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丹凤教育
尊敬的省厅领导、省电教馆的各位领导,兄弟市县的馆长(主任)、校长们:大家上午好!感谢省馆搭建这个平台,并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刚才听了朱馆长的工作报告和有关县区、学校的经验介绍,我很鼓舞、很振奋,让我受益匪浅,它进一步更新了我的工作理念,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这对促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我县今后的工作和我个人的成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全面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丹凤教育》。
丹凤县位于秦岭南麓的商洛市境内,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境内物产资源相对贫乏,缺少支柱企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贫困县。因县城南临丹水、北依凤冠山而得名。现有16个镇2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2万人,有中小学校、幼儿园190所,在校学生53878人,教职工3447人。
近年来,丹凤县全面贯彻落实国、省、市教育发展改革纲要精神,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工程,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构建起了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设施体系,全县教育事业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丹凤县教育体育局先后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表彰为最佳教育局,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实验教学先进县,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资源网资源征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丹凤县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作法是:
一、更新理念,增添责任,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1997年、2007年丹凤县“两基”工作先后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和复查评估。2007年,在省教育厅、省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丹凤县完成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2008年丹凤县普及实验教学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为了在新起点上谋求更大发展,让丹凤教育步入科学、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2009年丹凤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丹凤教育,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丹凤教育发展改革的新的支撑点。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在“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丹凤县通过媒体媒介、各种会议、专家讲座、考察学习、典型引路等诸多工作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国、省、市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及重大意义,不断更新建设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在全县范围内达成建设共识,凝聚智慧和力量,大力营造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拓展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位的优良工作氛围,为实现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开辟了一条光明科学的平坦之路。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了加强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开展,依据《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和《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评估标准》,丹凤县制定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作出了具体安排,就如何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县上成立了以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并建立了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校进行专项督查,现场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及时、有
效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保证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朝着既定目标有序发展。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树立信息化建设先进典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形成了全局全员抓信息化建设的强大活力和优良格局。
三、重视规划,抓好落实,严把建设环节中各个关口。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时俱进,是一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先导性工程,应充分体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搞好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超前部署。近年来,丹凤县在启动信息化建设工程时高度重视全县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修定和审定工作,通过广泛征集个案、专家论证修改、局务会审定3个程序确定每所学校的具体建设方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财力浪费,形成了“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效益长远”的建设特点,着力打造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县教育体育局和有关部门严把设施设备采购质量关,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建设过程实行全程跟踪,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要求施工,保证建设标准不降,建设质量不减。目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覆盖全县190所学校、幼儿园,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互联网覆盖全县1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丹凤中学、商镇中学、铁峪铺中学等规模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网络中心、校园闭路电视和数字广播系统、图书馆子网络系统、学校财务子网络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子网络系统等,实现了校务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数字化,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开源节流,加大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求,面对国省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的新要求,2009年丹凤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教育信息化为载体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办人民满意的丹凤教育。三年来,在创建过程中,县财政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财政预算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县财政投入资金2600万元,县教育体育局筹措资金2300万元,基层学校压缩开支、开源节流,将公用经费40%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全县上下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整合闲置校舍处置资金1000余万元,保证了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2009年建成了丹凤中学、月日九年制学校、庾岭中学、庾岭小学、茶房中学标准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0年又高标准建成了商镇中学、商镇小学、竹林关小学、铁峪铺中学、棣花小学等标准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1年全面启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标准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工程。在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丹凤县坚持软件投入并重,每年从省教材发行中心购买几十万元的优秀教材,为广大教师开辟多种学习途径。用多媒体上课,用优质资源教育学生的梦想,在丹凤县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变为现实。“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使全县各校的教育方式、广大师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提升。2010年4月28日,副厅长张雄强在丹检查指导工作,看到商镇中学的可喜变化,欣然题词“商山丹水教育明珠”。2011年11月26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评估通报会上,总督学曹普选对丹凤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五、突出重点,强化应用,努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目的在于做好信息化应用工作。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更快、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
