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5篇

时间:2019-05-12 07:3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

第一篇: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

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工作体制创新,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2015年末全镇总人口控制在4.7万以内,育龄妇女和生育率控制在1.8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

(三)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党政领导责任制,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

二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镇、村、组计生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是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明确有关部门在计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计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推进优质服务。

五是加大法制建设力度,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严格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大力开展“阳光计生”和推进“诚信计生”活动,和计划生育“三项公开”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六是深化宣传教育,推进生育文明建设,切实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七是认真落实计生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实施“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八是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第二篇: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是

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建设应城“经济发展发展领先区、高新产业取集区、现代都市新城区、两型社会示范区”为战略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城乡一体、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发展要求;坚持秉承“建区”与“造城”并举、“开发”与“集约”并举、“亲商”与“亲民”并举的工作理念;以基础平台建设为先导,以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为重心、以创新管理和服务体制为支撑,以党的基础组织建设为保证,围绕外延扩展与内函提升同步推进、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共同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着力实施招商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努力在应城建设经济强市的新跨越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2011年新引进投资额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5000万元项目15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0%。工业总产值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财税收入完成10791万元,增长40%。

一、树立“五种意识”,乘势而上谋发展

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必须牢牢树立“五种意识”:

1、树立“项目立区”意识。实践证明,要实现区镇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必须以大招商拉动大开发,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发展定位、大招商突破、大项目推动、大环境保障”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举措。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一门心思引进项目,加速提力建设平台,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更

加注重招商引资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安商水平,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更加注重园区功能配套。按照“二产三产并举、内联外引并重、园区城区并进”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平台建设,加速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六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物流中心、专业市场、220千伏电站、二水厂、二污水厂、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文峰公园、老县河改造、村民集并小区和商住小区建设,着力建设秀美城市新区。

2、树立“争先进位”意识。在当前市场经济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开发区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发展,必须知难而上,迎难而上,跳起来摘桃。各项工作都要奋勇争先,争创一流。各部门、各单位范围内选择竞争对手,瞄准赶超目标,比速度、比贡献、比位次。要增强危机感、紧缩迫感和使命感,坚持摒弃安于现状、盲目乐观的自满思想,大力弘扬敢于超越、争做第一的精神。今后几年,开发区要拉高标杆,确立率先发展新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仍然要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要保持40%左右的增幅,财政收入要保持40%左右的增幅。力争挤身全国全省先进开发区行列,2011年进入孝感二十强乡镇前五名。

3、树立“富民亲商”意识。富民是建设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探索富民途径、打造富民载体,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

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牢固树立“招商是生命线、环境是兴衰线”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围绕项目的落户、建设、生产和经营,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保姆式服务,以真诚的态度、热忱的服务、优良的环境亲商、护商、安商。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带农,以农支工,以农促工”的辩证统一。

4、树立“和谐发展”意识。在大开发、大建设中,和谐是前提、是基础、是根本。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否决,努力实现生产和生态的和谐双赢;着眼于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统筹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心齐气顺的干事氛围,以人文精神促进和谐发展,形成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关注民生,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障各类民生工程的投入,加大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强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创建平安区镇。广泛开展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创建及共建活动,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5、树立“率先垂范”意识。组织保障是我们工作的生命线,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加强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带头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要带头廉洁自律、勤政廉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行,大兴艰苦奋斗之为,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选拔作用机制,让甘于苦干、乐于实干、善于巧干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地位、干成事的有实惠。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教育和引导干部思想防线,严守行为红线,把住做人底线,做到干大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抓好“十大工程”,大干快上求发展。

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重点要抓好“十大工程”。

1、招商引资工程。2011年全区地完成引进投资额过亿元项目10个,完成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

2、项目建设工程。2011年全区要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竣工形式8个。

3、征地运迁工程。2011年全区要储备运作土地1500亩;完成要民集并400户、动迁面积8余万平方米的任务。

4、基础设施工程。2011年基础设施计划投资8亿元,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建成主次干道10条,拉开园区骨架,形成更多可供开发的“熟地”,实施完成黄滩刘垸桥改造工程。

5、功能配套工程。建设南区横五路以南给水工程、220千伏电站工程、二水厂工程、二污水厂工程。启动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建设。

6、安居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规模约20万平方米的农民运迁新城,2011年要建成5万平方米,确保运迁群众全部住上高质量的安居房。

7、美化亮化工程。守成三纵九横路等道路的绿化和老一纵五横道路的亮化以及老县河环境整治。

8、保障工程。出台被征地农民新型社会保险制度,确保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5%,养老、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5%,低保覆盖面达100%。组织劳动力培训,向区内企业输送工人3000人。

9、社会事业工程。要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8%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

10、平安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开发区”活动,确保9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创建的标准,95%的企业和学校达到“社会治安生产责任制,努力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篇:经济开发区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加速发展的重任。中央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加快结构转型和加大市政建设投入力度,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不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依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判断形势,既要充分看到积极因素,又要足够估计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旗两级全委会要求,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是: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围绕这一核心,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导,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推动开发区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以上,达到16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达到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左右,达到1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6%和7.3%左右,达到25000元和8800元。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注重坚持和把握好“七个结合”:

一是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努力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增长。

