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节
在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节《二元一次方程组于一次函数》的关系中要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我们必须在课堂中处理好让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衔接的桥梁,而要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其对应的一次函数点的坐标。我们就要降低桥梁的起点,从学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找恰当的切入点。学生一会解二元一次方程也会做函数图像,所以我我们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做切入点完成这一任务。所以可以设计一下问题层层深入的解决问题。
第二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式的加减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式的加减练习题
1.分式1
x3x2与2x92的最简分式是.
aba2b2
2.化简的结果是()baab
A.0B.2a2b2bC.D. aba
3.已知a、b满足ab=1,M11ab,N则M、N的关系为()1a1b1a1b
A.M>NB.M= NC.M 4.计算: 14x1m153v2 (1)(3)2(2)22v1(4)22xx3mv1x9x6x9m9 5.计算:(6.若 7.设轮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该船在河流(河流速度为u,其中u A,所用时间为T;假设u=0,即河流改为静水,该船从A至B再返回A,所用时间为t,请问哪个时间短? x2x22xx1x24x4)4x,并求当x3时原式的值. x2x3xy2y11的值. 3,求xyx2xyy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第1节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活动: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你准备怎么拿呢?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探索 看书说理,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1、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还有别的画法吗? 3、你理解“单位一”的意思了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三、练一练 1、独立完成1、2、3,体会分数之间的关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4、思考:小红和小明都吃了1/2块蛋糕,谁吃的多?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1/2---------4枝 1/2---------3枝 整体“1”不一样,分数所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课后反思: 第2节 分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一分 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3个饼,这下八戒可发愁了:“3张一样大的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2、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四分之一,3张饼分完,每人共得了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第二种分法:先把3张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3个四分之一的饼,合起来就是四分之三。 3、这里的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4、同学们非常能干,帮八戒解决了难题。如果有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九。 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合起来是2张加上四分之一张。 2张加上四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 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吗? 5、观察四分之 3三、四分之 九、2又四分之1一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 6、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谁来说一说?(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四分之四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8、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 在假分数里,像2又四分之一,一又四分之三这样的分数叫做带 分数。活动二:试一试 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第二题: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课堂练习 1.独立练习练一练1、2、3集体校对。 2.判断(1)真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大于1. (3)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五、板书设计 分 饼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 带分数:带有整数的分数 课后反思: 第3节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 4÷5= 80÷5= 3÷7= 5÷10= 4÷9= 归纳分类: 36÷6 和80÷5的商为整数; 4÷5和5÷10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4÷9的商为循环小数。 2、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国庆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国庆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语文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计划吗? 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 食品数量 班级人数 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 果 50个 50÷58 饮料 49瓶 49÷58 花生 8千克 58 8÷58 上面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分数来表示?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同学们愿意帮***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我们用分数来表示它。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2)小组讨论:1÷3=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4)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3、巩固关系 国庆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语文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 3÷4= 3/4(张) 答:每人分得 3/4 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板书:a÷b= a /b(b≠0) 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练习实践 1、练一练1、2、3题。 2、拓展练习 7÷13= 7/13 =()÷()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a /b(b≠0)3÷4= 3/4(张)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答:每人分得3/4张饼。教学反思 第4节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故事引入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12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 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有什么规律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折: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用手分别平均折成4份、8份、16份。 (2)画:在折好的长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3份、6份、12份画上阴影。 (3)剪:把长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比: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各是几分之几? (2)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3)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4)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小组讨论。 (5)汇报讨论情况。 (6)启发点拨。 A.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B.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说明。 C.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7)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A.思考:要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B.让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8)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8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3/4=6/8=12/1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课后反思: 第5节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说说什么如何找最大公因数? 说说如何约分。 二、练习 举例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说说什么如何找最大公因数? 说说如何约分。 