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建设增强服务发展新本领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建设增强服务发展新本领
谭明交 秦龙梅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建设,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做好乡镇财政管理与建设,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增强乡镇财政管理服务基层、服务“三农”、服务“四化两型”发展能力的着力抓手。就我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建设浅谈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二)资金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三)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与建设有待规范。
(四)补贴发放、工作经费保障存在困难。
二、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建设
(一)以加强乡镇财政“两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2-3年努力让每个乡镇财政所有单独办公室、档案室、为民服务大厅(窗口)以及必要的配套用房等。办公设备配置水平基本满足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有能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二是继续提升服务标准及服务水平。让每个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设置体现公共服务和政务公开的需求。设置美观规范的政务公开栏、对外宣传栏和便民服务橱窗,及时宣传财政政策、财经法规等内容。继续完善乡镇财政信息网络,达到省市县乡四级财政信息“高速公路”越来越通畅。三是继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积极合理配备人员结构、鼓励和积极组织参加学历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廉洁自律、业务精干、富有文化的财政干部。
(二)以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一是突出依法理财。建立乡镇财政财务全面的管理体系和长效的管理机制,有效拓展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依法行政、阳光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二是注重流程设计。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优化财政工作流程。三是完善职责体系。按照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界定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规范,达到各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四是加强绩效考核。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合理制定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五是健全工作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应涵盖财政管理、财务管理、基础管理等方面内容。
(三)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为重点,大力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财政管理的基石,工作重要,意义重大。一是创建资金监管交流平台、打造阳光财政平台。按照国家、省、市(州)、县信息化建设计划,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让财政所全部业务纳入内网运行。利用财政综合信息网推介乡镇资金监管动态及工作经验。二是强化组织措施,加强村财行政监管力度。创新管理措施,健全乡镇财务内控外监制度,辅用经济措施,建立奖优罚劣激励机制,研究村级财务,出台村级财务管理细则。三是大力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四是建立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
管的一体化机制。提升各项资金监管的对外服务质量。
(四)以加强乡镇财政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机制队伍建设。一是建立规范的乡镇财政选人进人机制和干部激励机制。继续选拔优秀人才进乡镇财政所,解决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继续完善乡镇财政干部交流机制,提高任职时间长、工作业绩突出的财政所长职级待遇。二是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将乡镇财政所的经费纳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使乡镇财政具有能够保障财权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三是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乡镇运转支出保障水平。规范乡镇财务收支行为,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从根本上防范乡镇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现象。
第二篇: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一号文件,随着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大,江西省及时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全力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推动了乡镇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井冈山市财政局在省财政厅的政策方针和专项业务指导下,对下辖乡镇财政中心所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调研和深化改革,井冈山市财政局龙市中心财政所在这一系列的试点调研和深化改革中形成了乡镇财政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一手抓资金安全,一手抓资金效益,两手都要硬”的工作理念。但是,在近年来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中,却发现部分乡镇财政所“服务”的中心地位被弱化、“两手”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软的地方。
以服务为中心,突出服务六特性
突出服务实效性,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为保证国家扶持农村农民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乡镇财政所要认真梳理各惠农项目和资金,理顺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积极主动从快从简地落实好各项政策,千方百计服务农村农民。同时加强与乡政府、国地税、国土、信用联社等部门沟通,强化惠农强农优惠政策协同效应,着力建设党的新农村事业。
突出服务便捷性,提高财政事项办理效率。优化办事流程,推广实施“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直通车服务”等制度,同时,加快乡镇财政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精心建好一个集信息采集、资金发放、政策咨询、补贴查询核对、纳税申报、资金拨付、财务核算和其他有关事项办理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大厅。
突出服务广泛性,开展财政政策宣传活动。围绕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乡镇财政所要将政策宣传与农村农民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各村宣传报公示,更应采取各村村民大会重点宣传,向农民宣传国家扶持农村农民发展的惠农强农政策,为农民了解财政惠农强农政策及办理流程提供直观明确的途径。同时,建立政策咨询1对1通道,确保政策宣传没有死角。
突出服务针对性,与信用联社密切合作。针对惠农强农补贴资金普遍涉及面广的特点,与信用联社统一制作了“惠农一卡通”农民政府补贴专用存折,通过惠农一卡通软件对农民政府补贴实施收集、整理、录入、审核、统计、造册、公示、核查等基础工作,并由信用联社根据核查后的惠农补贴数据将农民政府补贴一步发放至农民个人存折,实现涉农补贴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
突出服务综合性,净化乡镇财政法治环境。乡镇财政所要将服务与执法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服务,杜绝各单位挪用侵占强农惠农资金行为,加大对冒领他人惠农补贴资金行为以及盗用他人惠农补贴账户的审查力度,确保惠农强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净化乡镇财政法治环境。
突出服务长效性,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确保“服务”这个中心取得实效、长效,市财政局积极响应市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号召,将优化机关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市财政系统活动开展的有力抓手,同时对基层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纪律、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办公环境、接听咨询投诉电话等情况进行检查,并着力改善
