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实施城市低保义工制经验做法

时间:2019-05-12 03: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实施城市低保义工制经验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实施城市低保义工制经验做法》。

第一篇:我县实施城市低保义工制经验做法

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条“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相关规定,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建立和完善“城市低保义工制度”为切入

点,深入开展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义工服务活动,切实加大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创建力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凝心聚力建设和谐**。

一、界定对象,规范管理

为将城市低保义工制度落到实处,2007年初,我们结合县情和城市低保工作实际,出台了《建立城市低保义工制度实施意见》,要求凡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身体条件允许的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参加两次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逻等公益性义务劳动。每年必须完成30个小时以上的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义工服务。参加义工的低保对象,以其所属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登记,填写《**县城市低保对象义工服务登记表》,颁发《城市低保对象参加义务劳动记录簿》,用于记录低保对象参加义工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完成质量等。同时,按月对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对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的取消享受资格,并在半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至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8000余名具有服务能力的低保对象申请参加义工服务。此外,有50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低保对象主动参加义工服务。在他们带动下,有10000余名普通群众志愿加入义工服务行列。

二、明确内容,整合资源。

为确保城市低保义工制度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使城市低保对象义务劳动有序运转,不走过场,我们面向全县征集知识型、技能型和普通型共3类12项义工服务项目,供低保对象自由选择参加,结合自身特长开展义工服务活动。同时,为整合低保对象义工服务活动资源,各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城市低保对象义工服务活动通报制度。各社区居委会在开展低保义工活动前,将义务劳动的时间、地点、项目、服务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通过居务公开栏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以便有参与义工服务活动意愿的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截止目前,全县低保对象共计参加义务劳动28520人次,完成义工服务87000小时,服务对象达154000余人次。

三、注重效果,反响强烈

我们把城市低保对象开展义工服务情况作为乡镇民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社区居委会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将义工活动服务情况作为其是否符合享受条件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对具有就业能力且在义工中表现优秀的低保对象,由街道社区居委会优先推荐就业;对不如实登记、无故缺席、不完成规定义工服务任务的低保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屡教不改的,取消保障资格。为确保每名低保对象义工都能按期完成30小时以上的义工任务,我们利用**有线电视台对各社区居委会组织低保对象义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公示,以推进义工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已有3800余名低保对象完成了30小时义工服务。**县江口镇居民杜力是一名普通摄影爱好者,今年2月25日上午,他乘车到郊外摄影,路过平(昌)青(云)路金宝社区时,看见有五十多名群众在公路边疏理公路水沟、平整路面、清除路边杂草。他注意到这些群众的年龄悬殊、衣着打扮和手中各异的工具,确定他们不是养路段的工人,他非常好奇!6月19日,杜力再次坐车路过金宝地段,又一次发现与上次相同的不是正规的养路工人在养护道路,且人数比上次还多,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人。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疑问,下车来到他们中间进行询问。一位40多岁的妇女告诉他:她本人是县丝厂下岗职工,丈夫没有工作,家里两个儿子都在校读书,政府在去年将她全家纳入了低保救助,现在生活有保障了。为感谢政府,今天来参加义务劳动,也尽一个低保对象的义务。通过了解,杜力发现参加护路的都是金宝社区的低保户。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拿出相机,把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拍摄下来。回到家里后,他将这一天发生的一切写成文字《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样的义务劳动我们应该多参加几次》送交新闻媒介和县民政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县城市低保义工制度建立和实施后,广大城市低保对象积极参与到义务劳动中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义务劳动和义工活动,广大低保对象参与社区事务、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义务劳动和义工服务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使这一活动更加贴近社区、贴近广大居民,更加具有长效性、广泛性和时效性,从而使其真正成为了我县民政工作上的新亮点和新品牌。(吴凯 王东壁)

第二篇:局长坐班制典型经验做法

效率再提高 服务再优化

将局长坐班制锻造成为交通服务新品牌

县交通运输局

按照“提速提效抓服务、优化环境树形象”,打造“首席发展环境”活动的要求,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创新性地推行“局长坐班制”,丰富和延伸了制度内涵,把局长坐班制锻造成为交通服务的新品牌和打造“首席发展环境”的总抓手,达到了思想再解放、效率再提高、服务再优化、发展再提速的目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阵地管理,推行“局长坐班制”。我们在窗口单位设立局长坐班工作台,公布了监督电话,由局长会同运管处、港航处、农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坐班。并将制度向基层延伸,要求各交管所、局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坐班,探寻发展思路,为业户排忧解难。局主要负责人还主动将“局长坐班制”的阵地延伸到公交车上,3月9日拿出一上午的时间专门乘坐公交车,深入群众座谈,征求大家面对公交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结合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的“我为沾化交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广泛征求各企业及广大业户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了“提速提效抓服务、优化环境树形象”活动。目前,活动共征集意见建议207条,经过梳理,涉及农村公路建管养、交通执法、港航建设等多 个方面,对于合理化建议,将在下一步的交通工作中认真组织落实,将局长坐班工作台变成解答业户咨询和接待群众信访的多功能服务平台。

二、深化“对话”活动,畅通服务渠道。我们将县里开展的“对话”活动进一步深化,变被动为主动,登门拜访企业,或电话预约,或发放邀请函,在沟通交流中坦诚相待。2月16日,第一个局长坐班日,局主要负责人邀请了一松公司、滨州交运集团九公司、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等企业负责人就部门服务要求、货物及旅客运输、企业物流业发展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在交流探讨中,深入了解了目前企业在发展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围绕如何提高行政单位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存在的难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在就全县危化品运输做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局主要负责人亲自为将要约请的各企业负责同志写信邀请各企业负责人畅谈企业物流发展。3月1日,局长坐班当日,局主要负责人与来访的海洋化工、海明化工、炜烨集团、滨化海源、沾化汽车站的主要负责同志主要就企业物流发展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各企业负责人也对发展企业物流,壮大运输经济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对话活动,将“局长坐班制”延伸成为拉近与业户、企业沟通交流的恳谈会,架起了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真诚沟通的桥梁。通过谈心交流,企业负责人对交通运输部门“主动、有为、零障碍、高效率”的服务理念和“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力求突破”的务实作风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我县运输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下 一步交通运输工作思想再解放、效率再提高,服务再优化,发展再提速奠定了基础。

三、争创名牌服务机关,优化服务环境。在综合服务大厅,把有关政策规定、法律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制成图版,上墙公示。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在大厅开展服务礼仪评比、党员挂牌上岗等活动,使业户一进门,能够感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片真诚相待。

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树立交通新形象。与在全系统大力实施“四化管理”,深入开展“两保两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运管处、港航处、治超站、交管所等窗口单位,设立“雷锋岗”,深入开展“全县群众满意站所”、“全县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并以业户办理业务为契机,多与群众交流,多接地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帮助解决业户的实际困难,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打造出了一支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交通执法队伍。

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全县交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滨海大道二期工程大年初四就开工上马,全局干部和交通工程公司的员工,不怕天寒地冻,借助气温低备土相对容易的大好时机,动用挖掘机、推土机60余台套,昼夜奋战,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路基备土基本完成,土方压实已完成25%,9月底竣工通车,向国庆节献礼;滨州北客运中心施工队伍已经进场,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徒骇河东路工程扎实推进,确保5月份竣工通车。二是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对全县货运市场及危化品生产企业进行 全面摸底,安排部署货运市场专项治理,打击黑出租车4部、黑报名点2处;着手制定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措施,促进道路运输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地方税收。三是招商引资初见成效。积极与外商洽谈协商,引入资金1200万元,着手建设沾化县第二所一类驾校。同时,物流业已经破题,成功引入了凯舜物流、鸿桥物流、中油滨港燃气公司、华滨实业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入住沾化,总投资达1亿元。四是项目争取收获颇丰。局主要负责人带领有关人员就滨海大道二期、滨州北客运中心到省交通运输厅做了专题汇报,争取资金落实。并到交通运输部、总后军交部就滨海大道二期工程进行对接,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经省交通厅交战办协调,总后军交部已将滨海大道列为国防路,可争取资金2300万元,目前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时,就农村公路、滨州北客运中心建设到省厅进行对接,可争取无偿资金2200万元。2月15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善银同志调研时,对我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之,我们在“提速提效抓服务、优化环境树形象”活动开展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领导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速提效,优化环境,努力把“局长坐班制”打造成交通服务的新品牌,把县交通运输局打造成全县的“首席发展环境”的名牌单位,统筹推进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奋力争先进位,确保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向全县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三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做法

关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1年以来,**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践行“四兴”发展战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大力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面实现“强县、名城”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2011年以来加强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2011年11月,**县委十五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对我县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会议提出了“四新”总体要求和“四兴”发展战略,明确了“强县、名城”发展目标和“五力提升”的政治保障措施,可以说思路非常清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构成了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以“四兴”发展战略为统领,全面落实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作为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务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民生水利事业,确定了以“四兴”发展战略为统领,全面落实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2011年至2013年间,累计向上争取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8亿元,主要实施了一批解决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城市繁荣发展、改善社会环境治理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了1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田灌溉更加保障,水库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实施了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加

信、中和、新城三个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完成渠道衬砌60公里、渠系构造物251座、植树2.8万株,新增水田面积3.4万亩,改善水田面积8.4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75%;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期)加信灌区渠首改造工程,辐射带动有机绿色水稻种植10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实施水田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打机电井78眼、发展水田面积18.2万亩,使我县一跃成为百万亩绿色水稻种植生产大县;实施蚂蜒河堤防应急度汛工程,完成14处总长8900延长米蚂蜒河堤防险工弱段干砌石护坡、钢筋笼固脚和抛石护岸建设任务,在使沿岸十多万亩耕地免受洪水侵蚀的同时,也给两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上建设了一道保护屏障;大力发展养生文化,不遗余力完成了城郊山河干线渠道衬砌1.72公里,建设橡胶坝2座,完成西排水沟治理工程,让宜居**成为现实;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全力打造8600亩旱田高效节水增粮工程,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节水工艺建到田间生产第一线,让群众触目可及高效节水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发挥作用;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完成全县39个山洪泥石流重灾区村屯和25座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新建17处自动监测站、22处简易监测站,25处简易水位站和7个乡镇预警分中心。

