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工商干部交流是提高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国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水平的高低对这支队伍能否真正肩负起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行干部交流是提高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实行干部交流的必要性
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的弊端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墨守陈规,视野受到限制,习惯于用老观点、老眼光看问题,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很难开拓进取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严重,划地为牢,本位排外,不顾大局;很难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摆脱出来,由于老同志、老部下、老熟人越来越多,在执行各项工商法规、政策时不易坚持原则。这些弊端无疑会不同程度地形成政治的、经济的、宗派的、裙带的各种关系网,会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地方人才浪费的现象严重,由于个别领导嫉贤妒能不能充分发挥干部专长,严重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同志工作能力出类拔萃,但因受领导职数限制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不能使真正有能力的同志脱颖而出。
加强干部交流,对于改善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很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通过适当的交流,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能够得到优化,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得到有效加强。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后,在全省系统范围内实行干部交流,合理调配,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达到人尽其才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实行干部交流的具体方法
一是基层交流。这种交流限于在县(市)区内股所长以上干部的交流。
二是上下交流。这种交流可将市局机关的一般干部调到县区局任职,也可将县区局出类拔萃的干部调到市局机关任职。
三是横向交流。这种交流限于县区局正、副局长与市局正、副科级之间进行平调交流。
四是跨市交流。这种交流限于市局正、副局长与省局正、副处长之间的平调交流。
五是需求交流。这种交流实质上是干部工作经验的交流、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交流,是人才的合理流动,使工作的主体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优势互补,是以人为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充分发挥干部聪明才智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最好办法。这种交流是在充分考虑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的交流,应不受地域限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这种交流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三、抓好干部交流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干部交流实施方案,省、市、县工商局要有主要领导负责,并成立专门组织。要深入基层对各级工商局干部队伍历史演变过程,人员的文化、专业结构,整体素质,行政效能,社会地位,领导班子现状,主要成员的性格气质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级工商局的干部交流具体方案。
二是理顺关系,主动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拟交流的干部,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介绍情况,讲明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并主动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为干部交流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是做好被交流干部的思想工作。干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阻力。要与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做好被交流干部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充分认识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消除偏见和思想顾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地服从组织纪律。同时要妥善安排好被交流干部的家庭生活,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心情舒畅地到异地工作。
第二篇:树立六种意识 提高工商执法水平(精选)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重要行政职能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当前一个最紧迫的课题就是改进和加强执法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执法水平,使之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水平, 笔者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高执法人员的亲民爱民意识。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能创人”。因此,工商执法人员监管好大市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其次,开展淡化权利、强化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培养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执法人员;第三,将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化、制度化,将行政执法工作文明化、人性化、艺术化。使热情服务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提高队员的亲民爱民意识。
二、要从思想上下功夫,提高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依法行政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在取缔流无照经营过程中,有人往往觉得他们有的生活困难,值得同情,而使国家的行政法规得不到贯彻执行,但恰恰是这一点却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性,工商行政管理实行行政执法是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执法队员的法规意识。故我所严格学习制度,增加集中学习时间,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即在星期二上午和星期五下午进行学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以及其它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求干部职工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端正执法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三、要从制度上下功夫,促使干部职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为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该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从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度》、《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案件回访制》等内部管理制度,将岗位职责、工作责任细化到每一位干部,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避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干部职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深化依法行政理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要坚持以监管为目的,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岗位服务意识。
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管理好社会主义大市场为目的,以“三服务一满意”和提高工商执法水平为主要内容,以构建和谐工商为任务。这是新时期赋于工商执法工作新的内涵,也是工商工作面临的考验和挑战。首先,我们全体同志统一思想、上下齐心,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唱响“青春献红盾、红盾传佳音”的口号,进一步提高工商人员的敬业奉献意识。其次,在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摆正行政执法人员与社会、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克服衙门作风,保持行政执法人员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执法为民,为民执法,在全社会树立起行政执法的新形象。我所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上门服务、午间服务、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为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今年来,该所共实行午间服务、延时服务73人次,开展上门服务196人次,上门为个体工商户办理验照、换照和企业年检121户。此外,该所还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广大消费者服务。共共受理消费投诉3宗,成功调解3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五、要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执法,提高队员正确行使权力的意识。
