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探讨
关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探讨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与其肩负的任务从整体来说是适应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握重点 明确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方向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是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驾驭和发展经济,领导基层政权,依法执政,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本领。当前在基层要加大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意义、内容、途径的宣传教育,明确乡镇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方向。一是提高驾驭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少数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经济工作习惯进行直接、微观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总觉得“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因此,一要强化发展意识,牢牢把握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动权;确立争先发展、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二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第一的思想,自觉地把本地的经济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集中精力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三要改变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从以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等行政推动方式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转变;从抓传统农业向抓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等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为乡镇干部放开手脚、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提高领导基层政权的能力。在少数乡镇基层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因此,乡镇党委对乡镇政权的领导,一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乡镇政权机关的日常工作,帮助和支持乡镇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二要根据法律程序选拔、推荐党员干部到基层政权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去任职,帮助他们提高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三要加强对乡镇政权机关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乡镇政权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自觉维护和坚持党对乡镇政权机关工作的领导。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主动接受监督,取得党委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是提高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少数乡镇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农户不够,做群众工作大而粗,习惯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群众。要改变这种工作作风,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善于体察民情、了解~、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注意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相适应;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二要整合协调社会利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把群众的利益整合好、协调好、代表好;打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乡镇党委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动员力和社会控制力。三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善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保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四是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目前,少数乡镇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适应农村形势的变化,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高乡镇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做到把乡镇党委的领导与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统一起来,使农民群众能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必须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不允许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树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等观念,全面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加快改革步伐 理顺乡镇领导体制乡镇机构改革,有利于精简乡镇机构与工作人员,减轻农民负担,节约乡镇财政开支。乡镇党政机关工作机构设置应根据人口、区划面积、财政收入划分不同类型,设置3至5个综合职能办公室。提倡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乡镇人大主席一般可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不设专职工作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可由乡镇党委秘书承担。乡镇事业单位不应承担与其性质不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彻底改变事业单位行政化的倾向。同时把服务性、技术性和社会中介性质的组织从乡镇机关分离出来。切实对乡镇机构、组织进行重组,使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目前,乡镇党委有些责任与权力分离,使乡镇党委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另外,乡镇条块关系尚未理顺,表现在条条管理的站所“庙”多而事不多,权大而责不大;相反,部分乡镇领导责多而权不多,想干而无法干,乡镇部分职权被上级机关及其职能部门收走。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党委的领导职权,致使乡镇党委对站所不能有效地协调管理,形不成合力。要调整和理顺县派驻乡镇机构的领导体制,应进一步将社会服务和涉农机构下放给乡镇管理,实现~与事权的统一,增强乡镇党委统一管理的功能,提高协调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对不宜下放乡镇党委直接领导的站、所,应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教育培训 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乡镇干部的教育从素质培训向素质与能力培训相结合转变。教育培训内容要创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的教育,进一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渠道要拓宽,改变过去党政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单一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农校、职业学校为基地,大专院校为依托的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网
络系统;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要改进,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正反典型教育、案例教育、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教育等方法。此外,还要推行和运用广播、电视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抓紧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系统,引导乡镇干部把理论学习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紧扣发展中心 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乡镇党委要切实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增强乡镇党委发展经济的能力必须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观念、强化意识”上下功夫,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小生产观念,强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的意识,把经济做大、做强;转变周全观念,强化“中心”意识;转变按部就班的保守观念,强化敢闯、敢试、敢干、敢冒的开拓意识。领导经济工作要变被动守望为主动出击;管理经济手段要由过去单纯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转变;发展经济的标准要从过去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乡镇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工作条件艰苦而闭塞,上级党委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关心乡镇干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同时要建立健全领导职务正常晋升的机制,不断改进乡镇领导干部考查选拔机制,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调整,以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的竞争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班子的活力。要强化对乡镇干部的监督,对于违反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乡镇党员干部,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以维~纪的严肃性,增强乡镇干部管理的权威性。
第二篇: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首先,对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表示欢迎。我们__市共有乡局级领导班子82个,农村乡镇街道班子21个,全市乡镇共有站办所315个。农村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职数150个,实有137人。其中农村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20人,乡镇长(街道主任)18人,乡镇人大主席15人,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含纪检书记)44人,副乡镇长37人,人大副主席3人。有4个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18个党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
目前,乡镇基本分工情况是:每个乡镇基本是7个领导职数:党委书记1个,主抓党务和全面;乡镇长1个,主抓政府全面;人大主席或人大副主席1个;党委副书记2个,分别主抓党群和纪检,副乡镇长2个,分别主抓农业和后勤等其他方面;武装部长1个(不占领导职数)。乡镇领导干部40岁以上的有96人;31—39岁的有40人;30岁以下的有1人。研究生学历的有2人;大学学历的有27人;大专学历的有78人;中专学历的有26人;高中学历的有4人。
下面按照这次调研的要求,我把我们__市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第一个方面:乡镇党委班子建设的主要做法
对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我们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尤其是03年以来,按照长春市要求,把乡镇党委班子建设作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来抓,不断探索途径。从03年以来,我们每年年初都由树军部长带领各科长组成调研组,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到各个乡镇进行系列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领导班子大多数班子还存在思想僵化、作风漂浮、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发展经济能力不强问题,少数班子作用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乏整体凝聚力、战斗力。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来认真解决:
(一)强化培训,促进素质提高