二是坚持把项目建设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要在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基础上,认真为企业搞好服务,确保企业进的来、稳得住、出效益。

三是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是坚持把深化改革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格局。

六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是坚持把长远发展目标与短期增长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结构转型,在壮大园区实力上实现新跨越。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就没有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项目建设和结构转型的重大意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结构转型,力争引进和建成一批能够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促进园区跨越式发展的好项目。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有关部门要对项目谋划工作进行整体把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市场投资走向和开发区资源禀赋,把园区品牌招商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超前论证、精心谋划,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大、好、优项目,提高项目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认真做好中央、自治区新增投资的申报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以及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的大盘子。二是抓好本土企业配套项目建设。要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和企业,有计划地引导园区现有中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和配套产业。三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跟踪推进、协调服务、奖评考核等工作,建立重点项目服务协调机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不定期地进行协调会办,特别是加大对亿元以上项目的服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高、出精品。要力促鄂尔多斯集团3000吨多晶硅、60万吨电石、蒙西建材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鄂尔多斯宇通管业年产2.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大口径管材、鄂旗建元煤焦化120万吨矿井和100万吨焦化等项目年内投产。要确保鄂绒集团“40万吨PVC—30万吨烧碱—100万吨废渣水泥”、鄂尔多斯热电联产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整合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紧紧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国家鼓励支持的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华亿达40万吨机械设备制造、建元煤焦20万吨煤焦油加氢生产燃料油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园区经济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获得新提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些年,园区的环境质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离旗委政府提出的“宜居鄂托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加快完善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强化节能减排措施,保护和利用好棋盘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努力实现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工程手段、技术措施、法制约束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把好冶金、化工等行业新建项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二是继续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共生网络,支持和引导企业对有利用价值的废渣、废气和废水进行综合回收再利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要鼓励企业加快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下游产品的开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促进工业向高端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巩固环境治理的成果。在园区环境监管上,以电力、冶金行业作为监管重点,运用在线视频监控设施,强化对这些行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检查,杜绝企业违法排污现象的发生;在镇区环境监管上,认真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完善大气质量监测系统,力争使今年镇区集中供热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扩大10%,着力提高冬季采暖期的镇区空气质量。四是要确保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正常运转。要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运行机制的探索,形成科学、规范和适宜棋盘井地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填埋厂的运行机制,为地区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在城市形象上彰显新活力。

城市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这些年,我们依托工业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存在着承载能力不强,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必须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城市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一是抓好规划设计编制工作。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生命线,要以“现在的经典、未来的文物,永恒的精品”为建设理念,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突出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准。规划设计一定要慎重决策、精益求精,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二是加快市政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实施的市政项目非常多,投入的力度也非常大,全年计划完成投入17.72亿元。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确保3月底前完成各项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体育中心、二校西河道景观河及镇区道路、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等工程如期开工并按计划推进;确保生态园二期、星光广场、休闲广场等一批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年内完工。三是继续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区的改建。加快敖包东侧、制药厂片区及工业园的拆迁和土地收储工作,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在拆迁工作中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综合考虑拆迁户、开发商的利益,确保不因拆迁工作出现集体上访或其它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四是抓好绿化亮化工作。完成生态园二期、新修道路、污水处理厂周边及城防林等绿化工作;完成阿尔巴斯大街、乌珠尔路、南环路支线等道路的路灯以及信号灯及迎宾路、棋盘井大街树坑地灯的安装。五是抓好城镇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推进专项治理和执法管理,集中整治各类违章违规建筑;做好绿化范围内的林木管护工作,巩固绿化成果。今年年底,市政府要在全市召开园区建设现场会,检阅两年来园区建设的成效,我们要利用这次现场会的机会,在全市范围内展示我们市政建设的新形象,进一步提高美誉度。此外,要突出抓好棋东工业园的选址规划工作,力争启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进步。

持续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一定要按照“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民生工程。一是积极抓好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突出以当地居民、转移农牧民、零就业家庭、城镇困难群众为重点,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在企业用工上要优先考虑本地农牧民的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协调推进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在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和奖励救助基金的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引导园区企业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促进棋盘井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力促鄂托克旗第二人民医院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切实改善工业园区和农牧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巩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棋盘井数字化电视改造工程,以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建设为契机,运用社会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三是要认真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旗委政府10件惠民实事的基础上,棋盘井地区还要实施好大力推进当地转移农牧民就业、利用教师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新建两个标准化社区、投入200万元设立了民生救助基金,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给予特殊补助等惠民实事。四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高度重视社会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落实领导大接访措施,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乡统筹上开创新局面。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三牧”难题的根本出路。要抓好今年的统筹城乡工作,一是要按照“三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转移农牧民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转移对社会对自身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增强农牧民转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人口转移的经验和做法,尝试实施转移农牧民以土地和草场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城市住房,力争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转移农牧民能有一套安居住房、一份稳定工作、一份社会保障、一份生活补贴,进一步打消农牧民对进城以后的生活顾虑,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带动一批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三是推进城市大建设,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要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人口转移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增强城镇对农牧区人口的吸纳能力。要确保在年内建成精品移民小区,实现转移农牧民的顺利入住,并尽快实施尔格图牧民创业园二期工程,为转移农牧民提供经商创业的平台。四是要广辟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挖掘农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支持现代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农牧民政策增收、家庭经营增收、转移就业增收、财产性增收水平,提高增收的多元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五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廉租房试点工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在打造平安开发区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各部门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牢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安全措施、严格安全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坚决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二是要切实加强安全监管。要全面加强煤炭、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努力遏制交通伤亡事故,确保煤炭行业安全有序生产。三是要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加大隐患排查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煤矿采空区专项排查整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及危险化学品储运、重大危险源控制和民爆物品管理等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强化执法,从源头上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春节临近,要依法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和燃放等环节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

