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07: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

第一篇: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

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我市对外开放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大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集群式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就全市开展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为引领,抢抓境内外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载体、重点区域招商,以引进重大产业、基地型和产业集群项目为重点,以龙头引进形成雁阵效应,以链式发展促进集群培育,高起点谋划战略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市动力电池及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煤化工、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选择1-2个主导产业作为突破口,力争2013年实现引进产业集群项目“保一争二”目标,即确保落地1个产业集群项目,争取两个;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实现“1+2+3”的目标,即开工1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两个5—10亿元的主导产业项目、3个3—5亿元的链式项目。经过3—5年的努力,在重点产业引进一批战略支撑项目、龙头和配套企业;在关键领域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在重点园区集聚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全市形成20个以上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力争国内外500强及行业50强企业引进数量、产业链条完整度、产业集聚规模、产业集聚区发展质量和带动能力等主要指标居中原经济区前列。

三、重点工作

(一)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按照“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产业集群招商路线图,制定招商行动计划,实施产业集群招商”的工作思路,认真研究分析境内外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区域分布和产业优势,深入研究其战略布局调整取向,结合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逐一制定产业集群招商计划和行动方案,明确招商方向,锁定招商对象,实行“一业一企一组一策”的办法,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介项目,努力寻求合作切入点,扎实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工作。

1.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金龙、环宇、科隆和新能电动汽车等重点企业,进一步提升电池隔膜、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水平,加快产业化步伐。加强电动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总成的开发合作。积极推进牧野区电池电源及材料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平原新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品产业集群,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建设竞争优势明显的动力电池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2.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积极推进平原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县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以血液制品、生物菌疫苗、生物发酵、生物核苷、生物基因等生物制品为重点,建设规模优势突出、主导产业鲜明、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地,配套建设辐射全国的医药物流配送基地。

3.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卫星通信、电波研究成果应用、战术数据链、微波着陆系统、超宽带自组网通信电台等高端产品,开发生产砷化镓、单晶硅等信息材料,扩大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开展通信技术服务和通信工程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4.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推进卫辉市、辉县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长垣县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煤化工、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产品,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起重机械、振动机械、大型铸锻件等传统产品,建设全国性生产基地。5.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利用MTO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联合发展现代煤化工装备,重点推进获嘉县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示范基地。

6.制冷产业。重点推进新乡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冷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中高档冰箱产品比重,实现空调产品规模效益,突破大型制冷装备技术瓶颈,发展冷藏物流产业链,建设制冷压缩机基地,加快制冷零部件产品升级换代,建设全国重要的制冷产品制造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出口基地和配套产业基地。

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专用汽车、汽车空调、转向、制动、变速系统总成,积极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垣县、辉县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8.食品加工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引进知名品牌,积极承接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卫辉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延津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食品饮料发展,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用面粉、乳(饮)品等生产基地。

9.纺织服装产业。积极推进卫辉市综合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打

造中原经济区有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承接地。

10.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南环、北环等综合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特色鲜明、覆盖广阔、优质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红旗区市级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建设,积极推进牧野区新乡市北部物流批发产业集群、卫滨区皮革服装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豫北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二)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

1.积极开展小分队定向招商。以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为单位,每个单位自成小组,主要领导带队,保证5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小分队招商人员要带项目、结伙伴、引资金。每个小分队要带1个产业集群项目,每个项目至少有3-5个目标伙伴进行联系和洽谈。小分队招商分三线进行,一线人员采用走出去“一对

一、面对面”直接对接洽谈,在重点区域或者针对重点项目开展定向招商、驻地招商;二线人员要为一线招商人员提供洽谈项目所需的资源、市场、政策、环境等保障;三线人员要为落地项目提供全程服务。

2.着重开展以商招商。重点选择中兵、中航、中粮、中科、百威啤酒、河南煤化、欧玛汽配、娃哈哈、立白、万向、健康元、空气化工、天光科技、海宁皮革城、杭州四季青等已落户我市的20家大型外来投资企业作为我市基地企业,通过它们及时掌握其总部及国内外同行业投资信息,深度挖掘其市场网络和客商群体,积极引进其上下游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以商招商的“葡萄串”效应。

3.积极推进企业招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我市金龙、华兰、白鹭、科隆、心连心、新亚、卫华等优势企业积极性,使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重点引导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有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民营企业对外招商嫁接,引进配套项目、产业链项目,促进企业集群化,实现“梯度”发展,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实力。

