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5: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

文章标题: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奋斗的主题。但是,在一些贫困乡镇,对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仍缺乏一个统一而深刻的认识,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是一种口号或是书面语。在此,笔者就什么是和谐

社会,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谈一点粗浅认识。

____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

作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从表象上看应当体现为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从本质上看,则应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稳定。生产力的和谐稳定体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即使经济增长摆脱过去那种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过份依赖的增长模式,转而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这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可持续、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模式,它能有效降低对物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循环发展的经济环境。生产关系的和谐稳定,则包括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政治法律制度、传统道德规范与人的行为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关键,是以人为本的精粹所在。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谐稳定了,那么,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建立民主、公平、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____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远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和发达地区相比,贫困乡镇发展比较滞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构和”的思路、方式、方法上都会存在很多差异,“构和”工作难度也会很大。因此,我认为,贫困乡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这两个关键环节,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贫困乡镇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贫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据美联社9月21日电称:“中国贫富差异的加大,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危机,并将导致社会动荡。中国富裕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他们的收入相当于全国人口总收入的一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待遇问题,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为1000美元,而乡村居民每年收入只有300美元,这导致很多抗议及冲突现象的发生。目前,中国还有3000万人口处于赤贫中,6000万人口收入低于865元,国家公务员平均年收入为1900美元”。贫困乡镇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贫富悬殊,加上诸如腐败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团结和稳定的主要因素。从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维稳工作情况看,但凡发生不和谐的问题与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发展原因造成的。因此,抓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实现贫困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绝大多数乃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____如何搞好发展,保持稳定

一是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贫困乡镇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工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特点,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实施区域性特色战略和信息带动战略。要以国内国际化大市场为目标,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政策、投资项目向西部倾斜的大好机遇,搞好资源优势组合,做出市场需要的而别人没有的,比别人好的东西。当前,要结合我县建畜牧大县的实际,着力加大农畜产品的研发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提高增值力。要充分利用民革中央和深圳宝安对纳倾情帮扶的优势,搞好资金、技术的引进工作和大市场信息捕捉工作,通过走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吸引一批具有带动性、关键性、技术含量高的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工业项目到地方创业发展,搞好外资优惠服务工作。

二是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是乡镇的主体,农村是需求市场的根本,农民没有钱,农村市场永远开发不出来,农民不富,社会终究贫穷。一个贫穷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稳定的,针对西部贫困乡镇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抗灾夺丰收,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工农结合力度和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农转非,转移农村

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人均耕地,推行小农机械耕作,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是维护和营造贫困乡镇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为谋求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当前仍是纯资源开采型发展模式,这给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单就我乡而言,仅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地质滑坡,地下水下沉,房倒屋踏,田干土裂的情况就很严重

(2005年仅勺窝乡因采煤引起的赔偿就达500余万元)。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西部开发实施生态建设和建立生态环保补偿机制,稳步推进还林还草工作,全面落实谁开采谁治理责任,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和综合利用保护意识,制止私挖滥采,过度砍伐等现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浪费资源,粗放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是发扬民主,消除腐败,形成政通人和,繁荣有序的社会氛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基础。社会稳定首先必须是人心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效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民心。为此,要认真落实党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培养、选拔、使用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深受群众拥护的乡镇领导干部,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以确保司法、经济腐败现象的存在,切实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使政府真正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府,使人心归顺,政通人和,全民参与国家民主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消除不稳定因素。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建立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机制,打击敌对势力,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长效机制。要加大对不稳定因素的源头治理,认真研究制定和谐社区、和谐村庄、和谐单位的标准和具体措施,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落实到每个村、每个街道、每个单位,从细微处着手,小细胞稳了,整个机体才会稳,小细胞活了,整个机体才会充满活力,构建和谐社会也才会有更好的基础。

《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

第二篇: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条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古今中外,无论是当权者还是一般善良的百姓,都希望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谐的社会。对此,各国政治先哲们开过许多药方,当今世界也不乏长期没有**、没有战争、社会矛盾不那么尖锐、各方面关系比较和谐的社会的例子。但问题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今天中国的具体环境下构建和谐的社会?

