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难点

时间:2019-05-12 05:5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工作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工作难点》。

第一篇:乡镇工作难点

乡镇工作难点

乡镇一级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矗据调查,如今最让基层头痛的、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无法集中精力搞建设,乡镇工作难点。初步统计显示,基层每年真正用于搞经济建设的时间不足20%,有80%的精力则用在了计划生育、收缴各项统筹、集资、历史欠债,解决民事纠纷,应酬各级各部门的会议和检查工作等具体事务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基层政权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核心课题。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是政权的基储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冶,就充分说明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领导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尤其是像我县这样的民族边远地区,乡域分布较宽,人口居住分散,下乡到村有时要走两天。再者,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经济待遇较县级机关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对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每天百事缠身,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全管荆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多个“婆婆”的批评和指责,容易两头受气。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还往往得不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乡镇干部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而且由于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要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就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态度的普遍反映。我县属国定贫困县,经济十分贫困,有些乡镇政府机关的基础设施甚至比一般的农民生活条件还要差,很难使干部做到“以乡为家”。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乡镇干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甚至有些宁愿外出打工也要放弃这相对比较稳定的“铁饭碗”。由于上级领导只过问乡镇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家庭住房等后顾之忧无人问津,因而导致乡镇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县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衙门”、“婆婆”和“菩萨”过多,哪尊“神”也得罪不起,今天你来检查,明天他来验收,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应付不完。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也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诸多指标。这达标,那验收,样样都需要钱,庞大的招待费使得乡镇政府无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有些乡干部很无奈地说:“乡镇干部真是忙,一票否决压脊梁。成天泡在乡村里,难有空闲难见娘。上面下面都得顾,忘我工作也无房”。这就是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难抓的最主要原因。

3、乡镇班子不稳定。由于《组织法》规定,乡镇班子的任期是三年,而通常是第一年“看”:调查了解,熟悉情况;第二年“干”: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第三年“换”:本来应该是大干快上,加快发展,但因为又面临着换届,很多乡镇领导又只有等待观望,得过且过了。加之,近年来,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较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变动频繁,致使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刚刚实施就调离,决策落实不了,规划实现不了。而新上任的领导又另起炉灶烧上“三把火”,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延滞了经济发展步伐。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特别对我县这样的国定贫困县而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乡镇政府只好经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挤”,这是导致当前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重要因素。笔者曾下乡搞调查研究,全县49个乡镇,只有10%左右的乡镇因经济条件较好,能基本上保证按月发薪,其余的均不能按时、足额给职工兑现,最长的有连续8个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干部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经济困难,乡镇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别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工作总结《乡镇工作难点》。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5、乡镇干部身份复杂,违法行政难以有效遏制。现在中央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强调得特别严,它虽能规范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干部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法治手段不配套,人治手段违法,行政手段又无用,乡镇领导经常处于“早起来丈夫怪罪,晚起来婆婆怪罪”的两难境地而无计可施。且乡镇干部的身份难以准确定位,实际工作中“被-迫”身兼数职,不仅是乡官还是税官、警官甚至是法官,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还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而且在不少工作中直接点名要书记、乡长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由于少数乡镇干部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具备,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就难免出现违法行为,与群众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就直接造成了群众与乡镇政府的对立。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披露基层干部违法行政受处罚的典型案例,受处理的几乎是乡镇一级,乡镇干部在农民心目中形成了“上级干部爱民如子,基层干部视民为草”的印象,得不到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6、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依赖逐步削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客观地讲,除了征收超生费及办理有关证明外,乡镇政府巳无多大行政安排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经济非常贫困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无所不能”的形象,也让不少乡镇干部产生一种大权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农村就流传着这样的思想:土地到户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客观反映。

三、搞好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2、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也不宜把这个乡镇的领导调到另一个乡镇去交流使用,要尽量在本乡镇使用(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根据我县实际,各乡镇要大力发展具有雷波特色的优质脐橙、茶叶、青椒、莼菜、竹笋等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5、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全县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群众关心的热点,常常是大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6、建立健全制度,科学规范乡镇工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运用好约束

第二篇:乡镇“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难点村”治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意见》,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理和整治目标顺利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镇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把解决本村存在相对突出问题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为目标,以“突出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和“群众是否真正满意”作为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整治干部队伍的素质真正得到提

升;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干部廉洁从政,党风、作风得到明显好转;村级经济和社会事真正得到新的发展。

二、治理范围 村两委班建设、干部党员队伍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

三、方法步骤

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成立以镇挂点干部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其余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为加强对治理工作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我们在村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召开村委会及村民座谈会,张贴宣传标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调动了他们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排查摸底,建立台账

在学深学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统一了思想和认定标准,对存在的的问题进行

了认真细致排查疏理,罗列出排查出的问题,并建立《治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问题一览表》台帐。突出重点,分类治理

1、班子建设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民主管理建设;

3、干部廉洁从政,党风、作风建设;

4、村级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四、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治理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

2、明确责任,端正态度,把问题查实,把工作做细;

3、突出重点,分类整治,实现治理的目标要求。年三月

第三篇: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做好乡镇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2006-5-11

要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入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举全省之力,采取重点突破和整村推进等扶贫方式,通过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因此,做好乡镇基层工作成了重中之重。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充分说明了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工作,巩固乡镇基础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接、最紧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领导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9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对甘肃来说,要完成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地区乡镇干部职工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做好乡镇工作也遇到了许多难点及问题:

1、工作环境差,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属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海拔高,地处戈壁沙漠,常年干旱缺水,环境恶劣。再者,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缺乏发展的物质条件。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投入有限等原因,我县的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草场)少,水利灌溉程度低,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电力设施和电力供给不足,部分地区和群众仍未摆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通电率、通路率、通电话率和通电视信号率等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乡镇干部下乡到第一线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压力大。

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特别对我县这样的边远县成而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农牧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4、乡镇党委、政府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第一,对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有的对村干部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村干部水平低,是干具体工作的,不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有的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和规划,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抓一阵、松一阵等问题比较普遍。第二,对村干部的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的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荐、考察和选拔村干部时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标准,随意性大。对村干部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两委”内部及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难以实施监督。在激励方面,多体现为精神激励,表彰形式过于简单,开个会吃顿饭或广播一次了事,很难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5、村干部自身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年龄偏大,思想观念保守。绝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在开展工作时虽有丰富的经验,但和年轻人相比较,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不能发挥本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第二,不学习,政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是干具体工作的,学不学理论关系不大,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了解不够、掌握不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个人的好恶,凭借老经验、老办法处

