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时间:2019-05-12 07: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第一篇: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200910604125物流09

1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且快速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由于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城市的土地开发和交通建设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快速路、立交桥、城市干道拓宽等工程每天都在不断的建设中,但是对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的改善却收效甚微,从北京上海,到昆明成都,每一个城市都表现出来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尤其是上班下班高峰期,节假日以及各种法定假日。

我国的土地资源紧缺,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目前,市区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仅为3.39平方米,市区道路面积率仅为12%,发达国家一般在30%左右,道路网容纳能力完全不能满足交通需求。通过道路的大量投资和快速延伸,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是难以实现的。实施紧凑的土地利用模式,加大公共交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建设,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资源紧张和环境保护双重制约下的城市发展,必须强调城市的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协调一致,高效集约的土地使用和有管理的交通需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它具有需求时间和空间的不均匀性、需求目的的差异性、实现需求方式的可变性等特征。交通供给是指为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它具有供给的资源约束性、供给的目的性、供给者的多样化等特征。从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特点可以看到:需求是可以调节的,而供给是有限制的。但供给必须满足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需求,保持交通运输系统在可接受的负荷状态下运行,否则城市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样,由于供给的短缺,必须对需求进行调控。

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是指城市交通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建设,道路建设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它会促进和推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由于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改善了道路沿线土地空间的可达性,使得沿线土地的适宜功能以及市场吸引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的重新布局,对沿线土地利用开发有着强烈的刺激及空间吸引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促进。

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结构。土地利用形态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交通的发达改变了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使得城市中心区的过密人口向城市周围疏散,城市商业中心更加集中,规模加大,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同时,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活动异常活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大都集中在地铁

和干道周围。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一般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城市范围内土地利用活动的强度,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及其分布,影响着城市交通的需求量及分布,同时也要求相应的交通结构与布局来满足需求,适应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交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城市结构变革与土地功能的布局和效率的发挥起着诱导和限制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循环式的动态反馈关系。

由于交通需求是派生需求,交通需求的产生取决于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发生地点与居住地点的空间背离。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构成是上班、上学及其回程出行。因此, 居住、产业与学校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需求的总量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时间分布特性、出行距离特性等,进而影响着交通方式构成。可以说,土地利用是影响交通需求特性的最主要因素。

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反馈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利用产生交通需要,可达性的增强和改善,又影响社会空间活动的选址,再次刺激了新的土地开发,并再次开始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互相影响的循环,直至趋于某种平衡。或某个外部因素介入为止。衡量这种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完成整个互动所需的时间。从短期看,主要的影响是土地利用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而从长远观点看,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和应用新技术,由于改变了各地区的可达性,将会影响城市的结构。

交通需求对土地利用有着强烈的诱导和刺激作用, 其本质原因是由于相对可达性的改变。在两个区域的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 相对可达性高的区域就能比低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去活动, 于是就可能产生新的中心, 从而改变城市和用地结构。

不同的交通发展模式将引导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 将会引导城市蔓延式的发展, 为了满足机动车需求所增设的道路占据了许多城市土地。这种低密度、分散的土地利用, 造成了污染等环境问题, 无法忍受恶化的居住环境的居民, 逐渐搬迁到城市郊区, 分散的居住区产生了更多的机动车交通需求和对道路的需求,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 引导城市土地以高密度和多功能的形式发展, 城市形态紧凑, 格局清晰。以轨道交通或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为支撑的城市公交系统, 在其站点影响范围内, 由于可达性条件的改善, 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商和居民, 土地利用强度和密度将不断增加, 其中对于居住用地的影响尤为突出。公交服务沿线用地开发往往会呈“串珠式” 的发展势态 居住、商业、办公用地利用集约化, 从而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

总而言之,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而不同的交通发展模式将引导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昆明主城区至呈贡的公交需求与供给服务分析及对策

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它具有需求时间和空间的不均匀性、需求目的的差异性、实现需求方式的可变性等特征。交通供给是指为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它具有供给的资源约束性、供给的目的性、供给者的多样化等特征。从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特点可以看到:需求是可以调节的,而供给是有限制的。但供给必须满足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需求,保持交通运输系统在可接受的负荷状态下运行,否则城市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样,由于供给的短缺,必须对需求进行调控,即发达国家城市常用的交通需求管理。