机会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机会平等,就是每个公民,不管贫富“贵贱”、能力高低、是男是女,都有平等参与机会竞争的权利。竞争的结果是另一回事,但每个人都享有得到这种机会的权利,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可剥夺。这是社会公正与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能保证做到机会平等,就能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能使人们心平气顺。今天社会上许多怨气就是产生于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真正做到机会平等。如公职、就业、教育等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有些人、有些群体被公开或暗中剥夺了平等争取机会的权利。各种社会不公,有些单位和企业实际存在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长相歧视现象,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在小范围选用干部的做法,以及经济活动中的种种黑箱作业……无不属于这方面的问题。那些被无辜排斥在机会之外的人们,怎么能让他们跟社会和谐呢?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须知,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看得准,他剥去种种貌似革命的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20多年来,国家成就斐然,初步实现了小康,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不够坚实,还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最终彻底消除贫困,铲除社会不和谐的土壤。

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有穷有富,是迄今为止的社会常态。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试图建立一种人人过着一样贫富生活的社会。实践证明,那种模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失去竞争能力,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但由于人的能力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获得机遇的先后和多寡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般社会都会出现的穷富差别,地区差别。对于这种现象,党、政府和社会,首先应承认合理合法的差别,不应采取贫富拉平的做法,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财致富,同时通过政策为弱势人们和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尤其要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这叫“抽肥补瘦”。实践证明,这是许多国家都实行的有效政策。

当然,对以权谋私,通过各种腐败手段非法暴富的人,必须坚决没收非法所得,实行坚决打击。他们与劳动致富者和合法经营致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是增进社会和谐所应该提倡的文明方法。其实社会矛盾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只是尖锐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要形成习惯于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和处理矛盾的机制和社会氛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会用以暴力对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结果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积累的巨大破坏,最后还是人民吃亏。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至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首先执政党内部,特别是领导高层,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过去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党的高层不和谐,斗争不断。高层不和谐,下面各级能和谐?党内不和谐,社会能和谐?今天不同了,全党上下很和谐。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党组织,7000万党员,只要共产党内部和谐,全国就乱不了。当然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改革开放,是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社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三篇:关于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县委党校蒙启英

当前关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较多,而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从目标与现实的统一加以把握

我们党为什么要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全面把握。首先,和谐社会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理想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社会和谐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目标,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目标。而且我们还要看到,过去由于长期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强调对立和斗争而不注意团结与和谐;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忽视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由于我国社会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发育水平较低,所以我国社会建设是比较落后的,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很不协调,把社会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一部分,所以它已经成为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我们还要看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既是一个阶段性的建设任务,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长远建设任务,即使是在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后,社会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社会和谐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越是向前发展,人的自主和自由越是增强,国家的功能将越来越让渡给社会,社会建设也变得更加重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将完全消亡,整个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他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使人类的社会和谐达到了最完美的理想状态。

在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时候,仅仅从目标的视角把握还是不够的。我们党现在提出这个问题还有其现实的原因和思考。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经济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虽然发展起来了,但采取的基本上是粗放的发展方式,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突出来了,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起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起来了,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我国今后的继续发展,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我国在前二十多年的发展中着力于放开搞活,打破僵化体制和平均主义,实行了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现在我们在继续坚持这个大政策的同时,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要把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增加后富群众的收入,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提到议事日程,更加注意社会公平问题。第三,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根据国际的经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3000美元,既是一个“发

1展的黄金期”,又是一个“社会矛盾多发期”,如果矛盾多发得到妥善处理,就有可能获得黄金发展,如果矛盾多发导致社会**,发展就会停滞甚至会出现倒退。所以实现社会和谐对于我们有效把握当

前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二、要着力于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大量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承认和认识这些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承认和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追求社会和谐就有可能变为抹杀矛盾和掩盖问题,如果矛盾得不到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就会激化矛盾和问题,加剧社会的不和谐。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切身的经验和教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适应的,整个社会不存在任何社会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一致。他十分强调社会的团结、统一、一致,但这种团结一致是建立在抹杀矛盾和掩盖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是没有生机活力的表面上形式上的团结一致,结果许多矛盾和问题长期被掩盖着,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东欧地区出现的波匈事件,整个国际共运出现的争论与分裂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同志敏锐地觉察出了这个问题,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但由于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敌我矛盾退居到了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变得突出起来,成为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他强调党和政府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就从基本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需要重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问题。但此后不久,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偏差。这就是片面地强调社会的矛盾和斗争,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直到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但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出现经济与政治关系严重失调,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使整个社会长期处于对立和**状态,社会和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