理问题和执行政策,往往造成了偏差和走样。由于不加强学习,这些村干部不懂农村实用技术,不懂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依法治村的能力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不从心。第三,“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地域优势、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招商引资很困难,申请项目很困难,部分村干部认为“先天不足”,从而悲观失望,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如何摆脱困境缺少理性的思考。第四,私心重、公心差,服务意识不强。大部分村干部的补助低,工作条件艰苦,政治上没有多大前途,当上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到头了。因此,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为村民服务的意识不强,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甚至以权谋私、偏亲向友。第五,自律意识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部分村干部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甚至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

三、搞好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2、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也不宜把这个乡镇的领导调到另一个乡镇去交流使用,要尽

量在本乡镇使用(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

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根据我县实际,各乡镇要大力发展具有雷波特色的优质脐橙、茶叶、青椒、莼菜、竹笋等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5、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全县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群众关心的热点,常常是大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6、建立健全制度,科学规范乡镇工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运用好约束机制,紧紧围绕人、事、物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强化对干部、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使对乡镇干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严密、细致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各种乱收乱支的漏洞。乡镇工作点多面宽,繁琐复杂,目前的定量考核指标存在实际上的不可比性,考核乡镇领导工作实绩时,既有本人的能力、水平、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受区位条件、原有基础、经济水平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失公允。因此,上级党委、政府必须研究制定一套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具体目标、奖惩标准,科学考核乡镇干部政绩。并正确运用考核成果,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使用,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同时,在基层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政

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务公开,建立健全廉洁自律制度、基层评议制度,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让农民群众对乡镇班子和乡镇干部进行定期评议,促进乡镇机关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篇:街道工作的难点123

乡镇一级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据调查,如今最让基层头痛的、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无法集中精力搞建设。初步统计显示,基层每年真正用于搞经济建设的时间不足2xxxx,有8xxxx的精力则用在了计划生育、收缴各项统筹、集资、历史欠债,解决民事纠纷,应酬各级各部门的会议和检查工作等具体事务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基层政权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核心课题。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jzm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充分说明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领导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尤其是像我县这样的民族边远地区,乡域分布较宽,人口居住分散,下乡到村有时要走两天。再者,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经济待遇较县级机关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对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每天百事缠身,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全管尽。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多个“婆婆”的批评和指责,容易两头受气。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还往往得不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乡镇干部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而且由于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要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就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态度的普遍反映。我县属国定贫困县,经济十分贫困,有些乡镇政府机关的基础设施甚至比一般的农民生活条件还要差,很难使干部做到“以乡为家”。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乡镇干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甚至有些宁愿外出打工也要放弃这相对比较稳定的“铁饭碗”。由于上级领导只过问乡镇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家庭住房等后顾之忧无人问津,因而导致乡镇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县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衙门”、“婆婆”和“菩萨”过多,哪尊“神”也得罪不起,今天你来检查,明天他来验收,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应付不完。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也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诸多指标。这达标,那验收,样样都需要钱,庞大的招待费使得乡镇政府无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有些乡干部很无奈地说:“乡镇干部真是忙,一票否决压脊梁。成天泡在乡村里,难有空闲难见娘。上面下面都得顾,忘我工作也无房”。这就是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难抓的最主要原因。

3、乡镇班子不稳定。由于《组织法》规定,乡镇班子的任期是三年,而通常是第一年“看”:调查了解,熟悉情况;第二年“干”: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第三年“换”:本来应该是大干快上,加快发展,但因为又面临着换届,很多乡镇领导又只有等待观望,得过且过了。加之,近年来,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较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变动频繁,致使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刚刚实施就调离,决策落实不了,规划实现不了。而新上任的领导又另起炉灶烧上“三把火”,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延滞了经济发展步伐。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特别对我县这样的国定贫困县而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乡镇政府只好经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挤”,这是导致当前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重要因素。笔者曾下乡搞调查研究,全县4xxxx乡镇,只有1xxxx左右的乡镇因经济条件较好,能基本上保证按月发薪,其余的均不能按时、足额给职工兑现,最长的有连续xxxx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干部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经济困难,乡镇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别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5、乡镇干部身份复杂,违法行政难以有效遏制。现在中央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强调得特别严,它虽能规范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干部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法治手段不配套,人治手段违法,行政手段又无用,乡镇领导经常处于“早起来丈夫怪罪,晚起来婆婆怪罪”的两难境地而无计可施。且乡镇干部的身份难以准确定位,实际工作中“被迫”身兼数职,不仅是乡官还是税官、警官甚至是法官,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还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而且在不少工作中直接点名要书

记、乡长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由于少数乡镇干部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具备,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就难免出现违法行为,与群众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就直接造成了群众与乡镇政府的对立。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披露基层干部违法行政受处罚的典型案例,受处理的几乎是乡镇一级,乡镇干部在农民心目中形成了“上级干部爱民如子,基层干部视民为草”的印象,得不到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6、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依赖逐步削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客观地讲,除了征收超生费及办理有关证明外,乡镇政府巳无多大行政安排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经济非常贫困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无所不能”的形象,也让不少乡镇干部产生一种大权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农村就流传着这样的思想:土地到户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客观反映。

三、搞好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2、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也不宜把这个乡镇的领导调到另一个乡镇去交流使用,要尽量在本乡镇使用(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根据我县实际,各乡镇要大力发展具有雷波特色的优质脐橙、茶叶、青椒、莼菜、竹笋等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5、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全县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群众关心的热点,常常是大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 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6、建立健全制度,科学规范乡镇工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运用好约束机制,紧紧围绕人、事、物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强化对干部、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使对乡镇干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严密、细致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各种乱收乱支的漏洞。乡镇工作点多面宽,繁琐复杂,目前的定量考核指标存在实际上的不可比性,考核乡镇领导工作实绩时,既有本人的能力、水平、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受区位条件、原有基础、经济水平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失公允。因此,上级党委、政府必须研究制定一套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具体目标、奖惩标准,科学考核乡镇干部政绩。并正确运用考核成果,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使用,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同时,在基层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务公开,建立健全廉洁自律制度、基层评议制度,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让农民群众对乡镇班子和乡镇干部进行定期评议,促进乡镇机关提高办事效率。

街道党组织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工作内容的综合性。街道党委(工委)工作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街道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司法、民政、体育、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社会治安、工商管理、税收都要管。不但要管街道所属单位,还要参与协调与驻地单位(有的单位级别还相当高)的关系。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工作方法也相应需要多种多样,除行政命令以外,更多地需要宣传教育和解释、疏导。

(2)工作对象的多样性。街道党委组织的工作对象多种多样,有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街道居民,而街道居民的范围很广,其中离退休人员占很大比例。街道居民还包括学生、个体工商业者,还有曾经有过劣迹的人员,还有外地来的流动从业人员。街道的工作基本上是直接面向群众,涉及每个居民家庭,凡与居民群众相关的,事无巨细,街道都得管,都得问。因此,街道党组织工作对象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街道党组织工作的复杂多样,而且大都非常具体实在。