(七)加快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党建工作上构建新格局。

党的建设要始终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旗帜,要把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开发区实际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全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廉政建设负总责,深入开展各项廉政教育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双学”这个新载体,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抓好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各级班子建成一个敢作为、有作为、敢负责、作风好的坚强领导集体;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善于在工作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把有能力、肯吃苦、修养好的优秀人才推荐到领导岗位上去。三是抓好制度建设。要突出靠制度保廉,靠制度管人、靠制度防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深化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四是坚持困难时期更要过紧日子的思想。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和奢糜之风,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自己干事创业的平台,洁身自好,保持正气。五是加强园区企业的党建工作。纪工委要承担起园区企业党建工作的职责,主动深入企业,组织引导企业开展好党建工作。

此外,搞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也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要按照统一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力争使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成为一个既体现市旗两级党委政府战略意图,又符合开发区实际的科学管用的好规划。

三、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加快发展。开发区上下要深刻领会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旗两级全委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认真研究,敢于突破,善于突破,找准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从政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建立健全经济监测体系,加强指标调控,各项任务目标要按季度分解,重点指标要按月分解。尤其是对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各项工作要更加关注,对照目标要求完善各项工作措施,集中力量破解瓶颈难题,争取在全市园区内率先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要加强指标数据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搞好横向对比,把好数据上报关,客观真实地反映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服务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去,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促发展。要继续实施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收费清理整合,简化办事流程,全面提高审批效能。要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减负政策,严禁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纪工委要建立快捷、有效的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机制,严肃查处影响机关效能、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

(三)强化目标责任意识,狠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抓落实责任制,完善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机制。对于今年开发区经济重点工作以及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对接和服务。各部门要始终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围绕开发区的重点工作,认真研究、谋划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经济工作的调度和督导检查,跟踪落实进程,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同志们,今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各部门务必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旗两级党委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开发区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湖南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征求意见稿)

湖南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征求意见稿)

作者:admin时间:10-11-30 点击: 637

一、湖南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绩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业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后,我省战胜了冰灾、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旅游业的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势头,2009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同比增长29.08%,成为我省继机械装备制造业、石化、有色金属和食品之后的又一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预计到2010年底,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321亿元。主要指标超额完成,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体目标规定的主要任务。

1、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旅游业产业地位大提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把旅游业确定为我省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的奋斗目标。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市州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各市(州)和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从资金、项目、设施、宣传等方面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省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在2009年,旅游产业总产值过千亿。在“十一五”期末,湖南省有十二个市州确立了旅游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意见》、《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市场主体培育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旅游条例》等一系列保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落实了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项目带动战略取得大成效。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清晰了项目建设思路,2009年实施了全省“旅游项目建设年”,推出了“251”项目建设工程,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的专门政策文件,并在境内、外召开旅游项目招商会。目前全省在建的5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旅游项目有548个,投资总额达21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3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285亿元。

第三,旅游业发展合力大凸显。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发改、财政、交通、文化等部门形成了大旅游的观念,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完善协调合作机制,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旅游工作格局。省发改委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从有限的预算内投资、服务业引导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西部产业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了资金,加大了对全省性的景区建设、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等引导力度,争取国债资金重点支持了“韶山一号工程”、南岳等文化旅游景区保护开发,利用开行和世行贷款,重点支持了张家界、湘江风光带的开发建设;省财政厅积极筹措落实资金,努力增加预算内投入,大力争取中央支持,督促14个市州建立旅游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省交通厅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了旅游业快速通道,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向旅游倾斜,改善了通往景区特别是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并支持旅游景区在高速公路设立指示路牌;省林业厅加大了森林公园提质升级的进程、省建设厅在风景名胜区建设、城乡规划以及申遗工作方面加强与旅游局的联系,省农业厅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省水利厅出台了加强涉水旅游的办法等等,省文化厅也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中作用巨大,各职能部门关注旅游支持旅游的大环境业已形成,产业规模有较大突破。

第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大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力度大大增强,依法治旅意识得到加强。通过旅游行业协会,形成自律机制,强化了行业自律能力;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大力推行规范化行业管理和专业化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制定颁布《湖南省乡村旅游服务星级评定准则》、《湖南省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基本条件》。制定并即将发布《湖南省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湖南省旅游家庭旅馆评定标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了赵明健、文花枝先进典型;2008年,由省旅游局自行研发的《湖南诚信旅游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在全省实施。