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人员的一项行政权利,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基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宗旨,自主寻求判断事实和法律的最佳结合点,据此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工商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太随意,处罚不当,畸轻畸重,会引起管理对象怀疑、产生对立情绪,在社会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最终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机关的整体形象。因此,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合理行使
第三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水政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水政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水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水的关键,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作为滕州市供水中心基层的执法队伍,其执法素质、执法水平,将直接代表着整个滕州市供水中心的执法形象。下面我将结合我们水政监察中队工作的实际,谈一些体会:
一、分解岗位职责,责任明确到人
定岗定责是建立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也是对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依据。我们要根据上年具体情况和依照中心给我们的考核指标制定了全年任务并分解到人,同时按照分解后的岗位职责,结合现行监察工作实际,以书面形式明确每个水政人员的执法职责。做到职责清楚、目标具体、奖惩有据,既不能超越权限、滥用职权,也不能应为不为、玩忽职守。要适当确定主要量化指标,明确工作的侧重点,以保证考核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二、完善考核标准,开展评议考核
评议考核是实施执法责任制的关键,也是综合考评工作最公平、最公正的体现。衡量水政监察成效的基本标准是:办案数量、实事求是,既不定硬性办案数量指标,也不能有案不办,压案不办;办案质量、效率高,办案的各个环节符合法律规定;办案重点突出,社会效益良好;办案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没有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这个标准是水政监察中队工作的出发点,同样也是水政监察中队的归结点。要在公开执法情况的基础上,适时邀请社会各界对水政人员执法情况进行外部评议。定期组织以办案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执法岗位相互之间、上下之间的内部考核。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减少人为的感情因素,得出执法行为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效果。
三、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文明执法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能力,努力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用法律手段规范管理自来水水事活动。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执法,树立文明执法形象。根据我们水政监察中队以往的经验,我们去年向社会做出了“五要”执法形象建设承诺,即一要文明执法,亮证执法;二要廉洁执法,做到廉洁奉公,遵纪自律,务实高效;三要公正执法,做到纪律严明,秉公施政,恪守职责;四要规范执法,做到程序规范,证据确凿,量罚准确;五要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实践证明,“五要”执法形象承诺的做法,对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作法,大力促进水政监察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文明执法机制的形成。
四、充分依靠群众,及时查处案件
水利工程巡查是我们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客观上因区域大,人手少,一时对违章违法的水事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因此群众举报是我们查处水事案件的有效途径。今年6月18日清晨5时许,有群
众举报发现我市某工地有损坏城市供水的嫌疑,我们迅速赶到现场要求该工地立即停止作业。后找了当事人进行调查,原来是该工地工人在无意挖出附近居民生活用水主管道,并将管道破坏5节有余,共流失城市公共用水1万余方。通过和该工地负责人领导沟通及反复宣传有关水法规,按时足额缴纳流失水费多少钱,为我中心及时挽回损失。及时恢复城区供水,从而保证了市民及时用水。因及早得到群众举报并迅速得到处理,避免了一起水事案件。我们当即向举报人反馈,举报人对我们能够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当场处理表示满意。还有一次,有群众举报在某夜凌晨我市京泰超市附近有一车辆撞断消防栓。我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朱某在酒后驾车不慎将消防栓撞倒。我们核实情况后立即责成朱某按时足额缴纳了相关费用。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巡查工作的同时,积极依靠群众,努力收集多方信息,维护好城区供水的安全。
总之,我水政监察中队通过采用以上四点,在执法力度、广度和效率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历年连续荣获多次表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好评。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作法,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政监察中队陈雷
2012年6月9日
第四篇:树立六种意识提高工商执法水平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重要行政职能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当前一个最紧迫的课题就是改进和加强执法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执法水平,使之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水平, 笔者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
高执法人员的亲民爱民意识。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能创人”。因此,工商执法人员监管好大市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其次,开展淡化权利、强化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培养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执法人员;第三,将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化、制度化,将行政执法工作文明化、人性化、艺术化。使热情服务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提高队员的亲民爱民意识。
二、要从思想上下功夫,提高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依法行政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在取缔流无照经营过程中,有人往往觉得他们有的生活困难,值得同情,而使国家的行政法规得不到贯彻执行,但恰恰是这一点却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性,工商行政管理实行行政执法是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执法队员的法规意识。故我所严格学习制度,增加集中学习时间,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即在星期二上午和星期五下午进行学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以及其它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求干部职工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端正执法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三、要从制度上下功夫,促使干部职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为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该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从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度》、《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案件回访制》等内部管理制度,将岗位职责、工作责任细化到每一位干部,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避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干部职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深化依法行政理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要坚持以监管为目的,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岗位服务意识。
