仅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更要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文化“越是超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打造国家以文化竞争力为基本形态的软实力,包含着促进文化走出去。例如,姚明通过NBA这个文化产业项目活动和明星经纪活动所展示的魅力,对于人们理解中国人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对于文化交流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和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发表讲话,提出“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到,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构建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具有经济战略的同时,从全局出发为中国的国家文化战略谋篇布局,从长远着眼形成文化长期发展的决策,对文化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实施方式进行整体性的谋划,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迫在眉睫。
研究“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首先要深入思考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文化战略,把
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目标是增强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打造高端文化和时代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形成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地位;第二,要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从国民素质提升、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三,要全面研究中国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建设问题,以文化产业为重点,发掘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的实践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将文化作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提升到战略高度,确立“文化战略”。英国制定“艺术发展战略”,并率先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日本在经历 “军事立国”“经济立国”等发展阶段后,提出“文化立国”目标。美国围绕国力是否衰败及未来发展展开讨论,提出“软实力”概念,提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考虑运用能够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无形力量,即软实力,并在影视等文化产业发展中突出宣传和传播国家意识、国家精神。显然,文化战略在促进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以文化为核心和基础的原创力不足,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受限。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但存在商业化与平面化倾向。显然,当传统节日主要停留在享受美食和购物消费的“黄金周”意义上、城市建设中对传统建筑大加改造拆解、新建筑缺少内涵、文化节目中低俗风气仍占有一定的市场时,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国民精神和国民素质、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国家文化形象都亟待提升、发展和加强,就此应进一步加强关于文化引导、文化服务和文化影响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战略的层面谋划全局,深化发展。这一举动的意义不只在于发挥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创新力,更在于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这一主动权不只为抵御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更在于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风俗传统等文化积累发展而成的现实要素,保护文化传承的根脉。因此,必须加强全面系统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既着眼于高端的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建设,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又面向公众文化需求,完善文化服务和引导体系,同时真正通过产业化发展,贯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作用,“形成改革的合力,赢得发展的先机”。
具体而言,研究构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从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进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思考。这是总揽文化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也是提升文化实力、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铸造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
应该说,核心的意识形态将关系到文化的凝聚力,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体现文化的发展高度,国家文化形象直接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基本认知并直接对具体领域产生影响。
二、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国民素质。如果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展品是我国的文化品牌,那么与之相关的国民素质显然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和维
护国家、民族的文化主权,更要着眼国民素质、国民精神的提升。因此,既要扩大接触文化的机会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能放弃经典的、精英的文化艺术追求和品质;既要发展具有弹性的公共管理,也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服务的同时发挥引导作用。要以高雅的文化、高尚的追求、高层次的国民素质塑造和影响公众,提升国民素养、国民精神。
三、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文化产品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经济效益,而且关系文化主权,关系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因为文化产品接受面广、大众参与度高,更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作用。从根本上看,如果不大力发展具有本国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市场会为外国文化产品占据;如果不积极发掘整合文化资源,外国文化资本也会涌入并谋求资源整合,而且将输入其文化价值观,发挥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的影响力。所以,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关系到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关系到文化主权。事实上,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存在着逆差,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意义重大。
总之,从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从战略意义上全面、深入、长远地进行规划和部署,真正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篇: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及征集论文的通知
关于召开第二届
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及征集论文的通知
各会员: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纪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五周年,加强我院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总结我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探讨工作中的新情况、新规律,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适应新时期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同时也为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我院决定于近期召开第二届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并现面向全院征稿。
一、征稿内容
选题自定,但要和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也可参考以下方面内容:
1、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2、教职工党建、学生党建
3、学风班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4、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探索
5、辅导员工作
6、学生团建、学生社团和班集体建设
7、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8、手机、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征稿对象
全院教职员工均可参加,每会员单位(系部)至少提交2篇论文。
三、征稿要求
1、文章选题紧贴当前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文章标题简短醒目、紧扣主题内容;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内容翔实,有创新点,论证严密、论据信实;
4、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左右。
四、文章格式要求
1、论文标题:黑体三号字;
2、摘要:宋体五号字;关键词:4-6个
3、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4、正文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5、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6、行间距:22磅;
五、投稿方式
征稿须提交电子稿和打印稿。电子稿发到E-mail到邮件主题注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征稿”;
六、截稿日期
2010年1月15日
七、奖励办法
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设置奖项若干,给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若干名。获奖文章将在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根据来稿的数量和质量适时出版第二届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八、研讨会举办时间
2010年1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理事会
2009-12-30
第五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软实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已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发展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继承,培育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指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等可以产业化运行的文化产业.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我认为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第一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以人为本,提高公民素质。从根本上讲,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文化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才能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第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四是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弘扬先进文化,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打造现代中国文化,大力培树道德模范,为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先进文化滋长的沃土;一手要抓清除糟粕文化,改造腐朽观念,反“三俗”、反封建,严厉打击各种社会“潜规则”,这是决定文化生命力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绝不能手软。
总之,我们要一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