质量产生着不容低估的作用。国、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丹凤县教育体育局一直把学习先进教学方式、掌握先进设施技术应用摆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把它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丹凤县及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施方案》,对全县中青年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进行全面、有序培训和评估,并将培训结果与个人、学校,评优树模、职务晋升挂钩。丹凤县狠抓设施设备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设施设备维护、维修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听评课活动,坚持每学期对各校开展应用情况进行督查,并将各校应用情况通报全县。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归纳,采取个别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认真组织举办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电脑制作评选活动、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即每名教师: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设计并制作一个网页、展示一项网络技能、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性论文)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活动,隆重表彰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将信息化应用工作作为学校两项常规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形成齐抓共管、促进应用的浓厚工作氛围。近年来,丹凤县有100余件师生信息技术作品在国、省、市举办的有关活动中获奖。其中,在2006年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大赛中,西街小学教师王亚梅的《荷花》荣获一等奖;2011年,在全国第七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制作评选活动中,我县蔡川中学制作的校园据《无言的爱》荣获金奖;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西街小学学生何丰辰制作的网页《我的成长乐园》获三等奖;在2011年度全省资源展示交流会上,丹凤中学教师魏智慧的《再别康桥》喜获一等奖;最近,西街小学教师辛燕的《珍珠鸟》经省教育厅推荐,将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展播。
为了搭建便捷、广阔的公共交流服务平台,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氛围,2008年丹凤县教育体育局经过精心策划,对原有的丹凤教育网进行改版,并制作了丹凤教研网和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门户网站。目前,丹凤县教育网、教研网、学校网站共发布各类教育信息2万余条,为推介丹凤教育,树立丹凤教育良好形象,加快教育发展,凝聚力量、注入了不竭的强效发展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面对国、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丹凤县将以本次会议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本次工作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市县先进经验和作法,进一步更新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理念,拓宽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奋进创新,聚全县之智慧、财力,再把丹凤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依托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公平高效的教育做出丹凤人民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
借此机会,诚邀省馆各位领导、兄弟市县的馆长(主任)们——多来我们美丽的丹凤检查指导工作!丹凤人民欢迎您们!谢谢!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高品位思想低重心操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亮点)
高品位思想 低重心操作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阿拉尔第一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我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8人,其中小学990人,初中498人。教职工74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35人,初级教师28人,党员28人。学校占地面积108亩。
近年来,我校在师市党委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师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校风优良,特色明显,社会认可”为办学目标,以“坚毅、明理、和谐、创新”为校训,以“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业务精通,善于协作,勇于创新”为教师培养目标,以“健康、快乐、和谐、创新”为学生培养目标,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创新教学常规管理运行机制,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全国小学生作文教育示范学校”、“兵团科普示范学校”和“兵团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中考我校再创佳绩,全师综合排名第六,初二抽考语文、数学全师第一,物理第四。现将分校后学校的亮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格实施制度化科学管理
1、学校以责任制考核管理为基础,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本着“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有形变可行”的原则,层层量化分解,订出各项详实可行的责任制,并将工作量、成绩、考勤、常规等分值与计算方法等印制成书面材料,在教代会和年级组会议上学习讨论,使其制度具体化,可操作强,也使学校教学工作都有章而依,消除了教师的顾虑,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很大程度上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具体的考评内容,完善严格的考评过程,再加上公平合理的考核结果,使全体教师心服口服,也使学校管理实现了由模糊评价到量化考核的转折,变“评”优为“算”优。
2、加大奖惩力度,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我校先后制定了《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班主任考核奖惩条例》、《中考、抽考奖惩办法》、《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考勤管理办法》、《优秀学生表彰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并已付诸实施,使学校真正实现了多代课者多拿工资,教学质量优胜者多拿教学奖金,教科研成果丰厚者多拿补贴,工作优秀者名利双收,奖惩工作明码实价,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科学构建了人性化管理制度。一年来,我们分别修订了《教学常规制度》、《师德评价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等。每一项制度的制订,都从人性化的角度充分考虑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考虑师生对制度的承受力和支持率。在每一项制度正式出台之前,都要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反复组织教师讨论修改,突出师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制度成为一种全体师生达成共识的校园文化。
二、德育先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我校遵循“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梳理德育资源,注重实践体验环节,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努力把德育做“实”、做“活”、做“亮”,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走进学生心中。
