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有感于叶老的《如果我当教师》
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的工作。虽然这篇文章是叶老在1941年所写,距今70多年了,但仍然对我们,对现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一读。
【摘录】如果我当小学教师,„„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的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感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透露出宝贵的教育财富,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一个个“战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不懂就问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教”。叶老说:“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譬如,我想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 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并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
样。
因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伴随终生。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叶圣陶《小学教师的工作》)
【摘录】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到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并且,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显得可厌。我是一个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对着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呢?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费了吗?以后的努力不将不产生效果吗?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感悟: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他们都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把每一位孩子们当作爱的天使。他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身上的毛病太多、太大、太难纠正。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而又不服管教的孩子,倍感讨厌和排斥。因此,在管理中,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心罚、变相心罚等现象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孩子们的自尊心时刻都在被伤害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把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孩子当做孩子看待,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没有通过“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而是简单粗暴地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在发育期的孩子们,说到底,是我们的有些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爱心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至少是不合格的教师。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第二篇:《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篇一】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地工作。文中说:我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叶老的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为以往一些过急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比如:当我检查到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讲课讲得津津有味而发现学生坐着没精打采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作业错误连篇、写字乱画的时候……我会气不打一处来,会说出不文明的话,会情不自禁地做出不文雅的举动……我虽然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应该的、错误的、甚至是……但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呢?是恨之深?还是爱之切?……
叶老的话,我反复阅读,反复思考,我深深感悟到:
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没有把讨厌的、惹人心烦的、愚蠢的、肮脏的小家伙,小魔王视为“小朋友”,虽然我往日里也常常称孩子们为“小朋友”,但我的“小朋友”与叶老说的“小朋友”含义不一样,我的只挂嘴边,没有深入我心,而叶老的充满了对孩子的爱。
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去剖析、去寻找孩子们顽皮、愚笨的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比如:家庭作业没完成,我问过为什么了吗?要是问了,要是孩子的回答是昨晚病了,我还会有气吗?还会冲动吗?
可见:工作上的细心、态度上的耐心、来至于对孩子的爱心。因此,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到:“三心”育人,滋润孩子心田。
【篇二】
平实的语言,谈话似的娓娓道来,短短六页文字,囊括师德真谛。从中看出为师者的理想,也再现陶行知先生宽广胸襟。可以领会,可以借鉴,可是楷模,一面旗帜。这就是我读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的感受。他从学生观、教学观、自身素养等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提出一些希望。
他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优劣,提出“人人成材,人人有用”的观点。这一点,说来容易,其实不然。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用同样的模子去塑造孩子,用同样的目标要求孩子,所以作业一个标准,不分难易,全部完成,这就苦了困难学生,每一门功课都要补作业、改作业;考试要求优秀,为达到好看的分数,他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字词不过关,重复听写;阅读不过关,反复操练;作文不会写,读背作文选。我们唯一的目标是让这些孩子达到一个符号式机械冷酷的分数,忘却了孩子休息、玩耍、天真、笑脸。
他提倡手把手教育,怀着一颗耐心,使孩子养成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慢脚步,面向全体,悉心指导。对于部分孩子,课堂上的讲解他们不一定全部接受,肯定存在疑惑,作业的过程中就暴露出来,所以我们要认真及时批改,当面辅导,多讲解多分析孩子的疑惑,这样才能收到效果。自己也应该经常反思: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更科学的方法,孩子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哪些内容特别容易错。只有这样手把手的指导,学生才会有真进步。
他提出书只是工具,教师不是教书,而是帮助学生为学。我们知道读书能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是一种精神享受。然而,语文课上孩子唱着读,拉长音读的层出不穷,虽然能够把课文背诵出来,可对文本的内容不求甚解,也无法领略语言的音律美。不明白课文要表达的主旨,不知道它的预期和基调。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加强指导,多种形式对比读,揣摩作者感情读,让孩子在读中领会课文情感,掌握课文的内容。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案例,我总是让学生去分辨课文的结构怎样,题目的简练和概括,以及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尝试着片段练习,或者续写课文。孩子们凭借课文,是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到现在,全班学生对写作都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能写一些小文章去投稿和参评。书其实就是工具,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表达显得很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希望学生勤快整洁,他自己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公室弄得十分整洁。当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例子。上体育课要求学生穿球鞋,那么自己一定要做到,要学生作业清楚端正,那么自己要有漂亮的板书,要学生读出情感,自己要有典型的范读……其实,一切尽在不言中,你做到了,孩子们肯定能做到。
一次阅读,一次洗礼。从中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新认识,教育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粗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冷漠。