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管理好社会主义大市场为目的,以“三服务一满意”和提高工商执法水平为主要内容,以构建和谐工商为任务。这是新时期赋于工商执法工作新的内涵,也是工商工作面临的考验和挑战。首先,我们全体同志统一思想、上下齐心,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唱响“青春献红盾、红盾传佳音”的口号,进一步提高工商人员的敬业奉献意识。其次,在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摆正行政执法人员与社会、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克服衙门作风,保持行政执法人员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执法为民,为民执法,在全社会树立起行政执法的新形象。我所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上门服务、午间服务、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为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今年来,该所共实行午间服务、延时服务73人次,开展上门服务196人次,上门为个体工商户办理验照、换照和企业年检121户。此外,该所还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广大消费者服务。共共受理消费投诉3宗,成功调解3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五、要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执法,提高队员正确行使权力的意识。
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人员的一项行政权利,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基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宗旨,自主寻求判断事实和法律的最佳结合点,据此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工商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太随意,处罚不当,畸轻畸重,会引起管理对象怀疑、产生对立情绪,在社会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最终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机关的整体形象。因此,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它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客观地了解事实,收集证据,程序得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要排除可能造成不平等或偏见的因素,防止使用自由裁量权显失公平,努力提高队员正确行使权力的意识。
六、要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综合管理大市场的意识。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法律法规的重要特征。处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行政相对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主动纠
正违法的,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中,要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宣传工作。因此在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查处有关行政违法案件时,应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做到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综合管理大市场的意识。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要求我们执法者必须提高素质,勤以思考,与时俱进,不断探
索社会主义大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行政,树立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才能得到管理对象的支持、认可和理解,才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第五篇:提高工商监管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特别是工商体制改革以来,在全体工商人的努力下,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综合执法部门,其社会地位、队伍素质、部门形象有了较大提高,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是当前工商部门关注的热点课题。笔者结合基层工商部门的执法现状,对提高执法效能的途径进行粗浅分析。
一、提高执法效能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执法效能就是执法收益与所付出成本的比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取最大的成果,执法效能则高,反之则低。工商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同样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和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比率。
近几年来,工商部门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监管执法效能的提高。但是,与工商部门执法效益的预期相比,整体执法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作重点不突出,收费工作仍然占居重要地位,基层分局主要的工作精力都集中在行政性收费上,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收费型向监管型的转变。二是监管方式不规范,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市场监管模式,讲求的是执法的声势,而忽视监管效益,往往用出动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数量来衡量执法的效果。三是工作职责不明确,争利推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协调配合不够,在专项执法行动中,往往是单打一,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不多。
工商部门作为综合性行政执法部门,涉及市场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门的财务状况和供给体制,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提高执法效能上下功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变化,工商部门监管范围大、任务重、责任大,与自身人员少、力量弱、资源有限的矛盾更加突出,工商部门只有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才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职能到位;才能解决社会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部门的快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从工商部门的现状来看,造成监管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观念落后。从总体上讲,工商队伍的执法素质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形势下法制建设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对法律的立法精神、自由裁量的运用理解不深,领悟不透,方法简单粗暴,强势执法、甚至野蛮执法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在执法理念上,少数执法人员缺乏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为执法而执法,盲目追求执法的效果,没有把执法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造成了执法与发展关系的错位。
二是成本意识淡薄,资源配置不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执法收益和执法成本的对比基本反映出我们监管执法的效能。在实际执法中,我们多考虑的是执法的效果,而忽视了执法投入产出的对比,缺乏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同时,在执法资源的配置上不合理,机构设置过多过细,各业务机构和基层分局的职能交叉、资源内耗严重;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审批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人力的投放上不平衡,执法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监管机制不新,内部管理不严。现行的监管机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注重于传统的有形市场的监管,没有真正建立起对无形的大市场监管的机制;注重突出执法职能,而忽视了企业自律和行业管理作用的发挥,没有确立“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的市场规范理念,造成投入大,效果不明显;监管的科技含量不高,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的热情不高。同时,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够,管理的漏洞大,监管的薄弱环节多;考核机制不完善,注重了执法结果,而忽视了执法过程,形成了一种“罚没收入至上”的观念,造成行为和目的的错位;竞争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作用没有发挥。这些都影响到工商部门整体的执法效能。