1、重心下移,强化管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实” 一是为让德育评价硬起来,我们不断完善班级考核制度,融德育内容、途径和载体于一体,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遵规守纪、文化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表现纳入其中,标准量化,综合计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公布,每学期一统计。对成绩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量化指标把德育内容具体化,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为管理提供了抓手,使学校德育由粗放走向科学。二是狠抓中小学生文明习惯教育,围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深入开展了以“讲究卫生、不乱吐乱扔;举止文雅、不喧哗打闹;语言文明、主动让座不抢座;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六项基础文明习惯为内容的“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三是设立文明监督岗。文明监督岗成员由四年级以上学生轮流组成。每天早晨,佩带红色袖标的文明监督员将站在学校门口和校园的各个关口,检查同学们红领巾佩带情况、迟到情况、少先队礼仪情况。课间,他们将配合值勤领导、老师巡视整个校园,随时检查、记录,纠正学生的日常行为,每周再把检查结果在校园专栏里公布。四是成立家长学校,创造条件请专家为家长、教师做报告,促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五是加强学困生的学习辅导,每位党员教师承包两个学困生,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
2、拓展空间,创新形式,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活” 根据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把德育内容分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生命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环境与法制安全教育等四部分。并分别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教育、感恩教育、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立志成才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与法制安全教育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等系列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们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教育灌输与熏陶感染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榜样教育与整体提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受到系统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立足本校,彰显特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亮”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以展现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如“五四”、“六一”、“十一”、端午节、中秋节等庆祝活动和运动会的开展,手抄报、漫画展、诗歌朗诵会、团体操等,均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机会,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二是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五月,兵团绿洲清风摄制组来我校拍摄了专题片《廉政伴我成长》,七月我校录制的《爸爸我要当清官》成为一师第一部廉政MTV。三是组织“安全、自护、自救”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 命,进行紧急疏散安全演练、法制副校长知识讲座、救护常识知识讲座等,让学生了解避险自救的知识,懂得生命的珍贵。
三、创新实践,开创科普教育新局面。
1、抓住课程改革契机,转变教育方式。
学校始终坚持以“科教兴校”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国家课程设置齐全的基础上,努力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08年4月全面启动了网络培训,现结束培训的老师已有50人。在课程改革工作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工作思路,改革教学评价,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教育科研队伍的建立。以中层领导、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教师为科研带头人,引导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积极投入实验工作,从选择课题、撰写方案、开展研究等方面入手,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实。我校申报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课题已实验了一段时间,对此教改课题,学校进行了全程跟踪,及时了解课题实施情况,督促实验教师认真写好研究工作报告。在每月的课题研讨会上,都有校领导和课题主持人参加,并在教学检查时跟踪听课,使教改课题能扎扎实实进行。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架起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把科普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及日常生活。
2、不断加大科研兴校的力度,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成名成家。对教师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以及一些教研成果,都给予一定的奖励。一年来,我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类 5 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426人次。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46人次。
3、活动丰富多彩,营造浓厚的科普创新氛围。为了给学生创造施展才华,挖掘潜力的机会,学校从人员、时间、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第二课堂活动每周分两次进行。先后成立了绘画、舞蹈、合唱、剪贴、计算机、综合实践、朗诵、折纸、快乐英语等18个兴趣小组。为了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教研室统一安排,实行七定(定人数、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活动次数、定教师、定考核),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课外活动辅导队伍,使我校师生人人有特长,个个是精兵。
四、夯实基石,搭建平台,努力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1、注重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首先是在教师节时举行教师宣誓活动,增强为人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其次是抓实教职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八不准”制度。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组织家长开放日等措施,强化社会、家长评教力度,促使教师自觉维护师表形象。为把师德建设落在实处,学校还进行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使教职工学有榜样,行有方向。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水平。首先是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学校在经费投入上大力支持;其次是积极组织出门培训,只要有正规培训、学习机会的,都要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学习,凡是出去参加培训学习的,都有回来传授、传达的任务;第三是校本培训,这也是最主要的培训。一是班主任培训,每周一下午召开班主任例会,给班主任交 6 流搭建平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经验丰富的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二是开办信息技术辅导班,采取以考促学、以评促学、以研促学、以奖促学的办法,促使教师及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每年寒暑假利用一周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新课程改革之外,还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外出学习教师的经验交流。四是积极参加兵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交流,加强了自身的素质;五是进行教师基本功技能竞赛,通过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说课比赛和教学竞赛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针对我校教师年龄差异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新教师在同学科教师的帮助下,要达到“四多”,多听课、多讲课、多评课、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承担学校重要的教学任务。老教师则尽量从各个方面做好榜样,从而让老中青教师发扬个性,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校树立了以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为特征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了“课堂为中心,活动为网络,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特色,但旧的教育观念并没有根除。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使我校的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深入。发展 7 未有穷期,阿拉尔一中的全体教职工决心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探索新课改下的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把阿拉尔第一中学办成一所社会满意、群众称心的示范性学校。
