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8:0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 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

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进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盘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和管理好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了我县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县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进一步深入,*县的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最近通过深入园区一些企业调查了解招工用工方面的情况并作了一点粗浅思考。

一、我县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不和谐

(一)高级管理人才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县虽然是劳动力资源大县,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都没能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造成劳动力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业水平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县每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3000多名,其中返乡就业的不到10%。笔者最近调研走访了红金工业园几家上规模的招商引资企业,8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从外地聘请,或从总部派入。随着*县进一步深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高学历、高技能、懂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会更加突出。

(二)承接产业转移所需大量劳动力与人才大量流失的矛盾。经调查,我县常年需工量在3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共120多家,缺工企业46家,占38.33%,用工缺口达8000多人左右,平均每家企业缺174余人,其中县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167家,提供就 1

业岗位达25000多个,现有员工19800多人,用工缺口 5200多人,占全县缺员总数的65%;在人员需求结构上,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缺3900多人占80%,普通管理人员缺900多人占19%,其它人员(主要是勤杂人员、保安等)近200人左右。可以说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但与此同时,我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仅09年向广东深圳输出的劳动力就达十万多人次。一边是本县企业招不到工人,一边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流。

(三)人才服务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健康成长之间的矛盾。

一是企业主普遍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竞争不如在沿海地区那么激烈,企业主普遍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观念上,一半以上的企业虽承认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但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选人用人上,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视实用型人才,注重即聘即用,重使用、轻培养,片面强调人才工作经验,忽视了对人才的提质培养,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从调查情况看,60%的企业认同大学生的人才价值,但同时又认为,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愿花1-2年的时间进行大学生工作积累;在人才评价上,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方法,依赖企业老总的平时观察和个人好恶,难以保证其公平与公正,也难以发挥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

二是政策保障机制滞后。虽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多时,要求为劳动者交纳五大保险的禁令也三令五申,但考虑到全县招商引资的大环境,考虑到县内企业的实际困难,我县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一直都是采取从松从轻的态度,致使全县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不高,企业五大保险的缴纳率一

直上不去,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还经常发生,这些都导致了我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虽然,在思想上我县非常重视人才服务机制的健全,但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上就显得有点薄弱。在政策的制订上,虽有大的方针政策,也出台了一些配套的措施,但具体执行起来较为困难;在管理方式上,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政策引导性的阶段;在人才储备方面,虽有举办人才市场招聘会、发布人才信息、推行人事代理等用人制度,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人才的“桥梁”作用。

二 几点对策

(一)完善引进机制,破解高技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紧缺难题。

敞开大门广招英才为我所用,是迅速壮大人才队伍的一种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迅速提升我县人力资源竞争力、破解我县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缺失难题的有效途径。我县在人力资源引进方面,也有一些好的尝试。比如利用07年成立的学士后流动中心这个平台,搭建起了企业与所需高学历人才的交流平台,通过对企业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试用期内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为县内企业引进了40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其中4名硕士研究生,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解决我县私营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新路。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补偿面,对企业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和紧缺的管理人才也进行补贴,那么对化解我县企业难以引进企业高端人才的难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完善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对接。以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为纽带,开展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的合作。

使企业在合作中能招收到满意的员工,学校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采取送教下乡、校企合作、校镇合作、订单培训等形式,分类实施技能培训。

一是针对有回乡外出务工人员还乡创业和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实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的农民企业家。条件成熟时组织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做的好的省、市等地学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县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转岗能力;对当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并对最终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实行一定费用的学费补助;对农村大龄劳动力,开展免费适应性技能培训。

三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给县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免费培训,并可以把它制度化,扩大培训规模,对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也纳入培训范围,提升他们的职业成长机会,从而使企业的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一是实施还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县返乡创业园的发展规划,加快创业园区和商品流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成为返乡务工人员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改善返乡创业的环境;拓宽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加强金融、财政对回乡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第二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要根据各企业的具体实际情

况,对不同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多等的创业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开展各类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善待员工,改善环境设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劳动条件,着力优化工作环境。配备图书阅览室、影视娱乐室、学习培训室、健身运动场,积极开展职工文艺、体育竞赛活动和其他职工喜爱的娱乐休闲旅游活动。

三是强化执法,优化就业环境。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严重违反劳动法的必须予以处罚。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坚决打击无故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行为。