(3)工作性质的服务性。街道是一个社会服务体系,服务是它的基本职能。首先是为本行政区域内的居民服务,衣食住行、老幼病残、环境卫生,都是服务的内容。其次是为驻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服务,通过承担一些地区性、社会性的工作,帮助这些单位承担社会性服务,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三是为上级各领导机关服务,街道党委(工委)作为党的一级组织,有责任做好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也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本区域的各种情况,提供给上级领导机关,以利于决策,同时,接受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

街道是中国大陆地区不设市辖区的城市(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和地级市所代管的县级市、县)、较大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市辖区或功能区(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分区,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市辖区政府、不设市辖区的市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2010年,安徽铜陵市主城区铜官山区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2011年9月,铜陵市开始推行铜官山区的改革经验。铜陵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部撤销“街道”的地级市。目录

行政级别 行政职能 规章制度 改革思路

街道办事处

行政级别

直辖市和副省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的市辖区或功能区所辖的街道属于正处级行政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所代管的县级市、县所辖的街道属于等同正处级行政区。

地级市的市辖区或功能区所辖的街道、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所辖的街道以及地级市所代管县级市、县所辖的街道属于乡级行政区。行政职能

根据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个街道,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的街道办事处主任是处级干部,地级市以及其他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主任是科级干部)。

街道办事处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有极少数的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英文翻译Sub-district Office。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受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领导,行使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赋予的职权。基本职能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区关于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搞好辖区内居委会的工作,支持、帮助居民委员会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三)抓好社区文化建设,开展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建设活动,组织居民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四)负责街道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对违法青少年的帮教转化,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改革、残疾人就业等工作;积极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工作。

(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常住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区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指标任务。

(七)协助武装部门做好辖区民兵训练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八)负责在辖区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民事调解,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搞好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九)负责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工作。

(十)负责本辖区的综合执法工作,维护辖区的良好秩序。

(十一)负责研究辖区经济发展的规划,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十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的三防、抢险救灾、安全生产检查、居民迁移等工作。

(十三)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规章制度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联系,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第二条 十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十万人口以下五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五万人口以下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一般地不设立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的设立,须经上一级人民委员会批准。

第三条 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区域,一般地应当同公安派出所的管辖区域相同。

第四条 街道办事处的任务如下:

(一)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二)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三)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设主任一人,按照工作的繁简和管辖区域的大小,设干事若干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主任一人。

街道办事处共设专职干部三人至七人,内有作街道妇女工作的干部一人。

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干事都由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委派。

第六条 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的各工作部门,非经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批准,不得直接向街道办事处布置任务。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的办公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由省、直辖市的人民委员会统一拨发。

1954年颁布的《街道办事处条例》在2009年由全国人大宣布废止。改革思路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积极作用。随着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街道办事处的作用更显重要。应该看到,目前街道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都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责权利不一致。区、街事权未合理划分、界定,区(市)级部门延伸到街道的机构和人员应下放的还未下放,街道办事处事多、人少、责任大、权力小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综合管理职能和社区服务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和制约。二是内设机构不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有的多达10个以上,且设置不科学合理、不规范,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影响了街道职能的发挥。三是行政编制偏少(有的仅10名左右),造成人员超编严重,超编率达20%以上;有的为解决工作急需,不得不使用事业编制,形成政事不分,混岗普遍。四是临时人员多,靠收取各种费用维持,增加了企业和社会负担。

为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用,确保辖区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持续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理顺关系

理顺街道与各方面的关系是街道机构改革的关键。要通过明确管理职能、工作程序和办事规程,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向下放权,理顺区街关系。街道办事处是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管理层次。一方面要组织动员群众完成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直接面对群众,听取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中间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很有必要理顺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合理划分职责权限。要把区里管不好、管不了,而应由街道办事处管理的事情交由街道管理,并给予相应的工作和管理权力,做到权随事走,责权利相一致,以增强街道办事处综合协调和管理本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是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条块关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的原则,要把条条延伸到街道的机构、工作和编制、人员该下放的应下放街道管理,并明确以条为主的工作由条条负责,以块为主的街道负责。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机构和人员,可由街道和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街道管理为主;公安、工商、税务等具有监督检查职能的机构和人员,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三是健全充实居委会组织,理顺街居关系。要把便民利民、城管卫生、治安、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劳动就业再就业等社区服务工作落实到居委会。要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提高居委会干部素质并落实政治经济待遇,使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可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事业编制,纳入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解决居委会主任或党支部书记。人员可从机关分流的人员、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中择优招聘。

(二)转变职能

一要支持政企政事分开。街道办事处要与自办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要向企业放权,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街道辖区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要停止向企业收管理费和摊派经费。要实行政事分开,把应由社会办的事转移给社会或中介组织,按“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要求,把街道办事处建成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关。

二要明确工作重点。为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进行,要把着力点转到社会、经济综合管理和服务上来,使辖区内社会秩序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方便,经济发展,事业兴旺发达。

三是建立“小机构、大服务”体系。应由社会办的事情设立服务性的或中介性的机构去办;有农业任务的街道可健全农业服务机构;顺应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兴办各种直接为城市生产和居民服务的第三产业;鼓励全民、集体、个体和外资一起上,兴办各种类型的街居事业、企业,繁荣街道经济,壮大街道财力。

(三)调整机构编制

按街道大小和工作任务多少,可综合设置5—7个机构:(1)党工委办公室(挂精神文明办牌子):负责党务、组织(人事、编制)、精神文明、纪检、群团等工作。(2)政务办公室(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合署):负责文秘、综合、后勤、治安、社会稳定等工作。(3)城市管理科:负责辖区内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4)社会事务管理科:负责民政、再就业、社保、文教等工作。(5)经济发展科:负责街道经济发展规划、统计,对企业的指导、服务等工作。(6)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辖区内计划生育的协调管理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同时设立事业性质的财政所,负责预算内外的资金管理,指导监督街道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等。

按大、中、小分类核定编制,平均20—25名左右;按编制的10%核定机关后勤人员事业编制2—3名;按有关规定设置领导职数。有条件的可实行定岗聘任制。坚决清理辞退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非在编人员,为新一轮机构改革作好准备。[1]