阿拉尔第一中学
年10月22日
2008
第三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心得体会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心得体会
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
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
“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第四篇: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作者:董章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时间:2004-12-13
点击次数:119
添加到收藏夹
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环翠区教委副主任 陶遵旭
(2001年8月24日)
同志们:
2001年4月,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动员大会,正式批转了区教委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政府行为在我区全面启动,为全区教育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描绘了美好蓝图,是我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高点定位,全面规划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战略决策。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教育总体水平达到同期国内先进地区教育水平,实现初步现代化的要求;再经过若干年努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05年的基本指标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达到100%;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中专)的比例达到6:4;青年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35%;新成长劳动者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教师学历100%达标;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教育系统的广大领导干部要振奋精神,根据各自单位的特点,以创新的思路制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方案和措施;以务实的态度带领广大教职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向既定目标迈进。下面,我主要谈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镇和示范校,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要从镇和区直学校两个层面进行。区委、区政府根据各镇(办)、区直学校的办学水平,确定4个试点镇(崮山镇、温泉镇、张村镇、草庙子镇),8处试点学校(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城里中学、长征小学、古寨小学)。8处试点学校,古寨小学是市级规范化学校,其余7处学校全部是省级规范化学校,试点学校要积极努力,加大投入,加强校园网建设,力争2002年率先完成教育现代化基本指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镇(办)又是农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农村选择以镇(办)为单位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试点镇要根据本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教育资源状况,精心规划教育发展目标,推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的镇教育模式,争取三年内(2001年--2003年)初步完成教育现代化基本指标,以点带面,推动乡镇教育现代化进程。其它镇也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思想启动,规划先行,为下一步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各镇(办)主要以初中和中心小学为试点,组织实施,以试点镇、试点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等为榜样示范作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到2005年,全区各镇全部达到教育现代化指标。整体推进镇(办)教育现代化战略,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提高规模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逐年减少,村村分散设点的学校布局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教育大发展。到2000底,共有初中12所,完小42所,村小2所。规划到2005年,初中调整到10所,小学调整到18所。从而达到每镇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1处初中,1-2处小学,1-3处幼儿园的目标。各镇具体目标如下:温泉镇:小学、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到位,从2001年--2005年,保持小学2处、初中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1处;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14处,2003年调整到5处,2005年调整到3处。崮山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6处,2003年调整到4处,2005年调整到3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2处,2003年调整到1处;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到1处。张村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11处,2002年调整到9处,2003年调整到6处,2004年调整到2处;小学、初中2001年已调整为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2002年调整为1处。草庙子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8处,2002年调整到6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2处,2003年调整到1处;初中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到1处。羊亭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9年,2002年调整到7处,2004年调整到3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6处,2002年调整到5处,2003年调整到3处;初中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为1处。桥头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7处,2002年调整到6处,2004年调整到5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5处,2003年调整到4处,2004年调整到3处,2005年调整到1处;初中2003年调整到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为1处。泊于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8处,2002年调整到7处,2004年调整到6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5处,2003年调整到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为1处。初村镇:幼儿园2004年调整到4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2年调整到3处,2003年调整到2处,2004年调整到1处;初中已调整为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2002年调整为1处。孙家疃镇:幼儿园2002年调整到9处,2004年调整到6处,2005年调整到3处;小学2003年调整到3处,2004年调整到2处;初中已调整到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2002年调整到1处。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渠道和运行机制,提高教育的投入水平。镇办教委要积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为本镇规划现代化宏伟蓝图出谋划策,积极协调好镇政府,依法保障公用经费足额划拨到位,同时还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建设好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力争到2005年,镇中心园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园标准,中心小学、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
