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06:3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

①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班级姓名背出签字

1.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天气。人们通常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 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2.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我们制作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云量 和 降水情况、日期 和 时间、风速和 风向 等。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 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平行。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2点温度最高。在我们家乡的秋冬季节,气温一般是早上低,中午高,傍晚低。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风向和风速 来描述。风向是指 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 八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 无风、微风、大风 来划分风速。

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 雨量器 来测量。雨量器可以找一个 直筒透明杯子 来制作。(24小时内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等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6.天空中漂浮着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 小水滴或冰晶 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 雾。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晴天、多云和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 晴天 ;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 多云 ;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 阴天。

7.云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 的,层云变厚,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也称为雨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天气。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只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由微小的冰晶 组成的。

8.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和方法有 看天气预报、看云、看植物现象 和看动物现象等, 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9.风速口诀: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 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观看《天气预报》,继续了解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 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 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 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

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 能会比较现实。

7、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8、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

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9、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10、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1、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小组合作测量气温,完成《气温柱状图》

4、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 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回家继续用自制风向标和风旗测量,并记录。

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6、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分小组合作观测和记录当地的云量和云的类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2、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复习本单元科学概念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姓名

一、填空

1、构造齐全的花由组成,这样的花叫。却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

2、果实都有

3、花粉粒萌发的花粉管伸入胚珠,精子穿过花粉管与融合。

4、茎的内部有两种管子: 管运输。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

6、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7、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和由进来的,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同时释放出。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8、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

9、蒸腾作用不仅使空气变得地。

10、茎有运输

11、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

12、显微镜由、、组成。

13、植物的根可分两大类类和 类。

14、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根有、的作用。

15、根在吸收也吸收了。

16、一颗完整的植物包括、六部分。

17、现在已经知道的植物就有

18、根主要是靠。

19、做根吸水实验时,要在装植物的杯子水面处滴上油,杯口塞上棉花等东西。这是为了防止直接从蒸发。20、拔草时,我们的手感到很费劲。因为植物的在“抓”者泥土,牢牢地 着植物。

二、判断题

1、世界上如果没有植物,动物也无法生存。()

2、周围的温度越高,叶的蒸腾作用进行的越快。()

3、叶的光合作用,就是为植物制造养料,别无其他作用。()

4、胡萝卜、马铃薯供食用的部分,都是植物的根。()

5、树的根多,扎得深,伸展范围广,才不容易被风刮倒。()

6、一般来说,制作花的标本应该采集完全花。()

7、植物不进行蒸腾作用,也能正常生长。()

8、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非绿色植物,叶子中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9、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时非常必要的。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就无法生长。()

10、树林里空气比较潮湿,是树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的。()

三、选择题

1、用塑料袋把一株植物扎起来,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它是A 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B从湿土里跑进去的

2、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潮湿,这是A树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的。B 树叶挡住了阳光,地下的水分蒸发不出来造成的。C树叶的蒸腾作用的结果。

四、简答题

1、在小树上栓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树皮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些大树的树皮被动物啃食一圈后,会慢慢死掉?

2、在果实开花季节,如果遇到连阴雨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3、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哪些好处呢?

第五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内容分析与测试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内容分析与测试题

班级:姓名:C号:等级:

一、判断题:

()

1、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晴天。

()

2、从南吹向北的风是北风。

()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

4、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露、冰雹等。

()

5、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

6、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二、选择题:

1、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A、卷云B、积云C、层云

2、在记录风速的时候,微风用数字()表示。

A、0B、1C、23、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

A、风速B、风向C、风量

4、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在()毫米之间。

A、25~50B、50~100C、100~200

三、分析题:

1、这是小华在室外同一地点观测的风向记录,请你看图判断:这三天的风向相同吗?为什么?

2、根据降水量等级表,请你具体说说降水量柱状图中这几天的降水情况,并用天气符号表示。

下载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 观察天气应该......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动物怎样生活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和喜欢,对新学期学生有更多对科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比一比,再组词 朝(朝代) 沸(沸腾) 律(法律) 疑( 怀疑) 霞( 晚霞) 稍(稍微) 潮(潮水)佛(仿佛) 捷(捷报) 凝( 凝结 )暇(无暇) 梢(树梢) 告(告诉)奖( 奖励 ) 杆(旗杆) 昂(昂......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本单元训练重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生字聚宝盆 一、生字易错: 鼎 贯 蒙 薄 昂 罕 茫 规 隙 耀 盈......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1、与一年前相比,我们身体的身高和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我们的指纹、血型、DNA都不会发生改变,另外头部相貌变化不明显。2、预测并不是随意......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在观察和测量大树时,我除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人体器官外,还用到了(放大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五篇模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标出拼音、听写) 编织 闪耀 创造 智慧 浸透 波涛 朝霞 崇高 祝愿 塑造 品尝 观赏 秋月 青螺 湖光 白银 明丽 珍藏 烦恼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