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区法庭无讼村居实施方案
开发区人民法院关于在辖区内
开展“无讼村居”活动实施意见
为切实开展好“大走访、大下访、大调研”活动,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司法职能,根据院党组制定的活动方案,我庭将以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纷争,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在辖区内开展打造“无讼村居”活动,现结合我庭工作实际,特制订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至上”为指导,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依托司法审判实践,强化司法的社会职责,联动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纷争,共建和谐稳定村居。
二、目标任务
1、引导基层组织依法规范实施社会管理,在制订政策、收取费用等问题上做到严格依法、规范运行。
2、引导基层组织和民调机构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纷争,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以科学方法促进和谐,并力促将矛盾化解在早期阶段和萌芽状态。
3、弘扬优良传统,倡导纯朴民风,营造遵纪守法、依 1
法办事、依法维权的社会发展环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依靠地方。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活动开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确保创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2、坚持深入调研。密切关注基层矛盾纠纷反映在司法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收集、归纳、整理,找准基层工作的薄弱点。
3、坚持联系群众。进一步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努力提高执法办案的艺术和技巧,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以关注群众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群众接受的方式解决基层矛盾和纷争,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解决问题
1、重点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发包承包中不依法、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积极开展巡回审理、公开宣判工作,对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以案讲法;开展专项法制宣传和司法建议工作,促进基层组织依法办事;对已形成的纠纷,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化解,确保妥善解决。
2、重点解决弱势群体涉诉涉访问题。切实保障民生,以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网上远程立案等措施,开辟立案绿色通道,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让当事人的诉求尽快进入诉讼渠道,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依法维
护其合法权益;坚持“案结事了”的原则,在抓好案件质量、注重法律效果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果,关注农村贫困人口、残障人员、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切实需求,对确有困难的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障。
3、重点解决涉及农村家庭伦理、邻里关系等纠纷,力促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结合案件的审理,开展巡回办案,加强传统教育,邀请基层干部和群众参加,强化公众评判、社会监督;强化沟通联络,邀请基层组织耐心做好明法释理、说服教育工作,真正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五、创建方法
1、定期召开例会制度。人民法庭与村居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法庭以及村干部和民调主任参加。法庭通报所审结该村的典型案例、开展民调业务指导、发放矛盾纠纷月分析、季通报,共同排查纠纷苗头,针对发案类型较多的纠纷及时分析成因,并提出对策。村居及时反映和排查本村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法庭及时从法律角度给予指导和 评判,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2、建立法官联系点制度。法庭干警定期或不定期与各
村居负责人或村居通讯员联系,尽量利用巡回审理或其他司法服务的便利进行实地走访排查,至少每月保持电话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基层矛盾纠纷情况,法庭干警既是法律宣传员,又是信息收集员、通讯联系员,收集村民的意见、要求
和建议。人民法庭与村委会共建工作无缝对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主力军。
3、建立矛盾联合调处机制。法庭对辖区村居每月涉诉
情况及涉诉具体案件进行书面通报,要求村居对人民法庭提示的案件应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不稳定隐患。针对在村发生的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需要人民法庭现场指导调解的,人民法庭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员到案发现场协助调解,防止矛盾扩大。
4、构建诉调对接机制。双方当事人均在法庭辖区的案
件,法庭立案前及时通报并安排诉前调解。村居委会对诉前调解予以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村委会处理各类民间纠纷,需要法庭参与的,法庭及时派出辖区挂钩干警到现场调解,加强法律释明,协助化解矛盾。法庭在审理涉村民案件中可邀请村干部、民调主任协同做当事人工作,力解化解纷争,案结事了。对于村委会主持调解的案件审查后可出具确认书。
5、畅通民意掌握诉求。法庭发挥地处基层的优势,法官应树立亲民为民意识,在走访排查、巡回审案时,以贴近群众便民司法、面向基层维稳司法、服务基层延伸司法、立足基层规范司法为要旨,开展群众工作。及时了解民意,畅通信息渠道,便于法庭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工作,满足 群众法律知识的需求,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