(作者:傅国功)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6日在马鞍山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晓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们克服经济危机复苏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大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社会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140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0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8740元,增长1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6%,比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我市成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跻身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行列,马鞍山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强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4亿元。马鞍山发电厂“上大压小”扩建、格力电器等115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钢结构调整、方圆回转支承等项目加快实施,国星生物等52个项目竣工。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9.2%。马钢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星马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山鹰公司等60户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增势强劲。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增长18%。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10亿元。长运物流港竣工投入运营,欧尚超市、沃尔玛新一城等大型商场开业。龙湾水文化主题度假公园开工建设,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6%。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6万平方米。截至上年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0亿元,贷款余额553亿元,新增存贷款均超百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26亿美元,增长59%。外贸内支线班轮正式开通,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投入运营。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出台落实工业企业升级行动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4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7户,总数分别达753户、110户。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8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华菱公司、矿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马钢车轮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组建授牌。马钢、矿院两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成立,合工大(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挂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15%;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0亿元,增长46%。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依法关停15户高耗能企业,对全社会电力消费进行调控,东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慈湖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污泥处置工程开工建设。马钢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示范园区起步区路网框架拉开,5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竣工交付,优异光伏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新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50%以上,晶威电子等41个项目建成投产,华菱3万辆重卡等33个项目加快建设。慈湖经济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省级开发区首位,立白10万吨油脂、金星钛白粉技改等项目加快实施,金桐化工等项目竣工投产。精心承办皖江示范区政策推介暨项目对接会、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座谈会,成功举办装备制造、软件动漫、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专题招商会,格力电器、东风小康汽车、启耀光电、开米日化等项目签约落户。全市实际利用内资380亿元,增长42%;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增长20%。新发展私营企业2400户、个体工商户9300户,长江钢铁、鑫港炉料两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前十强。加强与全国知名非公企业合作发展,11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781亿元。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与南京市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宿州市结对合作稳步实施。

过去的一年,我们立足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拉开了大规划、大建设的序幕。长江公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有序推进,东环路原址高速化改造基本建成,马濮公路升级改建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即将开工。314省道升级改造稳步推进,205国道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太白大道等4条城区主干道综合改造完成,湖东南路、沿江大道北段主体工程完工。谋划编制副城区、中心镇和产业功能区规划,完成新区设计。滨江新区沿江大道南段、采石河西路和九华小区加快建设,秀山新区秀山湖、东部环路、霍里山公园综合整治启动。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8.2亿元,增长63.7%。12个电网项目加快推进,高压线廊整合改造有序实施。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慈湖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竣工,滨湖游园建成开放,东湖公园主体工程完工。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当涂县被列为全省首批推进整村整治示范县。通过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市容管理社会化、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运作试点扎实开展,主干道机械化清扫作业全面推行。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对市直129家行政事业单位产权实施统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实现阶段性医改目标。组建市艺术剧院,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妥推进。马钢产权多元化改革迈出新步伐,与长钢签订合资框架协议。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新建农村道路65公里,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90%以上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42家农家书屋建成使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到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加大金融创新力度,20亿元城市建设债券获准发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首期募集7亿元,闽江等融资担保公司揭牌。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发起设立的两家外地村镇银行开业。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当涂支行挂牌营业,光大银行、招商银行马鞍山分行加紧筹建。泰尔重工、鼎泰新材、现代牧业成功上市。

过去的一年,县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力以赴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当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32%;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22%,当涂经济开发区家电、汽车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三区固定资产投资均超百亿元,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53.4%。花山区雨山路东段商圈初步形成,软件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被授予“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吉联国际软件园、长江泛太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雨山工业园获准筹建省级开发区,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签约企业120家,清华紫光等知名企业入驻,国家级(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漫实验园加快推进,国家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即将竣工。金家庄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当年搬迁居民3543户,累计7167户、2.2万人。县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农村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全市累计完成拆迁20573户,拆迁面积340万平方米,交地47310亩,拆除各类违法建设93万平方米,征迁拆迁拆违集中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投入资金14.3亿元,实施50项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缓缴、减免税费及兑现补贴2.4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12%。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工作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马钢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与市本级完成并轨,城乡低保标准居全省前列。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加快推进,雨山区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计划,首批18个小区整治开始实施。33642套安置房开工建设,5979套竣工;4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完工,11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标准位居全省前列。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扩大,在支持廉租房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出台落实21条稳定市场价格措施,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受到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关注。在全国部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获得较好成绩。第九届省艺术节暨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隆重举办,“城市之光”群众大巡游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千羽锦》、《姑溪情歌》剧目受到各方好评。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体封顶,市体育会展中心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实施,二十中建成使用,中职园区加快建设,工业学校通过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马鞍山师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中医院南迁一期工程竣工使用,提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我市运动员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获得金牌第四、奖牌第五的好成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和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为重点工程创平安、技防“五进”、创建“零发案小区”活动,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19%,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世博会和亚运会安保任务顺利完成,校园安保工作全面落实。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及重点信访案件牵头大调解活动,重点信访积案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第三方调处机制建立。通过“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双拥创建不断深入,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升到全省首位,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继续巩固。人防、地方志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工作继续加强,地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老干部活动中心基本完工,老年大学南校区投入使用,青少年和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新进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政府系统创先争优和“三民一促”活动扎实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承办的5件人大议案、99件建议批评意见、294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在全省率先实施法治政府指标体系考核,创新开展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构建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全覆盖,首次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效能评议活动。加大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目标管理激励导向作用有效发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涉及征迁拆违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行政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启动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试行廉政风险点管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十一五”规划的全面超额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五年,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由349.5亿元增加到760亿元,年均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6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27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年均增长30.5%;财政收入由64亿元增加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35元提高到22900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11元提高到8740元,年均增长14.1%。这五年,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的五年。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马钢新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5%。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层次快速提升。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这五年,是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的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利用内资超过1100亿元。全市形成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特色工业园区梯度跟进、错位发展的格局,示范园区建设开局良好。马鞍山口岸实现对外籍轮开放,马鞍山港跻身长江港口十强行列。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超过120亿美元。对外友好交往不断扩大。

这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政府机构、行政管理、财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马钢、十七冶、矿院、中冶华天等企业改革顺利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快速推进。金融创新迈出重要步伐,一批金融机构相继落户。5家企业成功上市,上市公司增至8家,股票9支,市值接近3000亿元。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66平方公里扩大到7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68%。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及在建公路总里程720公里。主城区向两翼拓展迈出坚实步伐,副城区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中心镇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这五年,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连续4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6亿元。统筹城乡就业、创建创业型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居民生育保险、“金保工程”建设6项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十一五”成就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马单位、来马投资企业,向驻马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企业数量偏少、体量不大,牵动性大项目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尚在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矛盾日渐突出,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开发园区亟待扩容升级,中心镇辐射带动力较弱,转型发展压力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少数机关干部发展紧迫感不强、责任感缺失、紧张感不够,工作节奏慢、服务不到位,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工作落实和效能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马鞍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期。纵观全局,我们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导向十分鲜明,为我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现实机遇;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为我市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为我们经济发展增添了持续动力;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必将为我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我市人均经济水平较高,但经济规模不大、增长速度不快、综合实力不强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在加速转型升级中谋求更高层次跨越,省内兄弟城市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态势。标兵越跑越远,追兵已到跟前,已将我们置于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要关口。我们务必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新标杆,推动大发展,比人均增强信心,比总量和速度自我加压,勇做皖江城市带的“箭头”,敢在融入长三角中“带头”,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急起直追的胆识和气魄,奋力提升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位次。