为了促进乡镇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增长实际能力,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利用本地主阵地搞好培训。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借大规模培训干部契机,把大规模培训乡镇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结合乡镇实际,科学设置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央1号文件、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__市情等。在师资上,我们聘请了省委党校鞠连和、徐秀侠、高立群、王雪艳等知名教授、省级农业部门专家学者、我市涉农部门的领导讲课,并进行定位管理和跟踪考核,使大家提高了水平和能力。二是利用域外阵地搞好培训。我们委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无锡市委党校,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了域外培训。去年闫书记亲自带队参与培训考察,这在__域外培训史上是第一次。在清华大学培训,我们请到了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丁力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如兴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主任程文浩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庆龙教授等六位专家教授,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招商引资、乡镇管理与沟通、树立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进行了授课辅导。以无锡为中心,我们针对农村实际,先后参加了厦门的厦洽会、考察了四川南充的畜牧养殖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海澜集团、新加坡工业园区、无锡新区、华西村、张家港等地,这些都是用工业思维谋划农村的典型,回来后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使领导干部亲耳聆听了清华大学教授讲述的理论,又切身感受了苏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查找了不足,产生了压力和动力,能力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利用上级院校培训。利用上级院校,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轮训,现已轮训乡镇党委书记13人,有4名乡镇主要领导正在研究生班进修。
(二)搞好调整,促进结构优化
为了优化乡镇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整体功能,针对实际,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项是:打破界限选拔
前些年,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我们有较多的清规诫律,重资历,抠台阶,始终迈不开步子,有一种被框着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放开视野,在选拔干部上动了脑筋,打破了三个界限,不拘一格选拔能人。一是打破了资历界限。2003年我市天台镇原副镇长王兆辉,当时39岁,文化素质高,能力强,熟悉农村,敢抓敢管,成绩突出,群众基础好,我们将他越过党委副书记格次,直接提拔为松花江镇镇长,他上任以来大刀阔斧,起色很大,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二是打破了城乡界限。2004年以来,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我们尝试着在市直机关中选用一定数量有农村基础和潜力的机关干部进入乡镇领导岗位,组织部组织科长尚祖军长期从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李桂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指导,这两位同志对农村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农村经验,我们适时把他们提拔到了乡镇领导岗位。从一年多的
实践看,他们进入角色比较快,比较上路。三是打破了身份界限。为了更广泛发现人才,针对农村实际,我们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作为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2004年1月通过公开选拔的办法,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公开选拔了一名副镇长。这名副镇长叫王守先,原是朱城子镇西头道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治穷治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西头道村,变成了一个富裕村。他提拔以后,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他走,现在他还兼任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在打破界限选人用人的基础上,我们还扩大了选任的民主。2003年8月,我们在乡镇党政正职岗位缺额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委会票决,选拔了14名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震动。
第二项是:通过考核调整
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困扰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主要是下的标准难确定,下的理由难提出,下的对象难把握,下的渠道不畅通。一些领导干部该下的下不来,该上的上不去。乡镇领导班子中,还存在着没有凝聚力的“散班子”、缺乏战斗力的“弱班子”、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盲班子”、年龄结构偏高的“老班子”;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存在庸人在位、老人在位、懒人在位、“病人”的现象。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们从2003年开始,由乡镇入手,在乡局级领导干部中实行了末位调整,就是根据乡局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对进取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好,群众威信不高且考核综合评比排在末位的领导干部采取组织措施实行职务调整。
在末位调整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实事求是,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实行百分制,即组织考核30分,本单位民主测评10分,全市民主测评60分(全市乡局级正职测评10分,市人大、政协在职市级领导测评10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测评40分)。总分不足60分的确定为末位,犯错误受到纪律处分的(就是指由于自身建设原因,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处分的)直接确定为末位,结合考核,末位调整每年进行一次。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组织考核、全市民主测评、综合排序、组织调整四个步骤。2003年共调整乡镇领导干部33人,其中降职使用7人,免职15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2人,交流4人。
从前阶段的运作情况看,末位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果,震动了干部,扩大了民主,改善了结构,体现了以民意为基础、以政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激发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项是:超前下手储备
为了解决乡镇班子后续力量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们本着“大后备”的思想,超前下手,广泛储备乡镇后备干部。一是广泛选拔。面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严格标准,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熟悉农村的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乡镇后备干部137人,其中乡镇机关事业单位126人、村党支部书记11人。二是重点锻炼。为了使乡镇后备干部尽快成熟,走上领导岗位,我们除了在党校对后备干部进行理论培训以外,还广开渠道,拓宽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领域,采取到市直主要部门上挂锻炼、下派到村任职、抽调到急难险重任务中进行实践的办法,到目前为止,已有70多人次经受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实际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三年来,有54名后备干部锻炼成熟,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探索载体,促进作风改善
多年以来,在作风建设上一度存在不深入实际、基层难开展、干群关系紧张等实际问题,说得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没抓手的多,有抓手的少,一直缺少一个具体有效的载体。为了使作风建设具体化、实效化,我们经过认真研究,结合群众脱贪致富的需要,从2000年末就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并作为党内生活的一项制度长期固定下来。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到农村、企业和贫困群众之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方法就是,每个单位由一名领导带队,组成队,每年两节期间,以为贫困户送温暖为主要内容,将捐献的钱物送到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过好元旦和春节。春耕期间以送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直接出人帮助种地为主要内容,帮助贫困户种好地。平时以送信息、送项目、送科技、送文化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活动。各乡镇班子在这项活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包扶的贫困户,除市直部门承担的以外,其余全部由乡镇承担。几年来,乡镇干部每年都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总计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
今年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丰富了这项活动的内容,并将这项活动确定为“爱民工程”。从原来的送物资、送科技、送信息,发展为包保农村贫困户、代理家长、扶残助弱、送科技、送医药、送文化下乡等12项内容。到目前为止,爱民工程第一、二阶段任务已经完成,春节期间,各乡镇为贫困户送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35.2万元,在代理家长过程中,为贫困学生送书本钱物折合人民币12.1万元,春耕期间,为贫困户送种子、化肥折合人民币31.15万元。
除爱民工程以外,我们还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党政领导班子内部分工负责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度,规定乡镇班子每年召开两次有市级领导、组织部和纪检委人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开展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活动,规定每名乡镇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要在一个月以上,解决一到两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年末结合乡镇班子考核,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活动,“一把手”除在本班子述职、述廉外,还要在全市中层干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促进了乡镇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四)打造平台,促进职能转变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把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点,积极引导乡镇党政班子和站所进行职能转换:
一是实施创业带富工程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一线人员短缺和资本短缺的现状,我市把“创业带富工程”作为一项动力支撑,本着职务不变,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采取离岗、在岗等各种方式下海经商,全力发展民本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这项工程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6年7月为一轮。三年总体目标是: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括站办所)要有50的人员领办创办或参办帮办一个投资1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领办创办一个投资5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到目前为止,1497名乡镇干部中,参加创业带富的有821人,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54.8,领导干部108人,站所人员713人。从带富形式上看,在岗创业520人,离岗创业301人。总投资11800万元,纳税100.8万元,安置就业3660人。和平乡乡长王全仁,多次到内蒙古、松原等地考察,打算在该乡太和村建立肉牛饲养小区,他首先带头在小区内建起了肉牛饲养厂,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存栏育肥牛50头,总投资26万元,年末产值可达120万元,利税15万元。五台乡党委秘书韩成宝,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2003年9月1日开了饲料店,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运作,现在流动资金已达6万元,发展用料户达80余户,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请饲料厂技术人员给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创办合作经济组织
