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交通行为中不良习惯的产生调研报告
人在途中,车行路上,执勤中常见到一些驾驶员行车及行人过路中的不良习惯,让人触目惊心,殊不知一个小小的不良交通行为习惯,将会影响着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和别人的正常生活,更可怕的是他有可能导演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起悲剧的上演。虽然这仅是个别人习惯,但真的希望广大人们都会引起注意。如果大家都能够遵章行车、走路,改掉不良的交通行为习
惯,那么道路将更加通畅,事故隐患会更中减少。
一、人们在交通行为中的不良习惯:
(一)会车时不变换灯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可是,**县有些驾驶员在夜间会车时,根本不变换灯光,殊不知,对方驾驶员受强光照射影响,极易发生事故。
(二)拨打接听手提电话。随着通讯的发展,手提电话方便了人们联系,于是也常见有驾驶员边驾车,边拨打接听电话。乍看是小事,其实不然,拨打接听电话,分散了驾驶员精力,遇有紧急情况出现会处罚不及,导致事故发生。
(三)随意停车。在公路上,经常可见到一些驾驶员只图自己方便,将车停放在公路边,有时公路两边都停放车辆,使本来就不宽敞的公路变得更加狭窄,只能容一辆车勉强通过。还有驾驶员遇见自己认识的驾驶员,便随意停车对话,只顾自己方便,给后面的车辆造成不便。
(四)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在靠近**县一高、二高等学校附近的光马路、花园路、弦山中路经常可以看到三个一排、五个一伍的“学生脚踏车簇”,他们偶会有说有笑,牵手搭背,或是风驰电掣地行驶在机动车道内,视交通安全于不顾。
(五)随意翻交通越跨。为了人们的安全,**县在弦山大道中段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改建了花带、设置了人车隔离护栏,可个别人为了图方便,视交通安全于不顾,随意跨过隔离护栏,越过花带,进入机动车道,常听到一阵阵急刹车的声音,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六是随意堆物作业。农民都认为偷窃是违法犯罪,而违反交通规则不是什么大事。许多公路沿线的农民为了贪图个人方便,随意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物作业,设置路障,使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更加拥挤,留下交通事故隐患。
二、人们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一)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而且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不强,为贪图个人方便而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物作业,使本来不宽畅的公路更加拥挤。加之有些市民交通意识淡薄,只顾上路行驶,随意性强,不顾交通安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机动车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设施没有同步改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微型轿车、昌河面包车、机动三轮车、电动车、人力车拥入市场从事客运,交通流量成培增长,道路条件与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交通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
(三)交通安全宣传还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尽管我大队以“五进”为契机,在宣传工作上采取了多种有效形式,但是,宣传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社会宣传还存在死角,致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交通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四)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县的公路设施并没有随着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增加而增长,如**县的兴隆路、光马路、光南路等部分路段道路等级低,标志不全,平面交叉,各种交通设施、标志、标线不健全,无人车分离设施。
(五)警力欠缺。近年来,我大队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聘请交通协管员来补充警力,但就目前而言,警力仍然严重缺乏,**县有部分路段因缺少警力而管控不全面。
三、几点解决对策
(一)必须加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职责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新格局。由政府牵头,各 部门协调统一作战,加大**县辖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做到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让违法者心存侥幸。
(二)必须加强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一是要严把车辆入户发牌关,驾驶人员考试发证关。二是要严把车辆和驾驶人检审关。三是切实提高路面执勤执法监控力度。四是深化客运车辆源头化管理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五是坚持“窗口服务”与“上门服务”。
(三)必须加强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继续完善交通标志、标牌和防护设施,在县一高、二高、一小、三小、春晖中学等学校附近路段增设“前方学校”、“行人过街”、“禁止通行”等警示标志。在312、106国道、213、338省道急弯处设置“急拐弯慢行”标志等,在兴隆路、光马路、光南路等部分路段增设警示标志。继续完善所有村村通路口设置减速
第二篇:对交通行为中不良习惯的产生调查报告
【摘要】如果大家都能够遵章行车、走路,改掉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那么道路将更加通畅,事故隐患会更中减少。