根据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实施工业主导、城乡一体、创新推动、开放带动、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确保“十二五”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建设和谐幸福马鞍山。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在坚持提高经济质量的前提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皖江城市带前列,人均值保持全省第一,综合实力居全省前三强。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翻两番。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市发展展现新面貌。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建设显著加强,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十二五”力争目标概括为“124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前三强,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努力扩大有效需求。坚持向上争取资金、招商引资、激活民资和扩大融资“四资并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管理体制,突破项目建设瓶颈制约。大力拓展消费需求,开拓南京市场,努力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马钢成为全省首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支持华菱公司形成年产10万台重卡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服务业,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品位,推进副城区建设,抓好中心镇建设。加快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升级,实现示范园区“五年大发展”目标,快速推进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建设,高水平开发江心洲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濮塘休闲度假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动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力争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开发人才资源,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市场配置功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南京、合肥、芜湖、巢湖的对接合作,促进共赢发展。加强与宿州市结对合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提高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完成金家庄部分地区居民搬迁任务。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促进城乡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实现全面文明、全体文明、全域文明、全程文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统筹抓好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马鞍山”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新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围绕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事关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综合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这是必须完成的目标,实际工作中还要完成得更好些,力争“十二五”有一个良好开局、有一个较高起点。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增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力实施重点工业项目。支持马钢加快环保搬迁和本部配套、高速车轮用钢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推进长钢300万吨精品钢和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加快华菱3万辆重卡实施步伐,确保年底前竣工投产。开工建设格力2000万台小家电、东风小康10万辆微型车、西安开米40万吨洗涤剂项目,推进科达洁能、中钢天源电子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马鞍山发电厂扩建、方圆回转支承重型装备、金星钛白粉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积极推进大唐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精心谋划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创造条件尽快组织实施。

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马钢产品开发与创新,提高优势产品比重,加强矿山资源开发,培育非钢支柱产业,力争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加快山鹰80万吨纸技改、统力风电用回转支承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华菱新一代节能环保大功率发动机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大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拓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鼓励建筑业企业拓展外部市场,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工业经济走势,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向企业预警。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20亿元,增长2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二)抓新兴产业、服务业,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政策、资金、要素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金投放力度,加快推进优异光伏、天翊光能、启耀光电等项目建设,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上取得突破。以马鞍山软件园、动漫游戏基地为载体,引进知名企业入驻,培育马鞍山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城市核心商圈培育力度,加快团结广场核心商务区、雨山路现代商务中心建设,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引导做大本地消费。加快会展中心建设,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重新审视完善商业规划和旅游规划,迎接大桥和城铁时代的到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兴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鼓励重点流通企业连锁网络向新区延伸。合理布局和建设商业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采石风景区创建5A级旅游区,加快濮塘休闲度假区规划编制和招商步伐,促进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倍增计划,突破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30个。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合工大(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的高校院所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积极筹建院士工作站。

推动节能减排。实施钢铁、化工、发电、矿山等行业的电机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炉窑改造、清洁生产等节能改造项目,加快推广成熟实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实施路灯节能改造。推进饮用水保护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本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加强污染源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三)抓外延拓展、内涵提升,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建设。积极推进宁安城际铁路建设,启动客运中心枢纽站及站前广场配套工程。完成东环路高速化改造高架路段建设,确保整体工程全面竣工。启动围乌路升级改造及北延工程,加快314省道、205国道升级改造步伐,确保马濮公路升级改建工程竣工通车。推进人头矶港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太平府港口码头。积极筹划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推动姑溪河航道升级、太平府航道开通、扁担河综合整治和石臼湖保护开发利用前期工作。

力争新区建设出形象。坚持大规划、紧凑式开发,找准切入点,有序推进新区建设。滨江新区要建成沿江大道南段、采石河路西延工程和九华小区,启动采石古镇整体改造、滨江湿地生态公园建设,认真规划建设“小九华”。秀山新区要突出社会事业优先,加快实施星光大道、向霍路等路网建设,推进秀山湖、东部环路、霍里山公园等重点工程,为新区积聚人气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博望新区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建设与招商工作。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完成采石河路市政化改造、沿江大道北段工程建设,推进江东大道、慈湖河路及霍里山大道南延工程。实施湖西南路、花山路综合改造,续建丰收路、勤俭路、九华路二期。新建花雨广场、解放路等地下停车场,努力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快川气东送门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电网改造工程有序实施。完善东部污水处理厂、慈湖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继续推进慈湖河综合整治工程。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完成39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进一步规范强化小区物业管理。综合整治城市主出入口,续建南湖公园及花雨广场景观提升工程,新建花果山公园及东郊动植物园。加强中心镇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优化中心镇发展环境。

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完善规划运行机制和规则,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立足全域马鞍山,对市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功能区统一规划布局,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本着同城化的原则,加强与南京、芜湖的城市规划对接,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步伐。开展江心洲概念规划招标,提升副城区、中心镇规划水平。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四)抓示范园区、开发园区,着力构建产业承接大平台。全力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全覆盖。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现代机械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探索共建园区开发新模式。开工建设美格尔电器等项目,快速推进闽江物流园、广大工业园等在建项目,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加快公租房、安置房及商业配套建设,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

促进开发园区扩容升级。加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1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6万平方米以上,建成道路12公里,实施华菱汽车技术中心、蒙牛四期等项目。推动慈湖经济开发区扩区,加快港口物流加工区、台湾工业园和华福、优科、中海项目建设。推动当涂经济开发区北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南区与太白工业集中区组团发展。促进花山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推动雨山经济开发区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以博望工业园为龙头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特色产业园。

着力提升招商有效性。创新招商方式,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围绕延伸优势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市级统筹,构建招商信息筛选、项目评估、政策把关、落地开工机制,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早开工、早见效。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分类指导、分类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招商引资动力和活力。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再造招商工作流程,实施项目全程代理。全年引进外资8.3亿美元,引进内资500亿元以上。提升对外经贸合作层次和水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五)抓用地保障、资金来源,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建立有序顺畅的土地管理机制,健全集体决策、净地出让、双向约束、用地规模预审、建设项目开竣工清理等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保护、节约集约、保障供应。改革土地指标分配方式,按项目统一规划、分期供地,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知识培训,理清土地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各级干部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扎实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土地指标置换、违法用地查处专项行动,做好第十一次土地卫片执法迎检工作。进一步完善征迁政策,深入推进征迁拆迁拆违行动,全年完成房屋拆迁260万平方米,交地2万亩。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细化完善农民建房审批政策,加强违法建设的巡查和拆除,建立健全城乡高效快捷拆违控违机制。