四是扩大企业社会保险覆盖面。在确保员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现行参保政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灵活选择缴费基数、参保费率和缴费方式参加社会保险,以比较灵活的方式扩大企业社会保险覆盖面。比如在缴费方式上,养老保险按月缴费,医疗、工伤保险可自主选择按月、季、半年、年缴费等方式;在享受待遇上,选择参加8%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其女职工还可额外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待遇,其男职工配偶无固定工作的,也可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待遇等。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来优化县里用工环境。

第二篇: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

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事业兴衰,人才为本。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更需要人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才。郧西县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下好人才这盘棋,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实现由劳务输出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跨越,是人才兴县战略的核心,更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实力郧西、幸福郧西、文明郧西、生态郧西、和谐郧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郧西人工程”为突破口,巧打“亲情牌”、“资源牌”、“人脉牌”、“政策牌”,搅活了人才队伍的一池活水,实现了县域人才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双赢”。但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资源竞争的不断升级,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稀缺,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县的人才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增加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

一、我县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截止去年底,全县6类人才共有46091人。其中党政人才2781人,企管理经营人才1310人,专业技术人才6991人,技能人才20192人,农村实用人才14758人,社会工作人才59人,全县每万人拥有人才760.9人。按职称分:高级

人,中级

人,初级

人。从专业上看:工程类

人,农业技术类

人,卫生技术类

人,教学人员

人,经济类

人,会计类

人,其他

人。按学历分:研究生

人,本科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高中及以下学历

人。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

人,31至35岁

人,36至40岁

人,41至45岁

人,46至50岁

人,51至54岁

人,55岁以上

人(其中59岁

人)。

二、我县人才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关注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培养、管理与使用日益重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正在形成,各级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以事业为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委和组织部的工作要点和日常工作中,并制定下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运行规则》、《关于2009全县农村人才开发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郧西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管理的建议》、《打好“人脉牌”,全力推进人才工作》、《关于大力实施“郧西人工程”加快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人才工作要点》等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文件,从政策和制度建设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每年对于人才选拔、培养、教育等经费,县委、县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9年,由县政府规划建设,武汉市对口援建,投资350万元建成了城关镇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示范基地的培训示范功能日益丰富,并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培训和示范带动于一体,为我县培养了大量农村实用人才。

2、创新工作机制,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方法,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通过公开招考、选聘、对上争取等形式,畅通引才渠道,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2010年初,拿出了团县委书记、上津镇镇长两个正科级职务及两个团县委副书记职务,面向全县,公开进行了选拔;6月,根据“六个一批”精神,一次性拿出30名乡镇(场、区)副职职位进行公选,9月,再次拿出3个乡镇(场、区)党政正职进行公选。2011年,根据省市委的安排,积极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一大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脱颖而出。这些措施的落实,为各级党政人才提供了展示水平、能力和才华的舞台,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我县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大力宣扬“郧西七夕文化”,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17名“七夕文化”产业人才,今年又积极向市委组织部申请了10名研究生来县工作。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人才对口帮扶项目。一方面,通过争取选调生、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等,大力引进“紧缺型”人才。县教育局、卫生局、团县委等单位先后和600余名大学毕业生签订了用人协议;另一方面,结合“武汉市与郧西县开展人才智力帮扶协议”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展两地之间的人才交流互动,先后选派两批干部前往武汉挂职学习。今年下半年,武汉市将选派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县开展挂职服务活动。三是主打“人脉牌”,吸引成功人士回归发展。结合郧西经济基础薄弱、物产资源丰富、人脉人情活络的实际,坚持以“人脉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壮大“回归工程”。截止去年底,全县“回归型”企业达200余家,已占民营企业总数的半壁江山。回归投资总额逾10亿元,其中回归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的8家,500万以上33家,安置城乡人员17900余人,成功人士为家乡基础建设捐资达3000余万。四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成才。出台了由六个单位联合签发的《郧西县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为郧西籍返乡创业大学生(含“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提供2—5万元贷款,财政2年贴息。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才水平。在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亦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培训班、“阳光工程”等形式,对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进行了大规模多批次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培训各类人才5万余人次。二是定期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组织抽调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等部门专家组成“科技讲师团”,对那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农民朋友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为他们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三是积极选派党政后备干部继续深造培训。借助各级党校教育培训平台,分批选派党政后备干部参与学习提升。与此同时,借助去年与武汉市签订人才智力帮扶协议的大好时机,先后选派两批干部前往武汉挂职锻炼,反响较好。