第五,基础设施建设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我省基本建成“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的“三纵六横”,市州均实现高速公路通达,全省4小时经济圈形成,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旅游区(点)连接线的建设成绩显著;铁路建设,特别是武汉—广州高速客运专线的通车,为旅游客流的顺利进入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长沙黄花机场的配套设施,完成了张家界荷花机场改扩建,提高了航空接待能力;岳阳作为我省唯一的长沙口岸城市目前已有经营三峡游产品的瑞士维京公司游轮停靠,带来了大量的境外游客。湘江、洞庭湖游船项目部分开通营运,特别是长沙湘江段的挪亚游挪创造了不俗的效益。加强了对旅游城市和旅游集镇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三级旅游集散中心的体系框架,目前已有长沙市、武陵源、南岳大型游客中心在建。2008年12301旅游服务热线建设成功。

2、旅游产业体系明显优化

第一,旅游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着力开展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工作,加快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复合型转型步伐。一批大型的、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相应上马,如长沙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湘潭水府旅游度假区、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衡阳盐湖旅游度假区正在加紧融资建设。我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等专项产品发展迅速,自驾游也备受市场青睐。

第二,旅游产业体系更趋合理。通过“十一五”的努力,逐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格局。餐饮方面在弘扬湘菜文化和多元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省外和境外经典菜系,丰富饮食文化。全省评定了一批“旅游餐饮示范点”,大部分市州和重点县市区建设了“美食一条街”,推出美味可口、特色突出、价格适宜的地方特色餐饮。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饭店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引进了诸如喜来登、豪庭等国际知名的酒店和管理公司。旅游交通建设成绩显著,主要景区建设了环保车队,既保护了景区生态环境,又为旅游者提供了规范安全的交通服务,一些河湖型旅游景区的游船实行了更新换代和特色化设计,给旅游者全新的体验感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成绩显著,一方面注重新开发景区的高水准建设,另一方面注意提升老景区的档次,提升A级水平。我省从2006年开始加快了对旅游商品的引导发展,在重点景区集中建设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有计划地在重点市县规划建设大型旅游购物场所,方便游客购物;加强对地方土特产与旅游的结合,根据旅游的特点进行包装上市。十分注重旅游娱乐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城、地级市城市、县城的娱乐布点体系,长沙市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娱乐城市,演艺场所、酒吧、卡拉OK厅等建设成绩突出;旅游景区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品味的民族文化表演节目,《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张家界夜间娱乐的多样性。

第三,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科学。在坚持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基本思路的前提下,根据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形势,稳定港澳台市场,深度开发日韩市场,积极开辟东南亚市场,重点培育欧盟、北美和大洋洲市场,成果显著。多次组织了赴欧洲、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境外旅游促销和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开发国内旅游市场方面,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扩大我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更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培育、引进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实施人才培训的分类指导,重视领导干部培训,建立健全旅游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执业经理人培育机制。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大发展,创办了全国唯一的旅游高尔夫职业学院。高学历人才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二个旅游管理学博士授予权单位。

3、旅游业社会效益明显体现

依托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走生态文明旅游发展之路,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大旅游带动了农业、工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契机,提升了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和城市面貌,促进了城乡和谐,将乡村的资源优势通过旅游业方式更大地释放出来;尤其是乡村旅游的蓬勃开展为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发展旅游带动农村发展,大力开发适合游客消费的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瓜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绿色食品和手工艺品加工,带动景区周围的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业,保守估计全省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有50万之众,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安排和“旅游致富”的理想。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点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期生活,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保住了城郊的绿水清山,实践着“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

4、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湖南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湖南省旅游业在全国的排名尚落后于湖南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旅游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指标尚未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客观来看,我省旅游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入境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入境旅游规模偏小,特别是高端游客比例较低;增长速度变缓,进一步挖掘市场空间的难度加大。二是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三是旅游品牌建设仍需提升国际化水准。湖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精品、名牌旅游项目还不多,旅游城市特色不足。四是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度假休闲产品还需要加大培育力度,专项旅游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做强做特色。五是旅游商品开发仍有很大潜力空间。六是旅游龙头企业培育任重道远。旅行社“小、散、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华天集团等省内较大型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有待加强,国际品牌引进成效还不明显。

二、湖南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环境

1、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机遇

第一,发展旅游业成为国家战略。旅游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成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发展旅游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极大地优化了旅游业发展环境。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高涨,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契机。整个“十二五”期间是一个金融危机影响后的经济调整和恢复发展时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旅游产业的逆经济周期产业性质得到了充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在经济回暖的转变中,表现着先行者角色。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总体上表现出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的作用,将进一步保障经济增长,积极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保障民生,致力于低碳经济、绿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兴起;制造业谋求蜕变积极寻求产业升级。旅游业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受到特别重视的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客观上已经表现出绿色环保的低碳产业、利于民生的和谐产业的属性,把旅游业的发展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结合,特别是度假休闲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三,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般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当代中国,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一般社会生活方式,消费群体由中青年群体主流向着全年龄段普及,旅游消费结构正由传统单一的观光休闲旅游向多层次、多样化方向转型,旅游消费正由弹性消费向着刚性消费转变。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这是世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我国居民出游水平在“十二五”期间,至少可以达到人均出游2次的水平,旅游花费也将明显增长。

