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农村学生不再害怕作文(A)
让农村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四会市青云小学邱森好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习作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叶圣陶老先生这句话精辟的论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他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关键词】:兴趣 观察 阅读 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少,见识不广,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内容感到陌生,没兴趣;二是无话可写;三是有了素材无从下手,没有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能力。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怎样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惧怕、畏难情绪,让他们接受习作,快乐习作,轻轻松松走上作文之路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以下的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多种情境,激发兴趣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做,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兴趣才会出现奇迹。心理学认为:作文素质有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因素构成。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渗透趣味教学,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先听后写
就是先听故事,然后让学生通过联想写成文章。如:让他们观看了动画片《狮子和鹿》之后,让同学们讲一讲故事的内容,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生动描述了这个故事。我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时,同学们的兴趣就更高了,都争着起来介绍童话故事。我再次激趣:这些美丽的童话故事都是童话家编出来的。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吧,你们想成为小小童话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写童话故事》,将你们心中最美的童话故事写出来供大家欣赏。这样一来激活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确定内容就容易了,因而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许多自编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了。
2、先玩后写
就是先玩游戏,然后让学生把游戏过程写成文章。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时,要学生写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其实学生课余做过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留意游戏的过程,于是我就带着他们玩了一个他们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玩之前向他们提出要求,认真观察是谁当老鹰、小鸡和母鸡的?老鹰是怎样捉小鸡的?母鸡又是怎样保护小鸡的?游戏结果怎样?这样一来,学生就变成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快他们就把刚才的游戏记清楚,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先画后写
就是先把要写的内容以图画表现出来,然后对着图画用语言组织写下来。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园地三习作《秋天的快乐》时,究竟秋天这个季节动植物会发生什么变化,爸爸妈妈会带自己去做些什么事情呢?在习作前我就要求他们画画自己心中的秋天,画好后根据图 1
画内容写写。这样学生就不会凭空捏造了,他们就会联想自己去过旅游、放风筝、摘果子„„写起文章时就有话可写了。
二、培养观察,积累素材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叶圣陶老先生这句话精辟的论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他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便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习作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如:在教学《我们的课余生活》时,我就有意识让学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要学生把一周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并和同学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各种思想,会增加许多见识,在习作课时,再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写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美文。
三、重视阅读,丰富语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作”这句话阐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习作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们不是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诚然,要想“破”万卷书,就得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感悟文本,积累语言,积累情感,与作者共鸣,最后才有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写作最高境界。阅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没有丰富多彩的阅读积累,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个性张扬的表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得从引导学生丰富阅读积累入手。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质疑,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面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所得。在班级中我要求学生开展了“捐一本、读百本”的活动;针对目前家长对阅读的模糊认识,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3、要求学生准备 “读书笔记”,人手一本,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可以是积累好词佳句;可以是写作方法;可以是读后感受;还可以是读后反思等等。然后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取得收获。在积累到一定阶段后还指导他们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
4、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包括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习作时学生把所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
5、丰富生活阅读积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看电视,读书读报,还是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我都以故事的形式告诉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通过这样有效的教学引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量缺乏,习作素材少的难题。
四、多元评价,激励为主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好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习作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习作本身,它还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真实,顾及学生的意愿。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要采用开放、多元的评价形式,以激励为评价宗旨,在合作、交流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力争达到“为做人而习作,以作文促做人”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要求。
1、生生互评
学生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当学生完成了习作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既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之间,还可以全班讨论,可以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对别人说的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你的感受,他的想法,我的认识,相互补充,产生良好的班级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师生互评
每次学生习作时,我边巡视边寻找学生习作中是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下笔有困难,耐心予以点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来批改,而是将巡视时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弥补不足。最后,学习自己修改誊抄。作文交上来后,我用符号指出不足,评语多以赞赏语气。这样做既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愿意改正习作中的不足。渐渐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为难了。
3、分层评阅
翻开一个班的习作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其它学生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子,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次的标准不同。二是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要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少写错别字„„这样逐步提高。
总之,我认为,只要在习作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作文就再也不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习作的“拦路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雪梅《构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体系》重庆德育网2007年8月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江苏教育1983年04期
(4)《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中国教研交流2007年08期
第二篇:让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让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陈炎军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多种渠道,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让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1,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2,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3,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4,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多种渠道,让作文更有活力
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次,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第三篇:让学生不再痛苦作文
让学生不再“痛”苦作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张翠玲 添加时间:2007-11-12 19:24:00 有些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语文教师是不是也可以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来个无“痛”诊疗呢?