6、建立信访维稳机制。法庭应积极为庭与村居的建立信访维稳机制,法庭在审理、宣判涉及村民重大敏感、矛盾易激化、不服判决的案件时可邀请村干部或民调主任到场,帮助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共同商定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矛盾激化。建立良好的信访办理制度,对上访、信访人员或反映的信访事项涉及村的可请村干部或民调主任共同接访,分析上访信访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妥善处理信访事宜,必要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
7、参与监督执法活动。人民法庭在镇辖区内开展较大
强制执行活动、重大敏感性案件开庭,应邀请村干部或民调主任一并参加执行活动或参与庭审观摩活动,既监督人民法庭的执法工作,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同时及时掌握辖区主要矛盾情况,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加大对敏感性案件处理协调力度。
8、协助调解、执行制度。涉及村居委会或其负责人个人作为被告的案件,人民法庭应在立案前通报村居委会负责人,给予充分的诉前调解时间,村居委会负责人应予重视和理解,并妥善处理纠纷。村居委会负责人应当对人民法庭审理和执行的涉及各自村居民矛盾纠纷的每件案件给予关注、配合和支持。
六、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我庭成立由庭长张海桥任组
长,副庭长张晓剑任副组长的“无讼村居”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该项活动摆上重要位置,按照实施意见和组织部署,扎实开展好该项活动。
2、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统筹协调好该项活动与法院各项工作,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好审判工作与该项活动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3、建立机制,长效推进。针对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梳理、总结,制定长效机制,将这项活动取得的成效落实到今后的审判工作中去。
第二篇:无讼社区
创建无讼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中桥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中桥社区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性,多年来无民转刑案件、无民事诉讼案件、无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充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全力助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桥社区将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强化五项举措,扎实推进“无讼社区”创建工作。
一、组建班子,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中桥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调解主任为副组长、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班子,一把手直接负责、综治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从社区实际出发,利用社区宣传栏、入户发放公开信等方式,加强创建“无讼社区”活动的宣传,提高社区群众对创建“无讼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区积极广泛参与的共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文明素质和和谐文明程度;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培育科学的矛盾纠纷解决观念,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关口前移,把好社区稳定的“阀门”。中桥社区将全区划分为三十三个居民小组,聘请村企退休老干部、妇女代表、老党员等组建了近70名的调解信息员队伍,通过信息员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向上反映情况、第一时间进行矛盾调解;针对矛盾纠纷进行日常排查和重点排查,定期排查一般性矛盾纠纷,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敏感节点重点进行排查,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
四、通联互动,集聚纠纷解决的合力。加强与市法院对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通过会议协调工作关系,互通工作情况和信息,交流调解工作经验,研究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的趋势特点和原因,分析预测影响辖区稳定的因素;建立快速反应的处置机制,对可能造成矛盾激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第一时间与分片法官联系,第一时间拿出方案,做到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快速控制事态发展;邀请分片法官进行业务指导,对调解员、调解信息员进行法律知识、调解技巧、调解程序的培训和指导。
五、分类化解,提升矛盾调解的水平。依托人民调解网络,一般性矛盾纠纷由调解信息员或调解员及时调处,在纠纷苗头出现后,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理性表达诉求,友好解决纠纷,确保纠纷不扩大;对于可能激化的矛盾,根据纠纷性质,主动联系市法院、街道综治办,协作调解,促使纠纷在诉前得到解决。同时,注重发挥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 纠纷调处功能,鼓励这些团体的成员积极参与社会纠纷调解,提高社会对纠纷调解的认可度,并在矛盾纠纷化解之后,定期回访当事人,督促调处事项的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当事人思想状况和行为状态,防止矛盾激化或越级上访。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桥社区将从社区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全力以赴与法院配合,不断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积极作用,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矛盾纠纷“不激化、不出社区、不上交”,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浅谈无讼性
浅谈无讼性
无讼是求,恕让为先.《论语•颜渊》中说,“听诉,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诉乎!”