(二)、以不断改善民生为己任,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工作质量。

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认清我县的基本县情、水情,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拿出管用有效的具体措施,才能改善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为革命老区,抗战时期经历过飞机、大炮轰炸等血的洗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县人均生活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属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无钱搞建设,导致我县各项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显十分薄弱。近4年来,县水务局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着重提高服务本领,切实做了一些有效改善民生的具体事情:做好“引黄济新”城镇供水项目谋划工作,完成4眼县城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井工程;超前规划落实水利大项目,几年来共谋划项目近40个;注重服务县域经济建设,累计完成产业招商6140万元,完成总部经济647万元;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8个村屯1.3万口人安全饮水问题,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安山、新胜和华奇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3120公顷;针对近两年年我县发生历史罕见汛情,我们严格按照“以防为主、蓄泄结合、科学调度、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实现汛期无人员伤亡、无水库决口、无堤防溃坝的“三无”工作目标,2014年我局被评为全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大力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

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利用,累计新增安装水表23块,设专人管理水表安装调试,有效地控制了水资源浪费情况。完善水行政执法体系,强化自身建设,规范水政执法工作,加大了对水事违法案件的执法力度,累计共受理水事案件30起,有效地开展了执法工作,对水行政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逾百万元;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灌区管理,加大涉农服务力度。如期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所有专项任务,得到省市好评。积极与各部门沟通,掌握河流水情,为保春灌提供第一手材料,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加强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尽全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四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三)真抓实干、倒排工期,全力完成好2014年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的开局年,完成好今年的工作任务对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部署都将产生重大影响。2013年至今春,我县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洪峰形成多次,水毁情况十分严重。能否安全度汛、实现汛期“三无”工作目标,能否完成灌溉任务,能否最大限度保护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否……一切涉及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同时摆在**县委、县政府和水务部门面前,抢时间就是保生命、抓项目就是保安全,县水务局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经过不懈努力的对上争取,成功申请省市水毁建设资金3700余万元,修建了以下几项工程:一是拦河坝水毁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新建**、华炉、山河、红星、火星、**六座临时性拦河坝工程,该工程计划投资1320万元,现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朝阳灌区拦河坝建设项目。工程计划投资14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朝阳灌区拦河坝工程、引水工程、固滩工程等。工程于5月初开工建设,现已基本完工。三是小型水库水毁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计划投资45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实施兴让、团结小型水库土坝加高培厚、迎水面护坡和输水洞修建等水毁维修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四是蚂蜒河、亮珠河护岸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计划投资28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对蚂蚁河、亮珠河两处险工弱段进行干砌石护坡、钢筋笼固脚等护岸处理。现正在做招投标准备,计划10月中旬开工建设,12月末前完成。五是蚂蜒河、黄泥河水毁工程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0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对蚂蚁河、黄泥河进行综合改造,新建4座分水闸,项目现已完工。通过对水毁工程修复项目的建设,洪水侵蚀农田的恶化趋势得到明显治理,水利工程防洪度汛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节水增产的节约资源效果表现明显突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除建设以上几项水毁修复工程,我们还实施完成了总投资533万元的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项目5个,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实施了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该工程总投资63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打人畜饮水井21眼,完成供水管网建设,解决21处村屯0.9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项目于6月初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计划11月末前完工;同时,委托省市设计院编制了东亮珠河治理工程项目设计和“引黄济新”调水工程可研报告,目前正在完善中。

二、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县实施“四兴”战略和加快产业发展 的要求相比,当前水务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全县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除东亮珠河加信灌区拦河闸和蚂蜒**明灌区朝阳灌区渠首拦河闸外,其它均没有永久性控制工程,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仅为11%,城乡供水矛盾较为突出;全县十个灌区,50%的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全县总体防洪能力尚未达到规划标准,44%的中小型水库病险严重,安全问题较为突出;30%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城市供水水源单

一、排水不畅通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因素分析,主要是一些旧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打破,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灌区、水库等水管单位体制陈旧、包袱沉重(历史陈欠职工工资、社保、工程款等4610万元)、经济困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仍需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从主观因素分析,主要是规划设计、可研论证、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仍然不足,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建设推进力度仍需加大;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工程后续管护难题还没有完全破解;特别是我们一些干部理念更新较慢,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逐步研究解决。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今后投资的主要方向,集中力量干几件大事,下决心补上农田水利方面的欠账。201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中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下更大力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构筑更加稳固牢靠的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基于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超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确保项目立项审批和有效实施,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提升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二)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坚持科学管水依法治水。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实施“兴水拓城”战略关键在水,打造**养生文化关键也在水。我们必须适应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有效协调涉水利益,依法规范水事行为,加快健全涉水公共安全体系,不断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必须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监督。建立水源地保护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力度,强化河道清障,及时拆除涉水违法建筑,全年水事案件查处率要达到100%,办结率要达到95%;同时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完成安山、新胜、华奇小流域造林770亩任务,为着力建设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工作。

(三)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严格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层水利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政策,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实施科技兴水和人才强水战略,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水利科技。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化进程。

(四)加强管理,强化安全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设计、审批、招标、施工、监理、质检、验收、运行维护和科学调度等环节全面加强管理,实现质量、进度、安全、效益相统一。一要加强建设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二要加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三要加强工程管理。开展汛前检查,严格汛期蓄水管理,科学调度防洪工程,确保工程度汛安全。四要加强水利社会管理。维护和谐有序的水事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五)提高组织和干部建设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成果,规范落实党务公开、党员评议等党建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加强干部选任和监督工作,树立正派政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完善干部实绩考评体系,延伸干部监督触角,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努力锻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水务干部队伍。

(六)打造合力兴水工作氛围。水务事业的改革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县委、县政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积极协调、妥善处理水利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及时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和兄弟部门的各种问题。要切实加强行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开拓创新、真抓实于,以饱满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领导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争得群众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为加快水务

事业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四篇:伦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做法

伦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做法

基础设施项目各方共同参与

伦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由政府负责立项和投资的公共事业建设项目;二是由私人投资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建筑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戴维·班尼斯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上述两类项目建设如何立项论证的情况。

一、政府立项的公共事业项目,如伦敦地铁扩建、更新和改造项目。

伦敦地铁已经建成运行140多年,扩建、更新与改造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这主要由政府负责。正在进行伦敦地铁J线的延伸扩建工程,由伦敦发展局和交通局主管立项,提出立项建议和可行性报告,由伦敦市政府批准,市长签字通过,再上报政府交通部拍板正式立项。像伦敦地铁改造这样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光靠地方税收和财政是远远不够的,大约51%的资金来自大伦敦市下属的交通局的商业运行收入,包括征收的进城费和交通罚款,英国中央政府批准拨款占48%,其余1%来自大伦敦市政府财政。立项过程主要由各方面论证并取得共识,最后获得批准。1.需要充分说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如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关项目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作用等。政治因素往往是政府批准立项的重要考虑,出于重大政治原因,政府才可以增加税收,进行借贷,制定预算,筹措资金。2.需要进行投入产出比率的定量分析。以伦敦J线地铁的改造项目为例,必须提交详尽的“收益与成本比率分析”报告。J线地铁扩建项目论证结果表明,此项工程的收益成本比率要高出基础设施平均水平的30%—40%,所以有必要进行立项。立项的必要性确定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可行性分析才能最终获得批准。J线地铁建设项目的成本主要是土地购置费、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费以及技术、劳务和监理费用。而该项目的收益主要表现在节省了利用公共交通设施的上班族和游客的出行时间,以及增强了J线拓展地区民众对于伦敦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机会准入。3.收益分析采取价值的量化标准。例如投资高达20亿英镑的J线项目建成后可使有关地区的社区民众的出行时间缩短70%—80%,由此节省的时间周日算工作时间,周末算娱乐时间,按平均薪金计算,娱乐时间按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计算价值。该项目有利于减少事故,挽救多少生命,也可以按人的平均寿命和收入水平进行价值量化,由此得出可观的经济效益。4.要进行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衡量与分析,主要基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二、私人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伦敦拟议中的市中心隧道铁路连接工程。

立项审批程序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私人投资项目无需上报收益与成本比率分析,只须将财务评估报告上报政府。市中心隧道铁路连接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国国家银行的投资银行、养老基金和国际财团。这个项目对伦敦上班族和2012年举办伦敦奥运会十分重要,因此也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另外,由于它是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环境友好型项目,环保领域也会由公共资金介入。班尼斯特教授介绍说,英国的道路都是由政府负责修建和维护的公共事业,目前全英国只有一条M6高速路约50公里的收费路段是由一家意大利财团投资修建的。英国的机场则都是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目前,伦敦有5个机场,共6条跑道。希思罗机场现有2条跑道,2003年开始考虑建第3条跑道,由于当地不少人反对,迟迟未能动工,估计要到2012年才可能建成启用。希思罗机场还计划建第5个航站。这些私人投资的机场项目立项决策需要作机场评估、财务评估和环保评估,其中关键因素是需要证明新建的航站和跑道不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私人投资建设机场基础设施的特点是项目立项决策过程比较快,其推动力是经济状况、市场前景和投资回报率。预计到2030年,通过伦敦5大机场的旅客将从目前的1.8亿人次增加到3亿人次,私人资本对投资伦敦机场有相当大的兴趣。英国政府在私人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组织协调者的角色,负责发表大型基建项目的白皮

书,以作为社会各界的讨论稿。通过公众参与协商与监督,使项目决策过程公开化,公众听证是法律规定的必备程序,政府职能部门私人投资项目不举行公开的听证会,但须经过政府批准。在听取环保和产业界专业人士的意见后,政府发表有关政策文件。开发商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和详尽的报告,包括银行贷款等资金来源、法律依据等,最后由政府平衡开发商与公众的利益,由交通部决定是否予以批准。

经过两年半的建设,巴黎轻轨将于今年12月中旬投入运营。该线从东至西全长7.9公里,设17站,与5条地铁和2条城际快铁交汇,轨道旁铺有草地,从早5时至晚12时30分开行,高峰时间每4分钟一班。预计每天将运送10万乘客,每年运送2670万乘客。

第五篇:国内城市老年大学的做法和经验

国内其他城市老年大学的做法和经验

目录

地方做法...................................................................................................................................................................2 天津市:老年远程教育缓解“入学难”

“章鱼式”资源进社区(渤海早报

2013-10-13)..................2 上海市:扶持72所老年学校

将专项培训老年大学教师(新民晚报

2013-10-08)...........................3 浙江省温州市: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街道覆盖(温州商报

2013-09-06).............................................4 浙江省绍兴市:“网络大学”助推“文化养老(浙江老年报

2013-08-19)...........................................4 四川省宜宾市:高校设老年大学

圆老年人入学梦(宜宾市老龄办

2013-06-06).............................5 广东省东莞市:以社区为载体的老年大学(信息时报

2013-04-10).....................................................6 北京市西城区:引入专业社工服务

