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组织学习总结
产业组织学习总结
为期十三周的产业组织课程结束了,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所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郝教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对产业经济学方面是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进步的产物,在当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交融的大市场环境下,如何从理论上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对产业经济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西方微观经济学。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由此可见,“产业”作为经济学概念,其内含与外延的复杂性。
我们学习的产业组织认为,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企业)的集合,产业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于1892年出版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分析”的需要和“产业政策”为背景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理论。产业与市场是有区别的,而区别两者的标准是因经济分析的需要而定的,产业可以由一组生产者生产特定产品时所使用的技术和原材料来定义,而市场则可以由能满足一群购买者的特定需要的产品来定义。
一门新的经济学科的兴起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地,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和发展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实践的要求,并为国家的产生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反过来,一定的经济实践和产业政策实践又经过提炼上升到理论,极大地丰富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研究的是从西方经济政策的历史中怎样演变分离出产业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组织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运动规律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结构,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使供给总量适应需求总量要求的所有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产业组织政策的任务是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及组织结构、规模结构,使之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产业效率的提高,最终促进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利用规模经济、组织适度竞争秩序、提高产业技术等途径,实现产业组织的高效化和合理化。产
业政策可以调控经济结构,即调控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区域布局结构,使社会资源在各产业、行业、企业、地区之间得到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即改造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增长,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调节供给,即通过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供给总量和结构都能满足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结构的平衡。产业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强调尽量避免国家直接介入资源分配,而是通过制定一种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和通过各种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诱导企业将其经营活动纳入一定的政策目标轨道,使产业发展的目标化为经济运动的内在机制。
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特殊的矛盾性,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其研究领域明确地界定为“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既不是宏观的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微观经济的单个经济体,而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发展的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微观经济细胞的企业和家计,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宏观经济单位的国民经济,介于它们二者之间的“产业”,就成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然而,“产业”概念,既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又是一个“细分”的概念。“集合”与“细分”是彼此相对而言;产业的“集合”概念是指产业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的“细分”概念是把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所组成的产业。这样,对产业的集合和细分形成了有粗有细的若干层次。一般他讲产业的集合和细分有三个大层次,各自服务于一定的产业分析目的:第一层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是为了研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第二层是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主要是为了研究产 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第三层是大致的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主要是为了研究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
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体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在这过程中,总量与结构是紧密联
系、相互作用的,总量与结构是社会经济发展总过程的两个基本变量。总量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动态的数量参数,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等。结构即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经济发展是总量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产业结构这一经济范畴,从经济学发展史上考查,它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概念。当时日本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中,研究产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用产业结构一同来概括表述。到60年代产业结构的含意和用法还争论不休,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某个产业内部的企业间关系,也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还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产业的地区分布状况,直至七十年代初,日本研究这些方面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极力做了一些澄清,一般公认产业结构专指产业间关系结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⑴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⑵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⑷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⑸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产业结构不优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突出表现和长期问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带动的局面没有改变,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局面仍未形成。
我们还学习集群经济与区域竞争力的相关内容。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1.每个地理区域的大部分企业基本围绕统一产业、或机密相关产业、或有限的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2.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具有某个或某几个显著的产业特征作为联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3.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结,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4.产业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
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5.集群产品销售具有极强的市场渗透力,部分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地区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局面。市场渗透能力强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6.发展过程特征。考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基本从自发起步,依靠当地一批精英带动,逐渐形成某一种产业雏形,当形成一定气候后,政府部门再给予适当扶持,不断培育和发展其成为具有当地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