4、优化工作环境,形成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郧西周刊”、“郧西在线”、“郧西党建信息网”和郧西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我县人才工作政策和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工作环境。为激发外出成功人士回归创业的激情与热度,编印了全面展示外出成功人士的精美图集——《郧西精英》,在极大增强外出成功人士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效激发了本地人才的干事创业活力。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典型事迹、创业经历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5、加大奖扶力度,发挥人才作用。为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激情和创造活力,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鼓励各类人才开展创业、创办领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奖励在经济社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致富带头人,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等。在各类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极大地提高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更是一次性拿出五百万资金重奖了1700余名各类人才,极大地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我县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县人才工作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从外部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实体经济增速下滑,海外人才快速向我国回流,在上海、深圳等较发达城市,一些已经做到经理职位、有经验和资本的人才,已将目光投向县级城市寻找机会,而且随着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产业分工向县级城市下向传递,必然带动大量人才的下向流动,为我们引进人才提供了庞大的人才资源供方市场。从县内情况看,我县县域经济的能级在不断提升,郧西正在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新窗口。特色宽松的投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为我县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至2010年,我县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10.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6亿元,以水电、机械、建材、医化、矿化、食品为主的六大骨干工业初具规模。与周边县市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占第三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第二名、财政收入增速占第三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占第三名、外贸出口总额增速占第二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占第一名。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为盘活我县人才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人才特点看,人才资源是一种能动资源,并不会因为经济与社会的萧条而枯竭或停滞。经验表明,危机本身具有人才重组配置的功能。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破产、裁员增多、科研经费紧缩,一大批人才包括高层次人才面临失业危险,发展空间受到压缩。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而在国内,大城市无不遭遇发展瓶颈,劳动力、土地、资源、环保等成本居高不下,而县级城市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就个人来说,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奇高,逃离“北上广”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这为我们引进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更为便捷的途径。

机遇前所未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就全县人才整体而言,由于经济发展不快、资金投入不足、政策环境不优、人才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人才工作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与人才自身的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矛盾,人才工作任重道远。一是人才观念落后导致的“识才”挑战。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没有形成,人才优先处于空谈。虽然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没有真正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共识。对人才的发现甄别只局限于领导的观感和印象,更存在“唯亲是才”、“唯近是用”的歪风邪气,导致人才的埋没。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待遇等影响,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来郧西工作和服务,虽然有人才需求,但却出现市场空置现象,引才工作面临困难。二是体制不全导致的“用才”挑战。没有或不完全形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人的管理停留在耍“大棒”的水平,强调通过“控制”和“服从”来实现人与事相适应,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人的积极参与。只重视人的现实存在,注重人现实的教育文化程度,现实的工作能力、已经可以使用的体能,而忽视了人的进一步学习、提高的需求;只强调人的社会性,看重纪律、制度,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而没有考虑到人的真正需要,把人看作是成本而不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把注意力集中的如何节约成本上,忽视员工培训开发等。这种人力资源管理使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造成人力与人才的浪费。三是保障不力导致的“留才”挑战。当前随着各地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区域竞争逐步演变为人才竞争,人才在区域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李鸿忠书记明确提出了“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确保省市县三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2%”的要求,但遗憾的是我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尚切未有成立,人才的经济待遇、管理及相关服务无法保障,人才外流严重。据统计,近5年来,郧西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人,至今仍在职在岗者不逾半。另一方面,受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限制,人才“流动慢、用不活”的现象存在。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没有形成,乡镇等基层单位人员畅通的上行通道缺失,生产企业只从事生产经营、产品研发无需求等,造成即使引进了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呆不长留不住。另外,虽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多时,要求为劳动者交纳五大保险的禁令也三令五申,但考虑到全县招商引资的大环境,考虑到县内企业的实际困难,我县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一直都是采取从松从轻的态度,致使全县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不高,企业五大保险的缴纳率一直上不去,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还经常发生,这些都导致了我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四、关于我县实施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是实现郧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以更先进的理念、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首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郧西县人才规划纲要》,初步搭建起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政策体系框架,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方面,把完善培养机制放在优先地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人才需求单位对接。以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为纽带,开展培训机构与人才雪球单位的合作。使企业在合作中能招收到满意的员工,学校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采取送教下乡、校企合作、校镇合作、订单培训等形式,分类实施技能培训。针对有回乡外出务工人员还乡创业和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实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的农民企业家。条件成熟时组织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做的好的省、市等地学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县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转岗能力;对当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并对最终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实行一定费用的学费补助;对农村大龄劳动力,开展免费适应性技能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给县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免费培训,并可以把它制度化,扩大培训规模,对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也纳入培训范围,提升他们的职业成长机会,从而使企业的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大胆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引进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最有效、最经济的一条捷径。良好的人才政策对引进人才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人才脱颖而出和有效聚集。根据我县实际,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改革等,制定和出台一系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和使用的软环境,真正使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采取提供创业资金、贷款担保、税收返还奖励等方式,以及优惠购房规费、减免相关契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各方人才到我县创业、居住、置产、服务,重点是引进一批有创业经验,能带资金、带技术、带团队来我县创业的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有创新成果、有创造价值,来我县开展合作创新的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为郧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力资源,不断增强郧西人力、人气和财气的吸引力和聚集力。