《易经·讼》中称,“诉,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正如易经里所说一样,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当某人陷入争讼的旋涡时,此时的人心浮气躁,若涉及其它危险之事,很容易出其它问题。“君子以做事谋始” 与“终凶”对应,告诫人们与其争讼不止,不如一开始就谨慎从事,理顺各种关系,从根本上杜绝诉讼。
不难从古人对于诉讼的描述中,看出古人对于诉讼的态度,视之为凶险之事,即使胜诉亦不值得称道,为此,他们更愿意息讼。
中国传统法律的无讼性所处的大背景,乃是追求和谐伦理和中庸之道的儒家大时代。重义轻利,提倡知足忍让,劝导人们重视内心修养,在与人发生冲突时,应避免纠纷,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大儒家背景的影响下,重和睦、反诉讼、主调解,重预防、重教育、轻惩治,“礼制”特征逐渐成为司法的基本原则。特别在统治阶级的有意导引下,息讼和贱讼,已成为对待中国传统诉讼态度的主流。
从经济方面来看,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模式,形成固定单一的人际关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里,也很自觉得形成一种无讼是求的社会风气。
另外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法律,刑民不分,以罚代法,多用刑法来处罚民事纠纷,凡在诉讼中失败者,常常受到刑法处罚。不堪“讼”所累的百姓,自然不愿诉诸公堂,反而选择代之以私。
历代史书中都记载不少息讼之例。东汉吴佑为胶东相,“民有争讼者,辄闭阁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后争隙省息,吏人怀而不欺。”中国古代家谱以本宗族“十年无讼”乃至“百年无讼”为荣。官吏常标榜自己治理的地方“囹空虚”,他们运用道德教化解决法律纠纷,收到了和息纷争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明德息讼”被看作是德主刑辅和以礼断案的口碑。
这种标准的评价,让整个社会看起来四海昇平,但是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掩饰社会暗含的矛盾。
老师在上课时提及到,中国传统法律具有平和性的优点,并言之,百姓远离法院和医院“两院”,意思为,无讼性,亦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优点。
言及此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平和性,或者说是无讼性,确实是中国传统的法律的一大特色,但言之为优点不及。
平和性,只是一种表明的平和,百姓不愿诉讼,主要原因并不是社会的道德教化如何成功,官治如何清明,而只是因为前文所提及到的各种情况,所造成的百姓“惧讼”。在这种情况下,仅凭无讼,并不能解决矛盾和纠纷,潜在的不稳定,负面地影响着社会,只是在统治者的倡导下,营造的一种平和的假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平和性或者无讼性亦不适合来形容为传统法律的优点。法律的作用是在于公平正义地解决纠纷,若然百姓因为“惧讼”,而寻求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等同于法律设而不用,那如何体现出法律的公正?发挥其作用?既然无法体现其优点,则无讼性为传统法律优点不成立。
这里只是学生自己对于诉讼性的一点浅薄的小看法,望老师指正,感谢。
第四篇:关于创建“四无乡镇”和“四无村居”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创建“四无乡镇”和“四无村居”活动的
实施方案
各村,镇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努力减少群众越级访、异常访,理顺群众情绪,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县信访工作要求,现就我镇开展“四无乡镇”和“四无村居”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县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基层解决信访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建设和谐官庄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信访事项按期结案率 100%,信访老户结案率95%,信访人息诉罢访率98%,杜绝群体性事件及恶性信访事件发生,争取我镇取得“四无乡镇”名称,“四无村居”全部达标。
三、组织领导 为使创建“四无乡镇”和“四无村居”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李连坤 副组长:尉成辉
成 员:胡宜团 邱 伟 黄新士 王燕良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乡创建“四无乡镇”和“四无村居”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新士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
各村党总支要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创建工作部署,分别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
四、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7月21日-8月10日各村开展自查
各村按照创建目标要求,进村入户实行“下访”工作制度,掌握本辖区的重点上访户,除按信访制度严格进行接访外,还要抽出专门时间或利用下户工作之际,深入到户了解情况,建立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类登记台帐。各村根据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要将各种问题分类列表细化,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措施要符合实际,要具体,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镇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8月11日-12月20日集中创建 各村进行集中创建期间,要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种矛盾,基本消除全镇农村基层到县级以上初访、复访的现象
1、坚持镇领导接访和谁接访谁负责谁解决的制度,镇领导的接访日要向社会公开,不能按时接访的,应委托相关人员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填写登记卡,批转和督促有关部门限时解决,对于复杂问题,要亲自召开联系会议,进行协调解决,并承诺解决时限和告之具体落实部门,不得推诿扯皮,引起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
