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子课题总结
子课题《培养小学生自我检查能力》总结
本学期,在“小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最近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实际,制定有效计划
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数学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书写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检查习惯:(1)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二、对照计划,实施有效措施
每当学生做完作业时,有的孩子就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等提醒他们检查了,多数孩子的反应是“双手拿起试卷来看”,他们仅仅有检查的意识是不够的,我们发现多数是没有检查的习惯,没掌握检查的方法。为此,我们教给孩子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打草纸上再计算一遍或者是验算。在计算课时放慢做题的速度,注意观察孩子们做完题目后的反应,然后反馈,并及时表扬,告诉他们,做完后不说话安静的坐好是不够的,只是用眼睛检查也找不出错误,更好的方法是用笔再算一遍,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算几遍,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平常课堂注意多表扬,通过几个平行班进行比赛的方式,激励大家充分的利用时间,学会检查。
三、坚持不懈,习惯有效形成课前,坚持堂堂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作业时,坚持先安排版面、再书写;计算结束,坚持提醒学生用笔检查,把错误降到最低。在坚持严格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自己设计、印制了“表扬卡”,学生不管哪一方面表现好,课前准备还是作业书写还是检查习惯等,有良好表现都可以获得一张“表扬卡”,集满10张“表扬卡”便可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贴上一朵红花,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向家长申请一份小奖品。这种办法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老师提出的各种数学学习要求也格外重视。
从一个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在学期初提出的“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检查习惯”的培养目标已经初步完成,相信在下学期的坚持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学习的一生。
第二篇:第四子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中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之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成果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市教体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校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战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公民教育,大力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但是,我们在全镇中小学范围内对关于公民教育开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堪忧,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对于公民教育的实践意识不足,热情不高,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少教师缺乏团队合作、同伴互助的理念,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新课程改革不适应;中青年教师的公民教育理念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与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相悖的。面对现实问题,我们确定并开展了本项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引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农村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通过本课题研究,根据本镇实际挖掘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三、方法步骤
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在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师生都有诸多盲点。但学校领导的重视、师生们的参与热情无疑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基础。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利用镇培训中心,每周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两次,年级组学习两次,班级学习三次,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活动的主旨要求,要求每位教师端正态度,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活动内容、保留活动图片等;各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使他们了解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明确在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让学生勾画疑点,共同探讨。通过听、记、思合一,明白了
研究目标内容、活动原则、实施步骤、实施要求、展示形式,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符合学校实际的优质校本教材做好铺垫。
(一)学校公民教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分析
2012年秋,我校开展了以“公民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广泛调查,各个班级制定了十几个研究课题,经学生比较、甄别,将农村“乱倒垃圾”问题定为我校的调查课题。因为“乱倒垃圾”问题涉及广泛,各个村庄普遍存在,社会关注程度较大,涉及的部门相对较少。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绘画制图能力,完全可以为学生开展的研究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及年级组日程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学校制定出求实、求活、求效、求新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利用周末、大课间活动时间,有序组织学生通过看、听、问、查各种方式寻找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用相应表册作好记录。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通过调查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提出小学生迷恋网吧、食品与学生肥胖、乱粘小广告、公交车超载、宠物狗惹祸、乱倾倒垃圾等十多个关注民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学校主要领导的主持下,于10月中旬召开了有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专题会议---论证会,确定了与农村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乱倾倒垃圾问题作为我校的研究专题。