三在人才识别选拔上,要把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放在第一。全面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提高人才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和公信力。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要求,人才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是识别判定上,要把德放在突出方面,以有没有德作为判定是不是人才的第一标准,无德之人无论有没有才都坚决排除在人才队伍之外。二要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原则。这就要遏制两种倾向: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言。“亲”指亲属和身边亲近的人,因为人才的选拔机制以及选拔的方式方法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心存私心者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亲属和身边人提供方便,挤占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时下还有一种风气就是任人唯“言”,把有无口才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来考察。有的同志尽管人品、工作能力都不错,就是因为口才不好,而“名落孙山”;而有的人尽管各方面不出众,甚至很平庸,却因为能说会道,得到了提拔重用。倘若这些能说会道的人确实是德才兼备者,重用当然应该。而倘若仅仅是“善言”而不善行就得以重用,恐失偏颇。三要坚持人有其才、能上能下原则。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应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其次搭好平台“用”人才。要全力搭建宽广的平台帮助人才成大事成好事,既“人才辈出”,更“才尽其用”。一是实现人才需求单位与人才的有效对接,搭建人才创业平台。把优先引导人才向重点企业集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企业聚才工程,有效激发企业重视人才的动力,积极搭建“企”“才”对接平台。实施“131”工程,把优先扶持人才创业作为重点,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培育力度,引导并扶持各类人才大胆创业,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设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设立1亿元的扶持基金,用3年时间引进扶持10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全国招标筛选一批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由创业扶持中心入股进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后由企业回购股份,不断滚大基金规模。二是建立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人才市场,搭建人才流通平台。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实现人才市场的服务领域、服务功能的全覆盖。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激励是人才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手段。要制定出台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用人所长、用人所愿、用其当时,鼓励人才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将人才的收入与实际贡献直接挂钩,鼓励他们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建立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加大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一流地位,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良好环境。

最后优化环境“留”人才。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最优的环境吸引人才,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多层面、多角度关爱人才,着力优化各方面的环境,让人才真正在郧西安家落户。一是要营造尊才氛围,优化人文环境。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人才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对人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贴心、政治上爱护结合起来,使我县成为本地区集聚人才、开发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机制,统筹规划,密切配合,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分层次、多渠道、良性发展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优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联系1名高层次人才、1名企业管理或专业技术人才、1名农村实用人才,定期与联系的人才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设法帮助解决。对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实行“特事特办”,最大限度给予照顾。县领导定期走访慰问各类人才,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经济环境。按照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讲话和批示精神,按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的2%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优先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基础产业,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接受继续教育、课题申报等方面的需求。允许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在不影响本单位工作和服务对象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领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技术咨询,保护各类人才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收入。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开展郧西县杰出人才、拔尖人才、创业致富能手等各类评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大力表彰,创造一个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促进集团大发展

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促进集团大发展

A集团重才爱才先进事迹材料

A集团是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目前有29家全资和控股公司,是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141位、“2009浙商全国500强第143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强第55位“、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第27位”,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开拓创新奖”和“全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贡献奖”。A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的国家的好政策,同时也与集团领导层一直以来不断关注人才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以人才强企战略,促进了A集团的快速发展。