4.大力实施委托招商。搭建行业协会、商会平台,实施行业协会委托招商。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中山市印刷包装协会、慈溪小家电产业协会等全国知名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联络沟通,掌握其产业发展趋势、企业投资需求,与我市优势产业招商项目进行高效快捷衔接。2013年力争与5个行业协会、商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行业协会协助我市招商小分队开展活动,推进与行业内企业对接,形成稳定运作体系。

(三)打造招商载体,发挥平台作用

充分发挥开发区、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群招商中的主要载体作用,打造产业集群招商载体和平台。注重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效应,高起点、高水平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发挥其窗口、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荐我市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促进和提升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加强产业聚集区公共平台建设,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建立完善产业招商行业性支持体系。高水平规范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域产业园和境外招商工业园,为承接境内外重大和集群式转移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四)坚持示范引领,促进产业集聚

园区示范。各类示范产业集聚区和特色招商产业园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明确自身产业特点,加快发展专业工业园、特色产业园,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集群示范。发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示范带动效应,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路子,大力实施“招强引优”战略,注重引进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重大支撑项目和外资项目,以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促进全市产业集群不断上规模、强链条、创品牌。项目示范。围绕现有产业和骨干企业,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抓紧研究和提报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的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数据库,通过召开投资治谈会、新闻发布会和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重点推介。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规模、延长链条,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扩张,增强支撑带动能力,为产业链招商奠定良好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一把手”为产业集群招商第一责任人,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市、县两级结合、部门协调推进的联动机制、分包督导机制、进展情况定期通报机制。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产业集群招商的组织领导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集群招商的重大问题,对全市产业集群招商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督导检查、跟踪问效。市开放办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全市产业集群招商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实行“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招商方案,组建招商队伍,突破重点项目”的工作方式,把产业集群招商工作组织好,实施好,推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二)完善机制,加强督导

建立项目评估例会制度。由市发改、商务、工信、国资、国土、规划、环保、工商、科技、税

务、安监、技术监督等部门组成项目评估小组,定期开会,对项目立项、投资强度、环境评价、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由招商“引资”向“选资”转变。坚持“两会一督查”制度。即充分利用重大项目推进例会、对外开放工作例会作用,协调解决招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实施步伐。市开放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市)、区开展产业集群招商情况定期督查,在全市通报进展情况,并将产业集群招商情况纳入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外来投资引进、促进、外商权益保护三个中心职能,对外来投资企业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提升对基地型、集群式项目的吸引力。

(三)强化政策支持,提高承裁能力

对符合产业定位、带动能力强、集聚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省、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省、市政府下达各县(市)、区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城乡增减挂钩和挖潜指标予以优先保障,项目新征土地可按分批次用地方式单独组卷报批。对符合国家和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实行优惠地价供地。鼓励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按照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项目准入条件和有关协议,一次性购买土地使用权建设区中园,自行开发、建设、招商和经营。整合全市环境容量资源,向产业集群发展快的产业集聚区重点倾斜。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要求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在环境容量指标配置上给与优先保障。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单独环评审批管理单元,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和服务,减少环节,加快审批。加大对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和重点企业通过发债、上市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五、考核办法

(一)产业集群招商目标及分值设定

总分值100分,各项分值分布如下:

1.新引进开工1个总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项目(类似产业或关联项目要达到5个以上),占30分。

2.新引进开工1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占25分。

3.新引进开工两个投资额在5—10亿元的主导产业项目,占25分。

4.新引进开工3个投资额在3—5亿元的配套产业项目,占20分。

(二)评分细则

1.新引进开工1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项目(类似产业或关联项目要达到5个以上)。完成1个10亿元项目得30分,每超额一个按照30分/个加分,上不封顶;每个产业集群项目以10亿元为单位,投资额每增加10亿元加5分,上不封顶;关联项目每增加1个得3分,上不封顶。

2.新引进开工1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完成1个者得25分,每超额一个按照25分/个加分,上不封顶;以10亿元为单位,投资额每增加10亿元加5分,上不封顶。

3.新引进开工两个投资额在5—10亿元的主导产业项目。完成两个者得25分,不足的按照比例计分;每超额一个按照12分/个加分,上不封顶。

4.新引进开工3个投资在3—5亿元的配套产业项目,完成3个者得20分;不足的按照比例计分;每超额一个按照6分/个加分,上不封顶。

5.引进产业集群项目或重大产业项目得分不重复计算,以单项得分高者计分。

(三)考核认定方式和考核结果运用

1.所有项目以开工为准计分,签约项目不计。2.采取每月通报、每季度督查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方式进行。