本学期第一天上课,改版的新教材没到。这是我新接手的班级,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我灵机一动,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先摸摸他们的作文底子。我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很高兴成为你们的老师。你们猜猜,我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很多种猜测,我借机说道:“你们的猜想都非常正确,我的确想知道你们很多事情,但是这要花好多时间。假如你们愿意把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写出来告诉老师,我就可以很快了解大家了。”我的话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快乐作文。(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巧妙的,毕竟多数孩子会上当。)
孩子们为了给我留个好印象,个个使出了看家本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写进了字里行间。我不仅摸清了他们的写作底子,还从文章中了解了孩子们的个性特点,真是一举两得。(很狡猾,很阴险,但是值得学习。)
要让学生作文不头“痛”,课前的精彩导入非常重要,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兴趣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都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能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是成功的前提。)
教材里的作文题目大多是按指定要求进行的系列训练,乍一看,的确不好动笔,学生常常望题生畏。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生愿意写了,作文自然就容易了。(很有道理,有点辩证法的味道。)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的做法:
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写作的对象。比如,要求孩子们写中秋节,我首先让学生上网查阅中秋节的由来、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散文,然后在写作前组织交流,让学生回忆自己家每年过中秋的情景,话题就可以引发开去。2.教师不应该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应该参与到写作中去,抛砖引玉。遇到比较难写的文题,教师应该以作文示范引路。例如,我们学校开展“诗教”活动,鼓励孩子们学写诗歌。为了不让学生犯难,我便把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再回首》(教师节抒怀)板书在黑板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3.鼓励学生写自己擅长的事物。比如,有的孩子善于想象,一写到想象作文就把话匣子打开了,而有些孩子却不太会想象,但是写实记事很好。教师应该抓住孩子的亮点加以鼓励,给每个孩子以肯定。(应该说都是不错的做法,值得借鉴,值得学习,应该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
让学生从头“痛”作文,逐步改变为快乐作文,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成长,意味着不再害怕
直击邦泰现场 | 成长,意味着不再害怕
工程现场
Engineering Site
似乎邦泰员工都是整理控
杨杰/邦泰集团乐山国际社区工程管理人员
简历发出去就盼着回应。所以2013年12月这天,杨杰一直记得很清楚。他终于接到通知前去成都假日酒店面试。这是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次面试。杨杰当然有些紧张,但紧张的情绪很快被面试现场的氛围驱散。
在现场,引导标识鲜明,邦泰的工作人员着装简洁又统一,热情而亲切。整个面试环节设计得简明流畅,期间有不少公司的项目和业绩展示。杨杰第一次在图上看到嘉州长卷项目。归根结底,这次面试的氛围大气、严肃、高效。仅凭这种直观印象,杨杰就渴望能到这家公司工作。
杨杰,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曾在施工单位工作数年。就个人职业生涯来说,要么他继续在施工工程单位努力,进而成为技术负责人;要么从施工方跳槽甲方,成为整个项目建筑施工的管理者。从业数年,杨杰选择后者作为今后的职业道路。他给邦泰集团投递简历,只因为在他老家,邦泰集团有过成功案例——水印长滩。
他顺利通过面试、复试。2014年起,杨杰开始参与邦泰集团在乐山的建设项目,乐山邦泰国际社区和邦泰中心。此后的工作印证了杨杰对邦泰集团的印象:严谨、规范。一如乐山国际社区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等诸多环节都把控严格,如悬挑层的安全封闭,在建建筑内各种洞口的安全防护等。甚至在乐山国际社区的建设抢工期,现场的布置,材料的分类,至始至终,规整有序,场地干净,标示清晰„„似乎每个现场工作人员都是整理控。这些施工管理上的细节给杨杰深刻印象,他认为,这些细节会决定项目品质的好坏。
▲邦泰集团大型招聘会现场
理想的项目现场,良好的团队氛围,都会带动你按其标准行事。这种影响显然好过于形式化的培训。像杨杰,他会下意识的在现场一根根数钢筋数量,也会在下班之前再去检查一遍当日工程质量。这些行为可以是规范,但最好是自发的主动行为。虽然杨杰加入邦泰集团的时间不长,技术、管理上的经验积累还需要时间,但杨杰仍觉得自己这一年收获良多。“除了在管理方面打开眼界,更多是培养了一种自觉意识。”