二、创建规范化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推进整体办学水平的现代化
学校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阵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将通过学校的现代化得到体现。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指标之一是到2005年全区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现在,全区有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实验中学、城里中学、塔山中学、长征小学、鲸园小学、威海七中8处省级规范化学校,有威海四中等31处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达到39处,占学校总处数的34%。今后,要继续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规划2001年古寨小学、古寨中学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2年威海四中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3年实验小学、统一路小学、威海五中、威海六中、威海十中、张村镇中心小学、草庙子镇中心小学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4年南山小学、码头小学、塔山小学、威海十二中、威海十四中、威海十五中、威海十六中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5年威海二职专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在抓好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薄弱学校的存在将制约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改造薄弱学校是提高全区教育整体水平的重点所在,所以我们要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在抓现代化建设、创建规范化学校的过程中,不能人为地扩大学校间的差距,而要努力缩小差距。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给薄弱学校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棒、组织才能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薄弱学校中去。二是要运用政策导向机制,选聘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鼓励名师多学校兼职;在毕业生分配上给予倾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在资金安排上除了足额发放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外,每年区教委安排一定的专项补助,尽快帮助薄弱学校脱困。四是通过“强弱联合”,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由区教委安排区直学校与镇办薄弱学校结对子,区直学校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薄弱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定期到区直学校听课学习,区直学校也要选派名师定期到薄弱学校去授课、讲座、培训,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五是改革办学体制,通过“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实行办学体制多元化,扩大教育消费,增加教育经费,改造薄弱学校。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抓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改造薄弱学校是并重的两项工程。无论是规范化学校,还是一般学校、薄弱学校,都要按山东省、威海市制定的规范化学校标准装备学校,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三、创建教师培训机制,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严格的行为规范,健康的人格和强烈的事业心;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科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进行现代教育科研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教改中取得成果;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育人有方。2001年--2005年主要做好下列工作:
2001年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进一步学习原国家教委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区教委2001年4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引导教师由“单纯教书”向“全面育人”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书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成为名实相符的师表。
2002年进行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习威海市教委2000年编发的《教育政策法规选编》,并熟记重要章节;全面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工作改革的决定》,各学校要进行一场专题讲座,举行相关政策法规考试。评选“师德标兵”。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003年进行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现代化教育理念。
2004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素质教育在美国》等教育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确立创新意识,举行现代化教育思想考试。评选师德标兵。
2005年进行终身学习观念教育。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始终站在教改前沿,主动承担科研课题,确立研究性教、研究性学的观念,确立终身学习的人生理念。教师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把教育作为一项高尚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全身心投入,以身立教,向社会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位社会的积极成员。
2、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老中青年龄梯度合理,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各学科配备齐全,各职级教师满足岗位所需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在普遍达到国家规定学历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区直中学按每人每年300元、区直小学按每人每年200元、镇办中学按每人每年200元、小学每人每年100元标准筹措。用于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经验交流和继续教育。
(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才。2001年开始由教研中心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全员培训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培训。各中小学要有一位校级领导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结对子、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方法,为教师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2002年将举行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2003年举行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理论考试。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理论培训由教研中心负责。新教师任职培训由学校负责,包括制订培训计划、选聘指导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实践,凡未参加培训或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暂缓转正定级。
(3)通过脱产学习与在职进修相结合的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组织动员骨干教师积极参加2001年区教研中心与中科院举办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市教育学院举办的各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动员学历不达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参加成人高考、教师助学自考。