3.根据•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新政文„2010‟15号)文件精神,本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占年度考核总分值的50%;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年度目标占考核总分值的50%。

第二篇:某某县水电产业集群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电的需求为目标,以开发建设溪上游溪干流水电站及配套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重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水电行业的技术和运行管理水平,保证发、供电质量,提高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以农村水电资源统一管理为切入点,统筹协调搞好溪上游溪干流综合治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实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增强我县水电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按照市场运作、多家办电、业主负责、政府协调的方式,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自建、自管、自营”的方针,明确目标、统一规划、加快实施,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与标准,以国产技术和设备为主,优先选用系列化产品。至年前,全县装机容量从现有万增加到万,年发电量达到亿千瓦时,实现产值万元,实现利税万元,全县人均用电量从目前的增加到人均,达到并超过电气化县水平,的农村水电站及配套电网达到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⒈编制规划。我县水电资源多为径流开发,因此,科学合理开发水电资源,提高水电资源利用率,是做好水电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特别要加强溪干流梯级电站和溪、溪、溪骨干电站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水电资源。溪流域(即、、电站)的水电开发要考虑城区防洪、排污、环保、电信、电缆以及城市景观的综合效益,水库方案调整要考虑龙头水库的防洪和调蓄等综合效益,并由水电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水利和城建等主管部门及项目业主做好前期专业规划,经省、市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尽快进入初设和施工。县水利部门负责小流域的水电资源开发前期规划、审查工作。

⒉项目带动。水电产业集群:围绕我县水电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前开发建设溪干流重点项目和各乡镇水电项目共,其中:电站装机,电站装机,梯级电站装机,电站装机,电站装机,抓紧做好以上电站的前期工作,及时协调项目业主确定最迟开发时限,确保在今年以前全面动工建设。各乡、镇水电项目建设结合本乡、镇水电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在年前完成投产发电。

⒊加强招商。结合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招商引资活动,利用水电开发优势条件吸引外地业主投身县水电开发,做大做强县水电开发品牌,营造优良的水电开发环境。

⒊规范管理。不断强化优质服务,计划、水利、国土、经贸、建设、林业、物价、电力公司、税务、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要组建工作班子,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做好水电项目开发建设的服务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努力降低水电资源开发成本。项目引进单位要积极协助做好工作,帮助业主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⒋加强领导。水电项目建设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县政府成立水电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负责协调溪干流梯级电站和梯级电站建设,并指导和协调各乡(镇)水电开发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水电开发领导小组,协助做好县重点水电项目前期征地、拆迁的理赔和所在乡(镇)辖区内小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县、乡(镇)水电开发领导小组应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县水电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进行。

第三篇:产业实施意见

产业实施意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产业实施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加快各个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出了产业的一些实施意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产业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文一为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为了加快各个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出了产业的一些实施意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产业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

为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张政发〔2016〕48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牢树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采取“基地布局园区化、原料生产工厂化、菌种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销售加工专业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栽培基地,逐步走出一条“种养产业+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道路,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6 年培育食用菌工厂化龙头企业 1 个,建立标准化栽培生产基地 1-2

个,生产食用菌菌棒 500 万个,栽培食用菌菌棒 500 万个。以高台县智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新坝镇、南华镇、骆驼城镇各落实香菇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5 亩,企业同基地农户签订栽培合同和产品订单,进行香菇栽培加工销售的试验示范,为发展壮大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有效借鉴。到2020 年,全县培育 3 个以上食用菌栽培经营主体,发展 5 个以上食用菌栽培基地,食用菌栽培基地面积达到 1000 亩,年栽培各类食用菌菌棒 3000万个,年产鲜菌(菇)2200 万公斤以上,总产值达到 1.5 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产业布局,逐步扩大发展规模。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祁连山沿山冷凉地区的新坝镇为重点区域,发展中低温型草木腐食用菌,利用夏秋季的低温优势进行生产,辐射带动其他镇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