从昆明主城区至呈贡的公交需求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呈贡大学城的属性设置,昆明主城区至呈贡的乘客多为大学生,而大学生群体的交通需求的最大特点是出行时间统一,路程统一。

我们可以发现,周五下午周六周日的早上,大多数大学生会从呈贡出发到达昆明;周六周日的下午,人流则反向从昆明返回呈贡。所以,公交需求呈现的特点有:乘客的出行出现统一时间统一方向流动的现象。即:客流集中在在乘车高峰期,且多为同一方向。

大学生的出行特征造成的结果是:1.单一方向客流量大。如:周六周日早上170从昆明到呈贡几乎都是空车,而从呈贡到昆明却人满为患。2.出行时间统一。如:从呈贡到昆明方向的公交车中,又以8点到11点左右人流量最大,12点左右午饭时间到人流量减少,1点到2点时又有小高峰,三点后该方向出现人数减少。而早上发车的昆明到呈贡方向的公交车,几乎都是空车,下午4点到7点则又变成呈贡到昆明方向的公交车几乎都是空车,而昆明到呈贡方向的公交车人流量巨大。

我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有:

1.明确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观念。在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的同时,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的需求管理体系,使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相适应。应从城市土地利用着手改善可达性,减少交通需求;尽量使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加均匀;鼓励和保护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公共交通,从而达到供需关系的相对平衡。

2.建立其他辅助交通设施,如高铁帮助交通运输。在多种交通方式的配合下,完成客流规划。

3.做好统计调查,优化公交路线,减少空车率。在给定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下(即完成土地利用调整后), 预测交通需求特性, 据此最终确定不同类型的交通枢纽和道路网络。在确定了干线道路网之后, 可以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交通需求分布规划公共交通线路集合, 考虑城市环境、资源、地理特征、交通效率等因素, 最后得到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案, 也同步得到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其他规划方案。

4.各大学可以自组车队输送学生客流。因学生客流是呈贡—昆明线路上的主要客流压力,大学自组车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周边居民的出行压力,也方便了大学生的出行。

5.在大学城建立一个完善的小型城城,成为昆明的缩小卫星城,鼓励学生在假日在周边活动购物。当卫星城的设施设备可以提供学生的生活娱乐需求,大多

数的大学生将会选择去距离更近的卫星城购物或活动,减少大学生从呈贡到昆明方向客流。

6.鼓励需要在呈贡—昆明路线上活动的城市非学生居民,所需进行的无时间限制的出现尽可能的在非假日进行,避免学生出行的高峰期。

7.在出现高峰加开公交车,可以调运其他线路的非高峰期的公交车加班运营。

第二篇: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200910604125物流09

1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促进。

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结构。土地利用形态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交通的发达改变了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使得城市中心区的过密人口向城市周围疏散,城市商业中心更加集中,规模加大,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同时,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活动异常活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大都集中在地铁和干道周围。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一般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城市范围内土地利用活动的强度,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及其分布,影响着城市交通的需求量及分布,同时也要求相应的交通结构与布局来满足需求,适应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交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城市结构变革与土地功能的布局和效率的发挥起着诱导和限制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循环式的动态反馈关系。

由于交通需求是派生需求,交通需求的产生取决于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发生地点与居住地点的空间背离。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构成是上班、上学及其回程出行。因此, 居住、产业与学校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需求的总量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时间分布特性、出行距离特性等,进而影响着交通方式构成。可以说,土地利用是影响交通需求特性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篇:北京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与分析

北京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与分析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政治中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交通需求量急剧增加。到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80.9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52.9万辆,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达到275.9万辆。传统的以扩大和改善供给来满足交通需求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北京的交通需求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就意识到仅靠交通供给方面的对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有了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所谓运输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和措施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线路等的选择行为,是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从而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之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是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进行运输需求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限制原则,消除或减少非必要的运输需求;(2)调节原则,通过对时空分布的调节,是运输供给与需求相匹配;(3)改善原则,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改善供给条件,集约化提供供给能力,实现需求管理。