产业集群对企业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还对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发展集群经济,打造城市名片的相关内容,总的来说,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如下总结:城市中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城市中的市场形成市场集群,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特点,形成一个城市的活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与其他城市所不同的特点就是城市的经济名片。城市经济名片是指城市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灵魂,最具代表城市风采的特点,城市名片反映城市灵魂。城市名片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它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的灵魂,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强化城市精神,扩大城市影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对于企业来说,明确使命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企业愿景大都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或开创性的目标,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方针。在西方的管理论著中,许多杰出的企业大多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企业愿景的重要性,因为唯有借重愿景,才能有效的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目标。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愿景顾名思义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并通过市场的效应,及时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信息渠道和资源渠道,以此来规划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原则、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信条等抽象的观念或姿态;和企业的使命、存在意义、经营方针、事业领域、核心竞争力、行为方针、执行力度等细微性的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及时有效地通晓企业愿景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使企业在计划---实行---评价---反馈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强度。在完成使命、达成愿景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是一
切行动、任务的最高准则和依据。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完全是内在的东西。核心价值观关键不是其内容,重在身体力行。松下公司以“公平、和谐和合作、礼貌与谦逊、为更美更善而奋斗和心存感谢”等为主题,建构起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引导着企业向前运作。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命述说企业的任务或目的,愿景使目的更具体、更明确,但目的很抽象,而愿景是长期性的。因此企业需要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日常决策的方向,以确保使命完成和愿景实现。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企业的基本理念,是企业的追求和信仰。通过对这三者的归纳和提炼,使之明确化,可以引导和激励全体员工,形成推动企业前进的合力,提高企业智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这种精神的东西,不是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公司的营销策略,也不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但也都在这些物化的东西里有所反映,这就是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精神,能够把员工的思想统一,能够指导员工的行为,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公司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如果它没有思想、文化、灵魂,它就会失去生命
以上就是我对产业这门课程的学习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更为老师的涵养和渊博学识所折服。要想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要用知识充实我们的头脑,还要多走多看,见识的多了,心胸自然就宽广了。有了老师的教导,我想在学习的道路和人生的道路上,我一定会走的更远更精彩。感谢郝戊教授的倾情教导。
第二篇:产业组织复习题范文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
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
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不包含()
A.政府规制
B.社会规制
C.民间规制
D.行业自律规制 4.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特点不包括()
A.产业集中度很低
B.没有替代产品 C.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的壁垒
D.完备信息 5.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不包括()
A.产业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完备信息
6.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参与人、信息、结果
B.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参与人、策略、均衡 7.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豪泰林模型 8.以价格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豪泰林模型 9.以产品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豪泰林模型
10.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为()A.出口退税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审批制 11.行政规制较之于其他规制手段的缺点是()A.强力性B.速效性C.经济性D.直接性
12.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不包括()
A.市场失灵说
B.赶超战略说
C.国际竞争说
D.政府监督说
13.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也是产业组织理论重点研究的市场结构,是()
A.寡头垄断
B.完全竞争
C.完全垄断
D.垄断竞争 14.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15.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马歇尔冲突
B.交易费用
C.霍夫曼比例
D.配第—克拉克定理
16.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7.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产业结构高度化 B.产业结构合理化
C.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
D.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18.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国 19.产业规制的分类是依照规制实施的()不同而分为政府规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A.客体
B.主体
C.手段
D.方式 20.知识资本中最重要的是()
A.人力资本
B.结构资本 C.顾客资本
D.员工忠诚
2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前后向联系效益的工业是()A.工业
B.加工工业
C.进口替代工业
D.出口工业 22.产业组织理论把()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A.市场集中度
B.企业集中度 C.行业集中度
D.产业集中度
23.()创立了投入产出法,为产业关联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A.里昂剔夫
B.克拉克
C.库兹涅茨
D.罗斯托 24.马歇尔冲突是指()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25.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26.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是长期性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其实质目的是要扩大需求量 27.下列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的是()A.产业集中度很高
B.产品同一性很高 C.不存在进入壁垒
D.完备信息 28.下列哪一项属于哈佛学派的观点()
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则,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
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不要求政府实施反垄断政策
29.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30.下列不属于自由主义的产业组织学派的是()
A.哈佛学派B.芝加哥学派C.可竞争市场理论D.新奥地利学派 31.雁行发展模式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途径的理论。
A.植草益
B.盐野谷佑一
C.森谷正规
D.赤松 32.煤炭与电力之间的产业关联方式属于()
A、单向联系
B、多向联系
C、间接联系
D、逆向联系 33.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属于()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34.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强调保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政府较少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市场引导企业的产业规制模式属于()A.民间主导型
B.政府主导型 C.政府民间平衡型
D.难于确定 3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36.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中最常用的方式是()
A.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B.事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C.逻辑形式和联系方式
D.技术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37.下列关于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C.对全部产业投资,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名词解释
1.产业关联:
2.资本密集型产业: 3.劳动密集型产业: 4.知识经济: 5.投入产出法: 6.市场结构: 7.市场行为: 8.市场绩效: 9.有效竞争: 10.次优理论: 11.产品差别化: 12.进入壁垒: 13.退出壁垒: 14.产业集中度: 15.完全竞争市场: 16.产业规制: 17.产业组织政策: 18.马歇尔冲突:
19.配第-克拉克定理: 20.范围经济: 21.规模经济: 22.价格领先制: 23.价格卡特尔: 24.掠夺性定价: 25.短期限制性定价: 26.动态限制性定价: 27.二级价格歧视: 28.三级价格歧视:
简答题
1.产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有何不同的特点? 2.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3.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有哪些?