针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合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把乡镇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作为基本职能,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产业发展,落脚于群众增收致富,积极领办创办新型经济组织,以党员合作社影响最大,成为乡镇领导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我市天台镇原来既无资源,又没有优势产业,从1999年开始,又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是全市群众收入最低、最贫困的乡镇。特别是2001年的春旱和早霜,造成全镇15个村中5个村减产5成,10个村绝收。为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摆脱困境,快速走上致富路,2002年5月党委书记宋云观亲自带领6名党委成员牵头建立了天台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养羊业。在党委成员的带动下,群众发展养羊业热情高涨,仅一年,产业就初见规模,小尾寒羊发展到30000多只,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目前这一产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已建成了集饲养、繁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条,构建了小尾寒羊养殖、良种肉羊繁育、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四大基地,建立了羊病医院、医疗小分队、调拨中心、养羊服务队、繁改站、交易市场六大服务体系,有望几年内把天台建成东北养羊第一镇。
同太乡由党政班子领导牵头,成立了党员农副产品经销合作社,11名党委成员全部集资入股,吸收全乡14名村支部书记和7名经纪人作为信息员,党委书记宋超任社长。他们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经营,以服务农民为目的,以组织销售和生产芝麻、苏子、杂豆、青椒等农副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广泛宣传当地产品,积极联系订单,帮助农户销售产品。通过合作社,一方面把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把外面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生产结合起来,解决了产销脱节问题,促进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几年来,经合作社沟通协调销售产品,就使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在党委班子转变职能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促进乡镇站所职能的转变。布海畜牧站在老站长李国岩的带领下,成立了布
海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全镇发展养猪业,成了站所职能转换的典范。布海镇畜牧站站长李国岩,于2002年5月创办了布海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由镇畜牧站牵头,联合本镇3个规模养猪场、6个养猪专业户和饲料厂建立的。现有社员25名,其中党员6名。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建立起了繁改体系,引进了台湾的杜洛克、美国的约克、比利时的皮特兰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新品种。建立了1个学校、1个商店、1个饲料厂、1个电脑室、1个化验室和1个配种站。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猪存栏1200头,肉牛存栏2000头,奶牛存栏800头,全镇建立了1000个联系户。从成立到现在,合作社已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社员纯利润500万元,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合作社为龙头的布海牧业集团基础框架。就畜牧站本身来看,2002年合作社成立前,主要就是单项的防疫和简单的治疗,职工开不出支,对畜牧站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自谋第二职业。老百姓也认为畜牧站可有可无。合作社成立之后,由于和养户合作,提供技术,使畜牧站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前的单项防疫,向品种改良和程序化防疫等服务领域扩大。畜牧站的职工在为养户的服务过程中,经济上也有了较高收入,由过去的开不出支、开不全支,变成了开全支,对畜牧站形成了依靠。畜牧站过去没钱办事,现在积累了1万多元。
三是开展“四个一”工程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特别是农村缺少大资金、大项目的实际,我们开展了招商引资“四个一”工程。这一工程是我们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抽调100名乡局领导干部离岗招商引资,集中走出去100天时间,每人完成招商引资1000万元任务,实现专业招商引资10个亿目标。乡镇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区域,近几年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长远发展眼光看,还不足以构成乡域、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我们把乡镇领导干部“四个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来抓,设立了完成任务奖、大项目奖、突出贡献奖、增加税收奖等,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出大成果。各乡镇领导干部纷纷找门路,寻线索,加大力度,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四个一”工程之中。到目前,仅__经济开发区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七个,预计完成投资3.6亿元;仅米沙子镇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六个,预计完成投资4亿元。
通过抓上述三大工程,乡镇党委和站所走出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汇报的第二个方面:目前乡镇党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针对乡镇党委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虽然下了一些功夫,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按照新的要求,解决得还很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一免三补”的实行,乡镇原有的以“抓管理、抓税收”为主的职能已不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乡镇党委如何由过去的“抓管理,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转变,引导乡镇职能向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感到在乡镇党委建设上还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体制不顺。当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头有多少个机构,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并且还存在着计生、综治、招商、信访等六项“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更主要的是在01年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撤销“七站八所”,成立党务、行政、经贸、社会事务、财税等办公室,但实际上由于上头有千条线,婆婆太多,站办所实质上仍然没有撤销,在运行上很不理顺,综治、司法等也存在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等问题,特别是水管所、经管站、税务所、工商所、土地所等站所,上边垂直管理,给乡镇开展造极大不便。在领导分工上也存在重复管理现象,比如计生、司法、文教、卫生等党委副书记有分工,副乡镇长也有分工,不够合理。
二是实力不够。主要是财力弱,无钱办事,全市19个乡镇,财力情况好的微乎其微,“一免三补”之前,还有一些退税方面的政策,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转,现在这条被路堵死了,财政每年拨款少的可怜,而且不能及时到位,大多数乡镇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各乡镇还要挤出一部分经费兴办中小学危房改造、乡路维修、敬老院维护、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发展经济、服务经济,经常是“心有余而钱不足”,有的几乎就成了“无米之炊”。
三是能力不强。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靠经验吃老本过日子,能力水平远远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抓经济无从入手,不懂经济常识,不懂项目,头脑简单,视野狭窄。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干部当上主要领导,外商来的时候连怎么谈判都不知道。另一方面,就是依法行政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法规掌握不全面,不到位,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不求甚解,甚至有的糊涂乱解,特别是在处理土地纠纷和其它难点、热点问题的时候,粗暴执法,随意执法、胡乱执法,致使一部分群众心不服,气不顺,经常上访告状。再一方面,就是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一遇突发事件,就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没有处理办法,有的由于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不敢干事,不会干事,有的一干事就惹事、就坏事,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扩大了事态,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来源不足。我市19个乡镇,按职位设置共有600个公务员职位,现有公务员467人,空编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自1994年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先前自然过渡的公务员多数已接近退休年龄,有的已经退休。按公务员管理规定逢进必考,几年来虽然也招录了部分公务员,但成了抢手货,外流比较严重,多数被市直机关调走。现在19个乡镇35岁以下的公务员寥寥无几。再就是乡镇提拔领导干部来源枯竭,实行公务员之前,乡镇干部来源主要是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现在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五是人心不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年初以来,上级一直喊着乡镇要合并,但一直没有实行,下边一直是人心惶惶,无心,大多数人在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去向。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城乡差别的影响,多数乡镇干部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没有扎根思想,存在着“一年干,二年看,三年转”的心理,加上农村条件环境差,物质待遇低,爱人,子女上学都没有保障,所以造成人心浮躁,出现了一些短期行为和卯吃寅粮,吃子孙饭等败家现象。比如有的乡镇机动地和其它固定资产一包就是二三十年,其它能折腾的也都折腾了。
我汇报的第三个方面:有关乡镇党委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上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感到乡镇党委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做好这项,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与时俱进转变党委和政府的职能,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有以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1、要理顺机制
我们感到应加大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按照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需要,合理设置乡镇内设机构,没啥大作用的站所该撤的撤,重点要加强经济和服务两个方面,突出政策法规、现代信息、外经外贸、城镇管理等项职能。所有站所,该上划的上划,该地方管理的地方管理,变条条职能为块块职能。我市的米沙子镇,地靠长春,三镇合并之后,建立了米沙子经济开发区,所有站办所的业务归乡镇直接管理,机制得到了理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我们感到这种区域管理的模式比较可行。建议上级加以推广,出台政策,给乡镇放权松绑,实行人、财、物独立。同时建议精兵简政,合理分工,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主抓党群的副书记与纪检书记一肩挑,并实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制,乡镇领导干部必须任满一届以后,方可提拔或交流,形成精干高效班子,并保持相对稳定。对理顺后的机构,建议上级从地方实际出发,多招录公务员,或出台优惠政策,从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多给予调剂。
