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系解读: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0年7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新加坡通过《联合声明》,欢迎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三方尽早同时加入这一组织。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自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亚太经合组织便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了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倡议,得到了亚太各经济体的接受和赞同。
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70%、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01年10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有关成员双边关系的发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除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揽子计划外,积极与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合作,通过双边、多边和地区性合作等各种渠道,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9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将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
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于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
1989年11月6日至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为官方论坛,秘书处对其活动起辅助作用。其议事采取协商一致的做法,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其中,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是于1989年11月APEC成立时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为该组织观察员,可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会议和活动。APEC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是英语。经过多年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秘书处等多个层次的工作机制,涉及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对话等广泛的合作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于1991年起开始启用,呈绿、蓝、白三色的地球状。会标不仅代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代表着亚太地区的希望和期待。会标的含义:地球用太平洋这一半代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绿色和蓝色代表亚太人民期待着繁荣、健康和福利的生活,白色代表着和平与稳定;边缘阴影部分代表亚太地区发展和增长富有活力的前景;中间是白色的APEC四个英文字母。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就有关经济问题发表见解,交换看法,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间轮流举行,由各成员领导人出席(中国台北只能派出主管经济事务的代表出席)。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对推进APEC合作进程的主张。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9·11”事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上海共识》和《数字APEC战略》等文件。与会各成员领导人还利用午餐会就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会议就全球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执行上海会议成果及反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和《反恐声明》。江主席在会议上就亚太经合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广泛合作阐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和主张。江主席还就反恐问题作了重要发言,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演讲,并出席了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的对话会。
历次会议
部长级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决策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贯彻执行领导人会议通过的各项指示,讨论区域内的重要经济问题,决定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向和内容。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由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除外)以及外贸部长或经济部长、商业部长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派代表)出席。首次会议于1989年在堪培拉召开。
高官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机构,始于1989年,通常由当年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主办,每年举行3至4次会议,主要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的决定,审议各工作组和秘书处的活动,筹备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其后续行动等事宜。高官会议下设4个委员会和11个专业工作小组。4个委员会是贸易和投资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11个专业工作小组分别为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能源、海洋资源保护、电信、交通、旅游、渔业、贸易促进、农业技术合作和中小企业。
秘书处于1992年9月在新加坡设立,为APEC各层次的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秘书处最高职务为执行主任,任期一年,由每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主指派。副执行主任由下届APEC会议东道主指派,一年之后成为执行主任。
工商咨询理事会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常设机构,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太平洋工商论坛。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创造有利的工商环境提出设想和建议,并向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提交咨询报告。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工商界人士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进程。每个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派3名具有代表性的工商界人士参加理事会。工商咨询理事会秘书处暂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经费由各成员缴纳。理事会主席采取轮换制的原则,即由当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担任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工商咨询理事会每年召开3-4次例会,并在每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各成员领导人举行一次对话会。