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逐步实行规划、建设、立项、招标、投资、施工“六分开”。对所有工程、信息化等政府投资项目,推行项目统建、资金统管、开工审批表“两统一表”制度。不断丰富金融体系,推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马鞍山分行早日开业运营,至少再引进3家银行,新设立20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典当行、2家证券营业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稳定实质性贷款增长态势。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激励,支持金融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惊天液压、华骐环保、奥盛新材料、华菱西厨上市进程,新增上市公司3家。

(六)抓城乡统筹、农民增收,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促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组织实施当涂县新增1.6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创建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综合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和大型排涝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完成江心洲洲头保护工程。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实施“绿色马鞍山”建设行动,做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保障饮水质量。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做好农民就业创业工作,逐步建立农民收入内生增长长效机制。加大农民工外出务工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多途径就近就地就业和平稳有序转移。积极发展农民创业园,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

(七)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分工协作机制。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深化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劳动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向,推动社会事业经费供给方式改革。

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网上预审工作机制。深化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实行产权出让最高价者得制度,探索建立建设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健全完善集中统一规范的招标采购交易市场。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革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办法,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扩大县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调动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非公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引导有创业意愿、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人员进入创业园兴业,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八)抓文化发展、公共服务,着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市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运行,加快市体育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步伐。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济美坊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休闲基地建设,做好李白文化博览园前期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继续办好李白诗歌节。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举办全市第十届运动会。

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文明创建任务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导向,深化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不断净化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争创第三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着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逐步让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让全市的孩子都能“上好学”。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公办初中加强发展工程,加快南部高中建设,完成中职园一期工程。推进安工大东校区、文天学院二期、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住院楼改扩建及中医院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居民就诊住院环境和条件。制定实施区域卫生、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设置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启动健康城市建设,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考核。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完善计生服务体系,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九)抓就业、社会保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在有线数字电视1项工程完成和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健全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等4项工程纳入常态化管理的基础上,实施4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7.3亿元,增长21%。全面加快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安置房11978套、廉租房3000套,建成安置房30000套、廉租房2028套,力争让过渡期满18个月的所有征迁拆迁户在2012年春节前搬入新居。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加强对重要商品供求价格信息发布,做好稳定市场价格工作。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快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标准化建设,强化城乡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力争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认真做好马钢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与市本级并轨运行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加快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改革创新警务机制,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访综合治理,建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畅通信访渠道,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逐步健全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十)抓执行力、公信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新机遇、新挑战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建设负责、高效、务实政府。

要高度负责。在一定程度上,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要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坐立不安的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力赶超、争创一流的精气神。要认真钻研本行业务,把工作搞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在其位尽其责,不说“不行”,要说“怎样才行”,少找干不成的理由,多想干成事的办法。要坚持发展为上、干成为算,敢于碰硬,勇于负责。加大治庸罚懒力度,严格行政问责,努力形成全市上下时时在状态、人人有激情、事事争先进的氛围。

要务实高效。为民要真心、工作要真干。要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静下心来谋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多干当前最紧迫的事,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要保持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摒弃浅尝辄止、不深入研究的肤浅做法,善于深思,做到极致。创新政府工作流程,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事务性应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事干事上。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坚持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要快速落实。政府每项工作都必须实打实地做、快节奏地干、严要求地抓。要把复杂的任务具体化、项目化,逐一分解到岗,“点将”到人。工作一经安排布置,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奉献精神,主动排难而进,快速抓好落实,努力将每一项工作做到完成任务、不出问题、群众满意的效果。要严格目标管理,加强督查督办,严查不落实的事,处理不落实的人,解决不落实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提高行政决策运行的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以实际行动树立政府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迈上了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前景无限美好,责任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和谐幸福马鞍山而努力奋斗!

衷心感谢您访问中国马鞍山市政府门户网站,关注马鞍山的发展!

马鞍山建市于1956年10月,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接壤南京、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的东大门、南京的后花园、长三角的心仪腹地,是一座拥抱长江、山水相间、生态宜居的全国文明城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其中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60%。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台湾工业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值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全省领先,综合实力居长三角城市中等水平,2010年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称号,2009年1月,在中部六省第一个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聚山纳川、一马当先。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主导、城乡一体、创新推动、开放带动、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努力把马鞍山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型工业制造中心、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运动健康休闲中心、绿色食品供应中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

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到马鞍山观光旅游、访问作客,欢迎海内外客商到马鞍山参观考察、投资兴业。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进,同铸辉煌事业,共创美好明天!

金家庄建区于1976年,是马鞍山市的发祥地,地处城市西北部,总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辖1个乡、4个街道、11个村委会、16个社区。整个城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通便利。东北部与南京市接壤,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仅20公里,离上海只有3个小时车程;宁马高速、205国道、沪铜铁路穿境而过;国家一级口岸长江马鞍山港坐落在辖区内,对外籍轮开放,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2、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有近60%的马钢二级厂矿在辖区内,目前,又在区域内启动投资200多亿元的500万吨高附加值板材生产基地项目工程建设,将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经济带来跨越发展;山鹰纸业、皖能电力、丰原生化、海螺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及法国圣戈班等跨国企业均在此投资办厂,区属企业方圆回转支承公司去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近年来,区属工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以涉钢工业为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现已形成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橡胶制品、环保材料、电子、化工、酿酒等多门类工业发展体系。

3、文化底蕴厚实。“猫子山”曾是明朝太子读书修身之地;马鞍山传说是西楚霸王的马鞍神化而成;开国领袖毛主席驻足过的街道,今天已被命名为幸福路。

4、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较为突出。幸福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以此为载体,群众性文化活动生机盎然;区政府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称号,区检察院多次获国家和省级表彰,杨桥社区和新风社区分别荣获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群众对辖区治安状况满意度达97%。

2008年1—6月,全区完成工业产值31.6亿元,增长8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6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3.7%,增长83.6%,实现增加值4.7亿元,增长6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增长11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增长20.2%,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41亿元,增长67.9%;实际利用内资16.2亿元,增长167.8%,实际利用外资1535万美元,增长125.7%,内、外资均有大幅增长;完成市重点项目投资6.74亿元,33个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区重点项目已有27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3亿元。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基层调解分析

我们二甲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市各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及在坐的各位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于2003年8月15日挂牌成立。成立至今,我们调处中心围绕完善、巩固、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和强素质、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大调解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立至今,镇调处中心直接调处各种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