(二)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1、2012年10月下旬开始,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教师共同讨论,找到了信息收集的多种渠道,走访了莱阳图书馆、莱阳日报社、环保机构、城管等单位,借助书籍、电子信息网络、请教学者等方式,进一步确定了开发公民教育校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安排教师代表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分组合作收集有关资料。有的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拍摄个别村庄乱倒垃圾现场图片(共拍28张),有的在组长的带领下登门拜访相关人员,有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政策,有的到书店查阅书刊,寻找相关资料,有的从电视新闻收集近期信息„„,要求每周每人都写一个调查日记(设有专用本),记下调查中的趣事、感受、收获、难题,且自设目录,自配插图。通过对农村乱倒垃圾的危害性、严重性的实地调查,通过现有政策、法规的大搜索,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11月学校开始制定“我们的行动方案”。首先,学生个人自想办法,写在日记本上,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拟出解决农村乱倒垃圾问题的最佳方案。小调查员们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他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从宣传、教育、警告、惩罚、科技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制止乱倒垃圾现象的对策。学校对最佳创意者张惠超等5名学生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并颁发奖状给予奖励,较可取的方案刊用在学校橱窗里,较有特色的总结反思贴在“实践活动,收获多多”墙报上。其次,为激发学生及志愿者的积极性,满足表现欲,巩固成果,每周利用班会时间交流、朗读调查日记,通过展示成果,班主任奖励出色调查员。再次,学校政教处安排每个班级办一期以“农村环保 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墙报,每个学生设计了“规范农村垃圾场所手抄报”等。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到学校周边村庄帮助义务办一期以“新农村 新生活 新风尚”为主题的黑板报,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2、学校注重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去实践。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听、看、思、做中的每一点一滴都记录在案。每个班级的学生设置了活动档案盒,收集了所有资料:活动方案(学校),活动日程安排(年级组),活动计划,活动流程记录,调查表,照片,调查日记,政策法规,调查报告、活动总结反思,模拟听证会摄影及文件资料夹等,真实记录了活动中师生的所做所为。
(三)加强指导,引领合作。
1、在实践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助推的作用,带领学生参与活动,教给他们学会合作。在采访、调查、做展板时,指导学生们既分工又协作,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让学生们体会“小合作小成功,大合作大成功”的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宽容,又学会鼓励。有一次学生做展板上时,一位男生不小心,点错了颜色,老师并不责怪,而是提醒他做事应一丝不苟。听证会模拟陈述时,一位女同学因为紧张表达不流畅,眼中盈满泪花,老师鼓励他“相信下次一定成功,别难过”。在活动中,学会了奉献。没有材料,有的把最心爱的油画棒“蜡笔小新”献出来,有的把自家彩色双面胶献出来,有的把最好的美术卡纸带来„„在日记中他们还写道“能为活动献爱心,我很爽”。采访中,同学们互相关心,彼此礼貌交流,微笑相待,培养了在生活中协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放松。
2、在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一条信息,摄拍一张照片,写下一篇日记,共同办好一期墙报板报,想出一个方案,提出一条建议,当一次服务员,奉献一点爱心,对表现突出者老师都适时给予他
们鼓励。在活动中学生都体现到自身价值,品味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乐意参与,乐于奉献。他们把活动视为一种光荣、自豪,就如他们在感言中说的“我体验,我合作、我快乐”、“我参与,我自豪”一样。确实,活动与他们结下不解之缘,活动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他们在合作中成长!
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公民教育活动体系,也成为了学校公民教育课程保存下来。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有别于任何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师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一次思想上、行动上的综合能力训练的活动。
四、阶段成效
1、开发了校本教材。传统的养成教育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的养成教育训练缺乏时效性,阻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上述现状,我校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公民教育实施纲要》,师生自主研究开发了校本课程《做个好公民》,有效地指导了在各年级段开展的公民教育活动。
2、树立了公民意识。从观察现象到思考问题,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从校园、家庭扩大到街道、市场;从确定专题到制定行动方案,学生都以小主人的身份融入社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环境污染现象,实践中树立了公民意识,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了质的提升,带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3、强化了环保意识。在实地调查中,学生亲眼目睹了农村乱倒垃圾的场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横飞等,激起了他们对农村乱倒垃圾现象的憎恶。学生调查日记中的题目“农村垃圾---我受够了”、“规范垃圾场所”足以反映学生对农村乱倒垃圾的不满。学生们从全国、全市、全县的农村中调查的乱倒垃圾状况等触目惊心的数据查阅中,发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叹。许多同学进入农家,苦口婆心与大人讲其中的危害,以引起众人对此问题的关注,以“小手牵大手”方式共同营造天蓝、水清、山绿的美好家园。
4、掌握了多种技能。在实践中,学生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渠道与方法,尤其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了摄影技术(会给图片命名);学会写调查日记、报告;学会添色,尤其掌握美术中“渐变”原理;学会了答辩礼仪;在采访、答辩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在设计解决乱扔垃圾现象方案中,提高了科学素养,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见证。有的还有创意地
提出增设一块展示“交流、反思、总结”的展板,很有参考价值。
五、问题反思
对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反映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62.5%的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尚需提高,主要表现在:44.6%的教师缺乏引领学生参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意识,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48.5%的学生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他们或受家庭的影响,以为学好文化课就行了,不必参加校外活动等社会实践;个别班级活动中流于形式,组织不力,资料储备不完善,效果不佳。此外,71.1%的教师认为学生间缺乏密切的团队合作,没有积极营造一个上下和谐、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公民教育活动模式;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创新性地开发校本课程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等等。
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了阶段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往的学校、班级生活,限制太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应该来自学校的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只有坚定推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才能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我们会坚定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合格的优质校本课程资源。
第三篇:子课题学期总结
2006—2007学年子课题学期总结
传统体育教学与个性化体育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主题:
(一)计划主题:
1、如何开发和创新个性化教学方式?