十分严重的后果。

今天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总结了历史上的这些经验教训,把全部工作建立在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我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之上。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树立起以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和以社会和谐促进发展的思维,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围绕这个主要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还需要着力解决其他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譬如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居民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和非法收入问题,党政干部中的贪污腐败问题等。只有下决心解决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了,才会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三、必须抓住调节利益关系这个根本

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其利益相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抓住了利益关系也就抓住了事情的根本,处理和协调好利益关系也就把握了工作的重心。利益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全体成员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问题。国家、地方、部门、单位、群体、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可以说利益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人关心。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在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活动,利益观念被空前强化了,利益关系也空前多样化了,利益趋动已经成为加快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杠杆,调节利益关系也已经成为建立社会和谐最重要的问题。

共同利益是社会力量实现联合的基础,是加强团结、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人们对共同利益的认同,突出共同的方面,协调矛盾的方面。我们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联合起来。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宣传,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每个地区、部门、行业、社区、企业、单位、村庄,都有其共同的利害,要通过有效的思想和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共同利益,为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协力奋斗。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同的地区、部门、行业、社区、企业、单位、村庄,也有其内部的利益矛盾,也要通过思想和宣传工作,让人们自觉地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为达到社会和谐而共同努力。根据历史的经验,在利益关系的处理上要特别重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关系。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在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甚至否定局部和个人的利益,严重地影响了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纠正了这种倾向,注意发展和维护地区、部门、个人的利益,有力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以个人、部门的利益损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现象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加强对国家、社会共同利益的维护,同时又注意保护单位、个人的特殊利益,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起牢固的利益关系新格局。

构建和谐社会决不是不承认矛盾,更不是掩盖或者抹杀矛盾,而是在承认矛盾的基础上去研究矛盾、解决矛盾,通过对社会利益矛盾的正确处理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达到团结、统一、和谐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经历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即便是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和谐社会,这种社会和谐也仍然是相对的,它只是把社会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我们还要看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分析和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和最困难的任务,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那些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逐步形成能够准确反映社情民意的社会危机预警机制,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这五个统筹虽然讲的是统筹发展问题,而对于利益的统筹同样是适用的。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统筹社会

利益,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把利益统筹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有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注意。例如,怎样统筹城乡、地区、部门之间群众的利益;怎样兼顾先富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利益;怎样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怎样通过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等等。这是从全国范围来讲的,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有一大堆需要统筹解决的利益关系问题。我们要从现实出发提出问题,认真研究怎样进行统筹。总之要把利益统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大力加以提倡和利用。

人们的行动是由利益所趋使的,所以利益对于人们的行动具有根本的导向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利益这个指挥棒,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例如,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令,使乐于助人的人得到利益,使损人利己的人利益受损;使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人得到利益,使制造**的人利益受损;使勤政廉洁的人得到利益,使危害社会的人利益受损;使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得到利益,使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利益受损;使遵纪守法的人得到利益,使违法乱纪的人受到惩处;如此等等。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以利益为导向、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事例和实际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宣传,以充分发挥其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示范效应和教育作用。

四、关键是提高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党和政府是我们国家的领导力量和政权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我们首先应当加以重视的关键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作出了重要的决定,这里提出几个需要强调的问题。

第一,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单纯的经济发展,粗放式的发展,会造成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不协调,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不协调,人与自然界的不协调,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则会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提高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利益关系更加多元,人们思想更加多样,它对党和政府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不能像文化大革命以前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处理社会关系,也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主要靠行政命令来处理社会关系,而必须探求新的途径和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和谐的思维和方法。和谐有其特定的内涵,它要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而不是片面强调一方或几方的利益,忽视甚至损害其他方面的利益;它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而不是压制和打击某些方面的积极性;它要求各方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互相沟通,友好相处,而不是处于对立和敌对状态;它要求和而不同,尊重各方的价值和需要,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党的十

六大把这种关系简要地概括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的关系。我们应当按照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

第三,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必须努力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利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利益关系合理,人们各得其所,舒畅气顺,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关系。所以要抑制和化解社会矛盾,首先必须提高党和政府协调社会利益的能力。在坚持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同时,还要协调好群众的利益。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关心广大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真正做到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保持社会发展活力的条件下,更加注意社会公平,更加关心基本群众。要尽快建立社会协调机制,引导人民群众以合法的渠道和形式,调节与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完善信访、市长热线等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和意见,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负责地回答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建立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使之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关系,以及协调群众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此外,还要改进和加强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要经常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实,充分发挥其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启发诱导、化解矛盾的作用。