一、形成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的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把握主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加以推进。近年来,随着A集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需求不断增加。A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一直认为,企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一个人,就可以带来一个产业的发展和一个企业的生机,人才是A实施大发展大投入战略的最关键因素。为了适应快速发展,A集团一方面通过各类人才招聘会“猎取”一些高技术、高学历、高职称的“三高”人才;另一方面则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来培养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中高层管理干部。

“走出去”和“请进来”是A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所采取的两种最普遍的方式。“走出去”就是把集团以及下属各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有志之士,或派出去到优秀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进行专业知识的深造与锻炼,或参加各类培训教育充实管理与经营水平。“请进来”则通过集团人力资源部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引进国内知名院校的专业知识人才和实际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在每月一次的党校学习中,集团还邀请知名教授以及学者进行企业管理和经营的专题讲座。

二、打造人才集聚的强企。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这一精辟论述,为A集团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了培养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中高层管理干部,以适应A集团经济的快速发展。A集团以及下属各企业都积极把专业人才和有志之士,或派到优秀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进行专业知识的深造与锻炼,或参加各类培训教育充实管理与经营水平,给他们拓展A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A集团鼓励员工进行终身学习和各种培训,为员工充电。选派了部分年轻的中层干部带薪免费去攻读浙大EMBA,仅一年的学费就得23800元,全部由集团支付。同时,A集团还与中科院、省科技厅联合实施人才合作战略,选派员工参加各类人才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A集团还制定了每年颁发科技进步奖的政策,旨在奖励为促进科技进步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提高集团科技素质,加速企业的发展。不久前,A集团曾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李本初和刘小平各奖励笔记本电脑一台和15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鼓励他们为企业发展再创佳绩。目前,A集团已经吸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成为人才聚集地。

三、形成人才工作、生活的乐园。

A集团为了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先后投巨资建造了十几栋高档次的员工福利房,适合普通职工、单身员工以及夫妻员工等不同层次的人居住。如今,高层领导以及高级人才可住高档别墅,中层干部能住150平方小康公寓,一般干部能住两室一厅的套间,就连普通员工也能住一室一厅的套间,在这些福利房中,A集团还为其配备了各种家具和日常家电,让来A工作的任何员工都不需要为住宿而操心。

同时,A集团还推出了发放福利券和消费券、给予住勤补贴、免交电话月租费、制定空调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也建设了泰山乐园、吉祥湖音乐喷泉、A购物广场、休闲健身会所以及露天舞池等娱乐购物场所,让每一位员工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近几年来,A集团在实行员工工资年薪制的同时,每年都给员工增加不低于20%的工资待遇,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让A集团经济得到了稳健发展。A集团总裁邵钦祥表示,为激励下属各企业做大做强,今年A集团对下属各企业进行了重新分档,并对企业负责人的年薪标准进行了大幅度提升,最高可达200万元。

为了满足员工的出行需求,A集团出台了购置私家车财务免息借款三年和每年给予一定的车辆补贴政策。在车辆补贴政策中:裸车价值在10万元以内的每年补贴1万元;10万元以上20万以下的每年补贴1.5万元;20万以上的每年补贴2万元,另外,还制定了私家车员工级别补贴和因公出差里程补贴,使得一辆私家车的补贴每年可达到了1至3万元不等。目前,A集团拥有享受车辆补贴政策的私家车已达到100多辆。

A集团还针对A技校和A幼儿园出台了教师教龄补贴:在A从教满两周年的教师,第三年起发放1000元/年的教龄补贴,以后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发1000元教龄补贴。通过这样的政策,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而且稳定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同时,集团员工的子女上学,给予减免一半的学费,让员工可以安心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A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明确指出,要围绕转型升级,以人为本,全面引进、培养和使用各类人才;要确立人才战略,加速推动高端创新人才、高端创业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向A集聚;要周密制订A集团“十二五”人才规划,立足实际,放眼长远,制定适应A集团的人才引进方式,将有创意、敢创新、能创业的高端人才开发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要有一套政策体系,在人才激励、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等政策机制方面大胆探索,创出特色,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为A经济大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第四篇:坚持人才兴税战略