乡镇财政所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财政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推动乡镇财政机关作风的转变和优化。
强化监督 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益乡镇财政所管理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安排的,用于支持乡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为工程项目类资金和补贴补助类资金。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投入和使用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要求。
当前部分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信息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群众误解多。如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级下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资金下拨的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乡、到村、到群众则需要较长时间,因而在群众中产生了误解。又如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资金的使用规划和计划、分配方案等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没有纳入信息公开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误解。
(二)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涉及的层级多,管理效率低。纵向层级,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经过若干层级;横向层级,系统部门多,职能重叠,权力交叉,环节也不少。由于层级多、战线长、时间跨度大,导致了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如家电下乡补贴的发放,发放的程序多,手续较为繁琐,其流程是:在农民购买了家电下乡产品后,要凭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在家电下乡备案经销网点上录入基础资料,再到乡镇财政所接受初审。由乡镇财政所初审合格后,再上报市财政局审核,通过市财政局审核无误后,才能将家电补贴款划入农民直补卡上,前后需10天以上的时间。这样的操作流程,无疑影响了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积极性。又如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缺乏统一管理调度,分配使用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资金项目的安排随意性大,使一些乡镇攻关跑项目,难免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乡镇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体制欠公平欠合理。如乡镇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中,一般都按分田分地的人口分配,而现实生活中,人口的变化是较大的,往往是以前分田人口多的,现在的人口少了,以前分田人口少的,现在却人口多,而国家的田地政策是长期不变的,因而同样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个人的优惠政策,而有的人却连公共财政的一丝一线“阳光”都享受不到。
(四)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法规建设滞后,问责难到位。由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存在诸多复杂问题,特别是由行政行为造成的问题。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到位等。要问责,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又如资金匹配、前期费用等问题。导致基层乡镇政府财力紧张,基层“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保运行,这样的情况,定责容易吗?再如,对一些涉农财政资金的违纪违法的查处,可能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由于担心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方面受到上级“制裁”,地方监督管理部门在问责时,不得不从宽、从轻处理。
对加强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消除群众误解。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这也是不断深化“服务”这个中心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可在乡镇、村一级采取点题公开的形式,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
直接公开群众点题关心的问题。推广电子网络公开形式,建立完整的中央、省、市、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网上公开平台。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这样,就能有效规范主管部门的权利动作,降低其工作的随意性。建议减少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二)从源头治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县乡政府的项目匹配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乡镇弄虚作假、东拉西扯、截留挪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现象。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三)创新分配体制,探索公平机制。针对当前人地矛盾突出现象,建议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惠农资金分配体制,争取让每个农民都享受到党的富民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向每个村民。笔者认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下,采取按现有人口分配乡镇财政补助资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即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对乡镇分配到村的按田地分配的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采取以现有人口平均分配的办法。实行这种分配办法后,就可以让没有分到田地的现有人口也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让全体村民共同享受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有效地解决按照田地人口分配中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
(四)强化工作问责,促进监督效果。建议国家加强对基层财政资金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尽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的问责办法,为执纪执法部门提供具体政策依据;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主管部门要严格兑现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实现现有的奖惩制度,强化现有制度、纪律的约束力;各级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纪执法,敢于碰硬,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在做到以上的同时,各乡镇财政所还应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为抓手,将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考核,确保对涉农专项资金和项目的全程监督。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
第一要狠抓源头。必须从项目立项入手,项目分配上做到必须、真实、可行;资金分配上做到科学、公正、规范、透明。要不断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采用建立项目库、资金数据库、专家评审、报账制等办法,进一步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狠抓追踪问效,建立分配和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预算单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争项目争资金上,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涉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从项目设立、分配、使用及其效果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并推行项目验收的一体化检查