成立老年自助学堂(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2013-01-05).........7 湖北省:发文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建设(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处)2012-10-01)...................7 办学经验..................................................................................................................................................................11 青岛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回归社会有效途径(青岛早报

2013-07-12)................................................11 山西省县级老年大学示范校:阳城县老年大学十年掠影(太行日报

2013-07-09)...........................14 衡水市老年大学“文化养老”工作纪实(衡水日报

2013-06-26).......................................................16 邢台老年大学“五项制度”创新办学思路(中国老年报

2013-01-05)...............................................17 武汉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开拓社区老年大学办学新模式(中国老年报

2012-12-06)...........................18 浙江老年电大与浙江电大联袂办学合力构建终身教育学习的平台(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2-09-10)...................................................................................................................................................19 湖北省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办学经验(应城市老年人大学

2012-09-09).......20 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建设与发展(大连市老干部大学

2011-09-07)...................25

地方做法

天津市:老年远程教育缓解“入学难”

“章鱼式”资源进社区(渤

海早报

2013-10-13)

来源:渤海早报

2013-10-13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天津市老龄服务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对“继续学习”充满兴趣,超八成老人青睐兴趣培训。为了满足天津市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市老年人大学在全国首创“一体两翼”模式,在扩大自身办学规模的同时,依托远程网络和以学员为媒介的“章鱼式”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天津市老年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

日前,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发布的《天津市老龄服务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对“继续学习”充满兴趣,22.6%的老年人表示未来教育支出将增加。从老年教育项目看,有82.9%的老人选择兴趣培训;34.6%选择文化知识培训;6.3%选择礼仪培训;5.4%选择电脑和养生保健等其他培训。为此,市老年人大学在今年实行“扩招“,新增专业43个;在原有专业课程中增加11个高层次班;共设665个班级,招收学员22677人次。

虽然实行了“扩招”,仍然有许多老年人报不上名,为满足更多老年人求学愿望,市老年人大学探索开发建设远程教育应用系统,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线,首批开设并录制的10个科目的远程教育课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适合各类老年群体学习的内容。据介绍,目前该网站浏览量接近20万人次。

考虑到不是所有老年人都会上网,在开通网络教学的同时,市老年人大学采取了“章鱼式”办学模式,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社区,送到老人身边。所谓“章鱼式”发展,就是以优秀学员为媒介,在社区建立老年人大学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和辅导社区的中老年人,开展各类学习、健身、娱乐活动,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社会课堂得以实践和传播,从而使老年人大学优势资源辐射到社区。

补充:借网络满足老人需求

为了缓解“入学难”的问题,满足老年人求学愿望,2011年市老年人大学探索开发建设远程教育应用系统,借助网络平台,让老年人不用进校园就能学到大学课程。

市老年人大学副校长任宝洋表示,老年远程教育系统的开发建设,可以扩大天津市老年教育的覆盖面,老年人在家中、在社区通过网络就可以点播需要观看的课程。市老年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试播仅仅只是个起步,未来发展目标是通过三网融合技术,最终实现电视、手机、网络的同步优化服务,以达到全市老年人可以在终端上随时点播需要观看的课程,实现远程可视互动教学,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远程教育带来的乐趣和便利。(天津网2011-11-03)上海市:扶持72所老年学校

将专项培训老年大学教师(新民晚报

2013-10-08)

来源:新民晚报

2013-10-08

2013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扶持72所老年学校开展标准化建设”即将完成,沪上老人除了到已建成的东(浦东)、南(徐汇)、西(普陀)、北(宝山)四所老年大学就读,还可去家门口的社区老年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学校扩容、硬件升级、课程增多„„老人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顺畅。

“三顾茅庐”去请老师

年轻人的电脑出了故障,爷爷奶奶熟练地帮忙找到了病因;小辈下班回家,晚餐桌上放着新鲜出炉的蛋糕面包;出国旅游,老人也能自信地用简单的英语对话,当一回背包客„„除了感叹新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老人们感触最多的是,“和小辈拉近了距离,更有话说。”

除了传统的画画写写、莳花弄草等课程,老年教育的课程表日益丰富。但师资不足可能成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徐汇区老年大学副校长陈云感叹,老年人上课,喜欢三五成群结伴而来,并且喜欢“追星”,认准一位老师就希望跟着他一直学下去。除了在编教师,更多课程必须外聘专家和教师。一次,为了请一名老人们期待的专家到老年大学开课,她和同事们不得不在那名专家开设讲座的地方等他下课,三顾茅庐打“感情牌”。

而在社区老年学校,师资的问题更突出。杨浦区平凉街道社区学校负责人罗时文坦言,社区老年学校不是法人单位,学校没有编制,聘请专业老师和管理人员在操作中都有很多困难。

“终身教育”储备师资

为推动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实事工程,上海市教委制订了老年教育LOGO、标准色系、功能教室配置要求等,落实专人,统筹72所社区街道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截至8月底,上海有50个街道老年学校完成了基础建设项目,52所学校完成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建成了311个专用功能教室;另外,专用报名咨询处、老年人休闲活动室、多功能厅和老年教育图书室等场所,目前为止已建成了80个。另据不完全统计,各街镇老年学校的配套经费达3938.07万元。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负责人日前来到老年大学开展调研。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表示,将抓紧时间对相关政策进行调研,明年,上海有望开展针对老年大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好师资储备。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表示,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学校建设,是上海深入推进“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和活动,不仅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且能使老年人更融洽地与年轻人交流,融入时代的发展,从而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浙江省温州市: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街道覆盖(温州商报

2013-09-06)

来源:温州商报

2013-09-06

近日,家住八仙楼小区的张老伯送孙子上学后,提着水杯,哼着小曲儿去社区老年大学上第二学期第一节医疗课。再过一阵子,他在青园、菱藕、蒋家桥等社区的老伙伴们也能在社区就近上学了。

昨日,鹿城区委老干部局在青园社区召开“四就近”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青园、菱藕、芳园、蒋家桥等16个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挂牌成立。至此,该区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实现了7个街道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老有所学需求增长,学习热情高涨的银龄学子遭遇“上学难”。以鹿城区老年大学为例,学校校舍面积2350平方米,仅5个教学场地,最多供2500名老年人上学,而鹿城60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超过了13万。许多老人因此被拦在校门之外。教学资源严重供不应求,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应运而生。

今年4月,鹿城区老年大学在五马街道八仙楼社区设立教学示范点,跨出了便利老年人就近上学的第一步。教学点推出音乐和中草药两门课程,不到两天,近70个名额就被抢空。张老伯是第一批报名的学员之一,新学期开学了,他第一个来报到,“上学这么方便,好多朋友都羡慕我呢。”

昨天新成立的16个社区教学点由各社区自主申请和主办,并接受鹿城区老年大学的统一指导。加上已有的八仙楼社区教学点,新学期17个社区教学点将新开38个教学班,为鹿城区老年人释放近1000个就近学习名额。而师资方面,社区教学点将采取社区聘用和区老年大学下派相结合的方式。学费则按老年大学的标准,一学期在100-200元之间。目前,部分社区教学点尚余名额,错过了老年大学报名的老伙伴们,快看看自家门口有没有教学点,抓紧报名吧。此外,鹿城未开设教学点的社区若有开设意向,可经所属街道同意后,向鹿城区委老干部局申请,为老年人就近学习添一个课堂。

浙江省绍兴市:“网络大学”助推“文化养老(浙江老年报

2013-08-19)

来源:浙江老年报

2013-08-19

随着离休干部逐渐进入“双高期”(高龄期、高发病期),面向离休干部组织的传统文体活动也日益陷入了参与人数少、活动风险大、实际效果差的窘境。如何满足老同志继续学习、思想情感交流等精神文化需求,引起了各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重视。

绍兴市委老干部局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以强化信息服务为切入点,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老干部晚年精神生活质量,积极推进“文化养老”工作。

软硬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互联网在老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位离休干部就说过:“我现在已经习惯每天上网看新闻了,它的信息比电视报纸来得快。”为了方便老同志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加强学习,老干部局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升级、新增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电脑近150台,完善了硬件设施,打实信息化服务的基础。

同时,老干部局还通过在家政服务中增设电脑维护项目、在市老年大学开设电脑入门、网上冲浪等9门计算机类课程,在局机关和社区建立网络助老志愿者队伍,来提升信息化服务的水平。有一次,一位老同志因QQ无法登录,无法与国外的子女联络,很是着急,局机关的同志知道后及时上门解决了问题。

搭建桥梁 拓展平台

自2009年市委老干部局工作网站开通以来,局机关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老同志了解、利用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其在党政信息公开、老干部政策查询、老同志风采展示、养生保健知识摄取方面的优势,使之真正成为老干部局联系、沟通、服务老干部的一座桥梁。如与绍兴移动合作,向每位离休干部发放手机,开通网上短信平台,增设呼救功能,定期、不定期的向老同志发去祝福问候、温馨提示及相关活动信息。

在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工具作用的基础上,市委老干部局着手启动了老年远程视频教学网站建设,打造成老年人的“家庭大学”,为他们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机会。

四川省宜宾市:高校设老年大学

圆老年人入学梦(宜宾市老龄办

2013-06-06)

来源:宜宾市老龄办

2013-06-06

6月5日,在宜宾市举办的新修订《老年法》专题培训班开班典礼上,宜宾学院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并同时被授牌为“幸福养老大课堂”远程教育教学点。

近年来,宜宾市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构建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教学网络,建立了老年大学15所、老年学校109所,其中省级示范校16所、获省级先进集体表彰的学校2所、获市政府命名表彰的学校58所,在读学员总数超过2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05%。“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增基层老年学校20所。为推动这一目标如期实现,也为填补宜宾江北片区无老年大学的空白,破解当前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市老龄办在老年教育办学思路和模式上求创新出实招,与宜宾学院多次协商,最终敲定由宜宾学院老教授协会牵头,联合学院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关工委、老体协、弘声艺术团等单位,并经市老龄委批准,正式成立了宜宾学院老年大学。

目前,该老年大学以面向广大社会老年人为办学原则,秉承公益性、服务型的办学宗旨,把教学点设在宜宾学院三平台艺术大楼,教师由学院的退休教授担任,先期将开设太极拳、舞蹈、声乐和器乐四个专业教学班。下一步,学校将根据办学情况在教学专业、规模、师资、设备等软硬件资料建设上进行拓展,力争办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窗口示范龙头老年学校。