2、要转变职能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乡镇党委建设中,把握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把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定位在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统治型”向“协调型”转变,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上,把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具体是强化乡镇党委、政府的产业经济职能,千方百计发展创办党的产业、党的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实力,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产业龙头,变成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园区;强化服务、扶持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科技、信息、物资服务中心,变成兴办公益事业的基地;强化示范、引导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学校;强化宣传贯彻政策法规的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政策法规宣传部和咨询站。
3、要强化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乡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强化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现代信息、外经外贸、城镇管理等知识的教育,灵活运用培养教育方法,定期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轮训,三年内将所有乡镇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实行任职资格制度,拿不到任职资格证书的不允许上岗。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到域外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学习经验。选派经济发展较差乡镇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挂职锻炼,选派经济发展较好乡镇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差乡镇交流任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
4、要科学激励
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又能客观准确反映干部实际的干部考核制度,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乡镇领导干部“考”出来,并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调动乡镇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的方面:一要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在经济上给予奖励。二要在职务上给予奖励,建议上级研究出台政策,对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给予低职高配,让他们安心岗位。三要在家庭上给予照顾,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在乡镇任职时间较长,有一定贡献的领导干部,在家属、子女就学就业方面,以组织行为给予妥善安排。在罚的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不胜任职务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2页)。FSE
第三篇: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首先,对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我们__市共有乡局级领导班子82个,农村乡镇街道班子21个,全市乡镇共有站办所315个。农村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职数150个,实有137人。其中农村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20人,乡镇长(街道主任)18人,乡镇人大主席15人,乡镇街道党
委副书记(含纪检书记)44人,副乡镇长37人,人大副主席3人。有4个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18个党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
目前,乡镇基本分工情况是:每个乡镇基本是7个领导职数:党委书记1个,主抓党务和全面工作;乡镇长1个,主抓政府全面工作;人大主席或人大副主席1个;党委副书记2个,分别主抓党群和纪检工作,副乡镇长2个,分别主抓农业和后勤等其他方面工作;武装部长1个(不占领导职数)。乡镇领导干部40岁以上的有96人;31—39岁的有40人;30岁以下的有1人。研究生学历的有2人;大学学历的有27人;大专学历的有78人;中专学历的有26人;高中学历的有4人。
下面按照这次调研的要求,我把我们__市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第一个方面:乡镇党委班子建设的主要做法
对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我们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尤其是03年以来,按照长春市要求,把乡镇党委班子建设作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来抓,不断探索途径。从03年以来,我们每年年初都由树军部长带领各科长组成调研组,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到各个乡镇进行系列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领导班子大多数班子还存在思想僵化、作风漂浮、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发展经济能力不强问题,少数班子作用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乏整体凝聚力、战斗力。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来认真解决:
(一)强化培训,促进素质提高
为了促进乡镇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增长实际能力,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利用本地主阵地搞好培训。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借大规模培训干部契机,把大规模培训乡镇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结合乡镇实际,科学设置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央1号文件、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__市情等。在师资上,我们聘请了省委党校鞠连和、徐秀侠、高立群、王雪艳等知名教授、省级农业部门专家学者、我市涉农部门的领导讲课,并进行定位管理和跟踪考核,使大家提高了水平和能力。二是利用域外阵地搞好培训。我们委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无锡市委党校,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了域外培训。去年闫书记亲自带队参与培训考察,这在__域外培训史上是第一次。在清华大学培训,我们请到了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丁力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如兴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主任程文浩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庆龙教授等六位专家教授,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招商引资、乡镇管理与沟通、树立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进行了授课辅导。以无锡为中心,我们针对农村工作实际,先后参加了厦门的厦洽会、考察了四川南充的畜牧养殖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海澜集团、新加坡工业园区、无锡新区、华西村、张家港等地,这些都是用工业思维谋划农村工作的典型,回来后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使领导干部亲耳聆听了清华大学教授讲述的理论,又切身感受了苏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查找了不足,产生了压力和动力,能力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利用上级院校培训。利用上级院校,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轮训,现已轮训乡镇党委书记13人,有4名乡镇主要领导正在研究生班进修。
(二)搞好调整,促进结构优化
为了优化乡镇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整体功能,针对实际,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项是:打破界限选拔
前些年,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我们有较多的清规诫律,重资历,抠台阶,始终迈不开步子,有一种被框着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放开视野,在选拔干部上动了脑筋,打破了三个界限,不拘一格选拔能人。一是打破了资历界限。2003年我市天台镇原副镇长王兆辉,当时39岁,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敢抓敢管,成绩突出,群众基础好,我们将他越过党委副书记格次,直接提拔为松花江镇镇长,他上任以来工作大刀阔斧,起色很大,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二是打破了城乡界限。2004年以来,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我们尝试着在市直机关中选用一定数量有农村工作基础和潜力的机关干部进入乡镇领导岗位,组织部组织科长尚祖军长期从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李桂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指导工作,这两位同志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适时把他们提拔到了乡镇领导岗位。从一年多的工作实
践看,他们进入角色比较快,工作比较上路。三是打破了身份界限。为了更广泛发现人才,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我们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作为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2004年1月通过公开选拔的办法,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公开选拔了一名副镇长。这名副镇长叫王守先,原是朱城子镇西头道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治穷治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西头道村,变成了一个富裕村。他提拔以后,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他走,现在他还兼任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在打破界限选人用人的基础上,我们还扩大了选任工作的民主。2003年8月,我们在乡镇党政正职岗位缺额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委会票决,选拔了14名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震动。
第二项是:通过考核调整
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困扰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主要是下的标准难确定,下的理由难提出,下的对象难把握,下的渠道不畅通。一些领导干部该下的下不来,该上的上不去。乡镇领导班子中,还存在着没有凝聚力的“散班子”、缺乏战斗力的“弱班子”、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盲班子”、年龄结构偏高的“老班子”;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存在庸人在位、老人在位、懒人在位、“病人”的现象。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们从2003年开始,由乡镇入手,在乡局级领导干部中实行了末位调整,就是根据乡局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对进取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好,群众威信不高且考核综合评比排在末位的领导干部采取组织措施实行职务调整。
在末位调整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实事求是,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实行百分制,即组织考核30分,本单位民主测评10分,全市民主测评60分(全市乡局级正职测评10分,市人大、政协在职市级领导测评10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测评40分)。总分不足60分的确定为末位,犯错误受到纪律处分的(就是指由于自身建设原因,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处分的)直接确定为末位,结合考核,末位调整每年进行一次。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组织考核、全市民主测评、综合排序、组织调整四个步骤。2003年共调整乡镇领导干部33人,其中降职使用7人,免职15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2人,交流4人。
从前阶段的运作情况看,末位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果,震动了干部,扩大了民主,改善了结构,体现了以民意为基础、以政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激发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项是:超前下手储备