4.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包括哪些?有什么意义? 5.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方法论特点。6.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7.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8.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9.新奥地利学派和哈佛学派在对待反垄断和规制政策上的分歧 10.规制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11.什么是产业组织政策其类型有哪些?
12.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 13.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其特征表现为什么?
14.企业兼并行为的特点是什么?企业兼并行为有哪三种类型? 15.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的有哪四方面内容? 16.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17.什么是掠夺性定价,这种策略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8.简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相互关系。19.什么是产业集中度,简述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20.行业集中度指标是如何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并简要评述 21.简述进入壁垒的形成因素 22.简述退出壁垒的形成因素
23.企业实施掠夺性定价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 24.企业实施限制性定价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 计算题
1.假设在美国市场上提供航空服务的公司为两家,波音和空客。航空服务只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美国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为:P100QAQB。两家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MCAC10;这里假设固定成本等于500,所以总成本为:TC50010Q。(单位百万)。
求:两企业的古诺纳什均衡产量和价格。
2.一个垄断者能够以常数(和边际)成本ACMC5美元生产。该厂商面临一市场需求曲线Q53P。
(a)计算这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算出它的利润。
(b)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市场需求曲线现在由Q1Q253P给出。设第二个厂商与第一个厂商有相同的成本,将各厂商的利润写成Q1和Q2的函数。
(c)假设(与古诺模型中一样)个厂商在假定它的竞争者的产量固定时选择其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求出各厂商的反应曲线(即根据它的竞争者产量求出它所需要的产量的规则)。(d)计算古诺均衡(即给定竞争者的产量,两厂商都选了自己所能选的最好的Q1和Q2的值。求出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
论述题
1.企业采取配售战略的目的是什么?该战略一定会成功吗? 2.企业为什么要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请举例说明。3.试析政府直接规制自然垄断产业的必要性
第三篇: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美)沃德曼(Waldman,D.E.);(美)詹森(Jensen,E,J.)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章 厂商和生产成本
一、关键词(我是在课本上找的)
1、拇指定律定价: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来进行产品定价,忽略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由于被忽略的是非主要因素,依据拇指法则做出的决策仍然是近似理性的,也就是说,拇指法则仅导致了对于完全理性的微小偏离。
(拇指定律定价:第一个拇指定律定价方程是基于资本投资赚取固定的回报率的假定;另一个拇指定律定价方程是厂商把价格设定为货物成本的固定补偿。两个拇指定律定价已被经济学家看成是相等的.)
2、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规模经济存在于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情况中,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S=AC/MC,S>1,规模经济,S<1,规模不经济。)
3、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生产一系列相关产品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叫范围经济)
4、X-非效率:某一产业内企业数量越少,市场垄断力量就越大。而垄断企业在不存在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状况下,就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了生产和经营低效率。这些企业不会自觉按照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制定价格,而往往会制定垄断价格,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低效率。
(一个给定的系列投入集合的扩展并不必然达到最大化产出。)
二、讨论题
1、请解释科斯的企业理论?
科斯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的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
(1)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科斯早在1937年认识到厂商和市场都是组织生产的一种方式,利用市场来从事商业行为的成本叫交易费用。如果交易费用很高,厂商可能依靠内部产品,而不是市场。交易越频繁,不确定性越大,资产专业性越高,厂商就越可能采取内部行为。
内部生产带来的好处有:(1)降低了交易费用:(2)降低了市场风险:(3)一体化状态逐渐形成。企业会会扩大直到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相等。)
第3章 竞争和垄断
一、关键词
1、勒纳指数:L=(P-MC)/ P通过对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度量,反映了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强弱。勒纳指数在0到1
之间变动,勒纳指数越大,市场中的垄断力量越强;反之,竞争程度越高。在市场完全竞争时,勒纳指数等于0。
2、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大额和他们实际支付额之间的差值)
3、生产者剩余:市场价格与生产者(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二、讨论题
2、为什么短期内获得负经济利润的厂商选择继续生产而不是停业?请解释与这个选择相关的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
当P=MR>AVC,厂商宜继续生产
(1)厂商继续生产则会有蓝色面积的亏损CPEF发生。(2)停业负担的总固定成本为面积CBGF。
(3)由于停业负担的总固定成本>继续生产的亏损(蓝色面积),所以理性的厂商仍会选择继续生产。
4、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会产生效率的意思?