宜宾学院老年大学的成立,在全省开创了高校设立老年学校的先河,是宜宾老年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于实现老年教育与驻地高校教育的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对于文化养老和教育养老工作的纵深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全市79万老年人幸福梦的实现,都将产生有力地推动作用。广东省东莞市:以社区为载体的老年大学(信息时报

2013-04-10)

来源:信息时报

2013-04-10

2005年东莞首个以社区为载体的老年大学在中信社区诞生,2013年3月18日东莞市“星河社区老年大学”正式开学,成为继中信社区老年大学后的第二个社区老年大学。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上述两个实行全免费学习、活动的社区老年大学的先后成立,给社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养老”的场所。目前,两个社区老年大学已吸引近800名学员报名入学。

老年大学开学 子女报名很积极

2005年6月17日,东莞第一个社区老年大学于中信社区诞生,经过八年的发展,东泰老年大学的配套设施有了巨大改善,学习科目也更加丰富。东泰老年大学副校长林树海告诉记者,自老年大学创办以来,中信物业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给予了重大支持,在硬件上,中信物业为老年大学提供了办公、学习的场所,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一些贵重的教学器材,如钢琴、大提琴等,话语间林树海副校长自豪地指着其办公室一角的大提琴告诉记者,平时他也会学一学,拉一拉。

“东泰老年大学是全国首创的社区文化载体”,林树海进一步向记者介绍道,东泰老年大学是第一所社区居委会督导,市区物业创办的老年大学,在经营过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才渐渐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经中信社区老年大学调查,学员人数从原有30多人上升到在册670多人,经常参与活动的有300多人,数年来举办过的知识类课(含音乐课)节,约500多课时,学员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人与人、家与家以及社区这个大家的和谐和安宁,排解了老人们人地生疏的孤独郁闷的心情。

而星河社区老年大学校长苏玉玲也向记者透露,尽管星河社区老年大学刚成立,但还是受到了社区里的老年人热捧,报名人数目前已经超过70多人,很快将超100人,很多子女都积极地为父母报名。

整合社会资源 老人生活很丰富

如今东泰老年大学已有8年的发展历程,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刚成立的星河社区老年大学却还是起步阶段。“尽管目前仅有近百人报名,然而却只有三四位老师,自己现在既是班主任,又兼任综合知识老师,”苏玉玲向记者说道,“如今不论是教师资源还是配套设施都很缺,但是没办法,只能将就。目前只开设了五门课程,其中包括交谊舞、广场舞、唱歌、太极、综合知识。先把一些基本的课程安排上,以后再逐渐丰富。”

对于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之初的艰难,林树海也是感触深刻。林树海说,老年大学本来就是一种服务于社区老人的公益组织,要完善老年大学的配套设施,既不能让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花钱,同时也要想办法让老人们学到更多知识,唯一的办法只有尽可能地整合一些社会资源。据林树海透露,目前东泰老年大学仅有三名固定聘请的老师,其他28位都是社会上踊跃参与,免费为老人们上课的老师,其中一位东泰社区的书法老师不仅免费教老人们书法,同时还为老人们练习书法提供固定的场地,这令林树海非常感动。“自老年大学开班以来,这里的老学员们每年都会斩获一些大奖,其中很多表演都是免费演出。”林树海骄傲地补充道。

苏玉玲则向记者透露,在筹备星河社区老年大学期间,也有一位曾在大学任教音乐的女士表示愿意免费为这些老人们上课,同时也在积极召集一些有特长的社会热心人士,丰富老年大学的课程。“近期星河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正在积极地筹备至少三个节目,准备在9月20日联华物业20周年庆上表演,联华物业还将邀请一些明星助阵,这也就意味着星河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将与一些知名的明星同台演出。”

北京市西城区:引入专业社工服务

成立老年自助学堂(西城区人民

政府网站

2013-01-05)

来源: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2013-01-05

近日,西城区召开社区老年人自助性组织建设模式工作推进会。会上,西长安街街道老年自助学堂正式揭牌成立。今后,西城区厚朴社工事务所的社工们将带领学堂的28名公益讲师,一起为地区老年群体设计课程,并定期为老年人试讲,打造快乐的“银龄”学堂。

200份问卷问老年人需求

自助学堂成立前期,为了全面了解地区老年群体的需求,厚朴社工事务所的社工们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街道8个社区,为老年人随机发放了200份问卷,并分别约见了20余名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访谈,一方面介绍老年自助学堂的情况,同时也为老年自助学堂的讲师团队招贤纳士,挖掘社区中的资源。

经过调查与访谈,社工们发现居民们都普遍表示愿意参与到老年自助学堂中去,并对学习电脑、英语、舞蹈、唱歌、书画、摄影等课程有需求。

社区骨干担当学堂公益讲师

针对地区老年人需求,结合西长安街街道丰富的社区社会组织资源,厚朴社工事务所社工们聘请了28名具有专长的社区组织领袖和骨干,成立了公益讲师团,分别担任不同课程的公益讲师。

“老年自助学堂成立后,28名公益讲师都成为了义工”,厚朴社工事务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还以‘社工’带‘义工’的形式,带领义工讲师们设计课程,并定期组织公益讲师团的讲师们为老年人试讲。”

截至目前,老年自助学堂已开展了9门、共计18期课程,主要包括电脑课、摄影课、英语课、丝网花课等,服务社区居民1500多人次,受到了老年群体的欢迎。

成立学堂自助管理委员会

在成立讲师团的基础上,本着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平等参与、公平互助的原则,厚朴社工们还协助公益讲师们成立了老年自助学堂自助管理委员会,借鉴高校社团和学生会的管理方式,通过集体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对老年自助学堂进行管理,确定各部门职责,制定规章制度等,从而确保老年自助学堂实现正常运作。

湖北省:发文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建设(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部

(处)2012-10-01)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处)2012-10-01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鄂办发[2009]29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5月5日

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开创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二)离退休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奋发有为;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离退休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坚持把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引导离退休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以让党放心、广大离退休干部满意为标准,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合力。

二、加强和推进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三)坚持和完善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参加重要会议、出席重大活动以及在职干部通报情况、走访慰问和联系离退休干部等制度。结合全党中心工作任务、国际国内形势和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创新和改进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的方式方法,组织引导他们学习政策、了解形势、支持发展、以身作则,努力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6]12号),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本着有利于把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起来参加活动、有利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作用的原则,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保障活动开展。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注重选配党性强、威信高、讲奉献、身体好的同志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定期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班,开展争先创优工作和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增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老干部党校或在各级党校开设离退休干部党员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鄂办发[2009]1号)规定,专门成立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费收缴和管理坚持先收缴再返还的原则,由其上一级具有党费留存权限的党组织或组织部门按50%比例返还,并负责对其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经费不足时,各地各部门应予以支持,确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正常开展活动和离退休党员订阅报刊及学习资料。

(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工作。要把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解决离退休干部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学习宣传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勉励离退休干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定信念,珍惜荣誉,保持本色,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关心党和人民的事业。

要充分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站、室)、老年大学以及面向离退休干部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阵地,在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发挥导向作用。

三、建立和健全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机制

(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原则,确保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转。

离休费由财政按预算安排的,要在本级预算中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规定的标准足额安排。离休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标准全额纳入,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离休干部医药费由财政预算安排的,按规定实报实销。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单独统筹的,要合理确定统筹标准,切实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医药费统筹金按时足额到位。没有实行医药费单独统筹的企事业单位,要按规定给予经费保障。要加强对统筹金的监管,确保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制定方便离休干部看病就医的具体措施。稳妥推进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参加所在地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工作。

各级财政要强化对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对因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和破产等原因单位变更的,要及时明确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单位,落实“两费”的资金渠道,确保离休干部“两费”落实。

(七)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保障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在医疗上享受相应的待遇。

(八)本着“特殊群体、特事特办”原则,完善对有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机制。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给予适当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九)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在进行涉及离退休干部切身利益的改革时,要同步研究制定相应的保障办法和措施,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

四、着力推进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

(十)按照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把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场所的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成规模合理、实用性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并注意向街道、社区、乡镇延伸活动和学习网络,为离退休干部参加学习、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十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要坚持“教、学、乐、为”相统一的原则,从有益于离退休干部身心健康出发,把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合理设定教学课目,创新教学手段,规范教学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达标活动,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十二)健全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组织机构,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规范各项工作,提高管理效能。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并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的需求增加经费预算,推进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五、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

(十三)坚持把老有所养同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为、社会需求同本人志趣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

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研究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要注意听取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还可根据工作需要委托他们作专题调查研究。要支持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干部,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讲学授业、人才培训等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才干。

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引导离退休干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形成和谐环境和良好社会风尚作贡献。

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示范作用,引导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活动。特别要引导他们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引导离退休干部以言传身教、督导巡视等方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在选拔作用干部工作中,应注意听取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引导离退休干部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行使监督权。

(十四)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有关政策,对发挥作用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和宣传。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和原工作单位及有关部门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一定的条件,并进行指导。

六、切实加强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十五)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年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原单位、街道、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体系。对行动不便、身患重病、居住分散的离休干部,管理服务机构要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慰藉。对居住在农村的离休干部,乡村两级组织要给予关心照顾。

(十六)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厅字[2005]1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办文[2006]67号),认真做好我省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安置、服务、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障。

(十七)坚持定期走访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离休干部原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要主动协助接受管理单位做好易地安置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十八)加强对休干所、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的指导,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七、认真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十九)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和政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履行好对本地区退休干部的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的职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抓好本地区、本单位原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等工作。已实行离退休干部统一管理的,可保持现行体制不变。

(二十)退休干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由供养关系所在单位负责。原单位撤销或合并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并的单位负责。按规定移交社区和街道的,由所在社区和街道负责。要组织引导他们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地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为他们参加活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十一)为了保障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适当增加工作人员,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鄂发[1993]23号)基础上提高退休干部公用、特需经费和管理费标准,列入单位经费预算。退休干部公用、特需经费和管理费由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掌握使用,主要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和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八、进一步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

(二十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定期专题研究离退休干部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离退休干部工作,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坚持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协调解决离退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关部门在制定出台涉及离退休干部利益的政策规定前,要征求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意见。努力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十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帮助排忧解难。实行党委老干部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离退休干部信访工作。做好宣传信息工作,对表现突出的优秀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宣传,通过树立典型,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省、市、县老干部工作专项经费要在2006年2月18日省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确定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十四)按照省编委《在机构改革中稳定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意见》(鄂编发[2000]13号),各地各部门要确定老干部工作部门编制和人员配备,确保老干部工作机构与担负的任务相适应。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对老干部有感情的要求,选好配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和政策运用能力、服务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要关心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要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和展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良好形象。