第1题,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渗透集合思想。 第2题,练习约分,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数约分,再连一连。 第3题,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4题,先找出分数,并说思考方法。再提出一些问题。 第5题,开放题,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第6题,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出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30和24的公因数是1、2、3、4、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4dm、6dm的方砖。 三、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设计表格,用分数知识交流。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6节 找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因数的比赛,好吗? 同桌互相比赛,一个找出12的全部因数,另一个找出18的全部因数,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你是怎样找的? 12=()×()=()×()=()×()18=()×()=()×()=()×()或者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学生反馈答案后,师出示两个集合圈:请在书上的这两个集合圈中分别填入12和18的全部因数。 出示两个相交的集合,提问:这两个集合和上面两个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里填12和18公有的因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在书上相交的集合圈中填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除了用上面的办法,你还有没有办法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活动二:练一练 完成第一题:出示8和16,找一找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8和1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你能找出它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明白,16是8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完成第2题:出示5和7,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吗?你有什么办法直接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吗?(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第4题: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先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数学探索:在表中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1×12=2×6=3×4 12的因数:1、2、3、4、6、12 18=1×18=2×9=3×6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 其中最大的是6 教学反思: 第7节 约分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约分的方法。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一做 复习:下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几?2/3 10/15 12/15 8/12 4/7 30/60 今天我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对分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出示“做一做”:你会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板书:1/3 2/6 4/12 8/12 请你观察上面几个分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可能会说:这几个分数都是相等的。 为什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分数的大小却是相等的?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释同学的发现吗? 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 8/24=8÷2/24÷2=4/12 4/12=4÷2/12÷2=2/6 2/6=2÷2/6÷2=1/3 把8/24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2得到4/1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8/24=4/12。 二、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8/24=8÷8/24÷8=1/3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了,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有时要约好几次,也可以这样写。活动二:试一试 把16/48化成最简分数:你是怎样约分的?化成的最简分数是多少?完成练一练第1题: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第2题:猜灯迷,连谜底。 第3题:比较分数的大小。后面几题能不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第4题:写出三个与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约分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的过程叫做约分。 1/3 3/4 5/7 7/9 最简分数。教学反思: 第8节 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2的倍数呢?3和2的最小倍数都是几? 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几个数? 下面请同学们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谁能说说4的倍数?6的倍数呢?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公有的倍数:12、24、36、48„„^ 其中最小一个是12 (二)顺理成章,总结概念 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呢? 这个名字起得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公倍数? 那么,在这几个数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师生共同讨论) (三)总结方法,实际应用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在寻找最小的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做教材第51页的试一试。谁来汇报练习的结果? 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大家的想法,从而总结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四)总结收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不仅很好的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公有的倍数:12、24、36、48„„^ 其中最小一个是12 教学反思: 第9节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2.口答填空: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7和9 32和29 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2)教师:请看一看这一组分数,(指第二组板书出的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3.教师:请说一说同分母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同分子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它们在比较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三)巩固反馈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 (四)总结收获: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 分子分母都不同 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 六 加与减 (一)第一课时 买电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买家电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 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9、师小结。活动二:练一练 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反 思: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教师板书:102+97=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进行计算。102+9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完成第52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还可以采用凑整 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完成第53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3.想一想。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5页的第1、2题。做中得 完成第55页的第3题。反 思: 第三课时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对话平台 玩中学 1、一看。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在下面记一记。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 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汇报验算方法。 7、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8、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反 思: 第四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练习,巩固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道具。