(一)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促使微观经济运行保持高教率。完全竞争市场没有任何垄断性质和任何限制,完全依据市场的调节进行运行,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者市场竞争中取胜,因而,完全竞争市场可促使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高教率的生产。
(二)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促使生产者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类型条件下,每个生产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他们要想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生产者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高产量的产品,这是一种最佳规模的生产。
(三)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增进社会利益。市场竞争引导每个生产者都不断地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由于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四)完全竞争市场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资源能不断地自由流向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生产部门,在资源的不断流动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在不同用途间、不同效益间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组合间的有效选择,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从而也就会太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与配置效益。
(五)完全竞争市场有利于消费者及消费需求满足的最大化。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价格趋向等于生产成本。所以在纯粹竞争的情况下,获利最大的是消费者。同时,完全竞争市场还可以使消费需求的满足趋向最大化。(是勾的5题)
5。因为P停在MPC以上,弹性决定了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勒纳指数的大小)
7、在美国自由贸易反对者经常声称,在完全竞争市场(例如布的生产)自由贸易“出口了美国的工作岗位”,这种立场合理吗?它是否认为自由贸易应该被禁止?
不合理,自由贸易为美国家庭带来了巨大好处。贸易能带给消费者,尤其是穷人,更低的价格和更丰富的商品种类。同时,它也为中产阶级创造了更高收入的工作。只有贸易才能让低收入家庭买得起食品和衣服。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是普通美国人。
自由贸易的静态利益包括两方面:
1、通过国际交换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太高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 2.通过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使本国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对生产者而言是合理的,但从社会福利角度看是不合理的,消费者得了利益,因此,自由贸易不该被禁止,应该权衡两方利弊。)
第4章 市场结构
一、关键词
1、绝对成本优势: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比潜在的或新进入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使得潜在的或新进入的企业在试图进入市场过程中或进入市场之后,与原有企业相比处于一种竞争劣势。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HHI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3、最小有效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下降的最低点。
(平均成本最低时的最小产量水平)
二、讨论题
7、考虑作为进入壁垒的规模经济,贝恩假设已进入企业在其他企业进入后还会持有和进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你认为这样的假设合理吗?为什么合理或不合理?
(有不合理的一面:条件变了,结构也变了,产量会改变;合理的一面是,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中,行业中原有的企业会认为,既然进来了,对抗无利,合作可保持产量)
11、为什么企业会看中最近几年的利润趋势来决定是否进入一个行业?(可以看出社会需求量大小,可以决策是否进入一个行业,行业是否有前途。)
12、解释为什么沉没成本可能会影响退出呢?你想到除铁路行业之外的行业,其中尽管企业会损失钱财但大量的沉没成本依然会减慢退出?
(沉没成本增加了与不成功进入相联系的损失,进入的风险提高了行业进入的壁垒,同样也导致退出壁垒。负利润,持续的需求下降可能导致企业退出,具有很高沉没成本的企业因为有无法收回的资产,行业内企业与他所在的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那些可以通过投资获得足够收益,从而能很快收回固定成本的企业相比,将待更长的时间,即使损失钱也会缓慢离开。如航空)
第5章 垄断行为
一、关键词
1、可竞争市场:指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对现有厂商的行为施加了很强的约束的那些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不存在严重的进入障碍。
(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开发出一个有关进入和退出的新理论:可竞争市场,这个假说认为潜在的竞争力比现有的竞争力更加重要,甚至一个纯粹垄断市场表现得会和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一样。
第7章 博弈论:理解寡头垄断行为的框架
一、关键词
1、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2、占优策略:一个与其他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无关的最优选择。“不管你怎么做,我所做的都是我能做得最好的。”(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对手选择何种策略,都优于其他策略选择的策略)
3、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两个参与者在给定对手选择时都能作出最优策略的方案)
二、讨论题
1、所有的占优策略都是纳什均衡吗?所有的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吗?