362起,调结360起,成功率达99.2%,举办听证对话6场次,防止纠纷激化43起,制止群体性事件34起,调处非正常死亡18起,医患纠纷10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18起。无一起因调处不及时或不当而造成非正常死亡或民转刑案件发生,真正做到调处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为我镇的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工作方法。

一、上下联通

调处中心坚持上下联通是做好调处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平时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请他们领导(包括上级领导)到调处中心坐坐,有体会向他们谈谈,有困难向他们说说,有建议向他们提提,整个调处中心的工作时刻得到领导的重视、关心。2006年元月,市调处中心和市司法局的领导观摩了我镇一次庭式调解活动,镇领导也高度重视。我镇通运桥村王某,今年87岁高龄,前几年子女(子女三人,领养女一人)早已将财产分家,但是王某生活贫困,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难以自食其力,子女又将赡养责任推来卸去,王某通过村委会求助于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要求帮助解决她的实际困难,对此我们办公室组织了人员调查取证,研制调处方案,庭调时,从情、理、法各个不同的角度循循善诱,最后子女与老太达成了共识,子女们互谅互让,当庭签订了扶养赡养等协议,给这起错综复杂的矛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上下联通在我们调处中心办公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5年8月15日在我们调处中心成立二周年之际,我们召开了综治成员单位座谈会,镇上书记、镇长、人大、纪检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相关单位的领导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党委书记张进荣提出了工作要求,并寄语厚望,同时在张书记的倡导和关心下二甲大调解月刊产生,《二甲大调解》月刊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肯定。

二、左右逢“圆”

左右逢圆就是我们调处中心要和各部门搞好横向联系,协调运转,实行资源整合。自调处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发挥自身的龙头作用,坚持了“三个结合”。即:基层村组与镇级调处相结合,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与集中调处相结合。做到“三联”:信息联通、力量联通、矛盾联调。尤其对一些疑难复杂、跨区域的矛盾纠纷,镇调处中心组织协调,针对纠纷的类型、起因、涉及面,确定参与调处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三不”目标。(如建房矛盾与建管一起调处,110接警与公安联合调处等)

今年5月份,三余法庭的同志在工作交流时谈到一件让他们为难的案件,希望我们能协助。通过了解,我镇斜河村16组(原油坊村7组),陆某堂兄三人为老祖宗留下的8棵树,打起了小官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方各执一词。对此案我们主动介入,找周围知情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几方当事人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请他们把良心放在中间,讲各自的想法。通过几上、几下的工作,堂兄三人终于摈弃前嫌。三余法庭的同志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我们说,二甲调处中心的工作卓有成就,我们服气,我们满意。

三、中心“开花”

调处中心是否具有持久鲜活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我们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取得工作的实效上。工作中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运用灵活多样的调处方式,最大限度地运用法制观念、理论辨别、人间常情、地方风俗等手段,去劝解钝化。用真心、耐心、细心、信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依法教育转化人的效果。我们调处中心向社会作出了“有来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的承诺,并以此作为工作宗旨,具体体现在“三个四”的调处管理模式上,即:“四个前移”(组织建设前移、工作目标前移、法制宣传前移、调处关口前移);“四个防止”(防止矛盾堆积、防止矛盾激化、防止矛盾反复、防止矛盾上交);“四个满意”(调处结果当事人满意、基层群众满意、上级领导满意、调处中心自身满意)。我们深记张书记讲的这样一句话:你们调处每起纠纷能达到双方当事人都满意,都赞美,你们的工作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7年6月19日我们调处这样一例医疗纠纷。2003年8月25日镇路中村的张某,因交通事故到余北卫生院就诊,引发医疗纠纷后经南通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南通医鉴[2005]002号)属三级丙等医疗事故,院方承担次要责任。张某以“医疗事故院方有责任”为由多次到余北卫生院、市卫生局上访纠缠、吵闹,要求余北卫生院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110出警不低于15次以上。我们调处中心介入后与相关部门多次结合劝导解释,并告知张某待伤口愈合后通过正当的合法途径解决,均没有良好的效果。今年6月19日我们调处中心通过事先预约三余法庭,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赔偿标准,花了一整天近10个小时的磋商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形成

了协议。一起近三年的医疗纠纷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事后双方均要道谢我们调处中心,均被我们谢绝了。一星期后,路中村的张某给我们送上了一面锦旗,锦旗的内容是“真情关怀细调解,春风化雨润心田”。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我们侧重以下几方面:

1、提高调解员的业务水平是重点。调解中心成立后我们就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做到有序推进,突出层次性、全面性、针对性,从培训调解程序规则和民法通则、婚姻家庭、土地管理等实用性、基础性知识入手,注重突出实用,急用先学,成立至今我们组织了五次调处中心成员、各村(社区)调解员进行集中式的业务培训。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有两次进行了当场考试。我们办公室成员经常性地剖析、讲评调解案例。同时坚持自学与互学相结合。最近对三调(检调、诉调、公调)对接进行理论性学习与探讨。先后按排3人次参加三余法庭的案件赔审,使之成为人民调解的行家里手。

2、明确调解人员的工作纪律是保证。我们明确规定不得有任何有偿调解的行为,坚持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不准对当事人生硬、冷漠、蛮横、推诿;不得对当事人侮辱、威胁、压制和打击报复;不得向当事人吃、拿、卡、要;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自成立调处中心以来,无一例违反调解纪律的人和事,“三免原则”深受百姓欢迎。

3、增强调解人员的服务意识是前提。我们始终奉行“进一家门、解百家愁、办千家事、求万家乐”的服务宗旨,变坐等受理为主动上门调解。今年,调处中心直接调处的79起纠纷中,有43起解决在纠纷发生地,同时,规范服务标准,从服务用语、服务态度、服务行为三个方面严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听群众心声、问群众疾苦、想群众所需、办群众所求,大力营造“你创业,我护航;你发展,我服务;你满意,我心安”的氛围,把调解工作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今年共调处企业有关矛盾等方面问题17起,最近成功地参与金益来为股东招标企业内部竞标事宜,深受企业老总的青睐。企业老总与我讲了这样一句话:想不到我们二甲镇还有这么好的机构调处中心,以后要请你们当我们的法律顾问。

4、营造温馨调解氛围是基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是我们做好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来访接待上,化“门难进、脸难看、纠纷难解”的“三难”,为始终做到“五个一”,即:见面一声问好,接待一杯热茶,办事一身正气,服务一腔热情,送行一句祝福。给当事人在特殊的氛围中舒缓,特定阶段的对峙中于缓和,为纠纷双方交换意见、交流感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从而提高调解成功率,这样既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5、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调处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党委、政府领导重视。2003年8月调处中心成立时就按市规范调处中心建设一步到位,有关运作、工作开展也得到市有关部门青睐。南通市、通州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到我们调处中心进行调研。书记、镇长多次亲临我们调处中心听取疑难纠纷调处及机制运行情况的专题汇报,关心过问调解人员的工作、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镇调处中心办公室享受了镇党政领导待遇,办公室安装了空调。