【篇三】
叶圣陶先生《如果我当老师》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叶先生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先生“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
小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叶先生认为,做一个小学老师要“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的小小的细节,“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这样的小小细节,我们的小学老师有多少在关注呢?好的习惯还反映在教小朋友识字读书上,“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先生感觉到“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对于顽皮的小孩子,叶先生不主张“体罚”的,因为“这一下子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和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打骂、与老师对孩子的打骂分不开的,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就一日日地不当回事了,也就
“后进”了。面对调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心平气和。
叶先生还谈到,作为小学老师,还要“作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叶先生觉得“做家属的亲切忠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如何与家长处理好关系?一句话,就是要与家长成为朋友。
【篇四】
我如果是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如果我当教师,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到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并且,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显得可厌。我是一个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对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呢?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费了吗?以后的努力不讲不产生效果吗?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既是感情冲动到怒不可及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反思咱们现在的教学,面对现在的学生我们时常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也很难教育。难道是教育家想得太天真了吗?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真的出现了问题?不,可能是我们的思想和教法错了,当我们举起手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想到学生的自尊,想到自己的面孔太难看了?或许我们真应该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在读《如果我当教师》时,越读越是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不仅是教育学生,也是为教育自己的孩子。中国这几十年的教育,包括有些学校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学生都自杀了,还不能引起他们的反思吗?应试教育走到了尽头!这样在学校里学的走向社会又能用到多少?!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叶圣陶老人就提出了
“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这是他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也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挚爱。是真正为学生的未来考虑,是真心对待孩子。下面我摘录一些让我得到启发、感动和共鸣的语句:
“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成他们为‘小朋友’”,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对儿童充满了爱与包容。“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并且在文中多次提到习惯,可见“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如果我当中学教师,……就学生方面说,重要的在于消化哪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而我(教师)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公民。所以要有人问我干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等等。在高校课堂模式下的班级组织,自治管理。不正是在锻炼每位学生,给他们提供做人做事经验的积累,全面发展每位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学生一辈子受用的。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帮助学生为学。”等等。
叶老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的:一一落实汇贤要点。全面锻炼和发展每位学生。看到学生在讲台上的精彩讲解,作为教师的我是幸福的……。
第三篇:《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苏州四中 王颖雯
今年寒假过得有些特别。在常规的放松活动之外,又增加了一项读书的任务。回想过去一年的高中教学,有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在假期阅读了相关教育类读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语言朴实易懂,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书我对叶老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叶老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众所周知。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我们却知之甚少。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要创新教学方法,拒绝灌输式教学
书中“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何谓“授业”:“业”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技能,教学过程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挥洒知识”的过程,但有些知识和灌输知识的过程有时确实是很枯燥的,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自己要拥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掌握和擅长利用灵活恰当的教授方法,将枯燥化为灵动,将无趣化为吸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完全的吸收,掌握,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成为其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老先生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怎样才算养成好习惯了呢?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他的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公民。叶老还认为这种教育不是靠教师的指令来实现的。他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师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老师要做到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老师一定要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老师自己一定不做。我们常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为,要保持卫生。老师就首先要保持卫生整洁。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为社会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三、要引导学生自学,创新思维
叶老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的这个“不需要教”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让你学的你必须会,我教给你的知识你必须要背的滚瓜烂熟。实则我们都陷入了把“学习”当做“记诵”的误区。我们都被各种考试所束缚,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实际功效及学习的目的所在,不免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尤其应该重视的。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学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能理解的,就不必教了。而当学生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再加以指点,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的创新精神。