不管其他人选择什么策略,我的最优选择都是某一个固定的策略,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那么这个固定的策略就是我的占优策略。
如果每个参与人都有占优策略,那么这些占优策略的组合就是占优均衡。比如囚徒困境中“招供”就是每个参与人的占优策略。
纳什均衡也是各参与人策略的组合。只要求在这个组合中,给定其他人的选择,我的这个选择是最优的,而不要求“不管其他人怎么选择,我的这个选择都是最优的”。
占优均衡是一种特殊的纳什均衡。
(所有的占优策略都是纳什均衡,所有的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战略均衡。
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对手选择何种策略,都优于其他策略选择的策略,只选对自己最有利的; 纳什均衡是两个参与者在给定对手选择时都能作出最优对策,如:A选B,B再选B。)(1)是纳什均衡;(2)避免要看威胁是否有效。(倒推,自己阐述)
第8章 寡头垄断理论的发展
一、关键词
1、伯川德模型: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 Bertrand)于1883年建立的价格竞争模型。当企业制定其价格时,认为其他企业的价格不会因它的决策而改变,并且2个寡头企业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A、B两个企业的价格分别为P1、P2,边际成本都等于C。(没勾)
2、古诺-纳什均衡:寡头之间更重要的是价格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寡头把对方的价格作为既定的,与对方产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寡头无勾结的情况
下,达到利润最大化时,两个寡头的价格相等,这就是古诺均衡。当然,这种价格相等只是最终的结果,在竞争中则不同。最终结果只是一种趋势,现实中的价格竞争是一个不会中止的过程。所以正常情况仍是价格不相等。如果两个寡头勾结,价格也相等,但高于无勾结时,产量就减少了。(没勾)
3、反应方程:
根据古诺假定,一家厂商具有另一家厂商任何给定产量相对应的最优反应量,反之推理,结果也一样。Qb=f(Qa)
二、讨论题
3、伯川德模型中的结论经常是指“伯川德悖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一个悖论吗?
根据伯川德模型,谁的价格低谁就将赢得整个市场,而谁的价格高谁就将失去整个市场,因此寡头之间会相互削价,直至价格等于各自的边际成本为止,即均衡解为:
根据伯川德均衡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1.寡头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MC; 2.寡头的长期经济利润为0。
这个结论表明只要市场中企业数目不小于2个,无论实际数目多大都会出现完全竞争的结果,这显然与实际经验不符。(是,因为结构是寡头,结果是完全竞争。再答以上原因)
第9章 共谋:一个显著的囚徒困境
一、关键词
1、闸门价格策略:是指在重复博弈中,只要所有的人都采取合作的策略,那么就一直合作下去,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合作,比如提高产量,那么合作就永远终止,所有的人对此行为加以惩罚,大家都提高产量。
(闸门价格策略:即使一次的背叛都将会使合作永远结束,由于在这个博弈中,迅速和挑衅的惩罚和背叛行为相关联,这个策略也经常被称为严酷策略。)
2.针锋相对策略:参与者采取如下策略—第一个回合以合作开始,在接下来的每一个回合,采取对手上一回合的策略。
第10章 运转中的卡特尔联盟
一、讨论题
1、成功的共谋对一个行业的生产过剩能力的产量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请解释理由
共谋,把价格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产量增加对价格没什么影响,但这只限于短期行为;长期来看,高价吸引了新的进入者,让非共谋企业分享了共谋市场份额,最终会导致价格下降,共谋领头企业损失最惨,为维持价格,必会带头减产,最终有过剩能力的小厂商倒闭。
9、为什么在卡特尔联盟中总是有很多背叛的行为?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给定其他企业的生产数量和价格都不变,那么一个成员企业偷偷地增加产量将会获得额外的巨大好处,这会激励成员企业偷偷增加产量,如果每个成员企业都偷偷增加产量,显然市场总供给大量增加,市场价格必然下降,卡特尔限产提价的努力将瓦解,最终将导致卡特尔的解体。
第11章 寡头垄断行为:进入和阻止进入的定价
一、关键词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2、限价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在位厂商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
期,从而影响潜在厂商的进入决策。
(现在索取低价格并试图阻止新厂商的进入)
二、讨论题
6、解释价格限制理论与掠夺性的定价理论的不同。
掠夺性定价与限制定价之间的差异在于限制定价是针对那些尚未进入市场的企业,是想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价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而掠夺性定价则将矛头指向已经进入的企业或即将来临之际,如果产能过剩,在新企业进入时可以进行产能扩张,将商品大幅降价防堵其进入。
(限价要求垄断者在新企业进入前维持一个低价。相反,掠夺性定价则假设垄断者最大化他的收益直到新企业进入行为的发生,并且在新企业进入行为的发生后这垄断者将大幅增加产量,降低价格,以使进入者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即使这也将使得垄断者本身将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12章 市场控制:行业外来进入及阻止进入的非定价策略
一、关键词
1、过剩生产能力:
(垄断者先行并选择一个产量水平。然后其他潜在进入者选择是否进入该行业,然后垄断者再选择一个生产水平和产量。这些潜在进入者如果选择不进入行业,那么他们的产量为零。)
2、从做中学:就是在实践中学,是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是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技术之所以被视为内生变量,是因为技术变动最重要的一个源泉,是从观察实践中学会的,而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通过“干中学”与“学中干”,加速创新与积累的过程,这是新经济增长现象的一个主要特点。