四是执法保障缺位,打击力度不够。市场监管执法是一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但当前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自收自支的供给体制,加之工商执法涉及面广、难点问题多,执法所需人力、物力的增长同实际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费保障困难,导致执法争利扰民、违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装备投入不足,加之执法手段有限,造成执法力度减弱,缺乏执法的震慑力,直接影响整体执法效果。
三、提高执法效能的途径
根据新形势下工商执法工作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理顺事权关系。目前,由于各业务科室、基层分局的职责不尽明确,权限划分不清,导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或者因相互争利推责,内耗严重。为此,必须全面理顺各科室、各基层单位事权关系。
一是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按照上级“三定”方案的规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与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设定各业务科室、基层分局的职责。同时,以辖区属地管理为主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由上级机关行使的市场准入、日常规范、违法查处等监管职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以辖区综合性监管、服务为主;机关科室和直属机构的职能以指导、服务基层为主。
二是整合执法资源。按照执法办案、市场规范、行政许可、维护保障等4个方面,严格、科学界定公平交易分局、专业市场分局、登记注册
分局及市局内设机构的职责。对公平交易分局,明确执法办案机构,负责查处不正当竞争范围内的大要案件的查处和系统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督办;专业市场分局,以市场规范为主,负责专业市场监管,体现其专业化的监管职能;登记注册分局,以实施行政许可为主,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许可职责。局机关负责为全系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形成完整的职能链,环环相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实现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目标。
三是强化工作流程管理。按执法办案、市场规范、行政许可等具体事项,分类制定运行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如登记许可,按照“一审一核”的要求制定企业登记流程,严格规定审查、核准环节的操作规程、审查事项、审查内容、办理时限、相关责任等。
四是细化岗位职责标准。根据各岗位特点,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奖惩“五定”,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在系统内推行注册官、经济检查官、委派法制员等制度,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2、优化执法力量布局。一要加大基层执法力量的投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基层分局人员占县市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基层倾斜力度,把人力的投放的重点集中到基层。二要着力改变执法力量不均衡的现象。根据市场主体的数量、监管的外部环境、交通地理条件、经济的活跃程度以及监管工作量大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分局、各单位人员的编制数,有效解决监管力量投放不合理、监管效能差的状况。三要优化队伍结构。结合干部业务素质、个人专长、年龄结构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人员进行适当调配,优势互补、人尽其才,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四要加大执法装备的投入。结合新形势对执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提高队伍执法素质的同时,为办案机构配备执法专用车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案工具,为执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
3、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在目前工商部门财务保障体制下,全面引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即尽可能减少不可控成本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机构的完善、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机制的创新等手段,减少可控成本的支出。目前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采取运动式执法方式,投入成本高,获取效益低。针对这一现象,要引入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控制行政成本的增长。
一是实行行政支出定额管理。对日常执法工作,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的难易和预期收益值,进行综合的分析,确定支出定额,并严格按定额执行。
二是建立资源消耗登记台帐。对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如实登记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量、投入量,如投入人数、执法车辆、时间、社会资源等,与获取的收益进行比对。对比率大于1的工作,要从投入上进行控制,尽可能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是建立常态化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明确统一的支出项目和核算方法,对执法支出进行严格的归集划分,将执法活动的支出纳入控制之中,实行严格的分析对比,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将其作为效能考核的主要内容。
4、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一是改进执法办案体制。在落实集中办案的前提下,推行统分结合的办案模式,全系统执法办案任务由公平交易分局统一承担,并接受市局考核,其具体工作全部分解到基层,由基层分局具体落实,公平交易分局实行分片挂点督导,承担指导、督办职责。督导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即接受公平交易分局和基层分局的管理考核,督导人员的津补贴既与基层执法办案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又与自身工作挂钩。同时,组建经济检查大队,专门负责大要案件的查处工作,发挥公平交易分局执法的拳头作用,并全面协调、指导、督办系统执法办案工作。
二是继续深化分类监管工作。为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监管模式,要全面推行并深化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市场主体的分布、违法违章的频率、信用程度的优劣,事前制定周密的巡查计划,合理配备巡查力量,确定巡查内容,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巡查,提高巡查监管的效能。
三是改进执法的行为方式。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决杜绝野蛮执法、粗暴执法、侮辱被管理者人格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好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关系,根据相对人的不同情况、主观因素,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在体现法律严肃性的同时,体现执法的人性化。以此消除相对人的对立情绪,取得他们对工商执法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实现执法效果的最大化。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增强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布设全方位的监控网络,广泛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一些长期存在、呈现规模化的违法违章行为,要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形成执法的合力。还要加强与公安、质监、卫生、文化等部门的协作,采取联合执法、统一行动的方式,改变单打一,投入大,收益低的状况。
5、强化内部管理监督。一是建立严格的督查巡查制度。一方面,以效能监察为重点,对执法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价,对工作重点偏向、效果不明显的,下达监察通报,重点督办;另一方面,以行风监察为重点,对基层执收执罚、登记许可、行为规范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查,定期进行通报,纠正违纪违规行为,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强化绩效考核。要制定动态化的执法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把文明执法、工作业绩、办案质量等纳入考核范围;建立案件主办人制度,对业绩不突出、执法不规范的执法人员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待岗培训、撤销主办人资格、调离执法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三是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对违规执法、行政不作为,造成诉讼败诉、复议改处、行政赔偿等,要严格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