办学经验

青岛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回归社会有效途径(青岛早报

2013-07-12)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7-12

核心提示

青岛市建立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3012所,共有在校编班学员184570人,开设的课程有许多,健身舞、山水画、医疗养生、中国古代文学史„„如今,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防止老人生活孤单乏味,囊括了知识教育、娱乐休闲等多种课程的老年大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和老人子女的注意,老年大学已成为了充实老年人日常生活、让老年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健身强体和精神生活的后花园。

一周五天“泡”在大学

“我周一到周五一般都会来上课,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舞蹈,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已有13年学龄的倪海燕是老年大学的老学员了,她从小就希望能成为一名舞者展现自己的美丽,可是均从事舞蹈专业的父母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走上学舞之路,“当时听父母的去了乳胶厂工作,一直没机会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现在退休了终于有时间拾起自己从小到大的爱好了。”倪海燕特别感谢老年大学的生活,“老年大学圆了我的梦”。

倪海燕的女儿在国外工作,没有了照顾女儿和第三代的后顾之忧,加上丈夫也非常支持,倪海燕上学的劲头更足了。倪海燕说,最近她正在排练民族舞《苦菜花》,还担任领舞,说起自己的学舞故事,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和喜悦。

倪海燕的舞蹈老师王国全表示,现在老年大学学员越来越多,老人们都注重充分发挥余热,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己价值。“我所教的舞蹈班,有1000多人,一共有12个班,大家退休后都希望继续充实自己,学起来上路很快。”王国全介绍,老年大学舞蹈班和社会上舞蹈班还有所不同,为了符合老年人身体情况实际,这里所教授的舞蹈难度较小,同时为了切合老人兴趣,经常变换舞种,教授包括新疆舞、藏族舞、朝鲜舞等在内的各种舞蹈,“有时候为了照顾大家,我们还会跳秧歌。”

工作生活两不误

60岁的齐秀娥已经在老年大学学习了10年的健身舞,作为健身舞蹈班的班长,每周二、周四下午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去教室,开门、整理物品、准备上课所用的相关材料、和早到的同学一起熟悉上节课所学的动作„„“我们一个班有大约70个同学,这么多年来我基本上已经认识了班里每一个人。”齐秀娥提起自己的“学生”生涯,言语中满是自豪。

2003年退休之前,齐秀娥一直在公司担任会计工作,多年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办公室工作让她得了一身 “工作病”。“我颈椎不好,肩膀也疼,当会计那会落下一身毛病。”后来,齐秀娥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听说了青岛老年大学,就报了健身舞蹈班,一方面想丰富自己生活,另一方面能锻炼自己的身体。齐秀娥告诉记者,刚开始跳舞那会,她的胳膊根本抬不起来,王老师让她坚持慢慢锻炼,自己便咬着牙一点点往上抬,半年之后感觉好多了,坚持到现在胳膊抬放自如,身体特别轻松。健身舞不仅让齐秀娥的身体越来越好,还让她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激情和自信。“原来觉得工作特别累,退休后就想好好休息,现在我身体这么好,又干起了老本行,不上课的时候又开始去公司上班当会计了。”60岁的齐秀娥不仅要上课、工作,还有小外孙和老母亲要照顾,为此她特别做了计划,周一到周四上班跳舞,周五和周末照看第三代,平时还抽出空去照料老母亲。“我老伴也说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我心情好,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有了这么坚定的支持,齐秀娥一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工作生活两不误。

“这里的生活很充实,健身舞让我整个人都充满活力”,齐秀娥说,她的丈夫还在工作,以后闲下来也会去老年大学学书法和绘画。“到时候我们俩一起上学。”

学科 60多门课程供老人挑选

青岛市老年大学从1984年成立以来,已经开办了整整29年,从当初的三门课程扩展到了现如今的60多门课程,即使区级的老年大学也将许多学科具体化,记者在招生简章上看到,仅舞蹈类就包括了健身舞、秧歌舞、标准舞、拉丁舞、古典舞等多个舞种,大学内的传统学科美术类也被分为了山水画、牡丹画等多个门类。“这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报名,聘请的老师也能更加专业。”

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以书法、国画专业为主的传统科目,健身娱乐类的舞蹈、声乐、钢琴、保健、英语、计算机课程备受老年人的青睐,每年招收的限额总是供不应求。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最近几年,医疗养生、周易、太极养生等养生知识也进入老年大学的课程,学员报名的热情也在逐渐升温。

说法

上学只为生活更多彩

“现在的老年人可愿意来上学了,不仅年龄结构上越来越宽,大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55岁的学员王秀珍,姣好的身材加上化了淡妆,显得格外年轻。王秀珍说,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想多学点知识,多了解社会,老年大学是最佳途径。“书画班、英语班、保健班,一学年的学费才180块,舞蹈、声乐、太极养生每年学费才200块,最贵的钢琴即兴伴奏班也不过每学年600块。”王秀珍说,如今学费已经算不上进入老年大学的门槛,从健身舞到国画,再到保健养生,老年大学的许多学科她都读过。王秀珍坦言,她打算把所有课程都通学一遍,但并非是自己对知识多么渴望,更为重要的是进入大学后,每天可以和其他老年人在一起上课,心情和心态都会不一样,朋友多了,人也会开朗起来,更加年轻。

“老年人需要找到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的转移点。”市老龄办调研处处长王少梅告诉记者,青岛先于全国1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每三个青岛市民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形势的加剧,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不断增加,尤其是儿女各自成家后,很多老人独守“空巢”,精神上陷入孤寂,情感上无处寄托。而老年大学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老人们的精神家园,老人们可以通过老年大学结交更多的朋友,排遣孤独寂寞,让老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问题

“僧多粥少”一位难求

在老年大学门口,没有报上电脑班的陈女士迟迟不肯离开,看到工作人员后赶紧又迎了上去:“我真的是一早就从家往这赶,可路上太堵车,你们能不能再多招收一个学生?”看着陈女士渴望的眼神,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 “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看是否有学员退班,到第二次‘补录’时,你再早点过来碰碰运气。”看到了一丝希望,陈女士这才转身离开。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说,例如电脑班,教学的设备是有数量限制的,因此学员的人数也就必须控制住,超过了限制,即使报上名,到时候也没有计算机无法操作。“两个电脑教室只有30台机器,另外有两台备用机,万一哪一台出现问题,好拿备用机器顶上,如果多报几个学员,这个根本也没法学,也没法教呀。”工作人员表示,报名的人多,空间、设备、师资都有限制,因此报不上名也属于难以避免的状况。

经费有限制约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区(市)老年大学学员结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男女比例和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学校的数量、规模、基础设施、办学经费、教学手段、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要求。然而,部分老年大学开办以来,在学校规格、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硬件建设缓慢,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已经在尽我们的所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上学机会,比如在街道、社区开设分校和授课点等方式。”作为参与老年大学办学和教育多年的刘学玉表示,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如今开办老年大学几乎就是象征性地向学院收取一定的学费,来维持日常的办学开支,但实际各种设备的保养维护、教师的工资待遇,都需要花钱,加上各种管理上的开支,远远高于所收取的学员学费。目前,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望程度大幅提升,作为老年大学就是最为直接的途径,作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能尽所能地多做,可毕竟投入有限,还是无法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延伸

远程教育突破课堂局限

“高科技、多媒体传播技术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大大缩短了传播知识的时空界限,使传播方式多样化,这必将深刻影响到老年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手段的创新势在必行,有些课程将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非学校形式、非课堂集中上课的方式将有所发展。远程教育手段、多媒体传播手段将与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青岛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在对全市老年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调研时提到,老年大学间应实现电脑联网,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使之成为上下、左右贯通的整体,办好老年教育网站和老年教育空中课堂,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远程老年教育体系,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

山西省县级老年大学示范校:阳城县老年大学十年掠影(太行日报

2013-07-09)

来源:太行日报

2013-07-09

阳城县老年大学创办于2002年12月,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

10年来,在阳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备,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力量不断增强,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日益显著。为“求知、求乐、求为”的老年离退休干部职工,建起了一个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平台,使他们学有课堂,乐有地方,为有舞台。2007年,阳城县老年大学被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命名为“山西省县级老年大学示范校”。

根据需求创办

阳城县老干局领导通过深入离退休老干部中走访、座谈,发现他们离退休后有“两个不适应、四个新需求”。即在工作岗位上忙碌惯了,一下子没事可做感到不适应;过惯了群体生活,突然生活孤独了感到不适应,需要适合的娱乐活动,需要更新学习内容,需要发挥个人特长和爱好的平台,期盼得到关心和照顾。

针对这种状况,老干局向上级提出了创办老年大学的建议。阳城县委十分重视,当即成立了老年大学筹建机构。

机构虽然有了,但一无场地,二无经费,三无人员。筹建组领导说:阳城人生就的犟脾气,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凭着“两只大脚一张嘴,跑遍县城满街楼”,先后与县组织、财政、人事、民政、教育、科协、水村村委、眼科医院等部门和单位联系,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有人的出人,有房的腾房,四面敬老,八方助教。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划,文史班、音舞班、书画班都有了固定的教室,购置了教学器材,新添了桌椅板凳。随后又出台了《阳城县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纲要》、《阳城县老年大学教学试行方案》、《阳城县老年大学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适用教材,选聘了一批热心教育事业、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师。2002年12月,一所老年大学在濩泽大地上诞生了。

2003年,第一学期报名人数就达到350多人。办出特色

随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老年学员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大致可归为三种情况:一是文化程度不高,但社会阅历很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记忆力减退,但思维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身体老化,行动迟缓,精力不足,不耐寒暑,但意志不衰,勤奋好学,喜欢立竿见影。

针对这些特点,老年大学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联系实际,灵活施教。根据学员的兴趣爱好,灵活安排寓教于乐的课程。把时事政治、老年保健、老年健身三门课设为必修课;把文学、历史、书法、绘画等设为选修课; 把声乐、器乐、舞操、服饰等列为专题习练课,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根据学员年龄大、力不从心的生理特点,学校坚持硬制度软管理,统一教学时间,学员自择科目。每年学习八个月,寒暑各放两个月假,每学期上课十六周,少部分时间机动。这样安排,让老人们不受寒暑影响,不至于过度劳累,又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与活动。根据学员知识水平高低不一的特点,学校坚持自编教材,既体现趣味性、通俗性、实用性,又兼顾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老人们学起来简单易懂好消化。如卫生保健教师张志家编写的《老年人的营养健康》,赵玉林编写的《人体结构五大系统》,都以顺口溜的形式,读来朗朗上口。根据学员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老年卫生、医疗保健课,大家兴趣浓,就直接把人体模型搬进课堂,讲人体内脏、骨骼、神经分布、血液循环等知识,还把各种老年病的X光片拿来讲病因、病态等常识,有的做成图片版面,在课堂、课外展示。除此之外,还采用了演示法、现场观察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如书法、绘画课。有的采用课堂讲授,课外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如文学课的古诗词、散文教学,就是如此。通过不断改进教法,学员们听得懂、看得清、学了会、用了灵。