第四,高铁时代促成新旅游格局。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使我省内外通达便捷程度上升了层次,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契机。以岳阳—长株潭—衡阳公铁高速走廊为纵向动脉,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娄底为横向动脉,以岳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衡阳三条外围城际复合走廊为辅助,形成复合交通体系。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黄花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建设,京港澳、二广、杭瑞、沪昆、泉南两纵三横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等,大大扩大了旅游市场容量。尤其是武广高铁的开通,将沿线粤湘鄂3省20多个城市纳入了“3小时经济圈”,促进了珠三角、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耦合”,提升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必将带来旅游业空间格局的大变化,形成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的新组合,引发旅游产品结构的重整,促成旅游市场的重新组合,导致消费行为的升级,为我省旅游的跨越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随着京广、沪昆高速铁路的修建,交通格局还将大规模改善,进一步优化旅游业的格局。第五,低碳经济理念的导向作用。低碳经济、绿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作为今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球都备受重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有碳排放的庄严承诺,“十二五”期间,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旅游作为标准的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必然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这有利于今后的旅游企业的发展和旅游投资的亲睐。我省在低碳旅游开发上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低碳旅游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可以密切联系,形成产业系列。

第六,信息化技术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发展加快,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对旅游业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产品不断出现。旅游业将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向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加快网络化、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直接面向世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2、旅游业发展矛盾凸显

第一,人民群众旅游需求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旅游业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商业运营模式相对落后,这些问题渐渐凸显。

第二,体制机制落后与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虽然在十一五时期,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旅游法缺失是旅游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依然突出,还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第三,旅游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满意要求有差距。宏观管理有缺陷,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程度低。管理理念存在缺陷,整个旅游业还比较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现象,协调性不理想。

3、转型升级成为关键

第一,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体上,要从政府主导向着“政府主导,市场调节”转变,加强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产业改革和发展,铸造内涵式、集约化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

第二,市场主体的转变。适应国内旅游需求快速发展的形势,进一步重视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国内旅游需求为重点,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第三,产业要素的升级。要大力提倡旅游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注重依靠知识、资本、现代技术发展旅游业。注重培育旅游业的龙头企业,打造旅游“航母”。注重产业融合,提高整体效益。注重文化挖掘和科技投入双发力,大力提升旅游产品形态。第四,管理体制的转型。破除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充分体现旅游业的民生产业性质,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集约化、国际化和人性化,突出项目建设“一体”,抓好市场开发和行业管理“两翼”,打造湖南旅游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湖南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和扩大湖南对外开放、提升湖南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凸显旅游业民生产业的优势,满足高品质民生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提升城市品味和城市理念等方面的作用。

经济目标:保持旅游业21.52%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旅游业增长水平10个百分点,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争上3500亿元台阶。旅游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5%左右。考虑到湖南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客观情况,在2012年前,保持26%左右的增长水平,在2012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2012-2015年保持22%的年增长水平,旅游业发展跻身全国十强,初步确立旅游产业强省的地位。

社会目标:强化旅游业民生产业属性,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科学跨越、富民强省”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业建成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动力、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

环境目标: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科学规划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旅游方式,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设备,减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碳排放,切实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和加快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绿色环保产业。

四、“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理顺旅游业发展的体制,创新旅游业发展机制。第一,明确政府主导,强化市场机制。

政府主导主要在于明确旅游产业定位,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开展总体形象宣传,引导区域协作,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资源保护,加强危机管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在加强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旅游产业还必须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做好资源配置,使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打破部分分割,形成顺畅管理。

旅游业发展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多龙治水的格局不利于旅游业大发展,要切实形成政出一门的管理体制,落实旅游行政管理顺畅问题,保障旅游业超常规发展。

第三,打破行政区制约,建设区域协作体系。

探索协作的操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深化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大梅山、红三角、大南岳、环洞庭湖等区域旅游协作,打造我省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加强我省旅游业与中部省份和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促进资源、信息、客流、交通和公共服务等的互通共享,加快推进无障碍旅游。

第四,创新体制,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

积极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经济协作区建设,支持设立长株潭旅游低碳经济改革试验区,探索设立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建设进程。稳妥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鼓励并支持在岳阳市、湘西自治州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试点。在长沙、张家界和株洲、湘潭等地创建旅游产业园区。

2、加快产业体系建设 第一,加快产品建设

加快建设八大旅游精品。尽快将长沙市、张家界市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优先将韶山、南岳、凤凰、岳阳楼——君山、崀山、炎帝陵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精品。

全力打造十大著名旅游品牌。将永州九嶷山——阳明山、岳阳汨罗屈子祠——龙舟文化旅游区、怀化洪江古商城——芷江、娄底曾国藩故居、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常德桃花源——柳叶湖、湘西芙蓉镇景点圈、郴州东江湖——莽山、益阳茶马古道、株洲云峰湖等十个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内著名旅游品牌。

重点打造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湘西生态民俗风情精品旅游线、湘南山水人文精品旅游线、湘粤鄂武广高铁都市精品旅游线、湘东红色文化与休闲精品旅游线、湘中大梅山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北环洞庭湖生态文化度假精品旅游线、伟人故里“红三角”精品旅游线、湖湘文化精品旅游线、地质奇观山水精品旅游线、田园风光休闲精品旅游线。