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出影响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域,协调政策措施并讨论如何在这些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各成员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中小企业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95%的企业为中小企业,雇用了80%的劳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60%和整个出口的35%。但由于规模和实力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特有的困难。
妇女领导人会议由亚太地区经济体中商业、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等方面的妇女领导人组成,是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形成的妇女论坛,它不设领导机构和常设机构。其目的主要是为亚太地区妇女设立一个进行交流的论坛。它提供、传播、推动并应用与性别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重点为各国中、小企业的女企业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机会,并向亚太经合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2000年文莱会议决定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妇女领导人会议协调组,负责承担宣传联络、监督、咨询等工作。妇女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当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国主办,会议议题一般与政府会议主题密切相连。
第三篇:关于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
关于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 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唐政通字[2014]8号
为做好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和《APEC会议期间全省限行机动车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2014年11月3日0时至11月12日24时期间,实施机动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唐山市区及各县(市)城区道路和高速公路全天禁止“黄标车”通行。
二、每天7时至19时,唐山市内所有道路禁止三个尾号非营运小汽车、摩托车通行(车号尾数为字母的,按“0”管理),具体如下:
11月3日限行尾号为:0、1、2; 11月4日限行尾号为:3、4、5; 11月5日限行尾号为:6、7、8; 11月6日限行尾号为:9、0、1; 11月7日限行尾号为:2、3、4; 11月8日限行尾号为:5、6、7; 11月9日限行尾号为:8、9、0; 11月10日限行尾号为:1、2、3; 11月11日限行尾号为:4、5、6; 11月12日限行尾号为:7、8、9;
以下机动车不受上述措施限制,允许在限行范围内道路行驶:
1、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2、“绿色通道”车辆(即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邮政专用车;
3、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任务的行政执法车辆和清障专用车辆;
4、环卫、园林、道路抢修的专项作业车辆;
5、悬挂“使”字头号牌车辆及经批准临时入境的车辆;
6、殡仪馆的殡葬车辆。
三、唐山市区及各县(市、不含玉田县)城区道路,每天7时至9时、11时至13时、17时至19时禁止运输土方或渣土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以及未配装密闭运输装置运输散体物料或者密闭装置破损的车辆通行,“绿色通道”车辆除外。
四、玉田县城区每天0时至6时,禁止运输土方或渣土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以及未配装密闭运输装置运输散体物料或者密闭装置破损的车辆通行,“绿色通道”车辆除外。
五、本通告所称“黄标车”按《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中心区部分道路禁止“黄标车”通行的通告》(唐政通字【2014】1号
第四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七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是非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共有21个成员国。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成立背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 APEC)成立于1989年。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呈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面对东亚的崛起和欧洲的日渐强大,美国调整了其对外经济政策,提出了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设想,欲以亚太为依托抗衡欧洲并牵制日本。日本则欲凭借其经济实力,确立自己在亚太的重要地位,与美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东盟对日渐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深感忧虑,探求维护自身利益的途径,加之当时“乌拉圭回合”谈判困难重重,全球贸易体制前途未卜,加强合作、互相协调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尽管此前相继成立了太平洋盆地经济委员会(PBEC)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但它们都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在此形势下,APEC便应运而生。
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
1.成员国的广泛性
亚太经合组织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APEC成员国的广泛性是世界上其他经济组织所少有的。APEC的21个成员体,就地理位置来说,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就社会政治制度而言,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就宗教信仰而言,既有基督教国家,又有佛教国家;就文化而言,既有西方文化,又有东方文化。成员的复杂多样性是APEC存在的基础,也是制定一切纲领所要优先考虑的前提。
2.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
APEC是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在此合作模式下,不存在超越成员体主权的组织机构,成员体自然也无需向有关机构进行主权让渡。
3.开放性
APEC是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组织。APEC之所以坚持开放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PEC大多数成员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以加工贸易或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所形成的贸易格局使这一地区对区外经济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而采取开放的政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贸易长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区域外的歧视政策而缩小区域外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APEC成员体多样性,及其实行的单边自由化计划也客观要求它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4.自愿性
由于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差异,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要想取得“协商一致”是非常困难的,APEC成立之初就决定了其决策程序的软约束力,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安排。不具有硬性条件,只能在自愿经济合作的前提下,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国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与承受能力对具体产业及部门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自行作出灵活、有序的安排,并在符合其国内法规的前提下予以实施,这就是所谓的“单边自主行动”计划。
5、松散性