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从爱出发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从这段话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叶先生对孩子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日常上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缺少父母疼爱的孩了,由于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分享不到父母及他人的真情,容易失去自爱、自信和对社会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冷淡,对人冷漠,对前途无望,对未来失去想象和憧憬。反之,生活在父母用爱筑成的小家中的孩了,对生活热情乐观,在他们好奇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营造爱的氛围,孩子才能体验和感受到爱的存在,沐浴若爱的阳光,享受被爱的欢乐和幸福。
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本书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种子,确是很贴切的,种子要发芽必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学生能茁壮成长,我们必需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充足的养份。因此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品德高尚、专业精湛、举止有礼、仪表端庄,处处为人师表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必然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教师应努力在各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应成为教师的终身追求。就像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总的来说,叶老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思考,而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首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有尊严的人来看待,一句“小朋友”是那么的亲切动听,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其次,还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想方设法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育过程中,转变授课方式,融洽师生关系,研究学生心理,探索教育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如果我当老师》一文中,既看到老师的辛苦和责任,又看到了老师的快乐和意义,同时,还学到了教育的原则与智慧。如此经典的文章,每次阅读都会给你新的收获。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智慧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谨记叶老的教导,时刻谨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篇:《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叶圣陶关于教育的座右铭,我也是。我最羡慕的状态就是每天都是新生。试想一下,今日的我,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认识,每天不是克隆技术下的产物,我们不能“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不要让昨日的情绪破坏新的美好的一天。就如我们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的嬉笑打闹有时会让我们觉得厌烦,而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厌烦带到了明天,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质量与孩子的一日生活。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我们的状态,第一天把自己的“恶气”通过各种方式来发泄掉,那么我们就会以饱满的新状态来迎接新的一天。书中有两种观点: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两者看似独立,实则互通。能使学习者一辈子受用的当然就是良好的习惯。只有习惯能如影随形跟着我们一生,这一点也是我所注重的。在一日生活中,例如入园环节中,个别孩子没有向我问好,我就会对他说:“哎呀,这是哪位小朋友,我怎么不认识了呢?”孩子会说:“老师,我是某某某!”“哦,你看,你一来不跟老师问好,老师都不记得你了。”没有问好,可能是孩子一时忘记,但是问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孩子忘记的,就是需要我们去帮他记住并提醒的事。时刻重复好的习惯,不仅要求作为幼师的我们以身作则,而且要将良好的习惯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比如在洗手环节,我们不仅要单独展开学习洗手的活动,例如学洗手的儿歌(配合动作),或者阅读《洗手》的绘本。而且我们还要在孩子洗手环节前,重复提醒洗手的步骤。不仅仅是口头提醒,可以以游戏形式或者制作步骤图等多种方法,这些都是让好习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如果我当教师》的观点所反映在现实中的事例,所以教育其实是互通的,无论任何年龄段,教育总是以幼儿为本的。
第五篇:《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叶圣陶先生在这篇中分别假设了自己作为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时应该怎样面对学生。读完之后,心绪难平,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当这样做:
一、真心与学生做朋友
在这一点上,我现在当然没有做到像叶老先生那般对学生胜似亲人,或者说对全部学生做到。
来到XX已经五年多了,每带一个班,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很喜欢小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加之自己年纪不大,所以很能和小孩子们打成一片,同时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
现在的三年级有一名学生特别喜欢我(自信),每次见到我都会和我打招呼向我问她,我当然非常开心,其实这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当时恰好代她写字,到现在她仍然称呼我“写字老师”。上学期她过生日,专门留了一块蛋糕,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习,把蛋糕交给我之后就跑了。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与学生作朋友要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具体怎么做?以心换心。
二、培养学生各种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懂得孝顺,而且总是“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顾不上吃饭,舍不得穿衣,所以你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之类,可是学生并不能很理解,或者说只是听听而已。而且作为教师,你要是天天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并且自以为很有用的话,结果可能会令你失望的。因为他嫌你太啰嗦,我觉得可以这样: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地去看一看那里的人是怎样干活的;到敬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学生到那里亲身感受一下,可能要胜过你的一卡车谆谆教导。
再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我们总在宣传,但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怎么办呢?让学生劳动。学校的菜地就是非常好的训练场。不过遗憾的是,老师和学生似乎有点反感。
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一一事情上,做总比说要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好。
三、让自己和学生同时爱上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XX老师都再清楚不过。但我们还总抱怨学生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其实这病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自己都不喜欢阅读,我的学生怎么爱阅读呢?所以第一得是老师喜欢阅读,第二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丝毫没有用处。”
四、不打骂、体罚学生
打学生犯法!——这一点不用解释了吧?
阅读之后个人的一点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不敢与人共勉,文中有涉及谁人利益之不当言语,并非本人有意为之,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