积极创建国家等级旅游区(点)。支持韶山、岳阳楼——君山、岳麓山、凤凰、崀山、花明楼、炎帝陵—神农谷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使全省5A级旅游区达到6个以上。新增国家4A级旅游区15个、国家3A级旅游区20个,新创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各10个。同时,努力创建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5家国家旅游度假区。

深入推进“251”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建设20个以上的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100个县级重点项目,使全省在建的500万以上的旅游项目达到600个,投资总额达到4000亿元。

大力实施“3521”旅游创建工程。以建立市州、县(市、区)、建制镇、村四级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为目标,在大力支持长沙、张家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000个星级“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第二,壮大市场主体

壮大旅游餐饮业。支持旅游星级饭店餐饮的特色化经营和国际化接轨。积极支持开发地方特色餐饮,引导具有一定品牌和规模的社会餐饮做大做强,完善和深入开展“湖南旅游餐饮示范点”评选活动。举办湘菜美食节,每年发布“湖湘旅游美食名店”和“湖湘旅游美食名菜”。鼓励我省中小型特色餐饮企业形成企业连锁或联盟。

提质旅游住宿业。重点扶持华天、通程、喜来登等在我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旅游饭店实行品牌化扩张、连锁化经营,力争5家以上进入全国饭店业百强。引进5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入湘发展。各市州要建成1家以上五星级旅游饭店,5家以上四星级旅游饭店,10家以上三星级旅游饭店。积极支持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和温泉特色酒店。开展乡村旅游住宿接待设施星级评定。在全省星级旅游饭店推广绿色酒店标准。

完善旅游交通业。建设以游客为中心的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我省黄花机场、荷花机场等主要航空口岸的改扩建及南岳、永州、常德、怀化芷江等支线机场的建设,增开长沙和张家界航空口岸国际航线航班及与周边地区境外游客较多城市的直通航线,支持开通长沙至张家界的航空交通快线。规划并开工建设张家界—慈利—石门—荆州、永州(江永)—阳朔等高速公路,改造提质永州—桂林、平江—九江等与周边省市的现有对接通道。完成高速公路与主要交通干线直通主要旅游区(点)连接线的建设,开通乡村旅游巴士,城市公交服务网络与周边主要旅游区(点)和乡村旅游点实现连接。扶持成立5家跨区域汽车租赁公司。

做强旅行社业。出台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的专项政策,稳步推进国有旅行社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逐步形成投资、批发、零售的经营体系。积极开展旅行社星级等级评定工作。重点支持以华天国旅、省中青旅、省国旅、省新康辉湖南海外、省光大国旅和长沙国旅等为代表的5~8家旅行社省内扩张、省外拓展,实现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引进5家境外旅行社和10家全国百著名旅行社入湘发展。做大旅游购物业。加强我省特色商品与旅游商品的融合,扶持培育10家以生产销售湘绣、湘烟、湘酒、湘茶、湘瓷的大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支持各市州扶持培育2~3家特色旅游商品企业,打造旅游商品品牌,提升旅游商品企业的竞争力。以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医药保健品、旅游文化用品等为重点,规划在长沙、张家界、常德、吉首、株洲、南岳等地建设6个旅游商品交易中心。

做强旅游文化娱乐业。鼓励和规范发展影视、歌厅、酒吧、茶艺等休闲娱乐业,开展创建“旅游文化娱乐示范点”活动,培育5~10家旅游文化娱乐品牌。大力支持各市州、重点旅游县(市、区)和旅游区(点)策划制作主题旅游精品文艺晚会,在全省打造3~5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演艺品牌。支持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点扶持有条件的3~5家旅游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动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第三,培育旅游业新业态

一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融合,形成文化娱乐旅游业。让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天地,让文化产业为旅游业发展插上翅膀;在长沙、张家界、韶山、岳阳、南岳和郴州等重点景区,策划制作出一批特色鲜明、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旅游文艺晚会,在主流媒体中开办旅游栏目、旅游频道;出版有影响、有实效的旅游书籍;鼓励发展影视、歌厅、酒吧、茶艺等休闲娱乐业。

二是旅游业与商业形态的大结合,形成会展商务旅游业。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交易会、展示会,建设商务谈判、营销活动、娱乐活动一体化的RBD,支持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从事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建设和完善重点旅游区游客集中购物场所和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形成旅游商品销售网络。随着湖南经济快速发展和经贸交流的不断扩大,湖南的会展业在开放、创新、合作中不断壮大,为湖南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活力。“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会展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对会展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长株潭城市核心区域地带,按国际标准,建造一个集交通中心、信息中心、会议中心于一体的专业化的国际会展中心,为湖南打造中国中部会展之都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旅游业与体育产业、保健产业的自然结合,形成旅游康体产业。把群众体育、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把健康快乐融入旅游活动,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旅游休闲具有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旅游业与中国传统保健医疗、与现代环境医疗、与体育健身结合,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空间。湖南省要在这方面继续创新,形成产业旗舰。

四是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形成旅游智业。让旅游业发展更加灵性。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咨询产业、旅游职业培训、旅游创意产业为代表旅游智业,也在快速发展。湖南省要致力于培育一批旅游智业的龙头企业。

五是旅游业与制造业结合,全力培育旅游设备产业。鼓励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深入了解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服务企业需要,拓展市场,创新开发,建立各种旅游专用品、特用品生产基地,生产旅游车、游轮、游艇、高尔夫、滑雪器具、大型游艺设备等产品。鼓励和培育旅游纪念品、旅游生活用品制造企业快速成长。