二是形式多样,开展活动。针对老年人怕寂寞、喜热闹的特点,学校有组织地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党的生日、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全校师生参加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技能、诗文征集、书画才艺等展示活动。有的老夫老妻双双参加演唱,有的爷孙同登舞台,台上台下同欢乐,年长年少乐融融。同时在每学期还配合县老年体育协会组织象棋、台球、门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三是创造条件,余热生辉。在阳城老年大学里,很多学员年老志不衰,愿把余热献社会。学校根据他们这一心愿,搭桥铺路,支持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阳城县党史办选请一批老同志参加党史资料的搜集、参加老促会革命斗争史《烽火春秋》的编写工作以及《阳城县教育志》、《阳城县军事志》、《阳城县法律史志》、《阳城公安志》、《阳城环保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工作。民政局退休干部黄显秋根据历史素材,精心编著《浴血町店》8集电视剧本,老年学员、卫生局退休干部张志家编著了《康寿路》一书,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份精神食粮。王金顺老人笔耕不辍,先后著了《诗颂中共党史人物》、《诗颂抗曰民主政府》、《太行牧童诗选》、《曲之入门》等。退休干部石书霞等人共同发起晋城市老年书画展,并把作品结集出版。学校还协助关工委,组织有业务专长的老同志深入中小学校,为青少年讲授法律常识。为保持老干部与党和政府的联系,老干局和老年大学常举办“议政会”、“座谈会”,给党和政府部门提意见。

正因为抓住老年特点办学校,所以学员们学有所成,心情舒畅。有学员唱道:莫道人老万事休,生命的价值在追求。喜欢秧歌你就扭,乐意唱你就放歌喉。喜欢大山往上爬,穿起泳衣水中游。广交朋友乐心头,老年广场舞不休。翰墨飘香龙蛇舞,幸福安康乐逍遥。

衡水市老年大学“文化养老”工作纪实(衡水日报

2013-06-26)

来源:衡水日报

2013-06-26

今年以来,市老年大学太极表演队赴香港参加“祝福杯”国际武术节,取得团体银牌和个人11金13银1铜的好成绩。在我国声乐顶级赛事“金钟奖”比赛中,市老年大学合唱团作为全市唯一一支入围团队,参加了河北省赛区决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战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市老年大学积极创新发展,开展“文化养老”的缩影之一。在这里,一个个精神矍铄的“银发学子”们,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尽情享受着“虽为夕阳意更美”的欢乐。近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学民同志对市老年大学的工作做出批示,希望老年大学继续推进“文化养老”工作,提高办学水平,为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优质服务。

以服务促工作提升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传统的以家庭亲情维系养老的功能已经日渐乏力,而以社会活动为支撑的“文化养老”则正在兴起。如今,越来越多的衡水老人把进入市老年大学学习作为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原因就是在于他们在市老年大学的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养老”所带来的乐趣与归属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员,给“文化养老”创造更好的条件,市老年大学把加强服务功能放在工作首位。在教学方面,他们制定工作人员职责、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评教评学等十五项管理制度,实行教务处、系主任、教师、学员班长四级管理体系。员工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员工队伍的素质训练,按照考核要求,每年安排四次集中培训,学管理知识,练服务礼仪。同时,老年大学将各种服务措施亲情化,不断增加服务项目,逐渐扩大服务范围。从过去的单一教学管理,变成现在的多方位服务。在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时,从筹划联系、组织活动、到活动收尾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老年大学会及时做一些温馨提示,让老人们一进学校就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市老年大学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广大学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打造高素质教学队伍

衡水老年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时刻把教学队伍视为生命,坚持用“严格标准”来挑选。针对衡水院校少、艺术团体少、师资力量相对贫乏的实际,老年大学大胆实施“请名师与培养师资相结合”的办法,夯实师资队伍。他们先后从石家庄、洛阳聘请了4名模特、舞蹈和国画教师来校执教。同时,在本地筛选高手,今年先后聘请了5名教师,分别执教葫芦丝、二胡、声乐等专业,充实到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深受学员欢迎,大大提升了所教专业的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市老年大学又创新机制,把选拔优秀学员担当助理教师,与创办辅导教师组结合起来,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文学欣赏班在该班梁秀芬老师的倡导下,采用“人人做老师,我为大家传经验”的教学方法,激发全班学员的学习和创作热情。今年,该班有两名学员先后出版了诗集《飞鸿留迹》和散文集《尘泥》,全班学员100余篇文学作品,大部分被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而在太极拳专业班,虽有7个班,但仅有1名教师进行辅导。面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经学校研究同意在该专业尝试“辅导教师组”的教学方法,即在学员中挑选7名骨干学员,成立教师组,专业老师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再将辅导教师分别编至每个教学班,协助老师上课,既解决了教师短缺问题,同时又能自我造血,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

自励自强攀高峰

“文化养老”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崭新课题,如何把这项课题钻深钻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我市老年大学在长期以来的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衡水老年大学在做好“文化养老”这篇文章时,注重规划教学环境,体现科学的教学理念,强化了教学和娱乐双重功能。在长期的实践中,老年大学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只有规范化发展,“文化养老”才有生命力,才能大踏步前进。因此,市老年大学在规范教学课程方面进行了突破,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鉴于老年大学是一所社会性老年学府,来此学习的老年人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文化底蕴、知识修养、生活兴趣等不一,老年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级别深度等本着雅俗共赏相协调的原则,照顾到大多数学员的需求而设置。二是学乐为相结合。每年利用春暖花开和秋季硕果飘香的季节,安排学员到野外组织课外活动,外出写生、踏春、赏花、采风等,便于老年学员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在课外活动中消化吸收、理解掌握。通过开展各类以活动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员的热情,互帮互学,在娱乐中学得真知,在娱乐中切磋技艺。

现如今,老年大学的很多学员,从最初的消遣性、健身性的学习上升到了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层次的学习。很多人通过“文化养老”,通过不断地学习做出了从未敢想过的成绩,实现了自己多年未能实现的愿望,在自己的晚年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跨越。

邢台老年大学“五项制度”创新办学思路(中国老年报

2013-01-05)

来源:中国老年报

2013-01-05

河北省邢台市老年大学17年来以“为老年人服务”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该校坚持完善了“五项制度”:一是市委书记担任名誉校长,历任市委书记都担任名誉校长,已形成了传统,形成了制度;二是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市老年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三是聘请地市级老领导担任学校顾问;四是定期研究制度,每年都进行专门研究,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督促;五是市领导参加老年教育重大活动。

同时,该校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凑一点、有关部门减免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1139万元建起高标准校园。2012年邢台市出台了“政府服务零收费”政策,将老年大学学费列入“零收费”项目。此项政策的出台,在全省乃至全国开了先河,使该校成为首家免费为老年教育服务的市级老年大学。此外,该校还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招生简章、教师聘用办法、教师管理办法、优秀教师评选办法等,充实完善了规章制度。邢台市财政局也给予大力支持,将教师课时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该校还对教师和工作人员实行考核,加大对免收学费后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力度,提出“绝对不可以、不允许因免收学费而降低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武汉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开拓社区老年大学办学新模式(中国老年报

2012-12-06)

来源:中国老年报

2012-12-06

随着时代发展,老年教育已成为了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办社区老年大学,也成了满足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在湖北省武汉市,有这样一所社区老年大学,它实行开门办学的形式,以政府主导和企业投资的独特模式吸引了许多老年人,走出了一条老年教育发展与社区建设的双赢之路。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吴邦国、贾庆林、俞正声、刘云山、刘延东等先后视察了该校。它就是常青花园老年大学。

打造“康乐有为”的社区老年学府

“我们老年大学是在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资金投入下开办的一所社区老年大学。学校由最初的一个班、8名学员,发展到如今的63个班、2400余名学员。2000余平方米的新校舍里,教室、书画厅、多功能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及电子琴、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总资产近3000万元。”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副校长杨庚寅说,建校12年来,该校积极探索社区老年大学的办学之路,在努力彰显“康乐有为”文化环境的同时,注重把教学活动向社区延伸和拓展,努力做到以优秀的教学成果服务社区建设。

“如今,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学校都配合社区举办多种专题活动。同时,学校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书画协会、摄影学会和缝纫制作、中医保健按摩等多种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鼓励各社团和兴趣小组作为文化志愿者走进社区。通过这些活动,既服务了社区、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同时也展示了教学成果,扩大了办学影响。

社区每年举办的文艺活动、纳凉晚会,其骨干大多数是老年大学学员,他们‘跨进校园是学员,回到社区是老师’,为丰富和发展社区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出版的书画集《翰墨常青》,受到来校视察的中央领导的称赞,成为社区对外交流的赠品。”杨庚寅告诉记者。

记者得知,该校诚聘了30余名优秀教师,其中三分之二具有高级职称,不乏具有国家和省、市级头衔的名师、名家。同时该校还悉心发现和培育了一批学员骨干,并把骨干们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以班干部和退休党员学员为核心的学员骨干群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和学员的主心骨。学校的几任领导和工作人员“把老年教育当事业来做,把老年大学当家来管,把老年朋友当亲人来对待”,默默奉献在老年教育岗位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带头人。

老年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武汉常青花园新区是武汉市国有城乡建设集团与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个新型居住区。而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就是伴随着常青花园新区建设和发展而兴办的一所社区老年大学,它的资金投入全部来自于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新世界地产武汉地区总监黄兆民告诉记者:“常青花园项目非常重视生活和家庭的理念,并注重建设社区文化。考虑到居住进来的业主父母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社区老年大学的发展,这样我们所经营的项目也才会更有生命力。”黄兆民说,常青花园老年大学是他们在全国众多项目中的唯一试验,如果发展成熟,在此后项目的社区文化建设中,还会考虑办老年大学。他希望这种模式也能给其他企业带来思考,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老年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据悉,随着常青花园老年大学的日益火爆,吸引了周边许多老年人前来上学,也带动了常青花园楼盘的销售,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经过自身的接触,黄兆民对老年人参与学习也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老年人”就是一个标签,他们的学习能力不会随着身体功能的退化而退化,他们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强,一点不比年轻人差。此外,他非常羡慕内地的老年教育资源和老年教育的发展,“在香港若想学习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非常难,一来没有太多的大师,二来收费都很贵。大陆的老年人真是太幸福了!”黄兆民感叹道。