(二)强化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标准,突出抓好食用菌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质量监管、菌种质量检验检测、生产过程记录、产品质量追溯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健全县、镇、基地三级检验监测体系,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培育营销队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食用菌营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营销大户、中介组织和加工企业的作用,健全完善促进食用菌产品营销的政策体系,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将分散的栽培户组织起来,形成“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食用菌产业经济联合体;引导和鼓励食用菌栽培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增值空间。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民间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针对不同区域人群研发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食用菌产品,逐步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延伸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食用菌菌渣回收综合利用体系,充分利用菌渣生产动物饲料、育苗基质、有机肥等。力争到2020 年全县食用菌生产所需培养料基本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菌料循环化利用。

(五)创建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创建食用菌名优品牌,到 2020 年,创建省级以上食用菌名优品牌 1 个、认定食用菌有机食品 1 个,绿色食品 2 个。鼓励支持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到国内外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我县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重点产业来抓。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工信等单位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镇、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特色和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

来抓,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计划,认真研究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对在本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及科研实验推广的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栽培户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扶持,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2016 年,县政府将从支农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布局,扩大规模。

1.扶持建设食用菌设施棚室。

①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栽培食用菌的,每座日光温室以实际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 50000 元)给予同期银行基准利率 50%的贷款贴息。每座钢架大棚以实际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 20000 元)给予同期银行基准利率50%的贷款贴息。

②对在蔬菜产业园外连片新建 30 座以上(含 30 座)高标准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发展食用菌的,每座日光温室(60m×9m)补助 5000 元;每座钢架大棚(60m×9m)补助 2000 元。优先解决供水、供电、通路等配套设施。安装自动卷帘机的,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

③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配套层架式设施发展食用菌的,享受 2016 年县委一号文件奖励扶持政策。

④对新建连体钢架大棚(5 亩以上)并配套层架式设施发展食用菌的,每座连体钢架大棚奖励资金 5 万元。

2.扶持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从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企业,按照《高

台县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若干扶持办法》和《高台县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办法》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县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优先向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倾斜。

3.扶持发展食用菌栽培农户。对在日光温室或钢架大棚(1 亩以上)发展食用菌(香菇)的农户,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企业和农户签订食用菌生产和产品收购合同,企业提供菌棒,回收合格产品。农户按规程和标准生产食用菌,按订购合同交售合格的食用菌产品。

(三)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在菌种选育、高效栽培、菌棚建造、菌渣利用、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贡献率。

(四)加强人才培育。加强食用菌产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业务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技术队伍,指导食用菌栽培农户按市场需求、菌种特性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

(五)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营造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舆论氛围,宣传食用菌栽培设施建造、菌种生产、栽培管理、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信息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典型企业和农户,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水平。

(六)加强监督考核。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指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开展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研发,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关镇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食用菌产业发

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县督查考核局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加大各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检查考核力度,促进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 年 8 月 31 日

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央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政府《关于推动全省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根据晋城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城市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现代传媒、艺术品、文体娱乐、动漫影视和教育培训这 6 个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形成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加强对太行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

---发展与大众文化、体育、健康消费相结合的文体娱乐产业。加快孙悟空主题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印刷工艺园区、太行山文化产业园建设,利用现有的文体宫、游泳馆、跳水馆,大力发展文艺娱乐业,积极申办较大规模的体育竞赛,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

---发展具有晋城特色的会展业。结合晋城的人文资源、社会环境和经

济特色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建的会展中心和已有的文体宫等有利条件,以及对一些破旧工厂进行改造利用,形成多元的会展场馆和独特的会展环境。采用补贴、奖励等措施,吸引和举办各种具有国际、国内品牌效应的会展,形成会展、住宿、接待、旅游、购物、交通、休闲、娱乐的会展产业链,打开对外开放窗口,提升城市品位。

---发展与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或独立办学,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大力发展专业知识、实用技能的各类培训业。

三、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文化骨干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品牌为龙头、资产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全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树立“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观念,积极争取并支持省级部门、省属企业在我市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各方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来我市落户。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具有晋城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太行山、赵树理、上党梆子等品牌优势,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领域,培育一批名牌单位。充分利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白马拖疆、二十八宿等文化遗存,推出一批精品名作。扶持《白马少年》《二十八宿传奇》等动漫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鼓励其形成相关链。

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改变目前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山水、人文、地理等资源优势发展一批文化企业。在出版、文艺演出、体育、文化旅游、娱乐休闲、艺术品生产等行业中,扶持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骨干企业,并创造条件发展成为企业集团。