人在途中,车行路上,执勤中常见到一些驾驶员行车及行人过路中的不良习惯,让人触目惊心,殊不知一个小小的不良交通行为习惯,将会影响着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和别人的正常生活,更可怕的是他有可能导演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起悲剧的上演。虽然这仅是个别人习惯,但真的希望广大人们都会引起注意。
一、人们在交通行为中的不良习惯:
(一)会车时不变换灯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可是,XX县有些驾驶员在夜间会车时,根本不变换灯光,殊不知,对方驾驶员受强光照射影响,极易发生事故。
(二)拨打接听手提电话。随着通讯的发展,手提电话方便了人们联系,于是也常见有驾驶员边驾车,边拨打接听电话。乍看是小事,其实不然,拨打接听电话,分散了驾驶员精力,遇有紧急情况出现会处罚不及,导致事故发生。
(三)随意停车。在公路上,经常可见到一些驾驶员只图自己方便,将车停放在公路边,有时公路两边都停放车辆,使本来就不宽敞的公路变得更加狭窄,只能容一辆车勉强通过。还有驾驶员遇见自己认识的驾驶员,便随意停车对话,只顾自己方便,给后面的车辆造成不便。
(四)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在靠近XX县一高、二高等学校附近的光马路、花园路、弦山中路经常可以看到三个一排、五个一伍的“学生脚踏车簇”,他们偶会有说有笑,牵手搭背,或是风驰电掣地行驶在机动车道内,视交通安全于不顾。
(五)随意翻交通越跨。为了人们的安全,XX县在弦山大道中段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改建了花带、设置了人车隔离护栏,可个别人为了图方便,视交通安全于不顾,随意跨过隔离护栏,越过花带,进入机动车道,常听到一阵阵急刹车的声音,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六是随意堆物作业。农民都认为偷窃是违法犯罪,而违反交通规则不是什么大事。许多公路沿线的农民为了贪图个人方便,随意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物作业,设置路障,使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更加拥挤,留下交通事故隐患。
二、人们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一)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而且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不强,为贪图个人方便而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物作业,使本来不宽畅的公路更加拥挤。加之有些市民交通意识淡薄,只顾上路行驶,随意性强,不顾交通安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机动车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设施没有同步改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XX县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微型轿车、昌河面包车、机动三轮车、电动车、人力车拥入市场从事客运,交通流量成培增长,道路条件与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交通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
(三)交通安全宣传还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尽管我大队以“五进”为契机,在宣传工作上采取了多种有效形式,但是,宣传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社会宣传还存在死角,致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交通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四)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XX县的公路设施并没有随着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增加而增长,如XX县的兴隆路、光马路、光南路等部分路段道路等级低,标志不全,平面交叉,各种交通设施、标志、标线不健全,无人车分离设施。
(五)警力欠缺。近年来,我大队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聘请交通协管员来补充警力,但就目前而言,警力仍然严重缺乏,XX县有部分路段因缺少警力而管控不全面。
三、几点解决对策
(一)必须加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职责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新格局。由政府牵头,各 部门协调统一作战,加大XX县辖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做到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让违法者心存侥幸。
(二)必须加强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一是要严把车辆入户发牌关,驾驶人员考试发证关。二是要严把车辆和驾驶人检审关。三是切实提高路面执勤执法监控力度。四是深化客运车辆源头化管理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五是坚持“窗口服务”与“上门服务”。
(三)必须加强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继续完善交通标志、标牌和防护设施,在县一高、二高、一小、三小、春晖中学等学校附近路段增设“前方学校”、“行人过街”、“禁止通行”等警示标志。在312、106国道、213、338省道急弯处设置“急拐弯慢行”标志等,在兴隆路、光马路、光南路等部分路段增设警示标志。继续完善所有村村通路口设置减速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黑点。
(四)必须加强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教育。要有机结合“大走访”活动,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再次掀起宣传“五进”活动高潮,发挥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大造舆论声势,提高四个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将交通安全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五)必须加强交通科技建设,用科学技术管理交通。建立以交通组织指挥系统为龙头,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交通警务管理系统为保障的科学交通管理体系,使交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综合管理,增强宏观交通控制、指挥调度能力和交通管理应变能力。以缓解交通安全管理警力严重不足。