(边工作边学习,把成本降低;随着产量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少)
第14章 技术变革和产品研究与开发
一、关键词
1、创造性破坏: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事实,重要的问题是研究资本主义如何创造并进而破坏经济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创造和破坏主要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依靠创新的竞争实现的。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加(熊彼特认为......)
二、讨论题
12、“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说明达到帕累托效率的市场可能仍然是高度效率不足的。”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社会的收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完全竞争达到帕累托最优。
(不一定;创造性理论认为经济内部是持续不断的变革,打破旧的体制建立新的体系。
旧体制也许是非帕累拖最优状态,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还有可能是市场出现了新技术,新产品打破了均衡,并非高度效率不足。)
第15章 价格歧视
一、关键词
1、捆绑销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跨行业和跨品牌的新型营销方式。包括:优惠购买,消费者购买甲产品时,可以用比市场上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乙产品;统一价出售,产品甲和产品乙不单独标价,按照捆绑后的统一价出售;同一包装出售,产品甲和产品乙放在同一包装里出售。(捆绑销售是一种以固定比例出售产品的搭买)
2、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
(当一个企业在提供成本相同的同样产品时,向不同的消费者定不同的价格,或在产品成本不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定同样的价格)
第四篇:大学组织学习总结
大学组织委员工作总结大学组织委员工作总结大学组织委员工作总结大学组织委员工作总结经管经管经管经管09090909级级级级10101010班班班班王炜光王炜光王炜光王炜光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一学期的时间快结束了,在竞选委员之前我对组织委员的这个名称的概念就只是协助班长和团支书组织一些班级的团组织生活,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觉得应该用心和脑筋对待组织委员的工作,我发现,我有更多对于组织委员这个职务的理解,组织委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要协助班长和团支书完成一切有关团支部建设工作,而且在其他方面要更多的考虑,就如上面所说的活动,除组织团组织生活外还应多组织一些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交流的活动,而且还因为班级条件资源的限制,更加大了活动开展工作的难度,所以还需通过一些小细节的影响达到班级内部的团结建设。在整个学期中,在与班委会的配合下,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1.在本学期除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外,组织“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合唱比赛”,组织多次班级聚餐,组织多次班级交流会,组织男生课余足球对抗赛,以及与高年级班级的篮球友谊赛,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准备,活动后都认真总结和讨论不足之处和值得发扬的优点,对于不足之处我们都认真考虑失误之处,找出补充措施。在这几次活动中,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增强了同学的凝聚力,提高了同学们的班级意识,更好的开展了思想教育,健全了同学的学校生活。2.协助班长完成了多次主题班会,增强了对同学们的环保、安全、廉洁、诚信等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素质,丰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
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结及融洽程度。同时,群体或组织的好坏也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领导岗位、中层干部还是工作人员,我们都是这个组织中大家庭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努力为自己的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组织行为学使我更加客观的看待每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扬长避短、知己克己、取长补短,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某个场合的某种情况,所以会有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心或者不愉快,小矛盾、大干戈油然而生。而事后,我们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还会抱怨,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不对或他人的不是。
由此我想说组织行为学不仅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同时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认识他人对待他人。组织行为学着实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