四、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增长幅度应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文化艺术专项经费 500 万元,重点用于市级文化单位的艺术创作和精品生产。“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要有明显提高。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政府每年从煤炭可持续发展本金中拿出 5000万元作为基本金,以此吸收社会资金,滚动发展,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用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用于对文化产业投入,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奖励优秀文化企业,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使用范围如下:

(一)经市政府审定,每年公布 10 家优秀文化企业,连续 2 年按企业对财政贡献额的 50%奖励该企业,按第一企业对财政贡献额的 2%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

(二)鼓励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对市政府审定的优秀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创新奖励。

(三)建设符合规定条件的文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项目(试验)

基地,给予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研发资助。

(四)对原创动画片给予奖励。在中央电视台主要频道、省级少儿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二维原创动画片,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200万元。在中央台播出的二维原创动画片,按片长每分钟 1600 元给予奖励;在地方台(省级电视台)播出的,按片长每分钟 1000 元给予奖励;在市级电视台播出的,按片长每分钟 500 元给予奖励。三维在二维的基础上给予加倍奖励。同一产品在多个电视台播出,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五)我市原创影视动画片获得国际知名动漫节(展)、国际 A 类电影节的主要奖项和国家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50万元;获得省级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30 万元;获得市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10 万元;同一产品在多个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六)对我市数字出版产品、图书报刊出版产品、音像出版产品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

(七)从事电影发行、放映的电影公司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适用 13%的增值税税率,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范文三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旅游、文化产业内涵,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

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县在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新发展,体育彩票销售快速增长,体育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围绕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目标,我省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1〕43 号)文件精神,现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体育惠民方针,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完善

体育功能、提高体育整体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活动场所,提高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培育和开拓体育市场。完善政策措施,广泛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改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提升体育产业内在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体育经济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带。

——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以中国云南高原体育基地建设为主轴,积极加强体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具有永平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科学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努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做到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以全民健身服务业和重点,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新格局;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阶段目标:

2011 年—2015 年,打牢基础阶段。整合体育产业资源,提升体育产业内在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体育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培育形成多样性、多层次、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体育消费产品。基本形成多元投资体育产业体制和全民广泛参与体育消费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和统计体系。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体育及有关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增均增长 5%左右。

2016 年—2020 年,巩固提升发展阶段。体育市场投资及消费主体进一步成熟,体育消费市场不为扩大,全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增加,一批现代体育企业成为体育市场主体,形成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体系。体育产业宏观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完善。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二、发展重点

结合我县实际,突出特色,重点支持以下产业领域:

(一)体育健身服务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健身消费。紧密结合我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一批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一批旅游小镇、一批旅游特色村、一批国家森林公园、一批旅游

休闲度假类重大项目”的机遇,推进体育产业进入“五个 一批”开发建设。进一步开发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群众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功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我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市场开发、推广。

(二)体育旅游。协调推进体育与旅游等有关产业互动发展,不断创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我省旅游文化产业优势,以旅游业为依托,强化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互动与互补。抓住我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推进体育产业进入服务业规划和旅游产业“五个一秕”项目规划。加大力度开发网球、登山、攀岩、探险、定向运动、自行车、民族射弩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我县户外运动资源优势,积极稳妥开展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项目经营活动,不断提升体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体育特色旅游、全民健

身旅游、赛事专线旅游、民族民间体育旅游等服务。

(三)体育竞赛表演业。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市场运作。支持各乡镇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竞赛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承办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积极引进和举办大型体育竞赛表演,大力培育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逐步建立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带动有关传媒、广告、赞助等行业发展。

(四)体育用品业。利用我县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抓住我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健身绿色健康营养食品,积极承接省、州内有关产业转移,培育一批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创立本省知名品牌产品。

(五)体育彩票业。不断研究探索我县体育彩票市场发展规律,健全销售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促进我省体育彩票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措施

(一)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的综合协调作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运用经济的手段管理体育,把体育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体育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来抓实抓好。

(二)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会分开,营利

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和防止对体育市场资源的限制和垄断。加快有条件的体育经营事业单位的改制进程,加大体育项目市场化动作力度,促进体育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调整体育产业投资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财政资金重点投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教育、体育科研和难以产业化的竞技体育项目。发挥体育产业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电子信息等有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有关业态发展。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 2000 万元作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乡镇人民政府也要通过安排补助资金等方式,对符合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产品、服务、项目和企业,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给予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设立体育类基金会,鼓励境内外组织与个人向基金会提供捐赠和资助。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参与体育设施改造、建设和经营,参与兴办各类体育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信息咨询等经营性实体,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新格局。