第三篇:交通行为中不良习惯的产生调查报告
交通行为中不良习惯的产生调查报告
人在途中,车行路上,执勤中常见到一些驾驶员行车及行人过路中的不良习惯,让人触目惊心,殊不知一个小小的不良交通行为习惯,将会影响着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和别人的正常生活,更可怕的是他有可能导演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起悲剧的上演。虽然这仅是个别人习惯,但真的希望广大人们都会引起注意。
(一)会车时不变换灯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可是,XX县有些驾驶员在夜间会车时,根本不变换灯光,殊不知,对方驾驶员受强光照射影响,极易发生事故。
(二)拨打接听手提电话。随着通讯的发展,手提电话方便了人们联系,于是也常见有驾驶员边驾车,边拨打接听电话。乍看是小事,其实不然,拨打接听电话,分散了驾驶员精力,遇有紧急情况出现会处罚不及,导致事故发生。
(三)随意停车。在公路上,经常可见到一些驾驶员只图自己方便,将车停放在公路边,有时公路两边都停放车辆,使本来就不宽敞的公路变得更加狭窄,只能容一辆车勉强通过。还有驾驶员遇见自己认识的驾驶员,便随意停车对话,只顾自己方便,给后面的车辆造成不便。
(四)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在靠近XX县一高、二高等学校附近的光马路、花园路、弦山中路经常可以看到三个一排、五个一伍的学生脚踏车簇,他们偶会有说有笑,牵手搭背,或是风驰电掣地行驶在机动车道内,视交通安全于不顾。
(五)随意翻交通越跨。为了人们的安全,XX县在弦山大道中段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改建了花带、设置了人车隔离护栏,可个别人为了图方便,视交通安全于不顾,随意跨过隔离护栏,越过花带,进入机动车道,常听到一阵阵急刹车的声音,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六是随意堆物作业。农民都认为偷窃是违法犯罪,而违反交通规则不是什么大事。许多公路沿线的农民为了贪图个人方便,随意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物作业,设置路障,使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更加拥挤,留下交通事故隐患。
(一)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而且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不强,为贪图个人方便而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物作业,使本来不宽畅的公路更加拥挤。加之有些市民交通意识淡薄,只顾上路行驶,随意性强,不顾交通安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机动车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设施没有同步改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XX县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微型轿车、昌河面包车、机动三轮车、电动车、人力车拥入市场从事客运,交通流量成培增长,道路条件与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交通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
(三)交通安全宣传还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尽管我大队以五进为契机,在宣传工作上采取了多种有效形式,但是,宣传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社会宣传还存在死角,致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交通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四)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XX县的公路设施并没有随着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增加而增长,如XX县的兴隆路、光马路、光南路等部分路段道路等级低,标志不全,平面交叉,各种交通设施、标志、标线不健全,无人车分离设施。
(五)警力欠缺。近年来,我大队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聘请交通协管员来补充警力,但就目前而言,警力仍然严重缺乏,XX县有部分路段因缺少警力而管控不全面。
(一)必须加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职责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新格局。由政府牵头,各 部门协调统一作战,加大XX县辖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做到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让违法者心存侥幸。
(二)必须加强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一是要严把车辆入户发牌关,驾驶人员考试发证关。二是要严把车辆和驾驶人检审关。三是切实提高路面执勤执法监控力度。四是深化客运车辆源头化管理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五是坚持窗口服务与上门服务。
(四)必须加强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教育。要有机结合大走访活动,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再次掀起宣传五进活动高潮,发挥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大造舆论声势,提高四个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将交通安全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五)必须加强交通科技建设,用科学技术管理交通。建立以交通组织指挥系统为龙头,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交通警务管理系统为保障的科学交通管理体系,使交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综合管理,增强宏观交通控制、指挥调度能力和交通管理应变能力。以缓解交通安全管理警力严重不足。