六是旅游业与交通业的深度融合,创造特定交通工具的旅游利用所形成的旅游业新业态。游艇旅游业,游艇旅游是未来水上旅游休闲运动的发展方向。逐步建设完善游艇基础设施,完善游艇管理办法,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培育发展游艇俱乐部,特别要注意以长株潭湘江段“中国莱茵河”游艇项目的优先发展。自驾车租赁业,随着休闲旅游时代逐步到来,自驾游热潮在近年掀起。“十二五”期间,扶持成立5家跨区域汽车租赁公司,鼓励各市州自驾车租赁业快速发展。指导企业开展自驾车租赁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联运业务。3、提升产业素质

第一,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建设“两型社会”的先导产业、湖南最有潜力走向世界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是实现我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推进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要实现我省旅游供给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转变;旅游产业要素由单一以“游”为主向食、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转变;旅游市场由主要吸引国内游客向国内、国外并举,不断增强远程和高端游客的方向转变;旅游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由注重单一经济功能型向发挥综合功能型转变。通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我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业相当于全省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在全国排名方面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第二,丰富科技文化内涵

要充分注意旅游业研发体系建设,加大旅游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力度,提升旅游企业利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集中精力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三,发展低碳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要融入低碳经济模式,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全面对接,形成低碳旅游经济模式。要建立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节能降耗标准,鼓励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水节能减排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环保企业。要在全方也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吧旅游业建设成低碳绿色产业。第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支持现有博士点、硕士点培养湖南省旅游业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鼓励各种旅游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注意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第五,提升旅游业的社会效益

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弘扬旅游业发展在提升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主要作用。

五、“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主导政府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统筹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点解决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在产业定位、规划编制、引导投入、政策制定、区域协作、市场监管、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第二,突出项目带动策略。围绕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按照“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大发展实现大提升”的思路,通过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丰富旅游市场供给,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加快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推进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第三,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旅游龙头企业的培育,努力改变我省旅游企业“弱、小、散”的现状,整体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

第四,大力推进集约发展。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面向旅游市场需求,加速统筹整合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源和要素,实现特色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要素的作用,最大程度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第五,加快接轨融入步伐。以提高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为目标,以开放的视野和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善于吸收,勇于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规范、新模式、新趋势,从旅游产品建设、旅游服务规范、旅游管理提升等方面与国际旅游业进行全方位接轨。结合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贴息专项补助资金,出台旅游产业园区的支持政策,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第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在科学了解游客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把游客的旅游需求和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满足游客的现实旅游需求,激发和引导游客的潜在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加快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

第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强化质量意识,通过优质的旅游服务,增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实力”,体现我省旅游的良好形象。

第八,推进人才兴旅工程。把旅游人才建设贯穿产业发展的始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素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使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上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第五篇:镇卫生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总体思路

镇卫生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总体思路

为将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变由上级盯一步走一步的格局,为主动解决问题,主动调整思路,在狠抓实际工作以增强社会效益的同时,狠抓纸质资料的收集和完善,并以纸质资料的完善为前提,加快电子档案的录入及完善工作,最终,令纸质资料为公共卫生工作服务,令电子档案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效率,特整理并发布本《关口镇卫生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总体思路》一文。

一、强化管理公卫管理班子管理意识,变管理工作之被动为主动。

由于人事改革及经费等原因,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配置相对受限。目前,我院人事改革限定公共卫生科只能上岗3人。3人必须完成11大公共卫生工作项目,不能再事事充当排头兵,事事亲力亲为,而必须加强管理意识,以管理为主,充分调动公共卫生工作的村级工作人员主动性,将繁复的公共卫生工作通过科学管理手段,简化并具体分解至一线村级工作人员完成。主要步骤是:公共卫生科3人转变观念,强调管理功能,对各方面工作先要熟悉、体验、参与,得出正解,然后,引导村级工作人员以正确方法完成相关工作,并时刻监督并纠正其工作中的不足及错误,以使村级工作人员逐步适应相关工作,并最终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达成相关工作目标。这一过程中,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必须引导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转变工作观念、理解工作价值、掌握工作技能、形成工作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当前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不懂则等、等不到则不管的工作书面,才能转变村级工作人员不能切入相关工作时,院公共卫生科有限人员不得不一再抽调非公共卫生科人员及非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帮忙突击且突击效果不理想的劳民伤财却不能达成相关工作目标的格局。事实上,突击令阶段时间内的工作强度加大,至超出工作人员的负荷,却往往急行无好步,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只有院公共卫生科人员主司管理之职,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以引导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包村人员开展各自服务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工作为主要工作形式上来,才能达到化繁复为简单、化临时突击为日常消化的良性工作局面。

二、充分解读各自工作职责,细致分析各自工作意义。

除院公共卫生科需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之外,各包村责任人、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也必须充分解读各自工作职责,细致分析并理解相关公共卫生工作意义。避免将公共卫生工作视为与社会效益、与工作成绩无关的“搞形式”、“应付面子”的事情。