第四,要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彻底改变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的旧体制,政府要把属于企业的权力还给企业,把应当由社会组织管理的事情交给社会组织,科学地划分三者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社会管理合力,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管理领域中,社会管理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是最薄弱的领域,探索社会管理的规律、培养社会管理的人才,发展社会管理科学,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平安乡镇”的几点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平安乡镇”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那么,作为一名乡镇政法干部,应如何全面深刻地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创建和谐社会,在创建“平安乡镇”中应做哪些主要工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一、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根据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我国国情,我们所构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

二、对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平安乡镇”的战略思考

根据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争创“平安乡镇”的战略目标,我镇创建“平安”,不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相一致,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相一致。它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并列成为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总体构架,为我镇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

(一)“平安乡镇”必须是政治平安

镇是xx市城市副中心,它对xx西南部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里工业发达,贸易繁荣,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人流、物流、经济流发达,接收辐射的能力强。镇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邓小平指出:“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此,“平安乡镇”首先必须是政治平安。政法机关要强化平安观念,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网络,全面搜集可能危及社会安定稳定的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信息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隐蔽战线斗争,打击“××功”等邪教组织,打击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金融领域犯罪,加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方面。营造平安的执政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

(二)“平安乡镇”必须是经济平安

镇是经济大镇,国民生产总值量比较大,特别是光电业和绢纺亚麻产业更是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平安”必须是经济平安。政法机关要围绕提升镇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从经济大镇向经济强镇跨越的目标,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确保经济安全。重点打击假冒伪劣、诈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破坏金融税收、侵犯知识产权、洗钱、职务侵占等新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易发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预警、防范的管理措施,实现镇的经济平安。

(三)“平安乡镇”必须是文化平安

古称xx,是历史文化名镇,数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元而开放的文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人文精神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平安”必须是文化平安。政法机关要着力为实施科教兴市、科教兴镇的战略创造平安的环境条件。要加大对文

第五篇:乡镇人大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XX年12月5日至8日胜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大悟 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主题报告。我认为这个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相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也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既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总的要求,也为我们每一个中青年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构建和谐**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置身其中,扎实工作。当前,我们镇正处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这些都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乡镇要积极参入构建和谐**的工作中,首先是要发展,但这个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必须不能以牺牲和谐为代价。作为一名乡镇人大的领导干部,我认为构建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乡镇人大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乡镇经济发展履行好各项职权,为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首先要积极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审议和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相关视察、调查,及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以对政府的经济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始终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指挥经济发展工作。其次要切实保障经济发展。要特别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关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重点开展检查、视察、调查,通过行使好人大的法定职权,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于政府通过实践检验确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要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给予宣传和表扬,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政府在指挥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要及时沟通、交换意见,毫不避讳地指出,促进依法行政;对于阻滞和影响本地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等问题,要不遗余力地帮公文写作助解决,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政府的工作。

2、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要充分履行乡镇人大的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公平、规范的权力运行环境。一是要督促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活动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二是要督促政府高度重视和处理社会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社会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严禁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要督促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使社会运行呈现出持续、连贯、平稳的运行态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四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坚决制止司法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民的权力和社会公正和谐,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制社会氛围。五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科学决策、作出决议决定以及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要依照法律精神和公正原则,高度关注民生,督促政府落实“三个最低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低收入阶层、困难和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要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从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行政决策机制创新,依法核准、合理界定政府及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开、听证、听取意见等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反应快速的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全面建设法治政府。要深化普法教育,大力推动以宪法为核心,以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面对全社会的普法教育,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善于发现和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全局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4、切实行使好选举任免权、监督权,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组织基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干部,是代表人民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择和确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坚持干部德才标准和任职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群众公认,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视察、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使选举、任命干部按照人民意愿和社会需求依法运用公共权力,促使他们廉洁勤政,依法行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下载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5篇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市广播电视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构建......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精选多篇)

    自评报告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武汉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创建工作计......

    街道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合集5篇)

    文章标题:街道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

    关于统一战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点思考

    关于统一战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点思考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合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从哲学层面上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要认识到“和谐社会”应是“和而不同”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和谐”应是全面,整体的“和谐”,动态发展的“和谐......

    关于统一战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点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统一战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点思考(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基层法院怎样倾力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