制度,从而提高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第三要强化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问题的检查和处理力度,对涉农专项资金的检查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一查到底,对查出的问题和违纪违规行为,不仅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还要在区域内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建议开展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的延伸监管工作,对于涉及国家农业资金的非国有经济组织,只要存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制约关系和涉农项目审批监督制约关系的,必须开展延伸监管。审计、财政部门要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逐级核查资金使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监管,也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查证,填补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的“空白”。
综上所述,各级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制、检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三大制度,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备案关”、“拨付关”、“管理关”、“检查关”,强化监督职能,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最好的作用。
第三篇:乡镇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部门的基层组织。乡镇财政的职能和国家财政的职能具有一致性,都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的重要工具,具有分配的职能。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进行监督检查,所以,它又有监督的职能。但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与监督,还存在一些弊端,就此谈点个人意见。
一、存在问题
买税卖税现象,增大了乡镇税收成本。由于对乡镇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定缴定补”的财政管理体制,加之国税、地税征收机关为了节约税收成本等因素,取消原一乡一镇一税务所的征收模式,该设国税、地税征收分局,往往一个征收分局管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工作,给买税卖税创造了条件,把甲乡镇税收划转给乙乡镇等;同时,各乡镇财政收入任务完成好坏,直接影响到乡镇领导的成绩。因此,各乡镇都主动与国税、地税征收机关协调“关系”,以资助办公费等名义进行变相买税卖税,有的乡镇以税收返还的形式给予个人奖励作为吸引“外来税源”的优惠政策,以挖取本乡镇辖区为其他乡镇或县级税渊,达到增加本乡镇财政收入任务的目的。变相买税卖税不仅增大了乡镇税收成本,还增加了乡镇的财力负担,有的乡镇连发工资都十分困难;同时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践踏了国家税法的严肃性;也为产生腐败创造了条件。
目前有的乡镇财政管理较为混乱。一是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设置会计帐户,会计科目混用;二是财政所帐务处理不及时,帐帐、帐证、帐表、帐实不符时有发生;三是以领代报、白条列支现象严重;会计业务核算不正确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不高,爱岗敬业责任心不强;一是有的乡镇财政人员未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二是财政人员自身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三是乡镇中心工作、突击性工作多等因素。
实施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职能难。目前有的乡镇“七所八站”收支未纳入财政统一管理,财务人员不是专职人员,对帐务处理不规范、甚至采用“包包帐”造成帐目不清,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由于人们对财政监督管理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对财政监督管理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进行监督检查是和自己过不去对着干。有的领导也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只要完成收入任务,管好财政所自身的帐就行了,监督检查是多此一举,财政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怕因进行监督检查而得罪人。审计、区级财政监督检查机构人员少、涉及面广等因素,对乡镇的日常监督检查也很难到位。
二、对策建议
对变相“买税卖税“现象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税、地税现有的征收格局,实行一乡一镇一征收所;国税、地税收入任务不分解到乡镇,直接考核国税、地税征收部门;改变对乡镇的考核形式,以乡镇培植源协税护税工作作为考核内容。
对乡镇财政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增强财政人员的责任心,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对财政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规范,并作为晋级增资的依据;把乡镇财政列入财政审工作计划,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做到一监督、二检查、三帮助、四提高,最终促进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对乡镇监督检查的宣传力度;为免去被查单位的不理解、不支持,以便发挥好乡镇财政的监督职能,县财政局应以文件形式作为工作任务安排每年乡镇必查部门、专项检查项目,同时也是促使乡镇财政所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一种途径,并要求将监督检查情况上报县财政局监督机构,列入年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有条件的财政所应设置专兼职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对内对外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对乡镇的财务收支统一纳入财政所管理,实行零户统管。
第四篇: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摘 要: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转换乡镇财政管理职能,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培植财源,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行为,是解决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镇财政 管理 财源建设 规范支出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三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乡镇财政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负债沉重,财政运行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属于典型的吃补助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认为,稳定乡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管理效益,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二、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检查票据的使用是否正确,收入是否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入账,支出条据是否合法,本着“基本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则,核定经常性经费,确定财政支出基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
第五篇:关于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三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乡镇财政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负债沉重,财政运行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属于典型的吃补助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认为,稳定乡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管理效益,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二、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检查票据的使用是否正确,收入是否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入账,支出条据是否合法,本着“基本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则,核定经常性经费,确定财政支出基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