为了解决乡镇班子后续力量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们本着“大后备”的思想,超前下手,广泛储备乡镇后备干部。一是广泛选拔。面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严格标准,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乡镇后备干部137人,其中乡镇机关事业单位126人、村党支部书记11人。二是重点锻炼。为了使乡镇后备干部尽快成熟,走上领导岗位,我们除了在党校对后备干部进行理论培训以外,还广开渠道,拓宽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领域,采取到市直主要部门上挂锻炼、下派到村任职、抽调到急难险重任务中进行实践的办法,到目前为止,已有70多人次经受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三年来,有54名后备干部锻炼成熟,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探索载体,促进作风改善
多年以来,在作风建设上一度存在不深入实际、基层工作难开展、干群关系紧张等实际问题,说得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没抓手的多,有抓手的少,一直缺少一个具体有效的载体。为了使作风建设具体化、实效化,我们经过认真研究,结合群众脱贪致富的需要,从2000年末就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并作为党内生活的一项制度长期固定下来。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到农村、企业和贫困群众之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方法就是,每个单位由一名领导带队,组成工作队,每年两节期间,以为贫困户送温暖为主要内容,将捐献的钱物送到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过好元旦和春节。春耕期间以送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直接出人帮助种地为主要内容,帮助贫困户种好地。平时以送信息、送项目、送科技、送文化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活动。各乡镇班子在这项活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包扶的贫困户,除市直部门承担的以外,其余全部由乡镇承担。几年来,乡镇干部每年都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总计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
今年在总结“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丰富了这项活动的内容,并将这项活动确定为“爱民工程”。从原来的送物资、送科技、送信息,发展为包保农村贫困户、代理家长、扶残助弱、送科技、送医药、送文化下乡等12项内容。到目前为止,爱民工程第一、二阶段任务已经完成,春节期间,各乡镇为贫困户送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35.2万元,在代理家长过程中,为贫困学生送书本钱物折合人民币12.1万元,春耕期间,为贫困户送种子、化肥折合人民币31.15万元。
除爱民工程以外,我们还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党政领导班子内部分工负责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度,规定乡镇班子每年召开两次有市级领导、组织部和纪检委人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开展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活动,规定每名乡镇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要在一个月以上,解决一到两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年末结合乡镇班子考核,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活动,“一把手”除在本班子述职、述廉外,还要在全市中层干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促进了乡镇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四)打造平台,促进职能转变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把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点,积极引导乡镇党政班子和站所进行职能转换:
一是实施创业带富工程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一线人员短缺和资本短缺的现状,我市把“创业带富工程”作为一项动力支撑,本着职务不变,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采取离岗、在岗等各种方式下海经商,全力发展民本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这项工程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6年7月为一轮。三年总体目标是: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括站办所)要有50的人员领办创办或参办帮办一个投资1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领办创办一个投资5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到目前为止,1497名乡镇干部中,参加创业带富的有821人,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54.8,领导干部108人,站所人员713人。从带富形式上看,在岗创业520人,离岗创业301人。总投资11800万元,纳税100.8万元,安置就业3660人。和平乡乡长王全仁,多次到内蒙古、松原等地考察,打算在该乡太和村建立肉牛饲养小区,他首先带头在小区内建起了肉牛饲养厂,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存栏育肥牛50头,总投资26万元,年末产值可达120万元,利税15万元。五台乡党委秘书韩成宝,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2003年9月1日开了饲料店,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运作,现在流动资金已达6万元,发展用料户达80余户,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请饲料厂技术人员给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创办合作经济组织
针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合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把乡镇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作为基本职能,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产业发展,落脚于群众增收致富,积极领办创办新型经济组织,以党员合作社影响最大,成为乡镇领导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我市天台镇原来既无资源,又没有优势产业,从1999年开始,又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是全市群众收入最低、最贫困的乡镇。特别是2001年的春旱和早霜,造成全镇15个村中5个村减产5成,10个村绝收。为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摆脱困境,快速走上致富路,2002年5月党委书记宋云观亲自带领6名党委成员牵头建立了天台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养羊业。在党委成员的带动下,群众发展养羊业热情高涨,仅一年,产业就初见规模,小尾寒羊发展到30000多只,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目前这一产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已建成了集饲养、繁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条,构建了小尾寒羊养殖、良种肉羊繁育、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四大基地,建立了羊病医院、医疗小分队、调拨中心、养羊服务队、繁改站、交易市场六大服务体系,有望几年内把天台建成东北养羊第一镇。
同太乡由党政班子领导牵头,成立了党员农副产品经销合作社,11名党委成员全部集资入股,吸收全乡14名村支部书记和7名经纪人作为信息员,党委书记宋超任社长。他们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经营,以服务农民为目的,以组织销售和生产芝麻、苏子、杂豆、青椒等农副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广泛宣传当地产品,积极联系订单,帮助农户销售产品。通过合作社,一方面把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把外面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生产结合起来,解决了产销脱节问题,促进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几年来,经合作社沟通协调销售产品,就使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在党委班子转变职能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促进乡镇站所职能的转变。布海畜牧站在老站长李国岩的带领下,成立了布海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全镇发展养猪业,成了站所职能转换的典范。布海镇畜牧站站长李国岩,于2002年5月创办了布海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由镇畜牧站牵头,联合本镇3个规模养猪场、6个养猪专业户和饲料厂建立的。现有社员25名,其中党员6名。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建立起了繁改体系,引进了台湾的杜洛克、美国的约克、比利时的皮特兰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新品种。建立了1个学校、1个商店、1个饲料厂、1个电脑室、1个化验室和1个配种站。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猪存栏1200头,肉牛存栏2000头,奶牛存栏800头,全镇建立了1000个联系户。从成立到现在,合作社已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社员纯利润500万元,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合作社为龙头的布海牧业集团基础框架。就畜牧站本身来看,2002年合作社成立前,主要工作就是单项的防疫和简单的治疗,职工开不出支,对畜牧站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自谋第二职业。老百姓也认为畜牧站可有可无。合作社成立之后,由于和养户合作,提供技术,使畜牧站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前的单项防疫,向品种改良和程序化防疫等服务领域扩大。畜牧站的职工在为养户的服务过程中,经济上也有了较高收入,由过去的开不出支、开不全支,变成了开全支,对畜牧站形成了依靠。畜牧站过去没钱办事,现在积累了1万多元。
三是开展“四个一”工程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特别是农村缺少大资金、大项目的实际,我们开展了招商引资“四个一”工程。这一工程是我们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抽调100名乡局领导干部离岗招商引资,集中走出去100天时间,每人完成招商引资1000万元任务,实现专业招商引资10个亿目标。乡镇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区域,近几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长远发展眼光看,还不足以构成乡域、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我们把乡镇领导干部“四个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设立了完成任务奖、大项目奖、突出贡献奖、增加税收奖等,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出大成果。各乡镇领导干部纷纷找门路,寻线索,加大力度,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四个一”工程之中。到目前,仅__经济开发区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七个,预计完成投资3.6亿元;仅米沙子镇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六个,预计完成投资4亿元。
通过抓上述三大工程,乡镇党委和站所走出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汇报的第二个方面:目前乡镇党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针对乡镇党委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虽然下了一些功夫,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按照新的要求,解决得还很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一免三补”的实行,乡镇原有的以“抓管理、抓税收”为主的职能已不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乡镇党委如何由过去的“抓管理,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转变,引导乡镇职能向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感到在乡镇党委建设上还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体制不顺。当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头有多少个机构,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并且还存在着计生、综治、招商、信访等六项“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更主要的是在01年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撤销“七站八所”,成立党务、行政、经贸、社会事务、财税等办公室,但实际上由于上头有千条线,婆婆太多,站办所实质上仍然没有撤销,在工作运行上很不理顺,综治、司法等也存在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等问题,特别是水管所、经管站、税务所、工商所、土地所等站所,上边垂直管理,给乡镇开展工作造极大不便。在领导分工上也存在重复管理现象,比如计生、司法、文教、卫生等工作党委副书记有分工,副乡镇长也有分工,不够合理。