第四篇:关于燃油价格上涨对消费者购车行为产生的影响的报告
关于燃油价格上涨对消费者购车行为产生的影响的报告
4月7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通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在都江堰,以97#汽油为例,价格首次突破8元,涨至8.03元。鉴于油价的持续上涨加剧了市场对未来汽车消费环境恶化的担忧,从而产生抑制消费的负面作用。我们小组按照老师老师的要求,于2011年5月至6月在都江堰市进行了一次关于燃油价格上涨对消费者购车行为产生的影响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街头拦截问卷调查法,调查样本来自都江堰广大消费者,共收回有效问卷10份。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男性占70%,女性占30%。他们的职业和收入都有一定的差别,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购车的欲望强
在没有购车的潜在消费者中,有购车意愿的占100%。潜在消费者购车的欲望强。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40%是有车族;60%的人目前没有车,但是都有购车的欲望,并有自己的购车计划。
燃油车型仍是首选
目前就油价不断上涨、资源紧缺和环保问题等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毕竟新能源汽车还在开发研制阶段,还不没有广泛被人们熟知,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人很少。
调查显示:70%选择以油为燃料的动力汽车,燃气都只占有20%,选择太阳能的仅仅只占10%。燃油车型仍是消费者首选。
小排量车受欢迎
对于消费者来说,油价的持续上涨,将逐渐改变私家车主的使用态度和行为,最主要的体现集中在:购买小排量车。如果油价在如今的基础上还将持续上涨,有70%的消费者会改变自己的购车计划;将会选择小排量的经济型汽车。
调查显示:油价上涨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会考虑中小型排量(小于2.5L)的汽车,有70%的人会改变自己的购车计划,也有30%的人不在乎油价,还会坚持的自己购车计划。
油价影响潜在消费者购车计划
短期来说,油价持续上涨恶化了汽车消费环境,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但从长期看,高油价带来的最终结果是推动汽车消费向经济节能型转变。目前中国车市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月收入2000-8000元的人群,经济适用是他们对汽车产品的首要标准。随着油价的上涨,油耗对汽车产品经济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自然也成为潜在用户在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价格、性能、油耗是潜在消费者在购车时首要考虑的三大因素。从消费者角度讲,随着油价不断走高,更多消费者正从以前的注重车型、车价转而更加注重用车的燃油经济性,节油型的小排量车型会更受青睐。
从生产厂家角度讲,油价的上涨将使节油性能好的车型竞争力大大提高,促进节油车型的发展。汽车制造商已开始响应高油价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影响,加强了经济型轿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去年第三季度国内上市的新车主要以排量在1.5L以下,价格在5~10万元的经济型轿车为主。
由此看来,油价上涨将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小型、节能、高效、经济的车型和新型汽车的发展,同时将制约高能耗、大排量汽车的发展。
面对国际持续上涨的油价,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还是从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国家将会在汽车新能源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汽车替代燃料的研发,争取早日实现其产业化和商业化,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当前国际上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车、替代能源车和燃料电池车。替代能源车是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应用的技术,柴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能源,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准新能源车。氢燃料电池车是新能源车中最具未来感的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不仅高效、低噪,而且无污染、无CO2排放。由于氢元素可从多种物质中提取,并可再生,是目前最有可能产业化的替代能源。三大主流技术都具有节能和改善排放的优点。混合动力是当前非常热门的汽车技术,替代能源技术中采用柴油发动机和以压缩天然气为原料的汽车已经实现商业化运作,而燃料电池车技术实现和推广的难度最大,目前还停留在研制阶段。
经上面材料的分析,我们得出油价上涨对消费者购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就上涨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中国的油价调整是根据国际油价而变动的。虽然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但对大多数车主来说,车都能买就不在乎油价了,只是为了节约适量少用。而对于潜在消费者来说这会考虑低油耗的车。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五篇:假冒伪劣产生成因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假冒伪劣的商品也随之出现,并破坏着正常的经济秩序。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各级执法部门坚持执法为民理念,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加大打假力度,切实净化了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然而,由于未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假冒伪劣商品呈现了屡禁不绝的态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遏