2、灵活地运用个性化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实施主题: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使单一的认知目标向多种目标转化,以行(活动)激情,以行引趣,以行促知,以行育人,实现行与知的统一。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打破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僵化格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变化,师生间、生生间、个群间互动交流的局面。
二、具体工作:
1、讨论并确立了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及时修改,使它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2、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确定了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3、结合具体实际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修改,并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修改后的课题实施方案。
4、总结了上学期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本课题实验老师的有关的教学札记、案例,撰写相关教学教育论文,并总结新教学方式。
5、通过研究课,从实践研究中,进行必要的反思,适当调整研究的具体细节。研究课的具体做法是:先组内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位或两位老师针对同一节课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各上一节课,进行对比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已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几次“教研活动”中展示出来,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6、做好每次活动记录。
7、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准备期末评估材料,商讨期末评估小结。
三、研究措施:
1、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科学,研究工作要十分具体。遵循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的原则,深化课题研究,大胆进行整合与创新,力争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2、实践研究方面,按照“以点带面”的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树立典型。主要工作是上好研究课,特点是“精、深”,作用是“示范、榜样”。(2)专题推广。其主要工作是把研究课进行研究、分析、推广。其特点是“广、活”,作用是影响深远,具有实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进行,使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3、坚持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为主,集体研究为辅的实验方法。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边研究,边实验,边应用。
4、采取互相推荐文章学习、备课会、研究课、典型课例研讨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上加深对课题的认识,使本阶段活动更有针对性,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5、正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从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出发,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2)从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出发,实现学生学习的活动化。(3)从教材的结论形成过程出发,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6、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现代教育网络,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调查水平、实践反思能力、整理成文能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促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一)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范围(课题的界定):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以新教材为依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局限,主动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构建新型和民间体育游戏的结合,使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进一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3、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解决。
(三)实施研究主题的具体成果: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使单一的认知目标向多种目标转化,以行(活动)激情,以行引趣,以行促知,以行育人,实现行与知的统一。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这些资源的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优化组合,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体育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体育的价值。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体育教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体育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我们要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体育游戏教学的“切入点”,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打破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僵化格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变化,师生间、生生间、个群间互动交流的局面。(1)、活用教材,赋予教学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2)、联系实际,对内容进行增删补改。
“体育个性化教学”运用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因人因课而异,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游戏”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出自老师编写,但其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题情景演绎的经历者,是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当教师确立主题,以主题情景的形式展开教学时,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成为主题情景层层展开过程中的主角。我们的主题情景,也正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内容逐渐变得完满,内涵逐渐形成变得丰富,效应逐渐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总之,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学生是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只要用心研究了必有所得。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案例及论文的具体要求写法之后,写出了《巧妙利用体育游戏的创新,培养初中女生的学习兴趣》、《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浅谈体育课学生的着装》、《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等多篇案例及论文,并有几篇获奖。
五、下一阶段工作设想:
1、对目前的学生兴趣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按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思路。
2、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立足课堂,实施研究。及时总结,深化研究。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2007-2008学年子课题研究总结
传统体育教学与个性化体育教学的研究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执行《2007-2008学年课题工作计划》,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坚持改革和创新的路子,圆满完成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实验目标任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进一步巩固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特色,课题研究实验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决定性的成果。
一、学校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刘校长密切关注课题研究实验的进展,我们组织的课题培训学习和研究课展示活动,曾多次亲自到现场给予指导。学科教师发表的文章和教研教学成果学校及时给予奖励。
请看下面这一则事实:课题研究实验听课评课10次,参加培训学习5次,还积极参加电子教案评比活动。
二、大胆探索课题研究的创新路子,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验
开学初,我们认真听取课题组教师的意见,对原课题实验项目进行细化梳理,重新制订课题实验方案,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1、聆听专家讲座 重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行为,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和教与学互动方法的改变,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搞科研要立足教学,目的应该是提升教师教学行为和为学生服务;在初中阶段,教学实验法确实可操作性不强,难度较大,创作论文要注意“小、博、真”,易破易深。
语文教师的体会是:教师要从事科研,必须博览群书,勤于学习。这话使我深受启发。如果教师学科知识背景广阔,他处理教材时才能游刃有余;如果教师熟练地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有可能;如果教师密切关注现代教育教学及学习理论的最新成果,他的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效率。总之,不间断的“充电”,开阔的视野才能为教学与科研注入源头活水。要做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先做学习型的教师。
2、周密筹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验
为了促进体育健康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使大家能较好地在系统科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教育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从而为我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案例,促使学校“基于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一个质的飞跃。