二是实力不够。主要是财力弱,无钱办事,全市19个乡镇,财力情况好的微乎其微,“一免三补”之前,还有一些退税方面的政策,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转,现在这条被路堵死了,财政每年拨款少的可怜,而且不能及时到位,大多数乡镇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各乡镇还要挤出一部分经费兴办中小学危房改造、乡路维修、敬老院维护、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发展经济、服务经济,经常是“心有余而钱不足”,有的几乎就成了“无米之炊”。
三是能力不强。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靠经验吃老本过日子,能力水平远远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抓经济无从入手,不懂经济常识,不懂项目,头脑简单,视野狭窄。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干部当上主要领导,外商来的时候连怎么谈判都不知道。另一方面,就是依法行政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法规掌握不全面,不到位,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不求甚解,甚至有的糊涂乱解,特别是在处理土地纠纷和其它难点、热点问题的时候,粗暴执法,随意执法、胡乱执法,致使一部分群众心不服,气不顺,经常上访告状。再一方面,就是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一遇突发事件,就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没有处理办法,有的由于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不敢干事,不会干事,有的一干事就惹事、就坏事,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扩大了事态,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来源不足。我市19个乡镇,按职位设置共有600个公务员职位,现有公务员467人,空编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自1994年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先前自然过渡的公务员多数已接近退休年龄,有的已经退休。按公务员管理规定逢进必考,几年来虽然也招录了部分公务员,但成了抢手货,外流比较严重,多数被市直机关调走。现在19个乡镇35岁以下的公务员寥寥无几。再就是乡镇提拔领导干部来源枯竭,实行公务员之前,乡镇干部来源主要是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现在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五是人心不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年初以来,上级一直喊着乡镇要合并,但一直没有实行,下边一直是人心惶惶,无心工作,大多数人在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去向。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城乡差别的影响,多数乡镇干部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没有扎根思想,存在着“一年干,二年看,三年转”的心理,加上农村条件环境差,物质待遇低,爱人工作,子女上学都没有保障,所以造成人心浮躁,出现了一些短期行为和卯吃寅粮,吃子孙饭等败家现象。比如有的乡镇机动地和其它固定资产一包就是二三十年,其它能折腾的也都折腾了。
我汇报的第三个方面:有关乡镇党委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上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感到乡镇党委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与时俱进转变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职能,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有以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1、要理顺机制
我们感到应加大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按照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需要,合理设置乡镇内设机构,没啥大作用的站所该撤的撤,重点要加强经济和服务两个方面,突出政策法规、现代信息、外经外贸、城镇管理等项职能。所有站所,该上划的上划,该地方管理的地方管理,变条条职能为块块职能。我市的米沙子镇,地靠长春,三镇合并之后,建立了米沙子经济开发区,所有站办所的业务归乡镇直接管理,机制得到了理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我们感到这种区域管理的模式比较可行。建议上级加以推广,出台政策,给乡镇放权松绑,实行人、财、物独立。同时建议精兵简政,合理分工,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主抓党群的副书记与纪检书记一肩挑,并实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制,乡镇领导干部必须任满一届以后,方可提拔或交流,形成精干高效班子,并保持相对稳定。对理顺后的机构,建议上级从地方实际出发,多招录公务员,或出台优惠政策,从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多给予调剂。
2、要转变职能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乡镇党委建设中,把握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把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定位在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统治型”向“协调型”转变,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上,把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具体是强化乡镇党委、政府的产业经济职能,千方百计发展创办党的产业、党的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实力,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产业龙头,变成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园区;强化服务、扶持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科技、信息、物资服务中心,变成兴办公益事业的基地;强化示范、引导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学校;强化宣传贯彻政策法规的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政策法规宣传部和咨询站。
3、要强化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乡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强化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现代信息、外经外贸、城镇管理等知识的教育,灵活运用培养教育方法,定期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轮训,三年内将所有乡镇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实行任职资格制度,拿不到任职资格证书的不允许上岗。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到域外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学习经验。选派经济发展较差乡镇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挂职锻炼,选派经济发展较好乡镇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差乡镇交流任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
4、要科学激励
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又能客观准确反映干部工作实际的干部考核制度,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乡镇领导干部“考”出来,并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调动乡镇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的方面:一要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在经济上给予奖励。二要在职务上给予奖励,建议上级研究出台政策,对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给予低职高配,让他们安心岗位工作。三要在家庭上给予照顾,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在乡镇任职时间较长,有一定贡献的领导干部,在家属工作、子女就学就业方面,以组织行为给予妥善安排。在罚的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不胜任职务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第四篇: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
文章标题: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
同志们:[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在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县委、县政府举办乡镇领导干
部读书会,已是连续第二次。这足以说明乡镇在全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县委、县政府加强乡镇工作,加快乡镇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这次读书会,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党的基层执政能力为目标,分析形势,交流经验,明确任务,研究和探讨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有效措施,起到了夯实基础、加油鼓劲、醒脑提神的作用。下面,围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我就加强乡镇党委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重要性
多年来,中央和省、市党委高度重视乡镇党委建设工作。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中央突出强调抓好乡镇党委这个“龙头”,提出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省委、省政府2002年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就乡镇党委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01年5月,市委在新兖镇召开全市乡镇党委建设工作会议,推广新兖镇等5个单位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经验,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按照省市委的要求,我县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不断加强和改进乡镇党委建设,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县乡镇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各乡镇党委较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作出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决定》,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一个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和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县委认为,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的重大意义。
第一,提高执政能力是乡镇党委带领群众抓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县是农业大县,90的人口在农村,乡镇发展对全县的发展举足轻重。去年全县58.4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66靠乡镇来实现,1.5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56靠乡镇来完成。今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要完成1.84亿元,增长25,其中乡镇要完成91554万元,增长48,占4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60亿元,增长50,其中乡镇要完成31.4亿元,增长40.4,占52.3;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增加400元以上。由此可见,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我们工作的大头在乡镇,重点、难点在乡镇,潜力和希望也在乡镇。而要加快乡镇发展,除了要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方针政策外,关键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带领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去实现。我们提出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也主要靠乡镇、村去做工作。大量事实证明,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强,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乡镇经济发展就快,农村生活水平就提高得快,社会就稳定,就能受到群众的拥护。