截止2004年,北京市道路总长度55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14公里,四环以内道路面积率不足12%,北京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2%和3.7%,远远不及机动车数量和机动化出行比例增长速度。同时公共交通优势不足,分担率低,对北京市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表明,在居民出行结构中地铁和公交车只占29%,离80%的期望值差很远,自行车32%,其他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北京机动车使用率高,每辆机动车的年平均行驶里程是东京的4倍,造成小汽车道路面积占用率为77%,只承担12%客流量,效率极低。其次,停车设施不足,停车收费管理不合理,造成许多路边车道被划为停车位,使运营道路面积减少。针对这些问题,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从“建、管、限”三方面提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2010年出台的方案充分体现了TDM的思想,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方面:强调编制实施《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规划》,突出落实公交站场等交通设施用地,以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和服务作用。

(2)交通建设方面:强调完善中心城道路微循环系统,加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

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

(3)交通管理方面:突出以差别化收费政策以及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来管理机动车需求,发展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将以上几个方面更加细化,可以得到以下的一些策略:

(1)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将学校、商场、医院等等公共设施均匀分布在城市中,不过与集中在五环以内,尽量减少出行的产生,同时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点转移。

(2)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加强公交场站建设,缩短公交车发车间隔,部分旧的车辆更换成新的车辆,提高公交舒适度,提高公共交通优势。

(3)利用经济手段限制和引导小汽车的使用。对出行者来说,使用成本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很关键,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成本能很好的限制小汽车的使用率。主要的手段有征收燃油税,差别停车费,收取拥挤费。例如在市中心公共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实行高收费政策,停车时间越短收费越高,尝试对交通拥挤路段、拥挤时段实施分时段道路使用收费制,引导车辆避开拥挤路段和高峰时段或者改变交通方式。

(4)通过政府干预限制小汽车保有量。北京从2011年开始,买车除了有钱之外,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和审核过程,摇号取得购车指标后才能够进行车辆的购买。2011年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市新增小客车的数量限定为24万辆,即平均每月2万辆,指标额度中个人站88%,客运小客车占2%,单位占10%。

自2010年北京的治堵新政逐步实施以来,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初步的缓解,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从2010年的8.32(严重拥堵)以上,降到6(中度拥堵)。市区主干路交通量下降9.8%,运行速度上升3.5%,二、三、四环常规拥堵路段的拥堵状况均有所缓解。由此可见,以交通需求管理为指导思想的治堵新政对治理北京交通拥堵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TDM能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虽然北京的TDM策略实施还不够成熟,但随着TDM策略更广泛深入的应用到交通的方方面面,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并且为TDM在其他城市的实施积累经验。

第四篇:西宁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分析

西宁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分析

姓名:马涛

学号:082540

43班级:商务080

2摘要: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受城市东西川和南北川“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外埠车辆进入市区的增多,导致了西宁市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为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功能,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宁市实际,应该制定一些办法,使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得到改善。

关键词:路网交通管理组织交通管理措施

正文:

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受城市东西川和南北川“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外埠车辆进入市区的增多,导致了西宁市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为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功能,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宁市实际,应该制定一些办法,使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要明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包括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交通指挥信号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通讯系统,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护栏、交通隔离物等与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有关的辅助设施。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目前西宁市城市交通动态运行特征和静态保障水平无法适应畅通交通的要求,尤其是交通参与者、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区道路承载能力等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成为当前加剧城市道路通行负担的主要因素,影响了城市效率的发挥,模糊了中心城市的定位。为此,我在网上找到了西宁市实地抽样调查车辆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道路因素

1、对12小时市区出入口交通量调查。

调查对象:宁张公路、朝阳西路、柴达木路、西川南路、南川东路、宁互公路、峡口收费站、G109东出口;

调查显示:西宁市入境交通流量偏大,东西向交通流量大于南北向。

2、对北川—南川、湟水河跨河桥交通量调查。

调查对象:天峻桥、门源桥、朝阳桥、七一桥、五四桥、西关桥、昆仑桥、六一桥、海山桥、湟水桥、海湖桥、新宁桥、长江路桥、五一桥、建国路桥、湟中桥、明杏桥、团结桥。

调查显示:新宁桥(54909辆)、建国路桥(49325辆)、五四桥(40898辆)、西关桥(36307)等交通流量大。

3、对主要交叉口交通量调查。通过调查可知在主要干道的交叉路口车流量较大。

4、对不同等级道路平均车速调查。

调查对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调查显示:西宁市各等级道路平均车速33.2㎞/h;比对不同等级道路百万人口城市车速指标,快速路相差27.8㎞/h、主干路相差15.3㎞/h、次干路相差8㎞/h、支路相差3.1㎞/h。需通过交通管控措施提高道路平均车速,重点对环大十字周边交通干道和市区交通主干道加强交通管理。