(四)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税费优惠政策。

1.认真落实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新兴体育项目的经营,以及新办独立核算体育经营企业和租用体育设施从事体育服务单位,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2.认真落实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体育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房、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为安置体育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及下岗人员兴办的体育健身服务业,符合政策规定的实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3.按照国家有关行政性收费和有关税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体育训练、竞赛、科研、教育以及直接为群众健身服务等公益性体育设施、承担国家培训优秀运动员任务的训练基地,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凡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出资举办面向青少年的业余体育俱乐部和兴建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的,按照国家和我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5.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性体育活动场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在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规定在税前扣除。

6.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广告费支出,允许按照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

7.符合条件的体育类非营利性组织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收入,可按照税法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有关优惠政策。

8.政府对用于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给予经费补助,并根据其向群众开放的程度,在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二○xx 年六月二十日

第四篇: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意见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

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

(大政发[2010]67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我市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推进全域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全市力量,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为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争取用6-8年的时间,打造8个产值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和壮大8个产值规模在200-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12 年,15个产业集群(不含软件与服务外包,下同)总产值规模达到8800亿元,占当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规模达到 13000亿元,占当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

二、发展产业集群的重点任务

(一)石化产业集群。依托长兴岛石化工业区、松木岛化工区、大孤山石化工业区、中石油大连石化基地,加快引进和推进重大项目,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和精细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积极争取大乙烯项目,并发展乙烯下游产业。2012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2400亿元。

(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厂为依托,加快旅顺机车产业园建设,达到年制造各类机车1000台、城市地铁车辆1000辆、中高速柴油机1000台的产能,打造世界级的机车产业基地;以大连机床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研制基地;加快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建设国内重要的石化、冶金矿山、港口机械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2012年实现产值17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

(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金州新区和高新园区,重点发展数字视听、信息通信、计算机终端及外部设备、工业电子等产品;以金州新区、瓦房店、花园口、庄河为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园区为研发和培训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太阳能光伏、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产业。2012年实现产值9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

(四)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集群。依托大连湾、长兴岛和旅顺3个造船基地和相应的配套园区,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设计上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船(lng)、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船、大型重载滚装船、游轮和游艇、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进一步发展船舶配套产业,提高配套能力和水平。2012年造船能力达到140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800亿元;2015年达到150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1000亿元。

(五)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大力拓展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坚持自主创新和信息服务外包并举,重点发展软件技术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互联网络增值服务、动漫游戏、系统集成等。巩固和扩大以日本为主的外包业务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外包市场,扩大软件服务总体规模。2012 年实现产值7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全力支持奇瑞汽车、一汽大客新能源汽车、曙光汽车、易威电动车、鹏迪电动车等整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二十里堡汽车物流城、金州新区汽车及零部件、海湾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加强研发、销售、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引进力度,推动整车和高附加值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争取到2012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整车及零部件实现产值500亿元;2015年达到30万辆,实现产值1000亿元。

(七)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水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蔬菜产品加工、水果产品加工等优势领域,加快庄河、普兰店、金州新区、甘井子、旅顺和长海农(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发展;以庄河为主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区域内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在继续保持实木家具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办公家具和板式家具,满足国内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对家具多样化需求。2012年实现产值8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

(八)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加快红沿河核电站和横山、长海、东岗、驼山等风电场建设,以一重大连和重工·起重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核电和风电装备研制基地,提升大连在国家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地位。加快发展固体燃料、燃气、柴油等生物质能源。2012年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产值 3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700亿元,争取到2017年达到1000亿元。

(九)服装纺织产业集群。以普兰店、金州新区、甘井子为主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高档西服、女装以及职业装、童装等,走品牌发展道路,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快规划建设瓦房店纺织工业园,重点发展棉纺织、印染、针织、化纺、无纺布等产品,提升面料档次,占领国内纺织工业的制高点。2012年实现产值4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600亿元。

(十)新材料产业集群。以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光电子、微电子、新型显示材料,鼓励和支持碳纤维、稀土材料、单晶硅、多晶硅、纳米材料、钛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产品。201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十一)轴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速机车、风电、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配套轴承,努力将瓦房店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产业制造基地。2012年实现产值3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十二)精品钢材产业集群。依托登沙河精品钢材产业园区,继续引进冶金及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以不锈钢、轴承钢、弹簧钢、工具钢为代表的特殊钢产品和汽车、家电用板材。加快建设东北特钢大连基地和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三期项目,形成120万吨特殊钢、110万吨特殊钢材和30万吨汽车及家电用钢板生产能力。201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400亿元。