第二,提高执政能力是乡镇党委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者”的必然要求。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这就明确指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1296个基层党支部,76在乡镇、村。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的“前沿指挥部”,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和直接责任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接触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入,了解最全面、最具体、最及时,联系也最经常、最紧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依靠乡镇党委来抓,才能抓准、抓实、抓出成效。事实证明,凡是乡镇执政能力强,龙头作用发挥好,那里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搞得就好,党组织的威信就高。只有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才能带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上档次、上水平。
第三,提高
执政能力是乡镇党委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乡镇工作面临着新挑战: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乡镇党委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乡镇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对乡镇机构增强办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对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
求;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工作和社会的这些新变化、新要求,对乡镇党委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党委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新局面,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四,提高执政能力是乡镇党委建设现状的客观需要。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各乡镇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乡情、镇情的认识,逐步确立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乡镇工作有了新突破,经济社会有了新发展。这既是广大乡镇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各乡镇党委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对照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在执政能力建设上确实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乡镇党委建设上,不论在对提高执政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上,还是在“五个方面能力”上,不论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上,还是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乡镇党委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来,并遵照四中全会的决策和部署,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来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开创乡镇工作的新局面。
二、紧紧围绕提高执政能力,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乡村发展强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用心把握,全面落实。结合我县乡镇工作实际,要紧紧围绕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保持先进性为重点,切实把把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成为乡村发展强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树立勤奋好学的形象,建设能力型班子。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和品行修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注重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水平,把权力用在为党建功、为民造福上。
一要向先进学习,不断提高超前思维的能力。针对少数干部封闭保守、观念陈旧、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的问题,作为党委主要领导,更要带头学习周边和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感受他们强劲的发展态势,引导和带动一班人看别人、思自己、谋发展,破除思想障碍,形成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借鉴经验、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把手,要始终面向一线,敢于接触矛盾,善于亲自解决问题和突破发展制约,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一班人抓协调、抓服务、抓落实,在工作一线磨练意志、锤炼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查实情、出实招、求实绩。
三要集思广益,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者的第一要务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对形势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对本地的各项工作作出科学的决策。要想使工作决策不失误,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正确决策衡量尺度,时刻在心里装着群众,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是大事,都要认真细致地去做决策。要把科学决策放在班子能力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以身作则,切实做到作风民主,当“班长”而不当“家长”;做到善抓全局,总揽而不包揽;做到正确集中,果断而不武断;做到知人善用,放手而不放任,不断增强班子的团结和活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四要统筹兼顾,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一把手在班子中担当指挥者、决策者的角色,必须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必须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事务再多,也要挤出一定时间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对本乡镇方方面面实情做到心中有数,作出科学判断和决策。要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工作水平,放手、放权、放心让他们大胆干,在实践中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发挥党委的核心保证作用,形成一种围绕党委核心转、围绕政府目标干的氛围。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建设实干型班子。坚持用发展的成果取信于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与“三个代表”要求不相符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切实得益受惠,不断扩大党委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委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一要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乡情、镇情的认识,自觉地把领导乡镇各项工作放到全县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集中精神解决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切实承担起加快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二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用改革、市场经济的办法指导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作,引导和带领干部群众,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守信重诺的信用环境;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大查”,着力抓好“九个一批”,积极推广乡镇“一颗心、一个本、一只笔”、“首问负责制”、“便民服务大厅”、“平安夜会”等经验和做法,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环境。
三要不断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各乡镇要围绕总体目标,按照“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完善阶段性工作目标检查、考核制度,把具体任务分解细化到部门、村、企业和个人,逐项落实到季度到月到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工作落实。不论是乡镇主要领导同志,还是分管领导同志,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目标,既要抓好分工的工作,又要对分管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起领导责任,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各乡镇工作责任目标进度,继续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年底按照有关政策严格兑现奖惩。要按照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乡镇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考核内容,对每项工作都要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对绩效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激励;对没有绩效的要追究责任,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要及时调整,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三)树立勇于创新的形象,建设开拓型班子。农村基层工作不确定因素较多,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的方法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鉴,作为乡镇党委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中,既要执行,又不能死搬硬套,还要把问题解决好。要使工作方法不落俗套,争创一流,常抓常新,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一班人必须具备过人的胆略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把上级的精神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更新观念,善思多想,随机应变,机动灵活,敢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
一要始终如一地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乡镇党委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大局不分神,沉下心、鼓足劲、埋头干,适时调整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领导干部的“天字号”工程,作为彻底扭转乡镇财政困难的总抓手;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富民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把养羊和植树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来抓,实现以城带村、以工促农、富民强镇的目标。二要创新服务手段。在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说服教育、市场服务、综合协调等手段开展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法律和民主两种手段。依法依规办事,是一种领导艺术、领导水平的体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法律、制度、政策就是方园,是尺度,是高压线,不能越,不能碰。农村工作涉及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不依法依规办事的话,就会激发农民怨气、制造矛盾和阻力、增加工作难度。首先,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主动学习,掌握履职尽责必需的政策、法律,真正弄懂依法行政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具体行政行为怎样做才算是依法行政,教育和引导乡镇各级干部养成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严格执法。要用法律规范行为,做到执法主体、执法范围、执法内容、执法要求、执法程序都合法,不违法行政、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第三,要宣传法律法规。我们既要自己学法、知法、守法,也要教育和引导群众知法守法,让群众既成为自身利益的捍卫者;又成为我们执法的监督者。第四,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处理问题、协调矛盾坚持一碗水端平,公道正派。要注意把执行法律政策规定同当地实际相结合,从老百姓的客观情况、承受能力和实际意愿出发,创造性地执行法律政策。