制和铲除假冒伪劣,笔者试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成因
为什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会屡禁不绝?除了利益驱动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外,还包括其他多方面原因。
1、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的支持和纵容,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空间。一些地方甚至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对制假售假者,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地批评一通,有的甚至规定,只要不在本地销售假货,就为制假者大开绿灯。即使是全国性的打假行动,有些地方也是光打雷不下雨,等风头一过,他们又故伎重演。即使有时下一点小雨,也是内外有别-——对外的处罚较重,对本地的处罚偏轻,助长了制假售假者的气焰。因此,要想彻底治假,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不拆掉地方保护的篱笆,不打掉一顶顶地方保护伞,显然是不可能的。
2、打击力度不够。查处手段和打击力度不够,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今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授予执法部门实施扣押、查封等行政强制手段的权力。执法人员有时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但因当时无鉴定依据,只能先登记保存,还得交由当事人保管,给制假售假者提供了转移销赃的时间,使许多案子到后来不是走了样,就是不了了之。而在依法处罚时,由于行政罚款额度较低,交给司法机关处理的条件又不够,往往对违法者不会伤筋动骨。由于处罚力度不足,即使罚款加没收,最后算总账,制假售假者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多年来,人们一直呼吁把制假售假者罚得倾家荡产,但是法律法规中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治假,不用“重典”是绝对不行的。
3、设备滞后。人员配备不够,打假设备落后,执法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办案效率。对查获假冒伪劣商品的运输与储存、消除假冒伪劣商标标识、销毁假冒的伪劣商品及制假设备都需要一定的费用,特别是有毒有害且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假冒伪劣商品,处理时涉及环境保护问题,难度就更大了。由于受经费限制,执法机关的交通工具、通讯器材等装备与制假分子相差甚远,无法对付集团化、隐蔽性强的制假活动。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装备,以提高打假力度。
4、体制不顺。交叉执法、推诿执法现象不断,损害了执法权威。随着执法部门的增多,由于法律法规存在交叉现象,导致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清。一些单位贪图眼前利益,违背执法原则,有利可图时争先恐后,无利可图时相互推诿,加之部门间协调不够,出现了执法的肓区和死角,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必须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理顺执法体制,树立执法权威。
5、暴力抗法。暴力抗法的不断出现也增加了打假难度。在打假过程中,执法人员遭遇围攻、殴打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查扣的假冒伪劣商品被哄抢的现象。而恐吓、威胁执法人员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应当有条件地为执法人员配备防身器材,必要时可将工商、技监等部门的打假队伍组织起来联合执法,协同作战,提高执法的力度和效果。
6、抵制不力。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抵制不力,认识不足,为假冒伪劣商品留下了生存空间。一方面,一些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明知道是假冒商品,由于价格较低,又满足了购买名牌货的欲望,令他们仍然成为假冒商品的消费者,助长了假冒商品的流通;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即使专业人士有时也难辩真伪。加之消费者识别能力有限,社会监督和服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使假冒伪劣商品得以生存。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广大群众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抵制意识,堵死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的渠道。
二、对策
假冒伪劣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行为,造假分子有着自己的“成本”和“收益”,之所以铤而走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他们预期的违法犯罪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其违法成本。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
1、打罚结合,依法治假。要打罚结合,重拳出击,依法治假,加大其处罚成本。打假须用重典。法律是立国之本,法治也是一个以法为主的社会控制手段。通过立法、执法、守法来树立法律最高权威。人们良好的习惯、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要靠法律来支持,要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2000年9月实施的《产品质量法》加大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