对杨杰来说,邦泰集团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他自身也处在快速蜕变的职业阶段,二者相得益彰,公司和个体,因此有了相同的发展轨迹和未来愿景。从职业角度来说,这大概是最幸运的事。此刻,杨杰撑把伞,站在乐山国际社区的工地上,望着眼前这片土地,说,这一年来,生活对我真的很眷顾。
销售现场 Sales Site
我们的口头禅是“想办法
/邦泰华府公馆项目营销经理
袁伟本身是做房产销售出身,对销售案场管控是他的强项。但在加入邦泰集团时,他的好朋友、曾经和现在的同事、华府公馆项目策划经理还是先打了预防针,说来邦泰集团工作能学更多东西,但相应的也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行业中人都知道,邦泰集团的项目在销售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快节奏、高销量。也就是说要把别人两个月做完的事情,压缩成半个月甚至一个星期来完成。对此,袁伟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疾风骤雨来得那么快。
▲成都邦泰华府公馆开盘现场
华府公馆去年4月26日开盘,开盘前那天晚上,袁伟在复核资料的时候发现价格表出了问题。赶紧再次核对,发现整个价格表体系都要重新做。“当时已经凌晨2点多了,而之前三天也是天天加班到凌晨3点之后,我的心理承受也达到了极限。”当时的项目经理主动提出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袁伟不忍心,咬咬牙和同事一起留下来继续奋战。
那天晚上重新做完价格表之后将近凌晨四点了,回去的路上袁伟感觉压力大到快喘不过气来。夫人问他真的就这么忙吗?“她没办法理解,她也是做房地产的,她说你们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当时也没法理解。”袁伟是后来自己想明白的。“我来到这里的价值,邦泰营销人员在这儿的价值,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都是一帆风顺的话,何来能力高低之分呢,这事谁都可以来做。”经历过接近崩溃的黑暗之夜后,重新站起来的袁伟坚强到他自己都陌生。“后面再遇到什么事心里就平淡多了。对我个人来说,来到邦泰这一年多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
▲充满活力的邦泰销售团队
男人成长的意味就是不再害怕。一次次磨练下来,袁伟和他的团队养成了一句三个字的口头禅——想办法。“当公司,或者是集团的任务给到我们之后,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我们项目上要做的就是想办法。”
去年12月,袁伟和团队完成了华府公馆项目的半指标,但集团那边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需要袁伟他们团队为集团分担部分。“我们全员停休了一个月,包括策划、包括我、包括置业顾问,每天下班之后都要去项目周边发传单。我们定的签约任务是108套,在12月31号晚上,10点左右,完成了第108单。”
这一次的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让袁伟和团队引以为傲。“那次是我非常感动的一次,后来在和置业顾问分享的时候,我觉得决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开始你就抱着担心去做,你做的力度可能就达不到。”
第五篇:老师必须让学生害怕吗
老师必须让学生害怕吗?
前几天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期间,几位优秀班主任有一点意见上的不同。
甲老师认为,老师首先要有威严,要让学生害怕,只有怕你才能爱你。不然,学生不服从管理,又何谈喜欢老师?乙老师也认为,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得出结论:就是要让孩子怕你,要特别严格,要让孩子有规矩。丙老师开玩笑说:你们没注意我们评出的优秀班主任都是特别严厉、特别厉害的吗? 似乎有些道理,又似乎没有道理。
古人云,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老师如果对学生过度宽容,就变成了纵容,一部分学生会因之无法无天,不受任何约束,没有纪律观念,更没有团队观念。这样的班级是可怕的。但学生怕老师就很合适吗?
其实,我也是主张学生对老师要有一点儿怕性的。学生如果一点儿也不“怕”老师,老师的很多教育措施将没有任何效果。但这种怕不是建立在担心受到惩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尊敬爱戴的基础上。
我和几位老师根本上的分歧在于是因怕而爱还是因爱而怕。
我主张因爱而怕。
我特别喜欢“敬畏”这个词。先有“敬”才有“畏”,“畏”是因为“敬”。我的妻子杨老师的学生曾经对她说过一句话:“杨老师,知道咱们班那几个调皮蛋为什么那么听你的话吗?他们在你背后都说最怕你伤心了。你要一伤心,他们就受不了了。”这就是因“爱”而“畏”。
单纯的“畏”是不能持久的。尤其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不能打学生,不能骂学生,惩戒手段上有很大的局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凭什么怕你?只能是凭你的责任心,凭你精心的教育,凭你的毫无保留的付出。
如果方法得当,真正难教育的学生不是没有,但是一千个人中找不出一个。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我十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