“在这里上学我们很幸福”

65岁的祝春仙家住常青花园社区,退休后经人推荐,她来到常青花园老年大学黄梅戏班试听。“不听不知道,一听我就迷上了,身段老师穿着服装手把手地教学生们表演,那惟妙惟肖的神情和身段深深地打动了我。从那之后,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学黄梅戏。”祝春仙说,她到黄梅戏班学习已两年多,这两年来,她变得年轻而独立。虽然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两年前,梅刚村放弃了将军路老年大学长达7年的校长职务,来到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学习山水画。当记者问起其中的缘由时,他说:“我是慕名而来的,这里软硬件设施都好,师资力量雄厚,学员素质也很高。我不图什么,只图个快乐。两年下来,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里‘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如今我也能办画展了,觉得特别幸福。”

“现在,我每周都盼望上课那一天赶紧到来!”61岁的木兰班学员胡友华高兴地对记者说着自己对木兰班的感情。胡友华说,木兰能把舞蹈和武术相结合,既有柔有刚,且跳起来很优美,非常适合她。学习了6年之后,她反应非常敏捷,还能健步跑。“以前,我到社区里参加活动,只能教别人舞蹈,现在也能教木兰了,自己健康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健康,我觉得太幸福了。”

浙江老年电大与浙江电大联袂办学合力构建终身教育学习的平台(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2-09-10)

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2-09-10

继浙江老年电视大学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老年人电脑培训班以来,受到社区老人普遍欢迎,为缓解杭州老年人报读老年教育难起到一定作用。为此为了充分发挥浙江老年电视大学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两者的办学优势,在省教育厅、民政厅、老龄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浙江老年电视大学在省电大教工路校区设立了电大直属教学点,打造全省老年电大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联合办学的示范点。

省电大作为一所公办大学,在学校向开放大学转型期必将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全社会搭建终身教育平台,尤其为老年人营造“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氛围,这次在电大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就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继续学习的愿望,为浙江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作贡献。

9月6日浙江老年电视大学电大直属教学点举行首届新生班会,教学点精心组织各个环节,设计了《老年电大学员登记表》、《老年学员社区健康档案》请学员填写,对学员进行建档管理,现场组织学员相互自我介绍,并进行了部分才艺展示,张莹学员的刘三姐民歌、朱淼娟的莲花落、吕照宇学员自己创作的古诗词、荆海学员的裁剪服装展示、王顺花学员的手工制品、施桂英学员的越剧清唱,让同学们一下子拉近了距离,相互之间很快熟悉了,营造出一种温情欢快的氛围。

班会上,来自西湖分校的老学员代表也畅谈了自己参加老年电视大学学习的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老年电大直属教学点的成立,不但开辟老年教育新平台,丰富了老人的业余生活,而且对提升和谐社区的创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保志愿者尹美凤学员在发言中说,通过以往参加老年大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可以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同时还陶冶了情操,增加自己的环保意识。

据悉,浙江老年电视大学电大直属教学点2012秋季班开设了《二十四节气与健康文化》、《美食文化》两门课程。考虑到学生收看方便,学校特地将网络课程下载后组织学员每周五来学校收看,同时计划安排任课老师来学校面授辅导与学员当面交流,并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来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

湖北省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办学经验(应城市老

年人大学

2012-09-09)

来源:应城市老年人大学

2012-09-09

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在“全省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科学发展 应城市老年人大学

党的十七大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发发,提出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宏伟目标。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因。

我们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创办于2001年6月,建校以来,随着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规范化办学的要求,我们感受到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始终把建设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老年人精神家园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有效途径。

一、建设优良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和比较完善的文化设施,既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本的层次。它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美化校园人的心灵,激发校园人的灵感,启迪校园人的智慧。建校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为老年人营造科学、健康、文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针对校园面积小,教学和文化活动场地少及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扩大校园面积和教学及活动场地。建校初期,我校只有租用的一间教室,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均为空白,在我们的积极争取下,市委老干部局把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对外出租的场地和用房全部收回,并把整个活动中心交由我校统筹安排使用。市政府还把相邻的一处街心公园无偿划归我校,建起了“老年校园文化休闲中心”。目前,全校校园面积达9400多平方米,有专用教室9间,文体活动室6间,面积1000平方米。在去年元月召开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的《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还将市老年大学的改扩建工程列入其中,以保证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二是加大投入,增加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几年来,先后共投入一百多万元,购置安装了健身器材、电脑、投影仪、音响、各种乐器、电视机、空调、摄照相器材等200余台(件);装修布置了舞蹈、戏曲、歌咏、管乐、电子琴排练厅、太极拳练功房、棋牌(中国象棋、围棋、竞技麻将、桥牌)及乒乓球、台球等专用活动室。还在校园内外建起三个门球场,一处垂钓池,一个花卉盆景基地和一处烹饪教学实习基地。基本上能满足教学和师生文化活动的需要。三是师生群策群力,合力打造文化宣传阵地,先后开办了藏书6000余册(套)的图书馆和拥有30多台电脑的电子书城,满足了师生学习需求,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建起和制作了2处宣传橱窗和30余幅展牌,适时展出反映学校教学、争先创优、党建、校际交流、文体活动等内容的宣传图片,以及师生的摄影、书画、诗联、电脑动画等作品;布置了五条“书画长廊”,展示师生书画作品280余幅;建立了“晚晴诗社”和“宝林书画苑”(以我省著名民营企业家刘宝林命名),使师生有了书法创作基地和场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营造,十多年后的今天,学校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休闲漫步在校园文化休闲中心的青砖路面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整洁的校园、明清风格的建筑、芬芳的花香、如毯的绿地、高耸挺拔的雪松、盛开的石榴花、幽静的林荫、丰富活跃的健身活动和门球竞技场面,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对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

二、打造和谐校园人文品牌,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老年大学的校园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学校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和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校园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反映了学校的追求和信念。它是由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学科特色以及学校成员的品格、气质、追求等共同孕育的。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所具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学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财富。

从建校初期开始至今,我们按照老年教学的方针和要求,坚持科学建校,文化立校和特色兴校,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校园人文品牌和学科特色,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内涵。一是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一所学校所追求的信念,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目的、办学方针以及办学特点等组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我校已经确立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方向;“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长寿、余热生辉”的办学宗旨;“颐养康乐,进取有为”和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校园、晚年生活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老有所为的田园”的办学目的;“开门办学、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营造和谐”的办学方针。并逐步形成了科学建校、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规范治校、质量强校和开门办学的办学特色。二是打造校园人文品牌。我校已经形成的校园人文品牌是:制校徽;唱校歌;树校风(厚德、亲和、互动、多彩);定校花(石榴花);办校刊;建校网;拟校感召词(跨进校门就年轻、晚年生活更美好);拍摄校专题片;组建校艺术团;开办校图书馆;开设老年网吧;树立校形象(爱心)大使;推选感动校园风尚人物;设立师生爱心基金会,开展学校师生一家亲,互帮互助活动;开设医疗、心理、法律咨询室;网上开办“共同的博客——为应城发展进步进言献策;打造“夕阳欢歌”综合文艺品牌;举办“老年文化体育艺术节”;举办校庆活动等。三是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一方面开设了琴、棋、书、画、文学、历史、诗、词、联、歌、舞、民乐、戏曲、太极拳、工艺、园艺、烹饪、垂钓、百家讲坛等传统文化课;一方面又与时俱进地开设了电脑、摄影、外语、汉语拼音、医疗保健、心理辅导、乒乓球、台球、竞技麻将、桥牌等现代文化和科技知识的专业课;为了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开设了党课、时政课、法律课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网上课堂,开通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从而实现了面授教学、网络教学、电化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校园和谐人文品牌的打造和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反映了我校校园和谐风气和可贵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其深厚的文化氛围与老年教育特色相互辉映,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和感召力量,呼唤更多的老年朋友走进老年大学课堂。

三、开展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校园的活力之源。它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团队精神、增长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健康身体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作为老年大学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它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形象化,又带动各门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成为实现教学成果的平台,从而构筑起完整的老年大学教学体系。长期以来,我们把重视建设校园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乐结合,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老年大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活动的开展上,除坚持经常持久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外,一是利用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开展一些有节日气氛,有一定声势和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各种演出、展示和竞赛。此类活动平均每年都在20场次以上。二是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举行纪念会、座谈会、报告会和大型文艺汇演,每年“七•一”和“教师节”我们都举办座谈会或报告会,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政治热情。2009年,为庆贺祖国60周年华诞,我们举办了多种庆典活动,组队参加了全市的歌咏比赛,还精心组织了一台以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文艺节目,被市委、市政府安排在应城广场作专场演出,受到好评。2010年,结合我市老年文化体育协会恢复重建10周年,根据市里的安排,我校承办了“应城市首届老年文化体育艺术节”。该活动历时5个多月,共有运动员、裁判员、评委1500多人参加,有2389人次参加了18个大项,35个小项的角逐,其中绝大多数是我校师生。还有3万多人次观看了各个项目的展示竞赛和颁奖大会《夕阳欢歌》的文艺演出。由于这次活动项目多,参与面广,各项赛事和颁奖大会的演出搞得有特色、有声势、场面壮观、观众众多,特别是市委书记、市长和10多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领导参加了艺术节的颁奖大会,并亲自向获奖的老年朋友颁发奖状和证书,观看文艺表演,经媒体报道后,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和热议。去年,结合建党90周年和我校建校10周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歌颂党,宣传我校1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发展目标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包括编印一套以诗词、楹联、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纪念画册;举办一次图片展;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网络博文、门球、乒乓球、台球、拳剑、钓鱼等项目的展示和竞赛。校艺术团还组织排练了一台文艺节目,在“应城会堂”作了专场演出。我们还组织参加了孝感市和应城市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举办的红歌比赛。三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外出学习、参加各级组织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及请进来联欢交流等方式,开阔视野,提高技巧,提升活动质量。十年来,全校师生创作了书画、诗联、摄影、动画和花卉盆景作品数千件,有1千多人次参加全国、全省、孝感市和应城市的武术、太极拳剑、门球、乒乓球、健身舞、钓鱼、摄影、书法、绘画、诗联等项目的展示竞赛,取得骄人的成绩。仅去年一年,就有近20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文体竞赛活动,共获得23项第1名,17项第2名,22项第3名和其他奖项80多个。如我校舞蹈队,代表孝感参加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六届农运会,获健身秧歌自选套路第3名,规定套路第5名和总分第4名;参加全省老干部文艺调演,获得“百合金奖”;参加全省军地人才文艺大赛,荣获铜奖;还连续五年为市春节联欢晚会奉献了精彩的舞蹈节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气氛,也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强烈震憾,师生通过参与活动,使思想情感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四、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扩大校园文化影响