省国税局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坚持人才兴税

战略 培养选拔使用好各类人才

发布日期:2011-7-11 15:29:39阅读次数:425文章来

源:本网站——甘肃国税信息专报第41期

本网讯省国税局组织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大家一致认为,讲话总结了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指出在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经受“四种考验”,谨防“四种危险”,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强调要敢为事业用人才,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些论述总结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分析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形势,并为今后的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指明了方向。

省国税局党组在学习中强调,全省国税系统要以“七一”讲话为指针,坚持人才兴税战略,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广纳人才。千方百计争取用人指标,坚持凡进必考原则,认真作好公务员公开招录、事业人员公开招聘等工作,坚持五湖四海广纳人才,做到优秀人才进来得、留得住、干得好。二是培养人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和“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素质培养和学历教育,鼓励干部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资格考试,鼓励干部在职提高学历层次,选拔和表彰各类业务能手,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三是使用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竞争上岗为主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根据人才的特点进行合理选配和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是管好人才。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惩防体

系,推进内控机制,使广大干部切实作到为税清廉。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巡视工作,强化对各级班子的管理和考核,继续开展先进领导班子评选,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强化党性修养,提高执政水平。

第五篇:浅谈产业兴市战略

浅谈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

市科技局 张学前

“四市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市的广泛认同。实践表明,产业强市是支撑和关键,产业是发展之本、兴市之基、就业之源,产业发展是提升我市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产业强市,充分凸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重视,为产业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重心。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四大两特”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已逐步成为我市支柱产业,形成了国内水平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高档汽车轮毂生产基地,汇集了中信戴卡、兴龙工业、戴卡美铝、科泰工业、方华机械等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特种车辆、汽车轮毂、汽车玻璃、汽车管路等为主导的产品结构。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外部环境倒逼。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供给不足、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厂者价格指数下降等不利因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港城发展战略也对节能降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本地品牌影响力较弱。我市工业整体上,特别是本地品牌企业仍处于产业的较低端,发 展方式总体上还是粗放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不高;三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品牌运营的投入十分有限。

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鼓励技术创新。近年来,国家、省、市陆续出台了一批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各部门应加强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等新兴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召开政策解读会、编印政策汇编、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掌握和运用政策的能力水平,推动政策落实。

二、扶持本地企业品牌建设,扩大本地企业品牌影响力,培育更多好的品牌。好的品牌可以带来巨大价值和市场份额,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地品牌影响较弱,多数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能力和投入不足。因此,对于有发展潜力和意愿的本地品牌,可建立品牌专项资金或企业纳税返还补贴,直接支付企业品牌宣传或运营所需花费。

三、注重高端人才建设。高端人才是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力基础,包含了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蓝领技工,也包括国内和国外人才。我市虽有区位、人居环境等优势,但还不足以大量引入高端人才。政府可以从改善人才来秦发展的各项环境要素着手,从各个方面提升人才的工作、职业发展、生活和政策环境,打造吸引高端人才发 展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环境。

四、推动本市制造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两化融和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的重要过程,也是面对未来信息化环境下市场竞争的技术基础。《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25》对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线路图和时间节点。我市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生产工艺落后,信息化基础薄弱,相关软件、硬件和人才缺乏。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两化融合宣传推广,免费培训企业人员,建立并提供公共服务器空间,资金支持合格的中介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协助企业实施两化融合。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2

    1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提 纲) 一、关于“三农”工作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全面......

    七大新兴战略产业迎来大发展机遇

    七大新兴战略产业迎来大发展机遇 节能环保:率先杀出重围 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节能环保已成为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4......

    加快工业大发展 促进和谐新英山

    本文作者:欧阳青 好范文原创投稿有人说:无农不稳、无业不兴、无旅不活。是的,农业是稳定的根本,工业是兴旺的源泉,旅游是活县的添加剂。一个区域的和谐发展,必须三是齐动,同步发展......

    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促进 产业结构调整 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 日期:2011-08-12浏览次数: 2010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推进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兴市之本”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

    如何发展广电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大发展

    如何发展广播电视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大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要求,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兴企战略(5篇范例)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兴企战略摘要:本论文结合企业实际,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重视人才培养 全面推进人才兴企战略;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

    关于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

    ——××的六大战略,最根本的战略是人才战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支撑是人才的支撑;——民生工程的落实,最根本的是人才储备、培养和使用工程的落实。××市发展靠的......