1、卫生改革的深入,必然令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服务内容。

很明显,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着为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各级卫生机构担负的工作职责会越来越明确,并限定于某一可开展的范围。例如: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再被允许开展大型医疗手术业务。而村级卫生室,也必将以开展公共卫生为主。随着基药制度的推行,以药养医的村级卫生室必须转变思路,从顺应医疗制度改革、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入手,转变工作观念,全心搞好公共卫生工作。

2、卫生改革的深入,必然令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实行基药制度后,乡医不能从药品销售中获得差价,只能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挂号费收入中获得一定补偿,但这远不能解决因药品零差价所带来的收入下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并从相关工作中获得相应补贴,作为解决基药零差价销售之后收入下降的唯一途径。

而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补贴,并不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而是必须有真抓实干。当前村级卫生室均开通了公共卫生专属帐号,因此,国家具备对村级公共卫生的实际表现及效果进行全面管理及监控的软件能力。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放弃侥幸心理,切实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得到相关补贴。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形象,激发公共卫生社会效益,是当前基础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兄弟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要真抓实干,以真诚、诚恳的服务,让新时期的农民兄弟感受到公共卫生的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民兄弟的关心和关怀,让农民朋友更加安心地投入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农业生产中来。

4、基于以上原由,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深入农户,搞好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要变坐堂门诊,为主动访视,要变漫不经心,为问寒问暖,要变动手就要钱,为提供人性化服务,要变对政治漠不关心,为时刻宣扬党和国家对农民朋友的关心和重视。不论是慢病随访,还是妇保、儿保相关工作,相关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真实访察,认真询问,据实登记,及时报告,不断总结,有错即改。

5、要主动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当前之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任何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都会害人害己、贻误工作。公共卫生工作令相关工作人员面临天天要学习,时刻要进取的严肃考验。不会电脑的,要学会电脑,不会算帐的,要学会算帐,本来是专科的,要转型为全科,本来是低效率的,要学会高效率,本来是老牛拉破车,要动不动,要学会新人新气象,迎难而上。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带头加强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学习,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则应当服从引导,掌握更多的与实际操作相关的工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格局的构想。

1、院公共卫生科人员岗位职责:

11大公卫工作,分解由3名公卫编内人员分管(而不是包干)。公卫科工作人员,包括无管理岗位津贴的工作人,均应强化管理意识,由“排头兵”角色,转换为“指战员”角色。

例如:全镇高血压随访病人,共计近两千人。每季随访人次,将突破三千人次。再加上二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妇保的访视、儿保的访视及体检、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及体检……相关工作的电子录入工作,每月不下于四千人次,如果仅由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来录入,无疑,3名公卫编内人员必耗其一。事实上,现在公共卫生分配给了各定点村卫生室一个公共卫生帐号及密码,如相关录入工作由各村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或稍后)分别录入,则既能够通过公共卫生平台直观地了解各村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量,也能够达到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工作效果。反之,如果村级工作人员因为不会电脑,而排斥使用电脑,则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仅录入一项就吃不消了。更别说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2、村级公共卫生职责:

包括:定点村级卫生室登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暨公共卫生管理”平台的帐号后可以打开的所有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如:慢病管理、老年人管理、妇保儿保管理、宣传教育等。目前,我院村卫生室在我院院长重视及带领下,公共卫生科积极引导,已经能够开展慢病管理的随访工作,老年人管理的部分工作,宣传教育的配合工作,疾控、防疫的参与工作。但是,妇幼项目定点村并没有纳入到其职责范围中来。在下一阶段,我院将明确思路,让村级公共卫生工作的职责更明确,并在明确其职责的情况下,要求不懂的要学懂,不会的要学会,直到各自胜任相关工作为止。

四、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1、经费不足。一是要请求上级更加重视,落实项目拔款;二是本着公卫工作重在长期效益、提升卫生工作社会形象的考量,由本院艰苦创业、自行解决部分经费不足的压力。

2、设备不足。目前,我院公共卫生科电脑配置现状为:公卫科3人只配有一台电脑,防疫疾控室一台电脑,妇保儿保没有电脑,定点村卫生室已各配一台信息化专用机。明年,至少妇保儿保人员应当增加一台电脑并联网。妇保儿保分管人员应当保持联网以时刻与县级、村级联络畅通。

3、动力不足。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及认识不足造成。经费不足,就更需要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奖惩分明、即时奖罚的制度。例如: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待遇,要变年终临时考评——怎么突击也达不到工作效果——并平均发放工作补贴的方式,为实时统计相关工作量并按工作量来核定相关补贴的方式。关于认识方面,则要强调服务意识,要明白补偿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应当是无限的。

4、人员调整。部分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严重,人数不足工作需要,但其营业收益却不足自养自足。这种情况下,除加强公共卫生向村卫生室倾斜的力度之外,还应当适当调整村卫生室人员结构。例如:每定点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全科医生(暂无全科医生的配给乡村医生)、一名妇幼工作人员。随着院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落聘人员也应当积极转变思路,参加村卫生室人员竞聘,到最需要人的定点村卫生室去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事业目标。

总之,远瞻医改之后的格局,院公共卫生科必需以有限人手,实现11大公共卫生管理目标,引导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及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努力学习、适应并完成相关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的社会效益,并最终提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和待遇。

下载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安镇“十二五”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