活动平台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和载体,也是拓展校园文化空间,使其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也只有融入社会,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乡镇文化、广场文化以及节假日文化相结合,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看到,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搞好学乐结合、学为结合,使师生有了老有所为,展示自我和老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不少老年人大器晚成,成为市里小有名气文化名人,2009年全市评选首届“十大文化名人”,其中有四人是老年大学师生。同时,能调动学员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为社会服务,发挥余热的能力,为活跃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坚持把搭建活动平台,拓展活动空间,增加培养老年文化艺术人才功能,扩大校园文化影响,作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文化社团建设。我校自创办以来,与市老年文体协会一直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即“校会合一”。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我们在老年文体协会设立了文史、诗联、书法、绘画、戏曲、歌咏、舞蹈、器乐、摄影、棋艺、太极拳、鼓乐、乒乓球、门球、台球、桥牌、竞技麻将、钓鱼、园艺、网络、科学健身等20余个与学校教学专业相对应的专项活动委员会,专委会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由各专业班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员班干部组成,实行“班会合一”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另外,我们还创办了学校艺术团、晚晴诗社、网络博客团、腰鼓队、军鼓队、女子管乐队、文艺小分队等文化社团,今年初,经省妇联和省体育局批准,在我校设立了“妇女健身示范站点”。为了发挥好这些文化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校部在活动经费、场地、设备、器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组织引导他们经常开展自娱自乐、联谊交流、汇演比赛等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由于学员参与性强,不仅活跃了校园,也带动了校园文化的开放。二是开拓校园文化新载体。我们除努力办好“校刊”、“诗刊”、“图书馆”等传统文化载体外,还十分注重网络这一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在“应城网”开办了《老年大学》、在“应城广电网”设立了《桑榆晚晴》子栏目;在校园内创办了电子书城(老年网吧);开通了“湖北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并被市委组织部作为示范站点。广大师生踊跃参加网络文化活动,他们在电子书城浏览,在网上写博客,在远程教育站点接受党性教育,在网上筑起精神乐园。特别是《老年大学》和《桑榆晚晴》两个栏目开办至今,老年网友已有180多名,发主题帖6000余篇,是“应城网”和“广电网”的品牌和拳头栏目,其中《共同的博客•为应城发展进步进言献策》分别在《老年大学》和《桑榆晚睛》开办后,成为最活跃的子栏目,被誉为栏目中的精品。三是引导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在学校的组织下,在校党总支、学员党支部、班级党小组、学员会和班委会倡导下,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各项社会文化活动,争当活跃社会文化生活的排头兵和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志愿者,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广大师生经常通过书画、诗联、摄影、戏曲、歌舞、鼓乐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企业,办展览、写征文、开笔会、出专辑、写春联、搞演出、文艺踩街和参加庆典礼仪活动。全市节假日和其他重大文体活动,基本上都由老年大学组织,或由全校师生“扛大头”。我们推出的“夕阳欢歌”综合文艺品牌和“老年文体艺术节”,已作为我市传承的文化品牌。校艺术团排练的文艺节目,屡次被孝感和应城市选拔参加当地的“春晚”、“团拜会”、“贺新春”、“红歌演唱会”和广场文艺演出,或参加各级政府和部门组织的表演和展示竞赛活动,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师生还经常以老年志愿者身份,积极参加资助贫困学生;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学生传授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为福利院孤寡老人慰问演出;为广大群众义务书写春联;担任农家书屋宣传员;进社区,到晨、晚练点为广大市民进行书法绘画、太极拳剑、舞蹈、健身操、鼓乐等方面的义务辅导;为各种公益活动提供鼓乐、摄影、器乐伴奏等方面的义务服务。我们在网上举办的《共同的博客•为应城发展进步进言献策》专栏,开办两年来,共有近200名师生网友,发帖600多篇(条)。2010年12月,我们编印了《共同的博客•为应城发展进步进言献策》(汇编一),收录了76名网友的206篇博文,13万多字,被誉为全省首部由老年人自办发行的博客纸质文集。去年12月,我们又编印发送了《共同的博客》(汇编二),汇集了122名网友的277篇博文,共20多万字。两年中,不少网友的博文和建议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应城网《领导在线》上直接回复。有的被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和一些社区(村)受理和采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老年教育》杂志今年的4月号,以《老年博客成为领导参阅件》为题,介绍了我校利用网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法。《湖北日报》也作了相关报道。广大师生努力弘扬学校精神,积极践行校风、校训,在校园和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师生多次发起向地震灾区、贫困学生、大病患者捐款活动,累计捐款5万多元。老年学员唐运生,2010年4月8日,在湖中奋勇救起落水婆孙二人,许多媒体宣传报道了他的事迹后,被评为全省“见义勇为模范个人”,并于2011年6月,在老年大学光荣入党。校园文化融入社会,不仅为广大老年师生搭建起展示学习成果、服务社会、奉献余热的平台,也使和谐文明之风吹拂城乡,影响下一代和广大群众,从而产生好的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引领和助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向前迈进,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提升了知名度,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办学经费逐年增加,且比较稳定。十多年后的今天,学校初具规模,教学环境优良,设施设备齐全,老教特色明显,文化氛围浓厚,教学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2007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8年元月,在全省首批被授予“省级示范校”称号;同年4月,省委组织部和老干部局以现场会的形式在我校召开了全省老年大学创建示范校工作经验交流会;2009年10月,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2010年“七•一”前夕,校党总支被市委树立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2010年11月,被评为湖北省老年大学“先进集体”;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校党总支部被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同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校”的复评验收; 10月,又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10多年来,全校累计入学学员11400多人次,现常年开设22个专业,32个班次,还在部分乡镇、社区和福利院办有校外班和教学点。目前在校学员1480多人,各班报名注册的学员1960多人次。我校在走过了艰苦创业、开创局面;创先争优,跨越前进的不平凡历程后,迈上了特色兴校,科学发展的新台阶。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建设与发展(大连市老干部大

2011-09-07)

来源:大连市老干部大学

2011-09-07

在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先进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大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大连市老干部大学校长 张淑华(2011年9月7日)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在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27个教师节。今天,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召开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先进大会。值此,我代表老干部大学校委会,代表市委老干部局,向为老年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大学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向大学全体学员和工作人员表示问候!向关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长、优秀学员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今年是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建校25周年。25年来,大学从小到大,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老年教育规律的办学之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了“全国先进老年大学”荣誉称号。

2010年9月,由市政府投资近亿元兴建的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老干部大学新教学大楼正式启用。大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为推进全市老年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很好平台。这个项目被中组部誉为“百年德政工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关怀和对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短短一年的时间,老干部大学领导、全体教职员工们不辱使命,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老年教育的新形势,围绕着教学规划、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在教学上,大学增设了体现当代老年人精神风貌的专业,如时装表演、戏曲演唱、瑜伽、诗歌朗诵等专业,吸引了众多银发学子前来就读;大学先后创办了校报、网站、征集校歌(校徽)、成立了“老年教育理论研讨小组”,开展了教学汇报演出等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还制订了《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今年秋季招生,大学开设了90个专业、260多个教学班,招生1万余人次。目前来看,大学无论是办学规模、教学水平、各项管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借此机会,我就大学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几点希望。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办学方向。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初,我们大连也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10年规划纲要”。今后,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统一到《教育规划纲要》的高度上来。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径。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大学办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老年大学。

第二,要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老干部大学需要一支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并愿意为老年教育事业作奉献的师资队伍。大学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在新形势下,全校教师要切实担当起老年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发扬重品行、作表率的教风,满怀对老年学员的真心关爱,严谨笃学。老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中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做让老年学员满意的教师。

第三,宣传先进典型,树立良好校风。老干部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师生们共同形成了尊师重教、崇德向学的优良校风。有许多优秀教师不为名、不图利,为老干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有许多优秀学员伴随老干部大学的成长一路走来,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典范。还有许多学员担当班长工作,义务为老师和学员服务。正是师生们优秀品行的长期积淀,形成了老干部大学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此次在教师节之际,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长、优秀学员,就是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大学中树立起旗帜,保持并发扬光大这种优良传统。

第四,加强科学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市老干部大学已经跨入全国“万人校”行列,特别是在校舍面积和学员数量上,处于领先水平。规模大,任务重。大学在“做大”规模的同时,要下功夫“做强”管理工作。搞好“软件”建设,应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着思想工作、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美化环境等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长效管理机制,创造一流管理水平。要让广大学员在美丽、和谐、安全、有序的环境里,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教育事业崇高而伟大,教师职业神圣而光荣。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老干部大学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全校教职员工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老干部大学工作的新局面。新的学年开始了,师生们又将踏上新的学习旅程,在此,我祝大家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下载我县实施城市低保义工制经验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实施城市低保义工制经验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换位思考的经验做法(大全)

    文章标题:实施换位思考的经验做法问题背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当部门之间出现矛盾时,企业领导经常要求大家进行“换位思考”,以便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换位思考”真是那么......

    园区代办制优化软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园区代办制优化软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今年以来,*区紧扣全市“东进”“南拓”发展方向,围绕“机遇把握、行政效率、干事劲头”三个不足,探索创新“*代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在优化营商......

    新建 全省实施“造福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全省实施“造福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8年07月18日“造福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工程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工程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科学设计,灵活把握技术标准 在灾后公路重建设计中,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重......

    关于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全文5篇]

    关于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范文首先,坚持产业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XX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一轴两带”(工业主轴、两侧农业产业带)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发展、......

    我区治理耕地抛荒经验做法

    确保四个到位 治理耕地抛荒——我区治理耕地抛荒几点做法我区共有68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总数3.4552万户,农村人口9万余人,劳动力6.58万人,其中外输劳动力占20%,全区总面积139.6平......

    食品药监局实施错时工休制度经验做法

    实施错时工休 力促科学监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保食品药品......

    局长论坛(黄冈市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经验和做法)范文大全

    局长论坛(黄冈市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12333局长论坛”,我是主持人张业。 2012年5月7日下午,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