存在问题:西宁市中心城区已形成高密度交通流量,老城区90%以上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城市道路资源已达到饱和甚至超饱和,现有路网无法分流交通流量,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均存在不同程

度的行车延误。

原因分析:西宁市路网布局受“三川一水”水系的分割、带状城市布局的限制和兰青、青藏铁路干线、宁大铁路支线的影响,路网密度已达到规范,干道分布较密集,路网成网率低,节点通行能力弱,“微循环”系统缺,干路系统空间布局不均衡,道路通达性不高,制约了路网整体效能的发挥。

解决办法:在难以对中心城区进行大规模路网改造的情况下,将市区交通规划着力点由道路建设调整到交通政策和分流措施的制定上,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改善路网结构,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等多层次骨干网络,加强城市次干路与支路的“微循环”系统建设,减少“断头路”和车流不畅的节点,减小道路交通容量。

二、行人因素

1、对人行横道利用率调查。

调查对象:长江路、互助路、祁连路、新宁路、胜利路、七一路、东关大街、西关大街、共和路、五一路、朝阳西路。

调查显示:人行横道平均利用率32.7%,应通过合理管制手段和设施提高行人遵章率。

2、对交叉口行人违章率调查。

调查显示:在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平均行人违章率39.8%,需通过合理的交通管制和设施降低违章率。

3、对道路功能的调查。

调查对象: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

调查显示:西宁市的干道系统过境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层次模糊、功能不清,使中心城区成为过境交通的中转站,城市主次干道客货运输流和人流交织混行,各类专业市场和长途客运站集聚市区,车流和人流的密集混行加剧了市区交通拥堵。

存在问题:西宁市出行人员中,企业和中小学生出行比例较大,且多采用步行和公交车方式上班、上学,出行路线较固定,道路功能层次不清,行人横穿道路设施缺少、斑马线发挥不了作用,行人违章率偏高。

原因分析:行人交通法规意识不强,过街设施缺乏,交通管理措施约束不够。

解决办法:通过交警和交通协勤员合力疏导秩序提高行人遵章率;通过修建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设置道路绿化带和人车隔离设施等降低行人违章率;通过明晰界定城市道路功能,合理区分车辆运行线路,加大交通管理辅助手段,解决车流和人流密集混行问题

三、车辆、停车场及交通管理因素

1、对静态交通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对象:西宁市主要商业地区停车场。

调查显示:西宁市停车场平均使用率69%,重点商业区停车场面积和泊位数不能满足现有车辆的停车需求;配建停车场短缺,单位院落停车场不能提供对外开放服务;尤其是商业中心周边及市区次干路、支路、小街小巷占道停车严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2、对交通组织管理设施调查。

调查对象:市区主要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交叉口信号灯管理及交通组织措施。

调查显示:西宁市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基本上采用信号灯单点控制,在未饱和交通状态下尚能实施有效管理,在饱和交通状态下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组织措施与管理较粗放,像单行、限行、禁左等手段应用较少,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应用不够。

综合考虑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速度、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递增和路网补偿能力,未来城市人口规模和土地开发强度的持续增长将使现有道路资源的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对交通需求的刺激需要与城市内外交通高效对接,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对现状和未来城市路网调节补偿能力的供给矛盾使城市交通畅通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城市存量土地资源短缺,交通管理设施与手段在未饱和交通条件下适度满足,在饱和、超饱和交通条件下无法有序分流交通流量。