3、实施“名师带动”工程,激发教师内部的成才动机。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并逐渐将他们培养成为“名师”,使教研、科研一体化。为此,我们将建立和完善“达标---优秀---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五个梯度、一个序列的教学评估激励机制。从2001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教坛新星”,每两年评选一次教学能手,每三年评选一次“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达标---优秀”是基础业务荣誉称号,教学能手属于发展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高层次业务荣誉称号。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选必须是课堂教学水平达标中的优秀者。通过开展评选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活动,建立名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冒尖。同时,要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区教委将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档案。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每学期要给同学科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搞一次业务讲座,以提高教师整体执教水平。
四、创建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办学条件现代化的目标:一是到2005年,每镇保留1-2处幼儿园,1-2处小学,1处初中,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二是全区中小学到2005年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三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完成校园网建设工作。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教育经费的足额到位。加快发展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同时,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及国际友人、爱国华侨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系。积极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促进教育消费,增强教育自身发展活力,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
2、集中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分期分批装备学校,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健康地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5年,仪器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的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区直学校仪器设备2001年达标,镇办学校2002年达标;区直学校音体美器材2002年达标,镇办学校2003年达标;区直学校图书2004年达标,镇办学校2005年达标。
2001年底,区直学校、农村中小学要全部配齐高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现代化实验室。
加速校园网建设,确立远程教育体系,创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2001年区直中小学要兼顾当前应用和未来发展,确定校园网建设目标,完成校园网主干、办公子网和网络教室的建设,按局域网的模式完成校园网主干。到2002年,区直学校要完成教学子网的建设和校园网的整体建设。教师用机达1-2人一台,每教室一台微机。2003年,区直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
乡镇中小学2002年开始建设校园网主干,信息点设置布线到位,教师用机达4人一台,网络教室连接好。到2003年,乡镇中小学可与教委中心网连接,教师用机达3人一台。到2004年,教师用机1-2人一台,实现办公自动化,建成教学子网,实现“校校通”。从2001年开始小学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2年开始在中小学推行计算机等级证书制度。为保证四年级以上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学校微机室可运行WIN95的微机数量小学不少于48台,中学不少于50台。
五、创建科学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注重质量与效益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归宿,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水平,依赖于教育管理的科学高效,为此,我们要牢固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学强化过程管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实施依法治校。特别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到2005年,使环翠区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1、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依法治校、依德治校,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十五”规划德育读本实验,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搞得生动、扎实有效。坚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各学校要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2、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题研究、考试改革、督导制度改革等,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们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使毕业生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各学校要按照我区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依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构建崭新的富有个性的学校教育模式。总的要求是小学要深入探索推行学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学校特色;高中要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加大课堂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校培养更多合格加特长的学生;职业学校要根据环翠区经济发展的状况,调整专业结构,办好骨干专业,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类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
3、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分化和综合的趋势,是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颁发的课程计划;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精神指导下,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给学生选择课程的机会。在人文教育课程方面,适当减少学科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小学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育,正确处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研究性课程、乡土教材和学校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把素质教育的重点,切实深入到课程改革中来。在保证基本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实现课程体系多样化。