我们深有体会,调解工作虽苦虽累,同样能体现七彩人生,同样让领导牵挂,让群众牵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调处中心办公室全体人员将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我们二甲调处中心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服务中心”,倾听群众呼声的“议事中心”,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中心”,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开展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丰富完善新知识。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挑战、新问题。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如何做好经济发展工作,这是对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考验,更是对我这个分管经济副主任的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所担负的压力与责任是巨大的。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使自己的思想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工作的需要,我注意从提高自己政治和业务素质入手,在思想上十分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小平理论为指导,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理论,认真领会对区委、区政府、办事处党工委的指示精神,并联系办事处实际贯彻执行,自觉地在工作中用党的政策、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来指导、约束自己。在业务中积极刻苦学习经济知识和财务税务知识,虚心地向一些老同志学习,通过网络和报纸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借鉴外地的先进工作经验,增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做到科学创新、与时俱进,并与办事处工作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勤奋工作,促进经济持续提速增效。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办事处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我认识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不断强化招商责任,继续加大投入,拓宽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亲力亲为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引进。并采取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多种方式,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促进招商队伍建设,将区下达的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设立招商引资奖励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定期召开招商专题调度会,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整体工作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引进招商项目x个,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有力地提升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2008年共引进企业xxx个,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xx个,协议投资总金额达xx亿元。

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香江路改造项目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实施“大力开拓第三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凭借我区大转盘周边新建xxxx开等楼盘的商业门面资源,积极配合区招商局和经贸局,大力发展高档商贸业和精品消费业,全力打造转盘商贸圈。重点引进一批经营高档餐饮、休闲娱乐,税收产出附加值高的企业,促进辖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办事处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使各项经济指标都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取得了稳中有升的大好局面。在财政税收在基数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大协税护税的工作力度。截至x月,办事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万元,实现利税x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x。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x万元,同比增长x%。由于社区办事处拆分后,税源大幅度减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面对困难,我带领同志们采取积极的措施,举办街居干部税务知识培训,开展宣传,组织进行辖区内个私企业经营户大调查,坚持以“挖、联、引、查”四者并举的税收方针,以 “工作到位,服务到家”的作风,积极扶持帮助民营经济发展,想方设法开辟新的税源。

三、清正廉洁,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安排,顾全大局,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战略部署,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党的事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各项纪律,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奢侈浪费行为,厉行节约,严格财务管理,严格按章办事,精减一切不必要的应酬,大力控制公务接待的支出。在具体工作中,以职责为已任,不借工作之便向基层吃、拿、卡、要,不以权谋私。廉洁奉公是对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廉洁自律方面,我自觉按照“八荣八耻”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慎权、慎独、慎言、慎微,始终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

在思想意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当官之德。用“六个强化”(强化政治使命感、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强化责任效能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强化公仆意识和强化协作意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贯彻中央、中纪委对党政干部的有关规定,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责任,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防微杜渐,自觉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作斗争,根除特权思想。在作风上,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自律,反思不足,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中。增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工作作风,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树立起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同时,我还时刻告诫家属、身边工作人员要严格自我约束,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和管理,不搞特殊化。我从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获取一己私利,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尽量减少应酬,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原则,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廉洁奉公形象,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做到正确地定位,处理好同志间的关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在工作中做到服从领导,科学管理,关心下属,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弘扬正气,求真务实,力求高效,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通过自身努力,树立一名街道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结语

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同志们的帮助支持和群众的信任理解。与领导的希望,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勤政廉洁、创新实干,为我区的经济腾飞,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工作难点

工地试验室的职责:

全面熟悉工程合同文件,编制工程试验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图标。

负责各种原材料及半成品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必须要时亦进行化学性能试验。

负责委托、验证各种混合集料的设计配合比。

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试验检测,控制施工质量。

负责所有试验项目原始记录、试验资料的整理归档,并整理提供所属试验工作范围的交竣工资料,参加交竣工验收。

负责试验室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与上级单位主管试验工作的职能部门取得对口联系,及时解决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并及时汇报工作。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工地试验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试验检测机构及工地试验室长期处于附属机构,项目部对试验检测工作不是很重视,资金和人员培训的投入明显落后于、施工单位。试验检测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也较低,导致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少,现有人员流失严重。

首先,部分施工单位对工作的不配合,对试验试块等不重视随意破坏。拌合站等单位对试验员旁站工作不支持抵触相关建议。施工方沟通不畅,工作开展不便现场施工员对试验取料,和现场试验不配合。技术人员对试验所需资料以及试验材料不于及时提供。对于进场原材料等材料取样不能按时提供,取样困难。施工单位认为试验室的工作妨碍了其施工,影响施工所以不愿意配合试验工作。

第二:检测中心本应配备1~2名试验工人来承担重体力劳动,试验检测人员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但是目前许多试验室的试验工人配备不足,导致试验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大,工地试验室则更加严重,试验员的工作辛苦,所以一般技术人员不愿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第三:试验检测人员的地位和工资待遇都较低。大部分单位的试验室不是正式机构,试验室主任一职也大多是职位而已,试验人员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在单位中的地位和身份也比较模糊,在项目中的地位和职责往往被忽略,因为就算你拼到一个主任,最终也是个虚职,没有其它工作受重视。而试验员的工资收入则普遍低于施工人员或监理人员,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第四: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试验检测员常年在工地试验室等工作培训的机会少,不便于培训。平时只能靠个人自学,并且试验检测员大多不是正式人员,所以对培训等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导致无法接触到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试验方面导致技术不全面。

这就是现阶段工作中我试验室发现的工作难点希望领导能指正不足予以试验室给予支持和帮助。

下载乡镇工作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工作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难点与对策

    乡镇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难点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特别是计生综合改革的实施,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工作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

    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础环节,承担着管理辖区内乡村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大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姓 名: 朱锐华 学 号: 1144001426422 专 业: 行政......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 摘 要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乡镇机构虽然历经过多次改革,但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

    乡镇依法行政的难点及对(5篇材料)

    乡镇依法行政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单位,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因此,在强调"依法治国,建设......

    乡镇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2010-9

    新市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难点村”整治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发„2009......

    非法集资工作难点

    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面临四大难题发表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作者:李成业 本页面已被访问 274 次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在我国一些地区频繁发生,集资形式多样,涉案金额巨大,老百姓损......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123(合集5篇)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乡镇机构改革,是关系到乡镇干部及基层事业单位去留的改革,其意义重大。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