(十三)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产业集群。依托重点节能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治理,实施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和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飞灰资源化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废黑色金属、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木材、电子产品等资源再生利用。201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400亿元。

(十四)电力设备器材产业集群。以普兰店为重点,围绕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建设,发展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发展智能电网。2012年实现产值13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十五)生物和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美罗药业营城子海洋生物医药科研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基因工程技术(抗体、疫苗)、生物芯片(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诊断试剂新剂型生物制剂、海洋药物、生物医学材料、医疗检测设备等。2012年实现产值11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 200亿元。

(十六)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庄河临港工业区等区域,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新型墙体材料、卫生洁具等产品。201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230亿元。

三、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支持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1.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市、县(区)两级政府通过整合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基地(园区)内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等。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产业集群上市企业给予奖励。地方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产业集群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基地内企业的贷款优先提供担保。建立我市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的建设。

3.培育适宜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吸引龙头企业同时,鼓励支持引进研发、物流、市场、教育培训等相关配套及服务企业,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和拉长产业链条,使产业链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脉,形成物流、生产、研发、中介服务等功能齐全、生产要素配置合理、产业内部分工协作细化和支撑体系健全成熟的产业集群。

4.加强产业集群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立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培养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向重点产业倾斜,重点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机制

1.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机制。各区市县、先导区要高度重视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工作,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将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市经信委负责总体协调,要加强工作调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统一规划。产业集群规划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制定,纳入大连“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作为全域城市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建立统一的招商和工作机制,避免无序竞争。各区市县、先导区要以集群发展规划为指导,立足现有基础优势,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创造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进一步突出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协调制度,努力构筑服务高地、项目洼地和资金洼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注重发挥专业化园区的载体作用,促进各类资源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聚集区。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在参与政策制定、信息交流、价格协调、技术环保标准、认证制度、行业准入、行业自律、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整合行业资源,规范市场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5.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节能减排工作。在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注重节约土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利用集群式发展实现资源高效使用及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综合治理,努力降低经济与环境成本,以形成宜居环境与集群产业的和谐互动发展。

6.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产业集群的统计工作,建立准确反映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全方位、科学统计全市产业集群的有关数据,为完善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7.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市县和先导区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区市县、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考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九日

第五篇: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理办法,建立了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促进产业集群自主、良性发展,提升企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以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为依托,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从事到产业中来,从而实现由集散地向全国知名的生产经营聚集地的转变,为最终实现产品的垄断经营奠定基础。

4、综合利用资源,促进循环发展

按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的原则、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内企业延伸产品链条,促进企业间的关联共生,形成产业集中,连接紧密,资源利用效率高,废物排放量少的循环型产业,5、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

坚持招商引资五项制度,实行以企招商、以园招商、以情招商,建立动态性的项目信息库,规划了专门的尾毛加工区,强力指引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设立联络处,打造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的“新平台”和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建立跨区域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机制。开通政府尾毛产业门户网络,为网上招商引资提供方便,并对尾毛产业招商引资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重奖。

6、创新机制,培养造就管理人才

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协调扶持,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技改步伐。以现有大型企业为依托,建立国家级终端产品研发中心,配备一流的设备,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进入产业集群领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同时,把“有共同语言”企业家和科学家介绍到一起,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调动社会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最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打造产业集群的品牌产品,提高集群知名度。

对现有的产业集群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分类整合,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延伸,从粗加工向精加工拓展,拉长集群产业链条;同时,依托政府或行业协会,设立基金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不断培育产业集群的自身品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集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鹿邑网时间: 2008-5-30

下载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乡市专业化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实施意见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小新型朝阳产业,加之受宏观调控影响低,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督导检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县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

    产业党委创先争优实施意见

    关于在产业分党委各党支部和党员中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市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

    产业园区招商工作年度总结

    2012年度产业园区招商部工作总结前言概述第一部分2012上半年度工作总结第二部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第三部分2012下半年工作计划概述2012年,是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

    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劳务产业作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

    2016年度莲花县产业集群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打算

    “江西省特种冶金材料产业基地” 发展情况报告 一、产业基地基本情况 莲花县特种冶金材料产业基地位于莲花县工业园区内,地处县城南4公里,紧临泉南高速公路,规划用地面积2.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