所以采用线控、面控、单行、限行、禁左等交通管理设施与手段,对动态交通进行实时的组织与调整,在未饱和交通条件下降低车辆行驶延误,减少红灯停车次数,缩短车辆在路网内的行驶时间,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在饱和、超饱和交通条件下,使交通流有序行进,分流车辆,缓解堵塞;推广GPS、电子探测器等科技智能化应用手段,智能分析各路段交通拥堵情况,随时变换红绿灯通行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对信号系统的智能化识别,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打破城市路网南北发展的局限性,拓展环线路网空间分布格局,建立大交通经济运行交通圈,满足现状和未来交通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西宁市的交通得到巨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第五篇:城市交通道路分析

城市交通道路分析

——常州世茂香槟湖小区道路

班级:08建姓名:管稀学号:08040507

在前一阶段的小区调研中,我们组重点调查了常州世茂香槟湖这个小区的交通,对它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在城市规划这一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小区的道路等级划分:居住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前宅后小路。以世茂香槟湖为例:太湖东路是城市干道,八车道,同时也是分隔1、2期和3、4期的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占有重要作用。它是小区主要出入口的设置点,十字路口,车道宽度都影响出入口的设置。我们重点调研1期。一期的世茂香槟湖两个主要车行出入口在位于它南面的太湖东路上,还有一个位于北面的河海东路。小区最长的边界线就紧邻太湖东。在这条居住小区级道路上设有一个人行出入口。出入口的合理设置可以方便住户更快捷的进入小区。世茂香槟湖的主要出入口设置符合要求,是比较好的设置方式。

小区级道路是小区内部的交通,关乎小区内部流线的通畅,车流与人流的合理组织。小区级道路的设置至关重要。世茂香槟湖的小区级道路环通整个小区,连接了城市的干道,尽端即为小区的主要车行出入口。为了方便停车,设计师在小区级道路两边设置了路面停车位,方便访客的停车。小区级道路为双车道,左侧有1.5米宽的人行道。人流与车流互不干扰,共同组成小区内道路。

世茂香槟湖分为高层、小高层、别墅三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属于自己的组团级道路。以别墅区为例:别墅区内有宽度大约6米的车行道,连接别墅区所有住户,尽端与小区级道路相接。住户由小区级道路行至组团级道路,最后到达自己的住宅。高层区有一条单向6米宽的组团级道路。道路的单向限制是人为规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小区的安全性。这条单向道的入口有门卫负责,检查一切进入小区内部的车辆与行人。其出口可直接到达小区外部,无保安负责,故人为限定了道路只能单向行驶。

小区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行两种方式。人行路即为宅前宅后小路。这些道路分布在景观带中,蜿蜒曲折,大都为曲线道路,分布在宅前屋后,宽度大约1.5米。这些道路与小区级道路相接。分布在别墅区的部分宅前宅后小路为近尽端式。经过调研发现,这些小路使用率不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小区的入住率不高,住户较少。原因之二可能是这些路较为冗长迂回,尽管设置在景观带之间,仍然无法吸引住户。宅前宅后小路是主要的人行道路,隔绝的车辆的进入,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散步休闲氛围,是大型居住区必须考虑的道路形式。怎样设置合理的、方便的、吸引人流的道路是我们设计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考虑小区内部环境,区分人行与车行流线。

调研分析小区的交通情况是为了做出更好的方案,取长补短。通过对世茂香槟湖的调研,我们更加明白小区道路的结构与分级,更加清晰的了解流线分布。在我们自己做方案时,一定会学以致用。

下载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城市交通需求方法研究(5篇)

    中小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目的是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管理发展方案,解决城市规划期内的交通问题,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及其相应交通管理设施发展的计划。准确......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与措施探究的参考文献[5篇模版]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与措施探究的参考文献 朱顺应.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基础理论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1996. 周鹤龙、徐吉谦.大城市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2003,27(1):57-5......

    城市交通经济分析及建议[范文大全]

    城市交通经济分析及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的拥挤和环境问题从经济方面加以分析, 对城市交通的......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作者:魏雪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现代企业管理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机动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的进步给人类创......

    需求分析

    需求性分析 (网络书店管理系统) 一、概述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网上书店作为出版社一种全新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采......

    需求分析

    1、对投标人的要求 投标人必须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以免造成投标失败。 1)投标人必须保证所提供的产品货真价实,所有产品均提交原始设备生产厂商证明。 2)设标人对招标人提出的需......

    平遥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平遥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平遥县受地貌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同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土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