a.没有组织首脑。b.没有常设机构(各成员国轮流举办。2001年7月在我国上海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这是自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在我国举办)。c.对成员国的约束力较小。
尽管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就实现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做出了承诺,但在认识上,不能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产生误解,即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真正的区域经济集 团组织,就落实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进行谈判。事实上,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政府 间的协商合作组织,不同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是建立在“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的,不能搞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规定,任何方案或动议都必须经过各成员一 致同意。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是以承认“多样性”为前提的。“多样性”包括成员间在发展、利益和参与上的不同。承认多样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在体制上不能推行一种统一的模式,要多种形式、多种结构并行;其二,在发展上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差别和利益,不能以强制的方式“齐步走”,要实行“组织推动、自愿选择”。亚太经合组织可以制定行动目标,但实现目标要靠协商,不能靠谈判 APEC-宗旨议题 宗旨
为本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要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在围绕亚太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所展开的讨论中,以下7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是: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被称为反映APEC精神的7个关键词。
主要议题
APEC主要讨论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实施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金融稳定和改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近年来,APEC也开始介入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议题,如人类安全(包括反恐、卫生和能源)、反腐败、备灾和文化合作等 APEC-运行方式
贸易投资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APEC的长远目标,但由于APEC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在实现自由化目标的具体步骤上,APEC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制定了两个时间表,即1994年在印尼通过的《茂物宣言》中所确定的,APEC发达发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投资自由化。此后APEC先后在1995年和1996年通过了实施《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和《马尼拉行动计划》,开始通过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两种途径,落实各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承诺。
经济技术合作
APEC开展技术合作的四个重点主题:科技信息交流、促进研究人员的交往及人力资源开发,增进政策透明度,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自1989年APEC成立起,经济技术合作(E-COTECH)已经历了一个逐步走向具体化的发展过程。1994年的茂物会议将“加强亚太大家庭内的发展合作”正式作为APEC的合作目标之一。1995年的大阪会议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并列为APEC的两个车轮,确立了ECOTECH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政策共识、共同活动和政策对话。制定了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行动议程,确定了合作的目的、合作方式及13个合作领域。这些都是技术合作领域中迈出的具体的建设性的步伐。合作模式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给取关系,而是确立了经济技术合作机制,鼓励私人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参加合作,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ECOTECH活动得到开展的情况下,1994年成立了产业科技工作组。1995年召开了科技部长会议,明确了APEC开展技术合作的四个重点主题:科技信息交流、促进研究人员的交往及人力资源开发,增进政策透明度,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1996年APEC《马尼拉框架》为经济技术合作规定了目标和原则,并确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资本市场、科学技术、环保和中小企业等6个优先合作领域 内部贸易量
中国与APEC成员的经贸关系
亚太地区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1999年我国与APEC其他20个成员的贸易额达2709.7亿美元,占我国当年贸易总额的75.1%。在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中,除欧盟外,其他均为APEC成员,即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东盟、韩国、中国台北、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吸引外资方面,1999年我国新签合同外资金额412.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3.98亿美元,其中来自 APEC成员的投资分别达309.2亿美元和312.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新签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75.0%和77.3%。
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二是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为对象的,中国吸引外资的五分之四也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近年来,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之间每年的贸易额,均占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70%以上。
东亚成员的内部经贸关系
从1990-1998年,东亚地区中间产品,如部件和原料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制成品贸易,例如机械部件贸易额增长了179%,域内制成品贸易额总体才上升了92%。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增长表明东亚地区的产业结合程度的加深。地区产业联系紧密 1990年和1992年区内经济实体间出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4.8%和43.1% 以各经济体的出口贸易中属于域内相互贸易部分的比重来看,在1994年日本为38.4%、中国为55.9%。与此同时,区域内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6年日本在东亚的直接投资(FDI)占其在全球投资总额30.2%,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5%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思路 1.“单边行动为主”模式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以鼓励和推动成员政府进行“自主的、单边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基点,主要的方式是通过“促进”(FACILITATION)来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亚太经合组织可以制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或时间表,也可以制定非约束性的守则,但进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安排以及部门选择应由各成员政府自己确定,这种行动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的