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实践表明,只要落实好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们就能够更大范围地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工作。民主的过程,就是凝聚人心、集聚民力、开发民智、战胜困难的过程。首先,要在班子内发扬民主。健全党委会制度,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要由会议集体决定,使每一个班子成员都有职、有权、有责,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地方。其次,要扩大党内民主。凡是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各项政策,都要在党内先传达、先讨论、先执行。要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定期召开党员会、党员代表会,让党员有话有处说,有意见有处提。第三,要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要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坚持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保障村民自治,指导、帮助和支持村民自治,而不能代替村民自治。第四,要实行乡镇政务、财务公开。建立财政、财务公开制度,采取公开栏、会议、书面表格等多种形式,定期把乡、村政务、财务向群众公开。
三要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着眼于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活力,切实解决村级党组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要着力于激活基层,不求全责备,鼓励村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于强化基层,拓宽渠道,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把致富的群众培养成党员,把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努力在全县农村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信任和拥护、有致富本领、甘于奉献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着力于放权基层,努力解决“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级组织的职能。
(四)树立执政为民的形象,建设亲民型班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信号”,改变“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要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农村基层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
二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实施好以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农村改水、改厕、中小学危房改造为重点的系列“民心工程”。以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为重点的农村“四通工程”,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积极采取帮扶、救助等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三要善于整合协调社会利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整合好、协调好、代表好,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五)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建设廉政型班子。现在群众看领导干部、尤其是在评价领导干部时,首先是看领导干部正派不正派、廉洁不廉洁。作为党委主要领导的权力比别人要大,找办事的人也比较多,特别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和良好形象,增强自己的凝聚力的吸引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样子给人看。只有一身正气,才能一呼百应,得到一班人和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公道正派,公正无私,刚正不阿,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踏踏实实办事,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品质和作风影响一班人,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有效的工作去带动一班人。尤其是在公务活动中,不仅自己要做到勤正廉政,同时还要当好表率,管好队伍,注意抓一班人的勤正廉政。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从制度建设入手,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的机制和风气。要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党内外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机制,全面衡量干部政绩,促进执政能力提高。
三、切实关心支持乡镇工作,为乡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乡镇工作,加快乡镇发展,不仅仅是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干部的事情,全县上下都要关心支持乡镇工作,为乡镇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坚持完善县级领导包乡镇制度,县级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乡镇,帮助乡镇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工作措施,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鼓励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充实乡镇干部队伍。注意从乡镇基层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县直部门要充分体谅乡镇工作的难度和艰苦程度,既要正确传达上级的精神,又要充分尊重乡镇的意见,找准上级精神与乡镇实际的结合点,主动为基层、为乡镇服好务。县直部门到乡镇指导工作,要吃住和乡镇的同志一块,善于抓点,善于用点上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其他乡镇和村。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多为乡镇铺路,多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尽心尽力为乡镇办实事。金融银信部门特别是农信部门,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努力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农口部门要积极探索为基层服务的好路子、好办法,保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常年在乡镇、村传授技术,指导生产。要客观评价乡镇干部的成绩和所做的工作,大力宣传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要坚决斩断伸向乡镇的索拿卡要之手,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切实减轻乡镇和基层的负担。要进一步理顺强化乡镇管理职能,县直各职能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要接受乡镇和上级部门的双重管理,服从和配合乡镇工作安排。
同志们,乡镇工作最能干出成绩,最能锻炼干部,最能赢得民心。希望大家珍惜年龄、职位、党和人民的充分信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开创乡镇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今年全县财政经济状况持续好转的目标,为加快建设“工业强县、林牧大县、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做出新贡献。
《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
第五篇: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1
关于加强换届后乡党委自身建设的报告乡党委换届完成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认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党性党风等方面的建设,以自身建设带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乡党委换届后,我乡把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了乡党委中心理论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一为集中学习日,围绕学xxx省、市和县委的重大安排部署,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积极开展集中学习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和全面了解党的政策,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注重加强对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要求每名领导干部立足于本职工作,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改正,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增强班子成员的自警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实际行动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二是抓好班子制度建设。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健全完善了乡党委会议事规则及程序,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明确了乡党委委员的职能,形成了以乡党委为领导核心,党政协调运行的良好机制;制定了副乡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工责任制度和乡机关干部包村以及机关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乡领导
班子成员在做好各自分管工作的同时每人分包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按照“指标化、责任化”的要求,抓好责任落实;严格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领导干部带头严格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机制,全乡形成了思想上合心,步调上合拍,工作上合力的良好态势;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务政务公开等监督制度和措施,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强化对乡领导班子的监督,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廉洁从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乡机关的日常规范运转,增强乡机关办公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三是抓好作风建设。换届以来,为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乡党委狠抓了作风建设。一是要求乡机关干部全部坚持吃住在村,对主导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积极引导群众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工作,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苗头逐一落实责任、挂账销号、限期解决,同时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善干群关系,确保全乡社会稳定,不出问题;抢抓有利时机,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二是实行乡、村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围绕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自分管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和时限要求,定期向干部群
众公开完成情况。三是乡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蹲点包村。实行工作目标量化到村,乡村干部捆绑考核的包村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包村干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效推进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制定下发机关综合管理办法,将服务质量、任务落实、亮点工作创建等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年底进行考核,对考核先进的进行奖励,落后的进行处罚,进一步激励广大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