4、建立“”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依托科研提高办学水平。一所学校要实现较高的办学目标,创出名牌,形成特色,创立办学理念,最根本的出路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依靠教育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教育科研培养名师,造就一支风格鲜明的优秀教师群体;依靠教育科研,丰富完善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各学校要建立一支由一名校领导、科研处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队伍,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确立工作职责、义务和待遇,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教育科研要按照提出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的程序进行。由骨干示范,典型带路,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我区教育科研网络,达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科研的目标。建立科研活动评估和奖励机制,对科研成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创建评估和奖励机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全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动员大会上,区政府与各镇政府、竹岛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本次会议,区教委与区直中小学签订目标责任书,区教委依据现代化工程总的目标和各镇(办)、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制定了环翠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分解目标,同时,要依据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政策法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总的目标要求,分别制定了《环翠区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高中)评估方案》,在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区教委将对各镇、学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每年年终评估,主要以目标完成情况为依据。2005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委托区教委组织专门班子,依据评估方案对各镇(办)、学校现代化工程进行全面检查评估验收。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对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镇(办)、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区教委研究奖励意见如下:
(1)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标的试点镇,试点校分别奖励10万元。
(2)完成校园网建设,实行“校校通”的镇、学校分别按投入的30%计奖。
(3)乡镇布局调整到位奖励2万元。
(4)当年通过省、市规范化学校或电教示范学校验收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5)区直学校结对子帮助乡镇学校,效果明显、成绩突出分别奖励2万元。
(6)2001年开始,学校购买微机,区直学校每台奖励300元,乡镇学校每台奖励500元。
(7)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年分别奖励
元。
各镇(办)、学校要根据《威海市环翠 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总的目标任务要求,依据本次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出本单位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于8月30日前交区教委办公室。
同志们,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起步年,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区教育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教育现代化目标,为环翠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翠区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第五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zz市qw路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汇报材料
我校前身是zz市xy小学,于2014年zz区与xx小学教育集团合作办学,重新命名为zz市qw路小学。学校地处zz经济技术开发区qw路与膳魔师路交叉处,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操场占地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级 个,在校学生 名,教师队伍合格稳定,勇于开拓,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有70%的教师取得大专学历,15%的教师正在参加本科进修。
近年来,学校以“为学生的明天夯实基础”为办学理念,走出了“强化管理、减负增效、彰显特色”的教育之路,使学校跨入先进学校之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颁发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十一五”规化单位”、江苏省陶研会颁发的“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十一五科研杰出单位”、“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颁发的“小数报竞赛优秀团体奖”、江苏省教育厅、综治办、公安厅颁发的“2011江苏省平安校园”、zz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zz市德育先进学校”、zz市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常 规管理先进单位”、“2007-2008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zz市安全先进校”、“zz市装备示范学校”、“zz市健康促进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8年9月,学校开始启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积极用自己的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对照省级标准,依据市局指导性意见,立足我校实际,努力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深化学校全方位工作,使学校在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体系和教育水平等方面能有实质性的提高,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确保学校创建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现 将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引导,明确创建工作责任。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是一项惠民工程,本着将好事办好的原则,使创建工作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我校采取学习借鉴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优秀管理经验,加大了校领导、教职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考察,校领导不但掌握、熟悉、名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与此同时,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就创建教育现代化工程进行了会议协商,讨论制订了实施方案,对重点创建工作进行了有效部署,会议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校长为副 组长、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软件资料建设和教育现代化装备等四个组。创建小组认真对照《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议主要指标》、《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市局文件,对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办学状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责任人,制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达成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召开汇报会,遇到问题随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创建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教师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省市有关创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及时传达落实市局有关会议精神,明确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深远意义,并对照《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16项指标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通过学习宣传,广大教师认识到:创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抢抓机遇,认真落实市局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部署,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校的创建工作,让安小成为一所人民群众信赖的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优质小学。
二、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着力打造精品校园。