2.“两条腿走路”模式
亚太经合组织在鼓励和推动成员进行“单边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支持所有或部分成员政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某些产品或领域(易进行和共同收益大的)一起进行消除贸易障碍的行动,并使这种开放自动向其他成员提供。由于这些先行开放的市场主要在参与者之间具有共享性和互补性,因此,这一方面体现了非歧视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对其他国家无偿享受成果的担心。有的专家提议,首先选择的产品可以包括:钢铁产品、冶炼矿产品(如铝)、纺织品以及航空等。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好处是:其一,符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要走“渐进式道路”的特点;其二,为各成员政府提供了自己选定类别和时间进度的自主权,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在符合各成员利益的条件下,以“多种速度”来进行;其三,可以体现利益上的互补和受益上的透明,建立起合作基础上的自我竞争优势。3.贸易集团模式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24款的规定,亚太经合组织采取了向内部优惠贸易集团的方向发展,即各成员政府通过谈判,制定消除贸易障碍的进程表,内部市场向外部的开放通过互惠让步来进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效 1.经济发展
主要活动是由经济委员会组织和进行的。其活动包括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出版经济预测展望,建立成员经济数据库。同时,通过召开经济领域的部长会议,在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协调方面进行商讨。目前,这方面活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交流情况,为各成员的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指导。
1995年:亚太经合组织又批准了《大阪行动议程》,细化了行动方案。
1998年至2004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由16.6%降至6.4%。
2001年,各成员在《上海共识》中承诺在此后5年将交易成本降低5%;
2005年,各成员又确定了釜山路线图,同意在2010年之前将交易成本再减少5%。2.海关合作
这方面的活动主要是:建立海关数据库,简化通关手续,统一海关程序。3.产品技术标准
这方面主要的活动有,选择一些部门,对产品技术标准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比如,日本选择的是空调、电视机、电冰箱,澳大利亚选择的是食品标签,马来西亚选择的是橡胶,韩国选择的是塑料制品。目的在于,使成员了解情况,推动标准的统一和相互承认
4、投资领域
茂物会议已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非约束性投资原则”,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这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框架。各成员将根据这些原则,对自己的管理法规和政策进行对照和调整。亚太经合组织将为原则的落实提供信息、指导、培训等,也会就原则执行的情况进行讨论。
2007年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特拉斯日前表示,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于1989年成立以来,该地区的经济产值总量已经增加了2倍,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37万亿美元。
亚太经合组织18年来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降低了该地区的贸易壁垒,使得该地区的经济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在此期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人均收入由5205美元升至14000美元,增长幅度将近170%,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年来,在推动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成就斐然。可以说,奉行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既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核心价值之一,又是推动其成员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的强大动力。据统计,1989—2009年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平均关税水平从17%大幅降至5%,区域内贸易则增加了5倍。自由贸易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有力地促进了APEC成员的经济增长。
发展问题
近年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而且比较顺利,尽管如此,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
第一、在削减关税问题上内部矛盾越来越明显。亚太经合会成员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的国家。
第二、是接收新成员问题,亚太经合会已有21个正式成员,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加入亚太经合会。从客观上分析,成员越多,越难形成集体行动计划,越难达成共识,将使自由化过程放慢。在接收新成员问题上,关税低的成员与关税高的成员持不同意见。
第三、是工作重点问题。发展中的国家渴望将经济技术合作作为亚太经合会活动的一个中心,发达工业化国家却依然把力量集中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明显。到目前为止,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仍大大滞后于贸易投资自由化(1994年达成的茂物目标,发达国家成员将在2010年实现“贸易
和投资自由化”还没有完全实现)
第四、方向之争: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将APEC发展成为亚太共同体的设想。APEC是只讨论经济问题的论坛,还是改变其性质,把议题扩展到政治、社会等领域,并引入非政府组织及民间参与,关系APEC的未来发展方向。美国、加拿大等成员不断试图在APEC内引入经济以外的议题,也不断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成员的反对。
第五、原则之争:APEC采取何种政策、运作方式关系该组织的资本特性问题。是进一步肯定以自主自愿、协商一致为核心内容的APEC方式,以此处理APEC合作中的差异与分歧,还是像发达成员所推动的,以“实质多数”等方式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对这一问题各方并未达成共识。
亚太经合组织的未来发展的建议:
第一,突出特色,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应该坚持不懈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支持将发达成员如期实现茂物目标作为亚太经合组织近期工作重点,稳步加以推进。
第二,加大投入,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更大成果。经济技术合作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缩小成员间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的必要手段。我们应该加大经济技术合作投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合作的新方式,切实帮助发展中成员开展能力建设,扩大技术转让,提高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中国政府将拨款一千万美元设立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机制生机活力。当前形势下,亚太经合组织应该主动适应新情况、积极应对新挑战,继续稳步推进自身改革和机制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效能,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
1、重塑经济增长模式