根据学校课题组的统一步骤,在五月举办一次课题研究展示月的活动。课题实验研究的资料要以“综合案例”的形式提交。所谓“综合案例”,它包括:设计理念、教学方案、课堂实录、软件与资源、学生成果作品、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专家点评。基于我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各个项目的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并使各项的研究实验可操作。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课题实验进程比较顺利,能够按照课题组要求较好完成第一轮研究课实验的教师有:孙玉娣、张夕凤、严玉芳、潘文婷等八名教师。在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实验中一批学科教师积极配合并参与实验研究,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工作。
三、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较过去明显加快,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教育思想与方法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校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的力度下,需要加大了教师知识更新的力度。面向全体课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实验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以培养能力为主;通过学习,使教师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建立现代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方法观,激励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实验中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是研究性学习不断改进和前进的一个学期,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起投入到了更深一阶段的研究学习中。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感兴趣、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有社会价值的体育游戏,体验游戏过程。我们把研究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自编游戏,依学生选择的体育游戏,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相同游戏的同学,5-8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
2、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重新设计体育游戏,使之更具实用性、人文性。
3、实验教师深入班组,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创编体育游戏并考虑它的游戏的价值性与个性化。
4、老师通过体育教材与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结合地方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竞争性、有趣性的个性化教学。
加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过关,找到成功的地方,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研究过程。个性化教学贯穿于个性化学习的全过程,既要适度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学习目的的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它的个性,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目的和个性化思想品德的形成。这是课题组将继续努力的方向。
2008—2009学年子课题学期总结
传统体育教学与个性化体育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主题:
(一)计划主题: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二)实施主题: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使单一的认知目标向多种目标转化,以行(活动)激情,以行引趣,以行促知,以行育人,实现行与知的统一。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打破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僵化格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变化,师生间、生生间、个群间互动交流的局面。
二、具体工作:
1、讨论并确立了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及时修改,使它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2、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确定了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3、结合具体实际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修改,并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修改后的课题实施方案。
4、总结了上学期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本课题实验老师的有关的教学札记、案例,提出创新的教学方式及个性化的组织教学形式。
5、通过研究课,从实践研究中,进行必要的反思,适当调整研究的具体细节。研究课的具体做法是:先组内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位或两位老师针对同一节课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各上一节课,进行对比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已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几次“教研活动”中展示出来,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6、做好每次活动记录。
7、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准备期末评估材料,商讨期末评估小结。
三、研究措施:
1、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科学,研究工作要十分具体。遵循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的原则,深化课题研究,大胆进行整合与创新,力争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2、实践研究方面,按照“以点带面”的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树立典型。主要工作是上好研究课,特点是“精、深”,作用是“示范、榜样”。(2)专题推广。其主要工作是把研究课进行研究、分析、推广。其特点是“广、活”,作用是影响深远,具有实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进行,使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3、坚持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为主,集体研究为辅的实验方法。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边研究,边实验,边应用。
4、采取互相推荐文章学习、备课会、研究课、典型课例研讨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上加深对课题的认识,使本阶段活动更有针对性,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5、正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从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出发,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2)从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出发,实现学生学习的活动化。(3)从教材的结论形成过程出发,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6、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现代教育网络,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调查水平、实践反思能力、整理成文能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促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一)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范围(课题的界定):
1.个性化教学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负责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体育,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个性化教学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使师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构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个性化教学把体育分项教育与具有个性的教学二合为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体验到他是成功的。
4.个性化教学其课程内容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剪裁、选择、整合。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社区文化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发展需求,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整合学校之间的优势资源,使学生、社会、学科三本有机结合。
5.个性化教学是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进一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3、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解决。
(三)实施研究主题的具体成果: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使单一的认知目标向多种目标转化,以行(活动)激情,以行引趣,以行促知,以行育人,实现行与知的统一。
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这些资源的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优化组合,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体育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体育的价值。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体育内容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体育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活动中进行。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我们要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体育游戏教学的“切入点”,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打破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僵化格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变化,师生间、生生间、个群间互动交流的局面。(1)、活用教材,赋予的教学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2)、联系实际,对内容进行增删补改。
“体育个性化教学”运用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因人因课而异,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游戏”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出自老师编写,但其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题情景演绎的经历者,是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当教师确立主题,以主题情景的形式展开教学时,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成为主题情景层层展开过程中的主角。我们的主题情景,也正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内容逐渐变得完满,内涵逐渐形成变得丰富,效应逐渐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总之,教师是“体育教学方式”的实施者,学生是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只要用心研究了必有所得。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案例及论文的具体要求写法之后,写出了《学生快速掌握乒乓球技术技能的教学尝试》、《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初步设想》、《浅谈体育课学生的着装》、《浅析电子白板运用于体育教学》、《初中耐久跑教学之我见》、《小班化教育给武术教学带来的便利》等多篇案例及论文,其中有若干篇获奖及发表。