浓郁的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熏陶,近年来,我校致力于争创写字、科技、体育等办学特色,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彰显办 学特色有机结合,提高办学品位,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为此,学校聘请北京金火炬校园文化设计中心的专业人士对校园文化进行统盘设计,合理规划,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层楼道每一片绿地都“动”起来,“活”起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现如今的教学楼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正日益显现出它潜在的教育功能。楼道、走廊、围栏上的传统美德教育、书法艺术展示、科技教育及体育活动展示真正体现了“楼道有主题,教室有特色”。学校还将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积极开展体育传统游戏进校园的特色文化活动,创作了以“童心悦动”为主题、“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文化墙,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今天的安小校园,绿草茵茵,繁花似锦,景色宜人,如诗如画。学校的走廊内悬挂名人名言、警句、书法美术作品,宣传橱窗经常更换。教室内外黑板报、书法展示栏、学习园地定期更新,教室外墙的班风班训更是各具风格,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所有校园文化时时在向全体师生昭示着学习、工作、做人的准则,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加强规范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加以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首先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管理规范》的出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需要,《管理规范》的实施,必将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致化和科学化。其次,我们全员培训,了然于胸。第一,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班子的培训,对各个方面逐条制度进行深入研读;第二,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请学校领导带领教师分条进行解读学习,并结合学校管理中问题案例寻找解决策略,促使分管领导以及一线教师把与自己职责相关的制度熟记在心,并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第三,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管理规范》上墙,上校园网,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构建网络,督查考核。
我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着力规范教育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随着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学校及时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由“人治”走向“法治”。学校先后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了教师月考核细则、考核办法、教师请假制度、考核评先操作办法,拟定了“优秀教师”培养 方案、“五好学生”评比方法等一系列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和敏感问题的操作办法,把校务公开做透做实。
2.落实减负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各任课老师作业布置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班主任进行全面协调,每天将作业布置情况(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向教导处上报,教导处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保证学生的在校活动锻炼时间,保证不加课,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课间时间,每日总值不定时巡视,做好记载,并将执行作息时间的情况与考核挂钩。
3、优化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职能,研究学科和教学规律,学校组成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新教师上好汇报课,每位教师都参加“三课一评”活动,开课教师做好教后反思,听课后及时与教师探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磨课”活动。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开展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抓工作检查,平时注重随堂听课,每学期安排两次“六认真”工作检查和质量抽测,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教师加以指导。教导处、教科室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期中、期末定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 一线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策略。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4、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内涵发展。期初讨论制订了学校骨干教师评比标准,并据此从课堂教学、教学论文、教学实绩、课题研究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达到要求的,发放校级证书,并明确其职责、义务,发放一定的津贴。对在教改上敢于创新的教师学校给予重奖,并在评优、晋级方面优先推荐,积极引导教师养成经常读书、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建立读书学习“五个一”制度,即每天了解一条教育信息,每周精读一篇文章,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搜集一个教育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带动了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仅08年秋学期我校就有两位教师参加省级赛课均获一等奖。
5、规范后勤管理,保障校园安全。我校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了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全天候落实保洁制度。我校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校园安全,做到“期初、期中、期末、节假日”四检查与每月抽查相结合。加强门卫培训,制定工作责职,进一步保证校园安全。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和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培养师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四、强化硬软件建设,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方面,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围绕教育现代化达标的硬件需求,学校完成了教学楼内外墙、门窗的维护保养、屋面防水的维修,并花大气力整治卫生死角,进一步合理规划,植树栽草,美化环境。经过整治,校园环境变美了,学校各功能区布局合理,景观和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的安小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加强了对已有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首先是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完善了各项制度,并落实了考核办法,其次,加强了过程管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及时做好使用记载,发挥其最大效益。
另一方面,自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启动以来,我校软件资料组按市局要求,对照评估标准,做好教育现代化台帐资料的完善工作。先对照教育现代化验收各条标准进行任务分解,细分学校工作条块,设立具体负责人,明确整理学校工作材料的要求,再逐一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并按进行了初步汇总,在资料的整理上除文字资料外,注重数据、图片的收集,以真实地反映学校的成长轨迹和师生活动的历程,折射学校的发展进程,现学校各种台帐资料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已经初步整理完备,各种台帐资料细致、齐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世界接轨,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各项工作中,教育永远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我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仅仅是起点,创建工作永无止境。虽然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挥下,一定不断瞄准新目标,调整思路,落实措施,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管理,努力使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xxx小学 201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