2、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完善接访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做到谁接访谁化解,不推诿不回避,要建立严格的接访和化解上访工作登记卡,上访问题化解后,需由上访人员签字认可。
3、各村、各单位要制定具体“四无乡镇”、“四无村居”工作措施,要配备完善群众工作联络员、群众诉求代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建立接访制度和解放登记,明确接访时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限,不得寻找借口回避推诿,凡是能够当场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需要做进一步了解的必须深入村组,摸清具体情况,再行解决;因工作职权所限无法解决的,按照程序上报相关部门去解决。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信访条例》进村组、进家庭,让人民群众全面准确理解《信访条例》的基本内容和规范要求,并自觉贯彻执行,努力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4、包村干部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包村存在的各种具体矛盾,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认真进行分析,能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映,争取尽快解决,不能因回避矛盾、工作不力而导致群众上访。驻村干部进村排查矛盾要记录问题的内容、件数、解决结果
5、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化解本村群众上访的直接负责人。村级“两委”要严格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制度,按规定和制度管理村级事务,要做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自觉主动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及时化解,不得人为造成矛盾和问题,对于反应的重大问题,村委会要有专门的登记本,要注明谁接待、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做到一事一登记。村级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解决,不得推诿敷衍,避免激化矛盾造成上访。
五、考核时限及责任追究
此项活动开展情况将12月底由镇活动领导小组进行专项检查、考核、总结、评选。对因工作不到位、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上访事项办理、导致上访人不满而越级上访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一岗双责”制度要求,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篇:创建无邪教村居工作计划
老山村2012年创建无邪教村居
工作计划
老山村创建无邪教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平安和谐村居、幸福温馨老山为目标。深入开展创无邪教村活动,并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深化警示教育。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创建无邪教村居见成效。
要充分认识创建无邪教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邪教的危害性。特别是“法轮功”它已蜕变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所奉养的以推翻共产党领导为目反动政治组织。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因此,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机制。以“崇尚科学、珍惜生命、关爱家庭、反对邪教”为题。努力推进无邪教村居创建活动。形成全村反对邪教的氛围。具体方面。(1)、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无邪教村领导小组。(邀请驻村民警为组长)和村委会招募有一定素质人员成立反邪教志愿者队伍,物色一批信息员。(2)、加强制度建设,使创建无邪教村居工作落实。在镇综治办指导下,制定了《领导帮教制度》、《警示教育制度》、《动态分析制度》》、《定期走访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现章制度。
提升反邪教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发动,制度的落实,使做好工作有了前提保证。
二、广泛宣传发动,增强村民防范和抵制邪教能力。
反邪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要突出重点。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强防范,重责任,讲宣传,广发动。要建立与相关部门联席的会议制度,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利用反邪教警方教育基地。组织学生、村民接受警示教育。利用宣传橱窗,挂横幅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结合党建,党员组织生活、普法宣传。用生动案例警示教育群众揭示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宣传防范处理邪教的法律政策。组织干部群众观看相关影象教育片,提升识别,抵御防范邪教的能力。让社会、家庭都警惕邪教。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如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文艺表演。球类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反邪教知识竞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开展“平安家庭,无邪教村”等创建活动。使反邪教警示教育深入人心。结合开展未成年人的反邪教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相关反邪教知识,远离邪教。还要发挥他们在反邪教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传“无邪教村”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为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作用应有贡献。
老山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