过去一年多,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造成巨大冲击。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认识到,危机前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寻找一种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峰会发表的《新加坡宣言》,所谓“平衡”,就是要确保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监管和结构性政策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经济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和更加平衡的增长。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承诺,将提高经济的灵活性,扩大私人需求,发展金融市场,以提升经济增长的长期潜力,缩小不同成员之间的发展差距。
所谓“包容”,就是要确保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提供的机遇和带来的好处。此举有助于各成员更好地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包容的经济增长,也就是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还可以加强各成员内部对于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共同支持。
所谓“可持续”,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绿色经济,重视节能环保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坚持自由贸易原则 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是亚太经合组织核心理念之一。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表示,过去20年间,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成员间自由贸易方面非常成功。在共同协商、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成员间平均关税水平已从17%大幅下降至5%,贸易壁垒不断消除,成员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了5倍。
在当前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坚持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抬头。如果任由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将受阻,亚太经合组织赖以成功的根基之一也将面临挑战。
3、继续加快地区融合
亚太经合组织覆盖半个地球,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4.2%。从1989年成立至今,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已共同构成了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区。
实现地区融合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之初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加快地区融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将采取一项综合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边境论”。一是在相互之间的边境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二是在各自边境之内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经商成本,创造更好的经商环境;三是跨越所有边境,通过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供应链联通。
4、亚太经合组织向机制化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化的含义主要是:1.建立经常性的协商和工作机构,其中包括以具体任务为基础的功能性工作组或委员会,以协商为基础的高官会、部长会以及非正式首脑会等;2.有长期的、连续的合作计划和项目;3.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因此,机制化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集团化和使亚太经合组织具备行使立法或管理的功能。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机制,推动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开放环境
第五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亚太经济合作问题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日本民间人士日本小岛清教授提出来的。1967年在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的倡议下,形成了亚太地区第一个规模较大、较正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经过不断的发展,在1989年堪培拉举行的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正式成立。现今,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该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最初提出的有关亚太经济合作的种种设想,都是以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这五个发达国家为对象的,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才开始吸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东盟国家乃至部分拉美国家。直到如今,APEC已经有 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华台北、泰国、美国、越南。我国在1991年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越南在1998年加入,是最后一个成员。关于组织成员问题,早在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时就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直到2007年,各国领导人对重新吸纳新成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在新成员须满足的标准问题上未达成一致,于是决定将暂停扩容的期限延长3年。从长远来讲,另外一些国家的加入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些国家一旦被接纳,APEC则有可能成为一个超越区域范围的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等。其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APEC主要讨论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实施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金融稳定和改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近年来,APEC也开始介入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议题,如人类安全(包括反恐、卫生和能源)、反腐败、备灾和文化合作等。
就目前状况来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亚太经合组织仍将处于调整阶段。区域内政治安全问题、区域内经济安全问题、区域与次区域之间的协调问题都是妨碍APEC发展的因素。
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危机的受害者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谨慎态度,在APEC内部,始于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难以按原有设想加以推进。经济技术合作得以保持发展势头,但因发达成员态度消极,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需时日。1998年和1999年的两年,APEC进入一个巩固、徘徊和再摸索的调整阶段。亚太经合组织在发展中,也渐渐地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削减关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越来越明显。在接纳新成员问题上,关税低和关税高的成员持不同意见。在工作重点上,发展中国家强调经济技术合作,发达工业化国家却把重点依然集中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想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尽义务,对经济技术合作采取消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