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1题。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3、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 4、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9题。 第(1)小题要帮助学生会看火车里程表。 第(2)小题可利用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反 思: 看望老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2—63页“看望老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结合一幅“看望老人”的简单路线图,让学生了解路线图的简单结构——由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因此根据线路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般要说向什么方向走,走多远。让学生看懂这幅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并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学生分析: 我班多数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有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95%以上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90%的学生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由于此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愤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2、在识别方位图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体会认识方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价值。 3、渗透尊敬老人这一传统美德教育。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及时评价。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生活中找方向 师提问: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西方) 背朝的是哪一个方向呢?(东方) 真不错,老师要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口令找方向。 全体同学起立,“请同学们面朝北,请同学们背朝南,面朝西。”请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进一步巩固对四个方向的认识] 2、平面图形上找方向 经过复习,老师发现生活中的方向大家掌握得很好,那么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呢?(课件出示练习题——学校及学校周围建筑物平面图形) 结合图提问: (1)怎样确定这幅图的方向?(在平面图上这样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看图填空并说出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自己生活的学校及周边的环境学生很熟悉,依此为练习题,既复习近平面图形上的方向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这一宗旨.] 师小结:辨别方向的有关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那么怎样看平面上简单路线图呢?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三、探究新知(时间20分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老人节)老人节快到了,三位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小红、小刚、小明相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可他们不知从自家出发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好心的小熊乐乐帮助他们画了一幅路线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1、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什么了?(小红家,小刚家、小红家、三位小朋友、数字、敬老院、邮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图形,从图形中获得数学信息.] 2、你知道两点间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两地距离)60m表示什么意思?20m呢? [设计意图:提倡自主学习,但并不能完全摒弃接受式学习,此处较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3、瞧,他们已经从自己家出发了,请同学们看一看图,动脑筋想一想,他们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想好后,独立完成书上的填一填。填好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意识] 4、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情况? 生1:小红从家出发,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回答时师演示课件)重点强调平面图形中怎样判断出小红是向西走60米的。确定小红家为起点,找准敬老院是终点,平面图中,敬老院位于小红家的左边,敬老院与小红家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0米。所以小红从家出发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生2: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说出怎样想的?(生回答时师演示课件)并重点强调平面图形中怎样判断出小明先是向北走20米的,找准起点、终点。又以哪为起点向东走50米的。 同样方法完成小刚的行走路线。上面的知识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很好,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忙完成下面问题。(课件出示)(1)谁家里敬老院最近?谁家离敬老院最远?小组同学合作计算一下。 师巡视指导困难学生。 小组汇报得出小刚家离敬老院最远,要先走30米,再走50米,一共80米。小红家里敬老院最近,只有60米。 (2)三位同学在敬老院帮老人劳动,还为老人表演节目。看望完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家呢? 生1:小红向东走60米回到家。 小红回家路线以哪为起点,以哪为终点?方向怎样确定? 生2:小刚先向南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就能回家。说出怎样判断方向的? 小明行走路线学习方法同上。[设计意图:去敬老院与回家的路线正好相反,能感受到方向之间的联系](3)敬老院与邮局都在敬老院的西侧,怎样确定它们的具体位置哪?(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 三位同学在大家的帮助下看望了老人,并顺利地回到了家。从中我们也学到了知识,说一说怎样辨认简单路线图? 师小结:要迅速辨认简单的路线图,首先要回辨认平面图的方向,知道平面图形的四个基本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次要找准起点,确定好终点。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来解决,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展示,锻炼表述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小组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培养学生探讨、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位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他们尊敬老人,老人也喜欢他们,老师也喜欢他们,那么你们平时要不要尊敬老人呀?(要)如果家中有老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哪?(帮老人干活;好吃的让老人先吃„„)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间14分钟)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红他们找到了敬老院。他们很感谢你们,现在想请你们去游乐场游玩,请看62页“练一练”1题。 按题的要求完成此题,集体订正。(课件演示) 2、寻宝图 完成63页2题 你们知道吗小狗天天要我和他一起去寻宝,你们也想去吗?让我们出发。 你们看到百宝箱了吗?想帮助那只小动物先找到百宝箱?说一说各自怎样走才能拿到百宝箱?(课件演示) 3、同学们表现真好,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爷爷、淘气、笑笑也来到了课堂,还给我们带来题,请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此题,汇报借助课件订正。 4、小蜗牛也来到了我们课堂,还请我们帮忙,看这道题。 一只蜗牛从A点爬向B点,规定只能向东或向北爬。想一想有多少种爬法?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设计四道练习题,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内化过程,其中第4题是一个开放题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开放思维,培养寻找多种答案策略的意识)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学会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能力,也是对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课评价:可自评也可互评生自由发言 哪组合作学习最优秀?谁是小小数学智慧星 ?谁是本节课的金话筒?谁是最善倾听的小白鹅呢? [设计意图:全课的收尾,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更能明确自己表现出色的地方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六、安排作业: 请你设计一张你家到学校的平面图,并标出沿途的主要建筑物。[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第三篇: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篇: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五单元看望老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