五、建议:
1.个性化教学要根据学校实际的体育设施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合理选择个性化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结合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能够艺术性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要在课堂教学上教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需要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这个整体素质不只包括教师的语言能力、专业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更包括丰富的知识积累、教学经验积累,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机智,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教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四篇:子课题阶段性总结
子课题《语文教学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阶段性总结
汉川市马口中学课题组
本学期以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现状汇报
在去年12月份阶段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本校课题开展的实际,学习兄弟学校活动开展的经验,组织老师讨论,确定本阶段研究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出现,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合作的成果和乐趣。
二、具体操作方案及过程
围绕课题,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集中探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重温学习心理学,结合各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奠定研究基石。
2.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行动研究。
(二)探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在研
究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从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出发,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形式等,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训练经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三)探索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学生学力水
平提升的效果
实验中,力图通过鲜明的案例、有效的场景、实物资料来反
映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上的发展情况。
实施情况
(一)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
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止。同时,学校明确规定,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二)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
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
下去,学校经常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对小组自主学习的合作、交流的评估方式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评估学生交流的成果,激励学生合作的动力和兴趣。
(三)互动互助,学以致用
与兄弟学校密切合作,积极参与九年级复习备考工作的资料
收集与整理,通过课题的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课题组精心制作的试卷,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解我们制作试卷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自评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并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
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集体外出或课间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第五篇: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
子课题《群文 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习作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高付出低效能的现状,为更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在日常习作指导及课堂习作存在的问题,我组制定了《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研究》的课题。
本学期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探索研究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二、基本情况
参加实验研究的班级共8个,分别是2012级2、3班,2013级1、3班,2014级1班,2015级1班共400多名学生,其中2012级2班和2014级1班上期已经经历了群文阅读课题相关实验的研究,都有良好的实验基础,阅读能力很强,阅读量也比较大。
三、研究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1月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当中,每篇课文当中,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课题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具体做法:
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对全校400多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所有问卷全部收回,我们对问卷结果作出了分析:
1、从学生的阅读范围来看,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是漫画和科幻小说、校园小说之类的消闲书籍,这一类书籍不是不可看,但一味地读此类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是作文辅导书,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从调查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对于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2、从阅读时间来看,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能读半小时的书,并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主要是睡前。
3、从阅读习惯来看,在读书过程中能自觉积累并写读书笔记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只是随意翻上一遍了事,谈不上收获。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学生读完一本书连作者姓名都不知道。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收效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过程及成果 本学期开学伊始,召开课题工作会,对已经完成的专题研究进行总结合反思,找准差距,积累经验,然后集体讨论选择“读写策略结合研究”课题研究小专题进行研究,讨论写出研究计划,并按部就班地实施研究,在实验研究中,经过一学期的研究“群文阅读课” 如何选文,组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得到了进步,使群文阅读课的运行更简洁,更科学,更有实效,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这些方面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开展群文阅读,它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开放的阅读胸襟,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更新观念,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内容的正确性、研究方向的先进性。我们刚接触本课题,理论知识教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利用网络学习,阅读有关书籍,向领导请教,课题组老师相互探讨,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学习,本课题中一些模糊的问题逐渐明晰,课题组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改变教学结构,丰富阅读形态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改变了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传统语文教学,关注了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教师让学生读,重在加强阅读指导。
3、上好群文阅读课
“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一般是“一篇带多篇读本”或“一本带多本多篇”,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指导,落实阶段研讨活动。课题组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实验教师针对自己在实验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法。课题组老师坚持每教学一个单元,就穿插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充分利用了《学语文之友》中的群文阅读资源,落实每两周就有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的规定。在15周,本课题组的8位老师分别上了展示课,通过课后的交流,研讨,大家受益匪浅。
4、落实课题研究常规
课题组的老师落实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专题论文、研究案例等常规。每位老师写好了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对自己的实验课堂每天作反思性地审视和回顾,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传。
(二)、扎实研究,成果斐然。
一路走来,纵观一学期的专题研究,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变化,在选文确定主题时具体变现在以下方面: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母爱记忆,独家定制”;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积累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初步尝试,我切实地感受到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题组的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反思深度不够。
2、课外读物有待增加。学生的课外读物不够丰富,学校提够的读物较少,学生自己的优秀读物人均仅有2、3本而已。要采取多种渠道,丰富儿童读物。、阅读习惯需要培养。部分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读”后不善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